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墨珩 发表于 2008-12-14 00:03:36

【我们身边的民俗征文】农历七月半

  记得这一年七月半的时候,妈妈打电话过来说,“明天七月半哦”。我才惊觉时间过得如此之快,转眼间又是一年,不觉间奶奶离开的日子已有了9年之久。

  本地的风俗,七月半又称鬼节,是给过世的亲人烧纸钱、拜祭的日子。又有俗语说“七月半,鬼上岸”,这天是绝对不能下河游泳的,说是怕被鬼抓去做了替身,即使是过完这天以后,家里的老人也基本上不会让下水游泳。这些虽是迷信的说法,但估计也蕴含着入秋后水凉怕伤身的意思。

  七月半的前一个星期左右,小街小巷的两边就会摆出一些临时的摊位,售卖烧化给过世亲人的一些祭奠物,基本上都为纸制品。而烧化这些祭奠物的时间也各不相同,有在农历七月十四这天的,也有在七月十五这天的。可能今年管理特别严的缘故,这些临时摊点都移到了菜市场门口,难怪今年一时给忽略了。

  对于过七月半、清明这些所谓的阴节,我一向兴趣浓厚。从挑选要烧化的东西,到举行仪式,我是最起劲的一个。一个是从小在奶奶的身边长大,对奶奶的那份浓厚感情甚至比对自己的妈妈还要深的缘故,另一个是感觉这些仪式具有一些说不出的吸引力,在潜意识里支使着我去进行。

  现在的祭祀东西一年比一年做得精致,从纸糊的房子到房契,从首饰套装到金条金元宝,从打孔的黄纸到印刷的纸币、支票、存折,从衣服鞋帽到娱乐用具......林林总总,总之,人间有什么,阴间也应该有什么,品种多得眼花缭乱。每年除了必买的蜡烛、香、传统纸钱、新版纸钱、元宝首饰、衣服鞋帽、花伞被子等等外,我还喜欢买一些新推出的东西,奶奶是个爱赶时髦的人,不能让她落伍了才是。

  虽然人们常说要表现孝心,趁老人活着的时候好好尽孝才是实在的。但是,在逝者不可挽回的离开我们之后,为了表达心里的怀念与不舍,还是把内心的感情寄托在这些不知有没有用的祭奠活动上。

  仪式通常在晚上,用石灰粉画一圆圈,画这圈的说法是:为了保证这些烧的“钱物”能顺利让过世的亲人拿到,而不让别的鬼拿走。以前是要放鞭炮的,意思是提醒来接收,现在城区不让放炮也就省了这道项目。所有的祭奠物都要在这个圈内烧化,包括香和蜡烛。

  通常是先点燃几张纸钱,用这些纸钱来点燃蜡烛,插上蜡烛后,在蜡烛上点燃香,各人分上一些,轮流拜上三拜,然后分成三支一束插上。接下来就是把冥币、纸糊的各种物件烧掉,边烧边念叨,这事经常就是我自告奋勇来做,边烧边嘟哝着“奶奶,给你送钱来了,千万别省,要把自己弄得舒舒服服的,不够了就给我们说,这是存折,用不完的就存上,这样安全”,“奶奶,这是给你买的衣服,漂亮吧,奶奶在那边肯定是个年轻的大美女”,“奶奶,这是给你的车,不会开就请个司机,想去哪就去”……最后就是请奶奶保佑家人平安健康。映着熊熊的火光,脑海里是奶奶生前的音容笑貌,清晰可辨。

  烧成的灰烬有时会盘旋而上,虽然知道这是物理现象,但还是忍不住想:是奶奶,是奶奶来了,她来取走这些东西,她现在就在我们旁边看着我们,她一定在看着我们微笑。于是不由得激动。

