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shengse 发表于 2008-9-25 01:00:40

1866年9月25日 遗传学家摩尔根诞辰
http://jpkc.hfut.edu.cn/2007/images/news_img/1179626575.JPG
  生物的遗传性早就被人们认识,并且由此产生了遗传学。遗传学有很多理论学说,主要有两派:一派是米丘林学派,一派是摩尔根学派。米丘林学派的特点是:从生产实践出发,他们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在改良和驯化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而摩尔根学派的工作,是从理论基础出发,目的是要搞清遗传变异的规律。他们工作的重点放在实验室中,寻找遗传的物质基础和这些物质作用的过程。摩尔根研究确定:遗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创立了基因学说。这是人类遗传学史上的一大进步。
  摩尔根,1866年9月25日出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莱克星顿。他曾在肖塔基大学和霍普金斯大学学习生物学。1891-1904年担任布林马尔大学动物学副教授。1928-1945年担任加利福尼亚州工学院生物学教授。由于摩尔根在实验生物学和遗传学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193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1945年,摩尔根去世。他的主要著作有《实验胚胎学》和《基因论》等。摩尔根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献给科学事业,他培养了很多学生,他对学生循循善诱,希望他们能超过自己。中国著名科学家谈家桢,就是摩尔根的学生。当谈家桢学成将要回国时,摩 尔根深情而又谦逊地对谈家桢说:“我看到有一个年轻的中国人超过了我,我还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人超过我,也超过你。”谈家桢回国后,也象摩尔根一样地培养自己的学生,有一位学生在微生物遗传学研究上取得成果,这个学生的论文发表不久,谈家桢收到摩尔根给他的祝贺信,信上说:“我终于又看到一个年轻的中国人超过了我,也超过了你。值得骄傲的是你亲自接着了超过你的学生。”

点评:并不比牛顿逊色的科学巨人

gubangjin 发表于 2008-9-25 05:53:55

1991年9月25日
日最高法院判决政府阁僚参拜靖国神社违宪


  1991年9月25日日本最高法院今天驳回岩手县议会、县当局的特别上诉,判决政府阁僚等正式参拜靖国神社违反宪法。
  日本最高法院的判决确认了仙台高等法院1991年1月10日关于参拜靖国神社违反宪法的判决。仙台高等法院曾对岩手县居民的“靖国神社诉讼”开庭审理。诉讼中认为,岩手县议会1979年作出的要求实现天皇、首相等正式参拜靖国神社的决议和县议长、县知事等35人1981年以公费支付参拜靖国神社的香火钱违反了宪法有关政教分离的原则,并要求追回共2万多日元的香火钱。经审理,仙台高等法院判决认为,“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在目的上具有宗教意义,应该说是唤起对特定的宗教关心的行为,属于宪法禁止的宗教行为”。“香火钱等的支付有损于追求政教分离原则的岩手县当局的中立性”。

  岩手县当局对上述判决不服,向日本最高法院提出特别上诉。但是,日本最高法院不仅驳回了上诉,而且认定岩手县当局的特别上诉是不符合有关法令的。

  在1985年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首次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后,日本各地提出了许多关于靖国神社问题的诉讼。今天最高法院的判决将对这一系列的有关诉讼的审判产生深刻影响。

评论:靖国神社至今还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gubangjin 发表于 2008-9-25 05:59:13

1997年9月25日
中国学者解开“香格里拉”之谜


  1997年9月25日半个多世纪的世界之谜终于解开“香格里拉”找到了
  被称为世纪之谜的“香格里拉”,日前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被发现、认证。

  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纪实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曾描述在“地平线尽头”有个几乎“与世隔绝” 的“冰雪世界”,那里有“金字塔般的雪峰和蓝色的高原湖泊”、“幽深险峻的大峡谷”、“三条大江奔腾向前”;有令人称绝的“雄伟壮观的喇嘛寺群”、“心灵纯朴的藏族人民和底蕴深厚的宗教文化”……而这个美丽的地方就叫“香格里拉”。

  希尔顿的小说非常成功,一出版就成为畅销作品,而好莱坞又不失时机地买下版权,拍成电影,轰动世界。香港著名企业家郭鹤年先生创办的数十家“香格里拉”酒店,更让“香格里拉”的美名风靡世界。于是寻找像谜一样漂亮的“香格里拉 ”便成为半个世纪来旅游家、探险家和民俗家们寻觅的热点。

  从40年代开始,知道“香格里拉”的人们都在询问:“美丽的香格里拉在哪里?”有许多探险家、旅游家不懈地在印度、尼泊尔、中国西藏的喀拉昆仑山一带寻找“美丽的香格里拉”,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没任何结果。于是有人称:“香格里拉”是个谜,一个世界之谜,一个世纪之谜,一个也许到21世纪才能解开的谜。

  然而,我国著名学者、英国牛津大学荣誉人类学暨民族音乐学博士宣科先生却于去年提出,希尔顿所描述的“美丽的香格里拉”就在他家乡附近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境内的吉迪、郎格拉一带。他认为,在这里有着与《失去的地平线》里“香格里拉”完全相同的绮丽自然景观和古朴的风土民情。希尔顿写到的:“……地球上最高最冷清的尚未开发的地方,一条很大的河谷轮廓被一些圆形的红土的矮山包围着,这是地球上最壮观的山。白色的金字塔般的雪峰,有一种阳刚之气…… …“冰川上的水把峡谷草甸俺成一个湖……”等等,在中甸都能找到一一对应景物。山是巴拉更宗雪山、峡谷是吉迪峡谷、湖则是纳帕湖。然而有人认为雪山草地、高原湖泊、古堡群喇嘛寺等在西藏、印度等地都能找到,凭什么认定在中甸?宣科先生又提出了更重要的论据,他认为《失去的地平线》描述的红土高原及三江并流的地貌特点,只有中甸具备。地球上唯一的的红土高原在云南,而三江并流的世界奇观,绝对是中甸独有的奇观。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和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江在中甸境内呈 “三”字型向东奔腾飞泻,形成“三江并流”的雄伟奇观。

