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qcgg 发表于 2008-3-28 09:40:25

1941年3月28日
英国女作家伍尔夫投水自杀http://www.todayonhistory.com/HistoryPic/3/0610318552511982.jpg弗吉妮娅-伍尔夫 1941年3月28日,英国作家V-伍尔夫夫人以悲剧形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她投水自尽,迫使她免于再次受精神分裂和疯狂的折磨。尽管她有敏感的外表,她却写出了清晰富于洞察力的文章。她精心创作的小说《到灯塔去》,不论在风格和主题上都有所突破。

伍尔夫夫人于1882年出生,原名阿德兰-弗吉妮娅-斯蒂芬。她嫁给了记者列昂尼德-伍尔夫。1922年伍尔夫写下了印象派作品《雅各的房间》。在这部作品中可以与人物的同等地位的人们的眼中看得出来其性格。1925年,她出版了《达洛威夫人》,使用了意识流笔法;1927年出版了《到灯塔去》,探索了艺术和道德。这两部书受到广泛的欢迎。
伟大的作家,艺术家,精神是他的优点 也是缺点.

fenglove2008 发表于 2008-3-28 16:43:20

1967年3月28日
“托里谷”号油轮泄漏大量原油
http://www.wst.net.cn/history/3.28/032808.jpg
英国外海上“托里谷”号超级油轮原油泄入海水中

1967年3月28日, 一个巨大的油流威胁着法国大部分海岸,从布列塔尼半岛
到卡迪根半岛,数千只海鸟从黑海起飞,羽毛沾满原油。这次事故是由于“托里

谷”号超级油轮在英格兰康瓦尔外海触礁造成的,机械故障加之天气恶劣是肇事

的祸首。

英国当局以为这艘船没救了,便命令皇家空军将其炸毁,希望油能起火。可

是他们的计划没能实现,致使油随着洋流流到了法国海岸。那里的居民正用沙

袋、浮栏和油泵阻止原油蔓延,但他们的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凭大自然彻底清

除这些油污,补偿一切损失,得花好几年的功夫。


人类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fenglove2008 发表于 2008-3-28 16:45:17

3月28日:日本“奥姆真理教”被判破产
1996年3月28日,日本“奥姆真理教”因资不抵债被法院判破产 奥姆真理教是日本一个以佛教和瑜珈为幌子的邪教组织,创立于1987年,其教主为麻原彰晃。1995年,在东京地铁站段投放沙林毒气,造成五千五百多人受伤,十多人死亡的惨剧。 1995年,该组织在日本本土约有9,000多名会员,在全球则有40,000多人。至2004年,该组织的会员约有1,500至2,000人。
http://news.shangdu.com/category/10002/2006/03/29/images/10002_20060329_577.jpg

邪教组织不得人心啊!

fenglove2008 发表于 2008-3-28 16:49:55

1953年3月28日
苏联颁布大赦令

1953年3月,苏联政府颁布大赦令, 释放所有刑期短的犯人,并命令苏联司
法部重新审核所有犯人的档案。只有那些犯有反革命罪、盗窃罪、谋杀罪刑期极

长的犯人仍然受到监禁。

莫斯科发表声明说:这是由于苏联社会和国家体制不断巩固,公民警惕性提

高,才使犯罪率明显下降。重新审核犯人档案的工作不久就会开始。
http://t7.baidu.com/it/u=464640945,1324160640&fm=3&gp=31.jpg

苏联有得有失啊!

lqm2000 发表于 2008-3-28 17:21:55

2004.3.28,北京首都机场扩建工程举行开工仪式
http://www.zjol.com.cn/pic/0/01/21/53/1215355_036820.jpg

  2004年3月28日,北京首都机场扩建工程举行开工仪式。本次扩建目标年为2015年,扩建工程总投资194.5亿元,定于2007年底竣工。这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3号航站楼模型。

我国的形象工程之一,理当重视。

fenglove2008 发表于 2008-3-28 20:07:50

1910年3月28日

法国人法布尔成功试飞第一架水上飞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飞行热继续升温。特别是在法国,许多人对飞机的研究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年轻的法布尔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位造船主的子弟,对船舶和航海有着特殊的敏感和爱好。当他追随布莱里奥等航空先驱进行飞机研究时,便自然地萌生了让飞机在水面上起落的念头。于是,水上飞机的研究开始了。

