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m2000
发表于 2008-4-14 10:54:35
1931年4月14日,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建立
http://www.todayonhistory.com/HistoryPic/4/0610419191524545.jpg
革命旗帜在马德里上空飘扬
1931年4月14日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建立。
西班牙第一共和国在1874年被颠覆,君主专制复辟。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严重地打击了君主专制的政权。1930年8月爆发了西班牙历史上的第6次资产阶级革命,共和派各政党组成政治同盟,选出领导机构“革命委员会”,号召人民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1931年4月12日共和派在市政选举中获胜。国王阿方索见大势已去,于14日逃亡国外,君主制被推翻,“革命委员会”宣布建立共和国。这是西班牙历史上的第二共和国。6月28日举行立宪议会选举,共和党和社会党联合阵线获胜,建立了以右翼共和党人卡拉-萨莫拉为首的临时政府。12月9日通过共和国宪法,规定实行普选制,建立一院制议会,政府对议会负责。总统由选举院选举,任期6年。
由于“第二共和国”提出了一些进步的主张,因此虽然这个朝代非常短暂,但还是在西班牙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lqm2000
发表于 2008-4-14 11:00:33
1977年4月14日,潘汉年逝世
http://cul.news.tom.com/img/assets/200504/0504140919388.jpg
1977年4月14日,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的潘汉年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83岁。
潘汉年(1906-1977) 江苏宜兴陆平村人。中学毕业后在宣城任教,1925年, 赴上海 从事文化工作,参加创造社,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曾回宜兴开展农民运动。1927年,在 上海同鲁迅等联名发起建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1年赴中央苏区,任中央局宣传部长等职 。后参加长征,曾代表中央与十九路军谈判;还曾赴莫斯科担任与共产国际的联络工作。西 安事变后参加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谈判。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领导对敌隐 蔽斗争和统战工作。解放后任上海市副市长等职。1955年4月,因所谓“内奸”问题被捕审 查,“文革”期间又遭迫害,1977年4月14日病逝。
潘汉年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党的统一战线领导人。
oops1
发表于 2008-4-14 16:32:46
1894年4月14日——托马斯·爱迪生展示了其新发明活動電影放映機,通过播放连续的照片来达到一种最初的电影效果。
http://baike.baidu.com/pic/5/11458536831823683.jpg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1931)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利坚合众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生平
爱迪生于1847年 2月11日诞生于美利坚合众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Ohio)的米兰(Milan)小市镇。父亲是荷兰人的后裔,母亲曾当过小学教师,是苏格兰人的后裔。爱迪生7岁时,父亲经营屋瓦生意亏本,将全家搬到密歇根州(Michigan)休伦北郊的格拉蒂奥特堡定居下来。搬到这里不久,爱迪生就患了猩红热,病了很长时间,人们认为这种疾病是造成他耳聋的原因。爱迪生8岁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从此以后,他的母亲是他的“家庭教师”。由于母亲的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他对读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博览群书,而且一目十行,过目成诵”。8 岁时,他读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狄更斯的著作和许多重要的历史书籍,到9 岁时,他能迅速读懂难度较大的书,如帕克的《自然与实验哲学》。10岁时酷爱化学。11岁那年,他实验了他的第一份电报。为了赚钱购买化学药品和设备,他开始了工作。12岁的时候,他获得列车上售报的工作,辗转于休伦港(Port Huron)和密歇根州的底特律(Detroit)之间。他一边卖报,一边兼做水果、蔬菜生意,只要有空他就到图书馆看书。他买了一架旧印刷机,开始出版自己的周刊——《先驱报》,第一期周刊就是在列车上印刷的。他用所挣得的钱在行李车上建立了一个化学实验室。不幸有一次化学药品着火,他连同他的设备全被扔出车外。另外有一次,当爱迪生正力图登上一列货运列车时,一个列车员抓住他的两只耳朵助他上车。这一行动导致了爱迪生成为终身聋子。
1862年8月,爱迪生以大无畏的英雄气魄救出了一个在火车轨道上即将遇难的男孩。孩子的父亲对此感恩戴德,但由于无钱可以酬报,愿意教他电报技术。从此,爱迪生便和这个神秘的电的新世界发生了关系,踏上了科学的征途。
1863年,爱迪生担任大干线铁路斯特拉福特枢纽站电信报务员。从1864年至1867年,在中西部各地担任报务员,过着类似流浪的生活。足迹所至,包括斯特拉福特、艾德里安、韦恩堡、印第安那波利斯(Indianapolis)、辛辛那提(Connecticut)、那什维尔(Nashville)、田纳西(Tennessee)、孟斐斯(Memphis)、路易斯维尔、休伦等地。
1868年,爱迪生以报务员的身份来到了波士顿(Boston)。同年,他获得了第一项发明专利权。这是一台自动记录投票数的装置。爱迪生认为这台装置会加快国会的工作,它会受到欢迎的。然而,一位国会议员告诉他说,他们无意加快议程,有的时候慢慢地投票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从此以后,爱迪生决定,再也不搞人们不需要的任何发明。
1869年6月初,他来到纽约(New York)寻找工作。当他在一家经纪人办公室等候召见时,一台电报机坏了。爱迪生是那里唯一的一个能修好电报机的人,于是他谋得了一个比他预期的更好的工作。10月他与波普一起成立一个“波普——爱迪生公司”,专门经营电气工程的科学仪器。在这里,他发明了“爱迪生普用印刷机”。他把这台印刷机献给华尔街一家大公司的经理,本想索价5000美元,但又缺乏勇气说出口来。于是他让经理给个价钱,而经理给了4万美元。
爱迪生用这笔钱在新泽西州(New Jersey)纽瓦克市的沃德街建了一座工厂,专门制造各种电气机械。他通宵达旦地工作。他培养出许多能干的助手,同时,也巧遇了勤快的玛丽(Mary Stilwell),他未来的第一个新娘。在纽瓦克,他做出了诸如蜡纸、油印机等的发明,从1872至1875年,爱迪生先后发明了二重、四重电报机,还协助别人搞成了世界上第一架英文打字机。
1876年春天,爱迪生又一次迁居,这次他迁到了新泽西州(New Jersey)的“门罗公园”。他在这里建造了第一所“发明工厂”,它“标志着集体研究的开端”。1877年,爱迪生改进了早期由贝尔发明的电话,并使之投入了实际使用。他还发明了他心爱的一个项目——留声机。电话和电报“是扩展人类感官功能的一次革命”;留声机是改变人们生活的三大发明之一,“从发明的想象力来看,这是他极为重大的发明成就”。到这个时候,人们都称他为“门罗公园的魔术师”。
爱迪生在发明留声机的同时,经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对电灯的研究取得了突破,1879年10月22日,爱迪生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为了延长灯丝的寿命,他又重新试验,大约试用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才找到了新的发光体——日本竹丝,可持续1000多小时,达到了耐用的目的。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一发明是爱迪生一生中达到的登峰造极的成就。接着,他又创造一种供电系统,使远处的灯具能从中心发电站配电,这是一项重大的工艺成就。
他在纯科学上第一个发现出现于1883年。试验电灯时,他观察到他称之为爱迪生效应的现象:在点亮的灯泡内有电荷从热灯丝经过空间到达冷板。爱迪生在1884年申请了这项发现的专利,但并未进一步研究。而旁的科学家利用爱迪生效应发展了电子工业,尤其是无线电和电视。
爱迪生又企图为眼睛做出留声机为耳朵做出的事,电影摄影机即产生于此。使用一条乔治伊斯曼新发明的赛璐珞胶片,他拍下一系列照片,将它们迅速地、连续地放映到幕布上,产生出运动的幻觉。他第一次在实验室里试验电影是在1889年,1891年申请了专利。1903年,他的公司摄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车抢劫”。爱迪生为电影业的组建和标准化做了大量工作。
1887年爱迪生把他的实验室迁往西奥兰治以后,为了他的多种发明制成产品和推销,他创办了许多商业性公司;这些公司后来合并为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后又称为通用电气公司。此后,他的兴趣又转到荧光学、矿石捣碎机、铁的磁离法、蓄电池和铁路信号装置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研制出鱼雷机械装置、喷火器和水底潜望镜。
1929年10月21日,在电灯发明50周年的时候,人们为爱迪生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法兰西共和国的居里夫人等著名科学家纷纷向他祝贺。不幸的是,就在这次庆祝大会上,当爱迪生致答辞的时候,由于过分激动,他突然昏厥过去。从此,他的身体每况愈下。1931年10月18日,这位为人类作过伟大贡献的科学家因病逝世,终年84岁。
爱迪生的文化程度极低,对人类的贡献却这么巨大,这里的“秘诀”是什么呢?他除了有一颗好奇的心,一种亲自试验的本能,就是他具有超乎常人的艰苦工作的无穷精力和果敢精神。当有人称爱迪生是个“天才”时,他却解释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他在“发明工厂”,把许多不同专业的人组织起来,里面有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工人共100多人,爱迪生的许多重大发明就是靠这个集体的力量才获得成功的。他的成就主要归功于他的勤奋和创造性才能以及集体的力量,此外,他的妻子也曾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爱迪生发明创造年表:
