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姆·哈恰图良 十九岁开始接受音乐教育,先在格涅辛音乐专科中学学习大提琴,并向格涅辛学作曲,后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作曲。 师从米亚科夫斯基。作有交响曲、协奏曲和芭蕾舞剧各三部以及室内乐、钢琴曲等类型的作品。其创作汲取了故乡亚美尼亚的民间营养以及高加索地区的多民族传统音乐精华,音乐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浓郁的亚美尼亚情调,因而在二十世纪苏联乐坛独树一帜。另外,阿拉姆·哈恰图良还受法国印象主义的影响,他的作品以热情、乐观、富于色彩、旋律丰富和高度的技巧性见长。他的钢琴协奏曲和小提琴协奏曲是世界各国经常演奏的曲目。
作为在前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成长和创作的作曲家,哈恰图良在艺术成就和知名度上虽不及肖斯塔科维奇和普罗科菲耶夫等人,但其音乐创作将时代意识、民族遗产及个人风格进行了成功融合,留下了具有长久生命力的优秀作品。阿拉姆·哈恰图良作品具有浓郁的亚美尼亚民间色彩。他总共写过三首交响曲,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协奏曲各一首,以及各种其它形式的乐曲。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两部芭蕾舞剧的音乐,《斯巴达克斯》和《加雅涅》。人们非常熟悉的那首热烈、狂放的《马刀舞曲》,便是选自后者。由于在很多年里欧洲音乐听众对哈恰图良的了解几乎仅限于此曲,很多人称他为“马刀舞曲先生”。作于1943年的标题为《钟声》的第二交响曲以及我们经常听到的《假面舞会》组曲、舞剧《斯巴达克》选曲等均属于哈恰图良的优秀作品。哈恰图良还是前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歌的作者。
他带给世人非常多的经典之作,后人将一直记住他 1963年6月6日,霍梅尼在伊朗暴乱中被捕。
1902年5月12日, 伊朗伊斯兰什叶派领袖、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最高领袖霍梅尼出生于距伊朗宗教圣地库姆56公里的霍梅恩小镇。阿亚图拉·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原姓印地,1930年改为霍梅尼,意为霍梅恩人。外祖父、父亲和一个哥哥都是阿亚图拉(宗教领袖的称号,意为真主的意志)。
15岁中学毕业后,受教于伊斯兰著名神学家、宗教领袖哈耶里·叶兹迪。1922年至库姆深造,成为伊斯兰教神学家教法学家。60年初成为伊朗六位大阿亚图拉之一。在库姆教书40年,伊朗当代著名宗教学者大都是他的学生。1941年出版《揭开神秘的面纱》一书,揭露国王巴列维的独裁统治,50年代同情摩萨台的反国王斗争。60年代抨击巴列维发起的“白色革命”。
1963年6月阿舒拉日(传统宗教节日)因支持反对国王的示威被捕,8月获释。1964年10月又因抨击国王政府给美国军事顾问外交特权而被逐出国,流放土耳其。后转到伊拉克什叶派宗教圣地纳杰夫。1978年10月在伊朗国王压力下,伊拉克政府宣布他为“不受欢迎的人”,遂转移到巴黎郊区居住,流亡期间,与国内保持联系,组织开展推翻国王的运动。
霍梅尼是伊朗人的精神领袖,但凡要成为领袖都需要经历许许多多的磨难。 1901年6月6日
苏加诺诞生
苏加诺于1901年6月5日出生于爪哇泗水(今苏腊巴亚)的贵族后裔家庭,父亲为小
学教师。1916年在泗水的荷兰中学就读。1926年毕业于万隆工学院,获工学士学位。
就学期间参加伊斯兰教联盟,爪哇青年会等组织的民族主义活动。
1927年参与组织印度民西亚民族联盟。1928年3月将“印尼民族联盟”改组为
“印尼民族党”并任主席。试图通过“不合作”方式争取民族独立。同年12月,印尼
民族党与伊斯兰教联盟、至善社、巽他青年会、苏门答腊同盟、泗水研究会等组成印
度尼西亚民族政治联盟,当选为主席。
1929年12月被殖民当局逮捕。1930年在万隆法庭发表《印度尼西亚的控诉》长篇
辩护词,历数殖民者的罪行。1932年获释后参加印度尼西亚党,任主席。1933年再次
被捕。1942年日军侵入印尼后获自由。日本占领印尼期间、曾幻想依靠日本实现印尼
民族独立,并担任日本御用组织“民众力量中心”主席,同时又秘密与抗日组织联
系。
1945年6月1日,发表“印尼建国五原则”民族主义、人道主义,民主、社会公平
和信仰神道。1945年8月17日,发表《独立宣言》,宣布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成立,并
当选为总统。
荷兰殖民者重返印尼后,苏加诺于1948年12月被逮捕,并被流放邦加岛。直至
