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m2000
发表于 2008-5-7 11:48:57
1965年5月7日,中国田径史上首位田赛项目世界冠军黄志红的生日
http://news.shangdu.com/category/10006/2006/07/12/images/10006_20060712_589.jpg
黄志红1965年5月7日出生于浙江省兰溪市,1979年先后入选浙江田径队和国家田径队。
1986年第10届亚运会,黄志红以17.51米的成绩获得冠军。1987年黄志红连破女子铅球19米和20米两个大关,成绩达到20.22米。1988年她首次参加第24届奥运会,就以19.82米的成绩获得第8名。1989年除以20.56米夺得第15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女子铅球冠军外,她在这一年还创造了21.28米的世界第二好成绩。1990年6月以21.52米获全国田径锦标赛冠军,列当年世界第2位。同年10月在第11届亚运会上以20.46米获得银牌,并破亚运会纪录。
1991年她在第3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世界田径大奖赛均获女子铅球冠军,成为中国田径史上第一位获田赛项目世界冠军的运动员。同年她还获得第3届室内世界田径锦标赛亚军,第9届亚洲田径锦标赛冠军。这一年她的最好成绩为20.83米,列世界第2位。1992年黄志红在第25届奥运会上以20.47米的成绩获得银牌,这是我国女运动员在奥运会田赛项目中取得的最好成绩。1995年,30岁的黄志红在第5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以20.07米的成绩获得银牌。
黄志红她曾多次被评为“全国田径十佳运动会”。
lqm2000
发表于 2008-5-7 14:13:23
1969年5月7日,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
http://www.bingtuanzhanyou.cn/blog/attachments/2007/07/2_200707300850061.jpg
http://www.bingtuanzhanyou.cn/blog/attachments/2007/07/2_200707300850063.jpg
http://www.bingtuanzhanyou.cn/blog/attachments/2007/07/2_200707300850064.jpg
http://www.bingtuanzhanyou.cn/blog/attachments/2007/07/2_200707300850065.jpg
1969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内蒙古直属机关毛泽东思想大学校总校、分校及原内蒙古(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华北农垦兵团大部一同并入新组建的生产建设兵团。北京军区从下属各部队抽调现役军人组成各级领导班子,率领数千名复员、转业军人前往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乌兰察布盟和锡林格勒盟等地接管国营农场,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兵团规划为6个师的建制,每个师辖10个团,每个团辖10个连队。
1969年5月7日,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司令部设在呼和浩特市。当年,兵团组建了4个师,24个团,246个连队,接收北京、天津、上海、呼和浩特、包头等城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5万余人,全兵团在职人员达7万余人。1970年,又组建了2个师,15个团。按照原来的规划,一、二、三师设在内蒙古西部的巴彦淖尔盟、伊克昭盟境内,四、五、六师设在内蒙古东部的锡林格勒盟境内;由于锡林格勒盟草原地区不适于发展农业和超量发展畜牧业,内蒙古兵团不得不将四师从锡林格勒盟迁到了巴彦淖尔盟,使“东三师、西四师”的格局变成了“东二师、西四师”的态势。1971年,内蒙古兵团已有41个团(包括2个工业团和4个相当于团级的工矿企业)职工为10.1万人,其中有知识青年7.55万人,复员转业军人和留厂职工2.57万人,现役军人近6千人,另有家属3.8万人,共计14.5万人。
1972年,内蒙古兵团总人数为17万人,职工(包括知识青年)13万人。至1975年,内蒙古兵团下设农牧业团35个,厂矿企业单位34个,在职人员11万余人。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为边疆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lqm2000
发表于 2008-5-7 14:27:30
1990年5月7日,
墨西哥著名响板舞蹈家索尼娅·阿梅利奥访华首场演出在北京民族宫礼堂举行。
http://chinaabc.showchina.org/zwgxxl/zgmxg/200710/W020071010490715314651.jpg
这是她专门为中国观众献上的民族舞《生命—死亡—舞蹈》。
阿梅利奥先后6次访华,她通过自己的演出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lqm2000
发表于 2008-5-7 14:46:03
1997年5月7日,“浙江省盲人复明基金”及全国首家“汽车眼科医院”成立
http://www.eye-zju.com/pic/jzys_1031043748.jpg
1997年5月7日,由全国人大代表姚克教授创建的“浙江省盲人复明基金”及全国首家“汽车眼科医院”在浙医二院隆重成立。标志着我省在国内率先广泛、深入的开展基层防盲治盲,造福于百姓的“送光明工程”启动。2003年4月,在浙江省老年工作委员会及老年基金会的关心和支持下,又添置了新的流动医疗车及新的手术设备,使送光明工程健康发展掀开新的一页。
眼科中心医务人员在姚克教授亲自率领下,在浙江大地留下了深深的脚印,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lqm2000
发表于 2008-5-7 15:01:29
2002年5月7日,江泽民会见美国前总统布什
http://wcm.fmprc.gov.cn/ce/cech/chn/xwss/W020040521457300787748.jpg
2002年5月7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上海会见了美国前总统布什及夫人一行。
江泽民对布什及夫人再次访华表示欢迎,并赞赏布什多年来对中美关系的关心和支持。江泽民说,布什总统执政以来,中美关系总体上是向前发展的。去年10月和今年2月,我们两度会晤,就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重要共识。胡锦涛副主席刚刚对美国进行了一次很好的访问。他和美方就落实我和布什总统在上海和北京两次会晤达成的共识作了很大的努力。我很高兴,布什总统和他的主要助手均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和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两国近来在反恐、经贸等领域的合作也有新进展,双方在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了密切磋商。
江泽民在回顾中美关系的历史后说,不难发现,中美之间有分歧,但更拥有广泛而重要的共同利益,双方对世界的和平和人类的命运负有共同责任。这是中美能够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基础。
江泽民强调,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有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也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江泽民表示,我们要尽一切可能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式来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我多次讲过,只要台湾当局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就可以恢复谈判和对话,而且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但如果有人要搞“台独”,中国人民是不会答应的。
布什和夫人对再次见到江泽民主席表示非常高兴。布什说,美国正在继续进行反对恐怖主义的艰巨斗争,布什总统和美国人民非常感谢江泽民主席和中国政府对国际反恐斗争的支持和合作。美方认为,布什总统今年2月对中国的访问和胡锦涛副主席几天前对美国的访问都很成功。总的看,美中关系是好的。美方坚持奉行一个中国的立场,并确信,一个强有力的、向前发展的美中关系符合美国的重大国家利益。我们应该不断加强美中关系。
布什还向江泽民主席通报了他对中东局势、美俄关系以及美国经济形势的看法。
美方参加会见的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插话说,美中正面临发展更加密切、更加牢固的双边关系的关键时刻。过去,每当美中关系改善时,往往会出现某种干扰,损害两国关系发展的好势头和我们的积极努力。这种事不应该再发生。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共同努力,排除可能出现的干扰,不断巩固和推进两国关系。
中美关系在曲折中稳步发展。
jn2nj
发表于 2008-5-7 15:12:28
1992年5月7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首次发射升空
冲出地球,太空是大家的,不要星球大战
jn2nj
发表于 2008-5-7 15:27:23
1940年5月7日英国首相张伯伦因绥靖政策破产而辞职
亚瑟·内维尔·张伯伦(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1869年3月8日—1940年11月9日),英国政治家,1937年到1940年任英国首相。他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对希特勒纳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而倍受谴责。
1940年4月,德国入侵挪威,联军前往帮助挪威,但失败了,不得不撤回。
5月7日挪威陷落,一位议员在议会发言引用了克伦威尔解散议会时的宣言:“你们在这里坐的时间太长了,没有干出任何好事,走吧,让我们以上帝的名义告诉你们,滚!”
