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皆可入文章(非首发)
给学生讲,如果我们明白了作文是一种对“时空人”的统一记录,那么我们所见到的任何事物皆可成为文章的内容。周作人在他文章说过这样一件事,“英国密伦(A·A·Milne)的小品文集,有一处曾这样说,有时排字房来催稿,实在想不出什么东西来写,只好听天由命,翻开字典,随手抓到的就是题目。有一回抓到金鱼,结果果然有一篇金鱼收在集里。”
这个“随手抓到”的方式,可以说明,文章的内容不是被限制住的。金鱼只是一个切入口,后面的要靠我们自己来展开。怎么展开?从“时空人”下手,我可以随便拿一个东西来,并能从这个东西上展开而成就一篇文章。例如,一支铅笔。我可以写铅笔产生的过程,写好了这就是一篇说明文。如果说,我不知道铅笔是如何产生的?没关系,我可以把铅笔拟人化,写成寓言的形式,这样写得不太准确也没有关系,因为文体要求不同。不用担心这样不行,韩愈其实也这么干过,他给毛笔写过一篇《毛颖传》,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去找来看一看。如果这还不行,我可以写,不同种类的铅笔,有不同的样子,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命运,这样就和人生能联系上了,这我可以写成议论文。这个不行的话,还可以写自己使用铅笔的过程,从几岁开始用铅笔,以前喜欢什么样的铅笔,现在还用不用铅笔,以后还会不会用,在自己使用铅笔的过程中,围绕着铅笔否有过一些事件……
前面是我给出的一个示例,后面的内容大家可以自己想,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补充。铅笔是这样,钢笔,铅笔盒,橡皮,尺,发卡,镜子,各种用具无不是这样展开就是了。
也就是说,大家看到一个题目之后,有时脑子里会出现一片空白,不知道从哪入手,其实不用特意找,我们睁开眼睛看就行了,视线之内,所见的任何物都是我们可以用来拓点成文的。重要的是记住三个方面。
时:过去,现在,将来(用时间“追溯,面对,展望”下面两个内容)
空: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史,有着众多的特性。(包括可用文字表示的任何内容)
人:人对这个事物的使用的历史——人与这个事物的关系
把握好了这三方面,本着“知思悟行”的原则。你只要肯花时间去写,文章自然就出来了。不要担心文章缺乏内容,用苏轼在《赤壁赋》中的话来讲“我于物皆无尽也”。 人的思想专注于某种事物,总会有些感想,形诸文字便成文章
何时何地所见所思皆成文章 引用第1楼liloveyou于2008-04-04 10:02发表的 :
人的思想专注于某种事物,总会有些感想,形诸文字便成文章
何时何地所见所思皆成文章
请您谈谈“如何实践您的主张”好吗? fenglong88 兄的文章,让我想起了前几天在这里看的一篇“自由意志”的文章。探讨意志的自由性。我对比较科学的东西不太懂,但是感觉确实在意识之前有一种随机某种东西,而这种东西的发动是在意识之前的。
记得在英文的作文课上,作即时写作练习。老师指导在10分钟内写出一篇文章,从计时开始,没有任何构思,随机从任何一点开始,思路随自然生成,像笔中墨水一样自然流淌出来,而不是发挥出来。比如我的开始是这样的:老师的要求太难了!10分钟写出一篇文章怎么可能呢?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上个月,教授留的作业,都构思了两周,还没有头绪呢。教授常说做学问要。。。。。。,都说水到渠成,难道写文章也是水到渠成?那么,“水”是什么呢?