1949年8日荷印(尼)圆桌会议承认印尼独立才得释回到日惹。同年12月再次当选为印
尼联邦共和国总统。1955年积极倡导并参加亚非会议,在会上发表了著名的开幕词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洲际会议......”1959年兼任总理,并先后任最
高议院主席,最高战时掌权者,民族阵线主席等职务。一贯主张执行反帝反殖的不结
盟外交政策,促进亚非人民的团结合作。
1965年“九、三O事件”以后,其总统权力逐步被军人集团剥夺。1967年3月被撤
销总统职权,并遭软禁。1970年6月21日病逝。
http://www.showchina.org/zwgxxl/zgydnxy/200710/W020071022576627033852.jpg
评论:为印尼独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979年,6月6日国务院正式承认基诺族为我国单一的少数民族
基诺族自称“基诺”,意为“舅舅的后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其余散居于基诺乡四邻山区。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基诺族人口数为20899。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使用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基诺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由于无文字,过去多靠刻竹木记事。无本民族文字。
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基诺"是民族自称, 过去汉语多音译为"攸乐",意为"跟在舅舅后边", 加以引伸即为"尊崇舅舅的民族"。1 9 7 9 年6 月经民族确认,成为中国的第5 5 个民族。
基诺乡旧称为基诺山,清代文献写为攸乐山,都是以基诺族自称而得名,足见基诺族是当地的古老居民。有关基诺族的汉文记载始于18世纪。基诺山因盛产普洱茶,明末清初即有汉族商人进入,推广种茶制茶技术,对基诺族社会发展产生了影响。雍正七年(1729),清朝在基诺山思通(今司土寨)设攸乐同知,筑了砖城,驻军500人,欲在这里建立滇南重镇,但时隔6年因瘴气厉害而裁撤,此后只在这里委任基诺族首领为攸乐土目。后来傣族土司统治基诺山区。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地方政府在基诺山委任保甲长,保甲长与傣族土司任命的基诺头人相结合,主要职责是为国民党地方政府催缴贡赋。1941年10月至1943年4月,基诺族人民为了反抗国民党地方政府的残酷压榨,在操腰的领导下,团结哈尼、瑶、汉等族人民,同国民党地方政府的军队进行了英勇斗争,最终迫使云南省地方政府把车里县长撤职查办,3年内未在基诺山征税。
从此中国的少数民族的大家庭中又添新丁! 1914年6月6日
《礼拜六》周刊创刊
1914年6月6日《礼拜六》周刊在上海创刊。
以该刊主要撰稿人而得名的礼拜六派又称鸳鸯蝴蝶派。是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上
海“十里洋场”的一个文学流派。主要创作倾向是描写才子佳人的言情小说,以迎合
有闲阶级和小市民的庸俗口味为目的。
它曾受到新文学阵营的批判和抵制,1916年停刊。1921年3月复刊,断断续续一
直延续到30年代。
http://images.dangdang.com/images/9162213.jpg
评论:形成的鸳鸯蝴蝶派很出名! 1994年6月6日
西北航空公司一客机失事
1994年6月6日,中国西北航空公司2303号航班在执行西安至广州飞行任务时,于
8时23分在距离西安东南30公里处坠毁。
飞机上146名乘客、14名机组人员共160人全部遇难,据介绍,在遇难的146名乘
客中,国内乘客133人,外国乘客9人,香港乘客3人,台湾乘客1人。
http://games.tom.com/images/2007/wlgame/0605/060617.jpg
评论:真的希望灾难不在发生! 1950年6月6日
日本赤色整肃开始
1950年6月6日,美国占领当局下令镇压日本共产党员及其同情者,史称赤色整
肃。
美国为推行“冷战”政策,使日本成为反共堡垒,秘密制定整肃赤色分子的计
划。1949年实行“道奇路线”,整顿行政和企业人员,重点清洗共产党员及其同情
者。
1950年5月3日麦克阿瑟发表暗示共产党为非法的声明,6月6日和7日又先后指令
吉田茂政府剥夺24名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和《赤旗》报27人的公职,并出动警察包围
