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a.wang 发表于 2008-10-19 22:52:01

仅仅“文以载道”是不够的


李载孝闭上了眼睛,脑海中闪出一幅幅熟悉的图景:
妻子、孩子、父亲、母亲、老师……
战友、同事、上级领导……
余少文……
这些人一个接一个地走向一座敞开的大门,他们的欢笑声和话语声在大门内回荡着,声音渐渐远去。他自己也走进了那座大门,里面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见,忽然身后传出门吱吱呀呀的声音,李载孝回过头去,只见那大门正慢慢地向自己压过来,直到两扇门重重地碰在一起,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大声响。门已将世间的一切都隔绝在了外面……


这是一部网上YY小说的片段,描写的是我方特工在无法突围的情况下吞下“安全药片”,这种药片的作用是使人完全失去记忆。这段话写得平实、感人而不煽情,我忍不住读了好几遍。

很少有网络写手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扯得更远一点,中国文学似乎从来就有两个传统:“文以载道”和“推敲、炼字”,而且似乎前者的分量更重一些。可能是因为中国从来就没有纯粹的文学,文字只是思想(也就是“道”)的载体吧。这种传统在现代表现的似乎更为明显,因为救亡图存的任务压倒一切。改革开放之后的新时期,仍然可以看到这种现象的延续——中国社会还是处在需要寻找道路的时期,文字用来表达思想的任务还是很重。我不敢说我读过很多书,但印象很深的是王小波和梁晓声的作品。这两人写东西,文字十分粗糙,梁晓声写的多是小说,还可以勉强看下去,王小波的著名作品我努力了好几次,实在是读不下去,所以也没法体会他思想的深远之处了。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汪曾祺的散文和小说,文字优美,真正让人体会到汉语的美丽,但没什么思想性,大概也没想对读者进行什么思想教化。还有一个是原野,虽然不是汉人,但用汉文写出的散文十分优美,简直要让很多汉人作家汗颜。

进入网络时代,很多快速网络写手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对他们来说,“推敲”的成本太高,只要能把故事讲清楚就不错了;“文以载道”这个传统被他们发挥到了极致,只不过这个“道”就是他们要讲的故事罢了。所以,网络上充斥了文字乏味粗糙的YY小说。

科幻小说本来不存在这个问题,老一辈的科幻作家如郑文光、叶永烈等的文字功力还是很强的,但很多新生代的读者和作者是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所以现在的科幻小说圈子也受到了影响。我比较喜欢的新作家刘慈欣、郑军、王晋康的文字还算不错,再年轻些的如韩松、星河等就差远了。这个问题严重到了什么程度?水木清华BBS科幻版上经常有人激烈讨论“科幻小说算不算纯文学”这个在我看来很好笑的伪问题。

呵呵,越扯越远了。回到开头的话题:我希望看到文字优美的作品,无论这作品出现在传统纸媒上还是网络上。

goto11 发表于 2008-10-19 23:11:35

文以载道
  成语词条: 文以载道
  成语发音: wén yǐ zài dào
  成语释疑: 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
  成语出处: 宋·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成语示例: 古人说“~”,用现在的话说,写文章就是表达思想。(郭沫若《关于文风问题答〈新观察〉记者问》)
  用 法 复杂式;作谓语;指用文章来说明道理
  

http://baike.baidu.com/view/195327.htm

不知道哪些网络写手,能否用文章清晰说明一个道理。
韩愈当时提倡文以载道是反对当时浮夸奢侈文风。优美文字是为文章内容,道理服务,过度追求就变质了。简单文字同样也很优美。

水浒许多片段就很值得后人推敲,载了很有魅力的道。武松打虎的过程描绘得精彩。字字如金。

我想你说那些小说是本身写作水平不行。有些文章看了看,还是废话,无用的话太多。特别是为了稿费的时候。

桃子 发表于 2008-10-20 09:54:02

楼主,网络写手是以字数和点击率赚钱的,《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的作者是凭一腔热血和文学激情来写作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仅仅“文以载道”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