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孝感乡再考辩[书园首发]
麻城孝感乡再考辩——与四川孙晓芬等商兑
村 学 究
明初和清代湖广填四川大移民中,移民者多称来自麻城孝感乡。然而麻城孝感乡今在何处?葛剑雄先生在《四海同根:移民与中国传统文化》书中肯定地说:麻城孝感乡是相当多湖广移民的故乡或出发地,移民者的“这个根就在今天的湖北省黄(红)安县”。然而,称孝感乡仍在今麻城市者亦大有人在。如孙晓芬编著之《明清的江西湖广人与四川》,称“笔者调研孝感乡其主体在今麻城市西南部”云云。孙晓芬称“孝感乡其主体在今麻城市西南部”,既未作翔实缜密的文献考证,也未拿出实地调研考察的人文地理依据,得出这样的结论难免让人一头雾水。说者姑妄自说,听者姑妄自听,历史真相却遮蔽其中,这对四川等地苦心寻根者之误导甚大。笔者反复搜寻、求证史料,对麻城孝感乡再作考辩,并愿与不同史见者商兑!
史志关于麻城孝感乡的记载
能够找到的、最早记载麻城县下属乡镇的文献是北宋王存的 《元丰九域志》:“麻城,黄州北一百七十五里。四乡,歧亭、故县、白沙、永泰、桑林、永宁六镇。有龟头山、永泰河 ”。《元丰九域志》详记了麻城六镇,而对四乡却只记其数不记其名,这为继续搜寻史料、求证孝感乡存在于明初以前留下了一定空间。
《明史•地理志第二十•湖广•黄州府•麻城 》:“麻城,府北。东有龟峰山 , 举水出焉,流入黄冈县。东南有长河,又南有县前河流入焉,下流注於江西。有双城镇、鹅笼镇 ,东北有虎头关三巡检司。又西北有木陵关,在木陵山上。东北有阴山关,在阴山上。又北有黄土关,与木陵、虎头、白沙、大城为五关。又西有岐亭镇 ”。这也就是说 , 从宋代至明代的典籍,对 “孝感乡 ”尚无明确记载。但县志确实记载过孝感乡,即清康熙九年的 《麻城县志 》的记载:“初分四乡 , 曰太平 、曰仙居、 曰亭川、 曰孝感。统一百三十里 , 里各有图。成化八年(1472年),以户口消耗,并为九十四里。复并孝感一乡入仙居,为三乡。嘉靖四十二年 (1563年),建置黄安县,复析太平、仙居二乡二十里入黄安,止七十四里。”光绪《麻城县志前编》之 “疆域 •乡镇 ”也照抄为:麻城县,“明初分四乡, 曰太平、曰仙居、曰亭川、曰孝感,统一百三十里。成化间并为九十四里 ,并孝感入仙居为三乡。嘉靖间析太、仙二乡二十里入黄安,止七十四里。”孝感乡仅麻城县志有载而已。
耿定向(1524年-1597年),字在伦。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进士。擢御史,出按甘肃,累官户部尚书,是竭力推动设置新县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手定的《黄安初乘》一书,也不见有对孝感乡的记载,甚至对“泰仙乡”的由来也未作陈述。耿定向是原麻城县太平乡人,对孝感乡并无芥蒂。作为当时最权威的当事人,他在《黄安初乘》中详述了设置黄安县的全过程,而偏偏缺失孝感乡一环,这确实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悬念!
按清康熙九年的《麻城县志》“初分四乡”的说法,在明初(以洪武元年即1368年计)始设太平、仙居、亭川、孝感四乡,至成化八年(1472年)并孝感入仙居为三乡止, 孝感乡仅存104年!