日共总部。6月26日命令《赤旗》报停刊30天。7月28日又在报刊、广播电台等机构推
行整肃,随后扩大到政府机关和民间企业。
被裁减的日共党员及同情者达2万1千多人。日共被迫转入地下进行斗争。
http://military.people.com.cn/mediafile/200507/18/F2005071815030600000.jpg
评论:日共损失很大! 1875年6月6日 德国作家托马斯·曼诞辰
托马斯·曼(Thomas Mann,1875-1955)德国作家。生于德国北部吕贝克市一个大商人家庭。中学毕业后练习写作。1894年发表处女作中篇小说《堕落》,获得成功。1901年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问世,进一步奠定了作家在文坛上的地位。以后陆续发表的《特里斯坦》(1903)、《托尼奥·克勒格尔》(1903)和《威尼斯之死》(1912)等三部中篇小说,被称为是早期杰出的关于艺术与艺术家的小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托马斯·曼思想曾一度陷入危机。1924年长篇小说《魔山》的发表,使作家誉满全球。
30年代初,托马斯·曼预感到法西斯的威胁,发表了中篇佳作《马里奥与魔术师》(1930),对法西斯在意大利制造的恐怖气氛做了生动的描述。纳粹上台后,托马斯·曼发表《理查德·瓦格纳的苦难与伟大》的著名演讲而被迫流亡国外,1944年入美国籍。虽然他的著作在德国被查禁,他的国籍和波恩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被剥夺,但他并没有屈服,而是以著名的公开信表明了反法西斯的严正。流亡期间,他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斗争,并坚持创作,发表了长篇巨著《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的前三部以及《绿蒂在魏玛》(1939)等。1947年,波恩大学重新向他颁发博士学位证书。同年长篇小说《浮士德博士》问世。由于反动的麦卡锡主义在美国日益猖獗,作家感到“灵感给美国的政治气氛窒息了”,于是迁居瑞士。1955年8月12日,在接受世界各地庆贺他80寿辰之后,结束了他“史诗性的,而非戏剧性的生命”(受奖演说)。
曾经拜读过其作品,不过没有全部看完,不过文笔的确是很不错。 1949年6月6日
司徒雷登与中共再次接触
1949年6月6日,中共代表黄华与美方代表司徒雷登举行第二次晤谈,黄华重申中
共愿意和美国及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外国政府特别是美国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政
权的关系。司徒雷登不肯表示将停止援蒋,但宣称中共应意识到外国大使馆继续留驻
南京是一种意味深长的发展。
与此同时,司徒雷登请民主党派陈铭枢与中共联系,转达美方的五点意见和四个
文件。五点意见为:(1)美国人相信,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存(2)美国对即
将由中共控制的政府,有两点特别关切:①是真正尊重人权,还是搞成极权或警察国
家?②是否从事暴力式的世界革命?(3)凡是希望美国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的人,都
对中共外交政策的迹象感到不安(4)在经济关系方面,中共官员言论似乎不鼓励和美
国通商;(5)美国的立场是等着瞧,但中共应该重视司徒雷登大使及其他国家使团首
长留在南京的事实。四个文件在于说明和美国保持关系对中共是何等有利与重要。
11日,陈铭枢赴北平,向中共领导人转达了这些意见和文件。23日,他转告司徒
雷登,已跟毛泽东、周恩来顺利接触,谈话令人完全满意。
6月中旬,司徒雷登向黄华提出想去北平出席燕大毕业典礼。28日,黄华正式通
知司徒雷登,毛泽东、周恩来真诚欢迎他前往北平。翌日,司徒雷登即向美国国务院
请示,并详陈北平之行的好处:可以当面向毛、周解释美国的政策,表明美对国际共
运的担心和对中国前途的希望,可以把中共领导人的意向带回华盛顿,为未来中美关
系产生有利影响:另一方面,他分析了不利因素:此行可能引起美国国内的强烈批
评,致使国务院处境困难,盟国将以为美国要背弃朋友,率先承认中共政权。但去北
平利大于弊。三天之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否决了司徒雷登的北行之议。
http://cimg.163.com/catchpic/0/0E/0E1BB6007F4C57F96B6582EBB58BE3EF.jpg
评论:《别了,司徒雷登》让我们记住了他!
