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荷听雨 发表于 2008-4-24 10:12:01

第二期《书园》网刊工作室

一、请江南生采访软件大侠cheming 。
二、请bookish 书写第二期卷首语并负责理工类的两至三篇学术文章。
三、请雪融鸿飞负责文学新show的三到四篇稿件。
四、请野樵初选两至三篇政法哲学类文章,稿件质量必须代表书园最高学术水平。
五、文史类文章和书乡漫录里的初选稿件由依荷听雨找学士把关或约稿。

第二期初选稿件:
1、念一个字发俩音 老汉说“天语”70年无人懂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504229&fpage=5&toread=&page=1
作者:louselice^_^

2、村学究杂谭(一)【独家首发】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182211&keyword=
作者:zm799 (已联系,作者需要修改)

3、《世界、时间与历史的向度之此在分析》http://readfree.net/bbs/read.php?tid=104629&keyword=
作者:天人合一

4、第二代新儒家的“文字障”(原创首发)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htm-tid-260725-fpage-0-toread--page-1.html
作者:gidiok

5、孟稱舜《貞文記》刊刻時間考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htm-tid-4510007-fpage-3.html
作者:yngwie

6、《甲申三百六十年祭》2 血染的天道
http://tel.readfree.net/bbs/read.php?tid=85031&keyword=
作者:sonia6949

7、浅论量子论的基本观点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100649

作者:长歌-废墟

8、【读书零札】读王力《古代汉语》三则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htm-tid-116760-fpage-29.html
作者:sting

9、“蒋王庙街”和蒋子文信仰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htm-tid-205318-keyword-.html
作者:oliver197411

10、衍刻意剩稿http://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582491&keyword=
作者:苏鲁支

11、宽容http://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599420&page=e#a
作者:哲人王

12、罗尔斯、诺齐克以及政治写作的逻辑http://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599424&page=e#a
作者:哲人王

13、[原创]解释的历史与历史的解释——从“幼子继承权”说开去
http://readfree.net/bbs/read.php?tid=112172&fpage=7
作者:sonia6949

14、论Peter Burke,或,怎样讨论那些你从没见过的书
http://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582788&fpage=0&toread=&page=1
作者:chaque

15、翻译之味——说小大
http://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539559&keyword=
作者:cicerocicero

16、陌生的苏联文学
http://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512327&keyword=
作者:白草折

17、《周易》“明夷”说http://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599889&page=1
作者:宋公明

18、王戎与嵇康、阮籍饮于黄公酒垆小考
http://www.readfree.cn/bbs/read.php?tid=205316&keyword=
作者:oliver197411

19、《哲学的故事》作者:美国学者曰威尔-杜兰特——将高深之哲理以生花妙笔浅出之,几令人不忍释卷。读到论“世界上最伟大的犹太人”斯宾诺莎,其前言激赏犹太民族一段,余不觉热泪盈眶。余为之落泪,固有自伤自怜之意,然随之却并非抑郁,而是因哲学的芳香而产生之安慰,又引发精神上自强自立之大愿。我自警将终生做“一个不贪图万贯家财,而只想为自己的问题找到一个答案的人”
书评作者:玄鸟
书评地址:http://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534281&fpage=5

20、文学理论批评术语汇释(随书光盘)http://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491703&keyword=
作者:Gossudar推荐书籍

21、费夫贺、马尔坦著《印刷书的诞生》中译本出版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htm-tid-271746.html
作者:gidiok 推荐书籍

22、 班门弄斧:读何家炜译《里尔克法文诗》http://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601458
作者:Gossudar推荐书籍

23、“王安石字介”说http://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601645
作者:绝缘体

24、周亮工晚年焚書日期確考http://tel.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562315&fpage=4&toread=&page=1
作者:oliver197411 (推荐理由,讨论热烈)

请进入此帖,有寒武写得一系列小说,如何编辑整理让文章有趣味性又代表书园的休闲娱乐特色?
寒武寻仙『完结篇』
http://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584434

初选稿件在五月十日前提交,大约要二十至二十五篇。
然后用三天时间审查初选稿件,决定第二期选用稿件。

cool98eng 发表于 2008-4-24 11:57:17

支持。太好了,所选作品很有深度!第一期的《书园》已看过了,真的很不错!

maobu 发表于 2008-4-24 14:22:16

**** Hidden Message *****

江南生 发表于 2008-4-25 10:53:08

已经和cheming大侠预约^_^

依荷听雨 发表于 2008-4-25 11:10:56

引用第3楼江南生于2008-04-25 10:53发表的 :
已经和cheming大侠预约^_^
恩,注意介绍下他软件的特点和请软件代理商的创意等。他发在书园风云录的获奖感言你也看下。

capricorn_ye 发表于 2008-4-26 22:52:11

做个“人间四月天”活动专刊吧

依荷听雨 发表于 2008-4-27 15:19:27

你愿意挑选哪几本书陪伴?http://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450915
作者:hpudqx

1、《庄子》
青柯 于2007-05-04 20:25回帖:似源头雪水,清澈晶莹,总能荡涤俗欲;似飞来石后的逸啸,伴着华松飞云,叫人升腾欲仙,把猫头鹰争食腐鼠大肠小肠贴牙肝细耳细尾巴的枯林悠悠丢在身后,轻道一声:“奴去也,莫牵连。”

lifang_key 于2007-05-13 19:43 回帖:读庄子,学习一下书中的思想和看待事物的态度,想不开还不郁闷死。

play5300 于2007-05-10 10:58 回帖:努力思索自我的拯救与逍遥。

zhouhuan23 于2007-05-13 13:11 回帖:个人认为能够调剂自己的心理状态,无论孤寂落寞还是喧嚣嘈杂,都能让人归于平静。如果加以时日,能够理解了《庄子》也就成了半仙之体。

truephoebus 于2007-06-25 22:26 回帖: 逍遥齐物以全天地精神。

落花流水红于2007-07-05 21:51 回帖:语言汪洋恣肆,挥洒自如,气势充沛,是我最爱。

sdlytcl 于2007-10-11 22:53 回帖:让人忍俊不禁又静心思考的经典,哲学是让人轻松、幸福与超越的学问,庄子给你了。

小霑于2007-11-17 16:20 回帖:个人比较崇尚老庄的无为,及庄子的淡薄,在孤岛中,所需的是内心的平静与淡定。或者说是一种自我的超脱吧。

爱的小猪 于2007-12-31 03:20 回帖:《庄子·齐物论》:“昔者 庄周 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 故《庄子》《道德经》备上,自喻适志与。 荒岛孤寂,正好调养心性,返朴归真;


2、《齐人物论》
青柯 于2007-05-04 20:25 100回帖:多年,大小200多号人物,一一拉来过堂,再夹杂一些自家头脑中私自珍藏前后左右夹击,便总有不断更新的人间喜剧为你激情上演,阎王来请你上路,你一定会说:“慢慢走,欣赏啊。”

3、《数学手册》
bookish 于2007-05-04 20:29 回帖:一本一辈子读不完的书:《数学手册》——用砂石树枝探索未知世界

4、《全唐诗》
bookish 于2007-05-04 20:29 回帖:一本永远绚丽多姿的书:《全唐诗》——用诗的幻想使心灵活泼健康

wffw 于2007-06-26 14:31 回帖:闲的难受,读一读,和孤岛上的风花雪月、日出日落相印证,肯定有意思。


5、《牛虻》
bookish 于2007-05-04 20:29 回帖:一本曾经影响自己的书:《牛虻》——用钢铁般坚强的意志面对困难——“啥年代了,还说这话?

6、《瓦尔登湖》
cshlhh 2007-05-04 20:31 回帖《瓦尔登湖》,这是一本一个人的书,适合培养如何和孤独相处的更好。

7、《资治通鉴》
宋公明于 2007-05-04 21:25回贴: 一本“益人神智”的好书,《易·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8、《读史方舆记要》
宋公明于 2007-05-04 21:25回贴:孤岛之上,卧游神州。

9、《闲情偶寄》
yiqihouba 于2007-05-04 22:36 回帖:带一本李渔的《闲情偶寄》,细细品味,学会随时享受人生,不抱怨生活的艰难,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来玩味生活的真谛。

10、《菜根谭》
yiqihouba 于2007-05-04 22:36 回帖:还要带一本《菜根谭》,凭借它可以了解人生的真相,从此立定脚跟,用一颗包容的心在天地之间行走。

fferror 于 2007-05-15 13:23 回帖:人之所以为人,总要有德有礼,有度有量,做人就要做个大写的人。

dmmabc于2007-05-17 16:44 回帖:有儒家之厚德自强,佛家之宽忍宏大,道家之玄妙超脱。


11、《易经》
yiqihouba 于2007-05-04 22:36 回帖:,在小岛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的生活中,慢慢体会大自然中万物的变易,真理的不易,从而找寻出一条简易的生活之路。

lfx666于2007-05-04 23:13 回帖:欣赏它的神秘的哲学理论。

youwantme 于 2007-07-04 01:04 回帖:此书乃中国思想之源流所出,堪称“群经之首”,天文地理、风水八卦、占卜命相,博大精深,无所不包,变化无穷,任荒岛多少闲暇,穷君一生,恐亦不可参透,实乃荒岛之上寄托精神不二之选!

12、《史记》
钱一文于2007-05-04 22:36 回帖:最伟大的历史学家用一颗正直的心和着泪写的,建议不研究历史的也读读。
play5300 于2007-05-10 10:58 回帖:私家修史,可信度更强,以史明鉴

tse55 于2007-05-04 22:39 回帖:“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孤岛上,虽无悠然见南山的乐趣,然手捧一部中国之通史,人,事,史,皆在其中!又何尝而不为乐乎!

gbg2000 于2007-05-11 13:54 回帖:司马迁在饱受磨难,甚至宫刑之后用毕生精力写成的不朽著作,必体现作者的精神。
plotoon 于2007-06-28 22:04 回帖:贯穿古今、取材广泛、秉笔直书(我希望了解最真实的史实)、形象生动

sdglf 于2007-08-07 18:19 回帖:“史家之绝唱”啊,好歹都要细细地研究一番。其中的人情世故、思想品德要靠长时间的磨才品得出来,有了它并不孤独,上下几千年的英雄任务伴你左右。

romulus 于2007-10-03 12:53 回帖:
看到上面有很多朋友选《二十四史》、《四库全书》之类的,这些书当然把《史记》包含进去了,而从“量”上讲也很适合在岛上读,但要具体点说我选《史记》,因为我觉得这本书是司马迁他老人家灵性的流露。

像更严谨的《汉书》等,它们“正”的风格虽然也耐人寻味(有“《汉书》下酒”的故事),而且对研究历史也很有益,但是它们是“挤”出来的,或者是不含作者感情的平铺直叙。

两种风格比较我更喜欢前者,记得我眼睛就是夜里点蜡烛(高中时宿舍定时统一断电)看《史记》时看坏的,那时我读的是白文本,后来抽时间又读了差不多整本的注解本(从头读到《循吏列传》),很喜欢司马迁的文笔。

heying820117 于2007-12-04 16:16 回帖:里面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的命运最为吸引我,当然它的艺术性也很吸引人。它对中国人潜意识里的行为方式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我闲着没事就会读一读它,当成一个个小故事来看,也很有意思。

weilh于2007-12-05 09:05 回帖:参考了众多典籍,如《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和诸子百家等,同时参考档案、民间古文书籍。编写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3、《容斋随笔》
tse55 于2007-05-04 22:39 回帖:我国历代考证笔记中最富盛名,并具有鲜明特色的一部著作。有人有事,再有此书,五千年中华,全也!

dmmabc于2007-05-17 16:44 回帖:意之所之,看历代治乱兴衰、纵横韬略、处世为人。


14、《红楼梦》
tse55 于2007-05-04 22:39 回帖:四大名著之代表,中国式生活之百科全书。可当小说,可当药书,可当政治。别说百看,千看,万看也不厌也!

