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仔虫 发表于 2008-11-23 00:01:04

金豆  留住记忆“11月23日”

1925年11月23日
国民党右派召开西山会议
http://www.todayonhistory.com/HistoryPic/11/06101122523132298.jpg
西山会议现场
  1925年11月23日,谢持、邹鲁、林森等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孙中山的灵前,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考虑国民党的去向问题和解决国民党内的共产党问题。
  11月16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林森、邹鲁、戴季陶、谢持等人即在北京集会,联名写信给国民党中央及国民党上海执行部,要求“清党”。2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急电李大钊、王法勤、于右任等,指斥林森等人的分裂行为,要求国民党北京执行部切实查明。11月21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再次急电李大钊等人,取消国民政府外交代表团邹鲁的代表职权及名义,并将他交国民党北京执行部查办。但这一切并没有阻止他们的进一步活动。23日,会议如期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央执行委员叶楚伧、居正、沈定一、邵元冲、石瑛、邹鲁、林森、覃振、石青阳,候补中央执行委员茅祖权、傅汝霖,中央监察委员张继、谢持共13人。林森、邹鲁分别担任会议主席。
  会议宣布取消共产党员的国民党党籍,分别开除共产党人谭平山、李大钊、毛泽东等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候补中央执行委员职务,并取消他们的党籍。会议通过了《取消共产党员的国民党党籍宣言》、《开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共产党人李大钊等通电》、《取消政治委员案》等决议。会议最后提醒大家:如果不在国民党内实行清党,恐怕“再过一年,青天白日之旗,必化为红色矣”。
  1925年11月23日西山会议派成立1925年11月23日,自民党中央委员会中的右派林森、居正、邹鲁、叶楚伦等10余人,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所谓“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反苏、反共、反对国共合作等议案。这批人被称为西山会议派。他们在上海成立“国民党中央党部”,在北方等地设立地方党部,1926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支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弹劾西山会议派的决议案,处分了邹鲁、谢持等人。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在南京成立国民党政府后,西山会议派与蒋介石集团合流,继续反共反人民。

评议:国共合作宣告破裂

猪仔虫 发表于 2008-11-23 00:01:17

1929年11月23日
法国一战总理克列孟梭逝世
http://www.todayonhistory.com/HistoryPic/11/06101122523387738.jpg
克列孟梭“老虎”
  1929年11月23日,号称“老虎”以及“胜利之父”而闻名的乔治-克列孟梭与世长辞,享年88岁。他于1870年随着巴黎公社的建立,开始了政治生涯,当时他任第18区区长,以后又先后担任过下院议员、上院议员、内务部长、总理等职。克列孟梭赢得了政治家的声望。凡尔赛和约谈判之后,他在1920年总统竞选中失利。
  克列孟梭于1841年出生于法国西部的平民家庭。1861年随父亲到巴黎学医,与挚友合办刊物《工作》,因宣传激进思想刊物被查封,本人入狱73天。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前往美国,并在美国结婚。巴黎公社爆发时他正任巴黎第十八区区长和国民议会议员。他曾努力斡旋于巴黎公社和凡尔赛的国民议会之间。他是国民议会中激进派的领袖,曾因在参议院未掌握多数而多次拒绝出任总理。在震动法国十多年的德雷福斯案件中为德雷福斯辩护达8年之久。
  1917年受命组织战时内阁,并兼任国防部长,在战争关键时刻提出组织联合军事司令部的建议。战后出任巴黎和会主席,为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被授予“胜利之父”的称号。


评议:每个人都要受到自然规律的束缚

猪仔虫 发表于 2008-11-23 00:01:31

1935年11月23日
陕北红军直罗镇告捷
http://www.todayonhistory.com/HistoryPic/11/06101122523469268.jpg
陕西省富县直罗镇全景
  1935年11月23日,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联合作战,发动直罗镇战役。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国民党军继续对陕甘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蒋介石调集东北军5个师的兵力,分两路向红军大举进攻。毛泽东决定集中兵力,向南寻机作战,求奸国民党1-2个师。先在直罗镇地区摆下“布袋阵”。11月20日,东北军一0九师被诱入直罗镇,红军主力分南北两路夹击,战至23日全歼该师,活捉师长牛元峰,同时又在阻击援兵中歼灭敌一0六师1个团,取得直罗镇战役的胜利。
  此战役红军共歼灭国民党军一个师又一个团,俘虏5300余人,缴获各种枪3500余挺,。这一胜利,为中共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评议:国共应该一致对外

ztqaz 发表于 2008-11-23 00:01:46

国民党制造了“七君子”事件

http://www.zjknews.com/uploadfile/2005112383632628.jpg

1936年11月23日,国民党制造了“七君子”事件。南京国民党政府于当日以“危害民国”的罪名在上海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领导人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逮捕入狱。中共中央为此发表宣言,要求国民党政府放弃错误政策,释放政治犯。各地也纷纷展开营救活动。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政府被迫释放了沈钧儒等7人。
1937年7月31日,“七君子”出狱时在狱中合影。左起:王造时、史良、章乃器、沈钧儒、沙千里、李公朴、邹韬奋。

