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豆 留住记忆“07月03日"
1904年7月3日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领袖赫茨尔病逝http://www.wst.net.cn/history/7.3/070301.jpg
犹太复国主义先锋赫茨尔 1904年7月3日,44岁的西奥多-赫茨尔去世。他创立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致力于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国家。赫茨尔生于布达佩斯,并在维也纳入学校学习。从1891年开始他成为维也纳《新自由报》的记者。《新自由报》是欧洲最主要报纸之一。在法国,赫茨尔作为记者,详细报道了德雷福斯事件。
1896年,赫茨尔发表了小册子《犹太人国家》。书中设想出一个独立的犹太国家以解决欧洲的排犹问题。赫茨尔还组织了一年一度的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代表大会。他几次前往君士坦丁堡同奥斯曼苏丹会谈,以争取在巴勒斯坦成立独立国家的特许。但都没有成功。评论:为了民族独立! 1924年7月3日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正式开学
http://www.todayonhistory.com/HistoryPic/7/3/2006111211525903.jpg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1924年7月3日,第一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正式开学。
广州农讲所由林伯渠创办。6月30日,国民党中央执委会第39次会议通过农民运
动的实施方案,根据林伯渠建议,决定组织农民运动讲习所,并委派彭湃担任广州农
讲所主任。农讲所每届时间定1个月,毕业后选派为农民运动特派员。
在兴办过程中,讲习内容不断丰富,讲习时间也逐渐延长。第一届共有学员38
人,其中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20名,彭湃为主任。讲习所注重理论与实际相
结合,既开设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如《帝国主义》、《社会问题与社会主义》、
《中国史概要》、《中国农民问题》等,也开设军事训练课程。军训时间占1/3。此
外还组织学生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中国农村的现状及问题。学生毕业后须回原地,从事
当地的农民运动。
评语:20世纪初是中国民主运动的昌盛时期 晚清帝师翁同龢病逝
http://www.bookbo.cn/bookbo/history/images/50431.jpg
1904年7月3日,同治、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病逝。
对于这样一个人物如何评价?历史学家戴逸在他的《翁同龢传》中写到:
翁同龢是晚清政坛上的重要人物,甲午战争中坚持抗日,反对投降,戊戌运动中力图自强,促进变法,对国家和民族做过贡献。翁同龢出身官宦家庭,父兄都是朝廷大臣。他早年受传统的儒家教育,饱读经史,娴熟诗文,尤擅书法。他生活的时代几乎和中国近代史相始终。
翁同龢长期在清廷担任要职,处在晚清政治旋涡的中心。翁同龢忠君爱国,蒿目时艰,苦心焦虑,力图改革,拒降主战,变法维新,反映了仁人志士们为了拯救国家危亡而在荆棘遍布的道路上,艰难探索,奋斗行进。翁同龢作为一个统治权贵,清室大臣,自有其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但他那种忧国爱民,坚持变革,力抗逆流,不避艰险,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襟怀是值得敬仰的。就以他个人的操守而言,他为官40多年,状元宰相,两朝帝师,位极人臣,尊荣无比,任户部尚书,主管全国财政10余年,开缺回乡后竟两袖清风,囊无余资,晚年生活,尚须亲友和门生接济,甚至典卖字画度日,其道德操守、清廉作风,也是值得称赞的。