第二天投票时有40位原来支持政府的议员投了反对票,虽然政府最终赢得了信任投票,但是张伯伦很清楚自己也该下台了,他希望自己下台后能组成一个保守党政府,但议会强烈要求仍然组成联合政府。当时有两个可能的人选:丘吉尔和哈利法克斯伯爵,但哈利法克斯伯爵认为自己作为上院议员领导政府不合适。张伯伦想要求工党组成联合政府,询问工党是否同意,问题是:工党是否同意参加由他自己领导的政府?如果不同意,是否同意参加由其他人领导的政府?工党领导答应第二天给予答复。
第二天,德国入侵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工党答复说同意参加联合政府,但不同意由张伯伦领导。1940年5月10日,张伯伦向国王递交辞呈,正式推荐丘吉尔继任。
纳粹就是在他的变相支持下成长起来的
oops1
发表于 2008-5-7 17:12:10
1915年05月07日——一战:英国客轮“卢西塔尼亚号”被德国潜艇击沉,包括128名美国人在内的1198人遇难,这成为美国参战理由之一。
http://baike.baidu.com/pic/96/11878483375951645.jpg
卢西塔尼亚号(RMS Lusitania) 1907年--1915年 长239.8米 宽26.9米 载客2165人
隶属于英国卡纳德轮船公司.
在20世纪初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富翁——朱利厄斯•皮尔庞特•摩根——产生了垄断横渡大西洋航线的念头。他组织了一个”国际商船队”(IMM),一家一家地购买感兴趣的轮船公司。1902年买下了英国最大的白星轮船公司。英国国会感到这是大英帝国的耻辱,决定捍卫另外一家大轮船公司——卡纳德轮船公司。同年,英国政府与卡纳德公司签定为期20年的合同,每年向其提供15万英镑的资助,并且鼓励卡纳德建造两艘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邮船。1903年,32000吨级的卢西塔尼亚号在苏格兰克莱德班克的约翰•布朗船厂开工。1904年,姐妹船毛里塔尼亚号开工。卢西塔尼亚号建成时是世界最快的邮船。卢西塔尼亚号和毛里塔尼亚号首次使用了蒸汽轮机代替往复式蒸汽机。这为它们创下新的速度记录创造了条件。卢西塔尼亚号开创了大西洋邮船的新纪元。之后,大型邮船纷纷把速度和豪华同时作为追求的目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曾计划把卢西塔尼亚号和毛里塔尼亚号改装成武装辅助巡洋舰。一战期间,英国和德国都曾经将若干商船改装为辅助巡洋舰。装备若干门火炮,主要用来破坏敌方的海上航运,缴获敌人的商船。当然,这样的辅助巡洋舰船不限于邮船。帆船、渔船、不定期货船都有改装的。毛里塔尼亚号和卡纳德公司的新船阿奎坦尼亚号被征用,后来改装成医院船。卢西塔尼亚号则被允许继续从事客运业务,以方便美国和英国的战时交流。漂亮的白、黑、红外表被涂成全黑色,不挂任何旗帜,船名也被遮盖掉。
1915年5月1日,驻美德国大使馆在报纸上注销声明称,任何乘坐悬挂英国旗帜的商船的美国旅客,其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但是卢西塔尼亚号的乘客并不把这消息放在心上。战时被称为“大西洋快犬”的卢西塔尼亚号有足够快的速度,可以摆脱所有的德国潜艇袭击。满载着1959名乘客(大部分是美国人)和船员,卢西塔尼亚号从英国出发了。5月7日,航行到了爱尔兰外海遭遇到大雾,威廉•特纳船长命令把速度减慢到18节。11点30分,大雾逐渐消散。正在附近游弋的U20号潜艇发现了卢西塔尼亚号。卢西塔尼亚的航海生涯就要结束了。下午2:12分,第一枚鱼雷击中舰桥下面的船身,紧接着,第二枚鱼雷击中了煤舱。弥漫的煤炭粉尘引起了猛烈的爆炸。船上的旅客在惊慌失措中拥上了救生艇甲板。秩序极为混乱,因为船身急速倾斜,只有右舷的救生艇可以使用。18分钟后,卢西塔尼亚号带着她的1195名乘客和船员沉入了大海。不过比起两年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幸运的是那些还来得及弃船的乘客被迅速赶来的爱尔兰渔船救了起来,不至于在海水中冻死。
卢西塔尼亚号的沉没在大西洋两岸引起了极度的震惊。美国和英国纷纷指责这是一场残酷的谋杀,德国的报纸则声称卢西塔尼亚号是一艘军火船,否则不会这幺快沉没(80年代美国和德国人对躺在海底的卢西塔尼亚号残骸的勘测,证实了煤舱粉尘爆炸的观点)。美国国内“立刻对德国宣战”的呼吁声嚣日上。德国迫于舆论谴责的压力,宣布取消对客船和中立国船只的无限制潜艇战。直到1917年,由于西线战局的不利,才告恢复(德国恢复无限制潜艇战,直接导致美国向其宣战)。德国的凶残形象,在美国已经深入人心,所以1917年威尔逊政府向德国宣战的决议,得到了美国人民的支持。从这个角度说卢西塔尼亚号可以说是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的邮船。
评:德国战争机器引火烧身,自掘坟墓。
oops1
发表于 2008-5-7 17:25:57
1945年05月07日——苏联无线电节(波波夫发明无线电之日)。
亚历山大·斯塔帕诺维奇·波波夫(Александр Степанович Попов 1859年3月16日 – 1906年1月13日)是俄国物理学家和电气工程师,是研究电磁波的先驱。
波波夫出生于乌拉尔山区的一个小村庄,父亲是一位神父,1877年进入彼得堡大学学习,1892年毕业后留校在实验室工作,1893年到俄国海军喀琅施塔得鱼雷学校任教。
波波夫于1894年发明了第一架无线电接收器,一个金属检波器,1895年改进成接收闪电发出的电磁波装置,同年5月7日他在俄罗斯物理和化学学会演示了他的接收装置,这一天后来被俄罗斯定为“无线电日”庆祝。7月将这个装置安装在圣彼得堡林学院的气象站中,几个月后发表了一篇论文说明这种装置可以接收人工震荡源的信号。1896年3月在彼得堡物理学年会时,在彼得堡大学的两座建筑物之间进行了发送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的实验,这比意大利物理学家马可尼于1896年6月取得专利的装置要早。
1898年他和俄国海军一起进行了10 千米距离的海岸和军舰之间的通信实验,1899年实现了50千米通信。但由于马可尼先取得了专利,国际上一般认为是马可尼发明的无线电通信,可是俄罗斯人一致尊波波夫为无线电发明人。
1900年俄国海军在波波夫的指导下在波罗的海中的高戈兰岛设立了无线电站,和芬兰沿海城市科特卡之间实现了无线电通讯。(当时芬兰属于沙皇俄国),2月5日发出第一条信息,到了4月份,破冰船爱尔马克号前往高戈兰岛解救被冰困住的战舰,同时解救出50名芬兰渔民,无线电站已经成功地发送了440条信息,这时马可尼刚开始第一次通信实验。
1901年波波夫被任命为电技术研究所的教授,1905年被选为研究所所长,年底健康状况恶化,很快死于脑溢血。
波波夫发明了无线电,可他的去世可能也跟这有关吧(接收大量辐射)?