1042年6月6日 宋仁宗建大名府为北京。
http://imgsrc.baidu.com/baike/pic/item/0862c354ffe1774bd0090660.jpg宋仁宗庆历二年五月戊午(1042年6月6日),宋仁宗建大名府为北京。其实,在历史上被称为“北京”的地方还有好几处。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唐、后晋、后汉三代,都以它的发祥地太原府(今山西省太原市)为北京;宋仁宗赵祯把从前真宗赵恒亲征时驻跸过的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县境内)建为北京;金熙宗完颜亶改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境内)为北京;后来完颜亮把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改称北京;明初朱元璋建都南京,将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定为北京;明成祖朱棣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今北京市),并将都城迁于此。
http://imgsrc.baidu.com/baike/pic/item/34bbf8cdf152db420eb3454b.jpg
古都北京真是历史悠久
1884年6月6日,阮氏王朝被迫在《巴特诺条约》上签字
http://www.webcargo.com.cn/webcargocn/informationcenter/map/vietnam.gif越南地图
1884年6月6日,越南阮氏王朝被迫又在《巴特诺条约》(又称第二次《顺化条约》)上签字,代替以前法越签订的一切条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越南从此正式沦为法国的殖民地。
《顺化条约》是法国强迫越南在顺化签订的条约。
1883年8月,法国殖民者乘阮氏王朝皇帝嗣德死后统治集团内部争夺皇位之际,派军队进攻阮氏王朝的京城顺化。8月20日,法军占领顺化外围,发出最后通牒,迫令在24小时内承认越南受法军保护。
阮氏王朝被迫于1883年8月25日与法国签订《顺化条约》。主要内容为:越南承认并接受法国控制;平顶省并入南圻法国直辖殖民地;东京(北圻)行政由法国监督节制;法国驻顺化公使,可以随时“觐见”越南皇帝。
《顺化条约》是越南变为法国殖民地的亡国条约。
在那个年代是不是时兴签不平等条约?什么时候都要发展自己,落后就没有发言权,就收欺负。
1936年6月6日 张国焘取消“第二中央”
http://www.people.com.cn/media/20000531/22523.jpg张国焘给毛泽东、彭德怀发的电文
http://news.hsw.cn/gb/images/2007-12/18/xin_131204181147812270832.jpg
张国焘年轻时的照片
http://www.ce.cn/xwzx/xwrwzhk/peoplemore/200607/03/W020060703488676070448.jpg
延安时期的张国焘与毛泽东
1936年6月6日,张国焘被迫取消“第二中央”。
红二、红六军团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朱德、任弼时、刘伯承、贺龙、关向应同张国焘分裂党、反对党中央的错误进行了斗争。6月10日,张国焘复电中央,表示同意6月底北上,但准备向夏河、兆河西北行动,企图在青海、甘肃、新疆边远地区另创一个局面。
正确决定挽救了党和革命
1236年6月6日文天祥诞生
文天祥,南宋诗人、将领。1236年6月6日,出生在江西吉安县,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南宋首都临安应试。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被皇帝亲拔为第一,但四天后父亲不幸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三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散尽家产,组织义军三万,进行反元斗争。然因为孤立无援,抗争失败。次年,任左丞相赴元营谈判,不意被伯颜拘留,押解北方。后于镇江脱险。但元军施反间计,诬说文天祥已投降,文天祥不得不颠沛流离至温州。1277年,文天祥率军移驻龙岩、梅州,攻入江西,收复赣州十县、吉州四县,但在元军主力进攻下,文天祥率军北撤败退到庐陵、河州。
