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4f4fe875fb39d 发表于 2008-8-28 12:11:30

上海闲话的故事

上海闲话的故事之一 ——扎台型
[注:以下拼音用1至5分别表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轻声]

据说上海方言将逐渐消失,因此,人们便像抢救大熊猫一样,纷纷出手,写书著论,开始了抢救上海方言的行动。

其实,作为一种文化,上海方言的生命力在于上海所特有的融合和变化,即海纳百川、与时俱进。

然而,在上海方言的研究中,人们常常离开特定的历史时期来分析讨论上海方言中丰富的俗语,又常常听音造字、望文生义地给于这些方言俗语以特别的表达和解释。

比较有趣的一个上海俗语是“扎台型”,这个词语不知道是谁首先写出来的。在我的记忆中,这个词的发音是 ze1 dai3 yin1,意思是炫耀。在70年代初读书无用论时期,在中学生中有各种切口流行,我们当时是把它归类到流氓切口中的,“扎台型”就是其中之一。30年过去了,这些切口居然成了上海方言的一部分,并且给出了很正规的解释,比如,

扎台型——俗语。争面子,出风头,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台型原指表演艺术中的舞台形象或造型,是戏剧表演成败的重要因素。但是,台型的好坏最终是以观众对戏以及演员的表演的评价而决定的。旧时艺人为突出和抬高自己的形象,设法压低他人来提高自己称之为“扎台型”。更有甚者,个别演员还出资收买观众为自己捧场,又怂恿观众对其对手喝倒彩,也讲作“扎台型”。

dai3 yin1 写成“台型”,给了这个俗语的含义以十分形象的描述。当然,也有人在解说该词时指出,它是青年人创造出来的。或许当年的中学生在造这个词的时候的原意就是如此,只不过在流传时变了调。

例句:
viao2 ze1 dai3 yin1 hao1 va1? 不要扎台型好吗?(不要这样炫耀好吗?)
yi2 ge3 tang1 dai3 yin1 ze1 zuo1 le5. 他这趟台型扎足了。(他这次太露脸了。)

lucy12345678 发表于 2008-8-28 12:17:36

bookish老师真是个上海通啊。

难道是同济大学的?

yzh_nj_china 发表于 2008-8-28 12:44:25

引用第1楼lucy12345678于2008-08-28 12:17发表的 :
bookish老师真是个上海通啊。

难道是同济大学的?
好像lucy小姐也是上海人。。。

星小目 发表于 2008-8-28 12:52:42

扎台型 该是 ZE1 DEI3 YIN1吧~~ 至少我们是这样说的~

newchomsky 发表于 2008-8-28 12:53:23

这样记音恐怕大大的不妥啊,即使不算变调,上海话的声调也是相当复杂的……声韵母自不用说……
bookish老师何不录段音贴上来?

wyt85 发表于 2008-8-28 13:08:24

lucy是女的??

944f4fe875fb39d 发表于 2008-8-28 15:04:19

上海闲话的故事之二——猪肉撒尿

正如newchomsky兄所说的,“上海话的声调也是相当复杂的,声韵母自不用说。”

据学者称,1853年的上海话声母有30个,韵母有63个,声调有8个。而现在,在和普通话、外语以及各地方言的碰撞中,上海话逐渐蜕化了,声母还剩下28个,韵母更降为32个,声调也只有5个了。

曾经在上海的电视节目中看到一个片断。女宾是位外国姑娘,嫁给了上海人,说得一口动听的上海话,大概也是这个上海话节目的主持吧(或许谁能把她的名字和简介贴上来)。

这位姑娘和男主持正在谈上海的美味佳肴的做法。姑娘用上海话讲道:

"zi4 nue5 qie1 hao1 hou2 ba1 le5 wue1 li5 ba1 yie1 xie5, niang3 yi1 ce1 si4."

(猪肉切好后放在碗里放一会儿,让它出水。)

那男主持便随口接上说,“小姑娘讲话不好那么难听的。”

因为在上海话中,ce1 si4 是“撒尿”的意思。声调少许错了一点,那猪肉就没人要吃了。但是你要是用文字写出来,ce1 si3 和 ce1 si4 不都是应该写成“出水”的吗?

