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p
发表于 2009-3-4 19:00:27
跟个好的导师是很重要的
bluestar191
发表于 2009-3-22 23:55:47
我是学化学的研三的学生,化学的读研读博比较可怜,我和楼主的境遇有点像。补助少的没钱吃饭不说,关键是药品对身体的伤害,再加上过度工作,没时间锻炼,一个个病怏怏,看起来弱不禁风,一吹即倒。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硕博的兄弟们,抽时间多锻炼下身体吧,实验是得完成,可是身体不能玩完啊。我建议国家应该给从事有毒有险实验的硕博们多发点钱,弥补身体上的损失吧。
办公室主任
发表于 2009-3-23 22:43:23
本人读博士要2年了,读博期间确实非常辛苦,生活也清苦!主要问题在于:一是津贴很少,我们学校只补贴200元;二是时间非常紧,论文压力大,没时间出去赚钱!就目前而言,脱产读博士生活艰难得多,文科博士尤加。前面有些朋友对于博士生的生活状态,可能存在一些误解!
jnsun
发表于 2009-3-24 05:13:26
英雄也有无用武之地呀
bigcat2003
发表于 2009-3-24 07:51:17
发信人: 6521911 (唐伯虎点蚊香), 信区: D_Physics. 本篇人气: 802
标 题: 全国人大常委、南京大学校长陈骏提出提高研究生待遇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Thu Mar 12 16:42:35 2009)
[人民网]:大家好!人民网教育频道将于3月12日12时邀请南京大学校长陈骏做客,谈拔尖
创新人才培养和遏制高层次人才流失等话题。欢迎各位网友关注!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首先欢迎我们今天的嘉宾全国人大常委、南京大学校长陈骏
的到来,请您跟网友打个招呼吧。
[陈骏]: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听说您这次带来的提案涉及到高级人才的流失问题,此前媒体报道说您建议要大
幅度提高博士补助,要给“博士长个子”,您能给我们的网友介绍一下现在博士生的生存
状况,人才流失情况,以及您为何要建议给博士涨补助吗?
消息来源:http://edu.people.com.cn/GB/8216/52456/52457/148803/index.html
[陈骏]:我提了两个提案,一个提案是关于提高高校的退休教职工的工资问题。第二个提案
是关于博士生生存提高的提案。第二个提案有三点考虑:
[陈骏]:第一、现在博士生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如果大家到高校或者到科研院
所去走一走,看一看,会发现无论是国家的一些重大科研项目,还是企业的一些研发项目
,这些项目在第一线工作的青年人当中,绝大多数都是这些博士生、研究生。
[主持人]:是在读的博士生?
[陈骏]:在读博士生和研究生,他们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比如南京大学研
究生院前不久对研究生生活工作状况做了一个调研,调研结果发现,南京大学每年在国际
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情况,一般科研论文都是由研究生为主完成的,我想这个兄弟院校情况
大致是相当的。它就反映了研究生确实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的生机勃勃的力量。
[陈骏]:实际上国家最紧缺的就是这些拔尖创新人才,虽然国家现在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吸
引海外的一些学成归来的人才,充实拔尖创新人才的队伍,包括党中央、国务院,国家目
前正在推出的一个“千人计划”,“千人计划”的目标实际上就是为了培养一些拔尖创新
人才来回国服务的,但是仅仅靠引进是不能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建设人力资
源强国的需要,所以应该把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才能加快这
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这支队伍成长的力度。
[陈骏]:而博士生,实际上就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后备军。所以,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应该引
起高度重视。
[陈骏]:第三、目前研究生人才的流失现象依然还是很严重的。在过去30年当中,出国的研
究生人数已经达到了110多万人,而学成回来的,真正回国服务的,大概也就25万人左右。
[主持人]:大概只有1/4,就是四个人出去了,最后只有一个人能回国,为国家做贡献。
[陈骏]:对。而且现在这种情况,研究生毕业以后要到国外去学习的情况有增无减,有愈演
愈烈之势,特别像我们学校,本科毕业生当中一般有10%到15%的学生出国深造。 [12:13
]
[主持人]:比例相当大。
[陈骏]:兄弟高校情况可能差不多。
[主持人]:就是与南京大学同一档级的高校,咱们说的都是比较有名的学校,大概也就是这
个情况。
[陈骏]:对。这些出去的学生都是国家培养的精英人才,大量的出国,虽然对他们的成长是
有利的,但是一方面国家人才流失现象应该引起关注;另一方面,即使留在国内学习和工
作的同学,由于待遇偏低,生活有压力,所以他们不能够集中精力来从事学习和科研。
[主持人]:他们一方面想到自己的生活,要保证自己生活达到一定的状态,一方面还要把自
己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分散了他们的精力。您能给我们讲一下,现在在读的博士生活方式
和收入状况什么样吗?