  经过云南省海外旅游公司、新加坡两家著名旅游集团与有关专家长达一年的考察、论证,确认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就在中甸县内。

  中外专家对“香格里拉”的论证一经传播,被认为是“桃源仙境”的中甸就吸引了世界。一幅海拔1000米到67 40米、拥有摄氏30多度到零下几度的立体交叉气候带、方圆几万平方公里的绚丽画面展现在人们眼前:雪山环绕、草原绵亘、三江并流、千湖神女、世间少有的低纬度冰川、万顷原始森林、黑颈鹤、金丝猴、同存共融的儒释道文化……

  国家旅游局的副局长程文栋在考察了中甸的旅游资源后认为,“香格里拉”将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旅游线路之一。


评论:另人心驰神往的仙境。

gubangjin 发表于 2008-9-25 06:01:18

1986年9月25日
沈阳防爆器械厂被整体拍卖


  1986年9月25日,不久前宣告破产的沈阳市防爆器械厂被整体拍卖。沈阳市煤气供应公司出价二十万元,买下这家破产企业的全部厂房、设备、产成品及其他资财。
  沈阳市防爆器械厂于1986年8月3日正式宣布破产,当时这个厂共负债五十万元。此次拍卖所得的二十万元将按比例偿还给债权人。

  企业破产倒闭,这在中国是第一次。

评论:现在人民已经习以为常了。

gubangjin 发表于 2008-9-25 06:05:14

1991年9月25日
《飘》的续集--《郝思嘉》问世


  1991年9月25日,《飘》的续集--《郝思嘉》问世。
  《飘》这部著名小说,花了整整1000多页的笔墨,才使女主角郝思嘉最终认识到,她从来没有停止过爱白瑞德。但她觉醒得太晚了:漂亮的白瑞德终于走了。永远地走了吗?《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给世人留下了一个悬念,致使崇拜她的人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郝思嘉将重新找到白瑞德;另一派则认为她已永远地失去了他。作者对此却不以为然,只是说:“本书的结局已印在书页上,我已无任何补充。”“读者可以以自己的理解去想象本书故事的续篇。”米切尔在世时毫无揭开本书之谜的意思,也不愿续写这一传奇性的爱情故事。

  现在,人们要揭开这个谜了。美国女作家亚历山德拉·芮普利经过3年的辛勤笔耕,于9月25日在40个国家同时出版发行她创作的《飘》的续集——《郝思嘉》。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有一天,米切尔的两个侄子突然心血来潮,感到有必要找位作家,创作《飘》的续集,这必须是一部他们能完全控制的上乘之作。于是,纽约威廉-莫里斯事务所受托于1986年组织了一次挑选作家的竞赛。在纷至沓来的成千上万名人中,莫里斯筛选出11名参加决赛,其中女性10名,男性1名。最后,57岁的芮普利获得了米切尔家族的这一殊荣。

  在众多候选人中,芮普利确实是最理想的人选。她是女的,又是地道的美国南方人,在当年南部贵族的首府、《飘》的男主角白瑞德的故乡查尔斯顿长大。人称芮普利是文坛的“福将”,她早年写的那些供火车站旅客看的流行小说,本本畅销。后来,她又创作过4部关于美国南方的小说,头一本《查尔斯顿》再版了11次,人们常将之与《飘》相提并论,她也因此而跻身于美国成名作家的行列。

  芮普利在签订了这份450万美元的合同之后,马上开始构思。她先是仔细通读原著,尽力感受原作者的创作思想,还动手抄了其中的300页。她认为这是认真领悟作者风格的最好办法。芮普利治学严谨、尊重历史,为了保持作品的时代特点和风貌,她翻阅了大量历史文献,并且实地考察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此后,她就像一位隐士那样,静静地续写这部风靡世界 55年、拥有众多读者的巨著。其间,美国文坛和艺术界始终有人对此非难不已,同名影片的导演助手拉勃文甚至指责说,续书“是对这部美国古典巨著的糟蹋”。但作者不为任何压力所动,默默无闻地苦干了3个年头。今年2月,她终于将1000 页的续集--《郝思嘉》的原稿放在了出版商的办公桌上。

  由于出版商与作者有约在先,此书的创作和出版过程全属保密。9月25日之前,世人无法得知郝思嘉和白瑞德最终是否再度重逢、破镜重圆--这个令《飘》迷们猜测了半个世纪的谜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续集尚未问世,就已先声夺人,成为1991年世界文坛最轰动的事件之一。

评论:《飘》是不朽的名著。

gubangjin 发表于 2008-9-25 06:10:40

1999年9月25日,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委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会委员。何厚铧委任的特区行政会委员共有10人,按姓氏笔划排列为吴荣恪、马有礼、唐志坚、梁庆庭、崔世安、陈丽敏、张国华、廖泽云、欧文龙和谭伯源。

