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静脉输液
记得有专家说过:可以吃药的尽量不要打针,可以肌肉注射的尽量不要静脉输液妻子到新加坡访友,恰逢同学之女感冒发高烧,当妈妈的整夜拿湿毛巾敷在女儿头上退烧,问其为何不给孩子打点滴,答曰在新加坡这类病是不开吊针的
《生命时报》驻联合国记者在纽约市中心随机走访了几家大医院,没有找到一位正在输液的患者
不过我们这的医院好像并非如此.............. 短平快呀
就如同我们的抗生素泛滥一样 这是中国特色,医生要输液挣钱,病人觉得不输液就不是治病。 经常打点滴(抗生素)会造成抗生素滥用或耐药的不良后果。如果经常运用抗生素治疗,细菌就会产生变异来对抗抗生素,将来如果真得了比较严重的感染时已经没有什么药可用了。 首先污染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在一些医疗相对不太发达的地区,注射用具是反复使用的,针头如果消毒不彻底,交叉感染的机会就比较多。 注射器具还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有些会造成毛细血管的栓塞,如果沉积在肺部或眼底视网膜还会造成一些肿物如肉芽肿等,潜在的危险是比较大的。 注射也是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的,比如过敏性体质,如果注射了青霉素是可以致死的。注射液对胃肠道有很明显的刺激作用,可能引起很严重的呕吐。 用药要严格把握指征,在国内很多人都误认为静脉补液病好的快,其实这是不对的,在一定意义上造成了抗生素烂用的局面,由于目前医疗环境的特殊(一部分医生为了多拿回扣,所以多开药;一些病人你不给他静脉输液他就和你搞,说你不负责任)更助长了这种情况。 依靠医生的自律和提高患者的医学常识能改变这种现象吗?我看很难,不知新加坡和美国是怎么做的................ 这个我也听过,能够不吃药最好不吃药,能够吃药好的尽量不要打针,能够肌注就最好不要静脉输液。但是到了医院就由不得你怎么说了。有些医院为了赚钱,把你的病情夸大夸大到吓人的地步,实际上呢?简简单单的锻炼或者是稍微的吃药就能完全康复,但是医生却说,不注射后果就会很严重。诶,一切的服务在金钱下显得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在金钱下很难再谈什么“德”了。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懂得照顾自己 我觉得静脉输液比吃药管用得多,要是急于早日康复的话,或许会用上静脉输液,至于对人的身体带来了什么害处我不知道,网上也并没有这样的说明。 看了楼上各位的言论,心里很是惊凉。我相信楼上发言的没有一位是真正的医生,或者拥有太多的医学常识。
先说说疾病的处理。一种疾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同一种症状可以是不同疾病的体现。就以发热来说,有些患者发热,自己多喝水,睡睡觉,醒来就没有事了;有些人吃点药也没有事了;有些人,点滴上了,几天之后可能也康复了;还有些人,怎样都控制不了,可能也就一命呜呼了。作为一名医生,我还不知道美国、新加坡的患者生病后不需要输液治疗;作为一名医生,我也不知道中国的患者一发热就需要打点滴。
再次说说医德问题。我相信一粒老鼠屎能败坏一锅汤。在医护队伍中肯定是有医德败坏的人,难道因为医生里头有一少部分的败类就能对医生全盘否定吗?不能总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医生也是人,先别说医德,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最起码的道德肯定是有的。把医生总描述成披着人皮的狼,这到底让谁得益了?我觉得是不是应该更客观一点的评价医生,而不是一味的批评。作为医生,我比患者怕医生更怕患者。我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患者家属的斥责,“为什么到医院了病情还会加重”“为什么治疗了他还是死了”。不知道楼上的是不是还要告诉我在美国,在新加坡,医生们不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我想他们可能真不会有这样的烦恼,不是因为他们的技术高超,而是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病情的进展和生命的终结现在的医学手段还不可能完全干预得过来。
差点忘了主题了,输不输液还是得看病情需要。该输液不输液可能会延误病情;不该输液的输了,浪费资源。有些药是只有口服的,有些药只能输液用,有些药只能肌注,有些药不能肌注。有些人病了就只要输液,有些人喜欢用口服药,有些人讳疾忌医。另外,告诉大家,口服抗生素和静脉用抗生素是一样的,如果滥用的话也会导致耐药菌产生的。
记得邓爷爷说过,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我想用在这也是对的,给药的不同途径也只是提供不同的方法,只要治好病就行。医德好坏,与是否给患者开输液无关。 “原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秘书处主任王克安教授表示,我国每年约注射50亿次,是全球最大的注射国,非安全注射行为非常突出。王克安教授所指的“注射”包括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两部分。有专家指出,其实这50亿次主要是指静脉注射。
有报告显示,70%用于医疗目的的注射是不必要的,或是可以通过口服途径给药代替。
北京天坛医院药剂科主任赵志刚表示,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滴注三种方式都是给药的有效途径。目前,大多数药物通过口服、静脉滴注都能发挥效用,只能口服或只能静脉滴注的药物是少数,仅能够肌肉注射的药物只有数十种。”http://www.mednet.cn/News/NewsText/News_6383.htm 输液,危险性大!
