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芬兰教育
[转一篇有关芬兰教育的文章,芬兰的义务教育是一个奇迹。从公元两千年开始,芬兰总是在「国际学生评量计划」里头名列前茅;更令人吃惊、艳羡甚至恐惧的,是他们的学生还在不断进步,评分一年比一年高。且不说其它项目,光看阅读;根据统计,百分之四十一的芬兰中学生最常干的休闲活动是阅读。这些孩子的阅读能力又怎能不高呢?为什么芬兰的教育这么厉害?
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谜题,所以每年都有专家学者络绎不绝地从世界各地涌至芬兰取经。然后他们发现,原来芬兰的秘诀之一在于教师。芬兰教师的社会地位之高,是其它地区难以想象的。据当地媒体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年轻人最向往的职业是中小学的老师,一般普通小学老师受敬重的程度尤胜于国家元首。而且他们的老师都像学者,几乎全部拥有硕士以上的学历,暑假的时候还要上大学继续进修。如果一个老师干了几年就辞职,他多半是跑去念博士了。由于老师自己就是喜好学习并且擅长学习的人,所以他们才能教出世界上最优秀的学生。当然,也有不少老师后来进了企业,变身成为高薪人士。芬兰的大公司最喜欢聘请教师,理由是能当老师的年轻人一定是这个国家最顶尖的人才。
如果一个总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总是奋发学习的人,就是未来知识时代最需要的精英;那么中国一定是个很有希望的国家,因为我们也有一大批好学之士。和注重基础教师的芬兰模式不同,「中国模式」强调「学习型官僚」。你现在去各大专院校的研究所点名,会发现登记册里没有几个中小学老师,倒是有不少在职官员,他们全都很踊跃地攻读着硕士博士,颇有学政合一的古风。
芬兰教育以国际视野闻名,小学开始学英语,中学再加一门第二外语。他们还把全球的信息与知识自然地融入课程,例如在小学的数学课里要孩子计算各国摩天大楼的高度,在初中社会科学的课堂上请孩子模拟演出联合国的工作情况,使他们懂得从不同国家的视角了解世界局势。除此之外,他们的教育部有种特别补助,尽量让年轻人有出国游学的机会。当地一位官员解释,其实「在北欧,你已经找不到没出过国的中学生了」。相对地,在我们的「中国模式」底下,你则很难找到没出过国的官员。1999年,两会代表开始关注中国干部公费出国何以花了两千亿元人民币;到了2007年,两会代表持续关注干部出国的总开支怎么会渐渐跳到三千亿元。财政部的数字显示,2007年中国政府的教育经费大约是六千多亿人民币,占了GDP的百分之二点七。世界平均水平是百分之七,一般经济欠发达国家也有百分之四点一。我手上一时没有2007年中国公务员吃喝、公交车和出国的开销统计,但我知道在04年的时候,这笔钱的总数就已经达到了七千亿元人民幤。如果把这个账目也看成是种教育开支,那么我们的学习风气就算嬴不过芬兰,至少也叫做各擅胜场。
四川和重庆最近都有教师酝酿罢教,因为他们不满自己的薪水太低,不只低到一个丧失尊严的地步,甚至连糊口也很困难。本来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义务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些愤怒的教师一个月却只有一千甚至几百块的收入,难道这就是四川和重庆公务员的薪资水平吗?亦或这是学习型社会之「中国模式」的另一个例证呢?