  根据澳门基本法第五十七条,特区行政会委员由行政长官从政府主要官员、立法会议员和社会人士中委任,其任免由行政长官决定。委员人数为7至11人,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
评论:澳门迎来了历史的机遇。

abode21 发表于 2008-9-25 08:18:56

2000年9月25日 国务院决定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

2000年9月25日,为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资金,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决定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并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同时任命刘仲藜为理事长。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深化,产业结构处于大调整时期,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面临新的历史任务,特别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现阶段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以及城镇居民中一部分特殊困难人群,都还需要政府给予经济上的救助。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任务越来越重,这就要求必须加快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积极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城镇初步形成了以职工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以及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但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为此,国务院已组织专门力量,正在进一步研究制定规范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具体方案。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各项具体保障制度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需要有相应的资金保证。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主要是: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基金主要依靠参保企业和职工缴费;各级政府机关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依靠政府财政,医疗保险依靠政府财政和个人缴费;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依靠政府财政,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依靠单位和职工缴费,全部事业单位职工的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基金依靠单位和职工缴费;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级地方财政。为了满足社会保障资金日益增长的需要,在不宜提高缴费标准的情况下,国家有必要从多种渠道筹集和积累一笔基金,发挥补充和调剂作用。为此,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决定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并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直属国务院领导。理事会的主要任务是:管理中央财政拨入的资金、通过变现部分国有资产所获得的资金以及其他形式筹集的资金;根据财政部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共同下达的指令和确定的方式拨出资金;挑选、委托专业性的资产管理公司对基金的资产进行运作,以实现其保值增值;向社会公布社会保障基金的资产、收益、现金流量等情况。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积累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各种筹集资金方式都将有计划、分步骤进行,并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对基金的资产运作,最重要的原则是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并实现增值。理事会的费用由中央财政开支,不占用社会保障基金,增值部分也将全部归入基金。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的理事由国务院聘任,由以下人士组成(以姓氏笔划为序):甘道明、刘克崮、刘国光、刘枢机、张左己、张俊九、陈锦华、经叔平、杨纪珂、袁宝华、崔乃夫、楼继伟。他们中间,有的过去担任有关部门重要职务,有的现在担任着重要职务,有的为社会知名人士,有的则是企业、职工以及私营工商界代表,都是热心于这项事业的政府工作人员、学者、专家和知名人士,理事会竭诚希望社会各界关心、支持这项工作,并欢迎各方面进行监督。

评论:社会保障基金关系到社会稳定。

abode21 发表于 2008-9-25 08:19:26

1953年9月25日 过渡时期总路线正式公布

  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正式公布了由毛泽东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又是实现三大改造的物质基础;而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又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社会主义建设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是这条总路线的基本特点。两者的同时并举保证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顺利过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解决所有制问题。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扩大,即国营企业的新建、扩建;另一方面,是把个体小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评论:过渡时期总路线为中国发展指明了方向。

abode21 发表于 2008-9-25 08:19:51

1956年9月25日 毛泽东谈错误的两重性

  1956年9月25日,毛泽东在同拉丁美洲一些党的代表谈话时,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一些历史经验。他指出:“共产党人不要怕犯错误。错误有两重性。错误一方面损害党,损害人民;另一方面是好教员,很好地教育了党,教育了人民,对革命有好处。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如果没有好处,为什么是成功之母?错误犯得太多了,一定要反过来。这是马克思主义。‘物极必反’,错误成了堆,光明就会到来。”

评论:凡事都有的两重性。

abode21 发表于 2008-9-25 08:20:07

1980年9月25日 中共中央号召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1980年9月25日,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号召党团员带头只生一个孩子。为了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人口总数控制在12亿以内,中央要求所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特别是各级干部,用实际行动带头响应国务院关于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号召,并积极负责地、耐心细致地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在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同时,还要适当强调晚婚晚育。为此,各省、市、自治区对计划生育工作都加强了领导,列入议事日程,采取“两种生产(人口和经济)一起抓”的办法。

评论:计划生育工作不可放松。

abode21 发表于 2008-9-25 08:21:47

1883年9月25日 俄国劳动解放社成立

  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时期(1881-1894年),沙皇政府的反动政策和恐怖行为变本加厉。革命工粹派逐渐蜕化为改良主义民粹派。但是,俄国的工人运动还在向前发展。有些人努力探求新的理论来指导运动,其中最杰出的是普列汉诺夫,他开始研究马克马主义,并在总结工人运动经验的基础上,于1883年9月25日在日内瓦建立劳动解放社。这是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组织。
  劳动解放社为自己提出如下任务:把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著作译成俄文,借此在俄国传播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从理论上分析俄国生活。先后翻译和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的《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恩格斯的《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及《俄国的社会问题》等马克思主义著作。普列汉诺夫自己也写了一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如1883年的《我们的意见分歧》和1895年出版的《论一元史观的发展问题》。《论一元史观的发展问题》一书,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批判了改良主义民粹派的“主观社会学”。这部著作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恩格斯认为这本书能在俄国出版是“一次巨大的胜利”,列宁称赞这本书“培养了一整代俄国马克思主义者。”但是,普列汉诺夫及其领导的俄国劳动解放社没有把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只是在理论上为社会民主主义奠定了基础,只走了迎接工人运动的第一步。”(列宁语)这个任务是由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列宁完成的。

评论:开创了无产阶级劳动解放社的先河

lqm2000 发表于 2008-9-25 21:52:16

http://www.zjol.com.cn/gb/node2/node23417/node64994/node64998/images/00028541.jpg

  2001年9月25日,新浪网和阳光文化网络控股有限公司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隆重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共同搭建中国最大的宽带门户及跨媒体平台。新浪阳光双方最高层人员均出席了此次新闻发布会。图为姜丰年与吴征合影。


此举在中国开启跨媒体携力发展的创新时代。

lqm2000 发表于 2008-9-25 22:00:35

http://www.bjic.org.cn/web/10zxsc/images/P1010002.jpg

2003年9月25日,由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的北京六合万通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万通1号”芯片产品发布会在港澳中心瑞士酒店隆重举行。“万通1号”是六合万通微电子自主研发的符合IEEE802.11b国际标准的基带芯片,该芯片由芯片测试设备提供商安捷伦公司提供测试验证,并通过了国家信息产业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该芯片是国内首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由留学人员企业独立开发成功的无线局域网核心芯片。“万通1号”在研发过程中,先后得到了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海淀区科技项目的资金支持,是我们国家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成果之一。