法布尔研制的水上飞机,主要是花飞机的机身下方安装几个浮筒,以达到在水面上起飞和降落的目的。1910年初,法布尔研制出一架水上飞机,取名"水机"。该机总重量为475千克,装有一台50马力的内燃发动机。其翼展为14米,机长为8.5米,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机头和左右翼的下部装有三个浮筒。

1910年3月28日,马赛附近海面风乎浪静,气候宜人,法布尔的"水机"要在这里一试身手。驾驶员是法布尔自己,这位从未驾驶过飞机的人,此刻却胸有成竹,他相信自己能成功。"水机"在水面上滑行,随着速度的不断加快,水面上泛起一条洁白的航迹。突然,航迹消失了。飞机已飞离水面冲向蓝天,起飞成功了。法布尔抑制着内心的喜悦,关掉了发动机,开始降落,飞机冲击海面激起了巨大的浪花。但机上三个浮筒是用有弹性的层板制成的,起了较好的缓冲作用。"水机"在海面上颠了几下便稳定了下来,水面降落也成功了。法布尔没有休息,连续飞了几个起落,都十分顺利。其中一次在水面滑行时,法布尔还驾机稍稍转了个弯,也取得成功。观看的人们和官方的见证人都兴奋地向法布尔表示祝贺。第二天,法国新闻媒体对"水机"的成功飞行作了详细的报道
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xmsb/20centry/990809/a1.jpg
第一架水上飞机,值得纪念!

haveyoume 发表于 2009-3-5 19:53:12

金豆留住记忆03月28日目录

内容楼层
1868年3月28日 高尔基诞辰9
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举行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巴黎公社16
1905年3月28日,清末维新派外交官员、爱国诗人黄遵宪逝世。14
1910年3月28日法国人法布尔成功试飞第一架水上飞机25
1920年3月28日霍尔蒂夺取匈牙利政权15
1931年3月28日国民党向红军发起第二次“围剿”楼主
1938年3月28日伪“维新政府”在南京成立17
1939年3月28日,西班牙佛朗哥叛军攻陷首都马德里。长达32个月的西班牙内战在形式上宣告结束。13
1941年3月28日 英国女作家伍尔芙自杀12
1951年3月28日 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召开10
1953年3月28日苏联颁布大赦令23
1967年3月28日“托里谷”号油轮泄漏大量原油21
1969年3月28日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逝世1
1975年3月28日《教父II》获第4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6项大奖3
1977年3月28日特纳里夫岛发生重大空难4
1979年3月28日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2
1980年3月28日美国圣海伦斯火山喷发19
1985年3月28日画家马克-查格尔去世18
1986年3月28日 甘祖昌逝世8
1996年3月28日,日本“奥姆真理教”因资不抵债被法院判破产22
2001年3月28日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 我国总人口为12.9533亿11
2004年3月28日北京首都机场扩建工程举行开工仪式24

speary 发表于 2009-3-28 00:00:51

1913年3月28日中国前外交部长乔冠出生

 1974.11-1976.12期间任中国外交部长。
  乔冠华,生于1913年3月28日,卒于1983年9月22日。
  乔冠华是江苏盐城人,他早年留学德国,获哲学博士学位。抗日战争时期,主要从事新闻工作,撰写国际评论文章。1942年秋到重庆《新华日报》主持《国际专栏》,直至抗战胜利。1946年初随周恩来到上海,参加中共代表团的工作,同年底赴香港,担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外交部副部长(1964.3~1974.11)、外交部部长(1974.11-1976.12)等职。1976年后,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
  1950年10月,乔冠华作为顾问,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派代表伍修权出席联合国安理会,控诉美国对中国领土台湾的武装侵略。1951年7月,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李克农的主要顾问,参加板门店朝鲜停战谈判。1954年4月,随同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1961年10月至1962年8月,陪同陈毅外长出席第二次日内瓦会议。在外交部日常工作中,经常起草或组织领导撰外交舞台上的乔冠华写重要外交文件,如:1962年11月周恩来总理就中印边界问题致亚非国家领导人的信,1970年毛泽东主席为支持柬埔寨人民反对美国侵略斗争而发表的《五·二声明》、《中美联合公报》等。20世纪70年代初,作为主管美国事务的外交部副部长、外交部长,协助周恩来为打开中美关系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活动。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负责与基辛格谈判、草拟中美联合公报。1971年11月,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后,第一次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表讲话,全面阐述了中国的外交政策。自此至1976年,均以中国代表团团长身份出席历届联合国大会。1973年5月,陪同邓小平访问法国。1976年10月,以外交部长身份再次访法。1976年后,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主要著作有:《国际述评集》、《从慕尼黑到敦刻尔克》等。