四川的一些县志对麻城孝感乡多有记载,如:
民国《荣县志》记:“明太祖洪武二年,蜀人楚籍者,动称是年由麻城孝感人川,人人言然。”
民国《简阳县志》据实际采访记:“洪武二年,湖广麻城居民迁至简州者众多。”
民国《内江县志》称:“内邑旧户祖籍多属楚麻城,邻邑亦然,人多不识其故,沿称洪武二年奉诏迁麻城之孝感乡人实蜀。”
民国《资中县志》:“玉珍为楚北随州人,其乡里多归之,逮今五百余年,生齿甚繁。考其原籍,通曰湖广麻城孝感人为尤多。”
民国《大竹县志》:“明洪武四年命廖永忠进讨,宕渠人或助为乱,永忠破之,遂大屠杀。复迁楚黄麻人来实兹土。”
光绪《井研县志》:“县人本贯多称麻城,明洪武初入籍。”
咸丰《云阳县志》:“邑分南北两岸,南岸民皆明洪武时由湖广麻城孝感乡奉敇徙来者。”
………
有关麻城县孝感乡的文献,如《读史方舆纪要》等民间史地著作有辑录,而明清二朝国史、实录缺载。除家谱外,仅此而已!
孝感乡的历史地理位置
求证孝感乡的历史地理位置,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地理环境。
关于孝感乡的地理位置,1993年新修《麻城县志》是有所提示的:
太平乡在县东北部,辖25里分45区(kuI)。驻虎头司。
仙居乡在县西南部,辖25里分55区(kui)。驻鹅笼司。
亭川乡自县城至东南部,辖24里分24区(kui),由巡捕典史管辖。[1]
《麻城县志前编•乡镇》所载与上同,不另赘引。
这里正好缺西北部分,而麻城县西北正是孝感乡的地理位置。
志书载故仙居乡在县西南,且言之凿凿。而孙晓芬等竟称“孝感乡其主体在今麻城市西南部”,不知依据何在!而这里用的“主体”一词,是指面积还是有其他所指,令人不知其所以然。
弘治《黄州府志》记载合并后三乡的位置为:“太平乡在县东,领四十三里;亭州乡在县南,领二十里;仙居乡在县西,领三十九里。”原本在县西南部的仙居乡,因与西北部的孝感乡合并,合并后的仙居乡自然占据县西部的版图,因而弘治《黄州府志》才有是说。
还有族谱资料可以印证。四川富顺县《郭氏族谱》(不分卷)在谱序中对祖居地“楚之麻城孝感乡”后夹注云:“孝感乡,嘉靖改为黄安县。”四川泸州《王氏族谱》于景泰七年(1456年)所作的谱序中,在“麻城县孝感乡”下小字另注有 “嘉靖中改为黄安县”数字。因此,这是可以确证孝感乡大部在今红安县境内。富顺县《郭氏族谱》和泸州《王氏族谱》的资料是被曹树基、葛剑雄等多次引用过的。葛剑雄在《看得见的沧桑》中肯定地说:“该谱(《王氏族谱》)载
有三世祖王仁义作于明景泰七年 (1456年),至迟不会晚于康熙四年(1665年),也就是说离孝感乡划归黄安最多才100年,其正确性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这证明以上的推断是正确的。”[2]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麻城县监生李大夏等上书朝廷请求建县:“本县金场、姜家畈,接壤黄冈、黄陂边隅地,近信阳、光山、罗山等州县,路通牛头山、牢山等寨;地僻民顽,官难遥制,盗贼出没,数被劫杀。乞于姜家畈设县治,保障地方。”(《读史方舆纪要》)又见载于光绪《黃安县志》“艺文•两台疏”。《两台疏》称:“监生秦钺、李大夏等奏称:本县(指麻城县)迤西地名金场、姜家畈,黃冈县地名中和乡,黃陂县地名两河口,各偏一隅,地近河南信阳、光山、罗山等州县,路通牛山、老山等寨,俱离府县各二三百里。地僻民顽,官难遥制,賊\盗剽掠无时。乞于切要姜家畈建设县治,始得弥塞盗源,保障地方……”这便是当时麻城孝感乡的历史人文地理环境。如果孝感乡在县西南,应离麻城县治很近,且无大山峻岭,就绝无可能出现“地僻民顽,官难遥制,盗贼出没,数被劫杀”的情状。