1868年10月11日发明“投票计数器”,获得生平第一项专利权。
1869年10月与友人合设“波普——爱迪生公司”。
1870年发明普用印刷机,出让专利权,获4万美元。在纽约克自设制造厂。
1872—1876年发明电动画机电报,自动复记电报法,二重、四重电报法,制造蜡纸炭质电阻器等。
1875年发明声波分析谐振器。
1876年在新泽西州的门罗公园建立了一个实验室——第一个工业研究实验室。它是现代的“研究小组”这一概念的创始。发明碳精棒送话器。申请电报自动记录机专利。
1877年在门罗公园改进了早期由贝尔发明的电话,并使之投入了实际使用。获得三项专利:穿孔笔、气动铁笔和普通铁笔。 8月20日发明了被证实为爱迪生心爱的一个项目——留声机。
1878年爱迪生宣称要解决电照明的问题。英国皇家学会举办留声机展览。改良留声机,设计微音器,扩音器,空中扬声器,声音发动机,调音发动机,微热计,验味计等。2月19日获留声机专利。7月与宾夕法尼亚大学派克教授赴怀俄明观察日全蚀,并用他发明的气温计测量太阳周围全体的温度。8月返回门罗公园,重新投入科研实验当中。英国批准爱迪生“录放机”专利申请。9月访问康涅狄克州的威廉·华莱士。开始进行发明电灯的研究。10月5日提出等一份关于铂丝“电灯”的专利申请。
1879—1880年经数千次的挫折发明高阻力白炽灯。改良发电机。设计电流新分布法,电路的调准和计算法。发明电灯座和开关。发明磁力析矿法。
1879年8月30日爱迪生和贝尔在萨拉托加溪市的市政厅各自演示了电话装置,结果爱迪生的电话比贝尔的清晰。10月21日发明高阻力白炽灯,它连续点燃了40个小时。11月1日申请碳丝灯专利。12月21日《纽约快报》报道了爱迪生的白炽电灯。12月25日对来自纽约市的3000名参观者在门罗公园作公开电灯表演。
1880年研究直升机。获得电灯发明专利权。制成磁力筛矿器。1月28日提出“电力输配系统”专利书。2月18日《斯克立柏月刊》发表了《爱迪生的电灯》一文,正式发表了电灯的发明。5月第一艘由电灯照明的“哥伦比亚号”轮船试航成功。
12月成立纽约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
1881纽约第五大街总部设立。成立一个白炽灯厂于纽约克。设立发电机,地下电线,电灯零件的制造厂。在门罗公园试验电车。
1882发明电流三线分布制。申请专利141项。9月4日成立第一所中央厂。 12月底美利坚合众国各地建立了150多个小电站。
1885年5月23日提出无线电报专利。
1887—1890年改良圆筒式留声机,取得关于留声机的专利权80余份。经营留声机,唱片,授语机等制造和发售事业。
1888年发明唱筒型留声机。
1889年参加巴黎百年博览会。发明电气铁道多种。完成活动电影机。
1890—1899年设计大型碎石机,研磨机。在奥格登矿地亲自指挥用新方法大规模开发铁矿。
1891年发明“爱迪生选矿机”,开始自行经营采矿事业。获得“活动电影放映机”专利。5月20日第一台成功的活动电影视镜在新泽西州西奥兰治的爱迪生实验室向公众展示。
1893年爱迪生实验室的庭院里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电影“摄影棚”。
1894年4月14日在纽约开辟第一家活动电影放映机影院。
1896年年4月23日第一次在纽约的科斯特—拜厄尔的音乐堂使用“维太放映机”放映影片,受到公众热烈欢迎。
1902年使用新型蓄电池作车辆动力的试验,行程为5000英里,每充一次电,可走100英里,获得成功。
1903年爱迪生的公司摄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车抢劫》。
1909年费时十年,蓄电池的研究,终于成功。制成传真电报。获得原料机、加细碾机、长窑设计专利。
1910—1914年完成圆盘式留声机,不损唱片和金钢石唱片。完成有声电影机。
1910年发明“圆盘唱片”。
1912年发明“有声电影”。研制成传语留声机。
1914—1915年发明石碳酸综合制造法,并合留声机和授语机为远写机,一方电话机可自动纪录对方说话。自行制造苯、靛油等。
1915—1918年完成发明39件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鱼雷机械装置,喷火器和水底潜望镜等。
1927年完成长时间唱片。
1928年从野草中提炼橡胶成功。
感谢爱迪生的发明,电影应该是目前最清晰的观看方式。
oops1
发表于 2008-4-14 16:36:37
1629年04月14日,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出生, 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http://baike.baidu.com/pic/54/11602233659636896.jpg
【人物简介】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1629年04月14日—1695年07月08日)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他是介于伽利略与牛顿之间一位重要的物理学先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之一,他对力学的发展和光学的研究都有杰出的贡献,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是近代自然科学的一位重要开拓者。他建立向心力定律,提出动量守恒原理,改进了计时器。
他于1629年4月14 日出生于海牙。父亲是大臣和诗人,与R.笛卡儿等学界名流交往甚密。惠更斯自幼聪慧,13岁时曾自制一台车床,表现出很强的动手能力。1645~1647年在莱顿大学 学习法律与数学,1647~1649年转入布雷达学院深造。 在阿基米德等人著作及笛卡儿等人直接影响下,致力于 力学、光学、天文学及数学的研究。他善于把科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透彻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摆钟的 发明、天文仪器的设计、弹性体碰撞和光的波动理论等 方面都有突出成就。1663年他被聘为英国皇家学会第一 个外国会员,1666年刚成立的法国皇家科学院选 他为院士。惠更斯体弱多病,一心致力于科学事业,终生未婚。 1695年7月8日在海牙逝世。
【所获成就】
■总括
惠更斯处于富裕宽松的家庭和社会条件中,没受过宗教迫害的干扰,能比较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他善于把科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透彻地解决某些重要问题,形成了理论与实验结合的工作方法与明确的物理思想,他留给人们的科学论文与著作68种,《全集》有22卷,在碰撞、钟摆、离心力和光的波动说、光学仪器等多方面作出了贡献.
■数学方面
惠更斯曾首先集中精力研究数学问题,惠更斯在数学上有出众的天才,早在22岁时就发表过关于计算圆周长、椭圆弧及双曲线的著作。他对各种平面曲线,如悬链线(他发现悬链线既摆线与抛物线的区别)、曳物线、对数螺线等都进行过研究,还在概率论和微积分方面有所成就。
1657年发表的《论赌博中的计算》,就是一篇关于概率论的科学论文(他是概率论的创始人),显示了他在数学上的造诣。从1651年起,对于圆、二次曲线、复杂曲线、悬链线、概率问题等发表了一些论著,他还研究了浮体和求各种形状物体的重心等问题。
■光学方面
惠更斯原理是近代光学的一个重要基本理论。但它虽然可以预料光的衍射现象的存在,却不能对这些现象作出解释 ,也就是它可以确定光波的传播方向,而不能确定沿不同方向传播的振动的振幅。因此,惠更斯原理是人类对光学现象的一个近似的认识。直到后来,菲涅耳对惠更斯的光学理论作了发展和补充,创立了“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才较好地解释了衍射现象,完成了光的波动说的全部理论。
惠更斯在1678年给巴黎科学院的信和1690年发表的《光论》一书中都阐述了他的光波动原理,即惠更斯原理.惠更斯原理认为:对于任何一种波,从波源发射的子波中,其波面上的任何一点都可以作为子波的波源,各个子波波源波面的包洛面就是下一个新的波面。 他认为每个发光体的微粒把脉冲传给邻近一种弥漫媒质(“以太”)微粒,每个受激微粒都变成一个球形子波的中心.他从弹性碰撞理论出发,认为这样一群微粒虽然本身并不前进,但能同时传播向四面八方行进的脉冲,因而光束彼此交*而不相互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用作图法解释了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光论》中最精彩部分是对双折射提出的模型,用球和椭球方式传播来解释寻常光和非常光所产生的奇异现象,书中有几十幅复杂的几何图,足以看出他的数学功底.
另外惠更斯在巴黎工作期间曾致力于光学的研究。1678年,他在法国科学院的一次演讲中公开反对了牛顿的光的微粒说。他说,如果光是微粒性的,那么光在交叉时就会因发生碰撞而改变方向。可当时人们并没有发现这现象,而且利用微粒说解释折射现象,将得到与实际相矛盾的结果。因此,惠更斯在1690年出版的《光论》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建立了著名的惠更斯原理。在此原理基础上,他推倒出了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圆满的解释了光速在光密介质中减小的原因,同时还解释了光进入冰洲石所产生的双折射现象,认为这是由于冰洲石分子微粒为椭圆形所致。
■天文学方面
惠更斯在天文学方面有着很大的贡献。他设计制造的光学和天文仪器精巧超群,如磨制了透镜,改进了望远镜(用它发现了土星光环等)与显微镜,惠更斯目镜至今仍然采用,还有几一十米长的“空中望远镜”(无管、长焦距、可消色差)、展示星空的“行星机器”(即今天文馆雏型)等.
他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研制和改进光学仪器上。当惠更斯还在荷兰的时候,就曾和他的哥哥一起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成功地设计和磨制出了望远镜的透镜,进而改良了开普勒的望远镜。惠更斯利用自己研制的望远镜进行了大量的天文观测。因此,他得到的报酬是解开了一个由来已久的天文学之谜。伽利略曾通过望远镜观察过土星,他发现了“土星有耳朵”,后来又发现了土星的“耳朵”消失了。伽利略以后的科学家对此问题也进行过研究,但都未得要领。“土星怪现象”成为了天文学上的一个谜。当惠更斯将自己改良的望远镜对准这颗行星时,他发现了在土星的旁边有一个薄而平的圆环,而且它很倾向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伽利略发现的“土星耳朵”消失,是由于土星的环有时候看上去呈现线状。以后惠更斯又发现了土星的卫星--土卫六,并且还观测到了猎户座星云、火星极冠等。
■摆的研究和运用
对摆的研究是惠更斯所完成的最出色的物理学工作。
在1668~1669年英国皇家学会碰撞问题征文悬赏中,他是得奖者之一.他详尽地研究了完全弹性碰撞问题(当时叫“对心碰撞”).死后综合发表于《论物体的碰撞运动》(1703)中,包括5个假设和13个命题.他纠正了笛卡儿不考虑动量方向性的错误,并首次提出完全弹性碰撞前后的守恒.他还研究了岸上与船上两个人手中小球的碰撞情况并把相对性原理应用于碰撞现象的研究.