IEEE802.11b是目前无线局域网市场上应用最多的国际标准,已广泛应用于公众服务、企业用户、校园网、政府机构、家庭及个人用户等领域。六合万通微电子“万通1号”芯片符合IEEE802.11b国际标准,具有高速同步追踪功能、抗噪声抗衰落强、高速自动增益控制(AGC)、多种自测试功能和电路规模小、功耗低等特点。各种测试结果表明,该芯片在信号传输速率、接收机灵敏度、最大允许频偏和芯片功耗等性能指标方面均超过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六合万通微电子是专业从事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和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由七位具有长期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留日归国人员创立。公司是国内首家开始从事WLAN国际标准芯片开发的公司,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从事IEEE802.11b/a/g三种国际标准芯片开发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在核心技术上申请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专利。2001年,公司在国内率先开发成功了IEEE802.11a基带芯片IP核,2002年开发成功了IEEE802.11b基带芯片IP。其中IEEE802.11b基带芯片的IP,已经提供给了国际著名的电器公司,并通过了该公司的严格考核。凭借在无线局域网和第三代移动通信W-CDMA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六合万通微电子独家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多模无线广域网和无线局域网系统芯片开发的重大课题。

国家科技部、国家计委高技术司、科技部高新司和火炬中心、信息产业部产品司和科技司、国家商用密码管理委员会、北京市计委、市财政局、市经委、市外经贸委、市信息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海淀区政府、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领导出席会议。中央和市属40多家新闻媒体、有关用户单位、合作厂商、中关村知名企业总裁及有关协会代表也参加了会议。

加强自主创新。

lqm2000 发表于 2008-9-25 22:05:32

http://www.h2o-china.com/renwu/liangxq/images/photo1.jpg

2003年9月25日,由全国人大环境和资源保护委员会、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发起主办的"中国水务论坛2003"国际会议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图为深圳水务集团董事长梁相钦应邀在该次会议上发表演讲。

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lqm2000 发表于 2008-9-25 22:08:04

2003年9月25日 天津首条境内高速公路——津蓟高速公路全线通车

http://www.chinaqw.com.cn/node2/node116/node120/node1885/images/000082290928pic.jpg

9月25日,总投资近40亿元、全长102.6公里的天津市第一条境内高速公路——津蓟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津蓟高速公路途径天津四区两县,同时连接津榆公路、京哈公路和京沈高速公路。津蓟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对激活天津北部地区建材市场、带动蓟县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新华社/刘海峰 摄)

繁荣经济的畅通路。

lqm2000 发表于 2008-9-25 22:09:52

http://image2.sina.com.cn/dy/c/2003-09-26/1064578813_dSaGMK.jpg

  2003年9月25日上午,“2003年度国家反劫机综合演练”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举行。此次综合演练是依据《国家处置劫机事件总体预案》和《民用运输机机场应急救援规则》有关要求,为全面检验和提高处置重大劫机、炸机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捍卫国家利益而举行,演练由国家处置劫机事件领导小组举办。

  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特种警察学院、武警北京总队、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新华航空公司、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消防局和首都国际机场集团公司等十余家单位的350多名人员参加演练,演练过程动用了B747飞机一架,以及各类保障设备70余部。此次演练分为反劫机和航空器失事救援两个科目进行。(新华)

此次演练规模为首都机场历年之最。

ztqaz 发表于 2009-9-25 00:06:15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1:10发射升空

http://www.xwyjs.edu.cn/xin_wen_gong_gao_1114/20080928/W020080928345935529012.jpg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许,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点火第12秒时,火箭向东稍偏南的方向实施程序拐弯。此时,火箭距地面高度为211米。点火第120秒时,火箭抛掉逃逸塔,这是火箭第一个分离动作。

点火第159秒时,火箭一二级分离成功,一级坠落。此时,火箭已经飞过了平流层和中间层,正在接近大气层边缘。点火第200秒时,整流罩分离。

神舟七号飞船上升运行260秒后,位于酒泉附近的副着陆场承担的飞船上升段应急返回搜救任务解除。飞船正常上升运行370秒后,着陆场系统银川搜救责任区任务解除。

第500秒时,二级火箭关机,船箭组合体继续向前滑行。点火583秒时,飞船与火箭在高度约200公里处成功分离。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航天员向地面报告“船箭分离”的声音。船箭分离。