罐头桃子 发表于 2008-8-28 17:00:56

搞亲呢三,哈七的八。

parivraj 发表于 2008-8-28 17:46:32

7楼是来砸场子的?胆子不小啊,呵呵,也不看看谁的场子,不怕管理员直接把你封了?

bookish老师可以参考下很多人做的吴语字库之类的东西。像“si4”(我们那儿是si1——这个标调方法不是太好用呢,不会上海话的估计都会晕(我稍微会点也觉得吃力,有些地方跟我的印象不大一样似的,当然这可能是受了我自己方言的影响,但入声字不标出来总有些别扭),上海话语流音变那么复杂,可能还是新乔兄说的录个音最清楚,呵呵)还是写成“尿”的,估计是跟“尿”字的另一个读音sui有关。

另外这两个“ce”也该写成不一样的,虽然上海话很多情况分不出来,但用别的吴方言读的话是不能混的,“出水”是跟“出门”一样的“出”,而后一个大概是“拆”(如“拆烂污”),是不是本字不知道,《汉大》给“拆烂污”的“拆”单立了个“ca1”的读音,我还真没料到。

louselice^_^ 发表于 2008-8-28 18:04:22

我来传一个《上海方言词典》的前言部分,希望能有点用处。另外《上海话音档》也不错,不过我手边没有。

goto11 发表于 2008-8-28 18:13:19

Re:闲话上海方言研究——猪肉撒尿

引用第6楼bookish 于2008-08-28 15:04发表的 闲话上海方言研究——猪肉撒尿 :
正如newchomsky兄所说的,“上海话的声调也是相当复杂的,声韵母自不用说。”

据学者称,1853年的上海话声母有30个,韵母有63个,声调有8个。而现在,在和普通话、外语以及各地方言的碰撞中,上海话逐渐蜕化了,声母还剩下28个,韵母更降为32个,声调也只有5个了。

曾经在上海的电视节目中看到一个片断。女宾是位外国姑娘,嫁给了上海人,说得一口动听的上海话,大概也是这个上海话节目的主持吧(或许谁能把她的名字和简介贴上来)。
.......
那位好像是罗马尼亚的,说得最好的是一位以色列的中年妇女,闭上眼睛听,会觉得她的母语是中文,不过人好像有点。ci dou gua nao

parivraj 发表于 2008-8-28 18:41:10

Re:Re:闲话上海方言研究——猪肉撒尿

引用第10楼goto11于2008-08-28 18:13发表的 Re:闲话上海方言研究——猪肉撒尿 :

那位好像是罗马尼亚的,说得最好的是一位以色列的中年妇女,闭上眼睛听,会觉得她的母语是中文,不过人好像有点。ci dou gua nao


罗马尼亚那个mm以前电视里见过,说到这程度很不容易了。以色列妇女的话,估计是http://www.gmw.cn/CONTENT/2004-06/09/content_40989.htm 里说的吧,那上海话要不地道也难,倒是她的希伯莱语可能会有点洋泾浜。

benchren 发表于 2008-8-28 20:58:01

Re:Re:闲话上海方言研究——猪肉撒尿

引用第10楼goto11于2008-08-28 18:13发表的 Re:闲话上海方言研究——猪肉撒尿 :

那位好像是罗马尼亚的,说得最好的是一位以色列的中年妇女,闭上眼睛听,会觉得她的母语是中文,不过人好像有点。ci dou gua nao

ci dou gua nao是不是可以写成"痴头瓜脑"?
俺听上海话如同听外语,估计不研究语言的外地人(江浙人也除外吧)跟俺感受一样.

lucy12345678 发表于 2008-8-28 21:10:04

说到这个,前几天在电视上看见一个报道,说有人正在开发一个沪语语音输入系统。

capricorn_ye 发表于 2008-8-28 21:12:33

伐晓得勒了刚撒

944f4fe875fb39d 发表于 2008-8-29 22:17:47

上海闲话的故事之三——轧朋友

在研究或表述上海方言时,很多人喜欢用同音字来表述,于是,说是研究上海方言,其实却成了糟蹋上海方言的罪魁祸首。

其实,表达上海方言的字有许多是缘于历史,或者是约定成俗,比如说谈恋爱,上海说成是 ge2 bang3 you2,但这要是按读音写成“葛傍友”,那就让正宗上海人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准把它Lenovo成了“杯葛傍大款的友人”了。

上海人把它写成“轧朋友”。(请勿要拿伊读成“诈朋友”)