惠更斯从实践和理论上研究了钟摆及其理论.1656年他首先将摆引入时钟成为摆钟以取代过去的重力齿轮式钟.在《摆钟》(1658)及《摆式时钟或用于时钟上的摆的运动的几何证明》(1673)中提出著名的单摆周期公式,T=2P(l/g)^0.5,其中P为圆周率,l为摆长,g为重力加速度.研究了复摆及其振动中心的求法.通过对渐伸线、渐屈线的研究找到等时线、摆线.研究了三线摆、锥线摆、可倒摆及摆线状夹片等,图2-2-7是惠更斯的船用钟外形及其内部结构,结构中有摆锤、摆线状夹板、每隔半秒由驱动锤解锁的棘爪等.
在研究摆的重心升降问题时,惠更斯发现了物体系的重心与后来欧勒称之为转动惯量的量,还引入了反馈装置——“反馈”这一物理思想今天更显得意义重大.设计了船用钟和手表平衡发条,大大缩小了钟表的尺寸.他还用摆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准确值,并建议用秒摆的长度作为自然长度标准.
惠更斯还提出了他的离心力定理,他还研究了圆周运动、摆、物体系转动时的离心力以及泥球和地球转动时变扁的问题等等.这些研究对于后来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起了促进作用.他提出过许多既有趣又有启发性的离心力问题.
多少世纪以来,时间测量始终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难题。当时的计时装置诸如日规、沙漏等均不能在原理上保持精确。直到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惠更斯将摆运用于计时器,人类才进入一个新的计时时代。
当时,惠更斯的兴趣集中在对天体的观察上,在实验中,他深刻体会到了精确计时的重要性,因而便致力于精确计时器的研究。当年伽利略曾经证明了单摆运动与物体在光滑斜面上的下滑运动相似,运动的状态与位置有关。惠更斯进一步确证了单摆振动的等时性并把它用于计时器上,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计时摆钟。这架摆钟由大小、形状不同的一些齿轮组成,利用重锤作单摆的摆锤,由于摆锤可以调节,计时就比较准确。在他随后出版的《摆钟论》一书中,惠更斯详细地介绍了制作有摆自鸣钟的工艺,还分析了钟摆的摆动过程及特性,首次引进了“摆动中心”的概念。他指出,任一形状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绕一水平轴摆动时,可以将它的质量看成集中在悬挂点到重心之连线上的某一点,以将复杂形体的摆动简化为较简单的单摆运动来研究。
惠更斯在他的《摆钟论》中还给出了他关于所谓的“离心力”的基本命题。他提出:一个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具有飞离中心的倾向,它向中心施加的离心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运动半径成反比。这也是他对有关的伽利略摆动学说的扩充。
在研制摆钟时,惠更斯还进一步研究了单摆运动,他制作了一个秒摆(周期为2秒的单摆),导出了单摆的运动公式。在精确地取摆长为3.0565英尺时,他算出了重力加速度为9.8米/秒2。这一数值与现在我们使用的数值是完全一致的。
后来,惠更斯和胡克还各自发现了螺旋式弹簧丝的振荡等时性,这为近代游丝怀表和手表的发明创造了条件。
■力学方面
在力学方面的研究,惠更斯是以伽利略所创建的基础为出发点的。在《论摆钟》一书中还论述了关于碰撞的问题。大约在1669年,惠更斯就已经提出解决了碰撞问题的一个法则——“活力”守恒原理,它成为能量守恒的先驱。惠更斯继承了伽利略的单摆振动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他把几何学带进了力学领域,用令人钦佩的方法处理力学问题,得到了人们的充分肯定。
天才总是英年早逝。
oops1
发表于 2008-4-14 16:42:53
1929年04月14日——在摩洛哥举办了全世界第一次賽車活动。
http://baike.baidu.com/pic/12/12024934783914458.jpg
赛车运动分为两大类,场地赛车和非场地赛车。
场地赛车顾名思义,就是指赛车在规定的封闭场地中进行比赛。它又可分为方程式赛、轿车赛、运动汽车赛、GT耐力赛、短道拉力赛、场地越野赛、直线竞速赛等。
非场地赛车基本上的比赛场地不是封闭的,主要分拉力赛、越野赛及登山赛、沙滩赛、泥地赛等等。
方程式赛中又包含了一级方程式、二级方程式、福特方程式、康巴斯方程式及卡丁车等。
摩洛哥给现代喜欢刺激的年轻人一方舞台。
oops1
发表于 2008-4-14 16:46:46
2007年04月14日——4时11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
http://photocdn.sohu.com/20070415/Img249444281.jpg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
美国GPS胜在成熟,欧洲伽利略胜在精准,俄罗斯格洛纳斯抗干扰能力强,中国北斗的优势则在于互动性和开放性
我国成功发射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将为气象交通等方面提供导航定位服务
据新华社西昌4月14日电14日4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
约14分钟后,星箭分离。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这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COMPASS-M1),是中国北斗导航系统(COMPASS)建设计划的一颗卫星,飞行在高度为21500千米的中圆轨道。这颗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新的发展建设阶段。
卫星导航系统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自主研制生产卫星导航系统。我国曾于2007年2月3日在西昌成功发射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卫星准确入轨,目前星地试验工作顺利。
我国将在未来几年里陆续发射系列北斗导航卫星,计划2008年左右满足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并进行系统组网和试验,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这个系统将主要用于国家经济建设,为交通运输、气象、石油、海洋、森林、通信、公安等部门以及其他特殊行业提供高效的导航定位服务。
这次发射的卫星和用于发射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97次飞行。
背景 美垄断精确定位 实行双重技术标准
美国国防部从1973年开始实施的GPS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垄断了全球军用和民用卫星导航市场。
GPS原来是专门用于为洲际导弹导航的秘密军事系统,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首次得到实战应用。随后,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大显身手。从克林顿时代起,该系统开始应用在了民用方面。
现运行的GPS系统由24颗工作卫星和4颗备用卫星组成。美国利用GPS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多年来在出售信号接收设备方面赚取了巨额利润。以1986年为例,当时一台一般精度的GPS定位仪价格5万美元,高精度的则达到10万美元。现在价格虽然有所下降,但也可推算出20年来GPS“收获颇丰”。以GPS为代表的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已成为八大无线产业之一。据美国国家公共管理研究院进行的调查评估表明,GPS的全球销售额将以每年38%的速度增长,2005年全球GPS市场已达到310亿美元。
长期以来,美国对本国军方提供的是精确定位信号,对其他用户提供的则是加了干扰的低精度信号———也就是说,地球上任何一个目标的准确位置,只有美国人掌握,其他国家只知道个“大概”。在海湾战争时,美国还曾置欧盟各国利益不顾,一度关闭对欧GPS服务。
链接 什么是GPS
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s)是美国历经20年,耗资超过300亿美元建立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继阿波罗登月计划和航天飞机计划之后的第三项庞大的空间计划。其目标为实时地提供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高精度的时间信息,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在地球上的导航和定位问题,以满足各种不同用户的需要。
GPS系统的主体部分由24颗地球同步卫星组成,这些卫星与地面支撑系统组成网络,以向全球广播自己的位置信息。对于用户来说,最重要的就是GPS接收机,接收机根据同时收到的4—8颗卫星的位置信息,应用差分定位原理,每隔1—3秒向用户播报一次其位置(经纬度)、速度、高度和时间信息,以供用户或用户的系统使用。
GPS系统提供了两种定位信号,其一是C/A编码,由标准定位信号经干扰而成,定位精度在100米左右,以供民间用户使用;另一种即所谓的P码,经加密后播放,以供军用,定位精度在3米以内。对于民用的C/A码,可利用基站差分技术将其中的干扰滤掉,使其精度达到10米左右。
GPS接受设备包括GPS手持机,与手机电话体积相当。其计算机接口包括GPS接收卡或外接设备,由天线、接收单元和电源组成,体积很小,可方便地装载在汽车等航行器上。
纵深 多国联手对抗GPS垄断地位
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已经不由自主地被捆在美国的这辆战车上。GPS在民用领域的影响力甚至已经超越了其最初的军事色彩。
“伽利略”引来多国参与
为继续推进GPS在军民领域这种独霸式的地位,美国政府除宣布将进一步提高民用C/A码(距离信号编码)精度外,正继续完善GPS系统。目前洛·马公司正在进行8颗GPS—2RM卫星现代化的工作。此外,由波音公司研制的首颗GPS—3卫星预计于2013年发射,GPS—3全面运行预计在2015至2020年实现。GPS—3的信号发射功率将提高100倍,信号抗干扰能力提高1000倍以上,定位精度提高到0.2至0.5米,可使卫星制导弹药的精度达到1米以内。