翁同龢一生中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有的是他亲自交涉办理,参与决策,有的是他耳闻目睹,洞悉原委。时间跨度很长,涉及领域宽广。尤其难得的是,他坚持每天写日记,从1858年至1904年病死以前,长达47年之久,无有间断。其中所载,军国大事、外交交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宫闱秘事、社会风情、治学论文、品评书画、朋僚交游、家庭生活,以及刑部的审理狱讼、工部的陵寝工程、户部的度支奏销,包罗极广,巨细无遗。翁同龢日记的突出优点是:叙事真切准确,言简意赅,得其要领。他记录了近代史上很多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典章制度,大多是他亲身经历、参与、熟悉的,而且当时立即记录,不是得之于传闻,也不是多年以后的追忆,不像其他人的日记和回忆录往往有传讹失实或记忆错误。因此,他的日记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为近代史研究者所重视。日记所载可以和档案相印证,其时间、地点、事实确凿无误,却又不像档案那种官样文章,多所讳饰。
评语:逊清的遗老心中仍有一条辫子 1916年7月3日
世界最富的妇女赫蒂-格林去世http://www.wst.net.cn/history/7.3/070306.jpg
1916年7月3日。赫蒂-格林夫人去世,终年82岁,死后留下一儿一女。人们确信她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妇人。她原名叫亨里埃塔-豪兰-鲁宾逊,是一位马萨诸塞州新贝德福的商人兼船舶公司股东的独生女。她继承了父亲9百万美元的遗产。在她父亲去世后不久,她的一个姑母又去世,留给她4百万美元遗产,对于这笔遗产曾有过激烈的争议。
赫蒂-格林主要经营抵押借款和贷款而不是轮船业,她的财产继续增加,现在人们推测她大约有1亿美元。有关她吝啬的故事几乎有些传奇色彩。那些只有一二百万元的富人经常把钱花在出租汽车和宴会上,而她却穿着粗糙的长统袜走在雪上。1867年她与一位在马尼拉的美国领事结婚。但他们起草了一份婚前协约,以便她的财产能够完全掌握在她的手中。
评论:最有名的富婆了! 1942年7月3日
国共代表在重庆继续谈判
http://www.todayonhistory.com/HistoryPic/7/0610721084340667.jpg
中共驻重庆办事处的部分机要人员
1942年7月3日晚,中共驻重庆代表董必武遵照中共中央电示与国民党代表王世杰
会谈约两小时。11日,国民党方面复以张治中与周恩来及董必武会谈。
中共代表主要表示了以下几点:(1)抗战胜利中共有坚定信心。(2)在取得胜利前
必遭空前困难。(3)克服困难办法主要是国共合作,障碍两党团结的军事政治问题总
可谈得解决办法。这是因为,A.中共军队在委员长领导下抗日,其历史不同,有其
自身特点。想把它一下子变成另一种特殊,绝难做到,在真正民主共和制下,中共并
无永远保持特殊军队之意;B.政权问题,中共虽有局部的和临时的政权,但为抗日需
要,中共至今尚无与中央政权对立的全国性政权系统,这与内战时期另有中央政权是
不同的。(4)请联络参谋速归延安。(5)请中央指派人员和中共代表经常接洽。(6)请
中央了解中共“七·七”宣言所表明之政治态度。
同时,周、董都先后提出请国民党释放叶挺及廖承志的问题,并要求见蒋。对于
派回联络参谋事,王、张都满口应承,亦同意转达共方见蒋要求,但惟一强调军政统
一问题,称此为解决两党关系之症结。故而王、张一面要周、董考虑具体办法,一面
则明确提出进一步商谈是否仍应以何、白皓电即《中央提示案》为基础。而在商得结
果之前,王、张一致表示不好转达释放叶挺等事。
评语:国民党下台了吗?8年前被陈水扁赶下台了,现在却又光复台湾了。 1931年7月3日
朝鲜各地发生排华暴行
http://www.todayonhistory.com/HistoryPic/7/0610721083097156.jpg
中国报刊登载的抨击日本人
挑拨中朝民族关系的漫画
万宝山事件发生后,日本大造舆论,致电朝鲜各报诬称中国当局驱逐朝鲜侨民,在万宝山的侨农被中国农民屠杀等等,终于在朝鲜煽动起大规模排华事件。这一事件首先从仁川开始,迅速遍及朝鲜各地,给华侨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7月3日,万宝山事件发生的第二天早晨,朝鲜仁川外里有数十名朝鲜人向华侨开办的商店、理发馆投掷石块。中国驻仁川华侨事务所蒋主任到当地日本警察署交涉,要求严加制止。事态的发展却恰恰相反,“不意报纸仍出号外,激烈宣传,鲜人亦到处撒传单,开会聚众,至晚8时,鲜人聚集二三千人,遂大举暴动”。暴动的朝鲜人见华侨就打,除一条中国街外所有华侨商店、菜园等均被捣毁。
7月4日,排华暴行更加猖獗,当晚9时左右,“鲜人复于外里地方呜锣聚众,集成5000人左右大举暴动,手持木棒、铁棍、刀斧等到处搜索、击毁”。到7月5日为止,仁川一处华侨“被击毙者有三人,有数人性命不保,其伤不至死者二三十人”,财产损失则达日金9万多元。