[陈骏]:研究生阶段人的一生当中创新潜能的一个高潮期,25岁到35岁之间,黄金时期。研
究表明,人很多的一些重大的发现,全世界的一些重大的科研上的发现,基本上在这个年
龄阶段产生的,所以这个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但另一方面,研究生阶段又是人生
当中生活压力最大的阶段。
[主持人]:最穷的阶段,最贫困的阶段。
[陈骏]:对。因为这个阶段他既要成家又要立业,所以生活的压力是非常大的。而由于待遇
比较低,造成了研究生不能安心地从事他们的科研和学习。如果国家能够增加研究生的待
遇,提高他们的奖学金、助学金,能够让他们潜心研究他们的科学研究工作,同时由于这
样的一种政策调整,也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生源不要外流到国外去,能够安心留在国内读
研究生,如果这样,对提高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对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所以我这次提出了这么一个提案。
[主持人]:您认为现在的博士生补助提高到什么状态,他的收入状况提高到什么状态,能够
达到您说的这种理想的,能够把他们留在本土,留在国内的状态?
[陈骏]:国外的一些国家为了吸引优质的生源,给研究生的待遇还是相当丰厚的,值得注意
。比如像德国,德国的博士生是不收学费的,每人每月提供1200欧元的生活补助。法国的
做法是按照国民的平均工资来提供奖学金给学生。美国的高等教育法对研究生的待遇有明
文规定,虽然美国各个高校的津贴情况差别很大,但是平均下来,美国大概每个博士生每
年可以得到两万美金的助学金。
[主持人]:都达到了跟一般人的生活状态,一般的劳动者的生活状态相当的这种温饱状况。
[陈骏]:这样就能够使得这些研究生能过一个体面的生活。为什么这些研究生都愿意到这些
国家去,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主持人]:不需要向父母再伸手。
[陈骏]:对。到日本去的研究生,除了能够生存下去,过一些体面的生活,还能够赚一点钱
,这个对安心地从事科研工作意义非常大,非常重要。
[陈骏]:可是我们国家的情况怎么样呢?博士生全年的各种收入算起来,加起来大概平均不
到一万人民币,一个月几百块,有的导师有科研经费给一点补贴,还好一点,但是补贴还
是有限的。很多学科科研经费很少,补贴就很困难。比如像文科,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学
生,待遇就更加少,困难就更大。
[主持人]:所以在最黄金,为国家做贡献的阶段,生活状况反而不如一般的普通劳动者,而
且非常非常的简陋,贫困,所以导致了他们一心向外了。
[陈骏]:实际上一个给研究生资助的结构或者体系,10年前就决定了,这10年国家进步很大
,变化太大,特别是工资。比如说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的平均工资水平已经达到了将近
25000元人民币一年,可是博士生的收入还不到一万元,不到一半,1/3,这种情况是很不
合理的。所以在这次提案中我提出博士生待遇能否提升到每年3万元人民币、硕士生提升到
每年2万元人民币。这样和国家的平均工资比较接近,也符合国际标准。
[陈骏]:国家如果这样做,目前的条件是能够做到的。现在在校的全国博士生也就是23万人
,每人三万元一年,算起来也就是70亿人民币,70亿人民币相当于什么呢?相当于修了10
0公里的高速公路。
[主持人]:能解决这些人的生活状态?