穿越心灵于2007-05-13 20:10 回帖:喜欢里面的语言、人物、饮食、服饰、诗词----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感觉,趣味无穷
plotoon 于2007-06-28 22:04 回帖:四大名著中最精华的一本 内涵丰富,写尽人世冷暖 。

白马西北驰 于 2007-06-24 11:32回帖: 高鹗的续书一直没怎么认真看,这有点不公平,带去补补课,每日在孤岛上只能看云垂海立,有本红楼在手,也好教我想念故土风物。

1223424 于2007-08-08 16:06 回贴:红楼一梦,每次读之品之,况味不同,反复阅读,其乐无穷。

mimike 于2007-11-14 19:23 回帖:凝聚了中国这个古老民族几千年的感伤,看尽的世间百态,最后感概原来爱情只是一张华丽最弱的雪纸。

15、《管锥编》
dfbb 于2007-05-05 02:54 回帖:曾经有很多好书摆在我面前,我没有好好珍惜,待到去荒岛时,我才后悔莫及。如果一定只能挑一本,我会挑《管锥编》。文史哲会通,各种语言荟萃,足够消磨我下半生了。

16、《聊斋志异》
buyiyijie 于2007-05-05 15:18 回帖: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小时候听关于狐仙的故事,绝对不是大人哄小孩的杜撰之作,而是故事讲述者的亲身经历。对于小孩来讲,聊斋的故事三分之一是恐怖、三分之一是神秘、三分之一是虚幻。那是淄博小孩的哈里波特。中学之后看文言聊斋,一半是想象、一半是爱情。如今读聊斋,知道里面的“鸟吏鳖官”(卷九《于去恶》)是东夷古史传说,至少四千年的历史。又看到史景迁的《王氏之死》,居然拿它当了史料,更让我惊奇。

17、《我的精神家园》
buyiyijie 于2007-05-05 15:18 回帖: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最喜欢那只特立独行的猪。而今却常常感觉连猪都不如。如果能独处于孤岛之上,我愿意以这只猪为榜样,会自由自在地闲逛,饥则食渴则饮,春天来临时还要谈谈爱情……。

18、《读史阅世六十年》
buyiyijie 于2007-05-05 15:18 回帖: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史学访谈录固有佳者,然自述也有其完整和独到处。既准备避世,不如回头看看国外的学术圈,再看看国内的学术圈;此一时彼一时,这一处那一处。孤独一处时,方才看完整这花花世界。

19、《诗经》
hw8210 于2007-05-05 15:40 回帖:《诗经》加上研究诗经的各种书,从初级到高级。一直对诗三百很向往,虽也读过几篇,但是没有深入的领略古人的潇洒。如果在荒岛上,有诗经作伴,说不定能够终老一生。

20、《平凡的世界》
含笑饮砒霜 于2007-05-08 17:54 回帖:算不算青春励志巨作?^_^当然最令人难以忘怀的 还是那浪漫而苦涩的爱情,当读到田晓霞那句“时常想念我那掏炭的男人”,真的令人动容。

onfory于 2007-05-16 19:55 回帖:平凡的人却有不平凡的精神,让我很感动,也激励我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blueclb 于2007-05-19 13:24 回帖:《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读完后使人明白,生活平凡而又艰辛,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不轻言放弃,不被一时的挫折击倒,苦难带给我们应该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21、《水浒全传》
borhes 于 2007-05-09 12:46 回帖:我永远读不厌而且每一次读都更加喜爱的书。在版本上考虑了一下,还是选择全传吧,毕竟有更多的内容可供咀嚼。

22、《博尔赫斯全集》
borhes 于 2007-05-09 12:46 回帖:这看上去是一本(套)书,但由于博尔赫斯的文字对想象力的无限启发,它会象“沙之书”一样,随着每一次阅读衍变为“越来越多”的书。

23、《周易》
giantchu于2007-05-10 01:51回帖: 思考的乐趣。瓦尔登湖就是在寂静中沉思出来的,参惮亦如此。如今时机降临,读读周易,洞察天地之机,思考人生之妙,有所领悟,最终留下只言片语,以享后人。对自己来说是一种生命的升华,对人类是一种“大我”的爱。

cooled 于2007-10-02 12:51 回帖:这本书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阴阳,五行,八卦,世间万物不离其宗,一通百通,只是需要一点悟性和耐性,堪称人生总论。

24、《简爱》
穿越心灵于2007-05-13 20:10 回帖:最让我心动的爱情故事,喜欢从中寻找恋爱的感觉。
romulus 于2007-10-03 12:53 回帖:这本书我喜欢的是作者炙烈的感情,很有印象的是作者常来一句“dear reader”,然后怎么怎么。此外我喜欢作者描写的四次“夜出”(当然吸引人的地方不止这些):第一次是作者清晨被送到学校去读书,第二次是作者去男主人公家作家庭教师的路上,第三次是从男主人公家出逃,第四次是回来寻找男主人公,也就到了小说结尾部分,觉得每一次夜出都很引人入胜。

25、《阅微草堂笔记》
ml3kpp于2007-05-10 21:48 回帖: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评到“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

26、《历代笔记小说大观》
ml3kpp于2007-05-10 21:48 回帖:》(上海古籍出版社编)笔记小说”内容广泛驳杂,包罗万象,文笔有的简洁朴实,有的情文相生、美丽动人,利用它能增补辨证“正史”的阙失。

27、《教父》
gbg2000于2007-05-11 13:54 回帖:马里奥·普佐的经典著作,最吸引人的是人物察颜观色的本领,细细入微。虽然是描写黑手党的故事,但我们生活的周围不都是羊,也有狼。最近中央一台播出的《贞观长歌》中绿袖被赵士达骗得五体投地、感恩戴德,虽然是电视中的故事情节,但现实中这样的事例也不乏其人,令人深思啊。

28、《论语》
abc57241195 于 2007-05-12 09:44 回帖:简单而又朴实的智慧,最重要的就是为学篇。
sdlytcl 于2007-10-11 22:53 回帖:论语是最亲切的经典,自己的老师、亲人、朋友、对手都在身边的感觉真好。
hanvool于2007-10-14 15:16 回帖:半部论语治天下,学习和理解国学自然十分重要。


29、《道德经》
abc57241195 于 2007-05-12 09:44 回帖:老子并非阴险狡诈,他的思想是非常有深度的,确实值得好好研究,只可惜我们现代人常常没有耐心,不求甚解。

blueclb 于2007-05-19 13:24 回帖:改变人生命运或是改变为人处世观念的书。

mimike 于2007-11-14 19:23 回帖:读了以后能获得灵魂的安宁,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崇尚淡泊宁静的处世态度,只因为美从来都是自然不矫饰的。

30、《围城》
lqm2000 于2007-05-13 07:06 回帖:一本知识分子的书,世间百态,众生百相尽收眼中。
我爱莎野嘉于2007-05-17 08:23 回帖:很多人都选它了,它是我民国时代历史研究的入门书:)

sv219240 于 2007-11-22 21:25 回帖:钱老的这本书人物生活刻画的很丰富,虽然现实中我们只有一个世界,但是书中我们却可以拥有多个空间。在书中我们可以经历一些我们没有经历过的人生,从而反思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扯远了,在孤岛可以在这本书上找回那已远离的尘世。


31、《上种红菱下种藕》
lqm2000 于2007-05-13 07:06 回帖:小说以一个小女孩“秧宝”的视角描述了江南小镇的生活种种和孩子的内心世界。初看这本书,可能觉得有些乏味,但是当你真正静下心来阅读它深入它以后,你会发现它在牺牲了一定的可读性的同时给你带来心灵上真正温情和慰籍。

32、《幸福之路》
lqm2000 于2007-05-13 07:06 回帖:书中,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实用的道理。论婚姻、论情爱、论竞争、论妒嫉、论工作...每一论都没有脱离生活的主题。

33、《小王子》
franksoft2 于2007-05-13 13:36 回帖:小时候看过那么多童话,就这个记得最清楚,现在拿来看也觉得淡淡的忧伤。这是献给生命和生活的语言:这就象花一样。如果你爱上了一朵生长在一颗星星上的花,那么夜间,你看着天空就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上都好象开着花。

gzlaser于2007-10-20 19:10 回帖:一个童心未泯的人,才是感知生活真谛的人。爱、直率、真情、力量、热诚、快乐、天真烂漫......。当夜晚仰望星空的时候,只有你——只有你能够拥有会笑的星星。

34、《高尔基自传三部曲》
franksoft2 于2007-05-13 13:36 回帖:影响了我高中和大学7年。除去“童年”是以小孩子的视角来描写,“在人间”和“我的大学”把俄罗斯当时的底层社会描写得淋漓尽致,看到那么多曾经的好人最终迷恋在伏特加和女人的胸脯上,那是一种无声的呐喊。里面有一个场景忘不了:公寓里吃饭时,醉汉把一团钱扔在地上,妓女们去捡,醉汉笑道:“不是给你们的,是给大学生的。”然而贫穷的知识分子却不碰一分钱。

35、《三国演义》
onfory于 2007-05-16 19:55 回帖:历史人物的历史事迹让我受益无穷啊,该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啦。
larry1205 于2007-09-18 13:10 回帖:值得好好品味的经典文字,荒岛无人,品味此书,可得“与人斗,其乐无穷”之趣也!
36、《飘》
onfory于 2007-05-16 19:55 回帖:为斯佳丽感叹,也为自己感叹。
mimike 于2007-11-14 19:23 回帖:喜欢思嘉的那句话: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落寞之时,每每读起我才可以重新鼓起勇气去拼搏,来中和我的道家思想:无为而治!

37、长恨歌——王安忆那本
我爱莎野嘉于2007-05-17 08:23 回帖:没真正了解五四风文的时侯,觉得长恨歌是这个时代的突破,等到真的看了一些五四的作品以后,又觉得长恨歌是那个黄金时代作品的延续
王安忆开始的时侯文笔并不是令人惊艳,她只是敢写,写别人不敢写的事情,而且她写的都是新女性,是现实中的残酷笔法,长恨歌就像她自己说的,一刀也不能砍,她的每一笔每一句话都是有寓味的,其实,关于前面那一大段弄堂丝丝入扣的描写,是因为王安忆在陪伴母亲住院时在露台看到的景色,其实上海的弄堂就像她自个儿说的,也有肮脏的一部分,但是她写出来,就那么真实,几乎都能闻到里面那熟悉的气味了,我想,长恨歌的突破,就是把文字,普通的文字立体化,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留下一个个不能磨灭的印象。

38、《宽容》
blueclb 于2007-05-19 13:24 回帖:引用房龙的一段话:“大凡为宽容而战的人,不论彼此有什么不同,都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的信仰总是伴随着怀疑;他们可以诚实地相信自己正确,却又从不能使自己的怀疑转化为坚固绝对的信念。

39、《茶花女》
sunroom 于2007-05-19 17:00 回帖:悲欢离合,让泪水洗刷掉心灵的粉饰,在孤独的世界,心不要归于沉寂,梦常在。

40、《初等数论及其应用》
sunroom 于2007-05-19 17:00 回帖:走进有一扇敞开着门的迷宫,无论明天怎样,一定要让思维运行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

41、《相对论》
sunroom 于2007-05-19 17:00 回帖:往前走,永远不回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2、《圣经》
zsjcj112 于 2007-06-26 18:56 回帖:这是欧洲文化的源头,也是在荒岛上涤荡心灵的好书。它能让我始终怀抱理想,即使在荒岛上!

sdlytcl 于2007-10-11 22:53 回帖:人是需要上帝的,圣经告诉你,无论苦难与幸福,你的上帝都会与你同在。

weilh于2007-12-05 09:05 回帖:不但是由不同的作者写成,也是写于不同处境、不同场合。可以说,圣经分别在三大洲(欧洲、亚洲和非洲)上写成。在不同的心情下写:有的写在喜乐的高潮,有的则在悲伤、失望的低谷中写的。圣经奇妙的地方就在,它是一本完整而统一的书。它里面没有矛盾,也没有不一致的地方。

43、宋应星《天工开物》。
youwantme 于 2007-07-04 01:04 回帖:此书乃农耕时代农业手工业技术之百科全书,直可令君白手起家,创荒岛盛世,令荒岛作物丰富化,技术精巧化,生活小康化,社会和谐化!

