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qcgg
发表于 2008-4-24 07:57:29
1997年4月24日
著名画家黄胄逝世
http://www.todayonhistory.com/HistoryPic/4/0610419262848981.jpg
作画中的黄胄 黄胄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曾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原轻工业部工艺美术公司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黄胄原名梁淦堂,字映斋,艺名黄胄。1925年3月生于河北蠡县,后迁居西安。他早年曾从赵望云、韩乐然学画。1942年任蠡县中学美术教员。1946年任陕西省西安雍华图书杂志社主编。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事部队美术工作,任西北军区政治部文化创作员,美术组组长。1955年任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1959年,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美术公司顾问。1981年任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
黄胄为推动当代美术的发展、开展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为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他深入边疆,勤奋作画,从50年代的《苹果花开的时候》、《洪荒风雪》、《赶集》,到七、八十年代的《百驴图》、《风雪夜归人》、《送粮人》,黄胄在丰厚的生活根基上,形成鲜明的个人绘画风格。他在不同时期的优秀作品曾经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奖。70年代后期,他曾为纪念周恩来绘制了《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传世之作。梁黄胄的艺术实践为当代美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深广的影响。
梁黄胄不仅是一位人民艺术家,同时还是社会运动家。80年代初,他与著名画家李可染、蔡若虹、华君武等共同创建了中国画研究院;而炎黄艺术馆的创办则是梁黄胄更为杰出的代表作。1986年黄胄在新加坡办个人画展时引起了轰动,有人提议建立黄胄艺术馆,他说,我个人不足以建馆,要建就建属于炎黄子孙乃至人类的炎黄艺术馆。经过4年的筹措兴建,1991年,我国第一座大型民办公助的现代化艺术馆--炎黄艺术馆终于建成了。
梁黄胄任艺术馆馆馆长,并捐献出自己收藏的古代书画文物200余件和代表代、速写作品1000余件。6年来,炎黄艺术馆在保护、弘扬民族艺术,推动艺术教育公益事业发展以及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梁黄胄的艺术道路、治学精神以及对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执著追求,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梁黄胄安然静卧在艺术馆吊唁厅的鲜花丛中。遗像前,他的夫人郑闻慧率子女敬献的大花篮上写着“我们爱你”。郑闻慧说,炎黄艺术馆凝聚了黄胄的艺术理想和全部心血,在此告别人生是他的心愿。梁黄胄遗体火化后,骨灰将安放在炎黄艺术馆。
http://www.todayonhistory.com/HistoryPic/4/0610419263266982.jpghttp://www.todayonhistory.com/HistoryPic/4/0610419263256063.jpg
那头驴和徐悲鸿的嘛有一拼
ylqcgg
发表于 2008-4-24 07:58:48
1992年4月24日
山西省曲沃出土一大批西周文物 1992年4月24日,北京大学和山西省考古所联合发掘大面积西周遗址和墓葬群,在40余座墓中共出土青铜礼器140件,其中40件有铭文,出土文物还有青铜乒器、车马器、土陶器、玉、石、骨、贝、蚌、铅器等。在考古史上属罕见。由北京大学考古系邹衡教授主持的这项发掘已历时13年,先后发掘8次。这些发掘和研究对历史上晋国始封地和故绛都在何处等史学疑点有重大突破。
文物越挖越少
ylrog
发表于 2008-4-24 08:39:46
林觉民挥泪写遗书(1911年4月24日)
http://www.1-123.com/1zhenzhi/IMAGES/linjuemin.jpg
林觉民(1887—1911),福建闽侯人,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从事反清革命活动。
1911年春抵香港,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4月24日夜写下感人至深的《绝笔书》。这是他给妻子的遗书,写道:“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吾充否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哭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1911年4月27明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林觉民参加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进攻总督衙门,不幸受伤被捕。
入狱后进行绝食斗争,后被清朝杀害,葬于广州黄花岗,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一位有情有义的铁血男儿
ylrog
发表于 2008-4-24 08:42:22
1925年4月24日陈诚等发起孙中山主义学会
http://photocdn.sohu.com/20050726/Img226455391.jpg
陈诚