[陈骏]:实际上用修100公里的高速公路的钱,来支持23万名博士生,就能解决国家现在面
临的人才安全的重大问题。
[主持人]:能把一大批人才留在国内,您觉得这个钱花的还是很值的。
[陈骏]:我觉得很值,现在国家完全有能力做这个事情,为什么我提这个提案,也是到时候
了,如果过去国家还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提这个为时太早,而现在到时候,有这个能力了
,时机比较适合。
[主持人]:其实在高校里面,硕士和博士还是相对比较少的一个数字,大部分还是本科生。
您觉得在南京大学做了将近三年的校长,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今天,我们对本科生教育您
有什么建议呢?
[陈骏]:最主要的是要关注本科生的教育质量,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温总理特别强
调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总理的这个讲话让高教战线的同志们
非常振奋,深受鼓舞。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一个核心的内容就是要提高本科生的教学质量
,这是个大头,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为什么呢?
[主持人]:是一个很大的基数,硕士博士都要走本科生的过程。
[陈骏]:另外一个原因本科生也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要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实际上归根
到底要到本科生当中去选拔。
[主持人]:本科生夯实了这个基础,他们才有往更高发展的可能性。
[陈骏]:本科生培养的环节出了一点差错,那就影响到研究生的教育,影响优质的研究生生
源,更加会影响到拔尖创新人才的后备军,所以加强本科生的教育,从现在来看,怎么估
计它也不为过。
[主持人]:通识教育能帮我们解释一下吗。
[陈骏]:通识教育是西方国家已经实施了好多年的教育的模式,或者人才培养的理念,相对
于专业教育而言的。因为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实施的是专一教育。在52年中国高等教育院系
调整,学习苏联的经验,前苏联实施的是一种专业教育的模式,分的比较细,培养目标比
较,主要是在大学里面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那种人才培养的模式相对比较窄。
[主持人]:弱点是不是课程方面比较单一了?
[陈骏]: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学科的设置,课程的设置比较窄,比较单一,当然它有它的好处
,它能够很快地培养出一些社会上实用的人才,比如建国初期,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急需大
量的专门人才,这种教育模式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到了今天,到了全球化、信息化的时
代,如果仅仅采用这样一种模式,大家已经感觉到越来越不能够适应社会建设的需要,不
能适应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进,就提出了向
西方结合,通识教育的模式,这个模式是把学生放在要有开阔的视野,要有全球化的眼光
,特别注重能力的培养,比如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实践的能力,甚
至表达能力。
[主持人]:在大学里实行通识教育就像在大学里推行素质教育。
[陈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提到了要加强素质教育。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通识
教育还必须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这些培养目标完全符合以人为本的培养模式。所
以,希望通过改革,把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到以通识教育为主体的方向上来。
[主持人]:是不是不分专业要学一些共同的课程?
[主持人]:您能举个例子吗,比如说我是地质系的,有哪些课程是必须得学的?
[陈骏]:对,大致的意思是这样。比如说通识课程,主要是瞄准三个大的领域,一个是人文
,一个是社科,一个是自然科学。这三大领域实际上是构成人类自身的体系就靠这三大领
域构成的。如果培养一个人,具有人文的知识和素养,又有社科方面的知识,同时又有自
然科学的理解,对于今后无论从事哪一种学科或者专业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 [12:
37]
[陈骏]:比如从事文科的同学,如果了解全球气候的变化,那就是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了,
如果学习理科的同学,了解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当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
是文科的东西,那么这些知识,如果理科的同学能够理解的话,对于日后成才成长也是非
常有用的。
[主持人]:对以后写作,与人交往,甚至还可以借鉴一些科研创新的方式方法。
[陈骏]:是的,所以我们实施通识教育。
[主持人]:大概多长时间?
