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这种风格,摆明了是现代人演绎的古代故事,不刻意追求古代的气氛,反而夹叙夹议的用现代观点插科打诨,类似武林外传的风格,也类似百家讲坛讲庄子,孔子的风格~~~这样反而容易为现代人接受,期待下文~~~
多谢您的支持和评价。 苏秦的痛(14)
经过苏大娘连哭带比地陈述,三子他爹终于弄清了状况。
感到震撼的他再一次认真参观了苏秦腿上的血渍和地上的铁锥。这小子这么狠?这么执著?这么舍得?看来还有点意思。
“婶儿,我看没啥事。你也别着急,俺叔回来你好好劝劝他。上了年纪的人了,少生点气。再说,老二用功也不是坏事。年轻人么,多吃点亏就明白了,他一下子也转不过头来。这事啊,急不得,慢慢他就懂了。啊,别哭了,那就这吧,我先走了。”
没讨到说法的上访户带着一肚皮的感慨走了。
之后他或明或暗地关注着苏秦。直到最后一次,他坚定了自己的判断:这小子确实是一支绩优股。
他终于等到了回访用户的这一天。
出关的苏秦来了。还好,锥刺没有给他留下风湿痹痛、脉管炎、老寒腿。相反,他的精神更健旺,意志更坚定。(可能有针灸效果,但最好不要模仿。)
“宽哥,你又胖了。”“兄弟,你可更瘦了。”苏秦一笑,图穷匕首见。“宽哥,我要到燕国去。”
第二天,苏秦又上路了。
这次他带了二十镒黄金,三子他爹除了必要的资金周转和养老金后只能拿出这么多了。另外,三子他爹还送给了他一个人作跟班,就是三子。生意人真是用心良苦啊。可惜作儿子的没理解父亲的苦心,这将是父子俩一生最大的遗憾。
苏家没有人送他。
包裹里面只有老娘亲手放下的十多个玉米饽饽。
苏秦带着毫不情愿而又无可奈何的三子踏上征途。一群乡亲在他们身后嬉笑着,或摇头,或感叹。
任你们去笑吧,我已经决定!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苏秦的痛(15)
通往燕国的道路并不好走。
一路上磕磕绊绊,三子后悔死了,我干嘛要听我爹的,这种事派个下人就行了,真不明白。他确实不明白,直到他真正后悔的那一天。
经过几个月的跋涉,他们来到了易水。这就算踏入燕国国境了。在此之前三子多次动了跑回去的念头,说话中更是连讽带嘲。苏秦看在眼里,听在耳里,忍在心里。无论如何,宽哥对我还是很仗义的。
就这样互相默默忍受着,他们两位终于到了蓟,燕国之都。当时又称为上都。后来,这个地方作为国都屡次更名:辽称燕京,金称中都,元称大都,明时成祖皇帝又将都城从南京迁于此,称北京,清因明制,遂沿用至今。民国时虽曾改为北平,但并不是以首都出现的。
尽管地处偏远,毕竟也是大国之都。这里的安祥、繁华和气度是东周所不能比得。三子看花了眼,他决心美美玩几天,慰劳一下自己数月奔波的辛苦。但是苏秦不同意,本身经费就少,更应该合理应用。一来二去,两人的矛盾彻底激化了。
终于有一天,趁苏秦出门拜客的时候,三子跑了,顺便带走了黄金十五镒。三子那个乐啊,这些都是我的了,我的了。没人管,没人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自由的人是最快乐啊。此时,他首次感觉到了在外的好处。于是,他躲在燕国作起了富家翁。
三子的跑路,令苏秦顿时陷入困境。虽说苏秦贴身带着剩余的五镒,但是门面是不大好撑了。很多该见的人见不上,该办的事办不了。就这样,拖拖拉拉地过了一年。“长安米贵,居之不易”。不久,他连房钱都欠下了。无可奈何的苏秦最后遇到了一个老乡。说了不少好话后,他从老乡手里贷出了一百文钱。他准备买些干粮撤了。至于要撤到哪里,他心里也没底。
这时,事情忽然有了转机。燕文侯准备见他了。因为不久前,他读到了苏秦的《上秦王书》。秦惠王如弃敝履,燕文侯却视之拱璧。这可真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万言书没有白上。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只看了题目、部分按语和10楼的说明(具体内容以后再认真拜读),对内容不甚了解,不敢妄自品评。但楼主对本版块的热爱显而易见,就凭这点,建议版主给予奖励;如思想内容好,更要重奖!