评论:“七君子”都是爱国民主人士。

猪仔虫 发表于 2008-11-23 00:01:48

1982年11月23日
安德罗波夫出任苏共总书记
http://www.todayonhistory.com/HistoryPic/11/06101122524056211.jpg
安德罗波夫
  1982年11月23日,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以出人意料的速度选举了原克格勃领导人安德罗波夫做已故的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的继承人。68岁的尤里-安德罗波夫被任命为总书记。直到勃列日涅夫去世前不久,安德罗波夫还是克格勃首脑并主管国外间谍活动和国内安全工作。
  安德罗波夫在一篇演讲中保证继续勃列日涅夫的纲领,但他不受已故领导人的缓和政策的约束。相反,安德罗波夫抨击了西方大国。他说:“我们清楚知道,帝国主义者从不欢迎和平。只有依靠苏联武装力量的无故威力才能保卫和平”。
  安德罗波夫被任命如此之快,西方观察家深感惊讶。曾被人们指望有资格与安德罗波夫竞争党的领导人职位的康斯坦丁-契尔年科却主动提名选举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出任作为国家元首的部长会议主席之职。
  安德罗波夫(1914.06.15-1984.02.09),铁路工人之子,曾任报务员、电影放映员,在伏尔加河当过船夫。1939年加入共产党,1940-1944年任新成立的卡累利阿-芬兰自治共和国共青团领导人。1951年调往莫斯科,1954-1957年任驻匈牙利大使,1967年任克格勃首脑。

评议:苏联一步步走向灭亡

ztqaz 发表于 2008-11-23 00:01:57

叶挺独立团组成

http://cimg2.163.com/cnews/2006/11/26/20061126220833667d5.jpg

1925年11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成立。该团的基础是原“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又招收黄埔军校和滇军干部学校部分学员,战士多为招募的新兵,全团共2千余人。叶挺任团长,称“叶挺独立团”。该团干部的任免、调动由共产党决定,不受国民党第四军的约束。干部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团设党支部,直接由中共两广区委军事部领导。这是中共第一支可以直接约束的部队

评论: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第一支正规部队,被誉为“铁军”。

ztqaz 发表于 2008-11-23 00:02:15

我国与阿尔巴尼亚建交

http://www.bjvte.com/pic/digi/120639_sml.jpg

阿尔巴尼亚,全称阿尔巴尼亚共和国。位于欧洲东南巴尔干半岛西岸。面积28748平方公里。人口330万(1992),98%为阿尔巴尼亚族人,少数民族有希腊人和马其顿人等。通用阿尔巴尼亚语。1990年解除对宗教的禁令,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东正教和罗马天主教。首都地拉那。主要矿产资源有石油、沥青、铬、铜、铁、镍、煤等。水力资源丰富。农业发达,粮食自给。全国90%以上的土地已私有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00美元(1995)。出口以电力、铬矿石、镍、铁矿石、石油产品、铜钱、纺织品、烟草和农产品为主,进口工业原料、设备及成套项目、运输工具、农业机械及部分日用消费品。公元前5世纪开始建国。1190年建立封建制公国。自1415年起受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近500年。1912年11月28日宣布独立(1992年11月,阿议会定是日为国庆日)。一次大战期间被奥匈帝国、意、法军占领。1920年11月伦敦大使会议承认其独立。1925年成立共和国。二战期间先后被意、德法西斯占领。1944年11月29日全境解放。1946年1月11日成立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1976年底改为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991年3月改现名。1949年11月23日同中国建交。

评论:较早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猪仔虫 发表于 2008-11-23 00:02:21