评论:优秀的外交家,用自己的笔端来进行革命和斗争,为中国外交事业做出了贡献

iamhkq 发表于 2009-3-28 00:04:11

1854年——英国与法国对俄国宣战,克里米亚战争爆发。
克里米亚战争(又名“克里木战争”)
  Crimean War
  克里米亚战争;1853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
  备注:撒丁王国就是今天意大利版图中的撒丁岛范围。
战争起因
  这场战争的表面起因是宗教问题。俄国向奥斯曼帝国提出为保护奥斯曼帝国境内的东正教徒在“圣地”建立俄国的保护地的要求,这个要求被君士坦丁堡的奥斯曼帝国苏丹拒绝。法国的天主教徒和英国的新教徒也反对俄国在巴勒斯坦建立据点的企图。俄国在苏丹拒绝后决定以此作为采取军事行动的理由。1853年俄国与奥斯曼帝国断交并开始占领多瑙河流域的土耳其附属国。
  战争的真正原因是奥斯曼帝国逐渐的、内部的瓦解,俄国认为这是它将它在欧洲的势力不断扩大的好机会,尤其是它获得一个通向地中海和占领巴尔干半岛的好机会。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上的统治此时显然摇摇欲坠,而俄国则争取获得对恰纳卡莱海峡和伊斯坦布尔海峡的控制。英国和法国反对俄国的扩张,它们不希望俄国获得这些战略要地,以维持英法它们自己在东南欧的势力和利益。
战争过程
   1854年底英国和法国对俄罗斯宣战,1855年皮德蒙特-萨丁尼亚加入这个同盟。奥地利迫使俄罗斯从多瑙河撤军,但并没有帮助英法围攻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舰队。因此奥地利在这场战争中起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虽然它并没有主动参加这场战争。塞瓦斯托波尔被围攻近一年后英法联军占领了一个重要的堡垒,此后俄军退出克里米亚半岛。
战争时间表
  1853年7月3日:俄军开入多瑙国家。
  1853年10月16日:奥斯曼帝国向俄罗斯宣战。
  1854年3月27-28日:英国和法国向俄罗斯宣战。
  1854年4月20日: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防御联盟协议,这个协议在这场战争内有效。
  1854年7月底至9月:在奥地利的压力下俄罗斯撤出多瑙国家。
  1854年8月16日: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奥兰的一个要塞被占领。
  1854年9月14日: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登陆并开始围攻塞瓦斯托波尔。
  1854年12月2日:英国、法国和奥地利在维也纳签署反俄同盟。
  1855年1月16日:皮德蒙特-萨丁尼亚加入战争。
  1855年5月22日:英法舰队进入亚速海,但没有获得任何成果。
  1855年9月8日:英法联军在围攻349日后占领塞瓦斯托波尔。俄军战败。
  1856年3月30日:奥斯曼帝国、俄罗斯、萨丁尼亚、法国、英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巴黎和约正式结束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放弃所有占领地区,奥斯曼帝国的领域被保证,黑海内不得驻军。
战争后果
  克里米亚战争的后果之一是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之间的神圣联盟终止。普鲁士在这场战争中持中立,战后普鲁士与俄罗斯的关系变好,与奥地利的关系变坏,而俄奥之间的关系恶化。英国与法国在战后也开始与俄罗斯修好,因此奥地利日趋孤立。到此为止奥地利在德意志联邦中处支配地位,但这个地位日益减弱,而普鲁士的地位则日益增高。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发动了普奥战争,打败了奥地利,将其排除在德意志之外,之后又发动了普法战争,普鲁士获胜,主导建立了德意志帝国。由此欧洲各强国之间的势力均衡开始对奥地利不利地变化。奥地利的削弱同时也使皮德蒙特-萨丁尼亚不断增强。皮德蒙特-萨丁尼亚在意大利统一运动中起了一个支配性的地位。1861年在法国的支持下皮德蒙特-萨丁尼亚达到了建立一个意大利王国的目的。
战争意义
  克里米亚战争是世界史中的第一次现代化战争。今天大多数人已经将这场战争遗忘了,但它从军事上和从政治上改变了欧洲列强之间的地位和关系。它与巴黎和约是19世纪既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后的第二次重大事件。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铁甲船和现代的爆炸性的炮弹第一次被使用。它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壕沟战和静止战。电报首次在战争中被使用,火车首次被用来运送补给和增援。
  随军记者首次参加并可以在同日将战况报告给家乡的报纸。由于一个英国军官的错误,使得在一次不到20分钟的攻击行动中,就造成了约900名英国骑兵的丧生。当晚《伦敦时报》就报导了这个损失,在英国掀起了一场危机。此外在这场战争中记者还第一次使用了摄影术来记载战争的残暴和英雄事迹。
  战争损失和英军对其野战医院的改革
  在这场战争中共约50万人死亡,其中英军的损失最高。大多数士兵不是阵亡,而是因饥饿、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和野战医院的条件差而死于其战伤。此时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率领三十八名护士奔赴前线开始了护理工作。改善了野战医院的卫生条件,仅此一项改革就大大地提高了受伤战士的生存率。战后南丁格尔在伦敦创办了第一所护士学校。
  战争损失对俄国的影响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原因。