正是有众多如楼主这般为论坛奉献的人,论坛才有今日的兴旺,有明日的更加美好!因此,我建设大家尊重支持如楼主这样的热爱本论坛的会员,向楼主这样爱本论坛的会员学习。
楼主在10楼讲到,“此后,小文将保持每日1-2篇的更新”对这,我有点看法。
每天发1-2篇精品文章,这最好。但如果对文章的质量自己还感到不太不满意的话,建议还是不忙着发,用些时间来思考、修改更好。因为,一篇佳作的效果比10篇、100篇质量不高的文章还要好!文章贵在精不在滥,重质量而轻数量。
我曾经借阅过宗蹼文集(一),在其不足千字的序中,作者说她的文章少,几十年就这几篇。就是凭宗蹼这一“品牌”,凭其几百字的序言,凭其“少”,我就对文集欲罢不能!其中有一篇短篇,说的是一个在美女留学生与两个男生的故事(题目记不起了),作者前后用了十多年的时间。你看了这篇文章,你就会感受到头皮发麻,眼泪打转,血夜上上升,心跳加速,你会再一次感受到什么叫做“感动”,什么叫做精品! 引用第23楼来风于2008-12-11 11:13发表的 :
只看了题目、部分按语和10楼的说明(具体内容以后再认真拜读),对内容不甚了解,不敢妄自品评。但楼主对本版块的热爱显而易见,就凭这点,建议版主给予奖励;如思想内容好,更要重奖!
正是有众多如楼主这般为论坛奉献的人,论坛才有今日的兴旺,有明日的更加美好!因此,我建设大家尊重支持如楼主这样的热爱本论坛的会员,向楼主这样爱本论坛的会员学习。
楼主在10楼讲到,“此后,小文将保持每日1-2篇的更新”对这,我有点看法。
.......
感谢来风兄的回复和鼓励。
关于10楼的说明文字,小文在这里要作出个解释。当时前8篇已经完成多日。而且在我的博客里已先一步贴出。所以,转到园地时,贴出的速度较快。一天4篇。而后面的几篇,小文也基本完成了。只是在一些小细节上面还需要修理一下。正是因为怕对不起大家的眼睛,小文才放慢了更新速度,不会为了赶工期而搞出豆腐渣工程来。至于贴出该说明,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让大家放心:小文也不会盖烂尾楼。
对于精品问题,小文也有一些看法。判断一篇文章是否精品,人人都有一个尺度。有些观点或许大家见仁见智,各有不同。小文仅仅是将自己的一些感受借行文之际略为抒发而已。如果能够得到大家的喜爱和认可,小文将感到很欣慰。如果您对文中观点有不同意见,我们都可以在这里讨论。总之,小文把文章写出来,就是想和大家作交流的。毕竟,集思广益好过闭门造车。
再次感谢您的鼓励。
小文拜上 苏秦的痛(16)
剥极必复,否极泰来。抓住机遇的苏秦在燕文侯面前尽展胸中韬略。
他先把燕国周边做了一个客观描述,“我燕国地势险峻,得天独厚。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统辖之地二千馀里,带甲之兵数十万余,有战车六百乘,战马六千匹,粮米充裕,可支数年。南有碣石、雁门之富饶,北有大枣板栗等特产。即使遇到荒年,没有耕种,用枣、栗也足可以抵御了。”在指出燕国的优势和长处后,苏秦顺手狠拍一记,“此所谓天府之国,大王宏福啊!” 燕文侯听着很高兴。