麻城孝感乡范围有多大
利用方志、谱牒等资料我们可大致推出孝感乡的四至关系。
据《黄安乡土志•氏族录》载,耿定向原居麻城县太平里(乡),“黄安立县,地属(黄)安,是为耿氏宅安之始。”耿氏居地属红安县东紫云乡,紫云乡以西便是孝感乡故地了。
《廖平评传》中述及廖平的家世称:“在明代初年(洪武二年,1369年),居住在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七里村李子坝的廖万仕—家,从湖北迁徙四川,卜居于井研县境东的观音堂坝。后来,又移至寥家咀,继改居青阳乡的盐井湾。”[3]七里村即七里坪镇,含与河南接壤之檀树岗乡、老君山等地。此即原孝感乡之北境,与当时“地近河南信阳、光山、罗山等州县”的历史人文地理环境、条件相符。而黄安七里坪正是“北接光(山)、罗(山),南达江汉”[4] 之地。
“本县金场、姜家畈,接壤黄冈、黄陂边隅地”,这里的金场即《黄安初乘•封域》所说的金局关:“邑西北四十里有金局关”。文后夹注:“此中方十里内土产金,此为榷金所。后金乏,淘金户徙亡,……罢金场云。”金局关是太监陈奉设为税监之处,在张家山、金场设榷金所,是为金局关。《黄安初乘•物产》:“金场畈,在泰仙乡。”康熙《黃安县志》:“金局关,在华河会。”此即明确说明,华河区即原孝感乡故地。
换个角度表述,就是划入黄安县的泰仙乡,除去原太平乡的土地面积,所剩即原孝感乡的土地了。在黄安县的孝感乡故地,北至河南界,西至华河区以西的原黄陂县东界,东至紫云乡的西界,南(东南)抵黄安、麻城二县边界。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三月十一日,朝廷正式批准黄安建县,“析麻城、黄冈、黄陂三县地置。”[5]至隆庆三年(1569年)方由黄州同知王可大率黄冈令贾应壁、麻城令穆炜、黄陂令熊炜临境会勘。何以会前后迁延六年而不能勘定疆界?《黄安初乘•封域》称 “先是有司承委分里草率应塞,止计里析之,不按疆址,里甲棼错,官民胥称不便。”逐一按里甲编户核查勘实,无疑是件工作量极大的事情,颇多不便。因此黄陂令熊炜申白两台,于是便有了隆庆三年的再勘界。三县令会勘的结果,《黄安初乘•封域》是这样记载的:“由马埠头逾黄重九、小河镇、霍家桥折而东由万明冈至松溪河沂,谢家店河循贺受山向打石山、古城山、观音岩、土门山、王龚山、石丈山、庙峰山、双山门东以北界于麻城,由凌阳山、道士山、青风岭、黄石岩逾西界河,至天台山北以西界于光山内,析麻城太平乡之里、仙居乡之里属黄安。”又称:“初共编户四十里,万历壬午(1582年)麻城令文德承委审编缩太仙乡之里三,编户三十有七里。”这就是说麻城县少划拨了三里予黄安县。这三里之编户应在何地?《黄安初乘•封域》又曰:“惟东应自松溪河南下直割歧亭以西,西应由峰子河直割两河口以东,如是方为完域。此初议也,时当事者为私臆所挠,二方犹然混错,后当有议及者,识之以俟!”