44、《心理学与生活》
nuoan 于2007-07-16 09:47 回帖:细细品味,学会随时享受人生和了解理解别人,不抱怨生活的艰难和理解为人处事的奥秘,发现生活的真谛和人性的特点,值得花时间去研读。

45、《古文观止》
nuoan 于2007-07-16 09:47 回帖:有很多经典的文章,了解古人对生活、人生的感受,在孤岛,有时间背一下它,可以打发时间,书是靠背的,虽然古文难,背多了也会懂的。

46、《瓦尔登湖》
江南生于2007-08-08 19:24 回帖:看湖看天看风景,听风听雨听鸟鸣。把落魄当作一种清闲的生活品格,将寂寥当作一次淡泊的生存状态。安然中,自己的左手温暖自己的右手,自己的心跳见证自己的存在。

47、《救荒本草》
hndaszlxm 于 2007-08-24 18:12 回帖:《救荒本草》是我国明代早期(公元十五世纪初叶)的一部植物图谱,《救荒本草》是一部专讲地方性植物并结合食用方面以救荒为主的植物志。“或遇荒岁,按图而求之,随地皆有,无艰得者,苟如法采食,可以活命,是书也有助于民生大矣.”

48、《大国政治的悲剧》
南江 于2007-09-18 15:50 回帖:美国国际关系领域的杰出学者、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著,他认为,在一个没有国际权威统治的世界里,但凡大国,必定会追逐权力,并试图成为支配性国家,在此过程中,大国之间不可避免会发生冲突、乃至战争,这就是大国政治的悲剧,在书中,米尔斯海默还断言,中国将会是未来美国最大的威胁。

50、《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南江 于2007-09-18 15:50 回帖: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著,该书认为,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更深层次的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该书对现今世界各种文明的研究和剖析相当深入透彻,值得反复阅读。

51、《颜氏家训》
cooled 于2007-10-02 12:51 回帖:《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史学家颜之推的名著,也是我国历史上内容最丰富,论叙最精辟的家训,包括“教子,兄弟,后娶,治家,勉学,养生……”等二十篇,涵盖了治家的方方面面,人生在世不外治国理家平天下,就算不能治国,不能平天下,家总是要理的,准备建立家庭的人,先读读这本书吧;


52、《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cooled 于2007-10-02 12:51 回帖: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人生还是应该负重,不愿承担责任的人生,便如在月球上行走,虽然飘飘然,却没有真实感。

53、《梵高传:对生活的渴求》
gzlaser于2007-10-20 19:10 回帖:尽管命运总是他作对,梵高总是相信自己的理想,在他弟弟的资助下,对生活、绘画和朋友怀有无限的热情,这才有他那些充满活力的画。虽然他生前只卖出了一幅画,现在他的作品却是大家争相收藏的珍品。

54、《世界简史》
gzlaser于2007-10-20 19:10 回帖:以史为镜,反省自我。英国著名作家韦尔斯以宏伟、宽广的视野,向读者讲述了从地球诞生到一战的世界历史,行文流畅,观点独到。

55、《老子》
weilh于2007-12-05 09:05 回帖: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等。

56、《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权威教程:生存手册》
yuyuliu 于2008-01-03 01:11 回帖:本书的特别提醒:本书描述的各项求生技能仅适用个人安全受到威胁的紧急情况。
记住:这是一本在冒险、历险、探险之极端环境下使用的手册。只有当自我保护必须至上,冒险成为必要时,才可以求助于手册中提供的各种方法的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已经不止一次地帮助人们挽救了自己的生命,或成为英雄。
注意注意,你千万别胡乱使用,以免成为杀戮机器!

57、《心经》
jsn739 于 2008-01-07 19:19 回帖:想必大家觉得我信佛,不也,在一个孤独的环境,人的心灵是多么空虚,如果没有一颗强烈求生的心。想必很快就上天堂了,佛教的东西好多是有正面意义,我们抛开他宗教色彩,其实很多著作是非常值得我们看的。《心经》对于一个处于恐慌和寂寞的人来说,一颗良丹妙药。我想孤独终老应该可以实现!

依荷听雨 发表于 2008-5-1 10:08:33

1、第二期网刊想做一个“古典考据”专题。
2、书乡漫录想收集书友对书籍简短的点评,收集书友购书的心情和理由,收集精彩回复帖。这三个主题都要取一个好名字。

艺人他 发表于 2008-5-1 15:49:16

引用第7楼依荷听雨于2008-05-01 10:08发表的 :
1、第二期网刊想做一个“古典考据”专题。
2、书乡漫录想收集书友对书籍简短的点评,收集书友购书的心情和理由,收集精彩回复帖。这三个主题都要取一个好名字。

支持下 第2个 我认为名字吗起一个足以!我说个叫书友心得

依荷听雨 发表于 2008-5-2 09:50:40

《论语》闲谭

hpudqx :我有几个问题想请教:
1、象《论语》这样的国学经典适合哪些人学习?需要什么国学基础才能学好?
2、一个没有国学基础的理工科学生如何学好《论语》?(请同为理工科的停云先生回答)
3、有什么办法让那些无法直接读懂《论语》的人,学习到《论语》中的真善美?
谢谢!

停云:hpudqx兄咋这么客气,呵呵。其实俺只是理科出身,早已离开了理工。
我先谈些个人看法,以继续抛砖引玉。
1、学习人文类的书籍和学习理工类的书籍,可能会存在这样一个不同:后者会优先考虑真,或者以真假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而前者不会以真为决定的唯一标准,甚至可以不作为一个标准。所以,对于像《论语》这类书籍而言,首要的是阅读和体悟本身,而不在于区分好或坏。
2.我觉得任何一本书,它本身都不存在着排斥读者,或者挑选读者的问题。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去读。当然,这其中有些可能会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具体到《论语》,我想一般受过标准的基础教育的人士都可以开始阅读。至于想知道学好需要多少的基础,这类问题往往仅在于对“好”的理解究竟如何,这也会受到个人时间和精力的限制,端看个人兴趣了。
3.所以对于如何去学,和怎样读懂的问题,我想真正有效的办法还应该是多读多思,勤查勤问。

hpudqx兄提到学习到《论语》中的真善美这个问题,最为精彩。我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自身的体悟吧。

lawer67 :论语是非常上口的书,带古文的书就觉得论语和史记陶冶情操了。但是从论语本身,觉着其中表达的思想从逻辑上比较混乱。比如: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君臣父子等等,这些说法的排序有点弄不清楚。孔子的思想或想法或做法到底是个体系呢,还是什么呢?学者们常提儒学,儒学与论语上的孔子思想是一码事吗?
心中的困惑,请教一下,谢谢!

停云:嗯,我先来说说吧。儒学的研究,一般会包括儒家学派及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不止孔子一人。而关于《论语》书名及成书的说法很多,前面举的章太炎先生所说颇有代表性:“《论语》为师弟问答,乃亦略记旧闻,散为各条,编次成帙,斯曰‘仑语’”。先秦时的成书问题一般都较复杂,这和现在的著述并不同,所以不能用排序来衡量。
如果谈些个人看法,我个人觉得:孔子之道,发声为言,追记成语。其体若水,遇平原则漫淖,遇高峡则湍急,遇通衢则奔淌,遇曲折则蜿蜒。是以因人而异,因地而宜;其态万方各异,其理一脉贯通。

xuanshi5270 :《论语》是儒家的代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此言不虚。近年来,国家多事,道德不古,正是三十年前中国全方位否定儒家文化的结果。孔子的地位,自汉代以来逐渐增高,直到“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成为万世师表。曲阜孔家,两千多年来,经历了多少改朝换代,然而,不论掌握政权的是汉人还是胡人,孔子的地位一直是很高的。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门派,有“释、儒、道”之分野。儒即儒家,即孔氏之学,孔子与释尊如来、太上老君并称,为历世圣人之代表。
大学时代,曾有同学组织读经会,邀一批同学定期聚会,读论语,谈感想,交流心得,每每心内不解。现在看来,是得中华精神之精髓。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有志之士的必经之路。古来圣贤,莫不如此。当然也有一些投机分子,出身草莽,只知暴力,不知礼仪,或是读书未就,兵痞出身,只知权谋,不知仁义。苟得天下,敬成功业,则为天下害。不可不瞋之。
熟知儒家学说,胸怀哪怕半部谁论语,即便不能为福天下,也不会为天下大害。三国,资治通鉴,二十五史,多讲权谋,本非仁者之心。通晓上述所谓人君之术者,未必为明君,成盗名欺世之名君倒大有可能。
吾曾读此论语而未竟,未能深体圣人之心,今后,当身体力行,择时温之。先修吾身。此我之志也。当世之务,我认为应当给世人补上传统道德文化的课,推广五经四书,加强道德教育。以论语治天下,则大同之世,不远矣。

宋公明: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
当初读到这一句,大出意外。如果它出自道家,那就不稀奇了,可它偏偏出自《论语》,是正宗的儒家思想。这明明白白是辩证法,虽然不如《老子》那句“反者道之动”那样包涵了辩证法的所有精义,可以“一句顶一万句”,但是子游的确说中了真理。“万有引力”、“万有斥力”,还有其间那个“度”——这些物理世界的物质关系,原来也明明存在于社会生活的人际关系之中啊。

半池清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就两种解法:
其一,诗本身是“无邪”的,所以如果你读到“君子好逑”之类的,就想找异性朋友,就属““思有邪”,该自我检讨。
其二,诗不存在邪否的问题,关键是你的“思”是否“无邪”。
结论,不管怎么解,反正“思无邪”是对的,“思有邪”是错的。惶恐。
但,“诗”到底是““有邪”呢?不知道。

停云:《论语》者,吾国之经典,儒家之本根。尝闻治学之道当从书目始,诸位先生博学以文,识见不凡。恭请大家跟帖推荐有关《论语》之佳作,或以昔日入门之书开示众人,幸甚幸甚。
先举者未免便宜,也不敢多言,吾以朱子之《论语集注》而入门。
观今人杨树达之《论语疏证》为近世第一等。
相信学者多有意见,望不吝指教。

yq228 :云兄以书目篇为首,自是入门途径。研究《论语》的著作多如牛毛,懂得入门之书是读书的钥匙。
就《论语》而言,较早的注有汉儒孔安国、郑玄等,一般《论语》注中的“孔曰”就是孔安国曰。后来有皇侃的义疏与何晏的集解,邢昺疏。据程树德先生言,自汉至唐,古注凡三十八家。宋儒朱熹的《论语集注》是集大成之作,宋前的注基本都收入其中。所以是入门之书。
宋以后突出的著作有:清代以后有:刘宝楠的《论语正义》,康有为的《论语注》,程树德的《论语集释》,杨树达的《论语疏证》,钱穆《论语新解》,杨伯峻《论语译注》,李泽厚《论语今读》,
南怀瑾《论语别裁》等等。其中又以程树德先生的《论语集释》为集大成之作。而比较分析,以类相从,参证发明,又以杨树逹先生之《论语疏证》为胜。论通俗浅近,则以杨伯峻先生的《论语注释》为胜。至于钱穆、李泽厚、南懐瑾等书,其传承之处多,发明之处少,读之亦不无益处。
我觉得,读《论语》不能仅仅局限于《论语》,论语外编的故事很多,亦可以互相发明。

yngwie:偶不是先生,我是学生,呵呵。我自己的经验,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三联书店)比较好。不过,这是个人读后感,仅供参考。

停云:yq228 兄提到《论语集释》确实甚佳,现为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一种,虽随处可见,但是还要唠叨几句.在自序与子序都言定稿时程树德先生已患脑血栓,手不能写,全系口述,实在不易,感然佩然。整理后记中所言未详,其实初由伪国立华北编译馆出版。是书原稿十三册,写定以来因逢战乱,难以出版,便送与伪国立华北编译馆(其间有信函往来,称“本书为一生精力所萃”,诚然服然),收原稿拟定五千余元(伪馆的稿费每千字8元)。后增至5500元,最后好像定为3000多元,弄的伪馆里编了多次的预算与申请,也算不易了。只是程树德先生还是“贫病交加而终”,可惜可叹。