继而苏秦切入正题,“大王,我燕国如今四境相安,不见兵火。而其余诸侯纷纷遭强秦暴虐、祸乱频频。此中奥妙,大王可知是何原因么?”“哦?寡人愿闻其详。” 燕文侯一下来了兴趣。“我燕国之所以暂时未受强秦欺侮的原因,就是有赵国在我们的南面作屏障。”“嗯,言之有理。”燕文侯感觉确是那么回事,他心中暗暗高兴,有个堵枪眼的就是好啊。
随之,话锋一转,真正令燕文侯头疼的内容出现了:“既然有赵国给我们作屏障,那么秦国肯定不能为祸我国了。眼下存在的问题是,如果赵国来攻打我们,不用四五日赵兵就会跑到上都。所以,秦国攻我们,是在千里之外,他无能为力;而赵国攻我们,就迫在眉睫了。”
接着,苏秦又说了一句话:“恐怕,我燕国的失策莫过于把目光放到了千里之外的秦国,而忽略了赵国才是我们真正的大患。” 燕文侯彻底头大了。数年来,燕国确实始终把秦国这个虎狼之邦当作重点防御目标来对待的,所有的军事防御体系都偏向于秦人,而对于卧榻边的赵国的确放松不少。如果现在这一只老虎回过头来咬一口,燕国确实顶不住。对于自己的实力,燕文侯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所以,苏秦的一席话如迅雷般炸响,导致燕文侯当场中电。
“那,那现在寡人该当如何?”被雷电击懵的燕文侯丧失了思考的能力。获此一问后,苏秦的目的豁然而出:“愿大王与赵国合纵相亲,引诸侯为外援,六国相睦,天下为一,如此可保我燕国永无兵患。”燕文侯点点头,“好,如果先生能合纵安燕,寡人愿举国相从。”
会谈后,苏秦被安排到国宾馆下榻。是夜,苏秦失眠。
他抚摸着腿上的疤痕,潸然泪下。不容易啊!数年来的辛劳孤苦,受人冷眼,遭人讥诮,心中之痛未尝敢与人言。而今逆旅孤馆,走投无路,愁困欲绝之际,富贵却不期而至。此时心境,情何以堪!
被命运之神忽然垂青的苏秦近乎疯癫,他一会儿欢欣而笑,一会儿伤心而泣,到得最后,终于将被子一拉,蒙头痛哭。痛哭中,他想起了自己从秦国失意回乡的情景,想起了父母妻嫂冷眼相向的情景,想起了那个夜晚捶地痛哭的情景,想起了自己刺股读书的情景,想起了再次离乡时乡亲们讥笑嘲讽的情景,想起了两天前厚着脸皮找老乡贷钱的情景……这一切都刻在他的心头。
第二天,苏秦带着车马随从前往赵国了。现在他的身份已经从一个四处漂流的说客转为了燕文侯的使臣,这个使臣有着相国的称号和尊荣。
很快,苏秦再次利用论辩长项说服了赵肃侯,燕赵结盟。他本人也完全获得了赵肃侯的信任,被郑重任命为丞相。
此时,秦惠王正在攻打着魏,眼角余光扫向了东方。
(小文按:
围棋中有句棋谚:金角银边草肚皮。从地势上来看,秦据于西,燕占东北。两国都有一个相同的优势,后顾无忧,可称“无忧角”。赵国则不同,东北有燕、东南有齐、正南有魏、西南韩、秦。几乎是被五国包了饺子。而此时的赵国也常受到或秦或魏的侵袭。如果他敢于进攻燕国,则必须有秦、魏对其放手的前提。否则,就等于两面受敌、自讨苦吃。同样,只有后方的稳定,赵国才能安心拒敌。因此,苏秦随后能迅速说服赵肃侯,恐怕也有这个潜在的原因。而燕文侯之所以被苏秦的说辞打动,是由于苏秦出招太快,一下就点到了他的死穴。
“秦之不能害燕”的道理,小文揣测,很有可能带给了稍后的另一位纵横大师—范雎无限启迪,进而提出了“远交近攻”的大谋略。因为他们的理论基础实在太像。或许英雄所见略同,也未可知。毕竟,他们都是聪明人。)
苏秦的痛(17)
在说服赵王之后,苏秦隐约感觉到自己六国共荣大合纵计划正面临一个很大的威胁:如果得到消息的秦国现在就开始进攻怎么办?