1925年4月24日,黄埔军校一批激进的右翼青年学生陈诚、贺衷寒、缪斌等人聚集一起,决定发起孙中山主义学会。这是孙中山去世以来第一个以“孙中山”这个名字命名的政治组织。他们感到有必要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来抵御越来越强大的以中共为核心的左翼力量,如黄埔学校内部的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共产党分道扬镳。
激进的右翼青年形成了一股反共逆流
ylrog
发表于 2008-4-24 08:44:46
1925年4月24日莽原社成立
http://www.llxb.cn/PicBook/pic/39/166198.jpg
莽原社于1925年4月24日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鲁迅、高长虹、黄鹏基、尚钺、向培良、韦素园、韦丛芜等。因出版《莽原》周刊而得名。《莽原》周刊开始由鲁迅主编,提倡“撕毁旧社会的假面”,注重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办此刊物的宗旨是“率性而言,凭心立论,忠于现世,望彼将来”。后因内部发生矛盾,遂陷分裂。1926年以后改为半月刊,1927年12月《莽原》半月刊出至第2卷第24期停刊,莽原社也即停止活动。
报刊出版在反封建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ylrog
发表于 2008-4-24 08:45:55
里勒创作《马赛曲》(1792年4月24日)
http://shangsuyang.caan.cn/img/works/2007/06/26/3075_s.JPG
马赛曲
鲁日·德·里勒(1760—1836),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的工兵上尉、《马赛曲》的作者。
1792年,欧洲封建国家发起武装干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战争。宫廷的叛国活动使前线节节败退,革命处于危急阶段。此时法国立法会议决定向普。奥两国宣战,下莱茵省的志愿军接到集合命令。边境斯特拉斯堡城的市长认为青年士兵行军时无爱国歌曲可唱,希望懂得音乐的工兵上尉鲁日·德·里勤能为之创作,里勒不负众望,于1792年4月24日连夜谱写了《莱茵河军队战歌》,26日在市长家中弹唱:“前进,祖国的儿女,光荣的时刻来到了。暴君举着染血的旗子,对着我们冲来了……”。在场的人们无不被歌曲所激动。马赛的义勇军516人以无比高涨的革命激情,高唱《莱茵区军歌》,步行来到巴黎。人们称之为《马赛曲》。
1795年7月14日,《马赛曲》被定为法国国歌。
成为奋起保卫祖国的法国人民的战歌
ylrog
发表于 2008-4-24 08:47:06
清廷废除死刑中的凌迟、枭首、戮尸(1905年4月24日)
http://www.panpan.org/today/HistoryPic/4/0610419255477815.jpg
1905年4月24日,清廷从伍廷芳、沈家本等人的奏请,下诏将刑律内的重刑:凌迟、枭首、戮尸三项,永远删除,凡死刑至斩决为止。又从伍廷芳、沈家本等人奏请,禁止刑讯拖累,变通笞杖办法,并请查监狱羁所,以矜恤庶狱。
灭绝人性惨不忍睹、和血腥野蛮的刑法
sd389
发表于 2008-4-24 09:14:33
1942年4月24日,捷共中央领导人之一的伏契克被捕,1943年9月8日在柏林被法西斯杀害。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的《绞刑架下的报告》就是他在布拉格德国法西斯监狱中完成的。
伏契克(1903-1943),捷克斯洛伐克民族英雄,作家。1921年加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1928年起任党机关报《红色权利报》编辑。1939年3月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投身反法西斯运动。1941年当选为党中央委员。1942年4月被捕,次年9月起义。在狱中写成《绞刑架下的报告》一书。
革命的成功是靠先烈的生命换来的
head
发表于 2008-4-24 09:49:07
1800年4月24日美国国会图书馆成立,最初是为美国国会服务的学术图书馆。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3/33/Jefferson_building.jpg/200px-Jefferson_building.jpg
http://www.abchinese.com/wiki/chsearch.php?title=Image:Library_of_Congress.jpg
国会图书馆成立于1800年4月24日。最初是为当时美国国会服务的学术图书馆,图书馆最初的馆藏书目都是为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所提供。后来国会图书馆又被赋予了法定书库的角色,以保护版权。所有谋求美国版权的作者都必须把自己作品的两个複製本放在国会图书馆。现在已经不实行强制,在美国出版的书籍的複製本还是按照习惯被送达国会图书馆。图书馆收藏了很多重要的图书和收藏品,如《古登堡圣经》。因此国会图书馆就顺理成章的演变为美国现今的国家图书馆。
head
发表于 2008-4-24 09:51:25
1192年04月24日卢沟桥建成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a/Lugouqiao2.jpg/200px-Lugouqiao2.jpg
盧溝橋亦作蘆溝橋,位於北京市豐台區永定河上,距离北京市中心約15公里。該橋因跨越盧溝河(今永定河)而得名。卢沟桥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多涵孔圆弧拱桥,弧拱跨度为11米,扁平率为0.69。由于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对卢沟桥有详细的记述,卢沟桥在欧洲称为马可·波罗桥。
head
发表于 2008-4-24 09:54:06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7/71/DongFanghong_man_make_star.jpg/250px-DongFanghong_man_make_star.jpg
