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仔虫 发表于 2008-10-22 00:00:55

金豆  留住记忆“10月22日”

1911年10月22日
长沙革命成功
http://www.todayonhistory.com/HistoryPic/10/06101023200759835.jpg
参加起义光复长沙的湖南新军中的官佐
  湖南巡抚余诚格于武昌起义当天接到警报,决定把受党人影响的新军调高长沙。调动之际,湖南党人已得到消息,于是焦达峰、陈作新等立即决定于18日起义。届时,因城内防范甚严,起义不成。19日,焦达峰、陈作新等再次筹划于24日起义。余诚格获知消息,起义便于22日提前发动。
  22日晨,新军四十九标以吹哨为号,打开军械库,取枪械弹药,分路出发。由北门攻城的军队,因巡防营倒戈,长驱直入,占领军备局和咨议局。由小吴门攻城的一路与守城的巡防营稍作僵持,亦得入城。下午3点,起义军进攻抚署。余减格挂白旗示降,随后化装潜逃。黄忠浩等官吏被押上小吴门城楼斩首示众。当日“中华民国湖南军政府”宣告成立,发布《讨满清檄文》。当晚,公举焦达峰为都督,陈作新为副都督。长沙民众“陈列牺牲,鸣鞭赛兴”,以示庆祝。
  25日,驻岳州新军起义,宣告岳州光复。30日,宝庆革命党人起义。成立军政府宝庆分府。30日,杨任率领湖南陆军小学堂等校学生50余人抵达常德,“商民皆悬白旗以示欢迎,并献牛酒”,常德宣告光复。31日,衡阳党人周果一发动洪江会党起义,光复衡阳。
http://www.todayonhistory.com/HistoryPic/10/06101023200868490.jpg
起义军缴获的清军城防炮

评议:中国是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家

猪仔虫 发表于 2008-10-22 00:01:09

1975年10月22日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逝世
http://www.todayonhistory.com/HistoryPic/10/06101023202021938.jpg
汤恩比
  1975年10月22日,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阿-约逝世。
  1889年4月14日,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生于伦敦。1911年毕业于牛津大学。1919年任伦敦大学历史教授。1915年开始在英国外交部情报司工作。1919年出席巴黎和会。1925年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历史部主任。
  1921年他计划巨著《历史研究》,1927-1928年着手写作。1934-1961年出版了12卷,评述世界历史。注重无文字记载的文明和欧洲以外地区文明。提出一种以分析各种文明的循环和衰落为基础的历史哲学。因其他事务(1939-1943年任皇家国际事务学会外事部研究室主任、1943-1946年任外交部研究司司长等)而中断巨著的继续写作。

评议:谁也违背不了自然规律

猪仔虫 发表于 2008-10-22 00:01:22

1985年10月22日
德国人民排成108公里长队反核竞赛
http://www.todayonhistory.com/HistoryPic/10/06101023202490852.jpg
在德国,核武器竞赛的反对者们并肩站成了108公里的人墙,以示他们反战的决心
  1983年10月22日,约30万西德人沿着马路排成长龙,以抗议美制潘兴II式中程导弹在西德部署。自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对抗苏联核弹而决定在西德、英国、荷兰部署导弹后,欧洲陷入反核风潮。30万人的长龙约108公里长,人人手牵手,好比一条反核锁链。
  这幅照片的拍摄者是这样评论这次行动的:
  “这是一支声势浩荡的队伍,他们充满着对和平的向往,他们善良、自信、有力。几乎所有战争发生时我们都没有考虑过,别人都有生存的权利。今天,这些厌恶战争、鄙视厮杀的人们终于联合起来,迈出了携手保护人类文明的第一步。”
评议:反对核竞赛,维护全世界和平