又是俄国人挑起的战争,是世界史中的第一次现代化战争,改变了欧洲的局势

ztqaz 发表于 2009-3-28 00:06:48

华裔作家张纯如(Iris Chang)出生

http://rss.xinhuanet.com/newsc/mil/2008-02/18/xinsrc_202020518084606245165.jpg

  张纯如(Iris?Chang) 1968.3.28——2004.11.9
  1968年3月28日,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
  1968-1989年,在伊利诺斯大学香槟城校区随研究物理和微生物学的父母亲成长。
  1989年,获得伊利诺斯大学新闻学学士学位。
  1990年,担任《芝加哥论坛报》记者,撰写重要新闻稿。订婚。
  1991年,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写作硕士。和电气工程师布莱特·道格拉斯博士(BrettDouglas )结婚,7月迁往旧金山湾区。
  1995年,自由撰稿人,为《芝加哥论坛报》、《纽约时报》和美联社撰写稿件。冬季,在国家档案馆和华盛顿国会图书馆完成了《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一书的初步资料准备,前往北京、上海、杭州进行为期六星期的深入调查。
  1996年,出版《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之谜》。
  1997年7月,前往中国南京,调查南京大屠杀史料。
  1997年12月,出版《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
  1998年,获得华裔美国妇女联合会的年度国家女性奖。
  1999年8月,《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被拍摄电视节目,成为历史探索频道节目专题之一。
  2002年5月13日,获俄亥俄州伍斯特学院荣誉博士学位。
  2002年8月,儿子克里斯托佛·道格拉斯(ChristopherDouglas)出生。
  2003年4月28日,出版《美国华裔史录》。
  2004年11月9日,于加州盖洛斯自己的车内离世
  张纯如的家庭背景
  张纯如,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出生,在伊利诺州长大。1989年从伊利诺大学毕业后,曾在美联社和芝加哥论坛报当记者,后来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写作学位,并开始全职写作和演说。
  张纯如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是抗日国军将领张铁军,后曾为台湾中华日报总主笔。其父当年是台大物理系“状元”,其专著《量子场论》在美国理论物理学术界颇有影响。张纯如的母亲一直从事生物化学的研究工作。

评论:最好的历史学家和人权斗士

wushengse 发表于 2009-3-28 00:26:53

2007年3月28日:世界自然基金会于澳洲发起「地球一小时」关灯一小时行动,并于下一年(2008年)推广至全球。
http://www.qingjieba.com/attachments/2009/03/40_200903271413561VU9f.thumb.jpg