停云 :若考索论语外之孔子言论事迹,也是经学大题目,只是早已有之,前贤孙渊如《孔子集语》已蔚为大观,试为检索,baidu知道有,可惜颇有错谬。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074372.html

是序乃严可均所作,甚为精彩,可窥前人此学源流,先引如下:

“孔子修百王之道以诏来者,六经而外,传记百家所载微言大义,足以羽仪经业、导扬儒风者,往往而有。其纂辑成书者,梁武帝《孔子正言》二十卷、王勃《次论语》十卷,皆不存;见存杨简《先圣大训》十卷(云案:四库全书为六卷)、薛据《孔子集语》二卷(云案:铁琴铜剑楼藏书题跋影宋抄本薛据孔子集语二十篇)、潘士达《论语外篇》二十卷(云案:所能见者似为四卷),而薛书最显,不免挂漏。近人曹廷栋,又为《孔子逸语》十卷,援稽失实,不足论。 嘉庆辛未岁,观察引疾归田,惜儒书之阙失,乃博搜群籍,综核异同,增多薛书六七倍,而仍名之为《孔子集语》者,识所缘起也。其纂辑大例,《易十翼》、《礼小戴记》、《春秋左氏传》、《孝经》、《论语》、《孟子》,举世所诵习,不载。《家语》、《孔丛子》,有成书专行,不载。《史记 孔子世家 弟子传》,易检亦不载。其余群经传注、秘纬、诸史、诸子,以及唐宋人类书,巨篇只句毕登,无所去取,皆明言出处篇卷。或疑文脱句,酌加按语;或一事而彼此互见,且五六见,得失短长,可互证得之。”

孙氏《孔子集语》,分劝学、孝本、五性、六艺(上下)、主德、臣术、交道、论人、论证、博物、事谱(上下)、杂事、遗谶、寓言(上下)十四类。以平津馆丛书本最为易见。另有民国间叶慧晓《孔子集语集解》,一般。后有王仁浚《补遗》,李滋然《补遗商正》,现有齐鲁书社所出郭沂先生的《校补》,后出最详,已将孙氏所不载者补上,放置手头可备一览。

xinghuit :读论语,不外乎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察其版本流变,这方面梁启超等人有不少介绍。关键的是要找到各个时期,各具代表性的版本。比如最早的版本,何晏本;地下发掘的版本:定州本八角廊本,早期训诂集大成本:孔疏本;理学的经典注释本,如朱子集注本,清人的成果;今人的成果等。
其二,读书切不可有门户之见,尤其是先有汉宋之争,厚彼薄此,把一方捧上天,把另一方贬入地。应该对两家的著作都要涉猎。在这方面,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就做的不好。
第三,义理学派立论往往好出己意,往往喜欢“寄言出意”,用六经来注我。因此,我们在读他们的论语著作时,就要注意听弦歌而知雅意,读出其言外之意。所以,如果要想对《论语集注》有深入的了解,就应该多翻翻《论语或问》,《朱子语类》。要努力找出朱子说话所针对或是批判的对象:比如谢良佐,杨时,等,这样,就可以读到朱子言语背后的引申义。 或是以问题为中心,有针对的去读《朱子文集》的相关部分。比如:《集注》中对仁的界定只有一句,但是这一句,确实朱子在与张栻的反复讨论中形成的,其中包含的深意,若非对《朱子文集》的三十一,三十二卷,有深入的了解,是难以领会的。
其四,对古人持同情之了解的态度。如钱穆先生曾指出,朱子对于“获罪于天”的解释。以理释天,看似无理,却颇具宋学的精神,我们读古人的著作,切不可只从对错出发来评点古人,而是要看到他们为什么会这么解,此中是否包含新意,包含深意。所以,我的意思,读《集注》,更多应该是在读朱子,而非读《论语》本身。

停云 :其实我只知道自己是如何入门的,至于别人该如何入门实在不知道。弟子问仁,孔子回答无一雷同。如果要说论语的法门,只怕也是因人而异吧。只能说觉得理解白文实在有困难,可以参考钱穆先生和杨伯峻先生的书。钱穆先生不必说了,杨伯峻先生的译文虽然未必都准确,但他是杨树达先生的侄子,又拜过黄季刚为师(那可是真正的拜师呀!),还是大都有来处的。
说来说去,最最要读的还是那论语白文。朱熹曰“读书,且从易晓易解处去读。如大学中庸语孟四书,道理粲然。人只是不去看。”我的水平不高,又一直受的是应试教育,以前死记硬背的知识现在直接用的很少,也忘的差不多了,刚刚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背过的语文课本中培根论读书的一段“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英文网上到处都是,王佐良先生的译文也很漂亮。当时认为懂了,其实没有懂;后来懂了一点,却也没真正做到;现在想认认真真去做,却天天灌水消磨时间。惭愧呀惭愧。

xinghuit:其实,对不同的人,可以选择不同的版本。入手的时候就会有所不同。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说,先读白话文译注本是最佳的选择,而杨先生的大作更是不二之选。不过对本坛子里的高手来说,如果非要选择译注本的话,我倒是建议以《集注》为先。理由如下:
其一,读古籍当然以通训诂为先,有些书离开了训诂简直就都不懂,如三礼,易经等等。这些书就应先看清人的精校本。而论语相对来说“简单些”,许多部分不看注释也能看懂。相反,刘宝楠,程树德的书很多时候会把简单的道理讲糊涂,会把许多难以解决的疑惑堆给你。反观朱子的《集注》,多次强调注释要尽量简介,不能喧宾夺主,掩盖了正文的光彩。所以看集注的注释,精炼,也足够了。即使稍有些“错误”,也很少有导致我们误读原文的实例。当然,清人似乎认为训诂明就等于是义理明,这招来过许多人的批评。所以我的意见,初读论语,不仅要过文字关,也要过义理关。看《集注》,一举两得。
其二,朱子的《集注》,也有以己意解经的问题。不过,朱子于注解,常分三个部分,他对把自出己意的部分和放在第二或第三个圈后面,让读者自己去分析。这种态度是可取的。我们直接读《集注》第一个圈的部分,就可以了解论语的简单文意。

最后,我个人的意见,初读论语,最好就看无注的版本。这样可以避免各种注释的“误导”。有困难,看字典。这样能看懂三分之一应该没有问题吧。再有困难,再去看《集注》或是《译注》。

yq228 : 呵呵,我觉得《论语》本来就挺浅近明白的,找来读读背背就可以了,如果不懂,可以勤一些问。这样才是正道,如果总纠缠于先读哪一本的问题,我想也未免有点迂阔了。如果说真要学习《论语》,多看几本,好坏自然清楚了,至于想挑哪一本书来彻底解决思想问题,我看做不到。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对真要学习的人来说,我看读书不嫌多,如果嫌多,自然就显摆的成分多一些,真读书的成分就少一些了。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之学,不在先后,唯在博习亲师、触类旁通而已。

苏鲁支:注疏书目,诸贤上所开列已可谓足备。但奇怪为什么没有提到刘台拱的《论语骈枝》?清人注疏自以《正义》为优,但以精确笃实论,似乎《骈枝》犹过此书。训诂,以焦循《补注》、《骈枝》、《正义》、章太炎《续骈枝》诸家对观,再参考汉魏旧注,可大致无碍。本文原分三家,经郑氏整理遂归一本。既是通行,大致当以郑氏所定为准。间有不足,则参考定州本,此事易为,无须多言,要在不必斤斤于何者为古、何者为鲁、何者为齐也。今人如杨氏所注,仆未尝留心,不能置喙。从前此诸贤惠施数章(数典讨论时)来看,若杨氏、若钱氏大概皆有其病,未必后出便是精善。如杨伯骏注《左传》,参考不可谓不多,然可商榷者亦不在少,反不如仪征刘氏《疏证》。其他亦多袭前人,此自以前人为先。然此在贤自见,不能一一指摘。诸贤学识高卓,于此自无待仆也。
诸家注疏而外,尚有若干专题之作可参考。如《史记•孔子弟子列传》、郑氏《孔子弟子目录》、《论语分记?(手边无书,不记得名字了,汗!)》等等,皆便学者。
至于《别裁》之类多一家言,只可闲来偶观,固不足以之入门也。
诸贤若有意自治《论语》,窃以为一当训诂疑义(及校正文句),前人所注已足者可不必多言;二当随句释义,以补训诂之不足;三更当统解篇章,讨论每章次序联系,个中义理,此不在言多,在确当精微。训诂,诸贤足可为,唯第三项义理恐多隔阂。此亦须参考前人,自家悟入也。
拉杂作此,诸贤见笑!

天人合一 :1、李零的《丧家狗》,我很喜欢看。正方反方的道理已经说了不少了,但是,他写的有劲,有冲击力,文笔还流畅,虽然短句子太多。马上还要出一本《论语纵横读》(读书上已经有广告了),亦值得期待。
2、北大出的,繁体本的十三经注疏里面的《论语注疏》。虽然很多人批评,但是我觉得还是方便了那些不搞专业儒学研究者。要说错误吗,又有那本书没有呢。关键看多少,错误如何发生。
3、《论语译注》,杨老先生,比较经典,但是经常出现你想了解的词汇,他没有解释。这是我阅读的感受,也许根本就错了。是我水平太低的缘故。
4、要说相关资料吗,这2本是大全。
孔门弟子研究资料_曲阜师范学院孔子研究所李启谦杨佐仁编_11370001.pdf。
孔子弟子资料汇编_李启谦山东友谊书社1989_11571931.pdf。
5、想看目录吗,这个可以参考
近四十年来孔子研究论文选编_0
孔子研究论文著作目录(1949-1986)
孔子研究论著索引 1900-1983.6
6、这几本书吗,挺有意思,看着好玩就是了。
大家小书孔子的故事ss10500119李长之著北京出版社2002
钱穆著,论语新解11072577,三联书店2002
论语今读李泽厚著三联2004
论语札记牛泽群著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
7、论语別裁。反面教材。谨供批评。
这个书吗,胡说也是一说,看个热闹吧。反正多方的观点都要看到,多方的文字也得读过才能判断是非不是。但是说实话并不太推荐先读此书,发现热闹,也许就不爱读不热闹的了。
8、本坛没有低于初中文化的,所以就不必推荐少儿版和于丹版的论语书了。哈。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我姑妄言之,各位姑妄看之,惭愧。惭愧。

sysiphus :外行有感于学《论语》
见谈《论语》的帖子,第一感便是语言文字改革让我们失去了什么?传统学术典籍,对于“业外人士”,说是“死语”也不夸张。当然,余非“警世”或“回头”,乃基于一合理而朴素的想法:如何从传统汲取更多助益。
园地大儒“开场”说儒,或训诂、或微言大义,对于隔行之徒,益善多多,是为大幸。不才妄猜:众儒开坛,非囿于内行沟通,而在乎惠泽“欣欣然”之门外汉也。如此,余不揣浅陋,建议如下:
其一,通俗。诸大儒自有古文情结,其精要、韵味和节奏亦让人神往,然古籍之于行外人,尤过于外语。从“启蒙”的视角,若能借大众话语,通“论语”精义之幽,乃众人之福,岂不妙哉?
其二,精炼。《论语》既为儒家之本根,历朝大儒,莫不以解读为业,汉学宋学,注疏渺渺。我等本只取一瓢饮,若寻章摘句,穷经皓首也无益。如《论语》之书目篇:书目乃“小学”之初阶,治学所必备。然众儒旁征博引、洋洋洒洒,我等茫然不知所措。不如从汉学、宋学各取一具代表性作品,以之为基,开辟专题,快刀直入,考其经义。
其三,致用。六经注我,或我注六经,本非天堑之隔。西学解释学名言曰:“There are no facts, only interpretations ”。对于今日学习论语,斯言善哉。孔夫子之背景,距今2500余年,若依主观主义,探寻当时之原意,不如依客观主义,究其当今社会背景下之功用。具言之,由诸位大儒辟立专题,疏通声形词文,确立我注六经之“射程”,继而微言大义,由诸网友习之或和之,此诚为“非赶热闹”,惠泽众人矣。

zm799 :读了《人物周刊》与朱维铮教授的对谈,有值得书友与学士思考的东西:
1、历史或经典能与市场化结合起来吗?
2、书友与学士们对坐冷板凳研究学术认同吗?不坐冷板凳能做好学问吗?
3、《于丹〈论语〉心得》在当代情势下走红,对民族、对青年、对下一代究竟是祸是福……?
我无意挑起书园内的争论,谨是提请书友和学士们思考一下而已!