oops1
发表于 2008-5-7 17:32:13
1602年05月07日——李贽逝世,中国作家
http://baike.baidu.com/pic/3/1190006666422197.jpg
李贽(1527—1602),中国明代后期思想家。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原姓林,名载贽,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中举后,改姓李,嘉靖三十五年为避穆宗载垕(同“厚”)讳,取名贽。回族,信奉伊斯兰教。其家是世代巨商,至祖父辈家境渐衰。嘉靖三十五年任河南共城(今河南辉县)教谕,三十九年任南京国子监博士,四十三年复任北京国子监博士,四十五年任礼部司务,隆庆四年(1570年)任南京刑部员外郎,万历五年(1577年)任云南姚安知府,万历八年辞官归隐。他为官期间,目睹朝廷及官员们腐败无能,常与上司发生争执。他经受过倭寇侵掠、灾荒贫困的痛苦,看到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艰难,在新兴的市民运动推动下,希望能找到与宋明理学不同的“道”。他曾接触过王守仁学说,并研究佛学。归隐后,主要从事研究、讲学和著述。 1588年和1590年先后有《初潭集》和《焚书》问世。书中尖锐地揭露了道学家的虚伪和自私,受到耿定向等人的攻击和迫害。1599年《藏书》问世,受到进一步迫害。1602年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被下狱,同年自杀身亡。他的著作,曾多次遭到禁止和焚毁,但仍继续流传于世。
【生平】
李贽出生在一个回教徒的市民家族。原籍河南,原姓林,名载贽。元朝以后迁来福建。三世祖因反对封建礼教,得罪林姓御史,被扣上“谋反”罪名,为避祸改姓李。李贽幼年丧母,随父读书,学业进步迅速。自幼倔强,善于独立思考,不信回教,不受儒学传统观念束缚,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理念。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
李贽12岁开始作文,反对孔子把种田人看成“小人”。26岁中举人 。30岁至45岁为官,先后任河南辉县教谕、南京国子监博士、北京国子监博士、 北京礼部司务、南京刑部员外郎和郎中,最后出任云南姚安知府。
万历九年(1581年),李贽从云南辞职回加到湖北黄安,住在朋友耿定理家,撰写一些读史的文章,并教授耿家子弟。万历十二年耿定云世,他移居麻城。第二年派人送家眷回泉州,自己一人住在麻城龙芝佛院,致力于读书、讲学和著述,历十多年,完成《初潭集》、《焚书》等著作。收入《童心说》、《赞刘谐》、《何心隐论》及与道学家耿定向反复论辩而撰写《答耿中丞》、《答耿司寇》等书答、杂述、读史短文和诗共6卷。揭露道学家们的伪善面目,反对以孔子的是非观为是非标准,批判的锋芒直指宋代大理学家周敦颐、程颢、张载、朱熹。
李贽倡导绝假纯真、真情实感的“童心说”。李贽在麻城还多次讲学,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听任各界男女前往听讲,并受到热烈的欢迎。万历十六年(1588年)夏天又剃头以示和鄙俗断绝。这对传统思想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被当地的保守势力视为“异端”、“邪说”,群起围攻,要把他驱逐出境。李贽旗帜鲜明宣称自己的著作是“离经叛道之作”,表示:“我可杀不可去,头可断面身不可辱”,毫不畏缩。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李贽应巡抚梅国桢之请往山西大同,著《孙子参同》,修订《藏书》。秋,到北京,住在西山极乐寺,撰成《净土诀》,次年春天到南京,将自己的零星著作汇成《老人行》,并再度研究《易》,撰写《易因》,最后编订其巨著《藏书》。《藏书》共68卷,系纪传体史论,论述战国至元亡时历史人物约800人,对历史人物作出了不与传统见解苟合的评价,旨在反对儒学。如他赞扬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武则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的“圣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在山东济宁编成《阳明先生道学抄》、《阳明先生年谱》。
万历三十年 (1602年),礼部给事中张问达秉承首辅沈一贯的旨意上奏神宗,攻讦李贽。最终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在通州逮捕李贽,并焚毁他的著作。李贽入狱后,听说朝廷要押解他回福建原籍,他感慨地说:“我年七十有六,死以归为?”于是愤而以剃刀自刎。死后,马经纶把他收葬于河北通州北门外马寺庄迎福寺侧,今墓地尚在。
李贽的一生充满着对传统和历史的重新考虑,这也是明朝后期社会思想变革的一个聚焦般的体现。
【思想】
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
在文学方面,李贽提出“童心说”,主张创作要“绝假还真”,抒发己见。李贽旗帜鲜明宣称自己的著作是“离经叛道之作”,表示:“我可杀不可去,头可断面身不可辱”,毫不畏缩。
李贽最痛恨维护封建礼教的假道学和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伪君子。他指斥那些所谓的道学家们:名心太重,回护太多。"实多恶也,而专谈志仁无恶;实偏私所好也,而专谈泛爱博爱;实执定己见也,而专谈不可自是。""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实际上都是"读书而求高第,居官而求尊显",全是为自己打算,"无一厘为人谋者"(《焚书·答耿司寇》)。如此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反倒不如"市井小夫"与"力田作者"实实在在,干啥说啥(同上)。他还进一步指斥道学家们是一群道貌岸然的假道学,"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续焚书·三教归儒说》)。道学家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是借道学这块敲门砖,"以欺世获利",为自己谋取高官利禄,他们"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焚书·又与焦弱候》)。李贽对程朱理学及卫道士们的揭露真可谓一针见血,句句中的。
李贽对统治阶级所极力推崇的孔孟之学也大加鞭挞。在《焚书·赞刘谐》及《续焚书》的《圣教小引》、《题孔子像于芝佛院》等文中,他以戏谑嘲讽的笔调贬低孔子,这在尊孔子为至圣先师的古代,真是一种大胆的举动。他认为孔子并非圣人,"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焚书·答周柳塘》)。孔子没什么了不起的,"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焚书·答耿司寇》)。人人都是圣人,又何必一定要去学孔子呢?这就把孔子从至高无上的圣人地位上拉下来了。如果一定要将孔子奉为偶像,言行举动都学孔子,那就是"丑妇之贱态"(《焚书·何心隐论》)了。李贽否认儒家的正统地位,否定孔孟学说是"道冠古今"的"万世至论",认为不能将其当作教条而随便套用。《六经》、《论语》、《孟子》"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焚书·童心说》)。李贽对孔子及孔孟之道的批判确已达到了"非圣无法"的地步,难怪统治阶级对他要恨之入骨了。
对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妇女,李贽给以深深的同情,他大声疾呼,为妇女鸣不平。在《焚书·答以女人学道为短见书》中,李贽批判了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的说法。他说:"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之,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这是对传统封建礼教的尖锐挑战。
对封建统治者残酷压榨鱼肉人民的暴行,李贽加以无情揭露。他借汉宣城郡守封邵化虎食民的神话传说,指斥当权的官吏是"冠裳而吃人"的虎狼,"昔日虎伏草,今日虎坐衙。大则吞人畜,小不遗鱼虾"(《焚书·封使君》)。在《焚书》中,他还借评点《水浒》,发泄对现实政治的强烈不满。
