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teng 发表于 2008-9-9 17:05:33

高中作文窥探——模式化作文

高中作文窥探——模式化作文

读高中生的作文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寻找这种感觉的源头,发现来自于作文中被反复运用的事例与表达相似、语词不变的排比句等。
比如说,写到“执著”,总是会在文中看到“寒风中青松的铮铮铁骨,暴风雨中海燕勇猛的双翼,高山上绽放的雪莲,翱翔天际的苍鹰……”这些都被作为一种模式呈现在我们眼前,且这样的文章总是被作为佳作范文来灌输给我们的学生。从我上中学开始看高中学生写的文章,到高中阶段看优秀范文,再到现在将以一个老师的身份投入到语文教育事业中去时看中学生优秀作文,近十年来,所有这些都是在一种重复中进行的,所有这些都是一种格式出现在我的语文学习之路中。
缘引学习当然是没有问题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但这种呆板的模仿而缺少创新性的写作事实上根本就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反而使他们进入一个写作的死胡同。写作一旦入错了门,那就一辈子都错了。所以,笔者以为,在挑选范文的时候应该多角度,多挑选一些创新的文章文字。如果仅仅是学习这样的模式一致的文章,那应付考试是足够了,但真正考察学生的写作素养,却远得很哪。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摆脱这种模式化?
杨朔的散文就是一种典型的模式化的散文,看一两篇还能感受到其中的文采与内涵,但将他的大部分作品放在一起来看时,你就会发现这些弊端了。所以中学生学习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多阅读别人写的优秀作文,看多了,自然会进行比较,比较过后才知道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什么值得汲取,什么值得剔除。其次,根据这些发现对自己本身的写作进行比较,查找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去克服它们,在写作实践中多一些理性与客观的自我评价。再次,当然是最重要的,要写好文章,我们还是不能忘记了那句老生常谈的话:“创作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所以,只有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才可能发现更多生活哲理,写出更真实的作品来,作品要丰满,离不开这些观察。
就像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的那样:“生活不是小说,生活是点点滴滴细致而琐屑的细节拼接而成的,我们所有的感情都是浸在这一个个细节之中的。一切细小之处的感动构成了我们最大的感动,包围我们的爱。”

小学 发表于 2008-9-9 17:54:29

感觉楼主这篇文章就有点模式化了,呵
每有人谈这事都是这种模式来谈的
我个人觉得
这种模式化也不失是个好方法
不说现在有没有人因这样做成为大家
且说现在
以前的科举
无一不是从“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这样开始学习起来的
开始的时候也是很蹩脚(天才是例外)
到最后还是有人成了状元有人成了探花有人一事无成
这个模式化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没有这些积累,后面的成功无从说起
后来一事无成的人主要问题不是在这里,而是在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怎么去消化这些积累
所以我觉得教学应该是怎么引导学生去消化这些积累
感受生活固然重要,但没这些模式化的东西方你同样写不出来,就像突然要你写一份国家领导人的讲稿一样,你散文写得再好,这时肯定也要蒙的
再有一个问题,学生的时间有限,那么多科目,语文只是一科,花的时间太少,当然消化不了,写不出自己的模式来也是正常的

子龙 发表于 2008-9-9 18:40:56

我认为写作还得模式写作开始:
1 从教学角度,学生的写作素养参差不齐,对于辨别文章的好坏和如何写作都有一定程度的缺乏,为了给教学一个方便,至少模式是一个很好很有效的方法。
2 大量阅读经典,只是在积累更加感人,更有说服力的词语、句子以及篇章结构,从根本来说,那些经典的都可以成为一种模式,是词语、句子、篇章结构的模式,我们不能把诗歌写成议论文,也没法让小说成为应用文,所以总的来看,我们无法摆脱模式,当我们从模式文脱颖而出的时候,也许又成为了一种新的模式,其实楼主也认为模式作文有一定作用,至少在应付考试是足够的了,至于学生写作素养问题,这其实是我们学生的需要决定的,在学生中,喜好阅读的、能阅读的以及将来需要大量写作的毕竟只是一部分,这部分人将来必然会通过楼主所说的途径或另外的方法提高,大部分人还是缺乏阅读的条件或兴趣。

kuteng 发表于 2008-9-9 20:23:09

楼上二位说得都挺有道理的,或许所谓的“摆脱模式”只是一种妄想吧,但我还是允许这种“妄想”存在于我的理想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中作文窥探——模式化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