停云 :俺也来凑凑热闹,回答一下学究先生(老师)的提问,呵呵。
1、历史或经典能与市场化结合起来吗?
可以。但除了书价外,我本人不太关心。
2、书友与学士们对坐冷板凳研究学术认同吗?不坐冷板凳能做好学问吗?
不坐冷板凳或许也能做好学问,但目前还没发现有人成功过。即便有人做到,也不代表都可以。相反,学问好的,倒是不少坐过冷板凳。
3、《于丹〈论语〉心得》在当代情势下走红,对民族、对青年、对下一代究竟是祸是福.......?
风过水无痕,犹如当年的《学习的革命》,现在的奶酪火锅之类,谈不上对下一代、民族的祸与福。
天人合一 :我同意停云的看法。于丹只是过客而已。
1、论语是伟大,但是也不是什么经,不需要早九晚五的来背诵。
2、没有论语,照样过活,也许过的还更好。
3、于丹讲论语,整个是胡说。专门贴近正统意识形态,强烈的说教感。
4、我佩服于丹的一张嘴,说话不打锛,这是她唯一的长处。
5、学问就是学问,沒必要争个短长,个人喜欢就好。
6、读过了于丹论语,调动了积极性,也未尝不是好事。特别激烈的批判我看也沒必要,不理会不可以吗?看到了笑一笑,不可以吗?
7、怎么就于丹出名挣钱,大家就眼红了?市场上那么多的狗屁版本,咋沒个人批呢。呵呵。
8、于丹不代表学问,只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已,和他费个啥唇舌呢。上纲上线的,都是吃饱了撑的或者妒忌的。

宋公明:
1、历史或经典能与市场化结合起来吗?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一定能。但是有个前提,这就是必须由“食古而化”的行家里手来操办,外行反串必然破绽百出。顾颉刚先生口述《中国史学入门》、王力先生写作《诗词格律》、中华书局编印《经书浅谈》都是历史或经典能与市场化结合起来的例子。当然,这样的工作门槛很高,要做到深入浅出地普及历史与经典,仍然任重而道远。
2、书友与学士们对坐冷板凳研究学术认同吗?不坐冷板凳能做好学问吗?
停云兄所言至当。
3、《于丹〈论语〉心得》在当代情势下走红,对民族、对青年、对下一代究竟是祸是福……?
先引许嘉璐的话:“我是不合格的老师,于丹讲传统文化我没能给她什么帮助。但我要给于丹加油,我们能容纳‘戏说’,为什么不能容纳于丹、易中天?我要代表全国观众向于丹鞠躬。”许先生当然是懂《论语》的,于丹的得失他一定看得出来。他能容纳,咱们当然也可以容忍。于丹们虽然“吹皱一池春水”,可是水底估计照旧没能搅动。南怀瑾出了那么多书,我们不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吗。无论他们怎样戏说、误读、谬论,咱们放眼远望,经典和历史具在,最终还是“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如果因为于丹的戏说而真的毁坏了经典,那么,或许经典也真到了应该毁坏的时候。


半池清水:关于于丹是否有资格讲《论语》的问题,我觉得支持者可能混淆了两个不同的资格概念。一是人人享有的自由思想和言论的资格,这不仅于丹有,任何人都应该有;二是就某一知识领域的问题向该领域之外的人宣讲的资格,这不是人人都有的,其前提就是对其所讲述的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的认定。这种资格的认定,有两种途径:一是形式的认定,比如获得教师资格证、医师资格证之类的,尽管不能说获得证书的就肯定真的掌握了相关知识并能适当地讲解,但其大部分应该可以胜任;二是实质性的认定,就是某人不论是否拥有形式上的资格证书,只看其是否确实掌握了相关知识,并能适当地讲解。那么,我们看于丹是否具备这两种资格:她是教师没错,但她是传媒专业的教师,因此她不具有讲国学的教师资格;这没关系,只要有良好的国学功夫,对论语有基本准确的了解,就具备了第二种资格。但问题是她是否具备第二种资格,听众说了不算,因为他们本来就不懂,他们无法判断她讲的是真《论语》还是假《论语》,这就需要专业人士进行认证,朱先生应该有这资格,他有这个资格说这样的话。这就是朱先生的“话语权”,他的专业技能给了他这样的“话语权”,这有什么问题吗?比如我对从爱因斯坦相对论、到机械制动原理再到苏格拉底的生卒年都发表自己的“高见”,被专业人士猛批,我就说他们是在剥夺我的话语权,是“话语霸权主义”,这和胡搅蛮缠有什么分别?


欲知更多精彩,请进入读书参考的《论语》闲谭http://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583987&fpage=3

依荷听雨 发表于 2008-5-2 14:58:29

孟称舜《贞文记》刊刻时间考
作者:yngwie

小引:因工作所需,替老师校对文稿之余,对一些戏曲史上的问题,也颇感兴趣。这个题目本应不成为问题的,即便有探讨的空间,也非自己的研究领域,原不应率尔操觚。而且谈的只是一个简单的考证问题,解决的方式也无奇特之处,只需得见材料,便能做些判断。当年写成简单的札记,也知道没发表的必要与可能,只是有趣罢了。近年来,孟氏著作新式整理本也已出版二种了,回想起当年校读学习的生活,便把它找了出来,稍做润饰修改,贴了出来,聊作纪念。文中若有纰缪之处,还望不吝赐以抨弹。

   孟称舜乃明末清初著名的剧作家,所作传奇、杂剧多种,泰半存世。其剧作之一《贞文记》,全名《张玉娘闺房三清鹦鹉墓贞文记》。玉娘殉节,乃宋末元初实事,见载《松阳县志》等书。此剧叙浙江松杨人张玉娘事。张氏与表兄沉佺自幼订亲,然有尚书公子王娟者,仗势逼婚,张父后亦悔约。沉佺卧病不起,终因情伤而殒命;玉娘不惜以身殉情,绝食自尽。其婢女紫娥、霜娥,亦自缢同殉,即所蓄一鹦鹉,亦哀鸣以绝。张家乃以玉娘与沈佺合葬,二婢与鹦鹉从之,人称「鹦鹉冢」。该剧以张玉娘殉节而能文,故名《贞文记》。据孟氏〈贞文记题词〉:「时癸未孟夏望日稽山孟称舜书于金陵雨花僧舍」,「癸未」为崇祯十六年(1643),故此剧作应撰于明末,向来皆无异辞。


   最早对此说提出异议者,为徐朔方先生。徐氏认为此剧当作于顺治十三年或略后,〈题词〉所署作于崇祯十六年,乃作者之伪托,因剧作中有关于宋末元初民族矛盾之描写,孟氏因政治违碍而有此改题。徐氏据孟氏〈题词〉:「予游寓松阳,数过吊之。惧其久而渐湮也,乃与松邑好义诸子,募赀立祠墓后,名之曰贞文祠。而其遗迹之奇,不被诸管弦,不能广传而征信,因撰传奇而布之」云云,断定建贞文祠在前,撰作传奇在后。近人陶湘辑《托跋廛丛刻‧兰雪集》附录,收有孟氏〈贞文祠记〉一文,徐氏考定其作于顺治十三年,依此认定《贞文记》不可能作于崇祯末年。徐氏且同时断定道光年间刊刻《祁忠惠公遗集‧补编》所收祁彪佳(1602-1645)〈孟子塞五种曲序〉一文,乃书贩伪托。因此文依内容而言,应为《贞文记》所作序言,题为〈孟子塞五种曲序〉,名实不符;其次,孟、祁二人相交甚笃,何以祁氏《远山堂曲品》一书中,未收入孟氏传奇作品之评语? (参见徐朔方:〈孟称舜行实系年〉,《晚明曲家年谱》,收入《徐朔方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二卷,页546-549、 559)。

   祁氏序文原刊崇祯十六年金陵书房石渠阁本《贞文记》卷首,《古典戏曲丛刊》二集所收《贞文记》未载,徐氏未之见。邓长风先生则经友人相助,得见台湾大学图书馆《久保文库》所藏石渠阁刊本祁氏序文复印件,反驳徐朔方以祁彪佳〈孟子塞五种曲序〉为书贩伪托之说,且据祁氏序文,肯定《贞文记》初刻于崇祯十六年。然邓氏又认为徐氏从《兰雪集》及《贞文记》中寻得之内证,推断《贞文记》应刊于顺治十三年或稍后之说亦可取。邓氏认为唯一的解释为:《贞文记》初刻于崇祯癸末,顺治年间再经修改重刻,祁氏叙文与孟氏题词却依初刻本面貌保留下来(参看邓长风:〈 《孟子塞五种曲.序》的真伪与《贞文记》传奇写作、刊刻的时间〉,《明清戏曲家考略三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页476-481 )。

   然查对台大馆藏崇祯十六年金陵书坊石渠阁本《贞文记》,发现除多出卷首祁氏序文外,版式与字体皆与《古典戏曲丛刊》二集所收「绥中吴氏藏明末刊本」相同,且二本文字亦无异同。虽无法确定何者刊印在前,但衡以有无祁氏序文之差异,《古典戏曲丛刊》所据底本,即「绥中吴氏藏明末刊本」,应即据石渠阁本翻印。差异处在于:一、「石渠阁」本虽亦如「丛刊」本分为二册,但各出目次分别于上、下卷首列出,「丛刊」本则全列于卷上,卷上目次维持原刊,卷下目次为后加,且与原刊字体明显不同;二、「丛刊」本开本较小,不知影印底本即如此,抑为出版时就底本加以缩印?

   若以上就原书比勘结果无误,可确定孟氏《贞文记》最迟在崇祯十六年即已刊印出版,剧本完成更在此前,最迟在〈题词〉所记「孟夏望日」之前即已完成,此实无可疑者。此其一。其次,依现在可见《贞文记》版本而言,邓氏「修改重刻」之说恐不可信,《贞文记》后来刊印之版本,应即是据「石渠阁」刊本翻印,仅将祁氏叙文抽去,孟氏此后未再对《贞文记》原文有所改动修订。徐氏认为孟氏《贞文记》应作于「贞文祠」建成之后,在顺治年间孟氏任松阳训导时(孟氏于顺治十三年去职)。然由徐氏所列证据,未能确然得出《贞文记》必定作于「贞文祠」建成之后的结论。且孟氏除于顺治年间任训导外,于崇祯十三至十五年间亦曾赴松阳探亲,故其撰著《贞文记》时间,崇祯年间并非不可能。其次,《远山堂曲品》未收孟氏传奇作品,乃徐氏质疑〈孟子塞五种曲序〉为伪托理由之一,然学者勾稽祁氏晚年《日记》、《尺牍》,考定祁氏《曲品》一书成于1631年,后因个人兴趣转移及明末政治局势之变动,即未对此书再加增补,而孟氏传奇作品皆成于此后,故祁氏虽曾得读孟氏诸多传奇作品,但《曲品》中未见对其作品之评语(参看杨艳琪:〈《远山堂曲品》为何未收孟氏传奇?〉,《戏剧》2004年2期,页88-94)。则徐氏之疑可解。