继仁川排华暴动之后,朝鲜各地出现了排华暴行。7月5日晚7时,平壤暴民“手持棍、棒、刀、斧、石块等凶器,并携带手电筒对于华侨家房,不问农工商贾,分队轮流袭击,遇我华人,不论男女老幼,恃民殴打至死,毁掠财物,焚烧账据,且带有引火燃料,随处设法放火”。据7月9日统计,平壤华侨死109人,伤163人,下落不明者63人,损失财物达日金254.5万元。
平壤之外,在汉城、釜山、元山、新义州等地也出现类似殴打华侨、焚烧华侨商店的严重暴行。许多华侨走投无路,只好越境回国,到7月10日为止达4500人,至7月底回国华侨人数已超过“全鲜侨胞人数的三分之一”。回国华侨“皆头破血出,身无长物,狼狈之状,不堪言述”。
评语:朝鲜人排华就仅仅是由于日本人的挑拨? 1924年7月3日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正式开学http://www.wst.net.cn/history/7.3/070307.jpg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1924年7月3日,第一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正式开学。
广州农讲所由林伯渠创办。6月30日,国民党中央执委会第39次会议通过农民运动的实施方案,根据林伯渠建议,决定组织农民运动讲习所,并委派彭湃担任广州农讲所主任。农讲所每届时间定1个月,毕业后选派为农民运动特派员。
在兴办过程中,讲习内容不断丰富,讲习时间也逐渐延长。第一届共有学员38人,其中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20名,彭湃为主任。讲习所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开设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如《帝国主义》、《社会问题与社会主义》、《中国史概要》、《中国农民问题》等,也开设军事训练课程。军训时间占1/3。此外还组织学生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中国农村的现状及问题。学生毕业后须回原地,从事当地的农民运动。评论:培养了很多革命领导人! 1962年7月3日,阿尔及利亚正式宣布独立。
1962年3月18日,法国政府被迫同阿临时政府签订《埃维昂协议》,承认阿自决和独立的权利。同年7月1日,阿举行全国公民投票,7月3日正式宣布独立,7月5日定为独立日。新华社发
评论:独立才能自主! 1929年7月3日
阎锡山囚禁冯玉祥http://www.wst.net.cn/history/7.3/070302.jpg
幻想联阎反蒋的冯玉祥 1929年7月3日,阎锡山受蒋介石指使,囚禁冯玉祥。蒋冯第一次军事冲突之后,冯曾派人去太原,同阎锡山商谈联合反蒋事宜,但阎没有明确表态,只表示反对内战,力主和平,并设法诱冯入晋。6月24日,冯偕妻女由华阴入晋。阎被蒋收买拉拢后于7月初以冯住晋祠不便为由,诱骗冯移住五台县建安村加以软禁,并派卫队切断冯与外界的接触,冯联阎抗蒋的计划因此落空。评论:冯玉祥是位爱国将领! 1931年7月3日
朝鲜各地发生排华暴行http://www.wst.net.cn/history/7.3/070308.jpg
中国报刊登载的抨击日本人
挑拨中朝民族关系的漫画 万宝山事件发生后,日本大造舆论,致电朝鲜各报诬称中国当局驱逐朝鲜侨民,在万宝山的侨农被中国农民屠杀等等,终于在朝鲜煽动起大规模排华事件。这一事件首先从仁川开始,迅速遍及朝鲜各地,给华侨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7月3日,万宝山事件发生的第二天早晨,朝鲜仁川外里有数十名朝鲜人向华侨开办的商店、理发馆投掷石块。中国驻仁川华侨事务所蒋主任到当地日本警察署交涉,要求严加制止。事态的发展却恰恰相反,“不意报纸仍出号外,激烈宣传,鲜人亦到处撒传单,开会聚众,至晚8时,鲜人聚集二三千人,遂大举暴动”。暴动的朝鲜人见华侨就打,除一条中国街外所有华侨商店、菜园等均被捣毁。
7月4日,排华暴行更加猖獗,当晚9时左右,“鲜人复于外里地方呜锣聚众,集成5000人左右大举暴动,手持木棒、铁棍、刀斧等到处搜索、击毁”。到7月5日为止,仁川一处华侨“被击毙者有三人,有数人性命不保,其伤不至死者二三十人”,财产损失则达日金9万多元。 继仁川排华暴动之后,朝鲜各地出现了排华暴行。7月5日晚7时,平壤暴民“手持棍、棒、刀、斧、石块等凶器,并携带手电筒对于华侨家房,不问农工商贾,分队轮流袭击,遇我华人,不论男女老幼,恃民殴打至死,毁掠财物,焚烧账据,且带有引火燃料,随处设法放火”。据7月9日统计,平壤华侨死109人,伤163人,下落不明者63人,损失财物达日金254.5万元。
