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又不是交警,干吗要给路过的车辆敬礼呢?再说如果学生给司机敬礼,那么司机是否也该回敬呢?如果不回敬,那司机就有失礼貌了,如果回敬,那肯定会影响开车。
2.如果给司机敬礼了,那是不是也要给过路的行人敬礼呢?是不是也要给遇到的其它同学敬礼呢?如果都要敬礼的话,那学生一大早就不要去学校了,光敬礼估计时间都不够。
3.从教育局长的谈话来看,敬礼是为了减少交通事故,我感觉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难道给司机敬个礼就能让司机不撞你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交通事故分明就是司机有报复心理才造成的。 个人感觉有不妥,但并无大错
记小时候听说的一起车祸,那时候还没上学,在我们村小学放学时,几个小孩沿公路回家,有几个在左边,有些在右边,在一辆汽车驰过时,一个小孩突然从左到右跑去,身亡。
另一起算是新身经历的(但并不是新眼所见,因为我胆子小),那时小学建在公路旁边,厕所在另一边,预备铃响了,一小孩回教室时被车撞了,身亡。
这是真实的事情,我想如果这些小孩在车来时,都停下来,就不会有这样不幸的事发生了。但从其他层面来看,向过往车辆敬礼又有不妥之处。
孰是孰非,我觉得最主要是要看制定者的真实想法了,如果真是为学生人身安全着想,可以理解,如果是为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则不应该了。
但制定者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恐怕只有天知,地知,他自己知道了。 孩子们对过往车辆敬礼,单从发挥的作用上看来,这一举措的成效无疑是显著的。
该县教育局长表示:“归根结底,倡导中小学生向过往车辆敬礼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人身安全。”
事实上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推广以来,没有发生一起因交通事故导致的学生伤亡。”
如果上升到“人格平等”等层面上,包括我在内,对这一行为是持反对态度的。换成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在农村的公路上行走时,向过往的车辆敬礼,排除会不会对以后孩子的成长造成影响的可能性,我也是极不情愿的。
可能如相关媒体报道,当地有关部门在寻找一种适合的方式来减少交通事故上是摸索过的,发现这个方式是在当地是比较合适,所以才予以推广。十分肯定这是有利于农村教育、文化、安全的一项举措。不过另外一些媒体对这件事情的报道有些地方让人有点诧异,比如荆楚网,认为“其敬礼的真正原因是穷困,而不是为了表达敬意。”
个人觉得当地政府及交通部门及教育文化部门应该认真考虑这件事情,能不能不单要求孩子们为交通负责,在严格要求通过这些乡村公路的司机们身上下点工夫?虽然说孩子比大人好管理,但是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人才梯队”嘛。试想,一个在离家好几里路的孩子放学回家,这么一路敬礼(少先队员敬礼是要停下来,双脚并拢的)回来,怕是天儿黑黑了吧,为了完成家庭作业怕又要熬夜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官老爷更要讲文明讲礼貌,父母官的安全更关系人民福祉,所以官老爷们如果下乡时可以做到对车辆敬礼那政策也可实行无防。
当然官老爷们也许他们本来就是车轿内的,甚至警笛呜呜,肃静回避。 如果那一天是碰上交通堵塞,加上中小学上下学期间,会如何?
为什么一定要小学生敬礼,不是所有行人都敬礼,出车祸,也有撞成年人的。
“学生交通安全零事故”意思说现在交通事故,撞的都是非学生。 从力量的强弱来看,车方是强势力量,而学生是弱势力量,面对学生的安全问题,政府部门奈何不得强势力量,只好来约束弱势力量,以期牺牲弱势力量的利益来实现自己一种稳定。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是希望弱势力量一方的牺牲能够唤醒强势力量一方的主动同情心,进而期望他们改变态度,最终达向自己工作利益的实现。
安全肯定是必须要得到保障,但保障的方式绝不是牺牲弱势力量的利益来实现,且弱势力量利益的牺牲是换不来强势力量主动的同情。眼下看来,安全问题好像解决得很好,是因为太多的学生以牺牲自己活动的自由为代价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学生因为这种利益牺牲而间接自我保护的结果。
如果照这样的思维方式教育中国人,后果真的是不可设想。
试想,在强势力量与弱势力量利益矛盾时,以弱势力量的尊严让步来换取形式上的利益,并且循环往复的话,弱势力量肯定会变得更弱。特别是这种尊严的让步被政府官员以命令或要求的方式定型化后,弱势力量将很难逃脱不再弱的尴尬命运处境。
面对自己行路权的安全,难道孩子们向车辆敬礼了,就绝对安全了?不敬礼就不安全了?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在保持自我尊严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注意行路安全,如站在路边——同样是人让车,不要敬礼?
