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话连篇话民俗
今天回复小兔子的PM中提到一句话“起早了,遇到鬼了。”发完才想起自己还有一个许诺,写一篇有关鬼神的文章。那就从这句话说起吧。我在这里介绍的民俗是长沙、望城、宁乡、娄底的民间部分习俗,自己在厂矿,对民间习俗也不怎么留心,所写仅供参考。赶跑鬼神篇
如果你听到湖南人说“起早哒”或“碰哒亲戚”,那就是说话的人肯定做了糊涂、不合常理的事。原来,湖南人忌讳提到鬼,用“起早哒”、“碰哒亲戚”代替“碰哒鬼”。湖南人是有点怕鬼的,尽量不说鬼,怕鬼知道来找麻烦。怕鬼除了不说鬼还是不行的,要想法赶跑鬼,赶跑鬼神的法宝之一是鞭炮,估计浏阳人是湖南中最怕鬼的,才想方设法把鬼吓跑,结果浏阳鞭炮最有名。我们依习俗在除夕燃放鞭炮吓跑“年”兽。小时候,只跟着大人守岁,等着燃放鞭炮。长大了,每到零点,是最兴奋的时刻,早早的搬出鞭炮烟花,看谁家最先点燃最后放完,这个习惯后演变成财力大比拼。现在城市禁止燃放鞭炮烟花,我们也牢记大人的嘱咐,抱着烟花鞭炮到附近农村去过驱赶“年”兽。这个责任重大,不赶不行呀。正月初一燃放鞭炮的目的是逐退瘟神恶鬼,互报平安,现在的农村还是保留了这个传统的,城市用短信拜年取代了。
赶跑鬼神的法宝之二是请更厉害的神,如贴门神。不知道其他地方的门神是什么形象。我们的门神是秦叔宝、尉迟恭。大人说只要把门神贴在大门上就可,只要他们两个在,所有的恶鬼邪神(感谢blawg 提醒,将鬼神修改为恶鬼邪神)都不会进门,还能保佑家人平安的。想想也是,离开农村后,家里装上防盗门,不用贴门神了。结果,防盗门被撬现象时有发生。请秦叔宝、尉迟恭守门的时候很少有小偷的。另一个驱鬼逐邪之神是钟馗,只在影子戏和传说中听到过他的故事。
赶跑鬼神的法宝之三是咒骂,比如:小时候,我们若上山,大人总是嘱咐如何应付“照路子鬼”,在很熟悉的山上迷路,怎么转都转不出来时就说“咯就真的是‘碰哒鬼’啦,呸啾”。再不行就用更厉害的语句骂鬼,骂完就会清醒。要是男孩子就不用学骂,只拉尿就可,湖南的鬼还很害羞的。想来也有趣,这样的区别对待,演变到湖南戏曲里,湘妹子的骂就有名了。如:“‘碰哒你的鬼’呗,哪里有咯号路(这样的事)啰?”“你要休掉我呀,碰哒你屋里几十代的鬼哟!”。嘿嘿。一骂就是几十代,湘妹子的厉害是这样被湖南的鬼神锻炼出来的。
赶跑鬼神的法宝之四是比智慧,如果不小心在晚上遇到高大的窑神鬼,大人教我们不要慌不要跑,一跑就会被窑神鬼抓住了,正确的做法是弯腰,悄悄的脱下鞋子,再用最大力气往天空抛掷鞋子。鞋子要往上直飞,这样,鞋子就会高过窑神鬼之头,窑神鬼见有比它还高的人就会吓跑了。不同的鬼有不同的方法,这里就不多说了。
赶跑鬼神的法宝之五是借物祛鬼,端午节用菖蒲作剑插在门上和清明节折柳插在头上的目的都是驱鬼辟邪。这些习惯各地差不多,也不多说了。
祭祀鬼神篇
我们对待鬼神最重要的不是赶跑,而是祭祀,用美食祭祀鬼神。我们这里的鬼神大都是好恰的。美食祭祀中一般都要用三牲和白酒(这里的祭祀指百姓的祭祀,普遍存在民间的,大型祭祀公共祭祀场合规矩是很多的)。三牲是整鸡、整鱼和一大块连皮的猪肉。依据祭祀的鬼神不同和季节不同,其它祭祀品会增加时令鲜果、精致点心。