[陈骏]:一年半。第二个阶段,叫做专业化阶段。这个专业化阶段学生就要进入本专业学习
,主要提供一些专业基础和专业类的课程。
[主持人]:学有所专。
[陈骏]:对,第三个阶段特别重要,这是特别把它划出来的,方向性阶段。最近一年多来,
南京大学的本科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过程当中,经过调研,发现南京大学的学生毕业以后
的流向有三大类:一大类是50%左右的,毕业以后往往继续从事本专业的学习和深造,比如
说考研、考博、出国留学。第二类大概有25%的同学,毕业以后往往从事的是跨专业的学习
或者深造,或者就业。第三大类大概是25%,毕业以后往往从事的是和专业关系不大的就业
或者创业,完全是进入就业、创业阶段。对这种不同方向的同学,在四年阶段,提供不同
的方案,对今后无论是提供本专业的学习,或者跨专业的学习,或者提供就业都可以做到
充分的准备。这样对人才培养是一个很重要的改革措施,所以提出第二个“三”,在方向
性阶段提供三元化的培养。
[主持人]:因为以后的落脚点不一样,路不一样。
[陈骏]:确实是这样一个想法。用三元式的培养方案,一是针对从事本专业学习和深造的同
学,继续提供比较深的本专业的一些课程,为今后能成长为本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做好准
备。对第二类人才,提供一套跨学科的,跨专业的培养方案,也就是说如果这个同学已经
确定毕业以后要进入到另外一个专业去学习,或者深造,或者工作,可以到另一个专业去
补修。比如说数学系的同学,要考天文系的研究生,可以在四年级到天文系去上课,这个
很重要,这个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很重要。
[陈骏]:过去专业的壁垒是很严的,一般本专业的老师为了不打乱他的教学计划,即使是本
校的学生也不能随便来选科,但是有这么一个改革方案,就是合法的,合情合理的选择其
它专业的课程。
[主持人]:我对第三个特别感兴趣,要是就业了,我以后要走向社会,要创业,自己可能要
做老板,在大学里面,最后一年听您那个意思,咱们南京大学还设置专门的课程培养他们
,怎么培养?
[陈骏]:第三类将来完全从事就业、创业的同学,要开设一些专门的课程,包括就业指导课
,包括一些职业课程。通过这些课程来为他们将来就业创业做好准备,而且我们的目标,
这个25%,就业创业的人才希望他们将来能够成为各行各业的领袖型人才,所以要给提供的
东西就很多了。比如说表达能力要强,走向社会你要表达,写作能力要跟上去,与人交流
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想在这些方面做一个改革。
[主持人]:实际上咱们最后一年就是因材施教,根据不同人的发展放心去帮助开展不同的课
程。刚才您说到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问题,有这么一个说法,说大学创业特别困难,不
应该鼓励大学生一毕业就创业,因为他们可能心智还没有很成熟,资金可能还要向父母要
,社会关系没有建立起来,所以,让大学生一毕业就创业似乎是一件很不妥的事情。我听
您的意思,大学最后一年还设立了就业和创业的课程,您对大学生出校门就创业是什么样
的看法?
[陈骏]:是有可能的,关键是人才培养模式要跟上去,如果在本科阶段,在还没走出校门之
前,如果对那些已经有志于创业、就业的同学,给一些事前教育或者培训,有所准备走向
社会,我觉得你刚才提的问题和困难是可以解决的。
[主持人]:在校门里面我们就给他们这个环境,让他们有充分的心理和技能上的准备,他们
是完全可以自己创业的,不需要在外面碰了钉子才能学会,其实我们有这个能力和责任去
培训他们。
[陈骏]:对,关键的是本科教学要改革,给学生提供一些职业课程和就业指导方面的训练,
过去这方面的课程非常少。大学生,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往往有点轻视职业课程,怕职业
课程的教育实施了以后,会冲淡一些基础课的教学,会冲淡专一知识的传授,担心这个事
情。所以,往往这种课程一般是没有,或者即使有了,也立不进大学的课程培养计划里面
去。所以,我想这方面下一步要加强改革。
[陈骏]:这次南京大学的改革方案也包含了这个内容,现在正在和美国纽约大学谈一个方案
,在校园内筹建南京大学创新创业学院。这个学院筹建的目的是要把国外一些优质的教师
资源和一些课程资源,特别是创新创业的人才吸引到中国来,能引进来。在这个学院里,
它的目标一方面可能是面向刚才讲到的25%的在校大学生,这部分学生到了第四年的就可以
到这个创新创业学院进行培训。另一方面面向社会上需要继续教育的,继续培训的一些人
员,已经毕业的毕业生。
[主持人]:把继续教育放在这个创新创业里面了。您还很创新呀,把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都
植入了高等教育的学府之内。
[陈骏]:现在实施的基础教育还不一样,可能是一种学历教育,或者是专业教育。我们这个