“地球一小时”活动首次于2007年3月31日晚间8点在澳大利亚悉尼市展开,当晚,悉尼约有超过220万户的家庭和企业关闭灯源和电器一小时。事后统计,熄灯一小时节省下来的电足够20万台电视机用1小时,5万辆车跑1小时。更多参与的市民反映,当天晚上能看到的星星比平时多了几倍。

  随后,“地球一小时”从这个规模有限的开端,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很快席卷了全球。仅仅一年之后,“地球一小时”就已经被确认为全球最大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之一,成为一项全球性并持续发展的活动。2008年3月29日,有35个国家多达5000万民众参与其中,并证明了个人的行动凝聚在一起真的可以改变世界。

  2009年,“地球一小时”来到中国 ! 2009年3月28日晚20:30至21:30,保定、北京、上海、2009“地球一小时”中国启动仪式香港、南京、大连、顺德、杭州将会共同行动,熄灯一小时。全球预计会有80多个国家、1000座城市、约10亿人共同创造这个美丽的“黑暗时刻”,共同为地球的明天做出贡献。

  为此,英格兰国家足球博物馆、世界上最高的酒店迪拜塔、多伦多的加拿大国家电视塔、莫斯科的联邦大厦以及位于罗马的意大利共和国总统的官邸奎里纳勒宫都将熄灯一小时。位于香港xxx码头的标志性建筑也将熄灯一小时,以表达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而素有“中国电谷”之称的保定市则成为中国内地首个官方宣布加入活动的城市。

  届时,保定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街道社区、企业和政府机关等将以不同形式参与熄灯活动,保定市政府大楼也将关灯一小时,市政府主要官员和市民一起参与和见证这项全球行动。

  WWF(中国)首席代表欧达梦表示:“我们很高兴看到保定加入‘地球一小时’行动,应对气候变化这个全球问题需要所有人的共同行动和努力。保定在低碳发展方面的成就斐然,走在了全球城市的前面,我们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中国城市能够加入熄灯活动,加入低碳发展的全球行动。”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别副主任那华表示:“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分国界的,无论是富裕还是贫穷,我们每个人在气候变化面前都同样的脆弱。在同气候变化的斗争中,政府、个人和社会机构等各方面的共同协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地球村的村民,只要关灯一个小时,我们都能为减少碳排放做出实际的贡献,改变地球的未来。”

  “地球一小时”全球执行总监安迪·瑞德说:“最近的事件表明,全世界在危机时刻是能团结起来的,全球经济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09年是决定地球未来的一年。全球各大国家将在这一年制定大规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计划。这也给投资低碳新经济新模式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我们必须共同努力促成这些改变。我们共同的行动可以改变历史,并确保地球的未来。”

  “地球一小时”活动去年年底在中国启动后,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可口可乐、佳能等百家地球一小时中国区活动推广大使李冰冰企业已加入活动。北京、上海等地的宜家、沃尔玛、新世界中国地产等也将用不同的方式在当天的活动。德高中国还提供了上海、北京与天津的巴士车身以及地铁灯箱的免费广告位,以支持“地球一小时”活动。

  此外,由地球一小时中国区活动推广大使李冰冰参与的系列活动公益广告也将亮相。3月28日晚,李冰冰将与大家一起加入到“熄灯一小时”的活动中来。李冰冰表示:“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每一个人都有责任节约能源。我希望能用我的力量,号召更多的人参加这个有意义的活动,一起表达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点评:保护地球从小事开始!

mxqchina 发表于 2009-3-28 00:40:14

http://news.xinhuanet.com/olympics/2007-04/03/xin_0420805061409453143977.jpg
   2007年3月28日,美国选手菲尔普斯在第12届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200米蝶泳决赛中,以1分52秒09的成绩获得金牌,并打破该项目世界纪录。 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评论:08年奥运会中最耀眼的明星。