1985年11月23日
埃及空前的劫机惨案
http://www.todayonhistory.com/HistoryPic/11/06101122524111122.jpg
幸存的旅客走下飞机
  1985年11月23日,星期六,晚上8时零5分,埃及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37客机从雅典机场腾空而起,飞往开罗。
  客机起飞后15分钟,空中小姐正忙于给乘客分送报纸杂志。突然,坐在前排口号座位上的一位二十来岁的巴勒斯坦青年站了起来,从一个塑料包里抽出枪和手榴弹,与此同时,坐在后排座位上的一名埃及青年也掏出了枪,举起了手榴弹。他们同时大喝一声:“不许动!飞机被我们接管了!”接着这两人动作非常利索地戴上了假面具。
  这时正站在驾驶室附近的第三个阿拉伯青年迅速冲进驾驶室,左手举着开了盖的手榴弹,右手端着打开了保险的左轮手枪,对着驾驶员的头说:“飞机被我们劫持了!我命令你飞往利比亚!”
  “不行,没那么多燃料,飞机在飞到之前就要坠入大海的。飞往雅典,或是开罗,或是意大利是可能的。”驾驶员答道。
  “那就飞往马耳他!”驾驶员只得服从劫机者的命令,掉头向西飞去。
  这时,另外两名劫机者也从不同的座位上起身,凶狠地叫乘客一个一个地站起来,交出护照。乘客们默默无声地执行了他们的命令。
  当一名劫机者来到一位站起来的男乘客面前伸手要护照时,这位男人在怀里掏呀掏呀,最后掏出来的不是护照,而是手枪,对着来者就是一枪,面前的这名劫机者应声倒下。这位男人接着就向其他劫机者开枪射击,但是寡不敌众,劫机者的子弹从不同的方向朝他射来,这位男人以及周围的乘客和空中小姐顿时倒在血泊中,此人原来不是普通的乘客,而是客机上负责安全的埃及保安人员。
  “不许乱动!”劫机者吼着,接着就是“啪啪”两枪,子弹射穿了机舱的顶部。不一会儿,扩音器里传出了空中小姐颤抖的声音:“女士们,先生们,请安静,请大家坐好,不联系,请求紧急降落。
  客机经过两小时十一分钟的飞行,于22时16分在卢加机场降落,
  杀人取乐
  客机在卢加机场刚停稳,劫机者就同机场当局进行了联系,要求加油,并要机场派一名医生来,说机上有死伤者。
  机场当局知道事关重大,拒绝了劫机者加油的要求,但同意派医生登机。几分钟后,一名医生登上客机,在驾驶员的帮助下,又抬又扶,一下子送下了7个人,其中包括在空中枪战中被打死的一名劫机者、一名埃及保安人员和受伤的两名乘客、两名空中小姐。
  驾驶员返回客机后,劫机头目拿着乘客的护照,一下子点了7名菲律宾女舞蹈家和4名埃及妇女的名字,高声说,“我们是朋友,你们自由了,请下飞机吧!”不一会儿,劫机头目又点了一名24岁的以色列姑娘的名字。姑娘一阵心喜,以为自由就在眼前。可是她哪里料到,她的脚刚踏上下飞机的扶梯,劫机头目对着她的后脑勺就是一枪,姑娘大叫一声“救命”,一下子栽倒在扶梯上。但她当时没有死,挣扎着向下爬去,劫机头目见她未死,冲出舱外又给了她几枪。
  劫机头目返回客舱又叫另一名23岁的以色列姑娘时,这位姑娘死活不肯出来。几名劫机者上前把姑娘扭了出来。对其脑后开了一枪,然后叫几名乘客把她拖出客舱扔了。此时,劫机头目得意极了,举着手枪,舞着手榴弹,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女乘客见了他那副杀人不眨眼的样子,双手掩面,不忍目睹;男乘客满面怒容,敢怒不敢言。15分钟后,劫机头目又叫起一名美国男乘客。这位美国乘客28岁,是位生物学家,刚结束在中东的休假,正准备返回美国。只见他头发蓬乱,但却十分镇定地走到客舱门口。劫机头目跟在其后,一举手对他脑袋开了一枪。这位美国生物学家可以说是精明万分。就在枪响那一瞬间,他就势倒在了地上,一动不动了。虽然是血流满面,其实子弹只是擦破他的头皮。当他被人拾着扔出舱外后,他听到劫机者回到了舱内,便爬起身来撒腿就跑,捡回了一条性命。
  20分钟后,被叫起的另一位美国妇女可就没有象这位生物学家那么幸运了,脑袋被子弹打开了花,也被人拖出去扔了。
  又过了15分钟,劫机头目叫起第二名美国妇女,可这位妇女坚决不出来,与前来揪他的劫机者扭打,最后劫机者用绳子把她的双手反捆到背后,将其按跪在地上,劫机头目上前对她后脑开了一枪,子弹从她右眼穿出。这位妇女被人扔到舱外时,双手仍被反捆着,面部先着地,鼻子被严重碰伤,但又是一个奇迹,她居然未死,此时已是11月24日,星期日,凌晨2时20分。动机者通过无线电向机场指挥塔咆哮:“我们已经杀了5个人了!一个半小时里再不给加油,我们还要杀人!”
  在马耳他总理与劫机者谈判的同时,美国、希腊、以色列、埃及、利比亚和巴解组织的官员纷纷赶到机场,试目从中斡旋,使人质获释。
  但是,劫机者不愿同任何人对话,甚至同巴解组织代表也不愿对话,只提出要利比亚驻马耳他大使登机与他们对话。但利比亚大使只是在机场指挥塔通过无线电对劫机者讲了一遍又一遍利比亚政府的态度:由于发生了流血事件,利比亚不愿接受这架客机。然后这位大使走出指挥塔,乘飞机到利比亚去了。
