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ry2000888
发表于 2008-10-25 11:42:52
时下最快捷的释放内需的手段:
政府减免或者补贴全国取暖费用,这块费用马上就能释放到流通领域,房地产那点优惠又不是所有人都能马上订购的
威望
发表于 2008-10-25 12:21:54
乌龟之所以可以活1000年,抵御了多少环境变迁和波动?
原因是乌龟基本上需求很少,活动很少。
所以,我还是决定多搞点钱进来,少花点钱出去,这样才能安全度过冬天。
当然,扩大内需,我是很赞成的。
因为没有内需,我就搞不到钱。
我从不指望zf,我象防贼一样防它们,无论在什么时候。
onlyloveshu
发表于 2008-10-26 01:14:33
我认为我们的资本市场还是很有希望的,因为海外热钱不停的流入到中国,我们中国有着强大的外汇储备,足可以抵御金融海啸,中国有别于其它国家的地方, 13亿的人口,有着广阔的市场啊,我们现在不跟别人玩,只要搞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就象温总理讲的那样扩大内需,那么国内的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问题是老百姓敢于消费吗?
每个人都有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愿望,比如身体健康(上市公司:万杰高科、华北制药、中体产业);行的快捷(上市公司:南方航空、大秦铁路、深圳高速);住的宽敞舒适(上市公司:万科、金地集团、金螳螂);用的时尚(上市公司:美尔雅、美的、TCL等)。
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美好,国强民富,扩大内需指日可待,中国一定富强!
diyijun
发表于 2008-10-27 07:24:28
内需既包括消费需求也包括投资需求,这两种需求总是相互关联的,而且存在着相互约束的比例关系。比如说,作为国内消费需求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必然扩大对道路、燃油的需求,而后者必须透过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式才能实现相应的供给增长。不仅如此,要想满足扩大的汽车消费需求,汽车行业及其上游行业也必须扩大固定资产投资。
换一个角度看,如果只谈扩大消费需求,不同时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并因此实现供给增长,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势必加大国内物价上涨压力。这样的“扩大内需”,与抑制通胀的政策目标显然是相互冲突的。
yzh_nj_china
发表于 2008-10-27 18:19:31
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触及中国实体经济,增加固定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日前时表示,铁路新项目的投入,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亮点,铁路部门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他透露,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将有很多重大项目投入施工。
王勇平称,现在国务院批复的铁路投资额已经达到2万亿元,其中在建项目的投资规模超过了1.2万亿。他特别指出,这些数字只是现在确定的数字,有的比十一五规划的数字已经有了提高,未来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有些数字可能还会增加。
中共党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在上周就曾表示,为了缓解全球信贷危机的冲击,中国正准备采取行动增加铁路投资,增加国内需求。郑新立提到,发改委正就铁路改革的细节进行研究。郑新立就当前正在起草的政策方案和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公路建设项目做了对比。他说道,“上次我们建造公路体系来增加内需,这次我们很可能建造铁路网”。
刚看的一个新闻,虽然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形式,还是希望这个内需用在刀刃上,不要用在拆了再建,建了又拆的地方上。。。
hong
发表于 2008-10-28 16:31:06
有的论点很奇异!
转一篇《旗帜网》2008-10-26 “迎春 ”的文章《浅论“ 扩大内需”》。
最近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想要“扩大内需保经济稳定增长”。这里我们就所谓的“扩大内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当前世界性经济危机如此严重正是“扩大内需”的结果
当前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是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的严重性在一定意义上说,正是以前“扩大内需”的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扩大内需”的需求,是指国内生活消费的需求,而且是指具有购买能力的生活需求。
以住房为例。住房是生活消费品,由于房屋建筑的发展,一定会带动建筑材料的生产发展,包括钢材、水泥、玻璃等,钢材、水泥、玻璃等产业的发展,又会带动其他生产资料生产的发展。如果房屋这种生活资料不能被消费,与此相关的生产资料生产也将萎缩。可见,所谓的“扩大内需”,最终是指扩大生活消费的需求。所以,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生产,说明生产资料的生产必须与生活资料的生产相适应,再生产的过程才能正常进行,这是物质生产的内在联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一切产品都是商品,生活用品也只有用货币购买才能消费。因此,生活消费品的需求是指具有购买能力的需求。我们现在有的人计算住房的需求时,提出所谓的“刚性需求”:有人以每年有多少毕业的大学生,作为住房的“刚性需求”;也有的按城市化的方法计算,把将来有多少农民要进入城镇,计算住房的需求,也作为“刚性需求”。这些人显然不记得我们现在还生活在商品社会,房屋是要用钱买的,不是根据自然需要分配的,在我国的大城市,只有具有数几十万元的购买力,才可能购买住房。
当前这次世界性的危机,首先是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而次级房屋贷款等正是扩大内需的措施之一。美国扩大内需的措施不仅有发放房贷(包括次贷),而且还有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上学贷款等等,总之,美国是一个贷款消费的国家,据有关资料,“美国家庭债务已达11.5万亿美元,数额等于家庭年可支配收入的127%,这是史无前例的。美联储最新数据显示,家庭的偿债成本创记录地达到可支配收入的14%,并且利率正在上升。”( 美刊《每月评论》2006年5月号发表的美国著名左翼经济学家威廉•塔布题为《美国债务膨胀与经济泡沫》 转引自《环球视野》)“2006年美国家庭的总债务与上年比大幅上升了9%,达到12.8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其中9.7万亿美元是住宅贷款,2.4万亿美元是信用卡欠款和买车贷款等。2007年,美国家庭平均信用卡卡债为9900美元。2007年第4季度,美国家庭的债务已经达到他们税后总收入的140%,一个家庭年收入的14.3%用于还债。”(《天文数字的美国家庭的债务》)这种贷款消费的恶性膨胀,正是“扩大内需”措施的结果,曾被人们美名为“超前消费”。而贷款总是要还的,当消费者还不了贷款时,整个社会的信用关系就一定要断裂,资本主义的再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必然出现当前这样严重的经济危机。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这次的经济危机的严重性,正是以前“扩大内需”的结果。