1278年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驻崖山,请求率军前往,遭张世杰坚决反对,于是退往潮阳县。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在五岭坡造午饭时炊烟引来元军发现兵败被俘。张要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飘摇雨打萍。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不久遣使护送至大都,被关押在北京府学胡同,拘囚四年。1279年,宋亡,文天祥仍坚守初志,命也。元世祖爱其才,先后派出平章政事阿合马、丞相孛罗招降,1283年1月 8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允给文「原相位复职,甚可代忽必烈统治中国」最优惠条件招降。文天祥坚贞不屈,「一死之外,无可为者。」次日执行死刑,天祥向南方跪拜,从容就死。死后在他的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死时年仅四十七岁。
评论:他的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曾经激励了多少人! 他慷慨就义的大无畏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 1961年6月6日荣格逝世
1961年6月6日,最杰出的现代分析精伸病学先驱者之一,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在瑞士去世,享年85岁。
与弗洛伊德相比,荣格更强调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负,反对弗洛伊德的自然主义倾向。
荣格和弗洛伊德的观点主要有三点分歧。首先是对里比多概念的解释,弗洛伊德认为里比多是性能量,早年里比多冲动受到伤害会引起终生的后果。荣格认为里比是一种广泛的生命能量,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第二点分歧在于荣格反对弗洛伊德关于人格为童年早期经验所决定的看法。荣格认为,人格在后半生能由未来的希望引导而塑造和改变。以上分歧的发展导致两人对人性本身看法上的原则分歧。荣格更强调精神的先定倾向,反对弗洛伊德的自然主义立场,认为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负,不限于弗洛伊德在人的本性中所发现的那些黑暗势力。 荣格的人格理论包括三个层次: 1 意识或自我 2 个人潜意识 3 集体潜意识。他提出内倾和外倾的心理类型,原型和作为人格核心的本性等都已成为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对哲学和文学研究也有深刻的影响。荣格著作极丰,全集共19卷,其中卷6至卷9是他理论体系的主干,包括心理类型、心理结构和动力,原型与集体潜意识等方面的研究。
评论:今天由于工作压力,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或轻或重程度不等地存在着精神问题!荣格的学说就越来越显得重要!感谢他!
1829年6月6日日本围棋棋士本因坊秀策诞生
本因坊秀策(1829年6月6日-1862年9月3日),日本江户时代的围棋棋士,被许多人认为是 围棋黃金时期(19世纪中期)当中最伟大的棋士。
本因坊秀策的父亲名为桑原轮三,母亲名为龟,家中次男。日本文政12年(相当于西元1829年)出生于日本的因岛市外浦町。 原名桑原虎次郎,出生于日本因岛(今广岛县尾道市)。传说,3、4岁的时候,只要给他棋子就会停止哭泣,然后就会将黑白起排着玩。他的母亲在5岁的时候开始教他围棋,到他6岁的时候,整个村落无人可以当棋敌手,7岁的时候,与三原公城浅野公对弈后,被认为棋力稳定。后拜竹原宝泉住持葆真和尚为师。
九岁的冬天,经由浅野公的推荐,虎次郎前往江户(注:现在东京一带),进入本因坊家中成为本因坊丈和之弟子。十一岁的时候,取得初段认定后回到故乡,浅野公赐予虎次郎当时一般家臣五人份的薪俸。十五岁时,取得了四段的认定后,改名为秀策(注:日本人跟中国人一样,小时候会有一个幼名,成人礼《或称为元服》后,会再有另外一个名字。跟中国人的『字』很类似。)十七岁的时候,他的薪俸增加到一般家臣的十二倍,十八岁的时候,在大阪与幻庵因砚对弈后,因而博得『赤耳妙手』的名号。
自幼投在本因坊秀和门下,很早便显示出超凡的资质。在井上幻庵与本因坊秀和的第三次对决时,棋至中盘,幻庵精心设下了能置对手于死地的圈套,而包括当局者秀和在内的现场所有高手都未能看破,却唯有当时年方十四岁以弟子身份在一旁递茶伺候的秀策看出了盘面的杀机,遂详做失手令茶盏翻倒,在秀和抬头时以眼色示警,令秀和重新审视局面,这才躲过一劫。不过,在那时秀策的实力除秀和外还不为人所知,直到他数年后一次在外旅行时,偶遇已引退的井上幻庵交手之时连连获胜,这才名动四方,震惊了棋坛。而这才只不过是秀策光芒万丈的棋圣生涯的开始。