中国人实现了千年的探月梦想

daike_ren 发表于 2009-9-25 00:13:43

1932年——格伦·古尔德出生



格伦·古尔德格伦·古尔德和他的特殊琴凳  格伦·古尔德 (Glenn Gould,1932年9月25日-1982年10月4日)。自幼随母亲学琴,后入多伦多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十二岁毕业,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毕业生。十五岁时,与多伦多交响乐团合作首次公演。1955年到美国公演,弹奏巴赫的作品《哥德堡变奏曲》,一举成名。他还从事作曲,并在多伦多大学任教。在现代钢琴家中,象他那样以巴赫作品作为整个音乐会曲目是绝无仅有的。其演奏以严谨的结构、丰富多彩的变化、生动传神的处理,令人叹为观止。他演奏的曲目相当广泛,但以演奏巴赫作品获最高评价。
  初出茅庐
  1932年9月25日,古尔德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和大多数音乐家一样,小古尔德有幸生在一个音乐气氛浓厚的家庭中:母亲佛洛伦斯是音乐教师,弹得一手好钢琴;父亲也是一名不错的业余小提琴手。家庭的音乐氛围使小古尔德在识字之前就先学会了识谱,并确立了绝对音高感。他和母亲常玩的游戏是,母亲弹出不同的和弦,每次小古尔德都能在房间的另一头凭听觉辨认无误。
  有了母亲的悉心呵护和指导,小古尔德很快在键盘上找到了自己的理想。5岁的一天,他对父亲说:“我会是个音乐会钢琴家。”音乐对他来说有一种神秘的亲和感,因而学习音乐不是一种苦差,而是一种自然的需要。
  10岁时,古尔德已完全掌握了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第一卷。他的父母感到继续教育儿子已力不从心,经过寻访,把他送到多伦多音乐学院的圭雷若教授门下。独具慧眼的教授很快发现这个孩子的独特之处,于是采取了不同寻常的教育方式:没有压制,没有强迫,在钢琴技术的具体问题上,教授允许古尔德与自己争辩甚至不从,师生之间总是去平的讨论、交流,这种富于创造和启发的教育方式对曰后古尔德那种独特的,甚至带有叛逆性的演奏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钢琴,古尔德还系统的学习了管风琴、和声、对位和音乐分析。他个人认为,管风琴对他产生了重大影响,教会了他去注意低音线条的重要性,并培养了他对巴赫音乐的热爱—毕竟巴赫是音乐史上空前绝后的管风琴大师。当我们聆听古尔德的演奏时,就会发现管风琴带来的这种益处—清晰的低音线条。
  1945年,多伦多伊顿音乐厅。13岁的古尔德举行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次公开演出。这是一次管风琴独奏音乐会,巴赫的《g小调赋格》即是演奏曲目之一。他的出色演奏引来了传媒的如潮好评。当地报纸评论:“自始至终他的演奏显露出一个大师般的权威和控制……他从不发生错误。巴赫的《g小调赋格》中的低音踏板清晰如歌……不仅演奏技术令人惊叹,而且解释的深度已臻成熟。”就这样,古尔德的演艺生涯一炮打响了。
  舞台生涯
  19岁的古尔德开始了音乐会钢琴家的演出生涯。从家乡多伦多出发,温哥华、卡尔加里、斯特拉福德……年轻钢琴家的足迹踏遍了加拿大几千里国土,他带去的是一场场演绎别具一格的音乐会,留下的是一片片的掌声和赞誉。
  一位美国乐评家在一次音乐会中停过古尔德的演奏的巴赫《哥德堡变奏曲》后惊叹:“你演奏巴赫的这种方式是从哪儿学的?”此后他在美国一份重要音乐期刊中发表一篇评论:“……听众很快会见到,一位与兰多芙斯卡和塞尔金相比毫不逊色的艺术家。”结果古尔德尚未在美国露面,就已经成了音乐界的新闻人物。
  年轻的古尔德不失时机的进军美国,在华盛顿和纽约举行了两场独奏会,同样依靠自己无懈可击的演奏迅速打入了音乐圈的最高层。此外,纽约的那一场带给他一个意外的收获:观众席里的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古典音乐部主任奥本海姆慧眼识英,与古尔德签约,开始了与他长达28年的合作,此是后话。
  底特律、匹兹堡、达拉斯……成了名的古尔德穿梭于北美大陆的东西南北。巴赫、贝多芬、欣德米特……古尔德就像一个孜孜不倦的传教士,通过自己的演绎向千万听众进行布道,传达大师们的启示。挑剔的评论界一方面被他的技术和深度所折服,毫无保留的给了他高度的评价;另一方面又对古尔德漫不经心的舞台举止(或者说是怪癖)狻有微词:双手抄在口袋里上台、哼唱、左腿翘在右腿上演奏、左手“指挥”右手……尽管古尔德后来声明这些动作完全是下意识的,没有任何意义。
  古尔德的名气很快从北美范围内传播到了整个世界。1957年,苏联方面邀请古尔德赴苏演出。他作为东西方之间第一批音乐使者,带去了巴赫《赋格的艺术》、《哥德堡变奏曲》、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等经典曲目,甚至还专场演奏了当时被苏联当局斥为“反动”的西方20世纪无调性音乐。出乎意料,在那里,等待他的是激动的近乎狂热的、持续鼓掌不肯散场的观众,古尔德则报之以一次次盛情难却的谢幕和马拉松式的返场加演。此后,他又征服了柏林和维也纳这两座音乐之都。
  以后的几年,古尔德是在繁忙的演出中度过的,每年都要举行几十场音乐会。这样的生活开始变得枯燥,“躲开一会儿”对一个明星钢琴家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奢侈。舆论越来越苛刻的对待他,特别是对他随意的举止,甚至说古尔德“已经不适合出现在公众舞台上”。同时古尔德本人也觉得,繁忙的演出已经使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仔细思考音乐中更深层次的本质。他开始考虑退出激流勇退,离开舞台。 1962年以后,古尔德举办音乐会的次数明显的减少了。1964年4月10曰,当古尔德在洛杉矶鞠躬告别时,谁也不会想到,他再也没有回到公众舞台上来—古尔德彻底放弃了音乐会。
  一录《哥德堡变奏曲》
  话说1955年纽约音乐会后,古尔德正式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签约,准备推出他的第一张唱片。古尔德的选择使公司惊讶:他打算选取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作为自己的第一张唱片。
  《哥德堡变奏曲》的变奏的基础不是主题的旋律,而是主题的低音线条。巴赫在这样一个及其逼窄的基础上建起了一座巍峨的音响大厦,期间包容了巴罗克时期几乎所有的风格样式,卡农、赋格、舞曲、咏叹调、沉思曲、序曲等应有尽有。人类内心深处的各种复杂情感也都尽在其中。这首作品其织体的复杂程度绝不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钢琴家可以对付的,古尔德想以这首作品作为自己唱片事业的开端,无疑是拿自己的前途冒险。