平壤之外,在汉城、釜山、元山、新义州等地也出现类似殴打华侨、焚烧华侨商店的严重暴行。许多华侨走投无路,只好越境回国,到7月10日为止达4500人,至7月底回国华侨人数已超过“全鲜侨胞人数的三分之一”。回国华侨“皆头破血出,身无长物,狼狈之状,不堪言述”。评论:可恶的棒子们! 1062年7月3日北宋清官包拯逝世
包拯(公元999-公元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出身于官僚家庭。生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在开封时,开官府正门,使讼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诉曲直,杜绝奸吏。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则把他当作清官的化身——包青天。
评论:如今讲求法治,不过清官的廉洁精神永不过时。 1998年7月3日 克林顿访问中国
1998年6月25日-7月3日,克林顿对我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6月25日,经过16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后,克林顿到达中国的第一站是古都西安。
这次随克林顿总统访华的人数是历来最多的,共有1200多人。除总统专机空军一号外,还要用3架客机和好几架C—141运输机,仅通讯器材就有60吨。代表团高级成员有47人,包括总统一家3口、5名内阁成员、6名国会议员等。随行人员当然还有总统的贴身服务人员和夫人希拉里的理发师。随团采访的记者有 375人,其中200人可以随机前往。
据统计,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总数300人,其中代表团正式成员34人,记者87人。 1975年福特总统访华时,总数450人,其中正式成员37人,记者170人。1984年里根总统访华时,总数600人,代表团正式成员100人,记者 260人。1989年布什总统访华时,总数大约500人,代表团正式成员34人,记者200人。
这次随团而来的还有两辆黑色的专用安全通讯车、10辆防弹车、受到严密保护的总统标志和防弹的放讲稿小台架及饮用水等设备与用品。一位白宫的先遣人员开玩笑地说:“几乎要把整个白宫都搬到中国去了。”其费用难以计算。据说随机记者每人至少要交1.5万美元。
6月26日晚,克林顿一行从西安飞抵北京。翌日上午,江泽民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主持了隆重仪式,欢迎克林顿总统的来访。
6月27日晚,江泽民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宴会,欢迎来访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宴会伊始,江泽民主席和克林顿总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酒辞。克林顿讲话结束前,特意用颇为标准的汉语道一声“干杯!”在主宾席上,江主席和克林顿总统亲切交谈,笑语不断。克林顿总统在一个月前特意学用筷子,如今终于在宴会上一展身手,他不时用筷子进餐,博得主人的热情肯定。宴会一结束,两位元首兴致勃勃地走到军乐队前,先是江主席指挥乐队演奏中国乐曲《歌唱祖国》,他的指挥潇洒有力,节奏感强,全场顿时活跃。尔后,克林顿指挥乐队演奏美国乐曲《越过海洋的握手》。两位领导人精彩的指挥赢得满堂喝彩。晚会的节目可谓中西合璧,别有风味。中国演员用二胡和萨克斯管共同演奏中国名曲《二泉映月》,擅长演奏萨克斯管的克林顿兴致很高,听得津津有味。更让克林顿夫妇惊喜的是,中国演员用唢呐演奏了欢快热情的美国乡村音乐《切尔西的早晨》,这是克林顿夫妇最喜欢的曲子,因此他们给女儿取名为“切尔西”。晚会结束后,中美两国元首走上舞台。江主席兴致盎然地从演员手里拿过二胡和笛子,一边向客人介绍,一面用这两种乐器即兴演奏了一段曲子,引来一片掌声。
6月28日下午2时许,克林顿总统和他的家人乘一辆黑色的林肯轿车驶抵长城脚下。他们在上午参观了故宫之后,来不及吃午餐,就直奔北京东北73公里处的慕田峪长城。
6月29日上午,北京大学办公楼礼堂迎来美国总统克林顿。去年,美国副总统戈尔访华时,曾强烈要求访问北大并发表演讲。但是,北大校方婉言谢绝。据说,北大是有意要等到今年克林顿总统访华时再接受访问和演讲。
克林顿总统访华前,美方向北大提出,克林顿在北大发表演讲时,要使用白宫的讲台,理由是安全的需要。北大坚决拒绝,称在北大演讲,就要用北大的讲台。北大校方还出示了不久前意大利总统在北大演讲时的照片,显示这是北大的一贯做法。双方为此僵持不下。后来,双方作出妥协,用白宫的讲台,但是讲台上要悬挂北大的标志。10时15分,克林顿总统在陈佳洱校长的陪同下步入会场,北大学生报以热烈掌声。克林顿的演讲以祝贺北大百年校庆为开端,他特意用中文向全场道一声“恭喜”,引来满场热情的回应。