秀策二十岁时,被定为第十四世的本因坊的继承人(不过并未成为十四世本因坊),并与其师丈和之女结婚。被秀和正式指定为本因坊一门的继承人,并开始在御城战中出场。谁也没有想到,在此后直到秀策去世的十数年中,秀策竟在强者林立的御城棋战中保持全胜!而且,败在他手下的各家棋士,无不输得心悦诚服。如此神乎其技,令人不禁联想到两百年前的本因坊道策,而更难得的是,秀策虽有如此冠绝古今的实力,为人却极温文谦和,因此,同代棋士大多与他交好,在他三十多岁染病英年早逝时,整个日本围棋界都为哀痛。可能是史上最强棋士的秀策,却因为辞世太早,连本因坊家掌门都没有当上。
秀策是三位获得「棋圣」稱称号的棋士之一,另两位是本因坊道策及本因坊丈和。1846年与井上幻庵因硕对弈中下出了「耳赤的一手」,可能是围棋史上最有名的一步棋。
秀策20岁时就成为了本因坊的继承人,但尚未继承就因病去世了。后人仍称他为本因坊秀策。
评论:伟大的天才的棋手,围棋爱好者心中的偶像。可惜天妒其才,英年早逝,
1946年6月6日德国剧作家霍普特曼逝世
盖哈特·霍普特曼(1862~1946)德国剧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剧作《日出之前》、《沉钟》、《织工》等。1912年作品《群鼠》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 “欲以表扬他在戏剧艺术领域中丰硕、多样的出色成就”
评论:每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人类文化的丰碑!每一位都值得我们铭记!
1868年6月6日英国极地探险家罗伯特·斯科特诞生
斯科特1881年加入英国海军,1891年升为上尉。1900年开始进行第一次到南极洲的探险,其目标是罗斯海。他发现并命名了爱德华七世半岛。1904年他回到英国。
1910年,斯科特从英国出发,重返南极,他这次的目标是要到达南地极。但他发现这次他有一个竞争者:挪威人罗尔德·阿孟森。斯科特的五人探险队(包括R.F.斯科特,亨利·鲍尔斯中尉,爱德华·威尔森博士,爱德加·埃文斯海军军士和劳伦斯·奥茨陆军上尉),于1912年1月17日到达南极,阿孟森比他们早到了35天。带着失望的心情在返回路途上。后來他们遭遇了16年一见的寒冷低温,于当年3月29日全体全部丧生。最初冻死的是埃文斯,之后奥茨由于冻伤也无法继续前进。为了不拖累队友们,奥茨在3 月17日早上留下一句:“I am just going outside and maybe some time.”后走出了营帐,他的尸体至今仍未被发现。剩下包括斯科特在内的三人冻死在了营帐里,距离最近的补给站仅有20公里,尸体连同日记在六个月后才被发现,他们死时还带着十多公斤的岩石标本。他被英国国王追封为骑士。
后人认为斯科特的失败除天气的原因外还有他自己犯的错误。比如他不用极地犬,而一开始用西伯利亚小马,后来用人力来拖他的行李。此外他没有利用极地人的经验。阿孟森的探险队中的人都是有丰富的极地经验的。
今天位于南地极的阿蒙森-斯科特站是以他和他的竞争者命名的。
评论:斯科特虽败犹荣,人们没有因为他失败而忘记他,相反还是被他的探险精神所感动,用他和阿蒙森两个人的名字一起命名一个南极站来永远纪念他。
2007年6月6日,“纪念特区基本法实施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http://www.nc159.com/Files/File/2007-6/13/4I2JA0GGGEEFJ9IFCF.jpg
2007年6月6日,“纪念特区基本法实施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图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与与会代表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摄)
吴邦国委员长在纪念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实施十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题为《深入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把“一国两制”伟大实践推向前进》的讲话。
特区基本法对中国和香港特区都十分重要,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 2007年6月6日,吉林警方集中焚烧一吨四毒品 创该省禁毒史之最
http://www.fjncc.org/images/infoimg/2007060710080373499.jpg
http://www.fjncc.org/images/infoimg/2007060710081373499.jpg