二,“内需不足”的根本原因
实行雇佣劳动制度的国家,普遍存在着“内需不足”的问题。
众所周知,实行雇佣劳动制度必须要有相当数量的失业者,不然就不可能“自由地”雇佣工人,“自由地”买卖劳动力。美国的自然失业率一直保持在4、5、6%。“在60年代早期,肯尼迪总统的经济学家断言,处于劳动力充分就业的状况,失业率是4%以下;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这个数字据估计是5%,到了80年代早期,正如我们刚才看到的,自然率被认为是6%或者更高。”(《经济学》第357页)如果像我国的毛泽东时期,劳动者都有工作岗位,没有失业者,外国资本家绝对不会到中国来投资;只有砸了劳动者的“铁饭碗”,可以“自由”买卖劳动力以后,外资才会进入我国。存在一定数量的失业者,是雇佣劳动制度的必要前提。据统计公报,目前我国城镇失业率为4%。这些失业者是没有购买力的,或者说他们的“内需”不足是铁定的事实。
就业工人的“需求”也很有限。资本家的一切活动都是为赚钱,他们千方百计的减少工资的支出,以获取更多的利润。美国和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把“劳动密集”的商品生产转移到我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的劳动力比美国的便宜;当我国的劳动力商品价格高于别的国家时,他们又把企业转移的劳动力价格更便宜的地方。可见,资本与工资是对立的,资本家总是要尽可能的压低工人的工资,在职工人的收入被压得很低。劳动者总是社会的消费主体,可见,“内需不足”是雇佣劳动制度的社会的必然产物,是与这种制度共生的现象。只要实行雇佣劳动制度,必然会存在着“内需不足”的问题。
可见,所谓的“内需不足”,是雇佣劳动制度的产物,采取一些财政、货币政策,不仅不能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而且可能为加重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
三,当前我国“扩大内需”的措施不能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
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财政、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由来已久。
自从1929年出现大萧条,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采取货币、财政政策,时而放松银根、减轻税负,刺激生产发展,防止经济危机;时而又收紧银根、增加税负,防止通货膨胀,但是,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仍然周期性的爆发,而且还出现过所谓的“滞涨”,就是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一并发生。可见,“内需不足”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现象,为了“扩大内需”,过量发行纸币,促进生产发展,以至出现通货膨胀,但是,仍然解决不了“内需不足”的问题。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经济发展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人们采取各种措施,可以促进或者延缓经济发展的进程,但不可能根本改变经济发展的趋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也表明,经济危机在不同时期可以有不同的表现、严重程度有所不同,但周期性经济危机总是“熨”不平的。连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萨谬尔森也不得不哀叹:“美国经济在我们的整个现代史上一直受着经济周期的折磨。”不过他又说:“------经济科学已经掌握了如何运用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知识来控制衰退使它在出现后不致于扩大成为长期持续的萧条状态。”(《经济学》第12版 第313、330页 高鸿业等译)这不,这次经济危机还刚刚开始,人们就把它与1929年的大萧条相提并论,说是百年一遇,再次证明萨谬尔森的预见破产,而这次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和美国长期“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是紧密相连的。
我国的一些“精英”面对这样的事实,仍然幻想保持经济平稳高速发展。他们既不研究经济关系,也不承认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样,总认为只要采取一定的政策,就能使经济发展达到他们想像的目标。其实美国的领导人、资本家又何尝不想经济平稳发展呢?他们不是交替地采用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所谓的“宏观调控”吗?怎么还会爆发如此严重的经济危机呢?
最近政府采取了“十项举措”,“扩大内需保经济稳定增长”。这些措施主要是采用财政再分配的办法,“加大资助困难学生、优抚救济”;采取财政和金融措施,资助群众买房等,这种措施能达到“扩大内需保经济稳定增长”的目的吗?面临国际经济危机的大潮,我国对外贸易下降,对外出口企业不断倒闭、失业增加和房屋销售量下降等的形势,这些措施就能够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这是不可能的,只能是一些人的主观愿望和幻想而已。
我们曾经亲身经历过社会主义社会,深知废除了雇佣劳动制度,实行公有制,就能根本消除“内需不足”的问题。我们有13亿人口,而且还存在着大量贫苦群众,为什么还会存在“内需不足”的问题呢?原因就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被颠覆了,重新实行了雇佣劳动制度,严重束缚了生产的发展。只要废除这种经济制度,必将促进生产高速发展,不仅不会存在“内需不足”的问题,而且生产发展总是满足不了需求。要根本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必须重新实现公有化,走社会主义道路!
rsgk
发表于 2008-10-29 20:59:34
其实很简单,如果城市中的人涨5000元工资,他会存起来或者炒股,形成不了内需。如果农村的人有了5000元钱,他会将其中的大部分用来买电器、衣服等,也就消费,这又会带动工业生产,进而服务,也就是沿着1、2、3产业的链条逐步推动,内需也就有了,这也就是经济学上的弹性的概念,所以前两天提高了粮食的最低收购价就是国家实实在在的拿钱去拉动,相应的现在讨论的医改、农民社保等议题就是解决消费的后顾之忧,我们应该保持乐观。修铁路、核电站等投资在拉动内需的同时更重要的作用是保证就业,有过测算如果GDP增长小于8%的话每年的就业率指标就达不到,社会就会出动荡。因此,目前来看政府的应对还是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