猪仔虫 发表于 2008-10-22 00:01:35

1991年10月22日
河姆渡博物馆开工兴建
http://www.todayonhistory.com/HistoryPic/10/0610102320307913.jpg
出土于河姆渡的“双鸟朝阳”
  1991年10月,由国家文物局批准兴建的我国国家级博物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在浙江余姚开工兴建,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总投资为330万元。
  河姆渡文化遗址位于余姚市的河姆渡村,距今有7000多年的历史。遗址中出土的有大量稻谷等植物和动物遗骸、数以千计的陶器、骨镰、木稆、木杆等农业生产工具和精美的原始工艺品。这证明,浙东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区,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摇篮。
  河姆渡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时已出土的文物陈列在杭州浙江博物馆。

评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猪仔虫 发表于 2008-10-22 00:01:47

1995年10月22日
联合国庆祝成立50周年
http://www.todayonhistory.com/HistoryPic/10/0610102320361644.jpg
江泽民与克林顿在会场交谈
  1995年10月22-24日,联合国在纽约总部举行成立50周年特别纪念会议。185个国家的领导人和代表相聚一堂,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共商如何缔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是联合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隆重的一次庆典。江泽民主席作为第一位中国元首在联合国讲坛发展了重要讲话。会议结束时,通过了《联合国50周年纪念宣言》。《宣言》重申会员国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信守和承诺,决定使联合国今后更好地运作,促进和平与发展和世界人民相互了解。这标志着联合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评议: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

