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有好教材了
最近在备课,突然发现,自己还在用的,所谓经典的其实还是很老的书,80年代的。不禁悲哀起来肯定不是我知识落后了,而是我找不到反映最近00以后的新的方法,工具的书吧。只靠翻译的书是不够了,那些实际工作用的知识写出来才有价值,而目前大家都是你抄我我抄你,回到源头还是那几本老书。知识出现了断裂,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看的? 推荐使用外国原版教材(翻译版本) 抄书和没有原创内容很普遍。。。。。 正常,不单是大学如此,小学、中学何尝不是如此,真正的好书比较少见了!
个人思考,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现在的出书都是快餐式的,你写一节,我写一节,凑在一起,一个月搞定,哪想以前写一本书要花上N年的。各作者水平参差不齐,要想弄成精典(非经典),谈何容易,即便是丛书,各册作者水平不一样,质量也大不相同。现在你还见到多少教材是“×××著”或者至少是“×××编著”的。写“编”的多,弄“著”的少。
2、对于计算机熟悉的情况来说,年轻人较年老者整体上有优势一点,当然年青人在投稿方面也就更有优势一点,同时,年青人在获取信息上也占有更多的优势一也更容易写出一些赶时髦内容来,这样也容易发表。但他们在思想的深度与厚度上,总体来说,与大师们相比,相对要弱一些。这也是导致楼主感叹中的一个原因。
3、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前一些只能在大学里面看到的一些专业书籍,现在有些普通人也能看到(比如在本坛的专家找书版里可以求得很多自己想要的专业书籍),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恐怕以前的有些经典就进不了现在人的法眼了。同时,随着出书种类与数量的迅猛增长,即便有精典书籍,恐怕也不好发现,淹没于芸芸众书之中了。歌坛亦是如此。
没有好的教材,我也用以前的老书给学生讲解。
没有好的教材的同时,历史的机遇也留在了您的面前,自己弄个好教材出来吧!机会来了。。。。。 写书得有东西可写,耗时耗力,速成的当然不行咯~ 老教师的话,本身就是一份很好的教材,送走一届届学生后,自己的那本书已经是破旧的独一无二的“新教材”了。
小学的时候能拿到以往学姐(学长一般都很懒- -)的教材的也算份宝贝了,任课老师的书更是只有关系好的同学可以拿去看。
到了高中,一个补习英语的老教师最引以为傲的就是一份词汇手册,上面密密麻麻写着他的批注、范例,每年都做修订,而且谢绝外传 那时靠着这本葵花宝典还有历年的卷子,英文考得还行~~ 从咱们自己的习惯就可以看出
比如我,我在这里找书都是找2000年以后的,尤其是找2006年以后的,之前的好书都忽略了
这样搜索结果就是一边倒,人家看到这样的结果就越发的不把经典书摆在前面了,结果自然是今年的注水发泡的书籍越来越不耐大家品味,看经典书又遍寻不到,这就是我们的这个宿命吧
还是怀念那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大家都挤破头想搞一个大图书馆的优先借阅卡,这样彰显等级和品味
那个时代图书馆的管理员都是各位领导或者关系大户的亲属,安排在图书馆这样的清闲潇洒的单位养老保养,那时候书是经典,可惜保养图书的办法并不经典 很多大学评职称升正高时其中有一个条件是有专著或教材(有的大学可能是可选的,即可以用别的条件来替代,比如SCI文章数量必须大于某个数)。可别小看这么一条,这一定程度上起着指挥棒的作用。试想对大多数的教师而言,几年之内要完成大于6篇左右的SCI论文比"写"一本书或编一本教材要难得多,因为教材和专著的审定在国内毕竟不是太严格,有的几乎是流于形式。在这个背景下,各种教材漫天飞成为高校的一大“特色”,几乎到了这个程度:只要教过2年书就可以“写”、”编“、出版教材。所以超星的书才能有100万之巨。这个数目要是在美国或是别的国家,简直不可想象。一句话,中国特色。
个人觉得对国内的很多教材不要太当真,找几本老前辈写的看看,然后参考国外原版的(有些翻译过来的不准确,最好是原版的,原汁原味)。 应该说现在的教材比老教材更难教。老教材侧重对事物的原理和规律的系统阐述,再用它来解答一些问题;现在的教材则相反,侧重一些现象或事例,尽量避免对本质和规律的直接叙述,而是设计了一些活动内容,想让学生能透过这些现象、事例,发现事物的道理和规律来。概括起来就是:老教材是从本质到现象,现在的教材则是从现象到本质。无论是现在的教材,还是老教材,都有其合理的地方,也都有其局限性。我认为现在不应停留在两者的论战上,而应研究两者的结合上,多兼容并蓄,少一些分歧,共同探讨教育的规律,达成共识,才有更广阔的前景。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告诉人们,只知道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思考不去读书就会精神倦怠,这也许是最简洁的概括吧。 哇,你们可不知道啊,那个什么概率统计的书在中关村图书大厦有2个书架之多,天,看着晕。 引用第8楼ereree于2009-01-22 19:32发表的 :