一切才刚开始,“大合纵”正如一个美丽的肥皂泡,稍遇外力就会消散得无影无踪。即使结盟了,他也需要时间来巩固。否则,又会像一只正在换壳的螃蟹,随时都会遭到致命打击。
这个问题困扰了苏秦多日,终于他想出了对策:“倒霉蛋,该你出场了。”通过一系列必要的手段,苏秦将张仪送到了秦国,并最终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句话:“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于是,诸侯国之间迎来了近二十年的和平、稳定。
若干年后,苏秦遇刺。张仪步入了自己一生的政治高峰。他利用一切手段,或威逼、或利诱、或分化、或收买。于是代表团结互助的合纵独联体从内部开始瓦解,一个纷扰的战国进入了连横时代。六国从此争相事秦,为其灭亡埋下了伏笔。后来,苏洵在《六国论》中这样提到:“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无论如何,苏秦、张仪在世人面前展示了他们。人,是可以大有所为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按照自己的梦想努力去做吧,不要让自己再后悔。
(小文按:
苏秦对张仪的激励是他人生最得意的一笔。授人玫瑰,手有馀香。既成全了张仪,也成全了自己。
整个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某一天,一个熟人来探望张仪。此时张仪自楚归来已久,更显困顿。来人和张仪聊天的时候传递给他这样一条信息,“听说苏秦已经富贵了,现在他在赵国当了丞相,或许你可以找他试试。”张仪一想也是,那就去试试吧。没想到,到了赵国,兴致勃勃的张仪连吃了两大碗闭门羹。最后,经过上下打点,他终于见到了苏秦。
之前,张仪以为是门下作梗,不过是小小的挫折。谁料见面后,他遇到了更大的挫折。苏秦的表现令他彻底寒心。
苏秦真得很过分。给贵宾张仪的待遇是:在台阶下吃饭,赐以仆人的伙食标准,一碗馍馍菜。而且好客的苏秦边热情地劝着张仪用饭,边联谊着同学间的感情:“你说你这么大的人,是没本事,还是没头脑?不思进取,自甘堕落。我不是不能让你富贵,可凭你现在这状况,值得我这样去做么?凭你现在这状况,又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
张仪吃着手里的馍馍,听着耳里的奚落,肠子都悔青了。最后终于忍不住。告辞!
离开苏府,张仪边走边骂,苏家的女眷在他的口水中被逐个问候。可脾气发过后,现实问题来了。我该怎么办?现在诸侯国里面唯一自己没混过的就是秦国,而能对付苏秦的也只有秦国。那就对不起了,亲爱的同学,你对我不仁,别怪我对你不义。决心已下,张仪满怀恨意地来到了秦国。在这里,他又遇到了现实问题,没钱。这可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
在人没有希望的时候,老天总会眷顾一下。
张仪在旅店中遇到了他命中的贵人。同住一个屋檐下的,有一个在秦国经商的魏国人。他被张仪的决心和口才打动,决定帮助他。奉以车马金银,任其恣取。张仪的转机来了。
秦惠王现在已经摆脱了商鞅的阴影,秦国正以开放的胸怀接纳着各国前来的淘金者。凭着自身过硬的舌战本领,张仪先生在这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烈欢迎,当即被奉为客卿(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后来的范雎、李斯也均由此起步。),成为部长级人物。
功成名遂的张仪得意洋洋。这时,他的赞助商却要离开了。张仪感到很意外,我正要报答你啊。赞助商坚持不许。在临走的时候,他告诉了张仪这样一个秘密:“其实帮你的人不是我,是苏秦。”
“在我来的时候,苏相对我说,天下贤士,唯有张仪。我不如也。现在我侥幸先得到了重用,但将来,能得到秦国重用的必是张仪。可是他穷困太久,如果现在给了他一点小利,或许他就不求上进了。良材被毁,我所不愿。所以我才折辱他,来激发他的斗志。现在请你替我暗中帮助他。于是我才会来到您的身边。”
原来是这样啊!恍然大悟的张仪顿时流下了两行热泪。我太冤枉他了。“请你回复苏相:我实在是不如他。苏君在时,我决不相负。”已而,张仪长叹道:“我坠人术中而不自晓,有苏君在,我又能有何作为?”