面对这种居高临下的强势,包括俄、欧、中、印在内的世界主要科技体选择了独立发展、联合生存的道路,其中欧洲的“伽利略”计划成为主要节点,除中、俄积极参与外,印度将要发展的以6到7颗卫星组成的南亚区域卫星导航系统也选择了与“伽利略”的合作。此外,为减少对GPS的依赖,中、印、德等国都发展了GPS/GLONASS兼容接收系统。
摆脱GPS依赖的努力
无论是GPS,还是欧洲“伽利略”,政府的政策支持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为推动“北斗”系统的战略发展,2005年9月,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防科工委联合发出《关于加速推进北斗导航系统应用有关工作的通知》,正式将“北斗”导航系统建设列为国家基础建设规划。
欧盟主导的伽利略系统的目标是,耗资30亿欧元,共发射30颗卫星。包括韩国、中国在内,日本、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也在参与该计划。当初的完成目标是2008年,但由于技术等问题,延长到了2011年。中国也向伽利略计划投资了296万美元。
俄罗斯从苏联时期的1976年就开始推进和美国GPS相抗衡的“格洛纳斯”系统,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期陷入经济危机,计划被迫中断,只运营了一半,也就是16颗卫星。
分析 “伽利略”挑战GPS GPS只能找到街道 “伽利略”可找到家门
当前,在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这一领域,最吸引人眼球的除了GPS外,就是欧盟和我国合作的“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
什么是“伽利略”计划
“伽利略”计划是一种中高度圆轨道卫星定位方案。“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建立将于2007年底之前完成,2008年投入使用,总共发射30颗卫星,其中27颗卫星为工作卫星,3颗为候补卫星。卫星高度为24126公里,位于3个倾角为56度的轨道平面内。该系统除了30颗中高度圆轨道卫星外,还有2个地面控制中心。
“伽利略”系统将为欧盟成员国和中国的公路、铁路、空中和海洋运输甚至徒步旅行者有保障地提供精度为1米的定位导航服务,从而也将打破美国独霸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格局。
“伽利略”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民用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2008年投入运行后,全球的用户将使用多制式的接收机,获得更多的导航定位卫星的信号,将无形中极大地提高导航定位的精度,这是“伽利略”计划给用户带来的直接好处。另外,由于全球将出现多套全球导航定位系统,从市场的发展来看,将会出现GPS系统与“伽利略”系统竞争的局面,竞争会使用户得到更稳定的信号、更优质的服务。世界上多套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并存,相互之间的制约和互补将是各国大力发展全球导航定位产业的根本保证。
“伽利略”有哪些优势
“伽利略”计划是可以进行覆盖全球的导航和定位功能,它还能够和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实现多系统内的相互合作,任何用户将来都可以用一个多系统接收机采集各个系统的数据或者各系统数据的组合来实现定位导航的要求。
“伽利略”系统可以发送实时的高精度定位信息,这是现有的卫星导航系统所没有的,同时“伽利略”系统能够保证在许多特殊情况下提供服务,如果失败也能在几秒钟内通知客户。
与美国的GPS相比,“伽利略”系统更先进,也更可靠。美国GPS向别国提供的卫星信号,只能发现地面大约10米长的物体,而“伽利略”的卫星则能发现1米长的目标。一位军事专家形象地比喻说,GPS系统,只能找到街道,而“伽利略”则可找到家门。
回顾 我国投资296万美元 参与“伽利略”计划
目前全世界使用的导航定位系统主要是美国的GPS系统,欧洲人认为这并不安全。为了建立欧洲自己控制的民用全球导航定位系统,欧洲人决定实施“伽利略”计划。2003年9月18日,欧盟和中国草签了中国参与“伽利略”计划的协议。2004年10月9日,双方又签署了此项目的技术合作协议;因而引发美国媒体发出美国可能击毁“伽利略”卫星的报道。可见,此项目不但具有极高经济价值,也深具政治和军事战略意义。参与“伽利略”计划是迄今为止我国与欧洲最大的合作计划。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十分广泛,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等各方面来考虑,我国都应该建立自己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比如,将来我们建立起全国的车辆定位系统后,如果我们没有其他导航定位系统而只依靠GPS系统,那么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将使整个交通系统瘫痪。“伽利略”计划总值36亿欧元,我国投资296亿美元,约5%,这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在国际合作领域迈出走向欧洲化的第一大步。本报综合报道
中国人是应该拥有自己的导航卫星。
oops1
发表于 2008-4-14 16:52:41
1759年04月14日,德国作曲家亨德尔逝世。
http://baike.baidu.com/pic/3/12035770927125042.jpg
名人姓名:亨德尔
出生年代:1685-1759
名人职称:英籍德国作曲家。
名人国家:英国
相关介绍:
Georg Friedrich Handel
乔治·弗雷德里克·亨德尔
1685年2月23日,亨德尔出生在德国中部的哈雷镇。与他伟大的同龄人巴赫不同的是,他的家庭并没有多少音乐气息:父亲是一个理发师兼外科医生,认为音乐是卑贱的职业(的确,在当时的保护人制度下,音乐家只能算是有技艺的仆人)。但天生喜爱音乐的小亨德尔不顾父亲的反对,偷偷的练习弹古钢琴(难以想象,后来在键盘乐器演奏领域可与巴赫匹敌的亨德尔,竟是这样接受他的启蒙教育的!)亨德尔就是在这样充满矛盾的逆境中度过了他的童年。
后来,当地的 主萨克森—魏森斯菲尔大公偶然发现了小亨德尔练琴并深深为他的毅力和天分所感动,于是出面说服了老亨德尔同意他天才的儿子认真的学音乐。此后的几年中,亨德尔随作曲家、风琴演奏家查豪学习了键盘乐器和作曲,也学会了演奏双簧管和小提琴。凭著过人的天资和名师的指教,小亨德尔进步的很快。
1697年老亨德尔去世时,念念不忘要让儿子作一个律师而不要去搞什么音乐。亨德尔并没有因此放弃他的艺术追求。1702年,他先进入哈雷大学学习法律,算是不违父命,同时又在当地的教堂里担任兼职管风琴师。
十八岁是成家立业的年龄—1703年,亨德尔正式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只身远行到汉堡在歌剧院里当了一个小提琴手(巴赫也是在这一年开始了管风琴师的职业)。 亨德尔的才华不久就引起了一些艺术赞助人的注意,他们中有些人打算拿出钱来供年轻的亨德尔去意大利学习歌剧和作曲(当然不是无偿的,学成后要回来为他们服务)。抱负远大的亨德尔婉言谢绝了这些赞助:他要凭自己的努力挣足学费去留学,不能把自己的前途卖给别人。
1705年,亨德尔创作的歌剧《阿尔米拉》的上演获得了成功,使他得以踏上留学的旅程。在当时意大利是全欧洲歌剧艺术的圣地。亨德尔越过阿尔卑斯山,在那不勒斯、罗马、佛罗仑萨和威尼斯等地学习了三年,同斯卡拉蒂和科雷利等大师都有交往,把意大利的歌剧艺术学到了手。
学成归国的亨德尔在德国处处受到欢迎。1710年,这个25岁的年轻人就任汉诺威选帝侯的宫廷乐长。他并没有满足于这个不错的差事,而是把眼光放到了海外。当时的英国比德国富裕得多,歌剧艺术在那里也更受欢迎。但自从普赛尔1695年逝世后,英国的歌剧艺术就止步不前,需要新鲜的血液。亨德尔看准了这个机遇,就向主人请了一年的假,渡海去了英国,此后几年亨德尔就往返于英德之间。他的到来给沉闷的英国歌剧界带来了一股清风,在伦敦他的歌剧《里纳尔多》大获成功,1713年他以一首《女王生日颂歌》博得了安妮女王的赏识,于是亨德尔索性就不回汉诺威了。
命运捉弄了这位开了小差的宫廷乐长:1714年没有子女的安妮女王驾崩,亨德尔的“老 导”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以英王亲戚的身份继承了英国王位,亨德尔恐怕要遭殃了。可他镇定自若,以一部精心创作的《水上音乐》欢迎了新国王乔治。国王对乐曲的华贵典雅赞叹不已,问这是何人所作。当得知作者是老部下亨德尔时,不仅原谅了他的旧过,还当即增加了他的年薪。
此后的十余年时间里,亨德尔创作了大量的声乐和器乐作品,特别是歌剧,这为他在全欧洲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也是举世公认的管风琴大师,在当时也只有巴赫才可与他匹敌。但从十八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开始,原来盛行的意大利语歌剧在英国开始衰落。1729年由普佩什作曲的一部名叫《乞丐的歌剧》的喜歌剧在伦敦上演。此剧采用英语对白,取材于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该剧上演后大受好评,传统的意大利歌剧相比之下显出了严重的弊端:用意大利语演唱限制了英国听众的理解;神话故事、贵族恩怨等等题材也不能引起新兴市民阶层的兴趣。作者通过此剧对亨德尔和他的意大利正歌剧作了无情的讽刺。当一群盗贼上台时,响起的音乐竟然是亨德尔在英国的成名作《里纳尔多》中的《十字军进行曲》!
靠意大利正歌剧起家的亨德尔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他的几部歌剧上演相继遭到失败,最终他经营的歌剧院被迫关闭。嫉妒他的政敌趁机制造各种流言蜚语……1737年,内外交困的亨德尔中风偏瘫,人们以为他的音乐生涯完了。
就在这种绝境中,亨德尔奇迹般的站起来了。经过几个月的温泉治疗,他战胜了偏瘫。面对萧条的意大利正歌剧市场,他把精力转向了清唱剧的创作。清唱剧(Oratorio)是一种从十七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音乐形式,常以宗教的或半宗教的故事作为主题,没有复杂的舞台情节而注重音乐的表现。由于剧情取材于英国人耳熟能详的圣经故事而且采用英语演唱,在英国会有不错的市场。1742年,他在一种不可思议的热情驱动下,仅用24天就完成了清唱剧《弥赛亚》的创作。同年这部作品在爱尔兰首府都柏林低调上演。出乎很多人意料,这部作品在都柏林一炮打响。亨德尔又重新回到了英国人的音乐生活中来了!