哇,你们可不知道啊,那个什么概率统计的书在中关村图书大厦有2个书架之多,天,看着晕。
这也是很多朋友感慨找不到“好”教材的原因之一,毕竟教材是一个重要环节,更重要的是看书的那双眼睛是否真的能看进去
不管怎么说,社会在进步,现在的教材可选的余地更大,如果沉下心来看书,总是不会有那多感慨的 最重要有好老师,没有好老师,再好的教材也是死的。 引用第10楼lovewnx于2009-01-23 00:10发表的 :
最重要有好老师,没有好老师,再好的教材也是死的。
好老师也要有好教材辅助的 大家没心思写好教材。
写教材很费时间,费脑子,在如今这个唯金钱为目的,为生存而工作的驱动下,大家已经没有写教材的动力拉。
我看过我这个领域的不少外文书,觉得老外做事比我们认真多拉。国外的教材更新速度很快,你可以看到有的教材或者书籍都是一版过去没2年,又修订新版。他们做事情比我们敬业,更专注,不像中国现在的大部分人,都很浮躁,不能安安静静的做一件事情。这有自己的原因,也有大环境的原因。
像写教材这种神圣的工作更应该努力投入,只有自己对该领域的知识了如指掌,才能写得处有深度的东西。
有句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如果不读一定量的相关材料,是写不出什么好教材的,只能是误人子弟。 引用第11楼joy于2009-01-23 00:41发表的 :
好老师也要有好教材辅助的
是的,光讲不行啊,还需要给学生一些讲义,课后阅读的啊。 引用第12楼daike_ren于2009-01-23 16:15发表的 :
大家没心思写好教材。
写教材很费时间,费脑子,在如今这个唯金钱为目的,为生存而工作的驱动下,大家已经没有写教材的动力拉。
我看过我这个领域的不少外文书,觉得老外做事比我们认真多拉。国外的教材更新速度很快,你可以看到有的教材或者书籍都是一版过去没2年,又修订新版。他们做事情比我们敬业,更专注,不像中国现在的大部分人,都很浮躁,不能安安静静的做一件事情。这有自己的原因,也有大环境的原因。
像写教材这种神圣的工作更应该努力投入,只有自己对该领域的知识了如指掌,才能写得处有深度的东西。
有句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如果我没看错,国内的翻版更快。几乎每个专业的主要课程都有十来本教材,几乎都是第二三四版了。
功利和屁股真的害了教育。 千古文章一大抄,教材尤甚。各种教材千篇一律,有的照搬国外的,现在资讯发达了,行不通的,开始东拼西凑。有的亲自动手,有的组织学生东抄一句,西抄一篇,文不对题,词不达意。 我见过的某某人在一年内出个五六本教材,没见过吧,一本教材在某某出版社平均可给稿费1W多,有作者愿意编,有地方给出,何乐而不为?
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教材啊,最近几年参考书可真是丰富,内容差不太多。 引用第16楼songshengkui于2009-01-24 12:42发表的 :
我见过的某某人在一年内出个五六本教材,没见过吧,一本教材在某某出版社平均可给稿费1W多,有作者愿意编,有地方给出,何乐而不为?
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教材啊,最近几年参考书可真是丰富,内容差不太多。
一般教材赚不了钱的,出版费都要几万~十几万。 引用第17楼醉乡常客于2009-01-24 14:36发表的 :
一般教材赚不了钱的,出版费都要几万~十几万。
好象不尽然吧,如果是这样的话,身边的许多人至今会借贷度日,甚至连衣服都穿不上,,,但生活的非常滋润啊,呵呵 引用第8楼ereree于2009-01-22 19:32发表的 :
哇,你们可不知道啊,那个什么概率统计的书在中关村图书大厦有2个书架之多,天,看着晕。
并且书名都差不多
翻开来内容也差不多
研究生入门考试那个概率统计,去书店找本指定的浙大版,那就叫个难啊
还有各个学校的高等数学,自出自的,我看就是瞎折腾
除了出书者自己所在的学校,那些烂书别的学校怎么可能用
现在的出书者都是把出书当作个敲门砖来用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