苏秦真的很高明。
他成功将自己的朋友植入了敌人内部,既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又替自己的事业扫除了将来的隐患。如果当时在赵国,他留下了张仪,以仪之才,终不甘于人下,弄不好就可能成为自己的敌人。把人才放出去,有时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如苏子者,善处于朋友之间。 )
感觉作者写的不错,希望能坚持下去,不要留坑!
不过更加期待修改后的文章,毕竟有点瑕疵是难免的。 引用第27楼ysh_2于2008-12-12 14:09发表的 :
感觉作者写的不错,希望能坚持下去,不要留坑!
不过更加期待修改后的文章,毕竟有点瑕疵是难免的。
感谢您的支持。
看来小文在24楼的解释里面还没有说清楚。那小文就明确一下:所有文章在贴出前已经由小文阅定。小文在这里向大家保证:绝不会出现烂尾楼现象。绝不会将自己不满意的文章贴出。
如有好的修改意见,期待您在跟帖中指出。谢谢!
小文 拜上 六国大封相,现在封了两国了~~~
还有返乡也很精彩,高潮来了,期待更精彩~~~~ 引用第29楼雪融鸿飞于2008-12-12 19:37发表的 :
六国大封相,现在封了两国了~~~
还有返乡也很精彩,高潮来了,期待更精彩~~~~
再次感谢秋爽斋主光降。
故事到了高潮的时候,就是故事将要结束的时候。
随时欢迎您的点评。 苏秦的痛(18)
将张仪激到了秦国后,苏秦继续开拓他的市场。
经过刻苦学习的苏秦辩论之利有如神助。他又先后说服了韩宣王、魏襄王、齐宣王、楚威王。于是,六国齐心,第一届东方联合国于公元前333年,即周显王三十六年,正式宣告成立,并于洹(音 环)河上会盟,由苏秦先生出任首届联合国秘书长兼任六国之首相。如今尚有拜相台遗址存于河南安阳市西郊。
在六国会盟完毕后,苏秦还做了一件很解气的事。就是把他们的盟书顺手抄送给了秦国一份。秦惠王,请你看看吧,这就是当年你轻视我的后果。现在我已有足够的实力来与你抗衡。以后没事,少烦我!
收到emile的秦惠王很听话。他隐忍了十五年。
这真可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简直太牛了!今日之安南、潘基文辈可望其项背乎?
盟毕,苏秦归赵,行过洛阳。
此时的苏秦与畴昔是大不相同了。车骑辎重,随从甚多。各国诸侯多所馈赠,并分派人马护送,气势威武,几乎与王者相等。
东周国内,周显王害怕了。“这又是哪一路诸侯啊?”左右有人告诉了他,“大王,这是咱们东周的苏秦啊,当初他还来咱们这呢。有人说他见识短浅,就没留下来。现在可了不得了,他是六国的丞相。”“啊?那,那现在怎么办?”“大王,没办法,咱就锦上添花吧。”于是“除道,使人郊劳”,他派出慰问团来了。
这么大的声势也传入了苏老爹、苏大娘的耳里。苏秦发达的消息,他们早就知道。可这么铺排地回来,面子实在太大了。二老一听之下都哭了,幸福啊!苏老爹心里是又悲、又喜、又有点不好意思。苏大娘流着眼泪,嘴里不住念叨着,“我苦命的儿啊……”
乡亲们自发组织了八音会,扭秧歌、跑旱船,敲锣打鼓迎出三十里地。甚至有的还挑着“热烈欢迎苏相回乡”的条幅。这闹腾劲就别提了!不少村民交头接耳、大发感慨,“你看看,你看看!人啊,还是有理想得好,苏家老二就是活生生的范例。”
此后,村子里又流行起来一句新口头禅,并被广大村民所认可,就是“也不学学人家苏相。”
衣锦还乡、安卧马车的苏秦并没有感动太多的激动。从燕国翻身以来他就处处受人尊敬,人人胁肩谄笑。他早已习惯了这种人世间的虚伪和做作。他已经麻木了。
在郊迎的人群中,苏秦发现了低着头跪拜在村民中的妻与嫂,还有三子他爹和两个弟弟。
在马车中,他顿了顿脚,行进中的依仗队立刻停住。苏秦下了马车,快步走到三子他爹面前,一把拉起了他。“宽哥,我回来了。”三子他爹的眼睛立刻湿润了:“好,兄弟,好!哥哥可跟着你沾光了……”语音里充满了欣慰和自豪。