ishu 发表于 2008-10-22 00:03:11

1962年10月22日
古巴导弹危机http://www.wst.net.cn/history/10.22/2136_102218.jpg
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运送导弹的船只,这些导弹被大胆地成排放在甲板上  猪湾事件之后,美国对古巴实行全面禁运。卡斯特罗深知自己势单力薄,便于1962年7月派遣以自己的弟弟劳尔-卡斯特罗率领的代表团前往苏联请求帮助。与此同时,苏联也一直在认真思索对待古巴的策略,按赫鲁晓夫的说法是美国人不会容忍卡斯特罗政权的存在。如果苏联不采取决定性步骤保卫古巴,那么将会引起其它拉美国家抛弃苏联,将大大降低苏联在全世界的地位。按照这个思路,苏联决心将古巴作为伸向西方深处的桥头堡。
  赫鲁晓夫的打算是,在古巴秘密部署核导弹,并且力争在美国发现之前做完这项工作。这样即使美国发现并采取措施摧毁它们也不怕,因为只要有1/10导弹留下来,就能给美国以致命打击。
  苏联政府批准了赫鲁晓夫的计划,赫鲁晓夫在7月3日和8日参加了与劳尔-卡斯特罗的会谈,达成秘密协议。苏联决定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提供伊尔28喷气轰炸机,于7月开始实施。苏联把运往古巴的货物改由苏联船只运送,将几十枚导弹和几十架飞机拆开装到集装箱里运往古巴。同时,3500名军事技术人员也陆续乘船前往。每一枚导弹都携带一个威力比在广岛的原子弹大 2O或3O倍的核弹头。直到9月2日,苏联才公开宣布,根据苏古两国达成的协议,苏联将向古巴供应武器和提供技术专家。此时,苏联的武器和专家的运输计划已基本完成,部署工作已近尾声。
  将核导弹安在美国佬的鼻子底下,赫鲁晓夫似乎出了一口恶气。到底在美国门口埋了一颗地雷,将世界的视角从东半球转到了西半球。可是,他没有料到,一场轩然大波由此引起,战争危机同样也威胁到苏联。赫鲁晓夫也为自己出了一道难题。
  曾使美国丢尽脸面的U-2飞机为肯尼迪争了口气。在此之前的1960年5月5日,苏古建交前2天,赫鲁晓夫曾宣布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消息:5月1日,一架美国飞机在飞越苏联领空时被击落了。美国发表声明称,这架飞机在土耳其做高空气象研究,因缺油失去联系误入苏联边界。7日,赫鲁晓夫兴致勃勃地说,他的第一次讲话故意隐瞒了事实。他有证据确定U-2飞机从事间谍活动,在苏联领空进行摄影侦察。飞机残骸已经找到,将在莫斯科展出。驾驶员鲍尔斯活着,将被交法庭审判。这事件美国无论如何也说不圆了。险让萨姆导弹再打下一架U-2飞机,但得悉在那里发现了萨姆导弹设施的消息后,中情局长麦科恩认为这个险非冒不可,他下令立即对古巴西部的岛屿进行拍照。两名空军上校起飞,前往古巴西部。事先告诉他们地面可能会有炮火,可是萨姆导弹的射手要么离开了岗位,要么睡着了,他们一路平安无事。回来后,他们获得的新证据令人不寒而栗。从这些照片上已可看到导弹一周之内,16个一或许32个发射场就可供发射,据美国情报委员会估计,苏联用这些武器可以向美国本士(西至蒙大拿州的周标一次集中发射4O枚弹头。而且,当时在古巴的武器大约相当于苏联全部洲际导弹发射能力的一半。对照片的分析表明,它们是对准着一批特定的美国城市的。如果发射出来,几分钟之内800万美国人就会丧命。
  美国人再也坐不住了。五角大楼马上拟定了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并以此为借口向佛罗里达和接近古巴的美军基地集结军队。
  1962年10月16日中午11时、下午6时,肯尼迪在白宫两次召开秘密会议,讨论对古巴的行动计划。五角大楼的“鹰派”提出了两种强硬措施:一是美国武装部队直接攻击古巴。具体的做法是:先派飞机对古巴进行空袭,摧毁其防御设施,仓库和机场;然后派海军陆战队登陆,一举将苏联的导弹、技术人员和卡斯特罗的政权消灭。二是动用500架飞机对古巴进行地毯式的轰炸,主要目标是导弹发射场。
  10月22日,肯尼迪发表了他的演说,并警告赫鲁晓夫:“从古巴发射的任何导弹都将被认为是苏联向美国的袭击,必将招致美国对苏联的全面报复。企图闯越封锁线的任何船只,都将被美国海军击沉。”出乎意料的是,在肯尼迪发出进攻威胁的同时,五角大楼向他报告说,俄国人和古巴人莫名其妙地把他们的飞机一字摆开停放在机场上,像20年前在珍珠港的美国飞机一样等着被击毁。肯尼迪开玩笑的命令泰勒将军派U-2飞机对佛罗里达各美国空军基地进行高空摄影,说,“如果咱们也那么着,那倒很有趣哪。”结果,美国的飞机果然也是那样,大惊失色的空军部迅速让这些飞机疏散开来。
  在莫斯科,足足13个钟头没有任何反应,然后,美国驻苏大使收到一份照会,指责美国的“海盗行为。”,并承认设在古巴的导弹意在用于军事目的。这份照会被理解为苏联还在举棋不定,赫鲁晓夫措手不及,看来正在拖延时间,以便考虑对策。
  核战争已是迫在眉睫,战争的阴云比此前或此后的任何时刻都要浓重。事情似乎出现了转机,下午6点钟(莫斯科凌晨1点钟 ),赫鲁晓夫的一封感情激动的长信通过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与美国国务院之间的专线电传打字机开始传送过来。苏联总理第一次承认在古巴有俄国导弹,他说,他建议不再往古巴运送武器;只要肯尼迪答应不进攻古巴,可以把古巴境内的武器撤除或毁掉。
  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上午9点(在俄国首都是下午4点钟)前几分钟,莫斯科电台宣布,9点整将广播重要声明。这是和平的最后一线希望。如果赫鲁晓夫拒绝肯尼迪的条件,美国就将发动进攻。麦克纳马拉这时估计美国的伤亡将达四万至五万人。
  苏联广播员开始宣读俄国的答复。关键在第三段:为了尽快消除危害和平事业的冲突……苏联政府……已发出一道新的命令,撤除你们所谓进攻性的武器,把它们装箱运回苏联。
  俄国人事先没有征求过卡斯特罗的意见。卡斯特罗因而宣称他被出卖了,并表示对这个协议将不予理睬。然而他虽能拖延时日,却不能制止危机的结束。导弹尽管设在古巴的土地上,却是掌握在俄国人手里,而且也没有一个古巴人懂得如何发射导弹。下午1点3O分,三军参谋长向特遣136舰队发出信号:不要再上别国的船,不要再显示武力了。执委会兴高采烈,但是总统说,赫鲁晓夫这次退让必然是极为困难的;并告诫他们切不可声称美国取得了胜利。古巴导弹危机终于告一段落了,但美苏危机却并没有就此消除。
http://www.wst.net.cn/history/10.22/2136_102317.jpg
u-2高空侦察机拍摄出的古巴一个装备就绪的
导弹基地。这张照片本身就是摄影史的奇迹http://www.wst.net.cn/history/10.22/2136_102319.jpg
被苏联击落的u-2飞机的驾驶员弗朗西斯-加里-鲍尔斯