消息传到伦敦,人们纷纷要求一睹位快。次年在伦敦上演时英王乔治二世亲临剧院,当终乐章《哈里路亚》奏响时,国王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站起来听完了全曲(《哈里路亚》要站著听作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一直延续到今天)。为了维护《弥赛亚》的地位不因过多的演奏而受损,英王下旨每年只在春天演奏一次,且只有亨德尔本人才有资格指挥。
亨德尔的清唱剧质朴感人,把高度的艺术性和虔诚的宗教信仰融入了一个个音符之中。从《扫罗》、《以色列人在埃及》到《参孙》都同样出色。1750年(巴赫在这年逝世),年迈的亨德尔在车祸中受了伤,第二年他的视力开始减退,不久完全失明。他依然拖著病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包括每年春天指挥《弥赛亚》的演出。
1759年春,74岁的大师照例指挥了演出,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老人倒下了。几天以后,这位乐坛上的巨星陨落了。 亨德尔享受了国葬的待遇,长眠在历代国王圣贤下葬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地,在那里有一座亨德尔纪念像耸立至今。
回顾亨德尔的一生,他确实是乐坛上的常青树和多面手:他一生近60年的音乐生涯中,在德、英、意三国乃至全欧洲都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他的作品熔德国严谨的对位法、意大利的独唱艺术和英国的合唱传统于一炉,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瑰宝。他同巴赫、维瓦尔第一起,为辉煌的巴罗克时代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亨德尔和他的《水上音乐》
Georg Friedrich Handel
乔治·弗雷德里克·亨德尔
(1685-1759)
亨德尔的《水上音乐》,乃亨德尔访问伦敦时,为伦敦的王室而作,作于1715年。当时,在泰晤士河上夜游,是皇室喜爱的夏季活动。乘坐挂着彩灯的游船,周围有成群结队簇拥着的大小帆船,国王乘坐的船旁有音乐家的船演奏音乐。亨德尔一共参加了三次这样的夜游活动(1715年8月22日,1717年7月17日,1736年4月26日),他的《水上音乐》最早的原始手稿其实已丢失,最细致的复原本乃莱德利希所复制。这部作品根据亨德尔的三次夜游,编为三组,第一组包括10首F大调的曲子:
1、序曲,华丽的广板开头,然后是活泼的赋格段。
2、柔板,弦乐为双簧管而伴奏。
3、快板,突出两只独奏圆号。
4、行板,木管组与弦乐的对比。
5、快板,还是以两只独奏圆号为主。
6、咏叹调,雄壮威严的弦乐旋律。
7、小步舞曲。
8、布列舞曲。
9、号笛舞曲。是18世纪英国水手的古老舞曲。
10、快板。
第二组包括5首D大调曲子:
1、快板,欢庆,进行曲式。
2、号笛舞曲,成对的小号圆号对比,带诱人的切分节奏。
3、小步舞曲,继续强调圆号和小号。
4、缓慢地,有类似声乐的优美线条。。
5、布列舞曲,变化多端的节奏,这一曲标有“从头到尾演奏三遍。”
第三组包括4个舞曲乐章:
1、萨拉班德舞曲。
2、利戈东舞曲,这是法国普罗旺斯的一种民间舞曲。
3、小步舞曲。
4、吉格舞曲。
《水上音乐》,又称《水乐》、《船乐》。亨德尔作于1717年,是一部管弦乐组曲。传说是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上为新即位的英皇乔治一世演奏的,故有“水上音乐”的美名。全部组曲由二十首小曲组成,开始是一首法国式的前奏曲,其后是布莱舞曲、小步舞曲等各种形式的舞曲,同时也有缓慢乐章。乐器使用了小提琴、低音提琴、日耳曼横笛、法兰西横笛、双簧管、圆号、小号等。
现在我们演奏和听到的《水上音乐》已经不是亨德尔的原作,而是后来英国曼彻斯特的哈莱乐队指挥哈蒂(Harty)爵士为近代乐队所改编的乐曲,共有六个乐章: 快板、布莱舞曲、小步舞曲、号角舞曲(一种古代的三拍子舞曲)、行板、坚决的快板。由于旋律优美动听,节奏轻巧而流传后世。这里我们选录了六个乐章中的第一乐章、第二乐章和第六乐章。
第一乐章为庄严的序曲,乐曲气氛活泼热烈,开始由圆号与弦乐器共同奏出轻盈的同音反复和华美的颤音,相互对答。
第二乐章为舞曲般的旋律,气氛轻松舒展。这里选录的第二主题为小调,抒情性很强。
第六乐章为坚决的快板,威武雄壮。这一部分是全曲最为精彩的篇章。
有空好好欣赏一下优美动听“水上音乐”。
speary
发表于 2009-4-14 00:01:38
1911年4月14日——蔡旭出生
蔡旭(1911─1985),字勖敏,江苏省武进县人。生于1911年4月14日,卒于1985年12月15日,享年74岁。小麦栽培及遗传育种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小麦杂交育种的开拓者和新中国小麦育种工作的奠基人之一。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副校长(199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学)。早年在金善宝教授指导下,选育出“南大2419”抗锈小麦良种,推广面积近亿亩,为中国小麦推广史上面积最大、范围最广、时间最长的一个良种;其后又选育出4批近20个抗锈良种小麦,在华北北部晚熟冬麦区大面积推广;总结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创造出亩产千斤的高产品种。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他为华北地区选育出“农大183”、“东方红3号”、“农大139”等多批丰产、抗锈、适应性好的小麦优良品种;首先在国内倡导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开展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为发展北京市和北方冬麦区小麦生产,提高我国小麦育种科学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坚持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技为生产服务的道路,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农学专业人才。
蔡旭对工作孜孜不倦,锲而不舍,不怕挫折,勇于进取。他一生多次获得荣誉,也曾几次受到“批判”。由于他几十年如一日心专注在事业上,从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对于风风雨雨均能正确对待。他热爱自己从事的专业,达到了入迷的程度。只要一走进小麦试验田就会忘掉一切,当然也忘掉时间,一干就是到天黑。他不怕烈日严寒,风吹雨打。下雨时打伞下地,降雪时带扫帚入田,腿脚不便时拄拐杖也要到麦地里观察。有一次去某大队考察小麦时天色已黑,他就借助火柴的微光俯身观察苗情。最难能可贵的还是他那不怕挫折、坚持真理、维护工作、锲而不舍的精神。建国初期,由于所谓学派之争,其育种研究遭到“批判”,有些单位甚至被迫停止育种工作。但他深信自己的事业是对人民有利的,就反复向上级领导申诉,使工作得以延续。那时,为了预防万一,他把育种第三代最好的材料全部分一套给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该所从中选育出华北187小麦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冲击,但毫不动摇,批判会一过就下地观察记载,直到他被诬以“反夺权”之罪,剥夺了工作权利,才暂时离开小麦试验地。1969年以后学校多次搬迁,蔡旭及其小麦组成员先后去涿县,上陕北,到三河、宝坻县驻点。他们每到一地都争分夺秒地坚持育种工作,虽然条件困难,工作受到影响,但从未间断过。
1972年蔡旭在陕西甘泉县北农大校部患了地方病,被批准回北京疗养。当他路经学校的小麦育种试验所在地洛川时,又停下来花了近一个月时间对育种材料作了详细观察之后才回北京。当时他已年过花甲,身患疾病,而且千里搬迁,家人离散,按理应该好好地休整养病。但他出于对事业的热爱和高尚责任感,又一如既往地出现在京郊的小麦丰产田里;当年秋天就把近年搜集的数百份小麦材料借种在东北旺农场的地里。那时他正着手恢复文化大革命前亲自开创的杂交小麦研究工作,在他借住的一间房屋后面几尺见方的小片空地上,播下了杂交小麦材料,密密麻麻地套上许多白色纸袋。令人看后感叹不已。
杂交小麦的T型不育系和恢复系是1965年他和李竞雄访问匈牙利时带回的。回国后仅做了一些起步工作,由于这一研究课题难度很大,人们对其前途到底如何尚有争议,而且在70年代中后期这个课题在国际上正处于低潮,但蔡旭认为从国家的角度全面考虑,这一工作不能轻易放弃,率先开展了不育系的转育和恢复系的选育工作。经过他多次奔走国家科委、农业部终于在1982年将杂种小麦研究列入国家六五攻关计划,组织全国攻关,并提出了“协作攻关,开放育种”的技术路线,使此项研究很快取得新进展,并带出、发展、壮大了杂种小麦研究队伍,为“七五”期间能取得重大进展打下了基础。
80年代初,他年逾古稀,又患心脏病,行动需借助手杖。但他坚持每天自带午饭乘公共汽车去东北旺小麦试验地工作。有一段时间他在小汤山疗养,但心里惦记着小麦试验,曾多次借故请假脱身,回来时先下地看小麦,然后才回家,连司机都知道他这一活动规律。1984—1985年期间,他因患心肌梗塞,曾数次住院抢救。医生告诫他必须长期安心静养,他自己也知道病情的严重性,1985年4月曾在信中写道:“……医生说对我这种病还没有灵丹妙药,如果再犯,就没有办法了。但我静不下来,总是挂念着工作。”直到去世前几天他还在床头翻阅田间记载小册子。他视事业重于生命,真正作到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蔡旭知人善任,奖掖后进,善于发挥众人之长。他对工作要求很严格,但当他得知某一同志确实能够胜任工作,就放手让人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他采取给任务、压担子的办法培养助手,安排他们围绕育种工作各有专司,各有方向,独当一面地工作,后来他们逐渐成长为各有专长的小麦育种家。他所主持的小麦课题组成员之间既互有分工又能协同作战,遇有分歧,他总是让大家各抒己见,最后做到求同存异,团结共事。因此,多年来这个小组一直是一个五个手指握成拳头的集体。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北京农大的小麦育种工作才能历尽艰辛而始终不辍,并做出很大贡献。也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一个集体,蔡旭才得以腾出手来从事教学、科研、生产工作,参加许多行政和社会活动,以发挥他在社会主义建设有关领域中的积极作用。
蔡旭襟怀坦荡,把作物育种视为人民的事业,对育种材料从不据为私有,主张开放育种,强调单位间协作。早在1950年就曾将900余份原始材料发给16个省市的育种单位使用,其后又将杂种第三、四代甚至第六代材料分发给兄弟单位,后来他们都从中分别选出十几个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应用。
他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即使是审阅他人的论文,对有些数据还要亲自计算核实。他写文章要经过仔细推敲,力求准确可靠。他指导生产要经过实地考察和研究思考后才提出建议。
他热心传授知识,不论是学生、工人、干部、领导,不论是课堂、田间、会场,一提到小麦便会热情洋溢地谈论起来。一次在北京市人民代表会议上,讲起小麦大面积增产技术的意义与作用,历时一个半小时。与会代表中有人不大了解小麦生产,也有人听不懂他的口音,却无不为他的热情所感动。
