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xiang 发表于 2008-7-5 02:00:25

抱残守缺还是捍卫传统【非首发】

很偶然认识到他。
不修边幅,厚发、方脸、粗犷、练达,不是后来的交谈,没有人会把他想象成一个文化人。但他以文化人的姿态存在却是无疑的,红漆剥落的清代建筑里散乱地堆放着各类文史书籍,而这个建筑的主人就斜倚在老式的椅子上,厚厚的镜片下透射出一种睿智的光芒,热情地接待我们几个初来乍到的陌生人,谈吐中直逼世事的腐败和无奈,语气却有明显的愤懑与疲惫。
两百年前他的祖先在康熙皇帝一纸诏令下辗转来到大清疆土富庶却偏远的南域,壹千满蒙旗兵就这样在成都的少城扎根。房子还是家乡的风格,四合院、胡同、天井,让清初的成都多了一份粗犷,也为死寂的四川带来了些许的生机。一代又一代的延续和交融让人们淡忘了最初的“正统”和“高贵”,他们穿梭在泛黄的城市里,足迹随着岁月翻飞在历史的记忆了。一切都被熨得再平整不过,而几百年的建筑却在城市现代刺眼的光量里显得无比扎眼。对于这些历史古迹,国家已经被上帝赋予了最为合法不过的继承权,理所当然,毋庸置疑。所以,刺眼的拆迁标语、推土机的轰隆声、停电、停水,以至于某些与红色相对应的势力也被“合理”地利用,人们纷纷离开了,几百年维系家族的古墙铜木瞬间坍塌,历史也便随之塌陷,记忆成为残影。
他是成都宽巷子的留守者。羊角是他的名字,墙壁上圣祖成吉思汗的画像说明了主人的血统。他矢志不渝,誓志要坚守这堵破败的墙,为此他也付出了代价,而这种代价我们却无法理解。他的热泪说明了一切,他痛心这些充斥历史的建筑或者一种更深的概念文化就这么消逝在轰隆的机器声里,残败不堪的汉砖古器散乱地堆放在房子里,他不忍心这些文化被倾轧在现代的车轮里。可是我们却无动于衷,只是抱怨这社会的不公与无奈。没有真正置身这个现实的环境,又有谁能体验那份来自灵魂的悲痛。痛苦永远是属于自己的。
他以他的方式胜利,那堵刻着“蘆愷”的墙仍然凸立在已被现代建筑技术仿造焕然一新的“古”建筑群中。以至于附庸风雅的我们辨出它的与众不同,忙不迭地在前面摆些能够宜人一睹的姿势以期在胶片上纪录这一刻。对于我们的认识,主人却是认同的,他在地上热情地帮我们讲解“蘆愷”二字的由来,蘆取杜甫茅屋意,愷有快乐、舒适之意。蘆愷实际上确实不是快乐舒适的,房子里的蚊虫足以将人搬走,发霉的居住环境,让我们在驻留半个小时后却不敢再多停留半刻。而主人快乐地生存在其间,这却需要一种怎样的心境?
告别这个镌刻历史的房子,仿佛经历了一部电影抑或一部长长的电视剧。

原文首发于: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0ca968010009z2.htm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抱残守缺还是捍卫传统【非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