daike_ren 发表于 2009-3-28 01:02:19

1981年——朱丽娅·斯蒂尔斯出生



朱丽娅·斯蒂尔斯个人档案
  性别:女
  生日:1981年3月28日
  地域:欧美
  身高:171cm

朱丽娅·斯蒂尔斯(Julia Stiles)1981年3月28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原名朱丽娅·奥哈拉·斯蒂尔斯,身上同时具有爱尔兰、意大利和英国血统。在家里三个孩子中排行老大,父亲一名小学教师,母亲是一名艺术家。年幼时学过现代舞,11岁以儿童演员身份首次登台演出。此后,她的表演热情与日俱增,12岁那年已开始参加职业商业表演。聪慧、早熟的朱丽娅,曾经被《夜访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 The Vampire Chronicles)导演看中,差一点得到影片中克劳迪娅这一儿童吸血鬼角色,但最终败给了柯尔斯滕·邓斯特。
朱丽娅继续在纽约儿童职业学校接受培训,15岁时,和克莱尔·丹尼斯共同出演了《彷徨的爱》(I Love You, I Love You Not)。此后,她又在《致命突击队》(The Devil's Own)一片中扮演哈里森·福特的女儿。她的突破性成就是参加由美国脱口秀女皇奥普拉·温弗里制作的电视迷你影集《Before Women Had Wings》所取得的,该剧是讲述儿童受虐题材的。朱丽娅在《暗夜危情》(Wicked)中饰演的埃莉,拓宽了她的戏路。接着,她实现了莎剧演出的梦想,一口气演了3部莎剧影片:《对面恶女看过来》(10 Things I Hate About You)、升级版《哈姆雷特》(Hamlet)和升级版“奥赛罗”《千方百计》(O),其中第一部还为她赢得了芝加哥影评奖。2002年,她还在百老汇以外出演了《第12夜》(Twelfth Night)。
为了完成学业,她于2000年临时中断表演,到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英语。后来一边读书一边演戏,继续活跃在主流电影圈里。2002年,和人气颇旺的男演员马特·达蒙共同主演了《谍影重重》(The Bourne Identity),后来又出演了续集。第二年,又在《蒙娜丽莎的微笑》(Mona Lisa Smile)中和好莱坞大名鼎鼎的“大嘴美女”朱莉亚·罗伯茨演对手戏。不久,又因饰演《卡罗丽娜》(Carolina)女主角受到好莱坞广泛关注。 2005年,她远征冰岛,在那里拍摄了《天堂游记》(A Little Trip to Heaven)。说不上哪部影片是她演技达到顶峰的标志,但这位可爱的女演员在好莱坞出人头地应该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她仍在事业的道路上追求着。

推荐理由:她是那种你一旦看见就无法忘怀的演员。

ishu 发表于 2009-3-28 02:01:21

193年——罗马帝国皇帝佩蒂纳克斯被身边的禁卫军暗杀身亡。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e/PertinaxSest.jpg

佩蒂纳克斯(Publius Helvius Pertinax,126年8月1日出生于爱芭,193年3月28日逝世于罗马市)是193年内的五位罗马皇帝之一。

佩蒂纳克斯是一名来自利古里亚的被释放的奴隶的儿子。他首先任教师,约160年进入罗马军队任军官,并且被提升为骑士。他首先在叙利亚任第七高卢辅助军大队的长官,并参加了对安息的战争。约165年他被调往不列颠,升为第六军团的保民官。后来又任当地一千人的第一佟古累人大队的长官。

此后他在默西亚行省带领一支500人的辅助骑兵队(Ala quingenaria)。168年他转向民政,出任意大利北部最低级的资深长官。约169年他又回到军队,成为莱茵河水军的指挥官。170年他已经成为三个达基亚行省以及上默西亚行省的最高级资深长官了。他的生涯可以说是青云直上。此后他在抵挡入侵意大利的日耳曼人的战役中有功。

评论:佩蒂纳克斯在位仅三个月,在此期间发生了多次兵变和阴谋。

shunu 发表于 2009-3-28 04:07:14

845年3月28日维京人洗劫巴黎



维京人(Viking)就是北欧海盗,他们从公元8世纪到11世纪一直侵扰欧洲沿海和英国岛屿,其足迹遍及从欧洲大陆至北极广阔疆域,欧洲这一时期被称为“维京时期”(Viking Age),在英语中,这个词是从18世纪的传奇故事中引入的,有一种说法认为可能是来源于古代北欧人的古北欧语语言,“vik” 意思是“海湾”,“ing”意思是“从……来”,加起来“维京”意思是在海湾中从事某种事,“vikingr”是在海湾中从事这种事的人。另一种说法认为是来源于古英语“wíc”意思是“进行贸易的城市”,因为后来部分维京人定居到不列颠岛,并和当地人进行贸易。