学院完全是一种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而且还想把它面向海外人才。所以,通过创新创业
学院这个举措,解决刚才你说的这个问题。
[主持人]:打开大学这个校门,教大家怎么创业,怎么当老板。刚才咱们谈了很多关于高校
教育质量的问题,前一段时间我们采访了香港大学校长潘宗光先生,他谈了我们大学生毕
业以后创造能力比较弱,您认为高校是怎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
[陈骏]:本科生教育改革特别要提高本科生的教育质量,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因为原来已
经习惯于原来的那套教育模式,一切都已经约定俗成的,要打破它,要建立一个新的体系
,这个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要想保证这个改革的成功,各种各样的配套改革就要跟上
去。比如教师队伍建设,现在保证教师的注意力集中到本科教学上来,要保证教授能够亲
自给本科生上课。
[主持人]:您说的是比较高端的教授。
[陈骏]:特别是资深的教授,要求他给本科生上课,我们要求教师自身也要有通识知识的培
训,他才能上好通识教育的课。
[主持人]:本身把自己更新了,才能教授学生。
[陈骏]:对。所以这种改革的任务是很艰巨的。再比如,课程的内容也要改革,我刚才讲了
要推行通识教育,最关键的是要推出通识课程,所以选拔了一批资深教授,包括国家名师
,正在编写通识课程的教材,让他们主持通识课程,我们希望第一批十门通识课程推出来
,下半年就能推出来,以后逐步逐步完善我们的通识课程体系。
[主持人]:就是教授在讲,底下大家做笔记。
[陈骏]:这种教育方法和通识教育是不相吻合的,通识教育是启发教育。
[主持人]:就是举一反三,还要有互动。
[陈骏]:还有探究式教育,现在的学生都习惯于讲“是”,讲“对”,不会问为什么,等真
正掌握了探究的思维方式以后,以后对任何一件事可能都会说不,然后再看看到底是哪些
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所以探究式教育也很重要。
[主持人]:您觉得得多长时间才能达到您那种理想的状态?
[陈骏]:我们的目标是今年下半年就开始推出这一套方案,然后配套改革方案可能到年底能
拿出一些初步的东西出来,类似有非常复杂的东西。我想,如果在两三年之内,把这套体
系能够完善的建立起来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主持人]:在两到三年之内,能够建立起来您现在所说的“三三”体系,能够让本科毕业生
在大四的时候,接受不同的教育,而且在大一通识教育上能够扎实地进行素质教育,在大
学阶段,在四年能够完善他的人生。
[主持人]:其实我个人一直想问您这样一个问题,咱们在讲创业的时候,说到大学生走出去
要创业,实际上自主创业,自己当老板,在听完您的这套理论之后,南京大学在进行的改
革,我希望您对这些创业的大学生给予一些建议?
[陈骏]:实际上现在高校里头普遍存在一些现象,人才的培养和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一
个冲击的现象。
[主持人]:就是培养出来的人社会上不需要,社会上需要的人并没有培养出来。
[陈骏]:我们并不知道社会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或者这种人需要多少。所以学校里头出现短
线教育论,或者长线教育论。还有一个现象,大学对社会上需要什么样素质的人,需要什
么样能力的人,这个研究也不够,所以这样就造成一个脱节,造成“两张皮”,一方面大
学在努力培养人才,一方面社会急需一些人才,“两张皮”就造成这么一个现象。 [12:
56]
[陈骏]:要加强改革。比如说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动手能力,在高校要加强
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方面下一步也有一些打算,比如要
真正在校内、校外,甚至在国外建一批,提供给本科生实验、实习的基地,让本科生真正
有机会,或者说在非常好的条件下去从事实际能力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训练。比如,提出
一些早期科研的培养思路,让大学生在三年级的阶段,或者更早就能接触到科研。 [12:
57]
[主持人]:大三的时候。
[陈骏]:大三就能进实验室,提出所有实验室,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今后都要对本科生开放
,让本科生尽早接触到这些科研,及早进行科研的训练,创新能力的训练,弥补不足。
[主持人]:您对学生有什么建议,您觉得学生怎么完善才能适应整个社会?