三子他爹在苏秦和三子出发后,就没安心过一天。对苏秦总共七十镒黄金的支出已经让他的生意受到很大影响。又加上后来在魏国有批货物失落,三子他爹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出来进去,三子他爹总能感觉到村里人的异样。慢慢地,他听到了这样的话,“阿宽傻了。这么精明还让苏老二忽悠了。等着看好戏吧。”三子他爹心里也有些疑惑了,不会吧,我赌老二还是很有希望的。
就在某一天,他遇到了一个人,他的希望全部破灭了。
苏秦的痛(19)
这是一个老乡,他刚从燕国回来。
他带来了一个坏消息,一个坏得不能再坏的消息。“你的儿子跑了,苏秦落入困境,还贷了我一百个钱。”
这一记闷棍将三子他爹当场击昏。我七十镒黄金啊!全赔了!现在儿子也不知去了哪里,这还让我怎么见人怎么活啊?就在他郁闷得想上吊时,该老乡又扔出了一句话。听了这句话,三子他爹差点掐死这个老乡。
“你先别急,我还没说完。现在苏秦成了赵国丞相,还专门派人给我送来一百金。呵呵,苏相可真仗义。”
你可真够幽默的!三子他爹被玩得哭也不得,笑也不得。
吃了定心丸的三子他爹又开始了宣传活动。很快村里人都知道苏秦牛了。他们纷纷议论着:“阿宽行啊,还是做生意的有眼光。”“你说的不对,我看最有眼光的还是苏老爹。”“老爹?不会吧,苏秦走得时候,他理都不理。”“嘿嘿,你忘了?‘也不学学人家阿宽。’”“呵呵,对,对,也不学学人家阿宽。”……
在村人羡慕,甚至嫉妒的说笑声中,三子他爹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还有一件事困扰着他:“三子,你跑哪去了?”
三子现在很抓狂。
在上都,三子疯玩了多半年,每日怒马轻裘、莺歌燕舞。炫耀的后果,是他赢得了盗贼的青眼。趁他不备的时候,他们将他的金子全部撬走了。来时容易去时快,三子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天理循环,报应不爽。由于之前出手阔绰,很多酒楼、旅店都巴结着赊账给他。现在他没了钱,该拿什么去还?
好汉不吃眼前亏。三子悄悄溜了。
溜出来后,去向是个问题。燕国待不住了。回家?那还不被自己老爹扒皮。可不回家,又能去哪?管他娘,走一步算一步吧。就这样,三子一路上磨磨蹭蹭,边打工,边走路。别看他在家挺狂,出了门就是狗熊一个。偷,没那本事。抢,更没胆量。就这样,靠每天作挑夫挣点体力钱,五个月后,他磨到了赵国。
三子可瘦多了。多怀念以往那些美好的日子啊!如果时光能够倒流……
没有如果。
人啊,你总要替自己的行为买单。
在赵国,他听到了一个消息:新任丞相叫苏秦。
苏秦的痛(20)
三子心里终于悔悟了。
“爹,我辜负了你。二叔,我对不住你啊。”但,这有什么用呢?现在又有新的问题摆在他面前。要不要去见苏秦?磨蹭了半天,三子决定了。去吧,好汉做事好汉当,我还要回家看我爹呢。
等他到了邯郸的时候,时间又过去三个月,苏秦已经出访韩国。失望使得三子感到心力交瘁。体力的消耗、心里的懊悔,他被命运折磨得不成样子。好在赵相府中有人为了巴结这位不知真假的侄少爷,给他弄了点盘缠。三子挑担步行的回乡之旅才宣告结束,他可以坐着牛车回家了。
苏秦握着三子他爹的手,“宽哥,我对不住你。孩子没看住。”“兄弟,别说了,我都知道。这怪不得别人。三子已经回来了。”
听了这话,苏秦终于松了口气。要不然,他这人情可欠大发了。“回来就好啊。在燕国的时候,我还派人到处找过,结果没有任何消息。”
正在两人说话之际,脚边有人俯伏献食。这也是古礼中的一个环节。苏秦低下头,他看到了恭恭敬敬、手举托盘、低头跪着的大嫂。旁边跪着的另一个人是他的妻。
看着大嫂,苏秦想起了自己以前受到的奚落。准确地说,他想起了自己当时揪心的痛。不过,很快他就回过了神。大嫂,没有你,或许我还不能如此发愤。今日之富贵,也有你的功劳。
好样的,苏秦,这才应该是你六国丞相的气度!