从祭灶开始说起吧,我们把十二月二十四那天叫过小年。那天我们会发动全家来一次大扫除,擦拭窗户,清洗家具,拆洗被褥,洁净身体,大有不把灰尘消灭不罢休之势。这么折腾后,再累也要做一顿美食祭灶。传说是那天灶王爷要去向玉皇大帝汇报家人的善恶。新一年的吉凶祸福就在这次汇报上,万万不可轻视的。祭灶的美食不在于丰富,重在主妇制作,体现勤劳能干。我们用红薯熬糖,甜甜的灶王爷肯定喜欢,汇报时也会多美言的。一般还有自己炒的西瓜子、南瓜子、花生、炸的红薯片。小年这天会第一次吃腊味合蒸,冬至后家里做的香肠、猪血丸子、挂的腊肉、腊鱼等都先给灶王爷享用,还有柑橘,新鲜蔬菜。
最隆重的是初一年饭前的祭祀,母亲做饭菜,先把做好的全鸡、一条鲤鱼和一大碗“团年肘子”上桌,奶奶就摆好三双碗筷、三只倒满白酒的杯子,端好满满的三碗白米饭,每碗米饭插一根筷子。然后打开大门,父亲燃放鞭炮,奶奶点燃三根香,很虔诚的向外拜三拜,然后,向四方各一拜,再把香插在神龛上。香燃完后就可把白米饭倒进饭锅,上其他菜,轮到家人享受美食了。奶奶告戒我们,美食要先让天地神明和祖先享用后,我们才能吃。奶奶走后,祭灶和初一的祭祀的仪式就没有了,只存在心里,父母说心到神灵自然就知道了。
清明祭祀是在祖坟前,先修整坟墓,除掉坟墓边的杂草,给坟头上添土,挂上长条的白纸,摆上祭奠用的三牲和白酒,再燃放鞭炮,“烧包袱”…… 七月是“鬼月”,长辈说七月初一那天“鬼门”大开,到七月三十日鬼门才关闭。这个月里,祖先的魂会回家,阴间的孤魂野鬼都会来到人间。在这个月中,身体不好阳气低的人一到晚上就不出门,怕遇到恶鬼或冤鬼找“替身”。 记得奶奶每年用各种色彩鲜艳的亮光纸做冥衣,很小巧很漂亮的工艺品,还有纸箱分类装着,包冥钱的“包封”上用毛笔写上收“包封”的祖先名字,还要写上谁烧给祖先的。家里所有成员都要给祖先“包封”。看奶奶细心的准备这些,我看到的不是迷信,是她对逝去亲人的深爱。初十开始,奶奶就将堂屋打扫干净,在神龛前置香案、置祖先牌位,每天上祭品白酒。十四日晚就准备丰盛的祭品和白酒,燃放鞭炮,将准备的冥衣冥钱在外烧掉。烧时子孙都要磕头“送老客”。 烧纸钱时不能只独给自己的亡亲,还要在四周给无后人的亡灵烧一些纸钱,那些孤魂野鬼有钱就不会抢我们寄托给自己亡亲的钱物。现在,很多人都是买现成的,城市乡镇都有各色各样的祭品,冥钱、冥衣、灵屋、线香和鞭炮,很方便。
听奶奶说六月六是灾害之神鄱官的生日,也祭官的,没看到过。不过,六月六那天的太阳特别大,常看奶奶翻晒自己预备的寿衣寿鞋和给子孙备用的孝布。还有一个节日是乞巧节,给牛郎织女的祭品是时令瓜果。另外就是观音菩萨的生日2月19日、得道日6月19日、出家日9月19日,去南岳敬香还愿,去寺庙参拜的人很多。听说南岳的庙会是湖南最热闹的集市之一,南岳有“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的民谣。其他相关行业都托观音菩萨的福跟着受益,自己没看过朝拜的仪式就不写了,听说也复杂。 引用第0楼依荷听雨于2008-12-10 16:40发表的 “鬼”话连篇话民俗 :
大人说只要把门神贴在大门上就可,只要他们两个在,所有的鬼神都不会进门,还能保佑家人平安的。.......