如何拯黎民于水火,探求一条益国利民的道路呢?李贽将目光投向了封建统治阶级上层,希望"有一个半个怜才者"出现,使"大力大贤"的有才之士"得以效用,彼必杀身图报,不肯忘恩"(《焚书·寒灯小话》)。这说明李贽并非要推翻封建统治,而是要维护它,表明了他的政治思想没有超出地主阶级思想与时代的限制,也不可能违背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李贽哲学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从唯物主义到主观唯心主义转化的过程。李贽主张宇宙的万物是由天地(最终是阴阳二气)所生,否定程朱理学理能生气、一能生二的客观唯心主义论断。李贽还认为,人们的道德、精神等现象存在于人们的物质生活中,"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焚书·答邓石阳》),就是他提出的著名理论,这是带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李贽信奉佛教和王阳明的心学,所以,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的中心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他认为"真心"、"童心"是最根本的概念,是万物的本源。自然界是"我妙明真心的一点物相"(《焚书·解经文》),没有"理",没有物,世上一切物质和精神皆是只存在于"真心"之中。什么是真心呢?就是童心、初心,最初一念之本心,即不受外界影响的"我"的心。它们是主宰一切,产生诸相的本源,可称作"清净本源",万事万物、山河大地就在一念之中,只是真心的显现物,是真心的因素和成分,如同水泡和大海中的海水的关系。这种观点,与陆王学派的"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禅宗的"万法尽在自心"是一脉相承的。李贽用主观唯心主义作为反对以客观唯心主义为基础的程朱理学的理论武器,势必削弱自身的战斗力。
李贽的认识论是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之上的先验论,主张渊源于佛性的"生知"说。《焚书·答周西岩》一文指出,"天下无一人不生知,无一物不生知,亦无一刻不生知。"人人有生知,人人有佛性。"人皆可以为圣"(《焚书·答耿司寇》)。李贽以"生知"说反对神化孔子,从认识能力、认识来源的角度来否定认识正确与否要以孔子为标准的传统思想,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但以"人人生知"反对"圣人生知"说,其认识论方面的局限和缺陷是不可忽视的。
李贽的哲学思想中有不少朴素辩证法的思想。《续焚书·与陶石篑》中说:"善与恶对,犹阴与阳对,刚与柔对,男与女对,盖有两则有对。"他承认事物皆有两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事物内部的矛盾对立和相互转化。受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影响,《焚书》中表现的政治思想为"世无定时,我无定术"(《晁错》),"不蹈故袭,不践往迹"(《与耿司寇告别》)等发展变化的思想。
黄仁宇先生在著作《万历十五年》中,亦较为系统的阐述了李贽的思想。
【基本政治思想】
李贽在反对政治腐败和宋明理学的过程中,形成了他的政治思想,主要有:
① 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李贽终生为争取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而斗争。他蔑视传统权威,敢于批判权威。他自幼“便倔强难化,不信学,不信道,不信仙释”。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思想,不应盲目地随人俯仰。“士贵为己,务自适。如不自适而适人之道,虽伯夷叔齐同为淫僻。不知为己,惟务为人,虽尧舜同为尘垢豼糠”(《焚书·续焚书·答周二鲁》)。他认为要获得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就必须打破孔孟之道及其变种宋明理学的垄断地位,冲破封建经典所设置的各种思想禁区。李贽把斗争的矛头首先指向孔丘,认为孔丘只是一个普通人,他的话并不都是千古不易之理,不能以他的是非为是非,每一个人都应该自为是非。为了打破孔丘提出的是非标准,李贽编写了《藏书》和《续藏书》,用自己的是非标准,重新评价了历史人物。
② 提倡人类平等。李贽认为,按照万物一体的原理,社会上根本不存在高下贵贱的区别。老百姓并不卑下,自有其值得尊贵的地方;侯王贵族并不高贵,也有其卑贱的地方。他说:“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李氏丛书·老子解下篇》)。
③ 反对封建礼教。李贽还对被封建统治者奉为金科玉律的儒家经典进行抨击,认为儒家经典的六经,如《论语》、《孟子》并不都是圣人之言,是经过后人吹捧拔高形成的,不能当作万年不变的真理。他反对歧视妇女,当有人说:“妇女见短,不堪学道”的时候,他驳斥说,人们的见识是由人们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并不是先天带来的。他指出:“夫妇人不出阃域,而男子则桑弧蓬矢以射四方,见有长短,不待言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焚书· 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他主张婚姻自由,热情歌颂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恋爱的故事。
④ 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主义。李贽揭露道学家的丑恶面目,指出他们都是伪君子,“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 (《焚书·续焚书· 夏焦弱侯》),仁义道德不过是掩盖他们卑鄙龌龊的假面具,“本为富贵,而外矫词以为不愿,实欲托此以为荣身之梯,又兼采道德仁义之事以自盖”(同前)。他不同意道学家宣传的“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说法,认为人类的任何举动都有其谋利和计功的目的。董仲舒“正其义”、“明其道”的宣传,也是以功利为目的的。从功利的观点出发,李贽主张富国强兵。他批评理学家“高谈性命,清论玄微,把天下百姓痛痒置之不闻,反以说及理财为浊”的行为。他指出:“不言理财者,决不能平治天下”(《四书评·大学》)。针对儒家把文武分途,儒者不懂武事的现象,他强调武事重要,认为“知兵之将, 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李氏丛书·孙子参同》)。他提倡耕战,认为“务农讲武,不可偏废”(《李卓吾批点皇明通记》),说“盖有所生,则必有以养此生者,食也。有此身,则必有以卫此身者,兵也”(《焚书·续焚书·兵食论》)。
⑤ “至道无为”的政治理想。针对明王朝的腐败政治,李贽提出了“至道无为、至治无声、至教无言” 的政治理想。他认为人类社会之所以常常发生动乱,是统治者对社会生活干涉的结果。他理想的“至人之治” 则是“因乎人者也”,顺乎自然,顺乎世俗民情,即“因其政不易其俗,顺其性不拂其能”,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不干涉或少干涉。
【著述】
李贽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
《焚书》6卷、
《续焚书》5卷、
《藏书》68卷、
《续藏书》27卷、
《初潭集》20卷、
《李氏文集》20卷、
《李氏丛书》12种等。
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
著名文章:《童心说》、《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等。
【影响】
李贽是中国历史上反封建传统、反封建礼教、反权威主义,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对后人反传统权威、反君主专制、反封建礼教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墓碑】
李卓吾墓在北京市通州区西海子公园。
李贽去世后,马经纶遵其遗嘱,将其安葬于通州城北的马厂村。1610年,汪可受曾立《卓吾老子墓碑》;1612年,马经纶之子马健顺协助詹轸光立有《李卓吾先生墓碑》。均先后被毁。年,得以迁至西海子公园内,方得安宁。