   亦有学者主张,本剧之题材虽源自着有《兰雪集》的女诗人张玉娘,然孟氏之意,则在以元蒙故事暗喻满清现实,以女性贞节象征明朝遗民对于旧王朝之忠诚(参见Wilt L. Idema, “Female Talent and Female Virtue: Xu Wei’s Nu Zhuangyuan and Meng Chengshun’s Zhenwen ji,”收入华玮、王瑷玲主编:《明清戏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8年〕,页551-571)。若以上对《贞文记》最晚撰成于崇祯十六年之推论可信,则不论其后来刊本是否有重大改动,此一主张应落空,因孟氏撰作《贞文记》时,尚未有满清统治及遗民志节等现实问题。且孟氏于清初曾出仕任官,或许在其心目中,未有如吴梅村之痛苦,或有之而未如梅村之深刻者?姑存疑如此。故此一问题虽微细,然考定作品撰作刊刻时间,亦有助于对作品创作主旨之理解与诠释,其事应不无小补。

parivraj :吾兄有文献之便,让人眼馋,哈哈。
昨天赶赴友人生日宴会的路上看了兄的考证,觉得兄所言孟氏曲文作于明代可为定论。我手边的《晚明曲家年谱》(数典上所得)号称四卷,实则仅有苏州、赣皖两卷,其余两册封面不同而内容重复,无法看到徐朔方先生的论证,仅由兄所转述看,孟氏《题词》“予游寓松阳”云云,并列建祠与传奇二事言之而已,实不足以为断定先后之据,若孟氏任训导而用“游寓”一词,似亦不甚得体(我所见士人“游寓”者多未得功名,但也没有广为搜讨此词的其它用例),而反合乎兄所言孟氏曾在松阳探亲之情况(当然,如果断定孟氏“改题”年份,则此种用语之差异亦无不可以“改”来解释)。

至于孟氏以贞女寄托对明朝之忠诚的推论,一方面由曲文作于明亡之前而落空,另一方面旧时小说戏曲表彰贞节烈女者多矣,岂皆遗老遗少感怀故国而作?楼上cshlhh兄提及桃花扇长生殿等,而对比其所取材,《贞文记》与之实不相类,窃谓不可无限扩充遗民文学之内涵而过分深求作者之用意寄托也。

此外,因无书可以参考,尚有数个问题请兄解答:

1、石渠阁本的年代是否为定论?知其为崇祯十六年刊本,是由其牌记之类还是通过考证?又邓长风先生“据祁氏序文,肯定《贞文记》初刻于崇祯十六年”,则石渠阁本为初刻与否是否也同时有所论断?

2、“邓氏又认为徐氏从《兰雪集》及《贞文记》中寻得之内证,推断《贞文记》应刊于顺治十三年或稍后之说亦可取”,则徐氏所得“内证”究如何?何以邓氏认为可取?

又,兄文中似偶有笔误,“此剧叙浙江松扬人张玉娘事”当作松阳,“孟、徐二人相交甚笃”当作“孟、祁”。

yngwie :孟称舜著作的整理本,目前所见有二:朱颖辉辑校:《孟称舜集》(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6月);另一本,即泓兄(呵)上面所提示王汉民(?)等编集校点:《孟称舜戏曲集》(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10月)。昨天整理这篇札记时,也到图书馆翻看了,并简单比较了一下。点校上的优劣,不容易一时见出,但感觉巴蜀书社本虽后出,所辑附录资料,反不如中华书局本丰富,差胜者,将祁彪佳〈孟子塞五种曲序〉改题为〈贞文记序〉。但此仅就自己所需而论,并非对二本的整体评价。

parivraj兄读得很细,感谢!已将文字误处改正。至于第一个问题,现在也无法给兄确切的回覆。当初在老师的文章中,已将有关此一问题的各种说法罗列,但未下个人断语,也没有要我去考证这问题,因为这仅是书中注文里的一个枝节而已。是我自己好奇,选定某一天凌晨,直接从南部搭车北上,到台大善本书库中借阅此书。因申请复印不易,只能坐在图书馆中把祁氏叙文读过,并比较二种版本的不同,有无「牌记」,已不复记忆了!只记得是有的,大汗。所以目前断定其刊刻时间在崇祯十六年,能提供的间接证据,只能说是由孟氏〈题词〉与祁氏序文得来。祁氏序文(蔡毅《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亦收,兄有此书电子版,一索即得)云:「斯记(按,指《贞文记》)则携至金陵,同志诸子为之锓而传焉。」与孟氏〈题词〉所云:「传奇剞劂之赀,则募自吾乡及金陵者居多……时癸未孟夏望日稽山孟称舜书于金陵雨花僧舍」,刊刻时地及资金来源状况相合,是可信据的;邓长风先生已指出此点。

但邓氏应是确认石渠阁本乃初刻本的。其说云:「有孟氏〈题词〉的《贞文记》传奇刊刻于崇祯癸未,近人皆无异议……癸未是孟称舜将《贞文记》由会稽“携至金陵”刊刻的时间」,而「石渠阁本《贞文记》卷首紧接着祁氏叙的,也正是孟氏的〈题词〉。而据《祁忠敏公日记》,知祁彪佳确实在癸未夏秋间到过金陵……《贞文记》传奇在癸未夏秋间曾刊行过两次,也是情理中事。」似承认石渠阁本是初刻本,然又云「癸未夏秋间曾刊行过两次」是可能的,会如此推测,可能因为《古典戏曲丛刊》二集的本子注明:「绥中吴氏藏明末刊本」,此本无祁氏序文,故邓氏推测应是同时稍后刊刻的。但不知道此一版本说明乃原有,还是「丛刊」编辑时所添加的?若为后者,判断的依据为何?一者,因有上帖所指二本些许的差异,自己认为「丛刊」本应后出;其次,「明末」之说又有些模糊。因石渠阁本刊于崇祯十六年,十七年明思宗自杀,隔年(1745)祁氏自沉池水,以身殉国,则此「明末」未知何指?崇祯十六至十七年间,抑指南明,或清初顺治年间?自己推测,「丛刊」所据底本未收祁氏叙文,清初刻本的可能性较明末刊本大。因祁氏拒绝清廷召聘而自杀殉国,其子理孙、班孙与抗清志士颇有勾连,曾因政治狱案牵连,班孙被遣戍边,理孙毁家纾难,山阴祁氏因而败落。故后来刊本因政治违碍将祁氏序文抽去,应也是情理中事。

然邓氏文末云:「唯一的解释只能是:《贞文记》传奇早在崇祯癸未之前已经写成,刊刻是在癸未;而其后顺治丙申虽曾再经修改重刻,祁氏叙文与孟氏题词、陈氏评点,却皆依初刻本面貌保存下来了。」似略有不妥,因除石渠阁本《贞文记》外,它本未见载祁氏序文,否则何以衍生有关《贞文记》撰年之争议? 「祁氏叙文与」数字似可删。

徐朔方先生的说法,因今天比较忙,扫来给老兄参考,加上邓氏的论文。徐书电子版问题,忘记在中文网或数典,已有书友提供替换版本,但放在家里,兄找不着,我再提供。至于两岸古籍文献保存的概况,诚如泓兄所言;而此一考证小问题,邓长风先生大体已经解决了,拙文所争,仅在于《贞文记》是否经修改重订之说上,然也未敢自必。老兄知道我研究领域与此天差地别,偶一为之,也仅是见猎心喜,然所费时间已不少了。一笑!

parivraj :Y兄做学问的勤勉真是让人敬佩啊,当然也是个人兴趣所在,倘使是讨厌这些东西的人,别说一大早上台北,回家书架上的书都会懒得翻呢——希望老兄对于自己的专业也热情满满收获多多啦。

至于兄中午花了大力气写的回复,也精彩得紧。如对于“明末”一说的推测,此本之渊源虽未必能有最后的结论(不过古本戏曲丛刊的底本我觉得还是应该有办法寻访一下的吧——如果真有人愿意去找的话),而兄的推断既细致又入情入理,相信也算得上是目前的最优解了。

而细读兄所扫描发布的片段,觉得徐先生的某些论证以及对资料的读解还是可以进一步来商榷(别处与兄谈及,知兄早有见及此,但主要问题基本解决,也就不复枝蔓,我亦以为然),而前辈学者读书细、用功深、气象广大、思考周密的例子,也是处处可见,今人实在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研究深入一步呢,呵呵。不过象这样的考证,花偌大的力气,最后有结果还好,落得个文献不足的话,怕是少有人愿意去做。

另外上面回帖讲“不可无限扩充遗民文学之内涵而过分深求作者之用意寄托”,因为未见原书,未免有些草率了。徐先生书中就举了一些例子证成其《贞文记》作于清初的观点,也是很值得考虑的,虽然我终究还是觉得不够充分。而“陇上孤臣行役苦,肠断枝头说上皇”句给我的印象,颇似安史乱后诗人口吻(这倒是和明末的乱象颇切合的),要说亡国之痛,似乎还不大能看得出来呢。

yngwie :谢parivraj兄的回覆!如此往复,洵有论学之乐也。

兄言上帖乃花大力气回复,感觉似取笑我来着。一笑!仅是中午吃完饭,没打盹休息罢了!大概心中有话想说,怕也不好睡!私下也和兄言及,此等考证问题,材料取得是主要关键,邓先生已见及此,惜仅得祁氏叙文复印件,未见全本;徐先生读书得间,当年也觉得其质疑不无道理,虽对相关材料的解读,仍未全然合宜,不过,若无其说,怕也无法引起邓先生寻觅石渠阁本《贞文记》一观的热情。当然,这也是自己的揣想!当年一日往返北高,也不会亏待自己,顺道至台大附近书店逛了不少时间,只是,又提了什么书回去,已不复记忆了!不过,以前读书终究比较认真有热情些,虽是老鼠上天平,自秤自赞,倒是实情。

私下也和兄谈及,孟氏得享高寿,然目前所得见其人剧作,以撰于明亡前者居多,入清后则少见。衡以其创作才能及多产之状况,似不应早早便江郎才尽。其间与明清之际天翻地覆的局势有无关连,苦无材料可以进一步佐证,也只能感到好奇而已。前帖提及吴梅村一例,也只是连类而及,梅村剧作撰著时代较为可考,与自身遭遇之关连也较为明晰,同时又有冯其庸先生等人所撰详尽《年谱》可凭依,较诸徐先生所撰孟氏简要的〈行实系年〉,实是幸运多了!故目前还是谨慎地抱持”不可无限扩充遗民文学之内涵而过分深求作者之用意寄托”一说。当然,此仅就孟氏一例而言。

临睡前匆匆回覆,浮想连”篇”!呵呵!

yngwie :谢谢车车及newshakes兄提供相关讯息。不过,昨天已和parivraj兄提过了,虽去看了微卷,但对问题解决的助益不大。因为此本虽注明「据明崇祯十二年(1639)原刊本摄制」,然并无牌记等资料可供辨识,也许版本专家能由原书分辨明本清版的不同,但对我等目眯者,实有其困难,大抵仅能从序文、题词来推测而已。其次,此本上面也未见有藏书印,无法证验parivraj兄的推测,即其底本是否为董康诵芬室藏本。据目测结果,与《古典戏曲丛刊》本也稍有不同。因《丛刊》本在书眉上题有评语,微卷本除书眉外,在正文中亦杂有评点语,惜无法判断是后加或刊印时即有。若为藏书者所加,也许此本与《丛刊》本为同一版本;若非,则《娇红记》版本,恐较傅氏《全目》一书所载者为多。

parivraj兄由董康《书舶庸谭》「盖同时锓版」一语提出《娇红记》版本及刊刻时间的问题,是颇有意义的发现。因若相信祈彪佳〈孟子塞五种曲序〉非伪托,所言孟氏剧作撰著先后次序亦可信,则仅依据各本书前题词、序文,并不能简单推断其作品刊刻顺序及时间,即剧作撰成与实际刊刻时间,不一定等同。如祁〈序〉云:「《娇红》、《二胥》久行于世……而斯记(按,指《贞文记》)则携至金陵,同志诸子为之锓而传焉。」然现传《二胥记》所见最早版本为崇祯十七年刻本(据书前崇祯甲申〔十七年,1644〕秋日宋之绳序),较《贞文记》晚,与祁氏「久行于世」不合。徐朔方先生认为《二胥记》应撰于崇祯十七年明思宗自杀之后,孟氏将撰年提前一年,改为明亡之前,也是为了避免政治违碍。虽感觉其说理由并不充分,然亦无法详论,且此文已寻索渐远,为免枝蔓,兹不加讨论。然不管孟氏此《记》撰于何时,其选择在明末刊印(或再版),其中应有其用意,因此剧演伍子胥亡楚、申包胥复楚之事,颇切合明末情势也。