6月29日晚,克林顿一行抵上海访问。30日,出席在上海图书馆举行的座谈会。
6月30日中午,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市民与社会》热线直播节目担任嘉宾,与上海市民进行交流,成为与中国市民通过热线对话的第一位美国最高领导人。在电台直播室,克林顿回答了上海市民关于贸易、教育、环保、交通、图书馆等电话问题。在长达50分钟的节目里,克林顿共回答了8个听众提出的问题。在回答对教育的看法时,克林顿说,没有任何一种制度是完美的,而投资教育的回报期比较长,但是回报率却比任何投资都要高。
7月1日,克林顿总统参加了上海美国商会举行的早餐会。
后来,克林顿还赴桂林、香港等地进行了访问。
克林顿1946年8月19日生于美国阿肯色州霍普镇。出生前3个月,父亲死于车祸。1968年毕业于乔治敦大学外交学院,并获罗兹奖学金赴英国牛津大学深造。1970年考入美国耶鲁大学法律系,1973年毕业后到阿肯色大学法学院任教并开业当律师。
克林顿1977年担任阿肯色州州检察长。1978年当选为阿肯色州州长。1980年竞选连任失败。1982年再度竞选阿肯色州州长成功,并五次连任。1992年是美对外关系委员会成员。1992年11月3日当选美国总统。
在1996年11月5日总统选举中克林顿再次获胜,1997年1月20日宣誓连任。
克林顿1970年在耶鲁大学法学院结识同班同学希拉里·罗德姆小姐,1975年两人结成伉俪。希拉里是美国一位有名的律师,他们有一个女儿切尔西。
评论:中美关系史的重要一页。 历史上的今天:7月3日
http://www.tu51.cn/guowainanxing/tangmukelusi/tmklsd8.jpg
http://www.tu51.cn/guowainanxing/tangmukelusi/tmklsd37.jpg
http://www.q60.org/img/160/pic160151c1.jpg
http://www.tutubar.com/d/2007-11/2007112818125265572.jpg
今天过生日的演艺明星
吴倩莲 汤姆·克鲁斯
点评:喜欢这两个明星 1940年7月3日
1940年7月,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队长石井四郎,亲率一支远征队,携带70公斤伤寒菌、50公斤霍乱菌和5公斤染有鼠疫菌的跳蚤,开赴华中战区宁波一带进行细菌战。
日军将所携细菌投入蓄水他和居民区,造成宁波一带鼠疫等传染病流行。与此同时,日军“七三一部队”另一支远征队在南京“荣”字第一六四四部队配合下,携带130公斤的炭疽菌、副伤寒菌和鼠疫菌,到重庆以及浙赣铁路干线的金华、龙游、衢县、玉山、浦江进行细菌战,造成被污染地区传染病流行,大批居民死亡,许多户全家死绝。
http://news3.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09/17/xinsrc_408e6de70c304326a0d2754f3ad49901.jpg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731研究所所长金成民在安达野外实验场遗址上。新华社记者 徐宜军 摄
新华网哈尔滨9月17日电(记者高淑华 高广志 徐宜军)有关专家今天在此间宣布,他们在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安达实验场遗址处,发现了11枚土陶制细菌弹片,同时确认了关押细菌实验活体的“囚室”遗址的存在。
经研究确认,这些土陶制细菌弹片为宇治式50型,与在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本部发现而保存在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的同类弹片完全一致,并与“囚室”互为佐证,确凿证明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用活人在此进行了细菌弹实验。
专家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在受害者和加害者证言基础上,首次发现的七三一部队进行野外人体实验的最直接证据,是我国专家学者继特别输送档案、人体冻伤实验资料后又一重要发现。
“这是铁的证据!这笔账一定要算!”侵华日军细菌实验受害者刘智老人指着遗址上的一口残井,愤怒地说:“我们当年就是因为吃了日军留下的这口井里的水而感染伤寒的,当时就有2个人死掉!”