轧—— yi2 be5 cuo4 zi1 ge3 se1 le5 他被车子压死了

轧—— jin1 zao1 cuo4 zi1 he ge2 今天车子(公共汽车)很挤

我们更为熟悉的是轧钢厂,有热轧、冷轧,谈恋爱就是经历这样的“轧”的过程。

上海人谈恋爱就是两人挤呀压呀,把两人挤压成了一对,挤压得能在9平方米的小屋里筑起三大件和36只脚组成的窝的时候,这“轧朋友”的过程就结束了。

70年代时,上海的年轻人为了不让父母知道他们的恋爱,还发明了称呼恋人的专用名词——kao4 ding5(敲定),敲定了,海枯石烂也不变心了,多么的诗情画意。

上海话中,“敲”读作 kao4,但语言学家要是按读音把 kao4 ding5 写成“尻腚”,那就太煞风景了。

“敲定”当时主要是在早恋的人群中流行,现在,高中生谈恋爱根本就是很平常的事了,而且现在常常就是领了证也不算敲定,所以这个暗语也就逐渐不再被使用了。

顺便说一句,有人把“轧朋友”解释成搞女人,那完全是瞎污搞了。“轧朋友”是褒义的,相应的贬义词是“轧拼头”。上海人把有妇之夫搞女人、包二奶称为“轧拼头”,把这种丑恶现象贬得一塌糊涂。

quesaisje 发表于 2008-8-29 23:12:01

引用第15楼bookish 于2008-08-29 22:17发表的 上海闲话的故事之三——轧朋友 :
上海话中,“敲”读作 kao4,但语言学家要是按读音把 kao4 ding5 写成“尻腚”,那就太煞风景了。.......

这哪里是语言学家,分明是白字先生,拉出去先敲一百下腚再说。

944f4fe875fb39d 发表于 2008-8-30 08:17:54

谢谢louselice^_^兄,《上海方言词典》在CADAL有,但好像现在那里死机了,于是到专家找书去查了查,居然那里有,而且还有6天有效期,在这里做个广告。只是格式不是我所需要的(不是pdf 的),要不也去买两本了。

loyway 发表于 2008-8-30 09:38:37

这种东西也需要拿到台面上来说嘛?中国有那么多的方言,要都这样,其他的事情都不用干了。
记得十几年以前,中国流行粤语,我在广州时还专门买了一本怎样说粤语的参考书,现在怎么样了?
恐怕粤语已经走下神坛了吧,上海话有什么值得好研究的,余光中所言:学语言本来就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的,我跟你上海人交流,只要我听得懂就行了,我管你什么来头不来头,给我讲这些,我都要睡觉了,但又怕不尊重你。
喜欢搞这些东西的,我觉得可以小范围,几个志同道合的上海人在一起扯一扯。上不了台面的。
再说,上海人的讲话,大部分的苏南人还是听得懂的,这就说明,有些东西也不是上海人的独创,上海人把它变了变调子,引申了一下而已。


另外,对正宗上海人的说法不感冒,正宗的到底是什么货色

944f4fe875fb39d 发表于 2008-8-30 12:36:31

上海闲话的故事之四 ——伊辣辣做啥?

其实,人们所说的“正宗的上海人”是指讲本地话的上海青浦等地的居民,他们占上海总人口的比例很少了,1946年的统计数据本地人只占上海城市人口的五分之一。本地话的最明显的特征大概就是“我伲”这个词了。

方言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比重虽然很小,对它的研究却也很受重视。比如,以方言词典为检索词,可以在CADAL查到如下书籍:

温州方言词典
南昌方言词典
武汉方言词典
忻州方言词典
南京方言词典
于都方言词典
梅县方言词典
丹阳方言词典
黎川方言词典
柳州方言词典
上海方言词典
哈尔滨方言词典
黑龙江方言词典
乌鲁木齐方言词典
新疆汉语方言词典
实用方言词典

与其他方言相比,上海话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混合”与“变异”,上海方言可能是各地方言中变化最快的一种了。上海方言不属于一种独立的语言,它是本地话与吴苏,江浙,江北徽皖口音的混合,并且加入了大量的外来词。

我有时辅导学生德语发音,就会开玩笑地说,你要是会说上海话,学德语就方便很多了,因为德语发音中,除了小舌音在上海话中没有之外,其他发音几乎都可以在上海话中找到。

英语词汇融入上海话的例子更典型,老派中有“水门汀”、“司别令锁”等,中派的有“混腔式”、“克勒”等,把它们一一列出那是方言词典的任务,笨人只是打算哪天突然想到某个词特别有趣时便写出来搏人一笑。

其实,上海方言在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也是可以看到的,如《上海的早晨》,在这类文学作品中的上海方言的表述决不会像某些专家那样专业得人们看不懂,但却又让作品充满上海的地方气息。比如,

“又耍啥花样经?”

“英国有啥好白相?”

“以后工会有啥事体,我们都可以晓得”,等等。

对比一下专家的成果:“伊辣辣做啥?” (他在做什么?)让人觉得很纳闷,为什么就不能写成“伊来了做啥”?

于是,相声演员唱道:"2 4 | 4 2 | 1 - | 2 4 | 2 6 | 4 - | 5 -|" (来发勿懒惰,来发辣辣发烧。)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上海闲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