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hb 发表于 2008-4-7 21:19:11

数学教学离不开日常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应让数学课堂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一、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对于生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也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因此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越是贴近生活,越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很自然的投入到课堂学习,积极参与学习和讨论。在教“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公理时,学校附近正在修建水泥公路,有些弯道需要改直。于是我在导入中设置问题:“如何改建公路才能使工程的造价最低?”在教“垂线段最短”公理时,我设计了同样的问题导入:春暖花开,农民伯伯准备春耕了。现有一丘农田,需要从不远处的小河引水(出示示意图),如何设计引水点,才能使修水渠的工程量最小?实践证明,这两节课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更积极主动,思维和反应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知识掌握也更牢固,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把课堂教学转化为生活问题的重现。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用生硬的文字去描述,学生理解起来肯定会有很大困难。但是数学知识都是源于生活经验的总结,我们不妨把枯燥乏味的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问题。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模型、教具等,让学生从直观上去感知。通过直观形象地思维来完成对概念、性质、定理的理解,一定强于机械的重复。在“平面展开图”一节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事先让每个学生准备3-5个小正方体纸盒和透明胶,然后5人一组,把纸盒沿棱进行剪切。要求剪切后6个面连在一起,并且可以铺在同一个平面上,每完成一个不同的就到黑板上展示一个,完成最多的四个组予以奖励。实践中,学生不仅兴趣高,而且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合作精神。通过他们自己动手,不但把正文体11种平面展开图全部展示出来,而且也理解了平面展开图的含义。既达到教学目的,又锻炼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生活实践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商品交易中利润的计算、价格的计算,建筑工程中面积的计算、成本的计算,家居装修中地板的铺设……。可以说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事实上学习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学生去应付考试,而是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应当注重把书本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在教“盈利与亏损”时,我让一部分学生充当商店老板,其他学生充当顾客,进行“现场交易”,再让“老板们”计算他们的“收入”与获取的利润;在教“平面镶嵌”时,我要求学生设计合适的方案,选择合适的地板砖对教室进行铺设;在教学“相似三角形”时,让学生设计测量旗杆的办法……。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牢固的掌握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明确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把数学与生活相结合,让数学更贴近生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才能更好的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动力源泉。从生活实际出发,课堂教学才会充满生气,教学内容也更加丰富;学生才能体会到数学因生活而精彩!学生的能力就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dtdmj 发表于 2008-4-10 12:10:18

我班小孩出现的问题是:当你结合实际时,他确实很感兴趣。但是,他只是对这个事例感兴趣,完全不往所学的知识上联系,或者是联系了,也只是表面理解,再换换立马不会了。不知道是通病还是我所教班的问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数学教学离不开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