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恰当是英文地道的前提——从“渗透”与infiltrate说起
搭配恰当是英文地道的前提——从“渗透”与infiltrate说起昨天一整天都忙于本科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很累,倒是对一篇本科论文的标题很感兴趣。汉语标题里含有“渗透文化知识”的字眼,英文标题里却相应地翻译成了“Infiltrating Cultural Knowledge”。看后,我大为惊奇:竟有这样的搭配。我遂发问,你知道infiltrate一词的含义吗?他解释道,是指导老师改的。
哈哈,这对师生全错啦。只要稍微抬手翻一下词典,就可探得infiltrate一词的究竟。查询dictionary.cambridge.org网站,即可得到如下解释:
1) to secretly become part of a group in order to get information or to influence the way that group thinks or behaves:
A journalist managed to infiltrate the powerful drug cartel.
2)to move slowly into a substance, place, system or organization:
At about this time the new ideas about 'corporate management' had begun to infiltrate (into) local government.
第一个义项显然是“使(思想、人员等)渗透”的意思,往往含有贬义,与中文中的“卧底”很像。第二个义项则是“使(液体等)透过,渗入”的意思,或者是“蔓延”之意。由此可见,“渗透文化知识”翻译为“infiltrating cultural knowledge”实在不妥。我们从中可以掂量搭配恰当的重要性和勤翻词典的必要性。 虽然不知论文写的是啥,还是要胡说2句,
学生汉语理解可能还有点问题,所谓文化“渗透”不过是”影响“”作用“,:-)。
就是想借enineera老师的帖子做个实验。
俺用ultraedit 搜索了牛津高阶4版的txt文档,查找“渗透”一词。
查得
interpenetrate
v penetrate (each other), esp so as to lose individuality; spread through (sth) thoroughly in each direction 互相渗透(尤指因而失去原有特性); 贯穿; 扩散: two cultures, originally distinct, which have so interpenetrated (each other) as to become virtually a single culture 两种起源截然不同的文化互相渗透以致实际上已融为一体.
然后搜索AHD双解txt搜索“渗透”结果
penetration
n.
8.The extent of influence that one culture or nation has on another.
渗透:一种文化或一个国家对另一文化或另一国家所产生的影响的强度
可惜不会编程,不然检索效果会更快。
把英汉词典当汉英词典用,还挺挺管用。呵呵 这么早就答辩了?
不早了。
谢谢家学兄的方法。一直想这么搜,可惜没实践过。 “渗透文化知识”这汉语是啥意思? 学生论文标题大致是: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渗透文化知识 引用第4楼enineera于2008-05-26 09:48发表的 :
学生论文标题大致是: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渗透文化知识
哦。那应该是“‘掺杂’以达‘潜移默化’”的意思吧。interpenetrate和penetration还都不怎么恰当。 integrate, incorporate或许可以。 引用第6楼enineera于2008-05-26 14:05发表的 :
integrate, incorporate或许可以。
这两个词很好啊。
是不是用introduce就够了?汉语用“渗透”就感觉有点过头了。当然写论文都不由自主想要显得更专业、更正式、更像术语一些。 感觉incorporate好一些,外国人也爱用。当然说白了也不过是白马兄所说的在上课过程中介绍文化背景知识而已。
楼上家学兄拿英汉词典当汉英词典用,倒是让我想起与上海译文旧版《德汉词典》并行的《德汉词典中文索引》,实在是很有特色,有不少在正式的汉德词典里都未必查得到的实用信息。在那个没有计算机的年代做这么一大本引得,就尤其不容易。可惜别的《X汉词典》好像没有类似的东西,而《新德汉词典》推出的时候也再没有《新德汉词典中文索引》了。 引用第8楼parivraj于2008-05-26 22:43发表的 :
感觉incorporate好一些,外国人也爱用。当然说白了也不过是白马兄所说的在上课过程中介绍文化背景知识而已。
楼上家学兄拿英汉词典当汉英词典用,倒是让我想起与上海译文旧版《德汉词典》并行的《德汉词典中文索引》,实在是很有特色,有不少在正式的汉德词典里都未必查得到的实用信息。在那个没有计算机的年代做这么一大本引得,就尤其不容易。可惜别的《汉X词典》好像没有类似的东西,而《新德汉词典》推出的时候也再没有《新德汉词典中文索引》了。
1、中文理解很重要,俺就想当然“中外文化间的相互渗透”,该打。
2、换成我写论文,英语未必要用“大词”。中文可能用些“大词”。
3、查字典我会花很大力气。:-)
早期 郑易里的最新英华详解大词典也附汉语索引,三联1950版?后来没了,惋惜之声也见过多次。
中美百万见香港广泰书局印行版。印象里是郑易里凭一己之力,实在佩服。
俺就幻象着在孤岛上带着英汉大词典,变成汉英大词典。o(∩_∩)o...哈哈。
扯点八卦的吧,网上查了查,郑易里是天秤座,林语堂是天秤座。研究汉字拆解编码貌似二人的本性。符合天秤座长于“机巧”。取汉典里义项3.灵巧的机械装置。扯远了,跑题了。哈。 白马西北驰兄的introduce一词平实易懂,多谢!