  中午时分,劫机者提出要往客机上送午饭,他们的要求得到了满足。送饭者同时捎去了马耳他政府的口信:请劫机者考虑释放机上的9名巴勒斯坦儿童和一名加拿大婴儿,并准许机场人员抬走被他们扔到客机外面的死伤乘客。
  但劫机者拒绝考虑这些要求,扬言“谁靠近客机就向谁开枪!”“谁要袭击我们,我们就炸掉客机!”
  面对这种情况,马耳他总理决定:“决不能向恐怖主义屈服。在残暴、不讲人道的劫机歹徒面前,决不能给人留下马耳他是软弱的印象。这件事该由我们的保安部队来处理了,现在看来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突袭,尽可能多地解救人质。”
  这时,埃及方面传来消息:埃及政府决定对客机采取突袭行动,这场危机将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征得马耳他政府同意后,埃及军队的两架C-130运输机在卢加机场跑道的另一头降落,运来了25名埃及突击队员和有关装备。
  决定攻击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一得知埃及客机被动持及其有关情报,便十分恼火。6个星期前的“阿基利-劳罗”号游船被劫事件曾搅得他彻夜不眠,而美国战斗机拦截运送劫船者的埃及客机,又使他在国内、国际上陷入窘境。所以他一听说客机被劫的消息,就马上指示正要出访西欧的外交部长马吉德推迟动身时间,与利比亚方面进行交涉。
  马吉德外长立即打电话给利比亚外长奥贝迪:“我们认为贵国是这次劫机事件的后台。这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
  “我不能接受你的这种指责,不过我需要进一步弄清憎况,请你15分钟后再来电话。”对方答道。但15分钟后,他的电话就再也要不通了。
  穆巴拉克总统接着召开紧急会议,与会者有外交部长、国防部长,武装部队高级军官和情报官员。会上情报官员介绍了来自各方面的情报;
  会议一直进行了90分钟,最后穆巴拉克总统亲自拍板决定对客机进行突袭,他决心不惜任何代价严惩这帮恐怖分子。他命令埃及突击队司令卡迈勒-阿蒂亚少将全面负责实施突袭计划,并指示将埃及的这一决定通告美国。
  埃及的这一决定很快得到美国的大力支持,位于地中海美国第六舰队的“珊瑚海”号航空母舰立即进入戒备状态,严密监视地中海上空的动向,同时派出数架F-18战斗机和F-2预警雷达飞机进驻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北约空军基地,以备运送突击队的埃及运输机在飞往马耳他途中受到利比亚飞机阻截时紧急出动。同时,美国的3名反恐怖活动专家也随埃及突击队的飞机一同前往马耳他,他们携带着先进的电子探测仪,通过探测劫机者谈话的声音,可以测定他们在客机内所处的位置。但由于马耳他政府对美国的中东政策不满,拒绝让美国人直接参与解救人质的运动,所以这3名美国专家一直呆在埃及运输机里未出来。
  夜间突袭
  下午6时45分,卢加机场指挥塔的扩音器里突然传来埃及客机上驾驶员急促的声音:“客机机舱的前后门里面都锁着,要进入客机只能通过货舱门。”原来这位具有10多年飞行经验的驾驶员意识到马耳他政府或埃及政府决不会这样坐等下去的,预感到一场攻击就在眼前,所以他乘监视他的劫机头目上厕所之机,及时地送来了十分重要的情报。这时,突袭行动准备就绪,只待天黑下手。
  晚上8时15分,埃及总统正式下达了进行突袭的命令。5分钟后,卢加机场的灯光突然熄灭,机场顿时一片漆黑。突袭行动开始,12名埃及突击队员分4路向客机的货舱门和机翼上的3个紧急出口冲去。
  一路突击队员冲到了货舱门前,弄开了货舱门攻入。这时驾驶室里仪表盘上的一个小黄灯亮了,驾驶员意识到货舱门已被人弄开,为了不使监视他的劫机头目发觉,他关掉了那个小黄灯,同时为转移劫机头目的注意力,他主动与他攀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要是我呀,得不到加油就会投降……”
  谁知货舱里的声音还是惊动了劫机者。劫机头目转身从驾驶室冲入客舱,投出了手中的那颗手榴弹,其他劫机者也跟着投出了两颗手榴弹,手榴弹在客舱内登时爆炸起火,灯光熄灭,一片浓烟。劫机者接着就是一阵射击,乘客在手榴弹爆炸和射击中纷纷倒下,幸存者急忙趴在地上,但被浓烟呛得透不过气来,许多乘客被浓烟窒息而死。
  这时劫机头目突然想起了驾驶员,返身冲回驾驶室,对着驾驶员的脑袋就是一枪。谁知驾驶员早有防备,脑袋一歪,子弹擦着头皮而过,随即举起已准备好的斧头,对着他的脑袋就是一斧,劫机头目应声倒下。
  从货舱门攻入的突击队上尉穆斯塔德-海克莱维被劫机者投出的手榴弹炸断一条腿,但从3个紧急出口攻入的突击队员迅速向劫机者射击,枪战进行了一分多钟。接着突击队员迅速搜索幸存乘客,帮助他们撤离客机。
  整个解救人质的突袭行动持续了10分钟时间,随后埃及突击队员乘飞机回国。可卢加机场所遗留下来的一大摊事情却忙坏了马耳他医护人员。马耳他总理邦尼奇紧急呼吁医务人员前往机场进行抢救。整个这一劫机事件持续的时间不算长,前后只有24小时,但造成了60人死亡、28人受伤的严重后果,成为迄今为止最悲惨的劫机案。