《二胥记》崇祯刻本原为日人长泽规矩也所藏,北图所藏乃其影钞本,《古典戏曲丛刊》三集则据影钞本影印。原本现已收入《日本所藏稀见中国戏曲文献丛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辑第2册,卷首有长泽氏中文识语云:“二胥记二卷一套两本。明末孟称舜撰,明崇祯刊本,大河内家旧藏书之一,天下孤本也。北京图书馆所藏本尚从是本出。孟有《鸳鸯冢》、《贞文记》。 《鸳鸯冢》传本间有;《贞文记》一书,往岁鹿田松云堂出售,久保天随获之,以归台北帝大藏。”
其说颇有参考价值,并录之以供参考。

parivraj :真是辛苦老兄了,不过这个问题倘不追到一定程度,想兄也不会甘心呢,呵呵。另外这讨论竟然把车车都惊动了,谢谢啦。

不过问题确乎是越来越多,虽然也有新的发现,毕竟还是文献不足。昨天停云兄说这次讨论在举证方面显得薄弱,一方面固然我的学力不逮,掌握的材料太少;另一方面能用的材料也是太过散碎——如果证据能成系统的话,之前探讨这个问题的专业学者们早就该解决了这个问题,可惜牵涉戏曲小说,情况多是如此,也无怪乎红学家要那样地探赜索隐了。

兄所找到的新材料,确实补充说明了孟氏三种曲的传本情况,至为可宝。刚才google搜索了一下,又发现两条可能有用的信息,转录于下:(转录内容省去,感兴趣的朋友请进入该帖仔细阅读。)

白草折 :
http://www.readfree.net/bbs/attachment_0102/Mon_0709/88_330540_49bcd06410e1207.jpg
http://www.readfree.net/bbs/attachment_0102/Mon_0709/88_330540_10569a122d04158.jpg

找到一点《二胥记》的资料,一篇长泽规矩也 写的关于藏书的文章。注释上说:‘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 双红堂文库分类目录’(长泽规矩也编 昭和三十六年)より转载
昭和三十六年,约西元1961年。
http://hong.ioc.u-tokyo.ac.jp/nagasawa.html

上传二张图片
(1)《二胥记》长泽规矩也的卷首题字
(2) 孟称舜的友人马权奇《二胥记》题词,篇末有“崇祯癸未季夏六月”,这是“癸未”的来源。

parivraj :昨天请假去了趟国图北海分馆,打算最后利用一下我那快过期的临时阅览证,看看上面提到国图所藏的几种《贞文记》本子。

这几种都是“普通古籍”(善本在新馆),但是抄本是要介绍信才能看的,西谛藏书不在该处(也没标到底在哪儿),结果只看到了吴瞿安先生所藏的影印本,不过,只这个,我就觉得不枉此行了。

因为文献的复制只能扫描后打印(十元钱一页A4的大小,不给电子档,想是比岛内的行情更厉害吧),取书等了我三四十分钟,等大致翻过一遍,就到了中午十一点,扫描的人员吃饭去了,得下午一点再上班,但我下午有事,因此只能匆匆把有关信息记录下来,在这里说明一下:

这个本子是民国时期的影印本,无扉页,以祁氏《叙》开头,首页有“天随珍藏”(又见于卷下目次之首页)及其它二印(未能认读,惭愧),上下卷卷末空白页皆有“天随过目”印。

此书既为瞿安先生旧藏,也就钤有“瞿安”、“吴梅”等印,又“霜厓藏曲”楷体印,不知是吴先生自用还是收入国图时加盖的。另外先生有两段识语,分在第一、四册(二卷分装四册,不知是否承底本的分册而来)封皮上,我不知道近年出版先生的全集里可曾收录,且先抄录在下面,字都改用简体了:
贞文记 一
原刻毁于倭寇,今虽石印,亦云瑰宝,世上恐不多见也。初拟印入曲丛,闸北之变,原书及石印本未装治者俱毁,此寄我作题跋者幸而尚留,恐新书亦是孤本矣。(钤有“吴梅”印)

贞文记 四终
此与娇红记并称,非熟读元曲,无此爽利。去若士之蹇涩,得关马之精神。用北词法作南曲者,须视此为规范也。甲戌中秋吴梅(钤有“霜崕手校”印)
此外,瞿安先生的校勘真是一丝不苟,凡有漫漶者,皆用朱笔,或勾勒描补,或端楷识于页眉,虽圈点、墨线残缺,亦必勾勒完全。用功之深细如此,令人肃然起敬,也无怪其卓然为一代大家了。

此本情况大致如上,由其上藏书印及瞿安先生识语,又衍生出新的问题。此本底本为久保旧藏,谅无疑问,而先生言其“毁于倭寇”——“曲丛”当是先生所校订《奢摩他室曲丛》,则先生所言当有权威性。据河北教育出版社网站上刊布先生的学术年表:“1932年 49岁 一·二八事变,日机轰炸上海,商务印书馆涵芬楼被焚,《奢摩他室曲丛》三集、四集刻版及留在馆中的《曲丛》底本毁于战火,自此,此书不再印行。”(http://www.hbep.com/applications/sysapp9/aboutInfo.php?id=649&PHPSESSID=e89348d631bb661516084cbc23df4703)如是,岂久保氏藏有二本?(皆有祁《叙》,而此影印底本无扉页。)何其不见乎董授经及长泽氏之记述?瞿安先生又如何借得此本影印?此等问题非我所能解决,然《吴梅全集》(尤其日记两卷)及商务史料中或有线索,久保氏藏书甚富,想亦曾编订目录,其或与藏书一同转归台大收藏,也未可知。

另外,第二则识语作于甲戌(1934),盖是校毕所题,可惜不知其所对校的是什么本子。

欲知更多精彩的互动交流,请进入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htm-tid-4510007-fpage-3.html

http://www.songyang.gov.cn/zhxx/sdmr/zyn/xgwz/W020060107565592770362.jpg
“鹦鹉冢”外景

宋公明 发表于 2008-5-2 19:40:05

人类终极的追求,也许不外乎三个字——真、善、美。“尽善尽美”的愿望,深入人心。对于“真实”的追逐,却比较不为大众所理解。所谓“考据”,正好属于追逐“真实”的一类。人们每每追问其功用,这在喜欢“考据”者看来,一面感觉似乎无法圆满回答,另一面又感觉无需回答。因为从考据中所获得的“真实”的快乐,已经足够爱好者们兴奋地忽略许多功利性的目的了。当然也有一些略为满足大众心理的答案,郭沫若是这样说的:“考证乃研究工作必经之初步阶段,如能实事求是,可不失为作进一步研究之坚实基础。为考证而考证,乃划地自限,然较之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者终胜一筹。”(《石鼓文研究·重印弁言》)有此一说,已经足够“考据”安身立命了。
一代有一代之学术。陈寅恪先生曾经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用佛教初果之名),其未得预者,谓之未预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敦煌劫馀录·序》)今天的文史考据,虽然上承乾嘉朴学传统,然而地不爱宝,随着大量甲骨文、青铜器、竹简、木牍和帛书的涌现,考据已经无可避免地走出了旧有文献的范围,同时遇到了大量的崭新的问题。从当年章太炎先生对甲骨真伪的疑虑,到如今一些人利用考古资料来维护道统,考据在发生着360度以上的转变。猛浪激湍,回旋冲荡,预流者不得不有所抉择。
然而,考据中自有乐境。爱好者们无论身处通都大邑还是荒江野屋,也无论栖迟衡门之下还是进了象牙之塔,都能够从考据中找到快乐。拜读高明的议论,犹如醍醐灌顶;证成独立的见解,使人浑身通泰。于省吾戏言能够破解甲骨文“ㄓ”字形义的人应该直接授予博士学位;郭沫若赞赏朱德熙、裘锡圭对《侯马盟书》“麻夷非是”的准确破读;汤炳正感佩赵逵夫对《离骚》“朕皇考曰伯庸”的探赜索隐。这些既闪烁着智慧灵光,又伴随着由衷喜悦的佳话,深深激荡人们的心胸。
中国的审美习惯本来崇尚“得鱼忘筌”、“得意忘象”,“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最佳境界,因此焚膏继晷、兀兀穷年的考据总是显得不合时宜。元好问“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的佳句虽是论诗,移来笑话考据也正好合适。然而总有一些人不能忘情于考据者何?此中妙处难与君说。上来所讲,恐怕仍然是皮肤影响之谈,未透骨髓。或许我们也可以引两句诗来聊以自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拟“古典考据”专题的导语,遵命交卷。

依荷听雨 发表于 2008-5-3 10:26:09

本期想尝试做专题,暂时选“古典考据”做一小专题,另有两篇稿件在等待作者答复。下面的稿件只是我一个人的看法,希望大家对网刊定位,如何把关稿件积极发表看法,谢谢!

依荷听雨提交第二期网刊稿件:

卷首语(约的是心灵沟通者,但改做专题后,建议用宋公明的“古典考据”专题的导语)

书乡漫录
1、你愿意挑选哪几本书陪伴?http://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450915
作者:hpudqx
六楼整理的部分内容可精简。六楼另有我整理的文档。

2、《论语》闲谭——九楼整理的部分内容可精简。
(整理的内容有点乱,书友建议就用论语闲谭沙龙内的内容,如内容过多可分期发。为读书沙龙的专刊,这帖可考虑不采用。如需要另换稿件)

3、文学理论批评术语汇释(随书光盘)http://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491703&keyword=
作者:Gossudar 推荐书籍

4、衍刻意剩稿http://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582491&keyword=
作者:苏鲁支



阅读交流
5、念一个字发俩音 老汉说“天语”70年无人懂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504229&fpage=5&toread=&page=1
作者:louselice^_^
推荐理由:一堂生动的语言课,此帖交流热烈,“火星语”也深受书友喜欢。

6、论Peter Burke,或,怎样讨论那些你从没见过的书
http://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582788&fpage=0&toread=&page=1
作者:chaque

7、罗尔斯、诺齐克以及政治写作的逻辑http://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599424&page=e#a
作者:哲人王

8、孟稱舜《貞文記》刊刻時間考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htm-tid-4510007-fpage-3.html
作者:yngwie

9、《周易》“明夷”说http://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599889&page=1
作者:宋公明

10、“王安石字介”说http://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601645
作者:绝缘体

11、王戎与嵇康、阮籍饮于黄公酒垆小考
http://www.readfree.cn/bbs/read.php?tid=205316&keyword=
作者:oliver197411

12、 朱子“易箦之叹”考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602538
作者:xinghuit

13、
8、9、10、11、12、13是做为“古典考据”专题所选的,还在找好的作品。

文学新show
14
15
16
书园风云
17、采访cheming

play5300 发表于 2008-5-3 11:20:51

希望能帮得上忙:)

依荷听雨 发表于 2008-5-3 16:55:37

引用第13楼play5300于2008-05-03 11:20发表的 :
希望能帮得上忙:)
谢谢,因为是网刊制作初期,我们经验不足,常推翻重来,这样牵涉到许多问题。故暂不考虑招聘人。非常感谢你的支持!