那岂不是把财神爷也拒之门外了。 引用第1楼blawg于2008-12-10 16:46发表的 :
那岂不是把财神爷也拒之门外了。
财神是有人送上门的,送财神是湖南的一个风俗,从正月初一开始,你只预备钱迎接财神进门就可。一个财神一毛钱,很便宜的,你若想多接就多预备点钱,接了贴在大门上也可,贴在家里的墙上也行。做生意的是把财神供奉在屋里的。主人打开门迎接的财神,门神是不会挡的。
看来要写完仔细检查发出来才行,边想边写容易出错。 哈,听雨也学会未完待续了~~~ 这些风俗我们广东乡下也有噢,不仅仅是湖南才有那。
这些都是很遥远的记忆了。 引用第0楼依荷听雨于2008-12-10 16:40发表的 “鬼”话连篇话民俗 :
赶跑鬼神的法宝之二是请更厉害的神,也就是贴门神。不知道其他地方的门神是什么形象。我们的门神是秦叔宝、尉迟恭。大人说只要把门神贴在大门上就可,只要他们两个在,所有的鬼神都不会进门,还能保佑家人平安的。想想也是,离开农村后,家里装上防盗门,不用贴门神了。结果,防盗门被撬现象时有发生。请秦叔宝、尉迟恭守门的时候很少有小偷的。
.......
农村与城市的生活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娱乐鬼神篇
湖南的鬼神不但好恰还好玩,我们投其所好,祭祀时用歌舞哄得鬼神高兴。从歌舞娱乐祭祀的隆重来给鬼神排名的话,龙王爷当排第一。我们这的舞龙、赛龙舟、划旱龙舟的起源都是为它。金角老龙和鬼谷子的传说流传很广,民间深信龙王爷无所不能又破坏力极强,善恶就在一念之间,他又掌管兴云降雨,若来一个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那我们这一年就苦了。“有收无收在于水”,那掌管水族的龙王理所当然成了我们第一个祈求的神。
我们遵照传说去舞龙,让龙王爷看到各家各户迎接它求他赐福人间的场面。它一高兴我们就能求得风调雨顺。从初一开始,村干部第一件事就是请龙祭神。每一个村子都有舞龙队,我们耍的是布龙。每家都要鸣放鞭炮将龙接进堂屋,用双手恭敬地递上“包封”答谢。龙大多从堂屋、粮仓、猪栏边穿过,意思就是龙会保佑主人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龙回到堂屋前的坪里才开始真正的表演,各种结花、解花的变化,七十二套路,每一种都展现龙的非凡本领。
正月初一到十五,民间也会用歌舞娱乐各路神仙,歌舞种类也很多。除舞龙外,玩得最多的是舞狮、地花鼓、送财神、赞土地神等。舞狮分文狮、武狮和手提金毛狮子。文狮的特点在于赞狮子和“耍故事”。 武狮以表演武术为主,讲究对打,耍的是热闹,它也要赞狮和“耍故事”的。手提金毛狮子、送财神、赞土地神大都是贫穷的人借用些道具,说些吉祥话,获得主人家的赠钱打发。地花鼓只用一男一女就可表演,男扮小花脸(我们喊“三花子”)手执折扇,女穿彩衣,手拿帕子和扇子。演出多是插秧采茶等曲,伴以专门的曲调和生动的舞蹈动作。这些歌舞都有一整套固定的套路,比如舞狮的“拜五方”,地花鼓的“扯四角”,舞龙的“跑圆场”等,这里就不展开了。
另一个与龙相关的娱乐活动是“赛龙舟”,湖南每年在端午前后会连下暴雨,俗称发“端午水”。民间传说这又是龙王爷作怪,该祭祀龙神了,“赛龙舟”前祭祀龙神的仪式很重要的。后来,“赛龙舟”演变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和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没有水域可“赛龙舟”的地方就用“划旱龙舟”替代,旱龙舟是是用普通的竹子和彩布制成船状,人站在中间系在身上,一边划桨一边行走。划龙舟的人浓妆打扮,边划船边歌舞,也乐在其中。望城的千龙湖每年都举行龙舟比赛,因场面激烈,围观的人很多,常出事。小孩是不准去看的,我离开老家时十四岁,那时,只能听堂兄堂姐描述,后到娄底也只在电视上观看龙舟赛,没办法介绍“赛龙舟”的盛况了。