我一直想不通的是,为什么不能以增加车方的肇事成本来强迫车方在路途中安全驾车?难道真如我上面分析的,是弱势力量好管理一些?这似乎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了。 引用第25楼shami于2008-10-17 16:10发表的 :
从力量的强弱来看,车方是强势力量,而学生是弱势力量,面对学生的安全问题,政府部门奈何不得强势力量,只好来约束弱势力量,以期牺牲弱势力量的利益来实现自己一种稳定。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是希望弱势力量一方的牺牲能够唤醒强势力量一方的主动同情心,进而期望他们改变态度,最终达向自己工作利益的实现。
安全肯定是必须要得到保障,但保障的方式绝不是牺牲弱势力量的利益来实现,且弱势力量利益的牺牲是换不来强势力量主动的同情。眼下看来,安全问题好像解决得很好,是因为太多的学生以牺牲自己活动的自由为代价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学生因为这种利益牺牲而间接自我保护的结果。
如果照这样的思维方式教育中国人,后果真的是不可设想。
试想,在强势力量与弱势力量利益矛盾时,以弱势力量的尊严让步来换取形式上的利益,并且循环往复的话,弱势力量肯定会变得更弱。特别是这种尊严的让步被政府官员以命令或要求的方式定型化后,弱势力量将很难逃脱不再弱的尴尬命运处境。
面对自己行路权的安全,难道孩子们向车辆敬礼了,就绝对安全了?不敬礼就不安全了?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在保持自我尊严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注意行路安全,如站在路边——同样是人让车,不要敬礼?
.......
好,一针见血!某些当权者看来不是没脑子,而是没良心啊 正如上面兄弟说指出的,中国的政府部门总是通过容易管理的方法来实现其行政作为的目的,但是这种管理方法却是简单粗暴的,或者说缺乏慎重考量的,就拿这个向车辆敬礼这个行为来说,确实有一定的提醒司机注意和避免孩子在路上玩耍的作用,但是它却剥夺的人基本权利,即人得自尊,特别是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尤其不好,这会在孩子的心灵发育中种下阴影。这也是我们中国行政管理过程中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忽视人权,忽视人自身的独立性和特殊性。这种事发生在国外是不可想象的,很多人权组织肯定会大肆鞭笞的。而且这种行为能否真正能够起到多少制止交通事故的作用,对于大多数的司机而言,其本身是并不想发生交通意外的,这无关你敬礼与否,而对于那些不守交通规则的司机,你敬礼也不能对他有很多的很多感动,对于那些喝醉酒的,你敬礼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说不定更容易产生事故。而对于学生而言,时刻要在意向快速行驶的汽车敬礼,也分散了观察周围环境其他事物的注意力,对于孩子的安全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而真正淘气的敢于上公路玩耍的,你要他敬礼,他也不见得会敬礼,也不存在敬礼了就不在马路晚霜一说。总之,向车辆敬礼是当地行政部门拍脑袋想出的一大昏招,这种简单思维产生的行政命令和指示在中国是屡见不鲜的,其产生的效果也多半是负面的,这确实是中国的悲哀。 1、你对这种保障安全的教育方式有何看法?
保障安全的动机是好的,但让小学生去给正在路上行驶的机动车敬礼就不妥了!这个礼敬的没来由。
2、如果敬礼成了习惯,会有什么后果?
礼敬得多了敬得随便了,平淡无奇,会让学生们都忘记到底什么该尊敬、什么样才是礼貌了。
3、是什么力量促成学生养成向过往车辆敬礼的习惯?
我觉得应该是学校的强力推行的结果。记得上小学时,每个生产队的学生中有一个小组长,组织大家在路上走的时候,要排成一长队。如果执行不好,学生和小组长都要挨罚的。后来,老师管的松了,也就不了了之。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但是如此的礼仪也不能乱用啊,怎么看了新闻之后就有点官僚主义,或者是拜金主义呢..可能会减少交通事故,但是放长远来看,是否对一个学生的金钱观念起到负面作用呢?开车的就要让学生敬礼,那是否培养学生以后有钱了一定要买车,也要让你们来给我敬礼,悲哀啊~~还什么教育学生,反而觉得那些起草这类规则的人更加应该受到教育,如此扼杀我们祖国的花朵,难怪培养出的学生那么多都愿意呆在美国,或者其它国家,这与当今我们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奴化教育,敬礼,敬的什么“礼”,来而不往非礼也,要不要那些开车的下来还个礼。 新闻介绍,学生对面包车等交通工具敬礼,对摩托车等两个轮子是不敬礼
而且也不是交通零事故。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