评议:恐怖份子危害世界安全

ztqaz 发表于 2008-11-23 00:02:36

邹承鲁去世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pic/2006112410118.jpg

邹承鲁 (1923-2006)
  邹承鲁,江苏省无锡县人,1941年重庆南开中学毕业,1945年西南联大化学系毕业,1951年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1951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室主任,生物物理所副所长,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由于在胰岛素人工合成,蛋白质和酶学方面的贡献,曾获第三世界科学院奖、陈嘉庚生命科学奖、国家自然科学及中科院自然科学奖多次。自传在国外出版的综合生物化学丛书·生物化学史卷发表, 对当代生物化学发展的贡献已载入史册。1978年起担任全国政协第五至八届委员,八届常委。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荣誉会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委员,生物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多年来,历任一些国内外重要科学期刊编委,包括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副主编Analytical Biochemistry及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编委,美国Biochemistry及FASEB Journal顾问编委等。1981-1982曾应聘担任美国哈佛大学访问教授。1986-1990年间曾分期担任美国国立健康研究Fogarty研究员。
  邹承鲁院士发现纯化的细胞色素C与在线粒体结合时性质的差异;对呼吸链酶系的研究,为我国酶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在胰岛素人工合成中负责A链及B链的拆合,确定了合成路线;蛋白质必需基团的化学修饰和活性丧失的定量关系公式和作图法,被称为“邹氏公式”和作图法;关于酶作用不可逆抑制动力学理论和反应速度常数测定的新方法,得到国际上广泛采用;关于细胞色素b的三相还原,胰岛素A链及B链本身含有形成完整分子的必要信息,在弱变性条件下酶活性丧失先于分子整体的构象变化,因此酶活性部位具有较高柔性并为酶活性所必需等,都是开创性工作。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在国内外重要杂志发表研究论文二百余篇。由于在生物化学领域内的贡献,1992年获第三世界科学院生物学奖。人工合成胰岛素,及蛋白质必需基团的化学修饰和酶活性丧失的定量关系工作,分别获第二次和第三次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后者还获得1989年陈嘉庚奖。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活性部位新荧光团的形成,酶活性部位的柔性,和酶作用不可逆抑制动力学工作,先后三次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或自然科学一等奖。此外还获得国家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三等奖多次。
  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已载入史册,应外国朋友的邀请,自传已在综合生物化学comprehensive Biochemistry,三十七卷,生物化学史发表。

评论:中国生化届泰斗 科学真理的卫士。

ztqaz 发表于 2008-11-23 00:03:06

三K党在美国南部再次活跃

http://pic.moobol.com/user_pic/071210/wwwyouyahoo/private/080420/s/000224608.jpg

美国种族主义组织——臭名昭著的三K党最近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博罗城再次活跃起来。这件事在当地人民中间引起极大不满。

  11月初,在格林斯博罗举行了一个名为“三K党必亡”的抗议示威游行。一群携带武器的三K党人冲进了游行队伍,向示威者开枪射击,当场打死了4名示威者,还有10人受伤,其中有1名受伤者几日后在医院死去。

  据报道,参加这次抗议游行的大都是当地的黑人和白种工人。示威者和死伤者的家属指责警方对这次暴力行动反应缓慢,因此使袭击者有足够的时间来施展暴行。

  白宫新闻秘书鲍威尔说,卡特总统对南方新发现的反对黑人、反对犹太人和反对外国人的三K党组织的力量感到关注。

评论:臭名昭著的种族主义组织。

hujzh2008 发表于 2008-11-23 00:09:21

2002年11月23日,随着选美问题在尼日利亚引发的暴力冲突愈演愈烈,“世界小姐”选美大赛组织者决定把原定2002年12月7日在尼日利亚举行的选美大赛移师英国伦敦举行。 这是当日,一些“世界小姐”大赛组委会成员乘车前往尼日利亚阿布贾国际机场准备离境。 新华社发

政局稳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

hujzh2008 发表于 2008-11-23 00:10:57

1980年11月23日,意大利南部发生里氏7.2级地震,造成2735人死亡,至少7500人受伤。 这是当日,抢险人员和警察在意大利那不勒斯震塌的楼房废墟中进行抢救。 新华社发