经研究证实,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在安达、陶赖昭和平房附近的城子沟等地,密密设了野外实验场,他们与驻长春的日军100部队或者驻齐齐哈尔的日军516部队配合,在野外实验场进行惨无人道的细菌和毒气实验。
侵华日军细菌战与毒气研究所(简称七三一研究所)所长金成民告诉记者,今年3月以来,他和当地文管部门专家一起在日本考古学家菊池实、伊滕厚史等配合下,多次到安达野外实验场进行考察研究。现已对这个实验场的相关设施和遗址进行了最终认定,确认了兵营主体、地下通道、消毒室、浴池、兵舍、动物饲养室、囚室、解剖室等位置,认定了三处水井及临时机场的位置,还绘制了这个实验场的现状图纸。
安达实验场建于1941年,是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经常使用的特别实验场,位于当时安达县城东仅有40户人家的鞠家窑附近,也称安达特别靶场。实验场分为地面、地下两个部分,地面有飞机跑道和作为仓库、井房子、马棚、猪圈、老鼠舍用的简易木板房,还竖着四个三角大铁架,作为飞机投弹的标志;地下有营舍、实验室、汽车库、食堂和浴池,约七十余间。
据当时劳工和七三一部队原队员证实,七三一部队在安达野外实验场进行大量牲畜实验的同时,还进行过土陶细菌弹、枪透等各种人体实验。
原住在距修建实验场处的鞠家窑北的袁国卿老人回忆说,1941年夏天大约5、6月份,我在草甸子放牛时看到日本飞机来这里,在东山包南面的草原上绕几圈后,距地面不高的地方往下投炸弹,声音不太响,就“砰”的一声,然后就看到冒出带颜色的烟,有时是绿色的,有时是粉色的,有时是白色的。日本人的飞机大约两三天就前来一次。
曾七次亲自参加过安达野外实验的原七三一部队消毒班队员尾原竹善,向金成民提供了七三一部队在安达进行人体实验的重要证言。他说:“在野外进行实验时使用了活人,让他们穿上日本军队的服装。一次实验大约使用16到20人左右,我进行了七次野外实验。警笛响后大约20分钟,飞机飞过来,在空中盘旋,投下细菌炸弹,让细菌掉落在18到20人围成的圈内。因为我们位于距离实验者150米到300米的范围,所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实验者的情况……”
安达实验场还进行了多次枪透实验:把运来的“木头”(受实验者)的眼睛蒙上,分成几组,前后排成行。有的组穿很厚的棉衣,有的组穿着普通的军服,有的组则裸体。之后,七三一队员分别站在排好的每组“木头”前,用实弹上膛的三八式步枪,对准最前边的“木头”射击,“‘木头’象虾米似地向上一跳,一个接一个地倒了下去”。其他七三一队员手里拿着记录用纸,记录了“三八式步枪在不同距离的地方进行射击时,对穿防寒具或者普通军装或裸体的人体的穿透性能”。
据介绍,日军从安达撤退之前,把细菌实验场的各种建筑全部炸毁,但留下染上炭疽病和牛瘟病的28匹马和50头牛。当地居民把这些牛马牵回去用,在很短时间里全部病死,还传染了大批牲畜,安达地区连续几年发生大面积牛瘟。由于日本侵略者逃跑前有意施放病菌,安达地区鞠家窑一带有不少人罹患脓肿,这种病经检查是由炭疽菌传染所致。(完)
“我就是吃了这口井里的水感染了伤寒”
为了民族的重托——访哈尔滨市社科院七三一研究所所长金成民
“我参与了7次野外人体实验”——七三一部队部分原队员证言
新闻背景:侵华日军细菌战及其活体实验
点评:国耻难忘,自强不息 1934年7月3日
博古李德分兵六路抵御国民党围剿
1934年7月上旬,国民党军占领广昌、建宁、永安、连城后,调整部署,以31个
师的兵力,从6个方向向中央红色根据地中心区发动全面进攻。
博古、李德指挥红军实行“六路分兵”、“全线抵御”的方针抗击:(1)以红三
军团第六师和红二十一师在兴国西北沙村地区抗击国民党军6个师的进攻;(2)以第八
军团的第二十三师和江西军区独立团,在兴国东北古龙冈地区抗击4个师的进攻;(3)
以红五军团第十三师在广昌头陂抗击4个师的进攻;(4)以红三军团第四师、第五师及
红五军团的第三十四师在贯桥、高虎垴地区抗击5个师的进攻;(5)以红一军团、红九
军团和第二十四师在连城、朋口地区抗击6个师的进攻;(6)以第二十二师在会昌筠门
岭抗击3个师的进攻。企图在各条战线上同时阻敌。但任何一路都未能阻敌前进,却
给国民党军造成了各个击破的机会。
http://elearning.ccnu.edu.cn/ermsweb/libs/rclib/314/314_2628.jpg
http://elearning.ccnu.edu.cn/ermsweb/libs/rclib/314/314_2629.jpg