  古尔德力排众议,依然录制了这张《哥德堡变奏曲》作为自己的第一张唱片。事后证明,古尔德的这次《哥德堡变奏曲》录音是有史以来最为畅销的古典音乐唱片之一。其成功是不折不扣的。从演释上说,这是一个辉煌的演奏版本。对哥伦比亚公司而言,这张唱片不仅给它带来了可观的利润,而且使它愈加意识到古尔德这个天才的份量。对于广大听众,特别是那些无缘在现场亲耳聆听古尔德的乐迷,这张唱片无异于一种召唤。古尔德向我们揭示,巴赫的这首变奏曲(以及巴赫的其他音乐),是一种将艰深的理智思维和丰富的内心感情完美综合的艺术杰作。巴赫充满逻辑的音乐原来如此美妙动听,它当然不同于人们习惯的浪漫主义式的抒情和柔美,但是这种音乐的线条韵律和稠密音响却更具持久的魅力。
  从这张唱片开始,在很多听众眼里,古尔德和巴赫就成为了一对无法分割的名字。他们脑海中的巴赫,就是古尔德手下的巴赫。反过来,在古尔德的巴赫演释中,人们真正意识到了古尔德的演奏,绝不同于他人。他当然具有一个优秀钢琴家所应有的一切储备,如透明的音质、干净的手指技巧、成熟的力度控制等等。但更重要的是,古尔德在这张唱片中显露出两个别的钢琴家难以望其项背的才能。其一,古尔德能够给予音乐以一种充满生气的节奏张力。他的巴赫像是硬邦邦的石头上用刀著力刻出的浮雕,内在的紧张中透出不可遏制的冲动。其二,古尔德具有罕见的多声部控制能力,在他的手下,巴赫的三声部或四声部线条写作获得了完美的表达。人们似乎在倾听几个完全不同的人在交谈和争辩,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音色。这种非凡的复调演奏能力虽然来自古尔德得天独厚的手指控制,但恐怕首先得自于他高度复杂而又极端清晰的思维倾向。
  麦克风情缘
  离开了喧嚣的舞台,古尔德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在"母亲子宫般宁静"的录音室里。在这里,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更从容的心态;再也不必面对苛刻的评论家,只有怠色的麦克风静静的聆听他心灵的倾诉。
  录音室使古尔德彻底的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他可以考虑录制成套的钢琴作品。《哥德堡变奏曲》一炮打响后,他录制的巴赫第五、第六帕蒂塔同样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到了1963年,他陆续录完了巴赫的全部六首帕蒂塔。1969年他又完成了巴赫全部钢琴协奏曲的录制。
  显然,古尔德试图录制巴赫的全部钢琴作品。他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这样做的钢琴家。他和巴赫一样具有强烈的理性头脑和计划性。于是,古尔德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巴赫键盘音乐中最具代表性作品的挑战——《平均律钢琴曲集》。
  《平均律钢琴曲集》历来被钢琴家们视为旧约圣经 。就连古尔德这样的巴赫专家在它的面前也感到迟疑。古尔德10岁以前就掌握了该作品第一卷的全部二十四套前奏曲和赋格,随后又在圭雷若教授的指导下对第二册进行的长期的学习。可以说,这部作品集对古尔德来说就像四书五经对于一个饱读诗书的秀才。尽管如此,古尔德依然感到两部作品高深莫测。
  巴赫最初创作这部作品时并未标明速度和力度。这正好给了古尔德一个张扬个性的机会。正如人们所料,他在1962到1965年间录制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册具有非常突出的个人色彩。人们褒贬不一。例如升C大调和升c小调充满了动感和紧张,表现了古尔德最光彩的一面;然而著名的C大调前奏曲在他的手下减弱了抒情性,变得很"绘"。
  古尔德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录音)技术 让艺术家得到解放,使他有更多的时间和自由,以自己的最高水准构思一部作品,让他在解除诸如紧张、焦虑、手指错音等枝节的前提下达到完美的境地;技术能够改变音乐会上令人讨厌而又不可避免的不确定性;它将与音乐无关的个人讯息排除在音乐经验之外。"在录音室里,古尔德为力求达到完美而付出的艰辛是常人甚至他的同行都难以想象的。他说过,为了录制一张50分钟的唱片,在录音室里花费的编辑时间将高达18个甚至更多的录音小时。
  巴赫在1722年完成了《平均律键盘曲集》第一册的创作。 近二十年后,他又以同样的系统方式,按照所有二十四个大小调 的半音次序,写作了乐思更加复杂、对位更加稠密的《平均律键 盘曲集》第二册。当时,巴赫已是近60岁的老人。他的音乐这时遭到了古典主义的新型风格的严峻挑战。人们厌烦了巴罗克的繁复对位,转而垂青主调音乐更加单纯、明快的旋律。风烛残年的巴赫在这种不利的情势中,依然固执地按照似乎已经过时的惯例继续自己的音响编织。他摒弃时尚,背向历史潮流,只向上帝和自己的内心负责。因此,第二册《平均律键盘曲集》比第一册更为抽象,也更难理解。古尔德从1966年开始录制这部作品。他断断续续,不时停下来从事其他工作,直到70年代初,方才全部完成。
  和第一册一样,其中的某些演释博得一致好评,另 有一些引发了激烈的争执,还有一些风格怪诞、令人费解。和一般的意见相反,古尔德认为《平均律键盘曲集》第二册比第一册更加体现巴赫的高超技艺,因为他相信巴赫虽然是个天才,但他和 正常人一样,经过了漫长的学习和实践,直到最后才达到艺术的 高峰。“巴赫也许是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巨人,所以人们相信,他只 动动笔,杰作就会从他手下源源不断地流出。实际并非如此……巴赫从创作初期开始,他的音乐就带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感情 强度和深刻激情……但是,他在早年没有能力将这种强度和激情与真正的赋格技术完美结合,直到近40岁,他才做到这一点。”
  古尔德本人与巴赫在这一点上何其相似!他保持著他的天赋,但是又在不断地超越自己。他在激情支配下的理性透视能力,使他具有一双锐利的慧眼,能够看到其他音乐家很少能够注意到的音乐内部组织奥秘和结构关系。这种对音乐高度理性的理解方式,反过来给予古尔德的演释以罕有的感性说服力。他有时误人歧途,可能失之偏狻,但他的头脑从来都是非常清楚的。他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也许正是这种在坚实感性基础上的不惑理智精神,才使古尔德对巴赫音乐的诠释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境地。
  重录《哥德堡变奏曲》
  谁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促发了古尔德重录《哥德堡变奏曲》的念头。1955年他所录制的《哥德堡变奏曲》几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在很多人眼里这张唱片几乎成为古尔德就的一个标志。不怎么看,重录《哥德堡变奏曲》对于古尔德,确实是一个非同可的挑战。他1955年的录制版不仅为很多人所熟悉,而且被 公认为是他巴赫演释独特风格的一座丰碑。如果在他49岁时, 他拿不出能够超越自己23岁时的演释结果,那么就等于搬起石 头,砸了自己的脚。最终,在第一次录制这部作品26年后,古尔德再次回到位于纽约东30街的录音室,谱架上再次摆上了《哥德堡变奏曲》。