墓前立其好友焦闳书“李卓吾先生墓”碑,碑阴有詹轸光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书《李卓吾碑记》和《吊李卓吾先生墓二首》。其西有通州区人民政府所立《重移李卓吾墓记》碑。两碑前有周扬题“一代宗师”碑。
在青松翠柏,一湖碧水的环绕中,李卓吾先生得以安息。
评:在那个时代敢于封建礼教的勇气可嘉,但后果是必然被镇压。
oops1
发表于 2008-5-7 17:43:24
05月07日德国民主日。
http://image2.sina.com.cn/dy/w/2005-05-08/U397P1T1D6582674F21DT20050508230556.jpg
德国回忆历史反思责任 柏林迎接解放日
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今年的这一天,德国联邦议院将举行特别会议,总统霍斯特·克勒将发表讲话。5月10日,位于柏林中心的勃兰
登堡门南面的纪念二战中被杀害的600万犹太人的纪念碑正式揭幕,德国联邦议院议长沃尔夫冈·蒂尔泽等政要将为纪念碑揭幕。5月8日,勃兰登堡门东侧的巴黎广场上将举行群众集会。4月29日,柏林市议会各政党一致通过的一项决议说,5月8日是一个“解放的日子”,全体德国人都承担着保持回忆的责任。市议会号召居民踊跃参加5月7日和8日在巴黎广场上举行的“民主日”集会,这次集会由各政党、工会、教会和群众组织发起。
德国各电视台早已开始播放有关节目,既有早已公映的电视连续剧如《兄弟连》等,更有大量的纪录影片,如当年的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影片。这些包括大量历史镜头、又有幸存者出场回忆的影片,往往都是连续数天才播放完毕的大型影片。至于报刊上登载的相关文章就更是数不胜数了。《明镜》周刊将早就开始的二战系列连载文章结集出版特刊,厚达200余页。《法兰克福汇报》以每星期一次的频率、每次一整版的篇幅,连续发表知名人士的采访记,如前总统魏茨泽克、前总理施密特、《希特勒传》的作者杨·凯尔肖和布丽吉特·哈曼、著名哲学家拉尔夫·达伦多夫爵士、著名犹太文学评论家马赛尔·莱希—拉尼茨基等。这里不仅有他们经历的回忆,更有他们对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战后时代的种种观点。出版界新出版或再版一系列书籍,如3年前首次出版的《希特勒传》、今年新问世的戈茨·阿里所著的《希特勒的人民国家》、诺贝特·弗莱的《1945年与我们》等等。这些著作既有全景式的综合性论著,如将近900页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更有过去尚未触及的一些侧面。如《希特勒的人民国家》,是第一次从经济角度研究希特勒如何收买德国人跟他走的,引起广泛注意。该书3月份首次出版,至今已第三次重印。前两天,戈茨·阿里在《柏林日报》社与读者见面进行讨论,数百人与会。
各家博物馆也在筹备或开始举办各种专题展览会。德国历史博物馆的“1945年———战争结束与德国的回忆政策”展览会,把主题集中在德国怎样总结自己的历史上。此前已经举办过关于二战的另一个展览会。柏林市属博物馆将举办六个展览会,主题分别是“1945年的柏林”,“苏联与后苏联对1941年到1945年的回忆”、“1945年度过艰难时代”、“1945年到2005年的战争难民”,等等。“在战争与和平之间”这个总主题下,当代人———主要是从战争中走过来的那一代人的儿子辈和孙子辈将重温这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连日来,二战遗址纪念地一个接一个地举行纪念活动,从布痕瓦尔德集中营旧址直到美苏会师的托尔高和攻克柏林前夜最残酷的战场———柏林东边的西洛战场旧址,纷纷在60周年这一天举行集会。当年的集中营囚犯来了,老兵们来了,他们的亲属来了,社会各界的代表也来了。施罗德总理在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解放纪念集会上说,回忆二战、回忆大屠杀和纳粹的犯罪行径是德国人永不能放弃的义务,它已经成为德国人特性的一个组成部分。
德国人敢于承认错误的态度很好,比日本强多了。
speary
发表于 2009-5-7 00:00:44
1902年5月7日萧一山出生
萧一山(1902-1978) 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幼承家学,有志于专治清史。十九岁,由山西大学预科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得窥治学门径,立志以新方法为中国史学开拓新境界。课余埋首著作,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上海中华书局出版),文笔流畅,史料详备。梁启超、李大钊、朱希祖诸前辈及日本今西龙博士等亲为之序。后续成中卷。
大学毕业次年,任教于清华大学,与梁启超朝夕共处,锐志向学,治清史益力。先后应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及南京中央大学之聘,讲授清史。所著《清代通史》上、中两卷,改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问世。
萧先生在北京任教期间,曾一度有志于教育制度的改革。一九二九年,他创办了一所从小学到大学一贯制的新型学校——文史政治学院。聘请学友黄现璠等人任教于该学院。原计划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具有文、史、政治素养的人材,以改变旧制学科分散,精力不易集中之弊。但后来由于经费筹措困难而停办,他改革学制的尝试未能实现。
三十岁时,他获得特款资助,前往欧美各国考察。先赴英一年有余,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及剑桥、牛津各大学收集有关中国近代史料,注意研究英国政治。越年,自英往游德、法、意三国。于1934年返国。以新自海外所获之史料,先后编辑出版了《太平天国丛书》第一集、《太平天国诏谕》、《太平天国书翰》、《近代秘密社会史料》等书,使国内史学界对太平天国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境界。嗣后,他出任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东北大学与西北大学两校之文学院院长,仍讲授清史。
抗日战争爆发后,萧随东北大学内徙于四川三台,被教育部聘为部聘史学三教授(萧一山、陈寅恪、柳诒徵)之一,讲授著述,朝夕不辍。越一年,著《清史大纲》及《曾国藩传》两书,对中国文化传统及近代史历程之嬗变,阐述为详,特别对太平天国之所以失败与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诸人之所以成功,有其独到的见解。
抗战胜利后,萧出任北平行辕秘书长,当选为国民政府第一届监察院监察委员。1948年冬,北平和平解放前夕,萧携眷赴台。二年后,完成《非宇馆自述》;复应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之请,编撰《清史》及《民族文化概论》两书。自1950年始从事修订《清代通史》工作,历十有二载,下卷稿成,全书共四百余万字,距上卷之脱稿问世,已近四十年。1976年,被聘为台北“国史馆”史料审查委员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通信研究员。
30年代中,萧曾发起成立经世学社,刊印《经世半月刊》、《经世战时特刊》、《经世丛书》、《经世日报》等。他尚未出版的著作,还有《中国通史讲义》(系原在北大、清华、北师大之讲稿,写至宋代,稿已佚)及《五十自述及卅年来见闻录》等。
1978年7月4日病逝于台北。1985年9月,中华书局根据台湾商务印书馆1980年修订本第五版影印发行他的成名之作《清代通史》,精装五册。
评论:我国清史研究第一人,《清代通史》是任何研究清史的人都不可能略而不提的。
ztqaz
发表于 2009-5-7 00:09:12
周策纵逝世
http://www.gmw.cn/images/2006-01/08/xin_2201030817224531232039.JPG
1916年生,湖南祁阳(今祁东县)人。1942年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毕业,获学士学位。1950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硕士学位,1955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历任美国密歇根大学副研究员,哈佛大学研究员,哥伦比亚大学荣誉研究员,威斯康辛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主任,教授兼历史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访问教授等。曾获美国福特基金会学术奖、美国卡耐基基金会学术奖、美国古根汉学术奖、美国科学院学术奖等。
