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谁害了中国高校?谁让高校集体造假
http://edu.sina.com.cn/l/2008-04-16/1158142412.shtml在教育部近日召开的“规范评估工作提高评估质量”研讨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表示,目前高校教学评估过程中存在着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现象。吴启迪表示,主要表现在评估方案对不同高校的分类发展指导性不够;评估过程中存在着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现象。她要求评估工作要坚持做下去。教育部要求,今后将进一步规范评估工作。读完这则新闻,一方面让人哭笑不得,另一方面也让人不可思议。哭笑不得的是中国高校在评估中大面积弄虚作假,成为世界教育界的一大“奇景”,把丑丢大了;不可思议的是面对这样让人“面红耳赤”的事,教育部作为高校的主管部门居然连一声自责的声音都没有,更不用说向国民道歉了。
说到这里,明眼人都知道是谁让中国高校集体造假?是谁害了中国高校的前程?教育部是负责主管教育领域事务的国家公器,掌握着教育公权力,向国内纳税人提供教育公共产品。按理说,基于这么重要的职责,教育部在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和修订政策时应该本着对上负责、对下负责的态度把自己的 “份内事”做好,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从这几年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来看,我们的教育部非但没有让高校健康良性发展,反而在在某些重大问题上决策粗糙,失之科学,最终把中国高校给害成今天这样子。
一是高校盲目扩招。上个世纪90后代后期,为了经济增长的数字需要,以高校扩招来拉动内需,刺激发展,结果是一方面老百姓高等教育支出大幅增加,腰包缩水,生活成本增大,部分弱势家庭更加困顿;另一方面是扩招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诸如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大学城遍地开花等,国土资源一方面紧缺,另一方面又在高校扩招扩建的“大跃进”中出手阔绰,一掷万亩,从原本稀缺的资源中又雪上加霜,浪费了大量土地,害得高校为此付出了沉重的成本。
二是刮起合校风。在扩招效应下,全国范围内的高校“合校”风应运而生,许多职业学校、中专、专科与某个大学合并,便堂而皇之地升格,合校风越刮越猛,颇有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味道,或许这就是它的遗风吧。结果大家都知道,合校风并没有出现像教育部所希望的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可以看看那些合并的院校,他们在全国的教育地位和学术成绩就可以清楚了。相反,不少高校为此背上了巨额的债务负担。
三是推动教育产业化。虽然教育部的官员口口声声地宣称没有提出“教育产业化”的名词,但是它的行政导向却是以市场化和产业化来办教育,来解决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发展中的一些困境,这很像我们某些领域的改革,“抓大放小”,一卖了之,认为市场化和产业化是“万能钥匙”,足可以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所以我们看看,大学生的收费为什么一夜之间像血压一样升高了,大学生的货款数字像气球一样膨胀了,这或许就是他们沾沾自喜的“改革”吧。在我看来,这无非就是在“卖教育”而已,而本应该享受改革与发展成果的老百姓,就成了市场卖家所瞄准的有利可图的“猎物”。
四是高校学术低质化。高校是象牙塔,应该是相对纯洁的地方,而且它承担的国家教育与科研的重担,是国家持久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但是这几年的高校在学术科研方面却日渐出现“灰色地带”,出现了低质化的苗头,很让人忧心。诸如学术文章的高额版面费,学术领域的近亲繁殖,科研领域的造假,学历简历的水货,甚至非学术型领导在占有学术资源,成为研究生的导师,申请课题要拉关系,学位点审批要“跑部”等等。这些现象在教育领域只能会助长庸俗化,只能会让高校陷于一个非健康的学术状态。
