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宪益和钱锺书交往的一个片断
杨宪益在《回忆钱锺书兄》中提到一件“趣事”:1989年我曾写过两句打油诗,是“有烟有酒吾愿足,无官无党一身轻”,他不知道在哪里看到了或听人说起,忽然高起兴来,给我写了一封信,说他很欣赏我的句子,但觉得\"吾愿足\"和\"一身轻\"对的不够工稳,建议改为\"万事足\"和\"一身轻\",问我如何。我看了信笑一笑,就放在一边,也忘记了回他的信。
这首《无题》诗后来收入《银翘集》(天地图书公司,1995),全诗如下:
母老妻衰畏远行,劫灰飞尽古今平。(昌谷句)
莫言天意怜幽草,幸喜人间重晚晴。
有烟有酒吾愿足,无官无党一身轻。
是非论定他年事,臣脑如何早似冰。”
1990年3月
(按疑以上“有烟有酒吾愿足”并为“有酒有烟吾愿足”之误,应以《三家诗》(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所录为是。)
苏轼《借韵贺子由生第四孙斗老》有“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句。无行文人阮大铖未得志时自题“有官万事足,无子一身轻”,更是臭名昭著。这些典故钱锺书、杨宪益应该都知道。钱的修改建议,杨“看了信笑一笑”,大概是不以为然;从后面出版的情况看来,也确实没有采纳。杨说“忘记了回他的信”,恐怕不是忘记了,而是有意不回。杨宪益的儿子因文革受迫害精神失常,导致1979年在英国自焚身死。提起“万事足”,难免揭开杨宪益的丧子之痛。——钱锺书知道吗?
杨宪益很有名的翻译家,没想到他孩子有这么惨的事。白发送黑发
以文理论
从文理上讲,全诗有一种劫后余生、晚景凄凉的感慨,若是改成了“万事足”,则与全诗的基调不符。这应该是杨宪益不改的根本原因。杨子之死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根据杨的相关传记记载,杨、戴夫妇得知此事后的第二天强忍悲痛照常上班。Re:以文理论
引用第2楼wonfucious于2008-11-22 20:03发表的 以文理论 :从文理上讲,全诗有一种劫后余生、晚景凄凉的感慨,若是改成了“万事足”,则与全诗的基调不符。这应该是杨宪益不改的根本原因。杨子之死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根据杨的相关传记记载,杨、戴夫妇得知此事后的第二天强忍悲痛照常上班。
言之有理。钱是从技术的层面提建议的。
那两句诗稍稍改动一下或许可以作为俺晚年追求的目标:有书有乐吾愿足,无官无党一身轻 人世间,找一个真真的mind-reading的人难啊,这也说明人活着就是一个悲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