民间请神还愿必以戏曲娱乐之,有的是不固定的,依许愿还愿的时间不同而请戏酬神。有的是固定的,如每年二月初二的土地戏,三月十五的财神戏,七月十二的辖神庙会日,祭祀很隆重,歌舞娱乐更是各尽所能,特别是庙会的唱戏,要连唱十天。湘剧、花鼓戏、影子戏、龙舞、狮舞……真正的好戏连台。本意以歌舞祭祀鬼神,最后锻炼了湖南人的体力和娱乐精神,湖南人会策和湖南娱乐在国内有名与民间娱乐活动的丰富和流传广是分不开的。
下图为望城千龙湖上的龙舟赛:
鬼神保佑篇
我们最信奉的还是自己的祖先,总觉得祖先会保佑后代。如有亲人不幸离世,丧事是不会从简的,一整套仪式,再坚强再理智的人都会被这仪式弄晕,这时晕啊糊涂啊都没关系,亲人离去,悲痛是正常的。有白喜事的人家只要准备钱,自然有人张罗。选墓地要看风水,出殡要选时辰,做道场,烧灵屋,过奈何桥,招魂,唱夜歌,唱花鼓戏,请鼓乐队……总之,是让亲人安心离开,不带着怨气走,把各路关卡打通,送上房屋冥钱,让他们在那边过得舒心。这样,亲人的魂就会保佑在世的人。有这个信念,人们总相信鬼神会通风报信给自己。如若出行听到乌鸦叫,这就是鬼神借机提醒,避免让你出意外,你最好取消这次出行。如门前有喜鹊叫,家里必有喜事,不是有贵客到就是家人有值得庆贺的事。如眼睛跳,要分清楚是哪个眼睛,左眼跳福,右眼跳祸,依据预兆自己小心求证。如晚上做了不好的梦,就请人解梦或自己翻书解梦,看如何破解梦兆避免祸事。“出门不走回头路,免得办事不成空转身。”这条很多人都深信不疑,也尽量避免。特别是打结婚证、迎亲的路上,如有意外,湖南人宁可走很远的路也不回头的。
湖南人大都相信三十六是人生一关卡,到这年,亲人大都给过三十六岁生的家人“挂红”,红短裤、红腰带等都可。一般,本命年都会用红绳结带佩玉以求保护。保护神是分男女不同的。“男戴观音女戴佛”说的就是男子保护神是观音,观音可保平安,男子在外机会多,平安第一,其次求观音保护男子生活顺利、事业顺心、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玉文化中的观音是以佛教中的观音大士与道教中的王母娘娘融合所形成的女身形态,很合适男子佩带。 女子的保护神是弥勒佛,笑嘻嘻的大肚佛,能带给女子福气、祥和之气。另一层意思也希望女子包容心强点,别事事计较,去嫉妒,笑着面对生活给予的一切。
以前湖南先人是赶跑恶鬼邪神,用歌舞美食祭祀天地神明。现在大多数湖南人是不信鬼神的,歌舞大都只是娱乐节目,去掉了祭神仪式。我进寺庙只是观光旅游,从不参拜。总感觉不用表面文章,与人为善就可。像清明扫墓和七月半的祭祀我也只用心祭,我对奶奶、外公、外婆的怀念是经常的,并不限于那两个节日,也努力延续他们乐善好施、热情助人。人们崇敬神怪、祭祀祖先,无非是求他们保佑,求福求平安。其实,真正的幸福在每一个人的手上在每一个人心中,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不做违背良心违背伦理道德之事,老老实实做人比吃斋念佛,跪拜烧香后又为自己私利去害人要好得多。如存敬畏之心而停止害人那倒另当别论,这样的敬鬼神是值得提倡的。综合来看,天、神、鬼、怪、菩萨都能在湖南和睦相处,而且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很深。我们不如去掉迷信外衣来传承这些传统文化,保留对百姓有益的民俗。 引用第3楼雪融鸿飞于2008-12-10 19:16发表的 :
哈,听雨也学会未完待续了~~~
这是怕自己偷懒,开一个头,自然要写完。写不写是态度问题,写得好不好是水平问题。我的已经写完了,你的呢?还有你预约的那些文章,怎么还没见影子?