老师不受重视,一般而言,就意味着孩子的教育不受重视,更意味着我们并不太担心我们的未来。很奇怪,虽然大家都说中国实行一胎政策,人人都拿孩子当宝,但为什么今年各个事件都显示出了相反的讯息呢?先有一场专门震垮学校的地震,接着是一堆叫婴儿患上肾结石的奶粉;莫非我们的希望不在下一代,而在我们自己的长生不老?我突然想起西洋传说中的那条「衔尾蛇」(ouroboros),他太过饥饿,不惜从尾端开始吞吃自己;嘴巴叨着尾巴,形成了一个圆圈,乃西方秘学的著名符号。这个符号有很多层意思,其中一层是:贪婪是种吞没自己的可怕欲望。
来源: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3c32e64d2c2f5759
一直印象里对北欧国家有好感,国家小而强,芬兰曾经力抗苏联的入侵,近代又产生了诺基亚这样的行业巨头,是某些号称地大物博的国家很难比的。
个人以为,国家的兴盛与否要看政治制度和教育,芬兰的教育理念应该可以给我们以启示,虽国情不可能照搬,我们也可以开阔视野并借鉴之。 国家实行“义务教育”的社会长远意义远远大于个人意义,是对未来主人翁的一种负责与投资,关系社稷民生,是一种崇高的福利,义务教育具有非凡意义。
国家兴旺源于人才,人才储备源于教育,教育兴旺乃国强之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中学、大学,是培养人才的一个链条,9年义务教育阶段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说大学是培养人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地方的话,那么可以说小学、中学更是一个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为主的地方。加强9年义务教育,为国家源源不断的输送德才兼备的后备人才力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意义深远。实行义务教育将会减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和学生的升学焦虑,也将转变义务教育的教育内容与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与基本素质。这对提高整个国家的人力资源素质、改善人力资源结构,有着重要作用。 对比同时期的中国抗战,可以说我们很惭愧
教育垮了,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当时我们不仅教育一塌糊涂,出现了巨量给日军服务的人才,而且出现了大批如张学良这种不抵抗将军
东北被张学良放弃后,大连沈阳一直供应日军大部分军备1
1)日本海军的大部分大口径炮弹
2)日本空军的航空炸弹
3)日本陆军的大部分炮弹
东北的钢铁煤矿大豆都为日军所用!
教育是国家的命脉啊!!! 楼主第五段说的是中国啊,和你的标题不符。楼上的说的是什么我也没看懂,张学良不抵抗是蒋介石的原因吧,和中国的教育也没有任何的关系啊!
中国的教育体制现在很有问题,应试教育与学术腐败的顽疾一天不根除,中国永远也拿不了诺贝尔奖! 引用第3楼小环保于2008-11-02 14:02发表的 :
楼主第五段说的是中国啊,和你的标题不符。楼上的说的是什么我也没看懂,张学良不抵抗是蒋介石的原因吧,和中国的教育也没有任何的关系啊!
中国的教育体制现在很有问题,应试教育与学术腐败的顽疾一天不根除,中国永远也拿不了诺贝尔奖!
小环保
还是看看萨苏老大在日本查询资料写的张学良的东北军往事吧
张学良不抵抗很大原因是他自己导致的,
第一:九一八当天他自己在吸毒跳舞,对前方电报根本没理会!
第二:九一八发生后他在锦州那边徘徊几个月,收罗兵力还是远远超过当时在东北的关东军得
第三:张学良在东北的战略物质基本被关东军接收,他的飞机大炮机枪质量当时都胜过关东军装备,张学良的飞机被日本人使用轰炸了上海华北,张学良的装甲火车被日本用到了关内抗战
第四:张学良的大部分部下成为伪满的官员主力,廉耻啊
教育啊,教育是国脉啊 网上查了查芬兰的教育资料,我们想达到那种水平,估计至少需要20—30年,光发牢骚是没有用的,还是坐些实用的工作吧。
芬兰的教育
芬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入学年龄通常是七岁。儿童可以提前一年或晚一年入学。儿童可以在上学之前先接受学前教育。学校是由当地政府举办的,但是教育标准全国是统一的。政府免费为芬兰学龄儿童提供义务教育,其中包括免费的学习材料和午餐。九年制义务教育包括小学和中学。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中学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大多数芬兰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七年级开始学习瑞典语。芬兰的留级率居世界最低,99.7%的芬兰学生都能接受完义务教育。
接受完义务教育后,学生可以选择高中或职业教育。学习材料需要学生自付,但是午餐还是免费的。高中课程至少需完成75门。然后是入学考试。根据考试的分数,学生申请相应的高等教育。高中和职业教育的时间都是三年。当学生接受完职业教育后,便参加工作,但有些人进入更高的研究院。
芬兰的高等教育包括两个部分:理工学院和大学。理工学院更具方向性,通常学生完成学业需3.5 到4年的时间。芬兰有29个理工学院。大约70%进入理工学院学习的学生完成了入学考试。理工学院提供以下领域的教育如商务、技术、自然资源、文化、医疗卫生、餐饮业和人文学科等。理工学院的经费来自国家和地方政府。
