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疏勒城郊写生
古疏勒国城郊。黄昏。夕阳西下,一轮圆日,收尽万束光芒,换上一脸红艳;那脸庞也好像大了许多,圆了许多。此时,太阳,仿佛与人间、与大地近了;红日在不知不觉间缓缓下落着。
疏勒城历史上曾称疏勒国,在西域的西南方,距古长安城约九千三百五十里。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那里风沙大,干旱少水。曾有诗说:
洒面寒沙风力强 萧条古垒客愁长
凿山煮弩无踪迹 留得清泉一脉香
抬眼望去,在漫天的黄白色的沙的世界里,一条区区弯弯曲的小路,像一条绳子,蜿蜒着,向西北延伸着。小路尽头,依稀可见一处古城墙,那里就是昔日古疏勒国。渐渐地可以看到那是一条灰暗色的城墙;墙外,有模糊的绿色似乎是树木,深浅不均,附着在墙外,把城墙与小路衔接起来。
听当地人说,有绿色的地方人们习惯称之为绿洲,那是有人的标记,是有水源的标志,是生命的象征。
小路上,一头灰褐色的小毛驴正拉着一辆胶轮小木车,欢快地向城墙方向奔跑着;一位年迈的维吾尔族老人,头戴高高的毡帽,身着黑蓝色长袍,长长的腿下垂着,越发显得毛驴的矮小。车上,老人身后,坐着一个身穿鲜红连衣裙的小姑娘,她身上散发着童真、美丽和希望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小毛驴继续沿着小路奔跑着,跑向村庄,跑向城市,跑向美好的明天。 疏勒地名的含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三种:一是认为疏勒是突厥语“有水”之意,因此地域水草丰茂,故得此名;二是认为是属印欧语系中古东伊兰语族的粟特语,疏勒即粟特族名soghd的译音,系古代伊朗语“圣地”之意;三是认为疏勒是古匈奴语“黄色”之意,因喀什周围土壤呈黄色而得名。维吾尔语称疏勒为“英纳协海尔”,意为“新城”。
今日的疏勒县,是古疏勒国的一部分。清光绪十年(1884年)在恢武城,即道光七年(1827年)所筑喀什新汉城为治所,设疏勒直隶州时,使用汉唐疏勒古地名作为直隶州名而沿用。直隶州属喀什噶尔道。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疏勒直隶州升为疏勒府,府治即今疏勒县城。疏勒府本府范围包括今疏勒、岳普湖二县和阿克陶县的一部分。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疏勒县,仍属喀什噶尔道。1929年属喀什行政区,1943年属喀什督察专区。1949年以来先后属喀什专区,南疆行政区、喀什地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