周策纵是国际著名红学家和历史学家,1980、1986年曾发起并主持过第一、第二届国际《红楼梦》研究会。多年潜心于《红楼梦》研究,所发之论,无人能望其项背,早年即已被公认为红学研究泰斗级人物。著有《破斧新诂(诗经研究之一)》、 《论王国维的诗词》、《五四运动史》、《论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曹雪芹与红楼梦》(与余英时合著)、《古巫医与六书考:中国浪漫文学探源》、《红楼梦大观》(合著)。2005年,出版《周策纵自选集》
周策纵先生因病于2007年5月7日在美国旧金山阿巴尼家中逝世。
近代著名汉学家,诗人,红学家和历史学家
wushengse
发表于 2009-5-7 00:17:21
1505年——明孝宗朱祐樘逝世,明朝皇帝,一代明君。
明孝宗朱祐樘(1470-1505年),明宪宗第三子,母孝穆纪太后。成化六年七月孝宗生于西宫。当时万贵妃专宠,宫中之人都不敢告诉宪宗。直到悼恭太子薨后,宪宗才知道有这么一个儿子。成化十一年立为太子。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宪宗逝世,太子朱祐樘即位,次年改元弘治,即明孝宗。孝宗即位后,驱除宫内奸臣,任用王恕、刘大夏等贤臣。使当时的朝政焕然一新。弘治一朝,名臣辈出,孝宗勤于政事,励精图治,明朝再现太平盛世,史称“弘治中兴”。弘治十八年五月,孝宗崩于乾清宫,年仅三十六岁。孝宗崩后,太子朱厚照即位,即明武宗。弘治十八年六月,上尊谥,曰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庙号孝宗。十月,葬孝宗于明泰陵。
点评:外戚势力的膨胀从他开始!
ishu
发表于 2009-5-7 00:25:41
1832年——希腊脱离奥斯曼帝国独立。
http://pic.newssc.org/0/10/77/40/10774000_622158.jpg
奥斯曼帝国是15世纪至19世纪惟一能挑战崛起的欧洲国家的伊斯兰势力。但是奥斯曼帝国终于不能抵挡近代化的欧洲国家的冲击,于十九世纪初趋于末落,并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里败于协约国之手,因而奥斯曼帝国四分五裂。国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今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因而领导国民起义,击退西方势力,据小亚细亚立国,废哈里发,更国号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至此灭亡。
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本质上就是希腊化的。东罗马抵御了几个世纪来自东西方的攻击,直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最终被沦陷,奥斯曼帝国也从此逐渐征服了整个希腊。
评论:希腊被誉为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daike_ren
发表于 2009-5-7 01:15:11
1932年——袁吉六,教育家。逝世
袁吉六,字仕策,榜名仲谦,清同治七年农在历闰四月初十(1868年5月31日)出生于保靖县葫芦寨(其六世祖袁文宗于清初带全家迁此定居)。民国元年(1912),携家眷回归祖籍新化县永固团巴油袁家凼(今隆回县孟公乡白莲村)
民国2年(1913)春,袁吉六任湖南省第一师范国文教员。4年,一师学生掀起反对校长张干的学潮,张为此大怒,决定开除学生毛泽东等17人。袁等在张干面前据理力争,说:“毛泽东等皆杰出人才,挽天下于危亡者,必斯人也。”张干被迫收回成命。
袁吉六在一师授教时,康(有为)、梁(启超)文体风靡一时,学生作文,竞相仿效。他对学生毛泽东说:“作文之道,首应务本,完全摹仿康、梁,实非所宜”。又说:“文章妙来无过熟,要多读、多写、多想、多问。”毛泽东接受教诲,崐改弦易张,独出一格,袁赞赏毛有孔融之笔。后来,常对毛进行个别指导,为他详崐细讲解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毛泽东在延安同美国埃德加·斯诺谈及他在第一师范读书时,说:“学校里有一个国文教员,学生给他取了个袁大胡子的绰号,他嘲笑我的作文,说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他看不起我视为楷模的梁启超,认为半通不通,我只得改文风,钻研韩愈的文章,学会了古文体,所以多亏袁大胡子,今天我在必要时仍然能写出一篇过得去的文言文。”并说:“予之得窥古文涯者,袁胡子之教为多。”
民国5年,谭延闓任湖南省长时,要袁任省府机要秘书。他以年迈力衰、难负重任而拒绝,继续从事教育。先后任教于北京高等师范学堂(现北师大)、湖南第一师范、省立一中、明德中学、长郡中学。民国16年与胡元炎一起参加湖南大学的筹建工作,并任该校教师,直至民国19年退休。
袁在教学之余,竭力著书立说,撰有《文字源流》、《文学史》、《书法必览》、《分类文法要略》、《国文讲义》等。退休回乡后专心致志著作《说文初义草》。终因积劳成疾,未竟而亡,今存部分遗稿。
民国21年农历四月初二(1932年5月7日),袁病逝,终年64岁,葬于巴油袁家凼蛇形山。
毛泽东主席对吉六非常敬重。1950年,当袁的老同事王季范写信告知他的遗孀生活困难时,毛主席即去信湖南省主席王首道:“请省府酌予接济”。使袁夫人得以安度晚年。1953年,毛泽东主席亲笔为袁墓碑题字:“袁吉六先生之墓毛泽东书”。湖南省人民政府拨款为袁重修了坟墓。
1965年春毛泽东在中南海宴请郭沫若、章士钊、王季范、周世钊等,席间追忆袁师时,章、郭说“此老通古今文史”,“斯人教天下英才”。1980年,袁的大儿子袁愈栖组成五字对联“通古今文史,教天下英才”,刻于墓旁石柱上,以志纪念。
推荐理由:通古今文史,教天下英才的中国著名教育家。
shunu
发表于 2009-5-7 01:58:58
1754年5月7日法国文人儒贝尔诞生
儒贝尔(Joseph Joubert,1754年5月7日─1824年5月4日),法国文人,以身后出版的《随思录》(Pensées)而闻名。
儒贝尔身体羸弱,一生中多数时间在乡间度过。大学时修读神学,热爱古希腊、罗马的文学。1778年到巴黎,认识了狄德罗等百科全书派的文人,但对众人的作风有所保留。
终其一生,未有著述,身故后好友夏多布里昂(Fran鏾is-René, vicomte de Chateaubriand)替他整理笔记,结集成《随思录》,颇获称赏。往后,该书由儒氏的后人多次增订,使他获得了身后的文名。
钱钟书在《谈艺录》中,多次引用儒贝尔。
评论:一个很有思想的文人。
sweet
发表于 2009-5-7 05:51:35
2006年
中国男女队卫冕汤尤杯
2006年第24届汤姆斯杯羽毛球赛5月7日在日本东京落下帷幕。在最后的决赛中,中国队以3:0击败丹麦队,成功卫冕。此役,中国队派出了第一单打林丹、第一双打蔡赟/付海峰以及第二单打鲍春来的最强组合。其中,除林丹直落两局较为轻松地击败对手盖德外,蔡赟/付海峰和鲍春来均是苦战三局获胜,他们的对手分别为埃里克森/伦加德汉森和乔纳森。在5月6日结束的第21届尤伯杯羽毛球赛决赛中,中国女子羽毛球队同样以3:0的成绩击败荷兰队,取得5连冠。同时,这也是中国队第10次捧得尤伯杯。
http://read.sportpaper.cn/zgtyb/res/1/20080520/51081211242810876.gif
评论:中国队已经登上世界羽毛球运动的巅峰
henry2000888
发表于 2009-5-7 06:43:57
梅德韦杰夫提名普京为俄罗斯政府总理
2008年05月07日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5/07/xin_5920505072134671270563.jpg
新华网莫斯科5月7日电(记者卢敬利)俄罗斯总统新闻局7日宣布,俄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当天提名卸任总统普京为新一届政府总理。
俄塔社援引俄总统新闻局的消息说,梅德韦杰夫在就职后已致函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主席格雷兹洛夫,提名普京为政府总理。国家杜马证实,已经收到新总理人选信函。
梅德韦杰夫还签署命令,责成以祖布科夫为首的政府在新政府正式成立之前继续履行职责,并要求总统办公厅人员继续履行职责。根据俄联邦宪法,以祖布科夫为首的政府已在梅德韦杰夫就职后宣布解散。新总理需经总统提名并交由国家杜马批准。新总理将在被批准后一周之内组成新政府。