1970年——中國第一颗人造衛星东方红一号搭乘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东方红一号” (Dong Fang Hong I/Red East 1)衛星是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由以錢學森為首任院長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當時共做了五顆樣星,結果第一顆衛星就發射成功。該院制定了「三星規劃」:即東方紅一號、返回式衛星和同步軌道通信衛星,而孫家棟則是當時「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技術負責人。1967年,黨鴻辛等人選擇了一種以銅為基礎的天線幹膜,成功解決在100℃至零下100℃下超短波天線信號傳遞困難問題。「東方紅一號」衛星因工程師在其上安裝一台模擬演奏《東方紅》樂曲的音樂儀器,並讓地球上從電波中接收到這段音樂而命名。
head
发表于 2008-4-24 10:00:42
http://cimg2.163.com/tech/2007/6/25/20070625193824eef5f.jpg
1981年04月24日 IBM推出首部個人電腦
1981年,全世界第一部商用個人電腦 IBM 5150 問世,寫下將個人電腦帶入商用領域的里程碑。更重要的是,IBM的PC採開放式架構(open architecture),此開放式架構帶動了PC產業的發展,也直接讓台灣廠商在技術障礙較低的狀況下,進入PC生產製造的門檻;台灣廠商得以有機會參與市場競爭,奠定日後成為全球電腦生產大國的基礎。
IBM 5150的原始設計包括了鍵盤、印表機、監視器、軟碟機與記憶體等電腦周邊的標準產品,更讓台灣日後獲得了包括監視器、主機板、鍵盤、音效卡、滑鼠、掌上型掃描器、視訊卡等多十多項世界第一的產品。時至今日,無論何種廠牌,仍是沿用當初IBM所制定的基本規格及架構。
head
发表于 2008-4-24 10:03:23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d/Zhao_Yuanren.jpg/180px-Zhao_Yuanren.jpg
1982年04月24日趙元任逝世,中國「語言學之父」。
赵元任1892年於天津出生,1900年回常州青果巷。1907年入南京江南高等学堂预科,并学习英语、德语、音乐,学会多种汉语方言。1910年7月考取清政府“遊美学务处”招考的庚款游美官费生。1910年8月入美国康乃尔大学,主修数学,选修物理、音乐,1914年大学毕业。1915年参与发起中国科学社,同年考入哈佛大学读研究生,修读哲学,并继续选修音乐,191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20年8月从美国返回中国,在清华大学任教。
1920年,哲學家羅素來清華參觀講學,趙元任任翻譯,陪同羅素周遊全國各地,每到一個地方,他就用當地的方言翻譯。1921年6月,他與楊步偉醫生結婚。1925年—1929年应聘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为当时时称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中最年轻的一位。1932年2月—1933年10月,任清华留美学生监督处主任。從1939年起,歷任美國耶魯大學訪問教授(1939年-1941年)、美國哈佛燕京社《漢英大辭典》編輯(1941年-1946年)、其中1945年赵元任当选为美国语言学会会长、美國海外語言特訓班中文主任(1943年-1944年)、美國密執安大學語言研究所教授(1946年-1947年)。從1947年起,專任美國加州大學教授,1965年退休,任該校離職教授至逝世。他还曾任康乃尔大学物理系讲师、哈佛大学哲学系讲师、教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等。
1948年以後在國外任教期間,他的英文著作有《中國語字典》、《粵語入門》、《中國語語法之研究》、《湖北方言調查》等。50年代後期,他曾在台北作“語言問題”的系統講演,並結集成書,由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此外,他亦錄制了有關語言方面的唱片,單是中國華中、華南各省方言的錄音唱片,就有2000多張。1965年退休後,他出版的有《語言學跟符號系統》、《中國话的文法》、《白話讀物》等。此外尚有《綠信》(green letter)五冊,記述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他還把《康熙字典》裡兩萬多
字,“濃縮”為2000個常用字,取名為《通字》。
fenglove2008
发表于 2008-4-24 10:17:25
1916年4月24日
爱尔兰爆发复活节起义
http://www.wst.net.cn/history/4.24/042403.jpg
英军在站岗守卫都柏林的一个街垒
1916年4月24日爱尔兰爆发复活节起义。
20世纪初,爱尔兰是英国的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忙于战争,给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造成机会。1916年复活节后的星期一,即4月24日,约1000名爱尔兰人夺取都柏林约14个地区并声明成立爱尔兰共和国。起义的领导人为爱尔兰共和兄弟会的皮尔斯和“市民军”的首领康诺利。起义总部设在邮政总局。
英裔爱尔兰人罗杰-凯斯门特爵士在试图将2万件德国提供的武器运上岸时被捕获,罗杰爵士是爱尔兰分裂主义者的领导人。他企图从德国获得军事支持,但德国忙于战争,只给他提供了一船军火。他在伦敦被军队关押,等待审判。
2万名英军被派往都柏林,包围了市中心并炮轰起义军所占地区。4月29日皮尔斯和康诺利投降。5月初,15个起义领导人经军事法庭审判被处死。开始时爱尔兰公众舆论还不大支持起义,英国的镇压改变了舆论倾向,激起了爱尔兰人的爱国主义。1921年爱尔兰自由邦成立后,起义者被认为是爱尔兰独立运动的英雄。
http://www.wst.net.cn/history/4.24/042402.jpg
英军在站岗守卫都柏林的一个街垒
http://www.wst.net.cn/history/4.24/042404.jpg
1921年为他们举行了葬礼
评论:这些先烈都值得人们尊敬!