战胜自然灾难是人类的共同目标

hujzh2008 发表于 2008-11-23 00:12:57

2005年11月23日 约翰逊·瑟利夫成为利比里亚第一位民选女总统


2005年11月23日,利比里亚全国选举委员会宣布,约翰逊·瑟利夫获得利内战后首次总统选举的胜利。

  这使得有“铁娘子”美誉的约翰逊·瑟利夫成为利比里亚和非洲历史上第一位通过民选上台执政的女总统。新华社发
女性的作用越来越大

kevin 发表于 2008-11-23 00:15:28

Re:金豆  留住记忆“11月23日”

1920年11月23日 陈独秀主持起草《中国共产党宣言》
http://cpc.people.com.cn/mediafile/200611/21/F200611211509401841814572.jpg

1920年11月23日,陈独秀在上海主持起草《中国共产党宣言》。宣言的正文分三个部分:(1)共产主义者的理想。经济方面,主张将生产工具――机器、工厂、原料、土地、交通机关等,收归社会共有、社会共用。政治万面,主张废除政权,如同现在所有的国家机关和政府,是当然不能存在的。因为政权、军队和法庭是保护少数人的利益,压迫多数劳动群众的。社会方面,要使社会上只有一个阶级,就是劳动群众的阶级。

  (2)共产主义者的目的。共产主义者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进一个新的社会,这个理想社会的实现,第一步就得铲除现在的资本制度。要铲除资本制度,只有用强力打倒资本家的国家,所以阶级斗争就是打倒资本主义的工具。资本家政府被推翻,和政权之转移于革命的无产阶级之手,这不过是共产党的目的之一部分,而共产党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因为阶级斗争还是继续的,不过改换了一个方式罢了――这方式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3)阶级斗争的最近状态。现在其他国家内的阶级斗争日见紧迫,其趋向是变成无产阶级“专政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自然状态。无产阶级专政的意义是说政权已经被无产阶级获得了,一直等到全世界的资本家的势力都消灭了,那时候的无产阶级专政还要造出一条到共产主义的道路。

评论:是他领导创建了共产党

hujzh2008 发表于 2008-11-23 00:18:33

1962年11月23日肯尼迪政府宣布对古巴加强禁运

  1962年11月23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在马萨诸塞州海恩尼斯港他的家里召集了国家安全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的扩大会议,策划今后侵略古巴的措施。

  白宫代理新闻秘书哈奇尔会后宣布说,会议“全面回顾了古巴局势”。

  出席会议的除肯尼迪本人外,还有国务卿腊斯克、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副国务卿鲍尔、副国防部长吉尔帕特里克、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泰勒、参加古巴问题谈判“三人统筹小组”主席麦克洛伊、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特别顾问邦迪、总统特别顾问索伦森、国务院苏联问题顾问前驻苏大使)汤普森以及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

  同一天,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宣布,美国政府正在考虑采取对古巴施加经济压力的新措施,其中包括限制“非共产党国家”的船只参与同古巴的贸易。

  据报道,根据美国正在考虑的禁运措施,将禁止美国的船只参加对古巴的贸易,并且要对其他非社会主义国家船只、但是装运社会主义国家货物去古巴的船只给予一定的“惩罚”。它包括不让这些船只装运美国政府津贴的货物,不让它们使用美国的港口以及不让曾经运武器去古巴的任何国家的一切船只使用美国港口等。

  国务院发言人说,这种禁运措施是美国目前正在策划的一系列反古巴措施中的一个。

  民主党参议员威廉-普罗克斯迈尔22日也在华盛顿宣布,他已经写信给美国国务卿腊斯克,要求实施美国在封锁古巴之前就已经实施并打算进一步加强的对古巴的禁运。他说,由于美国已迫使从古巴撤除导弹和轰炸机,现在“向卡斯特罗施加经济压力甚至更为合适了”。

  同时,据美联社记者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南端同古巴首都哈瓦那隔海相望的基韦斯特基地报道说,“没有迹象表明”美国在拆除它在“古巴危机”期间在那里增设的军事设施。他谈到美国这个军事基地的景象说:“某防空部队的士兵正在海滩上忙碌地往沙袋中装沙;雷达部队正在值勤。驻扎在高尔夫球场和海滨一所豪华的旅馆附近以及在珊瑚礁以北的军队,都照原样留在那里。基韦斯特市限制私人飞机飞行的禁令仍然有效。”

  许多美国报刊鼓吹坚持实行对古巴的“就地视察”和空中间谍活动。《纽约时报》22日刊载的一篇报道说,“美国)政府坚持视察是它)关于古巴的战略的中心思想”。它说,只要古巴反对联合国核查或其他核查,美国就不会给古巴以“不进攻”的保证。这家报纸要求拟订一个长期视察的制度,并且说什么美国“在道义上和法律上有权无限期地保持对古巴的监视飞行”。
禁运只会两败俱伤

hujzh2008 发表于 2008-11-23 00:24:40

1993年11月23日 古巴政府向江泽民授勋

  1993年11月23日,古巴政府授予江泽民主席“何塞·马蒂”勋章。以古巴民族英雄何塞· 马蒂命名的勋章是古巴政府授予 内外人士的最高荣誉。授勋仪式在哈瓦那的革命宫举行。
  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在授勋仪式上首先赞扬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他表示,为有中国人民的友谊而感到荣幸,为江泽民主席的来访感到荣幸。他代表古巴国务委员会将勋章别在江泽民主席胸前。
  江泽民在答谢辞中说,古巴政府和卡斯特罗主席授予他的“何塞·马蒂”勋章,体现了古巴政府和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古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必将进一步发展。