拙贴引来了版主、学士和活泼醇厚的家学兄,荣幸啊,真的起到了抛砖的作用。 (此帖似乎有盖棺论定的意思了,不过鄙人有点意犹未尽。申说发挥之处,先请楼主原谅则个)
将就上述楼层(截止第10楼)的发言材料,当作个蓝本来作个近年外语界热门的话语分析研究(所谓discourse analysis)。
A首先是讨论轨迹梳理:
楼主从短语出发而落脚于词,考出infiltrate不当——楼主似乎初衷更多地是落在单一的词上,因此很快地就游离出处来谈词本身的认知性问题,因此也无修正意见;
homestudy兄用“正逆/逆正法”(翻译斟酌词的翻译的过程中常取此法而无以名之,姑且这么叫着)提出penetrate——问题在此转向,成了何词为佳的问题,例句中共现的two cultures及a single culture应该是如此主张的要核;
woi兄提出回溯源头(学生意旨/intended meaning)的问题——即“本为何?”的问题,问题的提出为后边基于此汉语词为原点的放射状选词奠定理论基础;
楼主提出改进意见integrate或incorporate——与问题提出时相比,这应该是更多地加入了语境考虑之后的修正意见了;
白马兄提出introduce以及parivraj兄表述对incorporate的倾向性(两者或同步或不同步,但都是对楼主修正意见的回应)——白马兄引出了新话题(同时也得到楼主第10楼首肯):简约之妙处。。。
B然后是结论:
1.话题的进行有赖参与者的积极配合,尤其是话题发起人的主动(楼主发言5次);
2.语言讨论的主导因素(或关键节点),正在字典阐释(homestudy)、本源阐释(woi)以及语体风格阐释(白马)三种因素间(三个节点上楼主都进行积极响应);由于三者间的同一主体指向性,所以话题形成良好互动态势;
3.新信息的提出是讨论的必要前提,但新信息的相互关联性一旦强度不够或新信息又自身包孕强烈的自我衍生性,它就自动被扬弃(如第8楼和第9楼)。
C最后提出讨论的延伸性观点:
本人此处的发言,如3之所论,有自我泯灭的极大可能性,除非话题发生扭转;
字的定位和最后确定,是个非常复杂的主观(认知)和客观(语境)交织的问题,字典、本源、语体风格的阐释并不能完全概括之,同时,这三者本身也具有自身的繁复性,譬如就“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渗透文化知识”这个特定话题而言,可提出的问题就有:“渗透”的确切涵义是什么——introduce应该是个单向度的词,而“渗透”作为一种课堂活动,想来更多地是侧重于一种interact的?另外,毕竟是学生本人的论文,那么,学生本人的着眼点是什么?指其准确的意指,而非楼主的“大致”判断——论文作为自身的体会和思考,应该有异于正确但排斥了特定的“他”的学理讨论;跳出大家的解字法之外,如果不考虑到本来也就并不“在场”的那个特定学生(“他”)的因素,那么,未必不可以有另的多种思路:譬如如introduce般强调教师因素而意味更强的,可以有cultivate;强调中性的,可以有更为直接的名词中心表达,诸如:cultural factors in senior english class,或动名词的dealing with culture,或者如果只求简明,干脆and结构解决......
(一下午没课,胡乱写了这些,打岔之处,楼主莫怪,:-)) 引用第11楼cicerocicero于2008-05-30 18:43发表的 :
(此帖似乎有盖棺论定的意思了,不过鄙人有点意犹未尽。申说发挥之处,先请楼主原谅则个)
将就上述楼层(截止第10楼)的发言材料,当作个蓝本来作个近年外语界热门的话语分析研究(所谓discourse analysis)。
A首先是讨论轨迹梳理:
楼主从短语出发而落脚于词,考出infiltrate不当——楼主似乎初衷更多地是落在单一的词上,因此很快地就游离出处来谈词本身的认知性问题,因此也无修正意见;
homestudy兄用“正逆/逆正法”(翻译斟酌词的翻译的过程中常取此法而无以名之,姑且这么叫着)提出penetrate——问题在此转向,成了何词为佳的问题,例句中共现的two cultures及a single culture应该是如此主张的要核;
.......
受教之余,佩服之至。cicerocicero兄的分析鞭辟入里,视角新颖,暂时插不上嘴,等消化后,再来添点拙见。 引用第11楼cicerocicero于2008-05-30 18:43发表的 :
(此帖似乎有盖棺论定的意思了,不过鄙人有点意犹未尽。申说发挥之处,先请楼主原谅则个)
将就上述楼层(截止第10楼)的发言材料,当作个蓝本来作个近年外语界热门的话语分析研究(所谓discourse analysis)。
A首先是讨论轨迹梳理:
楼主从短语出发而落脚于词,考出infiltrate不当——楼主似乎初衷更多地是落在单一的词上,因此很快地就游离出处来谈词本身的认知性问题,因此也无修正意见;
homestudy兄用“正逆/逆正法”(翻译斟酌词的翻译的过程中常取此法而无以名之,姑且这么叫着)提出penetrate——问题在此转向,成了何词为佳的问题,例句中共现的two cultures及a single culture应该是如此主张的要核;
.......
补充一点,参与者尽管都围绕主题展开,网络发言的随意性还是很明显的。
除了学习上有所裨益,观察每个id的解题思路,也是乐趣之一。交流思维方式的乐趣。
还有,我也要消化一下才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