给你看下南方舞狮的赞狮歌,这里给出的是湘潭的赞狮歌,赞狮歌大体上分为 《狮神来历歌》,《狮子进门歌》,《要同贵府立起招财山》,《赞盘根》,《摇钱树,聚宝盆》,《狮子告辞歌》以及《舞狮讽刺歌》等多种。只帖一首狮子进门歌:
金鸡飞过凤凰山,
金丝鲤鱼弄沙滩,
今日到此非为别,
一道喜来二问安。
人随春意喜堪夸,
天降麒麟要发家;
万里荷花生绿叶,
武陵春色荫桃花。
山前山后丰花香,
溪南溪北水满塘,
桃红柳绿春光好,
城市农村喜呈祥。 引用第4楼nini82于2008-12-10 20:07发表的 :
这些风俗我们广东乡下也有噢,不仅仅是湖南才有那。
这些都是很遥远的记忆了。
很多风俗都差不多的,传说也是。仔细比较,还是有不同的,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
同样是孟姜女的传说,湖南的孟姜女传说与各地不同的,多了望夫台、绣竹、恨石。大致情节是望夫——寻夫——殉身——庙祀。望夫台、相思竹、百步蹬、镜石、恨石、贞烈祠、绣竹园……这些景物总让人想到湘女多情、痴情、纯真、泼辣…… 引用第7楼依荷听雨于2008-12-15 15:17发表的 :
我的已经写完了,你的呢?还有你预约的那些文章,怎么还没见影子?
.......
我我我我有预约过要写文章?倒~~~
我我我怎么就8记得了捏?这个民俗我肯定没说要写的哦~~~ 引用第9楼雪融鸿飞于2008-12-15 18:07发表的 :
我我我我有预约过要写文章?倒~~~
我我我怎么就8记得了捏?这个民俗我肯定没说要写的哦~~~
哈哈,不许赖账啊。 引用第10楼lucy2008于2008-12-15 18:12发表的 :
哈哈,不许赖账啊。
暴汗~~~我真的冤枉啊~~~
听雨快来救我~~~ 雪融就写写东北三大怪吧 呵呵 引用第12楼reader于2008-12-15 18:55发表的 :
雪融就写写东北三大怪吧 呵呵
这个这个~~我想想,看还能想起来不~~~现在三大怪好像全没了哦~~~
东北三大怪:
第一怪:窗户纸糊在窗户外。
东北的冬天真是太冷了,家家都生火炉,住火炕取暖,这还不够,还要有一面火墙,因为晚上睡觉的时候,火炕让被子铺满了,热量散发不出来,房间里会很冷,火墙就在这时候发挥作用。可是夜里睡觉火炉总是要熄灭的,这个时候保温就太重要了。所以东北盖房子的成本比别处要高许多,全用在保温上了。墙壁要厚,房顶的拱架里也不是空的,而是用锯末子一类比较轻而保暖的东西填满。甚至于木头窗户那不引人注目的缝隙也要用纸糊上,否则到了冬天,你会发现那小小的缝隙里会吹来大大的冷风。这还是不够,到最冷的时候,夜里家家都要在窗户外面再加一层厚厚的棉窗帘,并且把棉窗帘的四周用木条压好。就这样窗户玻璃上还是每天都有美丽的冰凌花,那就是结在玻璃上的霜。小时候我早晨醒了,总要懒在暖暖的被窝里望着那些晶莹美丽的冰凌花发会儿呆。
当然现在大家都住在暖气楼里,用密封性极好的塑钢窗。每年入冬前家家忙着溜窗户缝的景象再也没有了,可是好像那美丽的冰凌花也很少出现了。