评论:战争悬于一线。

ishu 发表于 2008-10-22 00:03:28

1994年10月22日
轰动京城的反贪展览开幕http://www.wst.net.cn/history/10.22/2109_102203.jpg
轰动京城的反贪展览  1994年10月22日,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的“首都检察机关惩治贪污贿赂犯罪展览”一开始就牵动人心。从展出那天起,军博门前便出现了川流不息的人群和成片的停车。应社会各界一再要求,举办者将其结束日期从11月5日延至10日。北京市人民体察院白锡喜副主任告诉记者,自开展以来每天约有2万人前来参观。参观有不仅有北京的干部群众,还有许多外地来京旅游和办事者以及专程从天津、唐山等地赶来的。观众之多、情绪之高、反响之强烈为多年未见,亦为组织者所始料不及。
  展览会由决策篇、警示篇、正气篇、呼唤篇4部分组成。它们昭示了党和国家惩治贪污、反对腐败的决心。揭露了贪污贿赂犯罪分子鲸吞国家和人民财产的触目惊心的罪行和他们的可耻下场,震慑了罪犯,敲响了警钟,展览会本身就是正气篇和呼唤篇生动的一页。记者在几大本观众留言簿上看到了工人、干部、教授、学生、战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普通市民、外地观众以及来京打工仔的笔迹:“此展及时”。“ 惩治腐败,势在必行、大快人心,深得民意,希望广泛宣传…… 警钟长鸣”,“希望进一步加入打击力度,更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惩贪反腐,是人民关心的热点,也是党和同家工作的重点。这次京城反贪展览既是惩贪反腐斗争成果的体现,又是广大人民群众意志与愿望的体现。这就是它轰动京城的缘由吧!
http://www.wst.net.cn/history/10.22/2109_102204.jpg
展厅内

评论:警示后人,意义重大。

ishu 发表于 2008-10-22 00:04:04

1986年10月22日
政治家、军事家叶剑英逝世http://www.wst.net.cn/history/10.22/2105_102210.jpg
叶剑英  1986年10月22日1时16分,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领导人叶剑英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岁。
  叶剑英,生于1897年。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一1917年入云南讲武堂。参与筹建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 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后任四军参谋长。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领导广州起义。1928年赴莫斯科学习。1930年回国,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部部长和红军学校校长、瑞金卫戍司令员,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福建军区司令员,军委四局局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和军委参谋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参谋长,后在南京、汉口、长沙、桂林、重庆等地做统一战线工作。1941年任中央军委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谋长,北平市市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广东军区司令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南军区代司令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训练总监部代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中共中内军委副主席兼秘书长,国防部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共中央副主席,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由于年龄和健康的原因,叶剑英于1983年辞去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职务,1985年辞去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职务。
http://www.wst.net.cn/history/10.22/2105_102207.jpg
青年叶剑英http://www.wst.net.cn/history/10.22/2105_102208.jpg
中年叶剑英http://www.wst.net.cn/history/10.22/2105_102209.jpg
老年叶剑英