总重量达一点四吨的各类毒品,2000年6月6日上午在吉林省长春市被警方集中焚烧销毁。吉林省禁毒总队总队长杨维林称,这是迄今吉林省焚烧毒品数量最多的一次。
被分装在六只大铁锅里的毒品,包括大麻二百五十九公斤、海洛因四点二三公斤、鸦片一百五十公斤、冰毒三十九公斤以及大量xxx和制毒原料。上午十时,六只铁锅被同时点燃,一吨多的各类毒品很快便被付之一炬。
这些毒品均是吉林省自二00五年以来在破获的近千起毒品案件中所缴获的,“但本次焚烧的毒品,并不是全部,只占吉林省缴获毒品的百分之五十。”杨维林说。
据杨维林介绍,目前境外毒品正不断变换手法,继续向中国内地走私贩运,吉林省毒品交易也日趋频繁,数量也越来越大。为此,吉林省警方正在加强与边境驻军、公安边防部队、海关、铁路、民航、邮政等部门配合,构筑立体禁毒屏障,最大限度实现将毒品堵在境外,查获在省内。
据悉,目前吉林省也在加强与各国警方合作开展禁毒。杨维林称,吉林省正在与俄罗斯警方商谈双方禁毒协作规定,在今年内会进行互访,确定具体合作事宜。同时,也在通过中国公安部和东南亚各国警方开展禁毒合作。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2001年6月6日,朱镕基深情告别清华 辞去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
http://www.dudu163.com/img/2006/ls20060904/1157332771.jpg
2001年6月6日上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全体师生来到综合体育馆里。主席台上坐着朱镕基总理,还有教育部长陈至立和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等人。
朱镕基总理以他一贯的坦诚直言说:“今天,我来到清华,心情非常激动,在美国白宫的南草坪上也没有这么激动过。我不怕外国人,但是来到这里心里还是有点怕……毕竟是后生可畏啊。
“我今天来这里,其实不是做报告的,是来告别的,是出席辞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的告别会。”
会场上空掠过一丝不安。
为了这一天,朱镕基做了很多工作,他向在场的师生们透露了其中的一些过程:
“1984年,刘达同志邀请我做院长,我本来没有学过经济,但对管理特别感兴趣,所以,不知高低,一口应承下来。但是这些年,我给经管学院没有做过什么事,甚至同学们想见我一面都难,我扪心自问,难道我真的是政务繁忙到见同学们一面的机会都没有么?扪心自问,心中有愧。我带过4个博士生,他们的论文我也读过,但的确提不出什么好的建议来,所以我就把世界上最优秀的管理者邀请来,成立了顾问委员会,希望能对经济管理研究院的成长有帮助。
“开第二次顾问委员会会议时,美林银行私下给我递过一封信,说愿意捐给经济管理研究院50万美元。我考虑了一下,觉得不能收,因为我是请他们来提建议,而不是乱收费的。我不能让外国人说:中国到处乱收费,现在连清华大学也乱收费啊。
“因此,我告诉王校长、贺书记,我当这个院长其实没好处,有钱也不能收。我自从做总理以来,事情很多,因此好几次提出要辞去院长一职。但他们每次都做工作,说起了作用,但是我也不知道起了什么作用。我今天来是正式辞去院长一职,也请在座的其他院系的同学做个见证人,教育部长陈至立也是见证人。大约校长、书记也考虑我前边提出的情况,同意我辞去院长一职。
“大中校长说,如果院长不做,做个荣誉院长也好。我说不行,最后只做顾问管理委员会的荣誉主席。所谓荣誉,就是来也可以,不来也行。我绝不耽误顾问委员会的运行。”
朱镕基是清华大学电机系51届的毕业生。在校时,他是一位非常活跃的学生干部,做过班长,也做过学生会主席。在他看来:“清华不仅是一个为学的地方,还是教人为人的地方。”他至今还记得电机系老主任的告诫:
为人要比为学更重要。为人,就是要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朱镕基向在场的师生们回忆起对他影响至深的几位教师:“我非常敬佩朱自清先生的为人,很喜欢听他讲话。虽然他写很好的文章,但是不会讲话。我敬佩他为人的那种廉洁和谦虚。我还清楚地记得朱自清先生在同方部的一次讲话,音容宛然。我们也很喜欢去张奚若先生家里,坐在地上,听张先生纵论天下,大骂国民党。我后来做班长、学生会主席,读了很多很多书,我的共产主义信仰就是在那时候建立的。”
朱镕基说,在校时他不是一个好学生,“我不喜欢工程,因为英文好,喜欢文科,老想着转系,不过没转成。有人说没转成是对的,因为国家后来还是重视工科的。我那时候在班里不是最好的,我还非常清楚地记得在大操场上同班同学张丰容(音)跟我说的那几句话。我说我在中学时是班里的第一名,现在跟班上那些认真学习的人相比也没有怎么不用功啊?张告诉我说:在来清华之前,哪个不是第一名?清华竞争的确非常激烈,人才出了不少,我们班里就出了3个院士。清华有自己的精神,至于这精神是什么,需要在座的诸位回答。我的理解是:追求完美!”