http://news.sina.com.cn/c/2006-08-20/15039799643s.shtml
有医生告诉记者,人体本能会对药物产生排斥反应,输液由于药物直接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出现排斥反应的几率较口服用药高很多。
有药学专家介绍说,开放人体静脉通道任何形式都是有风险的,注射液中的微粒可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微粒过多则可能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并进一步导致组织缺氧,产生水肿和静脉炎。而且输液中所配的药物越多,所含的微粒就越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孙忠实教授日前就输液剂型“欣弗”事件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较之口服药,输液剂型生产、运输、储存、配制要求高很多,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引起液体污染。
有报道,黑龙江省上报的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中,由静脉注射引起的占80%以上,而口服给药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率则很低。
此外,对于同一种抗生素,输液剂型比口服用药,更容易出现耐药性,上述李女士在美国就医服药无效,就属于这种情况。
鉴于以上原因,在香港、欧美等地,医生用药很严格,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用药原则。 同意8楼观点!
园地里医疗卫生领域的朋友可能不是很多! 在中国,静脉滴注确实被滥用了,原因是多方面的,也许与社会环境、医疗制度、医生、患者都有一定的关系...............
(ZT)专家认为,滥用静脉输液已成为严重的医疗陋习。据介绍,多数国家的医院输液比例占住院病人的45%左右,我国有些医院的比例高达90%。在郑州某大医院,护理部人员说:“住院病人输液率是100%,输液治疗时间占住院治疗时间的70%,也就是说,每一个住院病人必定输液。”河南省中医院提供的数字显示,我国护士工作时间有75%用于输液治疗。 上海新华医院儿内科主任朱建幸教授:..............在美国,小儿静脉输液是一个十分谨慎的给药手段。一般在病发48小时内,“打吊针”是受严格限制的。而目前在国内,有很多只需口服药即能起到治疗作用的疾病,却频繁地在使用着静脉输液。在实际病例中,据粗略统计至少有七成左右的患儿在白白“遭罪”。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甚至是一种极大的危险!
http://www.39.net/disease/jbzt/cjjb/90332.html 我也非常赞同能够不吃药最好不吃药,能够吃药好的尽量不要打针,能够肌注就最好不要静脉输液,但在现在的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人为把责任推到医生头上是一种及其不负责任的说法,首先,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口服药也同样存在着回扣,其次,从专业角度来说,输液只是给药的一种途径,但并不是唯一的途径。所以说,把这种中国特色的东西全推到医生头上是很不负责任的。我认为,造成这种输液过多的现象的原因:1.现在的医疗环境失去了医患双方最基本的信任,大家忘记了在对待疾病这个敌人的时候我们是同一战壕的兄弟。2.现在社会信息高度发达的结果 由于对疾病、健康的认识和要求逐步提高,同时,现在社会节奏快,大家接受的信息量很大,所以,大家既有接受信息的意愿,又有接触的条件,所以造成大家对信息的盲从,对医疗质量不合实际的要求,从客观上为输液滥用创造了条件。3.我国的国民文化素质不高也对信息的合理正确的选择不利。 同意楼上的观点,单单把责任推到医生或患者身上都是不公平的。。。。。。这种现象也许与社会环境、医疗制度、医生、患者都有一定的关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