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家探讨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课程网上考试的技术环节
目前我国各类学校当中与计算机相关的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手段基本上已经能跟上来了,但是实验课程和课程考试等环节上还停留在笔试为主的阶段,实验考核、上机考试虽然也有但是只是停留在参考或者辅助的水准上,对于学生水平提高意义不大,对于授课教师来讲考核起来也比较繁琐,不具有实用性。但是笔者参加了现在举行的国家职称计算机考试后发现这项考试推行的计算机考核有着不错的效果(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它主要思路是利用几种多媒体制作软件(flash,Author ware等)制作考试题库,确定考核的水平和难点,考试时候有计算机随机抽取相应的题目进行考核,不同学生不同计算机之间抽取的题目可能一样,但是出题顺序可能有所区别,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相互抄袭,而且是以实际操作为主,如果考试设计的好的话,确实能够考核出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水平。因此在这边和各位教师朋友(当然也欢迎学生们参加讨论)探讨下这类课程的教学设计,谈谈这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试考核等环节的革新与使用的问题。也欢迎大家推荐国内外这方面较好的教学方法和考试考核样例。 我也参加过计算机考试,有些考试和实际应用差别较大,很多人考试分数很高,但实际工作中还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他们考试前就是做模拟题。当然这属于考试内容的问题。
我觉得计算机类的考试还是要求每个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比较好。相当于做一个小课题,当然不用太难。不过这样的话老师的工作量就会比较大。 回版主大大:
计算机考核,个人认为应以实践为主,但目前实施的实践型考核,受各种客观环境决定,只适应于操作型技能,对主观型技巧性的考核还是难以做到的,所以目前多数考试系统,以客观型,标准化的考核为主。目前ACCP(北大青鸟)机试,主要还是先出题,然后通过考试,再由教师对所完成的作业进行评分,因此,目前在我院开发完成的考试系统,这类型的考核,也是选择电子化为主,估计一个可行的方向,可以考虑自动化测试中的脚本技术来解决。 计算机相关的考试,不论主观题、还是客观题(标准化)实现起来都不难,关键是题库的设置比较繁琐,需要专业人士---主要是老师---的开放思维来辅助。
题库数量少了,学生几次上机考试就可以把答案套出来。
个人觉得将来考试的趋势就是在计算机上进行,不论是否计算机相关专业。一来计算机的普及,有了硬件条件;二来,软件从业人员的专业多样化也提出了实现的可能性。 计算机相关的专业课程,象编程更需要实践而不是考试:
书是有了,可是整天抱着书也不成。编程最怕的就是纸上谈兵,初学者,看完了大半本书,说起循环函数来头头是道,却连编译器长什么样都没有见过。真要他写几行程序,便是错误百出。无论你涉及编程的时间是多么地短,无论你目前学到的知识多么地少,你都应该不断地尽自己所能去编写一些小程序 即使是把书上的“Hello, World!”亲手输入进去运行一遍,都能让你的编程能力有着极速地提高。
计算机相关的专业课程,象编程是创造,不是默写
有人甚至打算用题海战术来学习编程 这完全没有理解编程的内涵。仅仅通过“欣赏”别人写的代码也无法学好编程。有一点需要明白:编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编程的意义在于:通过程序的形式,教计算机如何去完成一项任务。写代码只是形式,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完成特定的任务。学习别人的代码固然是很有用的,可以学习别人的思想;但是如果仅仅是记忆了一些别人写好的代码,就希望能通过拼拼凑凑成为自己的程序,那是基本不可能的。我的建议是:在自己编写程序,进行创造的过程中,借鉴前人程序中的思想方法 而不是整天处于复制粘贴的状态中。
最后就是考试不是目的,学习的最后要学以致用,那是最终之根本 我感觉教学界、科研界和产业界并没有真正地融合在一起,学校教的大多为50,60年代的东西,脱节比较大,造成学生学习刻苦的仅仅是考试占优势,毕业后未必是优秀,某种程度上学习刻苦的优秀的却是自己在毁灭自己,古话:学拳容易改拳难啊,没有国家层面上的融合和制度上的协调,然后这些手段都会自然内生的,用现在的一句学术语叫精明增长 我觉得在考试那一方面应该更加贴近社会生活,举个例子,你是学园林设计的,你学了设计园林的一些软件之后,考试题目应该是由2-3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进行部分设计,总体结合的办法,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技术,而不能一味的考察书本上那些死的知识,应该以点及面,进行相关引导~~这种考试方法缺点就是基本人人都会过,而且有别人替考的嫌疑,这应该是未来当人们注重诚信之后的考试题型吧~~最后应该是以演讲的方式来由学生和教师一起评分
在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甚至一些亚洲国家都已经开始实行这种考试制度,我也亲身体会过,个人对自己的诚信当作自己做人的基本法则之后,他们不会去作弊,学得不好,成绩不好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顺便提一下,不要被考试累坏了身体~~ 引用第5楼golden21c于2009-02-24 15:07发表的 :
我感觉教学界、科研界和产业界并没有真正地融合在一起,学校教的大多为50,60年代的东西,脱节比较大,造成学生学习刻苦的仅仅是考试占优势,毕业后未必是优秀,某种程度上学习刻苦的优秀的却是自己在毁灭自己,古话:学拳容易改拳难啊,没有国家层面上的融合和制度上的协调,然后这些手段都会自然内生的,用现在的一句学术语叫精明增长
我认为书本知识,没有必要紧跟时代潮流!教育的内容,尤其对初学者,应该要保证正确,这是第一要素,所以很多教材相对较老,我想不应该要求教材常变常新,尤其是小学,初中,高中的教材,更换只会给老师带来麻烦,还要时间适应,研究!而大学教材,一般也保持在5年一版的更新速度,即便如此,如果想要紧跟潮流,还是不够!
在知识的更新上,还是需要看期刊和杂志,毕竟更新迅速,但里面的观点,论据不一定充分,可能还存在争论和不足,如果没有相当的基础,很容易被误导!
老师就应该在这两者之间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正确方法,现在学校资源这么丰富,但在校生使用的并不多!教育模式有待改变,考试只针对书本知识,必定带来版主所提的问题!
至于版主所提的计算机技术,现在各行各业都不能离开,所以相关的交叉学科人才奇缺!比如既懂计算机又懂教育(非计算机老师),既懂计算机又懂药学!好好利用计算机,必定会给教育带来极大的方便和快捷,不过现在的学生也很牛,以前有位兄弟,把某教研室的题库给破了!题目四处流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