评论: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

ishu 发表于 2008-10-22 00:10:15

1947年10月22日
晋察冀野战军出击清风店http://www.wst.net.cn/history/10.22/2130_102206.jpg
中共军民合力破坏保北铁路,切断敌之交通,阻敌南援   1947年10月22日,经三天激战,晋察冀野战军歼国民党军1. 7万余人,生俘国民党第三军军长罗历戎、副军长杨光钰。
  这月,杨得志、杨成武率晋察冀野战军乘国民党军由关内抽调兵力赴关外作战之机,开始破击平汉铁路,并围攻徐水。国民党第十六军、第九十四军各1部,分路南援,并急调石家庄的第三军北进,企图夹击晋察冀野战军于徐水地区。晋察冀野战军以小部兵力兵阻延第三军北进,主力6个旅于18日南下,20日,将第三军主力包围于清风店地区,激战至22日。
http://www.wst.net.cn/history/10.22/2130_102205.jpg
“飞雷组”的战士们冲向突破口

评论: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fenglove2008 发表于 2008-10-22 00:11:33

1906年10月22日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塞尚逝世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塞尚

  保罗-塞尚,1839年生。父亲是银行家。他执拗暴戾、喜怒无常、常常沉缅于幻觉之中。他违背了父母意愿去学习绘画,他要“使印象派具有美术博物馆里的作品那样永恒、持久的性质”。这表明了他对大自然、永恒结构的兴趣,而能抓住这永恒结构的就是色彩。塞尚毕生奋斗,为用颜料来表现他的艺术观念而斗争。他是画家中的画家,是绘画自身的革命者,他用色彩来认识这个世界并且对世界充满梦幻。

  在1870年作的《田园诗》中他描绘的不是客观自然,而是沉浸于情歌之中的梦幻景象。早期的塞尚就以其热情洋溢的幻想摆脱着“现实主义”。

  他1875年所作的《狂饮作乐》更直截了当地以放纵的画笔描绘了肉体的挣扎。

  塞尚不是一般意义的画家,他用色彩创造了自然。他的意义和功绩在于他是20世纪绘画的导师。

  1906年10月22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中最卓越的大师保罗- 塞尚逝世。


塞尚的《儒尔当的监狱》(1906)是他最后的作品之一

fenglove2008 发表于 2008-10-22 00:11:49

1936年10月22日
蒋介石赴西安训示张学良、杨虎城http://www.wst.net.cn/history/10.22/2129_102217.jpg
蒋介石在西安视察部队。右为杨虎城,杨后是张学良   10月22日,蒋介石到西安,分别召见张学良、杨虎城,宣布进一步“剿共”的计划。张学良不赞成,并说东北军将士不同意继续“剿共”、打内战。他建议“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蒋介石大发雷霆,厉声说:“军人以服从为天职,我叫你向东,你就应该向东;我叫你去死,你就得去死。不要问为什么。”蒋介石接见杨虎城时,杨说:“部队抗日情绪高,剿共士气低,值得忧虑。”蒋介石说:“剿共势在必行”,“风吹草动,兵随将走”,士气问题他来解决。
  27日上午,蒋介石在张、杨陪同下,向参加长安军官训练团的军官、西北“剿总”和十七路军总部上校以上军官和驻西安各部队团长以上军官训话。他说:“我们革命军人先要明礼义,知廉耻,在家要尽孝,要孝顺父母;为国要尽忠,要服从长官,这是我们革命军人的本分。同时,我们革命军人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急。我们最近的敌人是共产党,为害也最急;日本离我们很远,为害尚缓。如果远近不分,缓急不辨,不积极剿共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前后倒置,便不是革命,那样在家是不孝,为国是不忠,对这样不忠不孝的军人,是要予以制裁的。”
  张学良对蒋介石阻止人民抗日救亡的做法十分愤慨,他趁在洛阳向蒋祝寿之机,单独会见蒋,要求领导抗日救亡。蒋大发雷霆说:“我就是革命,我就是政府,只有我可以代表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反对我,就是反对政府,就是好党暴徒。”
http://www.wst.net.cn/history/10.22/2129_102214.jpg
张学良、杨虎城、邵力子等陪蒋介石游汉武帝墓 http://www.wst.net.cn/history/10.22/2129_102215.jpg
蒋介石登上苍龙岭http://www.wst.net.cn/history/10.22/2129_102216.jpg
10月31日,张学良、阎锡山等国民党大员赴洛阳参加蒋介石寿礼 评论:想不到后来的结局会是那种样子!