fenglove2008
发表于 2008-4-24 10:25:28
1998年4月24日
基里延科就任俄国斯总理
http://www.wst.net.cn/history/4.24/042407.jpg
叶利钦竭力推荐年仅35岁的基里延科出任俄罗斯总理
1998年4月24日,俄罗斯国家杜马经过三度投票,终于通过谢尔盖-基里延科出任总理。5个月后,叶利钦又干脆利落地解除了基里延科的职务。3月27日,叶利钦正式提名代总理谢尔盖-基里延科出任总理,并威胁一旦被俄罗斯国家杜马否决,他将解散杜马,提前进行杜马选举。当时所有的人都在问:基里延科是谁?
此前藉藉无名的基里延科今年才35岁,直到1997年年初仍只是下诺夫哥罗德市炼油厂的负责人,后被第一副总理涅姆佐夫赏识,1997年3月被选入内阁,7月任燃料和动力部副部长,11月即担任部长。可以基里延科既没有政治背景,政治资历也很浅。对于突然被委任为代总理,他说:“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个惊奇,开始时对我也是。”
自经济危机的怪兽踏上俄罗斯广袤的国土后,卢布一再贬值,那些收入本来就很低的穷人以及靠微薄养老金生活的老人的日子简直没法过了。
拯救俄国经济,并为自己找个体面的台阶下,1998年3月底,叶利钦把总理切尔诺梅尔金赶下台,提名年仅35岁的基里延科为总理。在叶利钦固执的坚持下,4月24日,俄罗斯国家杜马在第三次投票表决中通过了对基里延科的总理提名。不料基里延科回天乏术,国际社会提供的数百亿美元贷款也无济于事,叶利钦被迫于8月23日宣布解散政府,提名前总理切尔诺梅尔金重出江湖,但是国家杜马两次否诀了这一提名。迫于无奈,为避免与以俄共为代表的反对派之间矛盾激化,叶利钦只好走中间路线,把双方都能接受的普里马科夫送上了总理“宝座”。
经济危机导致俄各利益阶层之间的矛盾激经济危机的怪兽踏上俄罗斯广袤的国土后,卢布一再贬值,那些收入本来就很低化,不满情绪随处可见,叶利钦的支持率下降到了几个百分点。
俄罗斯的社会经济形势严峻,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日超过22%,拖欠工资、退休金和军饷总额近1200亿卢布,1998年经济滑坡幅度至少有5%。好在俄罗斯的动荡是温和的,嗜好伏特加的俄国民众在表达不满时有温水的秉性,激烈的较量留给了上层。叶利钦虽没有遭到弹劾,但是11月5日,俄宪法法院已裁决他不能参加下届总统选举,即使没有这一裁决,叶利钦看来也不可能再战江湖了。10月中旬,叶利钦访问乌兹别克时团身体不适差点摔倒的镜头,表明这位嗜好伏特加的固执大叔真有点力不从心了。
http://www.wst.net.cn/history/4.24/042410.jpg
评论:可惜只当了100天!