他为人正直,不畏强暴,敢于仗义执言,从不做违心之论。早在中学时期,就曾参与赶走一个任用私人、贪污腐化的校长而险些被开除。解放前夕,他路遇反动当局捕扣一位进步学生,便挺身而出解救了这位同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历次运动中,凡是想不通的问题他就开诚布公地讲出来。对错误作法,如1958年的高指标、浮夸风则进行公开辩论和抵制。由于他热爱党的事业,热爱社会主义,坚持真理,追求进步,数十年如一日,1980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蔡旭担任的职务很多。在学校曾任农学系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副校长、顾问等职。曾兼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副所长。历任北京市第一、二、三、四届人大代表,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五届人大代表和四届政协委员,北京市七届和八届人大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他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农牧渔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全国科协委员、北京市科协副主席,中国农学会常委理事、中国作物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作物学报》主编等。对每一次职务,他都尽力尽责,认真工作。
蔡旭一生选育良种,培养人才,促进生产,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所引进的小麦种质资源和培育的优良品种,正在我国小麦育种事业中继续发挥着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育成的第二、三轮推广的冬麦品种中,约有数百个其亲本均有“胜利麦”、“早洋麦”、“南大2419”或“农大183”等血统。他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很多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的骨干,而且做出了成绩。他倡导并参与的北京市小麦顾问团,已经成为一支经验丰富的技术指导咨询队伍。他那忠心耿耿、锲而不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严谨治学、磊落坦荡的风范,永远是后人学习的楷模。1989年为弘扬他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他的同事和学生们在北京农业大学农学楼前树立了蔡旭半身铜像,以志纪念并昭后辈。
评论:杰出遗传育种学家、农业教育家,为中国的小麦杂交育种做出了重要贡献
ztqaz
发表于 2009-4-14 00:08:48
胡政之逝世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200303/18/F2003031809193903426.jpg
1889年出生官宦家庭,1906年,胡政之父亲因病死于五河县知县任上时,17岁的胡政之不得中途辍学,离开安庆省立高等学堂而扶柩回四川。1907年自费赴日留学,1911年归国。
1912年应聘出任上海《大共和报》日文翻译,后继任编辑、主笔,编发专电,兼写社论。
1915年被派驻北京,以消息快捷受到业内注意。1916年安福系王郅隆接办大公报后聘为经理兼总编,开始对《大公报》进行改革,将原有记者开除,同时聘请林白水、梁鸿志、王峨孙等为特约访员,每天以电话向天津发消息,或以快邮寄稿,新闻因此大有改观。同时对版面进行了改革,抛弃旧式书册,改用西式通栏,版面设计都不断提高。在此后一系列事件,如张勋复辟、新文化运动中都发表过不少有分量的报道和文章。同时也密切注意国际动向,1918年作为大公报记者前住欧洲采访巴黎和会,也是与会的唯一中国记者。1920年7月回国后不久辞职,后在上海组织国闻通讯社。
1926年9月吴鼎昌、张季鸾、胡政之合组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
1945年4月,联合国成立大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他以中国新闻界代表和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之身份,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会,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1948年胡政之亲自主持《大公报》香港版复刊。4月,胡政之突然病发,离开香港飞回上海就医。辗转病榻一年后,1949年4月14日在上海去世。
主持大公报多年的近代著名报人
daike_ren
发表于 2009-4-14 00:12:26
1986年——法国文学家西蒙·波娃逝世
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1908年1月9日—1986年4月14日),也译做西蒙·波娃,是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的伴侣。
生平
波伏娃全名为西蒙·露茜-厄尔奈斯丁-玛丽-波特朗·德·波伏娃,出生于巴黎,毕业于巴黎大学,1929年通过考试第二名,和第一名的萨特同时获得哲学教师资格,并从此成为萨特的终身伴侣。
波伏娃出身于小资产阶级家庭,从小有很强的独立性,她和萨特相识后,两人有共同的对书本的爱好,有共同的志向,成为共同生活的伴侣,但终生没有履行结婚手续,并互相尊重对方与其他人的“性关系”,但两人建立在互相尊重,有共同信仰基础上的爱情非常强烈,萨特去世后波伏娃写了《永别的仪式》,是对和萨特共同生活的最后日子的回忆,流露出对萨特强烈的爱。波伏娃的另一个著名情人是她在1947年的美国之旅所结识的美国作家艾格林,双方维持三百多封的“越洋情书”(Lettres à Nelson Algren)。
波伏娃去世后,和萨特合葬在巴黎蒙帕纳斯公墓。
作品
波伏娃将存在主义哲学和现实道德结合在一起,写过多部小说和论文,她的小说《达官贵人》获得了法国最高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小说的主题在于说明知识分子不能为革命和真理同时服务,两位主人公的革命目的和方法虽然不同,但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都失败而牺牲了。此外她还写过多部小说如《女宾》,《他人的血》,《人总是要死的》,《名士风流》以及论文《建立一种模棱两可的伦理学》,《存在主义理论与各民族的智慧》,《皮鲁斯与斯内阿斯》等,提出道德规范与存在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她一直被人们视为是第二萨特。
波伏娃最重要的作品是她的《第二性》,这部作品被认为是女权运动的“圣经”。
书中认为,除了天生的生理性别,女性的所有“女性”特征都是社会造成的:“女人并不是生就(born)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becomes)的……如果说在青春期以前,有时甚至从婴儿早期,在我们看来她的性征就已经决定,那不是因为有什么神秘的本能在直接注定她是被动的、爱撒娇的、富于母性的,而是因为他人对这个孩子的影响几乎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要素。于是她从小就受到灌输,要完成女性的使命。 ”。男性亦然。这是这本书的最重要的观点。
书中提出女人因为体力较差,当生活需要体力时,女人自觉是弱者,对自由感觉恐惧,男人用法律形式把女人的低等地位固定下来,而女人还是甘心服从。她不同意恩格斯所说的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度是男人重新获取权力,认为历史上女人从没有得到过权力,即使是在母系氏族社会。她认为妇女真正的解放必须获得自由选择生育的权力,并向中性化过度。她这本书的英文译本在美国极度畅销,对造成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女权运动起了很大的作用。
推荐理由:二十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
iamhkq
发表于 2009-4-14 00:30:43
2006年——首届两岸经贸论坛在北京举行。主题为两岸经贸交流与直接通航。大陆15项惠台措施深得台胞称赞。新闻公报中关于“建立党对党定期沟通平台”的共识,由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海研中心与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与两岸和平发展基金会共同承办的两岸经贸论坛,于2006年4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
两岸经贸论坛的举办,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继续开展政党交流与对话的一次重要活动。4月14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先后发表演讲。两党人士和两岸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台商代表等共400余人出席了会议。本届论坛之主题是“两岸经贸交流与直接通航”。与会人士就“在全球化浪潮下,两岸经贸交流对双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两岸直航对产业发展策略、企业全球布局的影响”、“两岸观光交流对双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两岸金融交流与两岸经贸发展”五项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会议认为,去年4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取得广泛而重要的成果,其中在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推动两岸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加强两岸农业合作和解决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推动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等涉及两岸经贸合作方面达成的共识,对于维护两岸同胞的利益和福祉、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实现两岸双赢和共同繁荣,有着重大意义。论坛积极评价去年以来两党在推动两岸经济关系发展方面所做的各种努力,并就进一步落实两党领导人会谈成果、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面前加强和深化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提出以下共同建议。
——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和期望。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整合的各种机遇与挑战,两岸同胞应当在两岸经济关系持续发展之基础上,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全面深化和扩大经济交流与合作,相互扶持,优势互补,实现两岸共同繁荣,推动两岸关系朝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造福两岸同胞。
——积极推动两岸直接通航。共同推动两岸民间航空行业组织尽快按既有模式,就两岸货运包机便捷化和客运包机节日化、周末化、常态化的相关问题进行协商,作出安排,尽早实施。为便于包机的协商和实施,可以根据两岸航空业者和市场的需求,务实、灵活处理相关事宜。大陆“海峡两岸航空运输交流委员会”与“台北市航空运输商业同业公会”应尽早就两岸空中通航的航路进行协商,争取建立最为便捷的直达航路。积极推动大陆“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与台湾民间航运行业组织按2005年春节包机澳门协商的模式,就海上直航相关事宜进行沟通,务实推进两岸海上直航的进程。继续扩大福建沿海与金门、马祖海上客货运直航的功能与范围,推动福建沿海与澎湖的直航及两岸贸易货物经金门、马祖、澎湖的中转。