ishu 发表于 2008-10-22 00:11:51

2001年10月22日,科学家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极地太空船观测到的南极光和北极光共同出现的景象

评论:自然之谜让人着迷。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0510/22/W020051022272908608414.jpg2001年10月22日,科学家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极地太空船观测到的南极光和北极光共同出现的景象。这个观测结果证实了300年前的一个古老的理论,即发生在南、北半球的极光就像镜子外面的物体和它镜中的影子一样。负责极地飞船科学操作管理的福克斯博士说,这是他们首次如此清晰地看到南、北极的极光同时产生。

fenglove2008 发表于 2008-10-22 00:13:27

1994年10月22日
轰动京城的反贪展览开幕http://www.wst.net.cn/history/10.22/2109_102203.jpg
轰动京城的反贪展览  1994年10月22日,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的“首都检察机关惩治贪污贿赂犯罪展览”一开始就牵动人心。从展出那天起,军博门前便出现了川流不息的人群和成片的停车。应社会各界一再要求,举办者将其结束日期从11月5日延至10日。北京市人民体察院白锡喜副主任告诉记者,自开展以来每天约有2万人前来参观。参观有不仅有北京的干部群众,还有许多外地来京旅游和办事者以及专程从天津、唐山等地赶来的。观众之多、情绪之高、反响之强烈为多年未见,亦为组织者所始料不及。
  展览会由决策篇、警示篇、正气篇、呼唤篇4部分组成。它们昭示了党和国家惩治贪污、反对腐败的决心。揭露了贪污贿赂犯罪分子鲸吞国家和人民财产的触目惊心的罪行和他们的可耻下场,震慑了罪犯,敲响了警钟,展览会本身就是正气篇和呼唤篇生动的一页。记者在几大本观众留言簿上看到了工人、干部、教授、学生、战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普通市民、外地观众以及来京打工仔的笔迹:“此展及时”。“ 惩治腐败,势在必行、大快人心,深得民意,希望广泛宣传…… 警钟长鸣”,“希望进一步加入打击力度,更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惩贪反腐,是人民关心的热点,也是党和同家工作的重点。这次京城反贪展览既是惩贪反腐斗争成果的体现,又是广大人民群众意志与愿望的体现。这就是它轰动京城的缘由吧!
http://www.wst.net.cn/history/10.22/2109_102204.jpg
展厅内
评论:这种活动还是挺好的,可是后面没见过了!