cecily
发表于 2008-4-24 10:25:32
2005年4月24日亲民党代表团抵达北京 磋商宋楚瑜访问大陆事宜
2005年4月24日亲民党秘书长秦金生一行抵达北京 4月24日,亲民党秘书长秦金生(右)抵达北京。
http://img.news.tom.com/img/assets/200504/geyang20050425002.jpg
中新社北京四月二十四日电亲民党秘书长秦金生一行二十四日下午抵达北京,与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举行工作会谈,并就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近期访问大陆的接待安排事宜进行沟通磋商,作出安排。
海峡两岸本是一家,盼祖国早日统一
fenglove2008
发表于 2008-4-24 10:27:45
1997年4月24日
中俄等五国签署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军协定
http://www.wst.net.cn/history/4.24/042432.jpg
五国元首在协定签署后互相握手致贺
1997年4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中国与俄、哈、吉、塔双方将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裁减到与睦邻友好相适应的最低水平,使其只具有防御性;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谋求单方面军事优势;双方部署的边境地区的力量互不进攻;裁减和限制部署在边界两侧各100公里纵深的陆军、空军、防空军航空兵、边防部队的人员和主要种类的武器数量,确定裁减后保留的最高限额;确定裁减方式和期限;交换边境地区军事力量的有关资料;对协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等。协定的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经双方同意可以延长。
评论:五国的边境更加安宁了!
cecily
发表于 2008-4-24 10:28:07
2007年4月24日,“中国—肯尼亚经贸合作网站”正式开通
http://www.ckc.mofcom.gov.cn/ciweb/ckc/article/ArticleImages/866322.jpg
2007年4月24日下午,“中国-肯尼亚经贸合作网站”开通仪式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正在肯尼亚访问的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与肯尼亚副总统阿沃里共同出席了仪式,并亲自开通了网站。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主持了网站开通仪式。
http://www.ckc.mofcom.gov.cn/ciweb/ckc/article/ArticleImages/866211.jpg
合作才能双嬴
cecily
发表于 2008-4-24 10:29:53
2003年4月24日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在京成立
http://www.800edu.net/800zyk/ja/ywfj/jt/0424/images/05.jpg
4月24日,温家宝在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成立会上强调,成立指挥部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
2003年4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成立会上强调,成立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是加强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要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协调各方面力量,坚决打赢防治非典型肺炎这场硬仗。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总指挥吴仪主持会议并讲了话。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副总指挥华建敏出席会议。
温家宝指出,面对当前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严峻形势,我们要树立必胜的信心。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几个月艰苦努力积累的防治疫病的宝贵经验,有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雄厚物质和技术基础,有全国人民的支持,只要我们加强团结,共同奋斗,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疫病灾害。他希望指挥部所有成员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迎难而上,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出色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任务。
温家宝要求,指挥部要扎扎实实做好10个方面的重要工作:一是做好防治工作,准确统计并及时公布疫情,针对疫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及时总结经验,提高防治效果;二是做好卫生检疫工作,加强对车站、机场、码头、出入境口岸和汽车、火车、飞机等重点部位流动人员的卫生检疫工作,采取果断措施,切断疫病传播途径;三是组织科技攻关,充分利用国内科研力量,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尽快找到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四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医药用品等各种物资和设备不断档、不涨价;五是把农村疫情的防治工作做在前面,摸清农村疫情,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对困难患者实行免费治疗,对城市农民工就地救治;六是加强学校的疫情防治工作,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教师的作用,关心师生身体健康,对患病学生要及时救治,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七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趁机造谣惑众、哄抬物价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群众利益;八是大力宣传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宣传传染病防治法与防治知识,宣传防治工作中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树立群众的信心;九是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加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合作;十是把北京市防治工作作为全国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
吴仪对指挥部下一步工作作出了部署:一是各工作组要迅速行动起来,工作立即到位。抓紧制定详细周密的工作方案和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二是严格工作责任,严肃工作纪律。要层层建立责任制,绝不允许推诿扯皮、玩忽职守,否则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三是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树立全局意识和大局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团结协作,积极配合,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补台,共同做好工作。要积极主动地帮助地方解决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抗非典一役打得很漂亮
fenglove2008
发表于 2008-4-24 10:31:08
1991年4月24日
日本向海湾派遣扫雷舰队
1991年4月24日,日本安全保障会议和临时内阁会议上正式决定向海湾地区派遣海上自卫队扫雷舰队。4月26日,这支由6艘扫雷艇和510名官兵组成的扫雷舰队奉命开赴海湾。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政府首次向海外派遣军队。这一行动遭到日国内一些在野党和群众团体的强烈反对。他们纷纷举行示威游行或发表声明,抗议政府违反宪法向海湾派兵,呼吁人们警惕日本重走战争老路。日本政府的这一行动也遭到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的反对。
http://www.cetin.net.cn/storage/dongtai/xw/2001/11/2001f-11-30-5.jpg
评论:帝国主义贼心不死!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