点评:中国革命遭遇了暂时的困难 1991年07月03日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改名为圣菲波哥大
圣菲波哥大,原名波哥大(Bogotá),1991年7月3日改名为圣菲波哥大。哥伦比亚的首都,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位于东科迪勒拉山脉西侧的苏马帕斯高原的谷地上,海拔为2640米,虽然靠近赤道,但因地势较高,气候凉爽,四季如春;因地处哥伦比亚腹地,保留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城市近郊山岭环绕,林木苍翠,景色壮丽,是美洲大陆上的著名旅游胜地。人口703.3万(2007年人口普查估计)。城市面积1587km2,大市区面积 1731.9km2。年平均气温14℃。由于圣菲波哥大景色秀丽,四季如春,名胜古迹众多,因此被誉为“南美的雅典”。
评论:波哥大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改名反映了波哥大人民对于宗教的热爱。 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
http://cms.cct5000.com/Files/File/2007-6/5/59JHBJA4638HJ75B7F.jpg
1898年7月3日 京师大学堂成立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它开办于1898年7月3日,属于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辛亥革命后,改称北京大学。
1862年,清政府在总理衙门设立了京师同文馆。此后,清政府又决定设立算学馆,学习天文算学。同文馆的设立是我国创办新式学校的开端。同文馆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公立专科学校,后来它并入了京师大学堂,是京师大学堂最早的组成部分。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了一次割地高潮,中国又一次面临被瓜分亡国的危机。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发起了一场变法维新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他们认为,要救亡,只有学习外国,实现变法维新,而维新,必须从废科举、立学校开始。
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等在北京组织“强学会”,购置图书,收藏报刊,供群众阅览,并经常开会讲演,讨论学术,批评时政,宣传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近代科学知识,鼓励人们学习西方,以学以致用的原则来培养人才,最终达到民族自强的目的。
1896年6月,刑部左侍郎李端芬在给清廷的《请推广学校折》中,第一次正式提议设立“京师大学”。1898年初,随着变法维新运动日益发展,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再次提出:“自京师立大学,各省立高等中学,各府县立中小学及专门学”。
在康有为、梁启超的推动下,1898年6月,清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正式宣布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于是由梁启超起草了一份《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大学堂的办学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道。”课程分普通学科和专门学科两类。这样,京师大学堂不仅成为全国最高学府,而且是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这个章程是北京大学的第一个章程,也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最早的学制纲要。