松溪河,《麻城县志前编•疆域》:“由宋埠至歧亭源出黄安之松溪河,由谢家店五十里来入为歧亭河。又西南流,由张家洲下入黄冈界。”《黃安县志•地理》松溪河下夹注云:“源出紫云山鹿皮冲,南达宋埠。”松溪河走向与今鄢家河颇合。这就是说,麻城境内松溪河(或为鄢家河)以西之地,原已议定划于黄安的,后因“时当事者为私臆所挠”而付诸阙如,使黄安未成为“完域”。
孝感乡在麻城县所遗之地,即是松溪河(或为鄢家河)以西之地。只有将松溪河以西之地划割为黄安,才符合按疆域划分的初衷,这个“疆域”理当为原孝感乡的疆域。
由此,孝感乡的大致轮廓便可勾画出来:孝感乡北至鄂豫边界,南至武汉市新洲区东北界,东为红安紫云乡之西界,西为红安华河区西界。
关于麻城孝感乡《都碑记》
近日浏览网页,悉百度贴吧(http://tieba.baidu.com)有《都碑记》一文,这是研究麻城孝感乡问题的重要发现。
关于《都碑记》,网文称是“麻城市政协委员刘明西先生,近日(约为2008年春)在麻城《邹氏宗谱》中发现。”《都碑记》作者为本邑邹知新,生活于明末清初之际。在此不妨择《都碑记》要点如后:
麻城令陈兴在孝感乡都旧址立有纪念性石碑一通,碑额镌有“邑东南七里磨子场,大明湖广布政使司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都旧址。皇明成化二十三年丁未秋,邑侯陈兴谨识”。 磨子场在今麻城市鼓楼街道办事处沈家庄。
“当洪武初,太祖定迁民之策,迁诏至公署,县堂徙治磨子场。十年,遂升其都为散州,统属七县。未几,罢之。永乐中,复旧治。”注释者称,所谓“统属七县”是指办理七县移民事务。
“孝都,离邑七里。究之,乃知兹坊集始自汉。传闻同里赵氏至孝,奏之,册封为‘四乡之宗正”。即孝感乡得名源自汉代同里赵氏至孝之传闻。
《都碑记》肯定了孝感乡的历史存在,但并不意味着能解开所有的孝感乡之谜,况且文中所叙所议还有许多疑点。例如:
朱元璋的迁民之策,按文中所述至少涉及黄州府属七县,而这七县互不隶属,诸多事务需上级协调。为迁民之事,皇帝诏书可以越过行省、府二级直达县署吗?明代是否有此类越级传文的制度?
洪武初县堂徙治磨子场,以及洪武十年“遂升其都为散州”事,《湖北通志》(或应为《湖广通志》)、《黄州府志》何以不载?亦不见历代《麻城县志》所载,这倒底是何原因?如果仅仅用“资料阙如”四字是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的。
据《麻城县志前编•乡镇》所载,如果明代有“乡都”(该文注释者称相当于“乡公所”)一说,太平乡在县东北部,“乡都”驻虎头司;仙居乡在县西南部,“乡都”驻鹅笼司;为何孝感乡“乡都”不是驻在辖地内的巡检司,而是驻在近在县治咫尺之遥的磨子场?
麻城设为“散州”是为了“统属七县”移民事务,此项同样不见《湖广通志》、《黄州府志》以及《麻城县志》所载。《都碑记》称“(洪武)十年,遂升其都为散州,统属七县。未几,罢之。永乐中,复旧治。”这个“未几,罢之”句说明,麻城县“统属七县”移民事务工作极短,或一二年、或二三年而已。朱元璋极为重视战后的恢复,其中重要举措是移民。既然“太祖定迁民之策,迁诏至公署”,为何又“未几,罢之”?个中原因何在?再则,笔者所见及的洪武年间江右迁民楚黄(即所谓“统属七县”之地域)家谱中,竟无一例记载经“麻城州”办理移民手续的,即使在洪武十年前的移民家谱中,也未见及此类记载。
关于孝感乡得名,《都碑记》以为“始自汉。传闻同里赵氏至孝,奏之,册封为‘四乡之宗正”。此说实属姑妄言之。 “赵氏至孝”乃后起之一家言,且在麻城流传并不广泛,缺乏社会基础,绝无可能以“孝感”命名为乡的。
………
总之,《都碑记》疑点甚多。据“孤证不信、悬置存疑”的治史原则,谨此存疑。
麻城孝感乡其所以难有突破性进展,除方法论外,我以为还是史料问题。人们期待有更多的资料发掘、发现,或许能打破目前孝感乡研究裹足不前的景况,轻言某某问题的研究“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明清的江西湖广人与四川》第66页),是治学不严肃、不严谨的态度,也是不足为论的。
《麻城县志》红旗出版社,1993年,55页。
2葛剑雄:《看得见的沧桑》,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69-70页。
3黄开国:《廖平评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2页。
4同治《黄安县志》卷2,店铺。
5《明会要》卷74。 学生一直关注的老师的帖子,学到不少知识! fenglove2008 :希望你能帮我弄清楚黄安县太仙乡的情况!! 可以啊,我今年过年回家后,可以利用下地理资源优势,帮助老师好好找找这方面的资源!另外,我也想把这方面的资料集合在一起,好带回去给我认识的几个老师看看。据我所知,红安县搞历史研究的人大多这方面的不是很了解。希望老师加以推荐,我整理出来带回去,不知可否? fenglove2008 :你好!