依荷听雨 发表于 2008-5-4 10:34:28

论Peter Burke,或,怎样讨论那些你从没见过的书
作者:chaque

Peter Burke(1937-)是当代英国史学名家,剑桥大学荣休教授。2001年,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作品《历史学与社会理论》(History and Social Theory)。
该书的中译本前言,介绍了Burke教授在当代史学界的贡献和地位,文末落款是“杨豫2000年8月12日于南京大学”。今天,我出于纯粹的好奇,拜读了这篇前言,发现在这个前言的第10页中有以下段落:“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些新近著作如《欧洲文艺复兴的中心和边缘》(European Renaissance: Centres and Periph-eries,1998年)、《淹没的梦想》(The Drowning Dream,1998年)、《新大陆的乌鸫》(New World Blackbirds,1999年)以及即将出版的《美洲英雄的形象》(Portrait America Heroes,2000年)等有关欧洲文艺复兴的著作中把研究领域扩大到了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文化。他的《欧洲文艺复兴的中心和边缘》最后一章的标题是“文艺复兴后的文艺复兴”,把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研究作了地域和方法上的扩大。尽管对于他的研究对象而言,这些都属于“边缘”文化,但他正确地认识到了这些地区的文化是整个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于阐明作为他的研究对象的“核心”文化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这勾起了我的兴趣。原来史学家的书名也能起得这么有文采,全无副标题,直接来一个“淹没的梦想”都可以?原来一个专业研究文艺复兴和近代早期欧洲的学者,为了对研究作出“地域和方法上的扩大“,竟需要转而去考察“新大陆的乌鸫”和“美洲英雄的形象”!我的心中不由对来自剑桥的大师充满了崇敬。

http://www.readfree.net/bbs/attachment_0102/Mon_0803/88_45869_94f0ad4a9d5e088.jpg

碰巧,我常去的一个图书馆藏有一册《淹没的梦想》,这本标题就透着文采的书。我喜悦地把书拿在手上,发现这居然是一本。。。长篇小说!讲的似乎是一个爱做怪梦的老头的故事。。。我们的大师,您纵然再多才多艺,书迷们也不会梦见您还藏着这一手啊。

扉页是这样介绍作者的:“PETER BURKE was born in East Fremantle, Western Australia, in 1961. He is a doctor, specialising in the health of travellers. From 1989 to 1996 he worked as a general practitioner in the North-West of Australia. The Drowning Dream , his first novel, was written during this time and was inspired by his fascination with the history and the people of the North-West. The novel was shortlisted for the Australian/ Vogel Literary Award in 1996, and for the Western Australian Premier’s Award in 1998.”并配有照片一幅(Photograph by Paul Ricketts)。
http://www.readfree.net/bbs/attachment_0102/Mon_0803/88_45869_d6f7bb4f37c2aae.jpg

好吧,《淹没的梦想》看来确实是淹没了。《新大陆的乌鸫》又是怎么回事?
看来我没有上一次走运,图书馆中不曾收藏这部“把研究领域扩大到了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文化”的“有关欧洲文艺复兴的著作”。好在有amazon.com这个常用的网站,想当年,学者“杨豫”在南京大学写那篇绝妙的“中译者前言”时,我都已经从该网站订购图书好多册了。对,我们看看去。

一看之下,又有新惊喜。这一次Burke大师发表了一册精装的鸟类图录。
http://www.amazon.com/New-World-Blackbirds-Alvaro-Jaramillo/dp/0691006806
http://www.readfree.net/bbs/attachment_0102/Mon_0803/88_45869_56440a9f70e71b9.jpg

书中收录了Icteridae(拟黄鹂科)的一百零三个成员物种,收录范围北至阿拉斯加,南至合恩角。网站上介绍说,虽然“blackbird”这个名字看上去是“黑鸟”的意思,但其实不少种类都色彩斑斓,漂亮得很!

我兴致勃勃地又找到了另一个推荐本书的网站,其中对作者有详尽介绍:“Peter Burke is a birder, artist and author who started birding 30 years ago. After obtaining a BSc. degree in Biology and instruction in Fine Arts, Peter worked in nature interpretation and various avian research projects before devoting much of his time to illustrating. He has co-authored various articles on bird identification and biology, and served as Chair on the Ontario Bird Records Committee. Peter has birded extensively throughout Canada and much of the USA and has traveled abroad to western and southern South America (with an emphasis on Chile), Papua New Guinea, much of Central America and Cuba. He is an accomplished artist as is evident from his artwork i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biology of the New World Blackbirds (Jaramillo and Burk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the third and fourth editions of the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s Birds of North America (J. Dunn), Birds at Your Feeder (E. H. Dunn & D. L. Tessaglia-Hymes) and Birds of Chile (A. Jaramillo, P. Burke, D. Beadle). He is also a contributing artist to the upcoming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Peru (T. Schulenberg et. al.) and the three volume series Birds of Brazil (B. Whitney et. al.). He has recently completed illustrating part of the Dragonflies and Damselfies of Algonquin Park, Ontario (C. D. Jones, et. al.) a group of animals which has attracted his interests for the past 15 years. Apart from tour leading for the past 10 years, Peter enjoys summers filled with fieldwork in his home province of Ontario where he lives with his wife Dawn and their three children.”

http://www.eagle-eye.com/Guides/PeterB.html
嘿,不愧是常在野外的鸟类学家,这个加拿大小伙子还真精神。
http://www.readfree.net/bbs/attachment_0102/Mon_0803/88_45869_6975ee86fe70988.jpg

考察到这里,我也快像gidiok先生说的那样,下巴都掉下来了。为了保住吃饭的家伙,另一本《美洲英雄的形象》(Portrait America Heroes,2000年),我就不想探究了,可以留给感兴趣的朋友们,作为家庭作业。

照我原先的理解,从事历史研究的学者,终归还跟小说家不一样,追溯描摹的不是一个似有似无的世界,而是发言都要有事实依托的。看来这已经是老派过时的想法了。但不知江苏省世界历史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欧盟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杨豫教授,多年来写下的文章里,究竟有多少“淹没的梦想”,多少“新世界的乌鸫”,多少“美洲英雄的形象”呢?我合上这总共12页的“中译本前言”,满腹狐疑得好像是那个患上怪病的老头啦。

野樵 发表于 2008-5-4 22:13:14

交作业,推荐政法哲学类的学术文章三篇。不能说是代表了书园法哲类最高学术水平,但均有可观之处。至少野人从中受教甚多。

1、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书评作者:sdwzk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540215&keyword=

2、社会变迁与法律转型——读《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 作者:caobaipeng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199983&fpage=3

3、论司法民主和司法独立的冲突和调和作者:gjqdzzh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201723&fpage=4

4、于无声处听惊雷---读钱卫清先生《影响司法过程的力量-法官决策论》 作者:spuer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558409&keyword=

依荷听雨 发表于 2008-5-12 17:54:04

提供一张藏书票

maobu 发表于 2008-5-12 18:30:33

 董桥说:“我们只知道什
么人在中文大学当什么要角,我们或许知道什么人在编什么杂志,但是,我们更应该知道有位宋春舫先生一生做了什么工作。”

  宋春舫何许人也?宋春舫(1892-1938),浙江吴兴人,王国维的表弟,剧作家、戏剧理论家,曾留学瑞士,精通英、德、拉丁等多种文字,回国后任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宋春舫又是一位藏书家,被誉为“世界三大戏剧藏书家”之一,其书房“褐木庐”主藏国外戏剧书刊。他还是中国海洋科学的先驱,曾任青岛观象台海洋科的科长,倡导建立中国海洋研究所,在他的努力下,1932年在青岛建立青岛水族馆。

  除了在青岛,作为海洋学家的宋春舫很少有人提及了。读书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藏书和藏书票。十几年前,北京海王村惊现褐木庐主宋春舫的藏书,而且不少原版的外文戏剧书上都贴有宋春舫制作的藏书票,藏书家如上海的陈子善、台北的吴兴文、香港的黄俊东专程到北京收购,以拥有宋春舫褐木庐藏书为荣。

  宋春舫的褐木庐藏书楼建在青岛,它是上世纪30年代青岛文化繁盛的见证和缩影。来青岛之初,宋春舫居黄县路,在福山支路(今6号)购下一楼,开办褐木庐戏剧专业图书馆。据考,“褐木庐”是Cormora(宋春舫喜欢的三个戏剧家缩写)音译,Cor即高乃依Cormeille,Mo即莫里哀Moliere,Ra即拉辛Ra-cime。褐木庐所藏图书,是宋春舫留学欧洲期间累积购得。1931年,宋春舫“斥金四千,始建褐木庐于青岛之滨”,将平生所收集的戏剧图书囊括其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藏书家、编辑家陈子善和在香港的宋春舫的公子宋淇通信,宋淇在回复陈子善的信中说,宋春舫“全部戏剧藏书七千八百册”。

  褐木庐所藏图书是怎样的规模?梁实秋在《书房》一文中详细地记录了褐木庐藏书的情状,他写道:“我看见过的考究的书房当推宋春舫先生的‘褐木庐’为第一。在青岛的一个小小的山头上,这书房并不与其寓邸相连,是单独的一栋。环境清幽,只有鸟语花香,没有尘嚣市扰。《太平清话》:‘李德茂环积坟籍,名目书城。’我想那书城未必能和褐木庐相比。在这里,所有的图书都是放在玻璃柜里,柜比人高,但不及栋,我记得藏书是以法文戏剧为主。所有的书都是精装,不全是胶硬粗布,有些是真的小牛皮装订,烫金的字在书脊上排着闪闪发亮……。”

  宋春舫的褐木庐,成为当时青岛的一张文化名片。其时,国立青岛大学名流汇集,像杨振声、闻一多、梁实秋等都有留学背景,分别在古典文学、诗歌、翻译、戏剧方面有专长。可以推测,他们都是褐木庐藏书楼的读者。当时在青岛的戏剧家、翻译家,如洪深、章铁民、张友松、孙大雨……也是褐木庐的读者。远在上海的戏剧家李健吾,慕褐木庐之大名,他说:“梦自己有一天飞到青岛,飞进他的书库,在那些栉比的书架中翱翔。”在青岛大学任外文系主任的梁实秋,兼任青岛大学图书馆馆长,得意于自己的国外戏剧史料及莎士比亚研究资料的收藏,但参观了“褐木庐”的藏书,被主人宋春舫的藏书折服。胡适为组织人员翻译《莎士比亚全集》,来青岛参观了褐木庐,见莎士比亚作品很多,仅《哈姆雷特》就有5个各种文字的版本。出版家、编辑家赵景深先生在《宋春舫纪念》一文中写道:“他能直接看法、英、德等国文字,所以藏书大部分是第一道手的原文,不是辗转翻译出来的。”一所国立的大学,一个私人的藏书楼,形成了上世纪30年代青岛的文化磁场,吸引了国内众多的学者、作家、诗人、戏剧家纷纷来青岛,那时的文化盛况,令人心仪神往。

  1936年宋春舫买下了福山路一号,即洪深旧居。居住之所离他的褐木庐只有几步。书香氤氲中,宋春舫枕着蓝色海洋的波涛入眠。1937年日本开始侵华战争,宋春舫离开生活了10年的青岛,去了上海,第二年便去世了,46岁,英年早逝。

  比人的生命更长久的是书,后来,宋春舫的藏书分别捐赠给了北京和上海图书馆。上世纪90年代,他的部分藏书流入北京的旧书市场,陈子善“意外的发现”宋春舫是最早创作并使用藏书票的作家。

  千金散尽买图书。人去后,书香依旧。宋春舫短暂的一生是微笑着的,面对世界和人生。别忘了,他一生喜欢喜剧。

依荷听雨 发表于 2008-5-13 18:17:51

书园风云增加一篇文章,书园热点或者另起一个恰当的名字

1、新手学园开展《分享你眼中的书园》活动,
http://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603102&fpage=2


2、书园旧梦开展人间四月天活动,岁月如歌队、五鼠闹旧梦队、梦无止境队、阳光之心队、梦若心莲队顺利过完“真诚、智慧、魅力、享受、思念、征服”。

“人间四月天”活动http://readfree.net/bbs/thread.php?fid=94&type=11

3、文学原创版“品味书香”暨“感恩母亲”读书征文活动。
http://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598752

4、五月,读书参考增设“读书进行时”主题分类。

5、2008年5月12日,网上读书园地“风云之声”广播电台在新时代、新形势的呼唤下闪亮登场,并于今日正式开播。

本电台将秉承“为园友服务”的发展理念,集休闲、娱乐、学习为一体,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行,共同演绎精彩书园文化生活。

6、 活动 书名接龙
http://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587307&fpage=2

7、老鹰集团造福书友“红五月”重大行动!!
http://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605253&fpage=2

8、UV v0.13发布
http://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600334&keyword=

9、地震,书园出现“地牛翻身,人间有情”的版面

10、书园旧梦“迎春咏春赏春活动”的作品展览及奖励公告
http://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587280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第二期《书园》网刊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