  籍由这个民间流传下来的风俗,每年七月半都让我感觉这是能离奶奶很近的日子。我想正因为它能表达对已故亲人的寄思,这个风俗必将沿承很久很久。

萧曼浮云 发表于 2008-12-14 02:08:13

渡边欣雄曾经说:“所有汉族所共同拥有的唯一的宗教,正是民俗宗教”。我想,农历七月半大抵可以归为民俗宗教一类,折射了中国神灵文化和祖先观的重要内涵。淡墨珩这篇短文,不仅详细描述了七月半的基本礼仪要素,而且写出了那种对亲人的深切思念。“烧成的灰烬盘旋而上”,那是思念的升腾;“映着熊熊的火光,脑海里是奶奶生前的音容笑貌”,这便是七月半仪轨的人伦意蕴。

雪融鸿飞 发表于 2008-12-14 09:30:15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时常听人说:参加葬礼特别教育人,在生死离别之际,生的脆弱,命的残酷,特别鲜明~~~

nini82 发表于 2008-12-14 10:46:33

总觉得这个风俗有些迷信落后……表达对先人的追思并无不可,但是什么纸车纸屋之类的东西,始终是夸张了点。
另外,我经常在路边见到一些烧冥币剩下的灰烬和一些祭奠用的物品,我想这虽然不是祭奠先人的,但也可以归为同一类吧,看到路边留下那么些东西总让路人觉得不爽的。

淡墨珩 发表于 2008-12-14 22:13:14

引用第3楼nini82于2008-12-14 10:46发表的 :
总觉得这个风俗有些迷信落后……表达对先人的追思并无不可,但是什么纸车纸屋之类的东西,始终是夸张了点。
另外,我经常在路边见到一些烧冥币剩下的灰烬和一些祭奠用的物品,我想这虽然不是祭奠先人的,但也可以归为同一类吧,看到路边留下那么些东西总让路人觉得不爽的。
 
  的确,这过后留下的灰烬是很有些污染环境,虽然第二天清晨已经被清理干净,但留下的白圈还是得经过好几天才能去掉。但是这个风俗在本地已经深入人心,入乡随俗罢。
  在流传至今的风俗中,迷信落后的也不止这一项了。钻了这个民俗征文未禁止迷信类的空子。

stone6906 发表于 2008-12-14 22:20:47

民俗还是需要被保留下来的,失去了才会体会到它的珍贵。人需要精神上的慰藉,民俗虽然已不具备过去的含义,但依然是现代人的精神寄托。所谓科学也只不过能解释十分狭隘的部分,而宇宙之广阔,现象之多繁,科学并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既然如此,把科学不能解释的现象统归于迷信,恐怕有些武断,这也并不是科学的精神。

bulunuo 发表于 2008-12-14 23:26:49

南方北方的确不同,而且城市空间逼仄,不容人有多的纪念。想来也可怜的。不谈也罢……
今年也许是个例外,由于地震的缘故,很多孔明灯被放了。电视虽然转播,却也不(知道)当作封建迷信……。在日本有放河灯的习俗,想来是中国传过去的。倘若是从环境卫生考虑,不乘汽车也许是最好的……不放鞭炮更安全……

另答楼上:科学能够解释属于科学领域的问题,不能解答非科学领域的问题,这本是简单的事情。

adam310 发表于 2008-12-15 14:30:29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情总是在不同的变换中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说的是多么的贴切啊,这是本人很喜欢的两句话,透着忧伤,同时透着淡然的悔恨。

余自己即你 发表于 2008-12-15 18:23:10

我们这里的风俗一年当中有四个鬼节。分别是正月初三,清明节,七月十五盂兰盆节和十月初一(以上日期均为农历)。并有“早清明,晚十一”之说,意思是清明节扫墓可以提前,十月初一扫墓可以推迟。春节期间初一家人团圆,初二闺女回门,初三扫墓。七月十五则是到寺院烧香的人较多。无一例外凡是鬼节都要烧纸,清明时节更甚。民俗如此,要想改变不太容易。

风云007 发表于 2009-2-4 02:17:23

淡mm那边的这个风俗感觉和我们这边春节前,腊月26上坟的风俗似乎差不多,我们到老祖宗等已过世亲人的坟地旁,放鞭炮,烧纸,什么饼干,橘子,酒,等撒点给他们吃,每个坟头都烧点纸,磕3个头,就走人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们身边的民俗征文】农历七月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