我想“水”是活跃在大脑深处的能动因子,平时处于被动的惰性状态,需要即时的激发,于是产生一种化学反应,将已经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串联在一起。这种串联是随机的、自发的。所以,形成的文字是自然的,没有造作痕迹的。
当然,写出好的文章,还需要知识的积累。平时多做这种随机的练习,对于积累是非常有好处的。命题作文的优点在于就某一方面作全面的考虑,但缺点是,将学生的思路集中于一点,对于部分不善长这个命题的学生来说,面为其难,得不到锻炼。而采用先收集材料(不设范围),通过将收集的资料自然串联,构成文章,然后归纳出题目,对所有的学生都能照顾到。而随机的写作训练正是积累生活中各方面素材的好方法。通过一次次自然的串联文章,将生活中的感想,事件等从零碎的点串联成一个个比较大的块储存在脑中,未更大的随机式练习提供基础。这种不断扩充的块对于形成好的文章,提供了比较充分的资源。 如此一来,学生就不怕写文章了。。。。 引用第3楼lawer67于2008-04-04 11:13发表的 :
fenglong88 兄的文章,让我想起了前几天在这里看的一篇“自由意志”的文章。探讨意志的自由性。我对比较科学的东西不太懂,但是感觉确实在意识之前有一种随机某种东西,而这种东西的发动是在意识之前的。
记得在英文的作文课上,作即时写作练习。老师指导在10分钟内写出一篇文章,从计时开始,没有任何构思,随机从任何一点开始,思路随自然生成,像笔中墨水一样自然流淌出来,而不是发挥出来。比如我的开始是这样的:老师的要求太难了!10分钟写出一篇文章怎么可能呢?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上个月,教授留的作业,都构思了两周,还没有头绪呢。教授常说做学问要。。。。。。,都说水到渠成,难道写文章也是水到渠成?那么,“水”是什么呢?
我想“水”是活跃在大脑深处的能动因子,平时处于被动的惰性状态,需要即时的激发,于是产生一种化学反应,将已经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串联在一起。这种串联是随机的、自发的。所以,形成的文字是自然的,没有造作痕迹的。
.......
lawer67兄所说的经验很有启发性。其实我们把文章的评价放在一边,任何人写下的文字,只要有一定的条理就是文章。苏轼比喻自己的文章是水,其实流动的是人的思维。在流动中关注变化,就是引发我们进行串联的契机。当有价值的串联被记录下来后,就成为了文章。 引用第4楼hsq2516941于2008-04-04 12:16发表的 :
如此一来,学生就不怕写文章了。。。。
hsq2516941兄说的极是。高考写文章是验证学生的写作水平,而平时写文章则应以培养学生写作素养为目标,至于所谓的高低分没有计较的必要。如果写作成了负担,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就像小孩学国画,胡乱涂鸦开始,兴趣培养素养,不拘模式,才会有创造力。真正创作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拿出好的作品。 写作也许与生活基础有关。不熟悉生活,远离大众的生活,就无法洞察社会深处的奥秘,也就无法有真正打动人心灵的语言。
演员也是如此,往往是转行成为演员的人比专业学表演的人塑造形象更加丰富饱满和富有情趣。
想像力更与周围的环境有关,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并多加鼓励,自由的心灵才会有可以驰骋的想像。压抑个性束缚天性,想像力也会被扼杀。 引用第0楼fenglong88于2008-04-03 20:20发表的 任何事物皆可入文章(非首发) :
时:过去,现在,将来(用时间“追溯,面对,展望”下面两个内容)
空: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史,有着众多的特性。(包括可用文字表示的任何内容)
人:人对这个事物的使用的历史——人与这个事物的关系
.......
另外的角度:
逻辑想像:已知->未知,因为->所以,现在->将来
批判想像:打破一些常规传统,才会有新的想法出现
创造想像:依据现实,却超越现实。 引用第8楼磁铁于2008-04-05 19:12发表的 :
另外的角度:
逻辑想像:已知->未知,因为->所以,现在->将来
.......