(人民网资料)
中古友好象征

kevin 发表于 2008-11-23 00:27:43

Re:金豆  留住记忆“11月23日”

1998年11月23日 江主席同叶利钦总统举行非正式会晤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11/27/xinsrc_072030315104616712646895.jpg


1998年11月23日上午,国家主席江泽民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莫斯科举行了两国国家元首首次非正式会晤(因叶利钦总统突患肺炎,住院治疗,会晤是在莫斯科中央门诊医院进行的)。双方在亲切友好、无拘无束的气氛中就中俄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会晤取得了积极和重要的成果。
叶利钦总统热烈欢迎江主席来俄访问,并对实现两国元首首次“不扎领带”的会晤表示十分高兴。
江泽民说,1996年4月,我们共同倡议建立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年多来,两国关系一直沿着这一轨道健康、稳定地发展,并正在顺利地向新世纪过渡,对此我们感到满意。
双方一致同意,为了把两国各领域的合作全面推向新世纪,要继续发挥元首互访、总理会晤及各合作委员会等机制的作用。江主席邀请叶利钦总统明年访华,举行两国元首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叶利钦愉快地接受了邀请。朱(钅容)基总理明年春天将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以进一步推动两国在经贸、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此外,两国将进一步加强民间交往。在这方面,两国领导人共同倡议成立的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可以发挥桥梁作用。
关于两国边境问题,江泽民说,两国东、西两段已勘定的边界首次在实地得到标示,这是对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历史性贡献。同时,我们达成了边境裁军和信任措施协议,共同在亚洲大陆创立了一个崭新的边境安全模式,这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他对叶利钦总统为此作出的贡献表示赞赏。
叶利钦总统对两国在解决边界问题上所取得的重大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双方作出的努力有利于建设一条长期和平稳定的边界,中俄之间的这种新的边境安全模式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关于台湾问题,江泽民说,我们这次会晤后将发表一个联合新闻公报,俄方在公报中进一步明确了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即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及其他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不向台湾出售武器。他说,“我高度赞赏总统阁下和俄罗斯政府对中国统一事业的支持。中国也同样坚定地支持俄罗斯的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叶利钦总统表示,俄将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不会有任何偏离。俄与台只有非官方的经济、文化联系。
双方还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就此次会晤的成果及中俄边界问题发表两个联合声明及联合新闻公报。

评论:我们同俄罗斯也是分分合合,还是需要自己的强大才行

kevin 发表于 2008-11-23 00:34:42

Re:金豆  留住记忆“11月23日”

克格勃末代掌门11月23日病逝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11/27/xin_5921104270722687269605.jpg

据报道,原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主席弗拉基米尔·克留奇科夫11月23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病逝,终年83岁。葬礼定于27日举行。

俄联邦安全局发言人25日宣布克留奇科夫病逝的消息,但没有说明他死于何种疾病。克格勃是联邦安全局的前身。

1991年8月19日,克留奇科夫同部分苏联高级领导人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宣布接管国家全部权力,以“挽救面临解体危险的苏联”。然而,这一行动只持续了3天便宣告失败。“8·19”事件失败后,克留奇科夫等人被捕入狱。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1994年2月决定,赦免并释放克留奇科夫等人。

克留奇科夫多次公开称赞并呼吁支持普京,抨击西方国家阴谋削弱俄罗斯。

  参与政变

作为前苏联的外交人员和克格勃官员,克留奇科夫于1988年被戈尔巴乔夫任命为克格勃机构的主席。戈尔巴乔夫后来表示自己起初认为,比起他的其他同事,克留奇科夫没有过于极端的想法。

1991年,戈尔巴乔夫试图将苏联改为松散的邦联———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这引发苏联共产党内传统派不满。克留奇科夫当时多次发表言论,认为国家正在走向混乱。

在发动政变的几个月前,克留奇科夫在电视上发表了一次声明,警告说“苏联解体的威胁已经出现”。随后,克留奇科夫公开批评戈尔巴乔夫通过西方的一些项目寻求资助,并表示他们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前线,试图破坏苏联的经济。

1991年8月19日,苏联强力机关利用戈尔巴乔夫在远离莫斯科的前苏联南部克里米亚半岛休假之机,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决定发动国家政变。

当时的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总统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无法履行职权,总统职务由其代为行使,其后亚纳耶夫会同当时的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元帅及克留奇科夫等人宣布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声称戈氏的改革已经失败,下令武装部队接管国家政权。