由四大议会党团组成的俄国家杜马将于8日讨论新总理人选问题。统一俄罗斯党、自由民主党、公正俄罗斯党等三个议会党团已表示支持普京出任总理,俄罗斯共产党议会党团目前还没有发表意见。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8-05/07/xinsrc_14205050718454061269918.jpg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8-05/07/xinsrc_08205050718472341845719.jpg
点评:俄罗斯的复兴的一次机会
hujian2008
发表于 2009-5-7 06:57:35
1959年5月7日翁美玲出生(1959—1985),香港著名电视演员。
英文名:BARBARA YUNG
花名:YELLOW WENG (黄蓉)
乳名:囡囡
籍贯:安徽省
曾就读中学:香港玫瑰岗学校
毕业学校:剑桥大学修业两年(Foundation Course 2年预科)
英国伦敦中央艺术和设计学院( Central School Of Art & Design)
出生地点:香港
出生日期:1959年5月7日
逝世日期:1985年5月14日
生肖:猪
星座:金牛座
身高:5尺2寸(158 公分)
体重:93 磅(43 公斤)
宗教:天主教
家庭状况:家中独女
母亲:张明仪 舅舅:陈景
婚姻状况:未婚
曾居住地:香港九龙广播道
嗜好:打羽毛球、聊天、吃零食翁美玲
最喜欢的歌星:甄妮、罗文
特殊爱好:爱饮可乐
喜爱做的事:设计美观质地优良的服装
最喜爱食物:生果、海鲜
最喜爱动物:狗
最喜爱颜色:白色、紫色
最喜爱饰物:耳环
难忘的第一次:拍古装剧《射雕英雄传》
最尴尬的时刻:忘记台词
特别禁忌:百无禁忌
服装品味:简单
喜爱休闲:旅行
[编辑本段]● 出身
翁美玲1959年5月7日生于香港,小名囡囡,是独生女。父亲是一位海军军官,于翁美玲7岁时去世,1973年,母亲与继父廖醒棠移民英国。两年后,翁美玲于中学四年级时随舅父移居英国,在英国取得中央艺术学院文学士,并在英国从事纺织设计工作。
● 星路历程
1980年参加英国华裔小姐竞选,获登亚军宝座。
1982年,她回港参选香港小姐竞选,成为十五位入选港姐之一,被邀请作无线电视“妇女新姿”主持人,后签订了为期五年的演员合约。
1982年,翁美玲初上银幕在《十三妹》中饰演皇帝妹妹-双格格。
1983年,翁美玲主演的《射雕英雄传》播映了,引起观众的轰动。她扮演的那冰雪聪明,却又刁蛮任性的黄蓉成为无数少男少女心中的偶像,她那清澈晶莹的大眼睛和一口洁白可爱的兔子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她被誉为“理想的黄蓉”。凭着她神似的造型和出色的表现,把俏黄蓉这角色演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此剧亦因而令她在演艺界内一炮而红。 同年,在现代戏《夹心人》中饰演性格内向的董佩文,表现了她广泛的戏路。
1984年,在《决战玄武门》中饰演村姑秦惜惜。同年还在《天师执位》中饰演富家千金林楚燕、在《生锈桥王》中扮演小姐和城寨女霸王两个角色。
1985年,在《挑战》(亦作《楚河汉界》)中饰演“玉蝶儿”。
[编辑本段]● 演艺才华
翁美玲擅长于扮演一些刁蛮,任性及调皮的角色。她的外型宜古宜今,加上有演戏天份,确是香港演艺界的一位好演员。她曾于1983-1984年连续两年获选为“香港十大影视明星”之一,足以证明她是一个有天份及实力的优秀演员。
● 电影作品
翁美玲曾客串参演过一出电影,《疯狂83》,她在剧中客串演出一个女刑警的角色,这也是她唯一一次在大银幕上的演出。
● 电视作品黄蓉
从1982至1985年间,她曾参与了多出电视剧演出。
十三妹(1982)---------------------饰 双格格
射雕英雄传(1983)---------------饰 黄蓉
夹心人 (1983)--------------------饰 董佩玟
决战玄武门(1984)---------------饰 秦惜惜
天师执位(1984)------------------饰 林楚燕
生锈桥王 (1984)-----------------饰 何道蕴/林佩英
楚留香之蝙蝠传奇(1984)-------饰 桑小靖
楚河汉界(1985)------------------饰 玉蝶儿
挑战(1985)------------------------饰 谢碧华
The Legend of the Unknowns aka Sup Sam Mui, January 1982
The 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es series, February 1983
The Sandwich Man, November 1983
The Foundation, February 1984
The Fearless Duo, March 1984
United We Stand, May 1984
The New Adventures of Chor Lau Heung, November 1984
The Rough Ride, April 1985
The Battlefield, April 1985
● 撒手尘寰 长埋故土
1985年5月14日,翁美玲在家中因感情问题(传与八十年代无线五虎将之一旳汤镇业有关),一时看不开,开煤气自杀,卒年26岁。但至于自杀死因,目前又有新的说法,说翁美玲的真正死因是因为遭到她人迫害。
1985年5月19日,翁美玲的遗体在九龙世界殡仪馆出殡,由无线电视台的刘德华、梁朝伟、黄日华、苗侨伟、萧笙、李添胜、伍润泉、何家联等八人扶灵,并随即移往哥连臣角火化。6月3日骨灰在英国剑桥大学城剑桥新市场天主教墓地安葬。
翁美玲的最后安排
翁美玲之墓(摄于2008年)香港无线电视台承办了丧事事宜,为翁美玲购置了一副深褐色的美国桃木棺材,上面刻着翁美玲芳名的金字闪闪发光。5月19日上午,在香港红世界殡仪馆举办了翁美玲的追悼会。影视圈人士、记者、亲友等三百多人到灵堂致祭,逾万市民在殡仪馆围观。灵堂上挂着翁美玲的遗像,堆满灵堂的花圈写着“魂归天国”、“痛失红颜”、“深切的怀念”等挽联。汤镇业的花圈上用中、英文写的挽联是“亲爱的美玲,我永远深爱你。”汤镇业神色黯然欲哭无泪,由著名影星成龙等扶伴着将一朵玫瑰花插在翁美玲的发鬓上,把十一朵玫瑰花放在棺盖上,还将一把梳子折成两半,甩掉梳尾,将梳头留在棺内。汤镇业完全把翁美玲视为亡妻进行超度。
灵柩出殡时,无线电视台的几位“虎将”亲自扶灵。这几位“虎将”是专演硬汉的影视艺员,一路上他们失声痛哭!汹涌的人群冲过架设的路障,敲击棺木,悲怆地高呼“美玲,你不要死!”亲友们沿途呼叫翁美玲的乳名“囡囡”,在场者无不动情。这种轰动的葬礼,只有二十一年前自杀身死的著名影星林黛的情况可与之相比。由此可见,翁美玲不仅艺术形象深入人心,人缘和观众缘也都不错。
翁美玲的骨灰用最名贵的德国青瓷器装起来,运到英国安葬,她将永远长眠于她小时常玩耍的寺院中。 墓碑是以英文书写,另横排围花,大意为——怀念翁美玲,生于1959年5月7日,殁于1985年5月14日,享年26岁,寻找天国。另外,还有一首诗,意谓:「家里没有了你便成孤寂,我们的生活也起了变化,如果你重返我们中间,整个世界也变成天堂!」
In Loving Memory of Barbara Yung
Born May 7.1959
Died May 14.1985
Aged 26
Seek First The Kingdom of God
Lonely Is The Home Without You
Life To Us Is Not The Same
All The World Would Be Like Heaven
If We Could Have You Back Again
●人生关键词
翁美玲这个26岁便弃我们而去的薄命女子生命短暂,而且在她1982年参选香港小姐之前,传奇基本上还没有发生,因此记述她的生平大事并不复杂。但因为她是翁美玲,她是太多人心目中不作第二人想的黄蓉,所以任何语言的描述都显得苍白无力。可我们还是忍不住怀念翁美玲,她和她带来的射雕时代,那是一些可以称为传年轻时的翁美玲奇的东西。
关键词之一—倾国倾城
1959年5月,翁美玲在香港诞生。这个小名囡囡的女孩出身并不高贵,父亲是海军军官,在那个时代有妻有妾,翁母自始至终没有得到夫家的接纳。7岁时父亲即去世,母亲没有得到分文财产,唯有接纳了另一位男士的求爱,移居英国。翁美玲在港随谊舅长到11岁,也去了英国。
1980年,年仅21岁的翁美玲参加了“英国华裔小姐”竞选,荣获亚军。这是一个造梦的起点,翁美玲明白了自己的天赋并不在布料设计上。这个时候的她,青春逼人,貌美无双,黑眼睛里盛满波光,连小时候带来苦恼的兔牙也变得娇俏可人。
关键词之二—名重天下
在香港,翁美玲的教母为了让她开心,劝她参加当年的香港小姐选美,没想到她在数千人中脱颖而出,一举闯入了前十五名。只因为身材太过小巧,在一群如模特般高挑的港姐中十分吃亏,没有进入头五名。