——促进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两岸农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岸应结合双方的农业优势,强化研发、技术管理及行销的能力,互惠双赢,扩大两岸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大陆方面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台湾部分农产品的准入品种,对其中部分农产品实行关税优惠政策。双方共同努力促成两岸民间团体就有关台湾农产品输入大陆所涉及的原产地认证、检验检疫等技术问题进行协商,并采取措施防止假冒台湾农产品。大陆方面积极提供方便条件,欢迎台湾农民、农业企业到大陆投资、兴业。推动两岸农业组织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加强经验交流,相互合作,振兴农村经济。呼吁台湾方面同意农产品采直航方式经高雄等港口销往大陆,以争取时效,减少损耗。
——加强两岸金融交流,促进两岸经贸发展。鼓励和推动两岸金融行业组织就监管机制的建立开展研讨。鼓励两岸金融行业的业者和组织就双方金融机构相互准入有关业务技术性安排进行进一步研究。鼓励和推动两岸金融业者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开展人才培训和学术交流,共享经验,共同发展。大陆方面将进一步创造条件,为广大中小台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融资需求提供方便。呼吁台湾方面尽快同意大陆金融机构在台湾设立代表处。
——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台湾其他服务业进入大陆市场。开展两岸产业合作研究,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和共同繁荣。加强两岸在通讯、资讯(信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信息产业标准的制定。大陆方面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海峡西岸及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与台湾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积极推动实现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促进两岸人员的往来和经济关系发展。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是海峡两岸同胞和业者多年的期盼,有利于推动台湾地区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与繁荣,有利于稳定和振兴台湾经济。建议大陆方面尽快公布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管理措施。呼吁台湾方面参照2005年春节包机澳门协商模式,同意台湾民间旅游行业组织与大陆“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尽快进行协商,作出安排,建立健康有序的两岸旅游交流合作机制。
——共同探讨构建稳定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扩大和深化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实现共同繁荣。要努力推动两岸经济关系实现正常化、规范化、稳定化,消除在两岸经贸关系中的各种障碍。推动两岸学者专家、工商界人士就更紧密的两岸经贸合作关系、两岸共同市场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大会与会人士共同认为,在经贸发展全球化的浪潮下,两岸经贸的进一步推展与合作,必能产生互利互补的效果。因此,除了透过民间力量将大会所做结论认真推动外,并呼吁透过两党沟通平台所建立的机制,将大会结论运用各种管道积极研商付诸实施的办法,同时将建议转达两岸有关方面重视并获得支持
两岸交流与合作是历史潮流
逐风者
发表于 2009-4-14 00:33:50
解放太原战役打响
1949年4月14日1949年4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太原前线司令部下达了总攻太原的命令。会攻太原的作战部署共分两个阶段进行:
一、扫清城郊
二十兵团以一个军、两个师及七军一个师由城西北之兰村,沿汾河西岸南下。占领汾河道桥后,二十兵团之军向东入新城机场以南,切断新城以北之敌退路。七军之师仍沿汾河西岸南下与北上之晋中军区部队及十九兵团之军切断河西敌之退路。
二十兵团另以一个军及七军另一个师由城东北插入,占领丈子头、牛驼村、黄家坟等地,并向西至新城以南与东插之军会合,协同切断新城以北之敌退路,并歼灭之。然后再共同肃清城北工厂区之敌。
十九兵团以一个军,由城南向杨家堡、老军营、王村机场、狄村双塔寺之间地区进攻,同时十八兵团以一个师由马庄以北向阎家坟、双塔寺等地进攻,配合该军肃清、歼灭城南之敌。
十九兵团以另一个军及晋中军区三个旅在汾河西,由南北堰村,向北进攻,与南下之七军之师会合,切断河西敌之退路,并歼灭之。任务完成后,十九兵团之军,东渡汾河,进至城南,与十九兵团主力会合。
十八兵团及七军主力,位于城东佯攻。积极做攻城之准备。待南北西三面预定计划完成后,即集中力量,开始攻城。
二、攻城
1949年4月14日十八兵团及七军主力由城东之大东门攻门,十九兵团由城南之首义门攻入,二十兵团由城北偏西攻入,三路在城中会师。攻城期间,以晋中军区部队及七军一个师于汾河西岸,监视阻击向西逃窜之敌。战役开始时间本拟4月15日开始,后因北平和谈未结束,故延迟至4月19日夜开始。
城北,我二十兵团分三路于19日夜同时向南攻击。六十八军及七军十九师自城西北之兰村,沿汾河两岸,向南插入敌之纵深,先后占领新城、新店、芮城及其以东之汾河铁桥。七军十九师仍继续沿汾河两岸南进。中路六十六军一部沿同蒲铁路南下,先后占领皇后园、麦坪、七府坟。六十七军及七军二十师由城东北向西南插入敌纵深,先后占领西岭、丈子头、牛驼村、长沟。一部与六十六军会师于十里铺。20日22时,三个军同时向城北工厂区及左右地区攻击。至21日18时,全部占领城北工厂区及工厂区东之享堂、营盘等地。至此,城北除黄家坟孤立据点外,全部肃清。
城南,我十九兵团亦分三路于20日5时开始向北进攻。六十五军于汾河以东,同蒲路以西地区向北攻击,先后占领杨家堡、亲贤村、城南三个大营房、老军营、大小南关、新南关、民众市场、狄村、椿村园、第一农业实验所、东岗村及城西南汾河公路大桥等,并以一部切断了双塔寺与首义门的联系。同时另一路六十四军及晋中军区三个旅于汾河以西、南北堰村地区,向北攻击,先后占领南屯、新上庄、大小王村,当日与由城西北兰村南下之七军十九师会合,切断了河西敌之退路。至20日20时,汾河以西地区全部为我军占领。后六十四军即东渡汾河与该兵团主力靠拢,仅留晋中部队及七军十九师于汾河西岸准备阻击西逃之敌。同时,另一路六十三军一部配合十八兵团六十二军一个师肃清了双塔寺以东、以南地区之敌。至21日18时,城南除双塔寺孤立据点外,全部为我军占领。
根据20日一天的发展,我军第一步预定计划已基本完成。我十八兵团及七军主力,即于20日17时半,发动向城东郊攻击,先后占领仓库区、郝庄同蒲车站、大小巴沟、黑土巷、大东关等地。至21日18时,完全肃清了城东之敌。
22日,十九、二十兵团各一部,分别续歼城东北黄家坟(即卧虎山)及城东南之双塔寺两孤立要塞。至22日9时,守敌除黄家坟有少数经暗道逃窜城内外,余均全歼。
至此城外四郊,全部为我军占领。
我十八兵团及七军主力、十九兵团、二十兵团于24日5时半分别从东南北三面按原计划开始攻城,以1300门大炮,一齐开火,猛轰城垣,东南西北四面同时发起攻击,6时10分即登城成功。7时半攻城部队自12个突破口全部登城,将敌分割为无数小块,各个歼灭,10时全部结束战斗,生擒匪首孙楚、王靖国,至此我军完全攻克,占领太原城。
评论:太原战役是场异常艰难的城市攻坚战。徐向前元帅在没有野战主力参与的情况下,用地方武装,啃下了阎锡山盘踞多年的地盘,显示了杰出的军事能力。
ishu
发表于 2009-4-14 01:00:40
1966年——证严法师于台湾花莲创立“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
http://www.foz.cn/Article/UploadFiles/200605/20060525220626952.jpg
慈济基金会(Tzu Chi Foundation),全称为财团法人台湾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是台湾的佛教慈善团体,其前身为证严法师在1966年4月14日于台湾花莲创立之“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1967年则迳称为“慈济功德会”。“慈济”二字之意义为“慈悲为怀,济世救人”。1980年1月16日,台湾省政府核准“财团法人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立案,“慈济功德会”改称为“慈济基金会”。1991年,慈济美国分会发起美金“一人一元”的劝募活动,将所募款项透过红十字会援助孟加拉飓风灾民,从此加开海外救援工作。1994年,中华民国内政部核准“财团法人中华民国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立案,慈济基金会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财团法人。2008年2月27日,中国国台办正式批准在大陆成立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并成为首个由非大陆人担任法定代表人的民间基金会]。
评论:慈济致力于社会服务、医疗、教育,被誉为“台湾的良心”。
wushengse
发表于 2009-4-14 01:05:46
605年4月14日 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http://www.grassy.org/art_ovsea/folksy/image/p072b.jpg
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的工程分4段进行。
公元605年4月14日(隋大业元年三月二十一日)隋炀帝“命尚书右丞皇甫议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通济渠起于洛阳城,西引榖(即涧水)、洛水入黄河;又从极清(今河南荥阳县把水镇东北周黄河水向东到洋州(今河南开封),再顺汴水经商丘,折向东南,接通蕲水,经皖北至淮阴入淮水。第一段工程沟通了洛水、黄河和淮河。
同年,隋扬帝又征发淮南民十几万开邢沟。
608年2月,再次下“诏发河北诸军百余万穿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深郡”。
611年元月,隋炀帝“敕穿江南河油京日至余杭,800余里”。这段工程的告竣,全长4000多里的大运河贯通,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点评:古人早就知道投资基础建设刺激经济了!
hnjzmwd
发表于 2009-4-14 01:21:15
1893年4月14日——卢作孚出生
卢作孚(1893~1952年),原名魁先,别名卢思,重庆市合川人。
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他创办的民生公司,到1949年,拥有148艘江海轮船,投资60多个企事业单位,成为中国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他青年时便提出教育救国,并为之奋斗。从自学成才始,到创建学校、图书馆、博物馆,普及文化和教育,多有建树。他以北碚为基地,从事乡村建设的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获得成功。他一生俭朴勤奋,公而忘私,服务社会和人群。他崇尚务实和科学精神,有《卢作孚集》传世,是重庆人乃至中国人在上个世纪前半叶最有价值的心智和实践的结晶之一。
点评:卢作孚正是一位改变历史而让中国人不能忘记的重庆人。
hujian2008
发表于 2009-4-14 05:29:30
1966年——印尼首都雅加达反华示威演变成全国性排华骚乱,许多华侨要由中国政府接送回国。
在印尼爆发“9.30”政变半年后,1966年4月14日,印尼首都雅加达发生的反华示威迅速升级为全国性排华骚乱,很多身在印尼的华侨华人受到骚乱的波及,许多华侨要由中国政府接送回国。
评论:又让我想起1998年,什么时候,什么办法才能让我们的同胞不再受欺负?