五是高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部主管着全国的教育资源的配置权力,但是这种权力的结果是造成全国高校在资源配置上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日益严重,“教育鸿沟”在不断拉大。东、中、西部的高校,教育部直属与地方高校,即便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也是厚此薄彼,它们在经费投入存在差异,对有些高校的投入几乎是其他高校几年都无法达到的水平,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生均拨款(“人头费”)比地方高校要高,西部高校师资力量正在“孔雀东南飞”,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西部高等教育发展迟滞,甚至还出现地处偏远落后地区的高校向沿海发达地区和风景区迁移办学的“怪事“等。教育部对这些现象不知是真不知道,还是在“掩耳盗铃”?恐怕是在纵容一种非良性的发展与竞争吧。
六是对高校债务危机程度认识不足。高校的债务问题产生的“原罪”是教育部的扩招政策。现在全国都知道中国的高校处于严重的债务危机中,新闻报道了东北某一个知名高校的30亿债务,这揭开了高校债务的冰山一角。但是“伟大”的教育部却对此轻描淡写,认为“还没有达到严重的程度”,并没有产生什么焦急的感觉,似乎这些债务不是他们的事。当感觉到社会的压力后,才匆忙地抛出了一个“卖地”方案,让人感觉是在应付了事,结果这个方案很快就遭到国土资源部的反对,这个方案虎头蛇尾,至今还没有看到教育部的“新作为”。如果教育部再反应“迟钝”的话,那么我们可能就会看到有高校在债务危机中“倒下”,到那时我们就看看教育部该如何给高校“收尸”。
七是高校本科评估流于形式。虽然教育部宣称高校本科评估是在规范高校办学,是在保障教育质量。但是实际上却是“为了评估而评估”,让评估陷入一场场“作秀”,流于形式而不能自拔。有人反映评估就是造假,评估甚于造假。试想,本科教育评估,难道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就不应该评估了么?试想,在参与本科评估的院校中,评估的结果是如何呢?评估中有没有“阴暗面”呢?试想部属高校的优秀与地方高校的优秀是不是就真正处在同一个水平上了呢?试想过评估过后高校是不是都真正成为优秀了么?尽管高校上下都知道评估在很大程度上是“形式主义”,都很头疼,但又不得不抓,以至是“八公山上,草木皆兵”,一片怨声。这当然不是说给高校增加压力不好,但关键是这种形式的压力还是少得好,甚至不要更好。
从政策层面上讲,教育部把中国的高校给害了,而且害得很苦。无论如何,本人认为教育部应该自我检讨一下,批评一下,应该实心实意向全国老百姓就自己的失误道个歉,否则无法向全国的纳税人交待。 我们正在准备11月的评估。评估根本没什么作用,就是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博得所谓专家的欢心,对学校的发展一点作用也不起,学校还是那个学校,学生还是那些学生。评估过后,该干嘛干嘛。 顶楼上!我的同学评估时早上还要出操,6点就得起床去活动。 评估是需要的!但是现在上级的这些个评估有点害人,别说大学,就是中学迎接上面的督导检查,还是一样的造假。比如,评估中课外活动这项,实际情况中学校抓升学率,什么课外象棋活动,课外信息技术活动,课外英语活动,就没有弄过,但是为了迎接检查,三天之内,学校发加班费,各个资料就准备好了,以迎接检查。这样的检查不知道有什么用。最可恨的是,这三天,偶自己要安排的备课,要打算做的事情,通通没有时间去做 ,而且这个检查一个接一个,每期都有,比如:年度考评,教育督导,义务教育复查,教学质量考评,可恶的是,考评同时在某种情况下冲击了正常的教学活动。检查期间,学校领导明确要求,教学上可以暂时放松一下,先迎接检查,苦了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也误了学生。无奈。。。看不到尽头。。。 评估是需要的!在教育经费不增加,招生人数翻几番的情况下,应该评估一下现在的教学质量和投资情况,但在招生人数翻几番教育经费不增加的情况下,要想获得好的评估结果,除了个别掌握着主要教育资源的学校以外,其他学校那只有造假。大家明知道是假,却当真的来评,当代版的掩耳盗铃
有关领导应该反思一下现在的教育管理方法、教育投入情况、教育理念。我们现在的这种教育方法,不断压缩专业学时,扩大基础学时,最后的结果是毕业设计只能照办照抄,毕业后没有一技之长,专业不懂,基础很宽却很松,真的到用得着的时候还不如中专生和技校生。让4年苦读的学子再回头读技校(部级领导说这是正常的、外国就这样),不知道算不算是教育的失败,我国的教育资源并不丰富,老百姓也不富裕,让莘莘学子用4年青春和几万到十几万元投资换来一个不如技校生的结局,那不如当初直接读技校了。长此以往不但害了广大学生和家长,还会害了学校和国家。 真正的评估是需要的,但是现下许多学校,包括名牌大学,教授著作剽窃,学生只要家长花的起钱就能去上学,或者是高进低出,学生在学校学知识的少了,更多的学搞关系,什么样的学生都可以毕业,现在评估也是走形式走过场,评估人员如太上皇,校长书记亲自接送陪同,连请代送,试想如此环境下培养的学生会是怎样?