芬兰有20所大学。大学的教育也是免费的。大学经费的65%来自国家,其余的来自地方政府。在芬兰上大学很难;所有的申请者都要通过大学入学考试。入学考试和大学入学考试分数的总和决定哪些学生被大学录取。每年大约有7万人申请上大学,但只有约三万人被大学录取。完成大学学业的平均时间是6.5年。大学毕业生所得的学位是硕士或博士,理工学院毕业生所得的是学士学位。
终身受教育系统在芬兰已变成重要的原则。有1000个学院提供成人教育。已就业的成人接受成人教育以获得知识水平的提高。失业的成人接受成人教育以获得新的工作或者甚至学位。 在上世纪70年代前,芬兰还称不上是教育的典范。当时有舆论认为,芬兰要在瞬息万变的世界经济体系中立足,就必须彻底检讨本身的教育制度。
芬兰教育从此转变,芬兰人把他们的教育成就归功于以下几点:
教师训练有素,居世界前列:薪水尽管不高,每月只有2000至4000欧元,但是教师的社会地位崇高。
教师享有极大的自主权,可自行决定使用什么教学法,也可自行制定课程,自选教科书,或者完全不用教科书。受聘后,不会受到定期视察、考评及审核。
例行考试取消。芬兰的教育家认为:考试太多,学生只会穷于应付,其实学习往往不能用考试成绩来衡量。不过,学生到了18岁还是要参加大学的入学考试,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可以升学。
学习气氛轻松。在芬兰所有中学,学生除非有课要上,否则根本不必上学,而一下课,学生就可以回家。上下课都不响铃。芬兰的学生有责任感,有尊严,因为他们是自愿上学,而不是被逼来的。
芬兰实施“不分年级制”普通高中教育.
“不分年级制”是“个别化教学”组织形式中的一种。芬兰普通高中实行“不分年级制”,其最终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不同能倾、爱好和发展要求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最大程度地实现“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学与学习原则。
芬兰普通高中课程包括必修课程、专业性课程和应用性课程三类。
必修课程面向全国所有的学生,以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最基本的要求。
专业性课程是对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加深。地方和学校可以根据国家的指导性建议设立。,在国家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框架内,只提供了部分科目的专业性课程。每一个学生除了必须完成必修课程以外,还须完成一定量的专业性学程。必修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共同构成国家课程。全国统一结业考试便是以这种国家课程为基础。
应用性课程是为学生提供一些专门的知识,它可以是对已经学过的科目的进一步的学习,也可以是其他科目。应用性课程主要由学校自主设置,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机构合作开设,国家不作统一要求。
从芬兰普通高中教育的开展方式可以看出,芬兰“不分年级制”高中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以模块为基础的学习,所有科目被分为若干学程;
不同科目的学程与年级无关;
取消了学期而代之以学段;
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性极大;
学生的学习计划充分体现个性化;
学生可以在校外选择学程;
不存在留级现象,某一学程不及格不影响其他学程的学习;
学生可以选择老师,尽管选择的余地并不大。 芬兰的教育在目前的中国只能是看看吧,呵呵,整个体制上是不配套的,人的观念上也不配套。 没有大制度,只讲小规矩,是不行的。 中国教育制度有点落后,严重脱离大家实际应用。
比如说现在研究生还上两门政治课程,
老师上课还是同高中的一样。英语的课程很多学时,
都是研究生,应该都有自己的方法。但实际配置都无法
与本身相符合。这些都要改革。
比如政治:可以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最后讨论得出。
英语吧,现在还跟高中讲法一样有点落后,应该在应用之中得以提高。
总之:要明确目的,采取务实的教育方法。
现在体制和教学都有点脱离实际的学习根本。 中国的教育法律法规感觉已经基本到位,可是完全实行到位恐怕需要很长的时间。现在有些大学的教师不愁自己的学识少,而是愁没有官当。没有学术氛围,没有进取精神,只是想混日子,特别是西部的一些学校。 国内其实应该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只不过,国内问题多多,还没有下定决心一步到位。
比如,提高老师待遇;一些地方实行12年义务教育。
只不过,可能在考虑平衡问题,教师与公务员的相互待遇问题,教师的实际社会地位问题,等等。
个人感受颇深的是,教育资源的配置还是不合理,如果加大教育投入,增加教师的数量,增加每个
年级班级的数目,减少每个班上学生的数量,增加学生参与/动手/实践的机会,教育质量就会变好,
应试教育就会向应用教育迈进! 芬兰“不分年级制”高中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性极大;
学生的学习计划充分体现个性化;
不存在留级现象,某一学程不及格不影响其他学程的学习;
学生可以选择老师,尽管选择的余地并不大。
这几点在中国多么大的差距和触动呀。期望教育改革能务实一点。
多一些学生需求统计,而非官员的一些想当然的决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