fenglove2008 发表于 2008-10-22 00:15:19

1962年10月22日肯尼迪宣布封锁古巴七项措施

http://bbs.medall.cn/images/Picnicker/attachimg.gif http://bbs.medall.cn/attachments/20081021_ba68b8ae2735a03fa27cOQKBsVLtnzZw.jpg http://bbs.medall.cn/images/attachicons/image.gif 1.jpg (30.25 KB)
2008-10-21 21:24
美国总统肯尼迪
http://bbs.medall.cn/images/Picnicker/attachimg.gif http://bbs.medall.cn/attachments/20081021_80e3307917accd4def56iqYDklSgV0Kz.jpg http://bbs.medall.cn/images/attachicons/image.gif 2.jpg (72 KB)
2008-10-21 21:24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结束后,肯尼迪总统在白宫会见了
发现苏联导弹的空军机组人员
  1962年10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发表无线电—电视广播演说,悍然宣布对古巴实行军事封锁,并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封锁古巴的行动。
  肯尼迪在这篇演说里提出了封锁古巴的七点措施,扬言这些措施“可能仅仅是开端”。
  肯尼迪宣布对古巴采取军事封锁措施的借口是所谓苏联“目前正在准备”在古巴“设置一系列进攻性的导弹发射场”、提供对西半球进行核攻击的能力”。他完全不顾美国侵略古巴的事实,硬说古巴正在变成一个“重要的战略基地”,“构成了对整个美洲的和平和安全的明显威胁”。肯尼迪所提出的封锁古巴的七点措施包括:
  第一,“开始严密封锁运往古巴的一切进攻性的军事装备。从任何国家或港口驶往古巴的不论什么种类的一切船只,如果发现载有进攻性武器,将迫使它们转回。这种封锁在必要时将扩及其他类型的货物和载运工具。”
  第二,“继续加紧严密监视古巴和古巴加强军事力量的做法”,并准备在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他说,为此“我已指示(美国)武装部队为任何紧急情况作准备”。
  第三,美国的政策将是“把从古巴对西半球任何国家发射的任何核导弹看成是苏联对美国的进攻”,他扬言“需要对苏联作出充分的报复性的反应”。
  第四,“作为一种必要的军事警戒措施,我己加强了我们在关塔那摩的基地,在今天撤退了我们在那里的人员的家属,并命令另外一些军事部队随时作好戒备。”
  第五,“要求美洲国家组织立即开会,并援用里约热内卢条约第六条和第八条支持一切必要的行动”。按照里约热内卢条约上述这两个条款的规定,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从断绝外交关系到使用武装力量等等。
  肯尼迪还说,美国还“使我们在全世界的其他盟国作了戒备”。
  第六,“要求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和“采取行动”。他说,美国将提出提案“要求在联合国观察员的监视下迅速卸除和撤退在古巴的一切进攻性武器,然后封锁才能解除”。
  第七,肯尼迪对苏联进行了粗暴的攻击,说什么要苏联“停止并取消……对世界和平和我们(美苏)两国稳定关系的威胁”。
  肯尼迪在对古巴发出赤裸裸战争威胁的同时,又侈谈“和平”和“裁军”。他说,美国“已作了巨大努力来限制核武器扩散”。他还说什么美国曾经建议缔结一项“公平而有效的”裁军条约,美国“准备讨论消除(美苏)双方紧张关系的新建议”,包括实现一个所谓“能够自由决定自己命运的真正独立的古巴的可能性”。
  肯尼迪在这篇演说里再次恶毒地诬蔑古巴人民建立的革命政府,并且公然煽动古巴人民去颠复自己的政府。
  肯尼迪在演说里要求美国人民为他的侵略古巴的行为“作出牺牲”和“付出代价”。他承认,美国目前选择的扩大侵略古巴的道路是“充满危险”的。他说,“这是我们已经开始的一种困难的和危险的努力。谁也不能确切地预言这将走向何处,或是将带来什么代价或伤亡”。评论:造成古巴到现在依然落后贫穷!

fenglove2008 发表于 2008-10-22 00:17:37

1991年10月22日关于建立欧洲经济区的协议达成
http://bbs.medall.cn/images/Picnicker/attachimg.gif http://bbs.medall.cn/attachments/20081021_9ae6f9ad9e834df4c4e7QkNIh9mDmmRH.jpg http://bbs.medall.cn/images/attachicons/image.gif 1.jpg (9.47 KB)
2008-10-21 21:28  1991年10月22日,欧洲共同体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达成了建立欧洲经济区的协议。
  协议规定,在1993年欧共体建成统一大市场的同时,欧共体12国和自由贸易联盟成员国奥地利、瑞黄、冰岛、挪威、芬兰、瑞士和列文敦士登将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19国之间将废除关税和进口限额,统一工业和产品标准,并将合作扩大到教育、科研和交通等领域。协议还规定,将由双方共同组成的部长理事会和司法院作为最高决策和仲裁机构。协议确定建立经济区的原则是:欧共体的一体化发展处于优先地位,双方合作不能妨碍统一大市场、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的建立;欧共体拥有决策的自主权;联盟成员国将修改本国法律,以适应欧共体的法律。建立欧洲经济区是两大集团经济上相互依赖加深的必然结果。经济区并不是两大集团合并,而是进一步密切合作,但它仍然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一体化组织。评论:造成当今世界三大势力鼎力的局面!