  重录《戈尔德堡变奏曲》先后用了七段时间,分别是在1981年的4月22曰至25曰和5月15曰、19曰、29曰,每次基本都是从下午4点到第二天凌晨。1982年,这张唱片与广大听众见面。
  "早先的演释富于朝气,以力量和自由为本。"评论家们这样写道,"而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 这张唱片,似乎没有早先演释的那种猛然攫住你的力量,但它更 加严肃、更加柔情、更加具有深层的感染力……咏叹调主题沉静的深思,第15变奏中触键的变幻莫测,第25变奏中史诗般的距离感,以及声部进行令人震惊的高度清晰感,所有这一切使这个《哥德堡变奏曲》染上了一层超然物外和深刻宁静的气质。"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一星期后,古尔德便突发脑溢血,撒手人寰。几乎所有熟悉古尔德的人都惊讶地注意到,《戈尔德堡变奏曲》的两次录音不仅是这位钢琴怪杰生前的第一张唱片,而且还可以说是他的最后一张正式唱片。尽管古尔德在1982年2月至8月间还录制了一些其他作品,但这些唱片均是古尔德去世后才发行的。迷信的人认为这肯定是天意的安排。这同一部作品代表著古尔德职业生涯的起点和终点。古尔德从这里出发,临死似又重回故里。
  然而,风景依旧,人事全非。这时的古尔德与二十七年前的自己相比,无论从什么方面说,都已经完全不同。青年古尔德踌躇满志,演奏中尽显英华四溢的天才本色,整部作品只用38分27秒,可谓快马迅捷;暮年古尔德则深邃内省,少年天才一变为沉思稳健的智者,持重坚忍的速度居然将演奏时间拖至5l分15秒。他这两 个同样精妙绝伦、但风格完全不同的录音版本成了一个象征。 古尔德向世人、也向自己证明,在艺术中,天才不可多得,但对自我的不断修炼和超越才是艺术之本。
  从古尔德的两次录音版本中,很多人在音乐背后听到了演奏家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态度。早年的意气风发和英姿 爽。晚年让位给老人面对死亡时超然的平静。让我们来看看现场拍摄的纪录片:电视镜头中,古尔德身著深蓝色的布衬衣,袖口忘了系扣,脸色疲惫,容面苍老。他几乎蜷缩在钢琴上,戴著老花镜的眼睛死死盯著琴键, 似乎要看破钢琴这件乐器的整个奥秘。熟悉青年古尔德英姿的人看著古尔德一步步走向老态龙钟的晚年,不仅会感慨时光的流失和岁月的无情。然而,随著音乐声响起,观众会逐渐忘却一切,开始被古尔德对音乐的投人所打动。荧屏上的古尔德依稀仍和年轻时的他一样,演奏时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只见他嘴里不停地哼唱著音乐,只要能腾出手,就会做出各种自我指挥的动作。
  回想一下,巴赫也是在垂暮之年写下了这部作品。"五十而知天命" 。正是这同在垂暮之年的古尔德,只有这同在垂暮之年的古尔德,参透了这最后一道宿命的咒语。"朝闻道,夕死可矣"。古尔德在大彻大悟之后死去,这也许是成就他艺术生涯的最完美的一个句号。
  古尔德解析
  古尔德为什么能够成为巴赫在20世纪的最佳代言人?这决定于他独特的音乐观。
  除了巴赫,古尔德的演奏范围相当广:从文艺复兴的吉本斯到20世纪的勋伯格。但纵观上下,这些作品都有一个特点:对位。
  "对位是使不同旋律在不同声部中和谐进行的艺术。" 这是音乐辞书的解释。广义的说来,公元10世纪当作曲家们在圣咏的旋律上方或下方的四度或五度加上一个平行运动的旋律时,就有了最初的对位法。到了文艺复兴时代,对位法得到了高度的发展,而巴罗克音乐,特别是巴赫的音乐则是欧洲音乐史上对位发展的最高峰:赋格、大协奏曲这样的体裁把两条、三条、更多的旋律交织在一起。古典主义兴起的年代,对位法遭到了冷落;而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位大师又让对位在主音音乐和调性对比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了一大步。到了20世纪,新古典主义的崛起,更提高了对位的地位。作曲家们采用对位构成多调性的音色对比而不是旋律对比。为古尔德所钟爱的作曲家和作品,总的来说都注重对位的运用。莫扎特晚期的作品不像早期那样注意对位,古尔德便这样语出惊人:"莫扎特不是死的太早,而是太晚!"
  对位意味著对比,意味著冲突,意味著矛盾,意味著斗争。而古尔德本人何尝又不是生活在冲突、矛盾、斗争之中!是他,在一个曰益功利化、物质化的社会中,依然放弃了前途无量的舞台生涯;是他,蔑视保守的音乐观,一次次让评论家们瞠目结舌。这是古尔德与社会的抗争,这是古尔德与自我的抗争——最终,都转化为他左手与右手的抗争。
  一般的演奏家面对对位稠密的巴赫音乐,明智些的都或多或少的简化它们。古尔德是个左撇子。也许这使他能够更加清晰的把巴赫的低音线条倾吐出来,也使得他能够以与常人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巴赫的音乐。他敢于也有能力向这座关著吃人米诺牛的迷宫发起冲击。
  古尔德为什么能够成为巴赫在20世纪的最佳代言人?也许他们在气质上有狻多相似的神韵。
  "一个人可以在丰富自己时代的同时并不属于这个时代;他可以向所有时代述说, 因为他不属于任何特定的时代这,是一种对个体主义的最终辩护。他声明,一个人可以创造自己的时间组合,拒绝接受时间规范所强加的任何限制。"古尔德这样评价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也许说这是古尔德对自己的评价更恰当些。"他与时代的每一种可能的潮流都背道而驰。" 古尔德这样评价巴赫。这也像是他的自嘲。
  巴赫的晚年生活在心灵的孤独中。儿子称他为"老古董",市民们沉醉于歌剧院里充满卖弄的咏叹调,雇主则用斥责回答他的天才……他无意于开创一个新的世界——他自知这不是他力所能及,这不是上帝给他的使命。他把一切余热用去修补那个即将随他逝去的旧世界,让它与自己一起完美的死去。古尔德的一生也生活在孤独中。无论在舞台上他能得到多少鲜花和掌声,无论他的唱片能买多少万张,他都厌倦,都孤独。因为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完全理解他的哲学,就像世纪初的物理界无法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总之他不属于这个时代。他自称是"最后一个清教徒"——声明自己属于过去。总之他不属于这个时代,他是个没有光环的先知——他属于未来。
  尾声
  长期劳累的音乐生活,孤独压抑的生活环境,营养不良和乱用药物……这一切都严重损害了古尔德的健康,使他的躯体未老先衰。1982年10月4日,古尔德因脑溢血去世,享年50岁零9天。
  在多伦多安乐山公墓,一块钢琴形状的花岗岩墓碑上刻著:格伦·古尔德 1932-1982