评估最主要的是能公正评估,而不是一小部分人能借机暴富!! 楼上的说对了,又将有一小部分人将先富起来了。造假也不是高校才造假,现在全国人民、各行各业,有不造假的么?很少吧 造假起来竟然脸不红、心不跳的!竟然还振振有词、理直气壮的,世间有比这个更为无耻的事情吗?? 一次机会,与国内某著名高校的一位博士后(原是我单位毕业生)聊天,他有个观点我十分欣赏。
他在谈到论文造假问题时指出:这种事,源于我们的指挥棒歪了。
指挥棒出了问题,还怎么演奏啊。 太同意了,我们学校正在弄,几年前的学生论文还要弄,所有的卷子重新和分,受不了 ^_^,顶楼上的,大家有什么造假的高招相互交流啊。想想就来气,好好的学校,被搞成啥了。每个人为了政绩,为了自己的官帽,都不实实在在的搞工作。没法子,随大流吧。o(∩_∩)o...。 太幸运了,上次评估的时候,我还在上学,躲过任务。同事都怨声载道,以前的卷子都翻出来改分,每题前面要加小分,分数低的有一部分要提高,还要把小分也改过来,不能让人看出来是临时改的:)论文也是,上课要求ppt,大家都在弄ppt,有些年龄大的老师电脑不太熟悉,只好让学生来帮弄,还要求上课穿西装打领带,忙得人仰马翻,校长也没有办法,刚上任,评估要出了事,自己都没面子。放出话去,如果评估没过,问题出在谁那儿唯他(她)是问。大家都凄凄惶惶,好算拿了个优。评估完了,一切照旧
工作以来遇到两次评估,第一次没有现在造假这么厉害(记不清了,好像00年),没有把大家搞得很累,学校为了迎接评估,配备了很多硬件,教室里装了很多投影,那次大家感觉还是干了一些好事。第二次前年,上学幸好躲过。
听说过的造假,苏州大学为了进211,把钱花海了,以前有草坪绿地,但是感觉不够好,才铺了没几年,全部铲掉重铺。
好像前几年,法大不把评估当回事,没有太做表面功夫,惹恼了教育部的同志,内部下了决议:政法大学评估不合格,明年停招本科一年。但是还没有公布,徐校长吓坏了,马上想辙公关,费了很大劲,总算没有把这个决定公开:)这个是真事。那个什么科技大的校长,要搁前几年也敢这样“原生态”,绝对没有好下场。我有点疑心这个“原生态”是上面特意安排的,要树一个典型挽回恶劣影响。不过“原生态”总是对的 形式主义害死人啊。 当老师不再教书时———————
当老师不再教书时,当农民不再种田时,当工人不再做工时……岂不乱了套了?
别以为这是笑话。当今高校老师很多人都不在认真教书,而在认真造假。谁都知道,高校强调的是论文,书教得再好是没有用的,而写论文谁都知道,很多论文也不能说是抄的,但是可以说是真实的假的,因为没有解决任何哪怕是一个小问题。
评估也可能造假。不了解内幕不多说。
高校评估的本意是很好的。但是聪明人太多了,有政策就有对策么。操作中难免变味。
我出来以后就后悔了,在学校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应付工作得从头学起。特别奉劝学弟学妹真的要学点东西,老师那里学不到,可以自己泡图书馆。
这不,我为什么上这个论坛,来补课吗。 物极必反.等评估多到头了,自然就会反省了.
垄断的权力是才是最可怕的. 内部下了决议:政法大学评估不合格,明年停招本科一年。
真有这等事?看来此岸的教育部也是“罄竹难书”了,哈哈。
反了,反了~~ 看看教育部公布的2007年本科院校评估的结果吧,绝大多数本科院校都是“优秀”,被评为“良好”的都很少,而且主要是一些处在地级市的“++学院”。从这个结果看,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似乎应该是非常好的啊!?可不争的事实却是近些年高校的质量在滑坡!这是极大的讽刺啊。这充分说明了中国高等教育从学校到主管部门乃至于教育部都在集体造假,评估专家可是教育部钦点的。
虽然教育部宣称高校评估是在规范高校办学,是在保障教育质量。但是实际上却是“为了评估而评估”,让评估陷入一场场“作秀”,流于形式而不能自拔。尽管许多高校上下都知道评估在很大程度上是“形式主义”,都很头疼,但又不得不抓,以至是“八公山上,草木皆兵”,一片怨声。
因此,从政策层面上讲,教育部把中国的高校给害了,而且害得很苦。无论如何,本人认为教育部应该自我检讨一下。 若非如此,何来“教育部评估组秘书遭热捧”的新闻呢?
说来说去,就是部门利益在作怪。 怪不得高校造假呀,是制度逼的,体制逼的,教育部应当检讨。
我想高校造假也很累吧,还好,不是有美女秘书吗?也可养养眼,轻松轻松,呵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