fenglove2008 发表于 2008-10-22 00:18:39

1995年10月22日联合国庆祝成立50周年
http://bbs.medall.cn/images/Picnicker/attachimg.gif http://bbs.medall.cn/attachments/20080318_d8240a9d7d27a19a0040w50DQdjOZk47.jpg
http://bbs.medall.cn/images/attachicons/image.gif 1.jpg (13.94 KB)
2008-3-18 18:07
江泽民与克林顿在会场交谈

  1995年10月22-24日,联合国在纽约总部举行成立50周年特别纪念会议。185个国家的领导人和代表相聚一堂,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共商如何缔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是联合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隆重的一次庆典。江泽民主席作为第一位中国元首在联合国讲坛发展了重要讲话。会议结束时,通过了《联合国50周年纪念宣言》。《宣言》重申会员国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信守和承诺,决定使联合国今后更好地运作,促进和平与发展和世界人民相互了解。这标志着联合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评论:联合国为世界和平还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ishu 发表于 2008-10-22 00:36:12

1811年10月22日,李斯特诞生。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8-10/21/xin_5921005211650500693420.jpg1811年10月22日,李斯特诞生。李斯特是匈牙利作曲家和当时最伟大的钢琴家。他革新了钢琴演奏技巧,奠定了现代钢琴音乐写作技巧的基础,并创立了钢琴独奏会的表演形式,著有700余首音乐作品。创作有《匈牙利狂想曲》等名曲。他于1886年7月31日去世。这是李斯特的资料照片。

评论:伟大的钢琴家。

shunu 发表于 2008-10-22 01:07:21

1894年10月22日京剧名旦梅兰芳出生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祖父梅巧玲是清末著名旦角演员,伯父梅雨田是京剧胡琴演奏家。父明瑞,字竹芬,小生改花旦,母为杨隆寿之长女长玉。他8岁学艺,师从名小生朱素云的哥哥朱小霞,11岁登台,他刻苦钻研不断实践,继承并发展了京剧传统艺术,形成风格独具的“梅派”,成为四大名旦之首。他的表演艺术很早就蜚声海内外,但他到16岁才起了“梅兰芳”这个艺名。

评论:大师。梅花芳自苦寒来。

shunu 发表于 2008-10-22 01:10:56

762年10月22日唐代诗人李白逝世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诗仙”。


评论:诗仙今安在?何处觅仙踪?

shunu 发表于 2008-10-22 01:13:12

1935年10月22日我国新闻界前辈戈公振先生逝世



戈公振是我国三十年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拓者和我国早期的新闻教育家,名绍发,字春霆,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于东台台城一“世代书香”之家,幼年聪慧,好学上进,1912年在《东台日报》担任编辑工作,1913年冬,进入上海有正书局图画部当学徒。第二年被调到《时报》编辑部工作,初任校对、助编,后升任编辑直至总编,在《时报》前后工作十五年。1920年他首创了《图画时报》,揭开中国画报史上崭新一页。从1925年起,他先后在上海国民大学、南方大学、大夏大学、复旦大学的报学系或新闻学系,讲授新闻学和中国报学史,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新闻人才。1930年,他创办了《申报星期画刊》,并担任主编。

戈公振是一位在新闻事业各个方面,都有过突出贡献的、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是一位杰出的编辑,优秀的记者,同时又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家,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新闻学理论和历史的研究,所著《新问学撮要》、《新闻学》、《中国报学史》等书,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新闻学著作,为新闻学这门新兴学科在中国的发展,作了大量的开拓性的工作。其中,以对中国新闻史的研究最为精深。他那部《中国报学史》代表了旧中国报刊史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自一九二七年初版后,曾多次重印,并被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在国内外都有重大影响,是公认的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至今还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所推崇,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像戈公振这样的在新闻战线的各个领域都八出过杰出贡献的全才,在中国新闻史上罕见。

评论:他既是理论家,又是新闻实践家。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金豆  留住记忆“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