生命的孤独和价值——《夜访吸血鬼》观感
从名称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一部恐怖片。若不是弟弟介绍,我自己绝对是不会去看这种题材的电影的,这种形式的、纯粹的感官刺激已经不太提得起我的兴趣。
而且,西方人的恐怖片也许永远难以符合东方人的口味,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记得我早期看到的恐怖片中,大块的肉从脸上掉下来,感觉到的不是恐怖,而是恶心。也有不恶心的,比如《死神来了》,但总是有隔靴搔痒的感觉,总是不那么痛快。至于那些翻拍《午夜凶铃》之类的作品,则更是没有兴趣。
这部片子一点都不恐怖(万一哪位mm听信了,看得睡不着觉,不要怪我,嘿嘿),可能是因为有两大帅哥在,再怎么恶心也不能恶心布拉德皮特和汤姆克鲁斯吧。最恐怖的镜头也只是血流全身的场面,拍得极为含蓄。看来西方人也会这一套。
一开场,就是一个真人实录节目的记者碰巧采访到了一位吸血鬼路易(皮特),这个吸血鬼开始讲述他这两百多年以来的吸血鬼的经历。在吸血鬼二十多岁的时候,遭受丧妻之痛,对生命失去了兴趣。正好遇到了另一个吸血鬼莱斯特(汤姆克鲁斯),莱斯特帮路易了却了他不再为人的心愿,把路易便成了吸血鬼。
既然是吸血鬼,谋生之道就是吸血,血的最好来源就是人,当然老鼠之类的动物也还成,但只能做零嘴,不能当正餐。路易在刚刚变成吸血鬼之后,一方面遏制不住吃人的冲动,一方面又为草菅人命痛苦不已。他的唯一选择就是整天和老鼠为伍,通过吸食老鼠的血来减轻之间的痛苦。莱斯特则百般引诱,告诉他没得选择。
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一次,在瘟疫流行的地区,路易碰到了一个小女孩克劳蒂亚(克尔斯滕。邓斯特,大家可以看看这个蜘蛛侠女郎的童年,体验下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感觉),本意是想安慰失去母亲的她,却禁不止吸食了她的血。莱斯特及时出现,把这个小女孩变成了另一个吸血鬼。
在几十年后,克劳蒂亚拥有了成年人的心智,但仍是小孩的外貌,这种表里不一的痛苦让她开始怨恨把她变成吸血鬼的莱斯特。于是,她设计想要杀害莱斯特,以为成功。便和路易远走高飞。一边寻找同类,一边过着似父女又似情人的生活。
终于他们寻找到了同类,但是他们也违反了吸血鬼世界的不得杀害同类的规则。克劳蒂亚被困人地牢,被阳光照射而死(吸血鬼不能见光),路易则被封闭在棺材中。
之后,吸血鬼的首领阿尔蒙救了路易,因为阿尔蒙无法忍受那种平淡的、没有任何生机的生活,希望让有着人的心灵而有吸血鬼的外表的路易来打发自己无聊而无限的光阴,失去了克劳蒂亚的路易拒绝他的要求。
几乎万念俱灰的他碰到了这名记者,讲述完了他的故事。这名记者却被深深吸引,希望路易把他也变成吸血鬼。路易愤而离去。记者却碰到了莱斯特,莱斯特洗了记者的血,在他临死前,跟他说,你有选择的机会……
看到最后,我才意识到这个片子,我应该看过。阿汤演得太传神(原来阿汤也可以演得这么好,真是意外),最后开车的场景给我印象太深。可那时的我怎么看得懂这部电影?
这是一部描写人类孤独与人类价值的电影。
路易在变成吸血鬼之前,莱斯特似乎给了他选择的机会,而最后一幕,莱斯特也让记者来选择,但其实没有选择的机会。如同人的生命一样,只能是被动接受。而莱斯特之所以要让路易和记者变成吸血鬼,是为了让自己不孤独,而把小女孩变成吸血鬼,是让路易不孤独。小女孩在死去之前,要把一个妈妈的似的女人变成吸血鬼,也是让自己不再孤单,因为她预感到路易要离开她。阿尔蒙最后救了路易,也是同样的原因。
而每个吸血鬼都是孤独的,莱斯特的孤独无法由路易来解决,他只能不停的寻找下去,一直到永远。阿尔蒙得不到路易,路易最终失去了克劳蒂亚。看到电影快结束时,我的悲凉感遍布全身。
还好,电影不是纯粹的灰色,它有另一条线。路易一直都有人的心灵,这是他痛苦的根源,也是他存在的价值。所以,莱斯特、克劳蒂亚、阿尔蒙都需要他的陪伴。而同时吸血鬼的孤独,小女孩克劳蒂亚总是为自己在生理上没法长大而痛苦,都从反面说明,生命的价值在于它的新生、成长、苍老、死亡。否则,更深的痛苦将永远相随。
道理很容易说清,但是身在其中的人总是被现实无谓的痛苦所环绕,捉不住生活、生命的本质。
也许这就是人生。 初看《夜访吸血鬼》这个名字,我还以为是那部很老很老的小说,说的是范海辛,如何帮助一个误入城堡的男子及他的未婚妻。吸血鬼则是单纯的一个恶的形象,Dracula伯爵。
可食用一切,惟独血是肮脏的。吸血鬼,自然是邪恶的化身咯~ 现代人将纯恶的概念转换,从另一视角表现特殊情况下的人,吸血鬼有了人性,电影也就好看些了。
有段时间挺喜欢这个题材的,稍微看了点。无法忍受阳光;讨厌大蒜、圣水、十字架;心脏被木桩钉会死;以血液为主食;可以通过某种啃咬增加同伴;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如果算他活着);具有很强的计算力;优雅、冷酷、不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