今年五月我自费去红安作考察,收获几近于零!蒙县志办优惠买了一套影印本县志(还不愿送啊),价值300元!对红安县我提供了不少资料,但该县无有器识之人,十分遗憾!
你来信我吧 zm799@yahoo.com.cn 引用第4楼zm799于2008-11-22 19:05发表的 :
fenglove2008 :你好!
今年五月我自费去红安作考察,收获几近于零!蒙县志办优惠买了一套影印本县志(还不愿送啊),价值300元!对红安县我提供了不少资料,但该县无有器识之人,十分遗憾!
你来信我吧 zm799@yahoo.com.cn
如果你像马二一样在西湖边转一圈,肯定会说杭州“无有器识之人”。
如果你到北京某菜市场转一圈,是否也会说中国“无有器识之人”呢! 诗言志 :
你是红安人氏吧?多有得罪了! 引用第4楼zm799于2008-11-22 19:05发表的 :
fenglove2008 :你好!
今年五月我自费去红安作考察,收获几近于零!蒙县志办优惠买了一套影印本县志(还不愿送啊),价值300元!对红安县我提供了不少资料,但该县无有器识之人,十分遗憾!
你来信我吧 zm799@yahoo.com.cn
老师说的这些话我心里也是默默认可的,虽然我是地地道道的红安人,但并不护短。本县职权者大多数人眼光短浅,在位者不谋其政,尸位素餐者太多了。真正有才识的人得不到认可,被压制了,在民间。如若可能,我今年过年回去找找我以前高中的两位老师(这两位我是比较佩服的,学识也很好),然后发动我的父亲(爱好文学,红安有些水平的文学爱好者他大都认识),看他能不能利用他的熟人关系,能获取更多的资源。说实在话,很惭愧,我们县搞这方面研究的人我基本没听说过,讲给我爸爸听,他也没听说红安县搞文学这块的人在研究这方面的知识。不过,我会尽我的最大可能去寻访这方面的资源的。
另外,我建议老师不要去红安了,去麻城可能收获会更大,而且麻城对这方面的研究更重视,也会大力支持你的,他们的职权者思想要开放些。麻城以前的名气是抵不过红安的,黄麻起义后,麻城的地位一直是从属于红安,正是黄在前,麻在后。现在麻城发展很快,变化很大,不得不说是职权者的认识水平问题了。这种对本县有好处的学术问题,一般政府都是请学者来研究还来不及,本县还如此对待老师,我简直是汗颜!
我所说的资料,是需要老师向我推荐一些书籍或者论文,能让我能短期内能够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了解(如凌礼潮、葛剑雄等人发表的文章),去调查资源的时候能够和其他人交流。因为毕竟我本科不是学这方面的,学识太浅薄了。现在我的工作问题已经搞定,正好有一段时间可以专攻这方面的知识。老师能列出要看的书和论文的清单,那是最好了,如果没有时间,能说明下大致要怎么去研究这方面知识的方向也行,我自己去找要看的书籍资料,恶补一下。
我对老师是十分佩服的,希望老师对在红安县所受的“礼遇”不要在意啊,也希望老师坚持研究,多出好文章。我相信,若干年后,红安人会对自己的愚昧悔恨的。 终于看到好文章了。 佩服楼主的实证精神! 楼主快写到我老家去了,倍感亲切! 我一同学是麻城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