[陈骏]:从专业教育到通识教育的变化,学生认识上也要有变化,在观念上要发生变化,不
仅老师,学生在观念上也要发生变化,比如到底应该成长成什么样的人?
[主持人]:给自己一个定位,这个定位是自己定的,不是老师给的。
[陈骏]:希望学生进入到国家拔尖创新人才的行列,在各个领域都能做出自己的贡献,如果
学生成为这种领袖型人才,在大学四年里,在确定自己的学习计划的时候,眼光要开阔。
[主持人]:进入大学的第一步要给自己的人生定个位。
[陈骏]:刚才讲的,要有世界眼光,要有国际性的视野,要有多元文化的生存能力,不仅要
跟国内的56个民族的人相处,还要跟国外的民族相处,多元化的。另外,要培养自己的兴
趣,学习兴趣、生活兴趣,这种兴趣也很重要,要乐观、向上,要培养这么一种心理状态
,将来才能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要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主持人]:先给自己一个定位,规划自己今后的路,然后按照自己的定位和路努力去发展自
己。
[陈骏]:努力发展自己。
[主持人]:谢谢您!我相信各位网友在听完陈校长的话之后受益匪浅,而且意犹未尽,不过
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感谢各位网友对人民网教育频道的关注,谢谢!
颠倒梦想
发表于 2009-3-24 10:51:37
无病呻吟,无语。
第一滴血
发表于 2009-3-24 11:37:17
那个年代,我已经无法体会,但是,至少这篇文章可以给我一定的激励的作用。想象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是怎么生活的,总觉得自己的生活好奢侈,虽然父母不觉得我花钱花得多。现在,生活奢侈了,可学习的堕性也见长了,该端正一下自己的学习态度了,我该感谢这篇文章!!
lovewnx
发表于 2009-3-24 23:31:00
都是人,相对那些穷远落后山区的老百姓,日子不错了。
杨学礼
发表于 2009-3-25 13:01:29
读研有那么惨吗?我还打算考考
pimzscx
发表于 2009-3-25 13:39:18
硕士,博士是比较缺钱,但好象也不至于象楼主所说得那样吧。我也是博士毕业没几年,觉得日子还能过啊。
我当时长沙读硕时,每个月就220元国家补助,导师不给,只要不是大吃大喝,一个月的生活费还凑合。实在不行,就在那些职业学校找点课上或搞家教捞些外块,反正没从家里要钱。
后来读博士了,老板有课题,给得补助也比较多,一个月加起来有千多,呵呵,就这钱咱还谈了个朋友,后来成来老婆。
现在在高校里,对研究生的情况也比较了解,其收入情况与导师有很大关系。一般都还好啊,只要自己勤快些,再加上学校给的补助,勤工俭学等,生存下来是很容易的。有的成绩好的,刚奖学金就多得不得了。我有一学生,日语成绩好,每个周末兼职当教师,比我的收入还高呢。
选择读研,就得忍受清贫。再说,只要自己有知识有能力,自己勤劳,到哪都能生存。如果读研读得上楼主这个样,那也是活该啊。
yishui0168
发表于 2009-3-25 13:55:43
我能理解楼主贴子中读研的境遇,因为和我一个亲戚读研的境遇很相似:自费,节俭至极!毕竟家在农村,父母年迈,收入不多,这么大了收父母的供养读书很不忍。
yunkai
发表于 2009-4-6 18:53:27
应该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
尤其是某些冷门的专业再碰上个寒碜的导师
也别说太多
你上那学为的是什么呢?
想明白了就好了
拿这牢骚的时间够看上一篇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