jarodlau
发表于 2009-4-14 07:26:17
1953年04月14日,香港男演员、主持人曾志伟出生
中文姓名:曾志伟
英文姓名:Eric Tsang
生日:1953年4月14日
出生地: 中国香港
身高: 160 厘米
星座:牧羊座
籍贯:广东省江门市礼乐镇
民族:汉族
别名:慈善反斗星
最喜欢的运动:足球,高尔夫球,滑雪
婚姻状况: 已婚
家人或朋友: 曾宝仪(女儿) 曾咏仪(小女儿) 曾国祥(儿子) 曾国犹(小儿子)
曾志伟,祖藉广东江门市礼乐镇,在礼乐有曾氏家族祠堂,其父是前香港军装警署署长曾启荣,曾启荣目前仍被香港廉政公署通缉。
他真的不帅,真的不高,真的不酷,甚至,连嗓音都那么难听。但这个男人,却一直在香港这个五光十色的弹丸之地,成就着属于他的电影事业。
继第一次出演悲剧《双城故事》获得1992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后,曾志伟的电影之路开始畅通,《愈快乐愈堕落》里那个举着伞站在雨中的同性恋者、《甜蜜蜜》中那个暴死在纽约街头的豹哥、《半支烟》中那个失落了记忆的中年混混……1997年,他又凭《甜蜜蜜》获得了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配角。
曾志伟在香港演艺圈沉浮30年,尝遍酸甜苦辣。最近凭借《无间道》的热映,他再度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加之《江湖》的宣传造势,一时风头无两。
曾志伟,从小就没有报太大的希望,小时候,因为父亲是足球教练的原故,开始踢球,16岁时,代表香港队到韩国踢青年杯。当时,洪金宝常去球场踢球,他欣赏曾志伟的样子,问他是否愿意做龙虎武师,这样的机会,使曾志伟成了电影人。
胖敦敦的搞笑高手 香港娱乐界“大哥” 以他1米60的身高和其貌不扬的长相,踏入影视界从当女孩子的替身开始,到如今香港影视界“大哥级”人物,曾志伟在香港演艺圈沉浮30年,尝遍酸甜苦辣。
评论:曾任职业足球运动员,后辗转加入电影行业,最初担任龙虎武师,后来涉足编剧工作,并升任导演。
tycoon
发表于 2009-4-14 08:05:37
2002年4月14日委内瑞拉政局骤变 查韦斯重掌总统大权
http://image2.sina.com.cn/dy/w/2002-04-14/1_1-1-21_2002041420178.jpg
4月14日, 委内瑞拉两天之内三易总统,政局变幻以小时计算,被罢黜的总统查韦斯今天凌晨重新宣誓就职,在下台48小时内重新登上总统的宝座。
他是12日被军方赶下台的,14日凌晨乘直升机从关押他的军营首都加拉加斯。委内瑞拉电视直播了他的重新宣誓就职仪式中,他在总统府正式宣誓重掌总统的权力。他面带欢笑,手拿一个小十字架。查韦斯说,委内瑞拉的民主将不会为任何事或任何人而停顿。
在过去几天里,委内瑞拉政局瞬息万变。13日宣誓成为过渡总统的卡尔莫纳面对大规模示威卡抗议和军方撤去支持,在一天内辞职。查韦斯的原副手卡韦略接任总统,但他说他只是在等待,把总统权力交给他的盟友查韦斯。
查韦斯于14日被军方释放,他乘坐直升机在凌晨3点返回总统府。在他走下飞机的时候,挥起拳头表示胜利。他穿过围在总统府前示威的支持者进入总统府。查韦斯在总统府说,"委内瑞拉不会容忍专制。我知道这些人民和这些士兵,他们一定会像他们所表现的那样做出反应。"军乐队高奏凯歌,街头数以千计的支持者高唱委内瑞拉国歌,点燃烟火。一名男子抢过麦克风对查韦斯说,"今天,我们在欢庆新民主。"一位衣衫褴褛的失业者说,"人民要他回来,他为穷人工作。"
查韦斯12日受到军方的指责,说他下令向示威的群众开火,打死了至少13人,伤200多人。他被迫"辞职"后,委内瑞拉总统的位置两度易手。军方推出的商界领袖、60岁的卡尔莫纳在星期六接替查韦斯成为总统,他解散国会和最高法院,但是不到一天时间,他失去了军方和国会的支持。
成千上万支持查韦斯的群众13日彻夜在总统府前示威,许多人试图冲击总统府。查韦斯的支持者还占领了加拉加斯的好几家电视台。在新的示威中,警察和示威者发生冲突,据报道至少有9人丧命。在首都和委内瑞拉全国各地的示威者说,他们不相信查韦斯总统是辞职下台的。他们要求看到临时政府所说的查韦斯辞职信。
查韦斯被军方关押后,曾经表示希望前往古巴,投奔古巴总统卡斯特罗。他起先被关在首都的一个军事基地,他的劳工部长玛丽娅·伊格莱希亚斯说,他是从委内瑞拉海岸外的奥奇拉岛飞回首都的。
分析人士说,委内瑞拉现在处于政治分裂状态,查韦斯要想统治好国家,还需要改变策略,防止再度出现对他的权力的挑战。今日的委内瑞拉已经分歧日深,查韦斯要想稳定政局任重道远。
欣赏他的勇气。
henry2000888
发表于 2009-4-14 08:17:40
中科院专家完成我国首个灭蚊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
2008年04月14日
新华网武汉4月14日电(记者郭嘉轩)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日前宣布,该院成功完成了我国首个杀蚊微生物——“球形芽孢杆菌C3-41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该成果有力推动了我国生物防治灭蚊的基础研究。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袁志明研究员率领的研究小组
,长期从事杀虫细菌的应用基础研究。该小组筛选出的优良杀蚊细菌——“球形芽孢杆菌C3-41菌株”,是专一感染各类蚊幼虫的天然病原菌。由该菌种制作的微生物杀蚊制剂,对库蚊、按蚊具有特异性毒杀作用,对人畜禽、水生生物无毒,不污染环境。从1987年至2006年,在全国13个省市累计应用150万亩次,直接经济效益超过3000万元。
袁志明研究员表示,由于球形芽孢杆菌对蛋白质的依赖性强,过去该制剂培养成本较高。这次对球形芽孢杆菌全基因组测序表明,该细菌同一种海洋芽孢杆菌具有亲缘关系,其不能利用糖类物质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糖转运系统和糖代谢的关键酶。该成果为降低该类微生物的培养成本提供了科学依据,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生物防治灭蚊的基础研究。
http://www.bioon.com/biology/UploadFiles/200804/2008041409490718.gif
http://www.whiov.ac.cn/eWebEditor/UploadFile/200841116506570.jpg
http://www.whiov.ac.cn/ktzgl/ktzdiy/cmbd/inorductionBs/imagesofBs/image023.jpg
http://www.edu.cn/cheng_guo_zhan_shi_1085/20080416/W020080416510352083238.jpg
点评:中国生物防治技术的最新进展
fl668
发表于 2009-4-14 08:48:19
1919年4月14日——杜庆华出生,中国机械工程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逝于2006年)
杜庆华(1919年4月14日-2006年11月5日),中国浙江杭州人,机械工程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应用力学基础教育先驱人物,为中国力学专业的建立作出重大贡献。杜庆华早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赴美深造,获哈佛大学航空工程硕士,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工程力学博士。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校任教,主持编写有《材料力学》、《弹性理论》、《边界元法》等多部著作。其女杜宪为20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女婿陈道明为著名影视演员。
杜庆华院士生平
杜庆华院士,1919年4月14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30年代初就读于杭州初中。1936年毕业于杭州高级中学,当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37年抗战开始,曾就读于浙江大学。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航空组。1947年考取当时教育部公费留学生,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固体力学, 于1948年6月获机械工程硕士学位。1948年9月转赴美国哈佛大学,师从von Mises教授学习流体力学,并于1949年6月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1949年9月他再次回到斯坦福大学,在Timoshenko和Goodier教授指导下从事航空轻结构领域的研究,并于1951年4月获得工程力学博士学位。1951年6月他回到祖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52年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调入清华大学任教授并担任力学教研组主任,1958年参与创建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1983年至1987年期间曾兼任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教授,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名誉教授。1983年至1987年期间兼任《固体力学学报》主编。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共出版6部力学专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曾负责承担多项国家重大和重点研究项目,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2004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杜庆华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力学教育家。从1952起直至病逝,他一直任清华大学教授,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为我国的力学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主编了我国第一本《材料力学》(1957年)教材,为我国工程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56年,他与钱学森、钱伟长、郭永怀、张维等院士共同创建了工程力学研究班,为我国培养了近300名工程力学教学和科研骨干人才,他们毕业后在我国力学科学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杜庆华院士是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又是固体力学专业的创办人和奠基人之一,为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的创建和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的一生可谓桃李满天下,培养了一大批学术人才,其中有30多名博士,他的学生分布在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许多部门。他不仅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晚年仍然对我国的教育制度进行深刻的思索,并提出了新的设想和理念。
杜庆华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固体力学家。他在科研工作中一贯倡导科研要紧密联系实际、科研要为工程建设服务、力学研究要与国家重大工程实际问题相结合。长期以来在结合航天航空、土木水利、机械等工程领域的力学研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改革开放后,他组织和领导了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四校的联合研究集体,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六五”和“七五”重大项目“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在机械强度、振动和噪声方面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成果,在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杜庆华院士是我国边界元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同时也是国际著名的工程中边界元方法的专家。早在1978年,他就敏锐地注意到国际上边界元方法的研究动态,并且洞察到该方法广阔的发展前景。于是他在国内率先倡导开展工程中边界元方法的研究,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清华大学组织了工程中边界元法研究组,开始跟踪国际上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取得了国内第一批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几十年来,在他的领导下,该研究组在边界元方法的若干前沿领域(耦合方法、快速多级算法、大规模计算、非线性计算等)取得了一批具有创新特色和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他不仅积极地发挥在国内边界元方法研究领域的牵头作用,同时也注重与国际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他先后亲自组织了四次全国工程中边界元法学术会议,1985年在北京首次组织了边界元法的国际会议,从1987年至今成功地举办了八届中日双边边界元法国际会议。他在工程中边界元法方面的丰硕成果在国际上也得到了普遍赞誉,被聘为边界元法国际组织ISBE的学术委员、国际杂志《边界元工程分析》的编委,以及多次担任国际边界元会议的顾问委员会成员。
杜庆华院士一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为人正直,治学严谨。杜庆华院士的不幸逝世,是清华大学的巨大损失,使我国失去了一位杰出的力学家和教育家,使我们党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清华园的师生们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高风千古,松柏常青,他的业绩和他的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评论:一位卓有成就的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