朱镕基谆谆告诫在场的师生:“每个清华人都负有责任,建设这个国家。为学,要扎扎实实,不可沽名钓誉。做事,要公正廉洁,不要落身后骂名。
“我曾有过20年(1958———1978)没有党籍的日子,但是在那些日子里,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我的信念。我没有忘记清华对我的教育,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情。
“我对儿女很严格,虽然他们没有上清华,但是身上有清华的精神。二儿子十几岁的时候,很喜欢楼上的阳台。有一天拿了一张破油毡布,上面铺了一层土,准备种菜。我问他是从哪里拿来的:我们再穷也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儿子委屈地告诉我,不是别人家的,是从计委门口垃圾堆里捡来的。我还是要他把油毡布送回去:即使垃圾堆里的,也不能捡。我陪你去把油毡布送回去。于是我们从三里庄一直走到计委门口,规规矩矩放到垃圾堆里。他们也很争气,后来我做上海市市长、副总理的时候,他们出去留学,但是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父亲位居要职。他们依靠刷盘子、打工度过了他们的留学生活。现在都已经回到国内。
朱镕基又谈到对经管学院的几点希望:“做了17年的经管学院院长(1984—2001),我没有做什么。校长要我对未来的学院提点建议,我认为要把经济管理学院建成世界一流的管理学院,一定要有一流的师资力量。没有,要花大力气去请,就是讲学也可以。其次,我希望管理学院所有课程都用英文教。我不是崇洋媚外,世界经济全球化,我们需要同世界交流!我当年读大学的时候,只有《普通物理》(萨本栋)是中文,其他都是用英文。《热力学》庄前鼎教授是无锡人,他说反正我的无锡话你们听不懂,干脆用英语好了。”
朱镕基的告别讲话是独一无二的,他向在场的师生们分析国家经济发展的形势。同以往一样,他的讲话仍然是深入浅出、风趣动人、主题鲜明。同学们听得很认真,因为这是朱院长给他们上的最后一课。
不知不觉中,两个小时过去了,朱镕基的演讲已接近尾声。
12时40分,一个让所有的清华人都感到伤感的时刻。
朱镕基再一次向他所热爱的母校和学生告别。
“今天,我告别清华,以后就很少来了,实际上,就是不来了。
“但是,请大家放心,我的心永远留在清华。清华的每一个成绩,我都会欣慰,清华的每一个难处我都会关心,清华的每一个不足我都会指出。
“再见了,我永远是一个清华人!”
朱镕基的话音慢慢地在会场上消失,全场沉寂了,不知过了多少分分秒秒。突然之间,全场爆发出掌声,持续了很久很久—————同学们再也坐不住了,没有谁的命令,全场起立,长时间地鼓掌。朱镕基向四周鞠躬致意,与王校长握手。
在他走下主席台离开会场的时候,他沉默着,紧闭着嘴唇,一句话也没有讲,也没有再回头看台下的学生们一眼。
他就这样走了。
喜欢朱总理的办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