象征性地,他取了食。
大嫂在献食的时候,心里就一直在打鼓。他要是恼我,不取食,怎么办?这么多乡亲面前,我的脸往哪儿搁啊?直到苏秦开始取食,她才长出了一口气。
“大嫂,自家人面前何以如此多礼?”
大嫂抬起了头,她看到苏秦眼神里略带出一丝嘲讽,仿佛苏秦在说:“大嫂,你以前对我那样,现在对我这样。前倨后恭,判若两人。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大嫂心中猛然大骇:他,还在记恨?惶恐之下,一句话脱口而出:“我,我,我见二叔你位高金多。”
乡亲们轰然大笑。
苏秦没有笑。
他忽然觉得人活着很没意思。贫贱之时,父母不以我为子,妻子不以我为夫。及至取得富贵,亲友们又都望颜承色,惟恐触犯了我。这不正是因为我的身份变了,他们的态度也都跟着变了么?假如我在洛阳有二顷良田,过着衣食无忧的富家生活,我如何会有佩六国相印的成就!可是,假如没有今天的成就,又有谁会看得起我呢?功名富贵的转变对于自家亲属尚且如此,何况是旁人呢!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在这个被利益驱动的社会中,我又该如何,又能如何啊?
沉思中的苏秦没有再去看他的妻子。
随后,他取出黄金千两,遍赐诸人。
乡亲们又轰动了,纷纷伏地大赞:苏相圣明啊!
你们所期盼的不正是这些么?
两天后,苏秦上路了。走之前,他报答了所有曾提供给自己帮助的人。这一日,漫天大雾,路草尽湿。
告别了父母和宽哥,他要回到赵国去。身边虽有数千随从相伴,他却总觉得自己是孤单的。在这个世上,他再也找不到一个朋友。或许,陪伴他的,永远是心中那一把纳鞋用的铁锥。渐行渐远,心又被慢慢划破。大痛之后,已然无痛。
身后,雾中,全村人在热情欢送……
恩了了、仇了了,问苏君归心何处?
雾萋萋、草萋萋,悲天下失路之人!
(全书完)
时2008年12月8日9时08分
请教一下,如何把签名图片放到日期文字下面,试验了几回,总是弄不成。
终于编好,原来不能敲空格,倒可以居中。 小文兄不知道何人马甲是也,看似初出茅庐,实则炉火行青。赞叹。通读感觉:
虽为通俗史,但言必有出处,具备理论作品之水准又不落纯理论性之俗套,有趣味性;
支持。精华贴殊不易,可见个人愚见系空穴来风者也。 引用第35楼知微于2008-12-13 19:24发表的 :
小文兄不知道何人马甲是也,看似初出茅庐,实则炉火行青。赞叹。通读感觉:
虽为通俗史,但言必有出处,具备理论作品之水准又不落纯理论性之俗套,有趣味性;
支持。精华贴殊不易,可见个人愚见系空穴来风者也。
多谢您的回复。
不过,类似马甲这样的玩笑还是少开一点好。 这个结尾见功力~~~
黄金的价值总在它不能实现的时候最大,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求之不得的时候,它金光闪烁,光芒万丈~~~
求之即得,它的光芒却忽然黯淡下来~~~当黄金的恩情用黄金加倍相报过后~~~一切忽然都变得空虚起来~~~
这也是所以管仲的友情弥足珍贵,能流传千古的原因吧? 引用第37楼雪融鸿飞于2008-12-13 22:30发表的 :
黄金的价值总在它不能实现的时候最大,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求之不得的时候,它金光闪烁,光芒万丈~~~
.......
秋爽斋主点到了实质。
或许,这就是“漫天大雾,路草尽湿。”的原因吧。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