1898年7月3日,清光绪帝正式下令,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1898年至1900年的京师大学堂(后来被称为“戊戌大学”),一切因陋就简,因此,它在实质上仍然是一所封建书院。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京师大学堂校舍被占,图书设备被毁,一度停办,直至1902年得以恢复,增设预备科(新政科、艺科)及速成科(仕学馆、师范馆)。1903年增设进士馆、译学馆及医学实业馆。毕业生分别授给贡生、举人、进士头衔。1910年改设为经、法、文、格致、农、工、商7科。辛亥革命后改称北京大学。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一所大学。
点评:在中国近代北大的先声 1876年7月3日我国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正式通车运营
淞沪铁路是中国第一条铁路。自上海经江湾至吴淞,长约14.5千米。1866年驻中国的英国公使请求建筑铁路,以便把海运至吴淞的货物经铁路运至上海,未得清政府的批准。1875年英商怡和洋行组织“吴淞道路公司”,将铁路器材从英国运至中国私自筑路。1876年 6月修成上海至江湾段,7月初正式通车,轨距为762毫米,钢轨每米重13千克,以一台“先导”号机车牵引客货车辆。建筑期间,沿线人民反对外人在中国修筑铁路,并捣毁“公司”的江湾办事处。1876 年8月列车压死行人一名,群情激愤,“公司”被迫停驶列车。1876年10月清政府与英公使签订《收买吴淞铁路条款》,但“公司”方面仍继续筑路,于 1876年12月1日上海至吴淞全线完工通车。1877年9月,清政府赎回这条铁路后,即将全路拆毁。1897年2月重新修建淞沪铁路,改为标准轨距,采用每米重32千克的钢轨。1898年8月完成。1904年10月并入沪宁线,改名为淞沪支线。1938年日本侵占上海后,把这条线何家湾至炮台湾栈桥的线路拆除。抗日战争胜利后,淞沪铁路从何家湾修复至蕴藻浜,全长13.68千米,每日开驶旅客列车。1958年上海枢纽站兴建,由何家湾修筑支线接南翔站,将这条线的天通庵至何家湾段作为上海枢纽内的货运专用线。
20世纪50年代铁路缩至蕰藻浜南岸,全长14.53公里。解放初淞沪线成为客货运并重的运输线,年客运百万人次。1959年194.4万人次。1963 年因城市公共汽车交通的发展,铁路沿线天通庵等道口严重影响公共汽车营运。1963年1月春节全线停止客运,后于1988年停掉货运。1997年4月17 日上海北---江湾站被拆除。
评论:中国的铁路终于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了。“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要想富,多修铁路啊。 1938年7月3日
电影《八百壮士》在国内外引起反响
http://www.todayonhistory.com/HistoryPic/7/0610721083779691.jpg
《八百壮士》1938中制编剧:阳翰笙
主演:袁牧之陈波儿
1938年7月,阳翰签编剧、应云卫导演的影片《八百壮士》完成。剧本是根据发
生在“八·一三”上海抗战中的一个真实事迹编写的。
1937年11月下旬,上海沦陷后,中国军队的将近八百名爱国士兵在团长谢晋元、
营长杨瑞符率领下,坚守四行仓库阵地,誓不投降,抵抗到底。爱国女童子军杨惠敏
代表人民群众冒险前往送旗。这八百名爱国士兵后来虽然由于弹尽粮绝,撤退到上海
租界地区,被租界当局无理扣留,但他们所表现的英勇不屈的爱国行动,却激励了广
大人民,也博得了国际正直人士的尊敬,成力一个极为轰动的事件。
《八百壮士》在大后方上映后,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影片在香港以及在
菲律宾、缅甸等地上映时也极为轰动,在法国和瑞士举行的反侵略大会上映出时,博
得了好评。
http://www.todayonhistory.com/HistoryPic/7/06107210838181.jpg
袁牧之扮演的谢晋元
http://www.todayonhistory.com/HistoryPic/7/0610721083922363.jpg
陈波儿扮演的童子军杨惠敏
http://www.todayonhistory.com/HistoryPic/7/0610721084012616.jpg
点评:中国民族解放的号角 14樓都是納粹德國的軍服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