谢谢磁版的提示。
还是需要慢慢来的。 引用第9楼fenglong88于2008-04-05 19:49发表的 :
还是需要慢慢来的。
感谢您的提示才对,这里11楼我是把您的好文章偷偷保存,时时常看的^_*
http://cnc.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553215&page=1&toread=1 引用第10楼磁铁于2008-04-05 20:19发表的 :
感谢您的提示才对,这里11楼我是把您的好文章偷偷保存,时时常看的^_*
http://cnc.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553215&page=1&toread=1
多谢收藏。 不过那段文字中是有“虫”的,自己太不仔细了。 后天的课:
1、放一段关于“公祭”的视频。
2、播读两篇短小新鲜的“公祭”祭文。
3、学生写一篇与“公祭”相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意自定,文体自选,字数50~1000),下周五之前完工。
以思想催动思想,以生活化育生活,远离技巧,远离教条。 如果对自己来说,任何事物的确是可以入文章的,许多名家倡导的随笔、札记、日记皆为此类。不过我觉得对学生来说,可能没这么轻松的,尤其对基础教育的中高级阶段学生。作文因为写作目的、写作要求、写作体裁、写作环境、写作素养、写作考察等因素的限制也会有许多不同的,很可能会变成不是任何事物皆可入文章的,如果学生不能明白这些限制,不能分辨这些限制,那么这种本是可以调动积极性,化解学生畏难情绪的提法,就会变得非常危险了。要能达到面对大多数情况都能“任何事物皆可入文章”,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创作能力都要有非常高的水平,而且这是需要多种手段综合应用,多种途径综合作用,长期历练长期积累的结果。而这个过程不仅需要解放思想,大量汲取生活活水,也需要模式的帮助,技巧的辅佐,也会需要教条的。一孔之见,难入法眼,不揣故妄,随手发之。 引用第13楼孔乙?于2008-04-28 15:36发表的 :
如果对自己来说,任何事物的确是可以入文章的,许多名家倡导的随笔、札记、日记皆为此类。不过我觉得对学生来说,可能没这么轻松的,尤其对基础教育的中高级阶段学生。作文因为写作目的、写作要求、写作体裁、写作环境、写作素养、写作考察等因素的限制也会有许多不同的,很可能会变成不是任何事物皆可入文章的,如果学生不能明白这些限制,不能分辨这些限制,那么这种本是可以调动积极性,化解学生畏难情绪的提法,就会变得非常危险了。要能达到面对大多数情况都能“任何事物皆可入文章”,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创作能力都要有非常高的水平,而且这是需要多种手段综合应用,多种途径综合作用,长期历练长期积累的结果。而这个过程不仅需要解放思想,大量汲取生活活水,也需要模式的帮助,技巧的辅佐,也会需要教条的。一孔之见,难入法眼,不揣故妄,随手发之。
谢谢您的回复。我的想法就是想尝试先让学生发现“自己”,发现了“自己”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来。因为“文章本天成”,人人皆可得——也就是说得到的它其实并不需要“妙手”,每个人热的文章都有价值,并不是“偶得之”的好文章才有价值。
您说的很对,写作能力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多方面的认识。既要模式,也要灵活,最终融通运用,自会左右逢源。在实际教学中也有过一些认识和尝试列在下面(不全)。孔乙?兄如果有时间,还请多多指教。
来自“真真假假”的启示 (非首发)
任何事物皆可入文章
唐堆儿、西瓜和螃蟹——记一次作文指 ..
作文的真相(首发)
“知、思、悟、行”——我的作文训练
作文前期准备中的隐性原则(首发) 引用第7楼磁铁于2008-04-05 18:33发表的 :
写作也许与生活基础有关。不熟悉生活,远离大众的生活,就无法洞察社会深处的奥秘,也就无法有真正打动人心灵的语言。
演员也是如此,往往是转行成为演员的人比专业学表演的人塑造形象更加丰富饱满和富有情趣。
想像力更与周围的环境有关,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并多加鼓励,自由的心灵才会有可以驰骋的想像。压抑个性束缚天性,想像力也会被扼杀。
正确,那些专业演员,演得真是假,简直可以得最假奥斯卡奖了,纯朴.朴素,自然,才是最值得看的
为什么达芬奇画鸡蛋,就是在自然中找到美,在最容易见的事物中找到美,,即使是同一物体也能找到不同角度的美。好的东西不一定是高山大川,身边的小小事物都可以发现有趣的方面,不但可以入文,也可以入画,入诗。 fenglong88兄客气了,我也是信口乱谈,对教学的思考和总结远逊于兄,当多向兄学习。
发现自己的确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这一点肯定就没有成功的作文教学,同时我觉得还要培养学生发现各种限制的能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把发现自己做得更好,限制下仍然是有无限可能的,让学生体会这一点,会让学生更省时省力更有兴趣。在自由发现、自由写作和思维模式、写作经验之间一定存在许多衔接点,我也在努力寻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