第二怪:大姑娘叼着大烟袋。
我小时候看过有些农村老太太叼着长长的大眼袋,盘着腿坐在火炕上抽烟。现在我试着猜测下,这个风俗是怎么形成的。首先东北冬天的农村是真正的冬闲,外面太冷了,地冻得象铁块一样硬,一镐头下去,只能凿出个白点儿。所以冬天男男女女都在火炕上闲聊,也许那些二人转什么的,就是从这闲里来的。
天冷,一点儿热气就很重要。南方富贵人家都喜欢在冬天用手炉,我觉得这个大烟袋也有点儿手炉的用处,而且闲着犯困,东北这里不产茶,那时候自然也没有咖啡这种洋东西,抽袋烟,可以提提神。
当然这个现在也没有了,连抽烟的人都很少了。更别说大姑娘叼着大烟袋了。
第三怪:生了孩子吊起来。
我还记得小的时候看到侄子侄女们都是在摇篮里长大的,好像家家都有个传家宝,就是摇篮,而且据说这个摇篮是很有讲究的,一个好摇篮一般都是代代相传,这样孩子才睡得稳,养得住。但是这个摇篮和现在放在地上的婴儿床不同。摇篮通常是竹子做的,像一艘小船一样是扁扁的椭圆形,四周有一尺高的围栏,围栏的缝隙很大,以孩子不能漏下来为度,这样便于妈妈观察孩子的情况。然后把摇篮用结实的绳子吊挂在房梁上,摇篮底铺上小褥子,小枕头、盖上小被子,孩子就睡在里面,妈妈就象推秋千一样轻轻地把摇篮荡起来,嘴里哼着摇篮曲。
这个摇篮为什么要吊起来呢?我也来推测下,原因应该还是冷。天冷,把摇篮放在地上绝对不行,孩子会冻坏的。放在火炕上呢?也不行。火炕离火炉近的那面叫炕头,远的叫炕梢。烧火的时候炕头的温度可以用烫人来形容,孩子的皮肤娇嫩,放在炕头会烫坏他。炕梢呢又太冷了,那么小的孩子当然不能放炕梢。吊在炕上面的房梁上,热气往上走,孩子不会冷,也不会烫着,这是个聪明可行的办法。
当然现在的暖气房里也早已没有了吊起来的摇篮,孩子就放在各式各样的婴儿床上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谓的东北三大怪,其实也不过是当初东北人为了对抗过于寒冷的气候,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逐渐总结出来的御寒经验,渐渐形成风俗为大家普遍接受了。外地人没经过这样的寒冷,自然不能理解这些做法,所以称为东北三大怪。 引用第12楼reader于2008-12-15 18:55发表的 :
雪融就写写东北三大怪吧 呵呵
你厉害,一说雪融就写了,怎么不多留点作业呢?
再布置题目,让雪融另发主题帖参与征文吧,想了解东北。 引用第14楼依荷听雨于2008-12-16 16:34发表的 :
你厉害,一说雪融就写了,怎么不多留点作业呢?
再布置题目,让雪融另发主题帖参与征文吧,想了解东北。
怕怕怕怕~~~~~拜托拜托~~~听雨,你8要一直陷害偶哈~~~偶对这个民俗是真的真的粉头疼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