克留奇科夫认为,国家内政局势不稳定,可能导致混乱,甚至爆发内战。从1991年8月5日至17日,克留奇科夫负责安排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成员会面、商谈。他还签署了戈尔巴乔夫因生病不能继续领导国家的文件,推动实施紧急状态。

为了夺回对国家的控制,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由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努力已经走到了一个“死胡同”,“致命的威胁已经逐渐逼近”。

国家紧急状态委员试图对媒体和公众集会实行严格控制。但在西方国家支持下,时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叶利钦宣布接管俄罗斯境内的全部苏军,并要求军民反对政变。在国内外压力之下,72小时后戈尔巴乔夫宣布重新行使权力,政变遂告失败。

  不后悔当初决定

这一事件加速了苏联的解体。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苏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正式停止存在而灭亡。

在发起政变之后,克留奇科夫与其他领导人被逮捕,并以叛国罪的罪名被投入监狱。克格勃高级官员委员会甚至还发表一份声明,谴责克留奇科夫违反自己当初的职责宣言,为克格勃组织带来耻辱。

在审判时,克留奇科夫表示,因为政变领导人意识到自己会失败,所以决定放弃。他向法院说,“我们不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看到有人流血死亡”。

审判在1994年结束,俄罗斯议会投票决定对克留奇科夫和其他政变者实施大赦。大赦后,克留奇科夫开始撰写回忆录,并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他坚定地说,“对于所做的一切并不后悔”。

今年9月,克留奇科夫宣布,美国将借助美元、全球化和核材料泄露搞垮俄罗斯。对于俄罗斯的未来,他悲观地认为,只有与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重新联合,合并成一个国家后,俄罗斯才有可能达到当年苏联的实力和世界影响。

更为欣赏普京

在谈到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时,克留奇科夫对媒体表示,他一直不喜欢叶利钦,认为苏联解体后叶利钦在治理俄罗斯时犯过许多错误,叶利钦没有使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重新获得大国身份,人民的生活走向了贫困。

但是克留奇科夫对同样来自克格勃的普京却充满了好感,在评价普京时,这位克格勃前主席表示:“感谢上帝,普京给俄罗斯带来了一个稳定的政府,普京有运动员似的体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敏锐的思维,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俄罗斯在普京的领导下正在全面恢复。”

普京在2000年出任俄罗斯总统时,邀请克留奇科夫出席了他的就职典礼。此后克留奇科夫在媒体前的曝光率增多了。他多次公开称赞并呼吁支持普京,并对西方的外交政策提出批评。

克留奇科夫1924年2月29日生于俄罗斯西南部的伏尔加格勒市。他曾供职于前苏联的外交部门,在1956年布达佩斯爆发的“匈牙利事件”中,他为前苏联驻匈牙利大使安德罗波夫而工作。

安德罗波夫随后成为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主席,以及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帮助克留奇科夫。

一个产生过总统的安全机关

gubangjin 发表于 2008-11-23 06:50:07

1644年11.23为争取言论自由而写了《论出版自由》。



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英国诗人、政论家。1608年12月9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清教徒家庭。父亲爱好文学,受其影响,弥尔顿从小喜爱读书,尤其喜爱文学。1625年16岁时入剑桥大学,并开始写诗,1632年取得硕士学位。因目睹当时国教日趋反动,他放弃了当教会牧师的念头,闭门攻读文学6年,一心想写出能传世的伟大诗篇
评论:他肯定科学,但认为科学并不是一切,有科学而没有正义和理想,人类不会得到和平与幸福

gubangjin 发表于 2008-11-23 06:53:14

1980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转发山西省委《关于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经验教训的检查报告》。中央在批语中指出:山西省委总结了大寨大队从农业战线的先进典型变成执行“左”倾路线的典型的经验教训。各地应认真总结学大寨和三中全会以来农业战线上的经验教训,以利于进一步肃清农业战线上“左”倾路线的影响,更好地贯彻执行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制定的各项农村政策。“文化大革命”以来,大寨和昔阳县推行“左”领路线,主要应由陈永贵负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大寨经验的错误,主要责任在当时的党中央。历史已经证明,把先进典型的经验模式化、绝对化、永恒化的做法是错误的,有害的。任何先进技术经验或经营管理经验都必须同当地农民的经济利益联系起来,重视经济效果,在农民自愿接受的基础上,经过试验逐步推广。要接受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使培养劳动模范、培养工农干部,有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制度,不要让他们担任不能胜任的领导职务。山西省委在《检查报告》中分析,大寨和昔阳县“左”的错误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是:人为制造阶级斗争,使相当多的干部群众遭到迫害;搞“穷过渡”,阻碍和破坏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地“割资本主义的尾巴”,扼杀了集体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阻碍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发展;不断地鼓吹平均主义,破坏按劳分配。

评论:大寨精神得到发扬,大寨经验得到推广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金豆  留住记忆“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