落选固然失望,但“无线”看中了她活泼可爱的性格和她的学历,找她签了一份两年的合约,让她试试做《妇女新姿》节目的“小主持”。同年,著名武侠剧导演萧笙又把美玲引入电视,使她初上屏幕,第一次和观众见面,在《十三妹》中扮演配角双格格。该剧网罗了当时正红的女星黄杏秀、杨盼盼,小生汤镇业等,后者成为她命中劫数。翁美玲和高手过招却并不胆怯。《十三妹》播出后亦成经典,翁美玲的双格格刁蛮可爱、情真意切,让观众眼前一亮。
1983年,无线电视台想拍摄68集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此时,亚视业已不弱,翁美玲饰演的黄蓉无线想在各个方面有所突破,因此于选角上煞费苦心。“郭靖”已定当红小生黄日华,"杨康"为公司力捧的小生苗侨伟,"穆念慈"是古装美女杨盼盼,惟独"黄蓉"这个女主角并未找到合适的人选。"无线"进行公开招聘,香港佳丽蜂拥而至,无线在短短时间内收到五千多位佳丽的玉照。这一幕不禁让人想起美国电影《飘》的诞生,传奇注定是要有浓烈的底色的。层层筛选之后,只有5个人的资料被放到了大侠金庸的桌上。其中包括翁美玲,余者有大美女黄杏秀等人。在这个关键时刻,翁美玲灵光一闪。她穿上了古装,折一枝柳条在手,趁着导演和金庸都在的一个机会,出现在他们面前。只见她一个漂亮的侧翻落在金庸面前,抱拳施礼道:"桃花岛主之女黄蓉,拜见金大侠。"英姿俏丽,明艳无双,在场的人疑为黄蓉现身。金庸大喜过望,当即拍板:"你就是我要找的'黄蓉'。"
《射雕英雄传》终于上映了。在那个贫瘠的年代,幸有二骑绝尘自金庸字字生情的笔下拍马赶到,一路射雕涉险,给饥渴的人们带来些许安慰,这便是郭靖和黄蓉。翁美玲以她特有的娇俏、天真、灵巧、细致,把黄蓉的冰雪聪明、刁蛮任性,以及对"靖哥哥"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活脱脱就是金庸笔下的黄蓉。她不负重望,演活了俏黄蓉,她那双晶莹的双眼,她那标志性的兔牙,给无数影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侠们从大漠打到江南,观众也从香港靡到整个大陆。
随着《射雕英雄传》的播映,翁美玲三个字家喻户晓。翁美玲自己曾撰文《我与黄蓉》,提到谊舅看完剧集后说:“黄蓉根本就是你自己。”“舅舅从小看着我长大,对我十分了解。而少年的我亦有着黄蓉那几分刁蛮、倔强,而且最爱撒娇。只不过年事渐长,明白了点人情世故,才不像从前任性,但对着相熟的人,还是改不了那坏性子。”与其说翁美玲了解黄蓉,还不如说她了解自己:"黄蓉给人的感觉是冰雪聪明,娇俏可人,而且善解人意。但个人觉得她是个极其复杂的个体,而且性格非常极端;她自私、自我、野蛮、任性、主观;自己喜欢的人可以千般关顾,对不喜欢的人却不屑一顾;就如黄药师给她的评语:“七分邪中三分正,三分正里还有七分邪。”“一点也不错。”她因此被舆为“理想中的黄蓉”,许多影迷疯狂地认为:“蓉儿就是美玲,美玲也就是蓉儿。”从此,翁美玲就是蓉儿的象征,除她之外没有第二个黄蓉。圈内人亦认为翁美玲的黄蓉堪称完美,赞其无可挑剔,无可替代。这个初出茅庐的可人儿借助另一个自己,一时名重天下。
关键词之三—红颜薄命
郭靖与黄蓉性格迥异,然佳偶天成。如果翁美玲遇到生命中的靖哥哥,不知会不会是另一种样子。但死神已在不远处等待了。
在翁美玲遇到汤镇业之时,后者刚刚在《天龙八部》中饰演的段誉很受赞赏,是正受公司力捧的大红人。汤镇业形容俊俏,且温柔亲切,对女孩照顾十分周到,因此,新人翁美玲十分愿意和他亲近。两人的一段姻缘始于《十三妹》剧组。那时翁美玲戏份不吃紧,有空闲时,她就煲点汤水带回公司请剧组的几位同事喝,初时当然是见者有份,但日子久了,翁美玲的汤水,就开始成为汤镇业的专有物了,旁人看在眼里,开始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十三妹》反映大好,《射雕》试镜顺利,两人更忍不住把这份喜悦和汤镇业共同分享。两个前途不可限量的大孩子,肩并肩地携手向前,感情一日深于一日。拍摄《射雕》期间,一次翁美玲不慎在拍武打镜头时伤了眼,汤镇业紧张得天天煲汤去医院陪她,于是乎连煲汤都学会了,翁美玲自然被他的真情所感动,把这一段视作最甜蜜的日子。
《射雕英雄传》播映后,翁美玲一炮而红,成为无数少年男女心中的偶像,同时也捧与汤镇业的合照红了饰演杨康的苗侨伟,使公司兴起了用他们这一对金童玉女来做一新拍档的念头。于是,1983年和1984年的电视圈就成了这对最佳搭档的天下。也是随着《射雕英雄传》的开镜和播出,翁美玲的应酬骤然增多。亲近好友中有当红小生黄日华,也有正备受公司重视的苗侨伟。前者红而不娇,平易近人,后者潇洒挺拔,风流倜傥,虽然翁美玲因为早就有了一个汤镇业而并无他念,但在外人看来,翁美玲却太过风光,未免遭人嫉陷。
大约是1984年的下半年,翁美玲的事业仍处高峰,汤镇业也得意影圈,两人却因为各有发展而开始聚少离多,相互猜忌和折磨不可避免地出现。外界对两人关系不利的流言也越来越多。由于用情太深,翁美玲常常对这份感情缺少安全感,又没有一个真正亲近的人可以为她分忧,所以时常处于极大的精神压力之下。以前从来不去"的士高"玩的她,开始在夜店里流连。到了1985年年初,汤镇业又要去台湾拍戏,这次他离开的时间特别长,翁美玲苦闷更甚,有时午夜也会惊醒过来,连做梦都梦到汤镇业不要她了。就在农历年之前,她因为听到太多的闲言碎语,先后两次尝试毁灭自己,但后来都因为后悔而没有成功。
1985年5月11日,为排遣朋友的郁闷,苗侨伟邀汤镇业到浅水湾游泳,同行的还有戚美珍和另一"无线"艺员吴君如。汤镇业一时兴起,也想让翁美玲尝尝"嫉妒"的滋味,于是欣然前往。4人在水中尽情地嬉戏逐闹,汤镇业的烦闷顿消,他怎知这片刻的欢乐将给他带来终身的悔恨。第二天,在翁美玲和汤镇业出演的《桥王之王》定妆发布会上,记者便追问翁美玲此事。13日下午两人在公司化妆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过程至今不甚明了。可以确定的是翁美玲曾哭着说过"我们分手算了"之类的决断话,汤镇业独自离厂,翁美玲在恶劣的心情中独自乘坐公司的车回家,接着一个人喝下了半瓶白兰地,又用白兰地送服一些麻醉药物,直至糊涂地打开浴室煤气炉毁灭自己。据香港媒体报道,翁美玲死时身着红色睡袍,坐在沙发上,脚已经臃肿,不醒人事。被朋友发现送往附近的医院,已经香消玉陨。据医生诊断,翁美玲死亡时间大约在3~4点。
那天早上的情景对汤镇业来说至今不堪回首。"当时是早上,我还在睡觉,听到传呼机疯了似的响,拿来一看,感觉是血一下往上涌。"他身穿背心、短裤就赶往医院,但翁美玲早已弃他而去。神情呆滞的汤镇业被警察用车送回伟锦园。翁美玲的遗体先停放在浸礼会医院特诊室内,尸体盖着白,由侧门抬上尸车,送往红?殓房,以待法医验尸。为防发生意外情况,法医命工作人员用五层锡纸包裹翁美玲的尸体,再打上火漆封闭,不让任何人观看。这在香港是十分罕见的。翁美玲生前的好友和大批影迷闻讯后,纷纷赶往伟锦园,使得该处人群聚集,有人甚至泣不成声,痛感惋惜。许多新加坡影迷打电话到香港无线电视台,询问详情,叹息天妒红颜。为让听众重闻翁美玲的声音,电台也纷纷重播翁美玲接受记者采访的磁带。
5月19日上午,在香港红世界殡仪馆举办了翁美玲的追悼会。影视圈人士、记者、亲友等三百多人到灵堂致祭,逾万市民在殡仪馆围观。灵堂上挂着翁美玲的遗像,堆满灵堂的花圈写着"魂归天国"、"痛失红颜"、"深切的怀念"等挽联。汤镇业的花圈上用中、英文写的挽联是“亲爱的美玲,我永远深爱你。” 汤镇业身着黑色丧服,面容憔悴,满脸哀思。人群一阵骚动,“打死他!打死他!”的喊声不绝于耳。汤镇业无动于衷,他已无泪,他手持一枝红玫瑰,久久伫立在翁美玲的遗体前。由著名影星成龙等扶伴着将一朵玫瑰花插在翁美玲的发鬓上,把十一朵玫瑰花放在棺盖上,还将一把梳子折成两半,甩掉梳尾,将梳头留在棺内,这是当地结发夫妻永别的礼节。
灵柩出殡时,无线电视台的“虎将” 刘德华、梁朝伟、黄日华、苗侨伟、萧笙、李添胜、伍润泉、何家联等八人扶灵,一路上他们失声痛哭。汹涌的人群冲过架设的路障,敲击棺木,悲怆地高呼"美玲,你不要死!"亲友们沿途呼叫翁美玲的乳名"囡囡",在场者无不动情。这种轰动的葬礼,只有二十一年前自杀身死的著名影星林黛的情况可与之相比。
翁美玲的骨灰用最名贵的德国青瓷器装起来, 1985年6月3日,在英国剑桥大学城剑桥新市场天主教墓地安葬。她将永远长眠于她小时常玩耍的寺院中。
这一段传奇,在最绚烂的时候戛然收尾,恰似一个定格,凝固了最精致的画面。
2001年大陆重拍《射雕英雄传》,主演黄蓉的周迅小时候亦是翁美玲影迷,周版黄蓉还未上映,怀念翁美玲之风却悄然兴起。黄蓉可以不止一个,与翁美玲的约定却只有一次,在世间,自有山比此山更高,待我心,世间始终你好。
●《痴情的女孩--翁美玲》
作者:申宝峰
痴情的女孩,
为爱受伤害,
总是想不开,
把自己出卖。
◆
那一个女孩,
如今已不在,
谁把你杀害?
谁将你掩埋?
◆
痴情的女孩,
虽然他离开,
还有许多爱,
在为你等待。
◆
痴情的女孩,
你太不应该,
你太过轻率,
就轻易离开。
◆
痴情的女孩,
来生若重来,
愿你能明白,
世界充满爱。
◆
痴情的女孩,
希望你醒来,
我们再为你,
静静的默哀。
评论:可爱的十三妹,你在天堂还好吗?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