加拿大著名钢琴家,以演奏巴赫的作品闻名~

heraldic 发表于 2009-9-25 00:14:33

1937年9月25日 “逸仙”号轻巡洋舰被日寇击沉

1937年9月25日,继“宁海”、“平海”号被击沉后,中国另一艘轻巡洋舰(实为炮舰)“逸仙”号遭到16架日机的猛烈轰炸。中国海军官兵奋勇还击,击落敌机两架,但军舰中弹多处,造成进水而沉没,舰上14名官兵牺牲。

作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制造的中国第一批战舰之一,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stonewang 发表于 2009-9-25 00:24:04

  1969年9月25日,英国著名演员凯瑟琳·泽塔-琼斯出生。



基本资料

  【中文译名】凯瑟琳·泽塔-琼斯
  【英文名】Catherine Zeta-Jones
  【家庭成员】迈克尔·道格拉斯(配偶)迪兰·道格拉斯(儿子)
  【别名昵称】凯瑟琳·泽塔-琼斯(译名),泽塔-琼斯(译名)
  【性别】女
  【生日】1969年9月25日,
  【出生地点】英国威尔士
  【星座】天秤座
  【身高】177cm
  【职业】演员
  【体重】53 公斤
  【婚姻状况】已婚

参演作品

  作品:(按年代显示)
  2009力士洗发广告
  2007 Smoke & Mirrors
  2007 料理绝配(No Reservations)
  2006 托尼·本内特:美国经典演唱会
  2006 Coming Out
  2005 佐罗传奇
  2005 Tsunami Aid: A Concert of Hope
  2004 10th Annual Screen Actors Guild Awards
  2004 第61届金球奖颁奖典礼
  2004 Inside 'The Terminal'
  2004 幸福终点站
  2004 第76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2004 十二罗汉
  2003 辛巴达七海传奇 配音
  2003 真情假爱
  2003 第7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2003 Nobel Peace Prize Concert
  2002 芝加哥
  2001 美国甜心
  2001 第7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2000 毒品网络
  2000 Inside Traffic: The Making of 'Traffic'
  2000 高度忠诚
  2000 2000 Blockbuster Entertainment Awards
  1999 Saturday Night Live: 25th Anniversary
  1999 偷天陷阱
  1999 鬼入侵
  1999 第7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1998 佐罗的面具
  1996 轰天奇兵
  1996 泰坦尼克号(电视系列片)
  1995 凯瑟琳大帝
  1995 蓝汁
  1994 煤渣小路
  1992 征服四海
  1990 美女神灯

  评论:美貌,并且演技俱佳的明星。看过其主演的《偷天陷阱》,印象深刻。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金豆  留住记忆“0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