“vikingr”这个词曾经出现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古代卢恩文石碑上面,在冰岛的土语中也意味着“海上冒险”。在英语中“wicing”这个词首先出现在6世纪的古代盎格罗-撒克逊的诗歌中,意思就是海盗,但当时英国人并没有将北欧海盗称为维京。在中古英语中“维京”这个词已经消失了,但18世纪时又重新出现在传奇故事中,到了20世纪,“维京”不仅指海盗,意义扩展为指斯堪的纳维亚人,并出现许多新词如:“维京时代”,“维京文化”,“维京殖民地”等。

由于后来斯堪的纳维亚人沿着俄罗斯的河流从事商业活动直到拜占廷帝国,并在河流沿岸设立殖民地定居,所以后来将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商人也称作维京,北美洲的斯堪的纳维亚人也被说英语的人称为维京。实际上并不是所有斯堪的纳维亚人都是海盗,他们和其他地区的欧洲人一样也是农民、渔夫和猎人,他们为了防止海盗入侵也成立了舰队,将所有的斯堪的纳维亚人都称为维京会造成混淆。

评论:海盗有时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tycoon 发表于 2009-3-28 06:42:18

2006年3月28日法国几大工会号召工人发动“黑色星期二”全国大罢工,巴黎铁塔也要暂停开放,陆空交通大受影响,逾百万人上街示威,要求总理德维尔潘撤回备受争议的新劳工法《首次雇佣合约》。

  另据中新网报道,法国多个公共机构员工应工会呼吁加入罢工行列,包括巴士及地铁司机、航空控制员及公用事业工人都响应罢工,其中超过四分之一的教师罢课。巴黎三成地铁班次停驶,全国三分之一的磁浮列车停止运作,全国76个城市的交通系统受影响,但连接巴黎、伦敦及布鲁塞尔的“欧洲之星”列车则不受影响。

  法国民航局表示,三分之一法国机场的航班要取消,大部分为内陆航班,巴黎的机场有些客机要延迟30分钟起飞。眼见陆空交通受阻,很多人都待在家中或自行驾车出外。除交通瘫痪外,学校、邮局、银行、政府办公室及劳工部门都受影响,报纸亦停刊一天。

  示威组织表示,计划在全国发动135场游行,马赛、雷恩、格勒诺布尔、图尔及其它城镇都有示威。工会声称有300万人参与全国130多个示威活动,但警方及内政部数字显示示威人数约100多万。警方在巴黎拘捕了100多人。

  民调显示,近三分之二法国人反对新劳工法案,法国5大工会都拒绝德维尔潘周三的谈判邀请,坚持要德维尔潘首先搁置新法才有商谈余地。反对派人士更扬言会发动更多示威行动。法国总统希拉克取消周二的行程,密切留意事件发展,下议院周二亦有讨论备受争议的劳工法。

  前几次在首都巴黎的示威最终都演变成警民冲突,事件对全心竞逐明年总统宝座的总理德维尔潘来说将是一大挑战。有法国商界领袖表示“危机对法国经济不利”。旅游部长表示,事件会损害法国的国际形象。

  德维尔潘原先希望推出《首次雇佣合约》,解决居高不下的青年失业率,但事与愿违,法案遭民众唾弃,触发持续两个多星期的示威浪朝,德维尔潘迄今都拒绝撤回新劳工法案,只作让步修改法案。
http://gb.cri.cn/mmsource/images/2006/03/29/nx060329001.jpg
当年得利的萨克奇现在头也大了。

haveyoume 发表于 2009-3-28 06:43:55

1272年3月28日 元朝改中都为大都

   


    1272年3月28日(元至元九年二月二十七日)忽必烈下诏改京师中都为大都(今北京),并建中书省署在此。大都城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它的布局是:城外有廓城、皇城、宫城3层。外廓层周长2.86万米,南北路长,呈现长方形,四面共有城门11座:东面有光照门、崇仁门、齐化门;南面有文明门、丽正门、顺承门;西面有肃清门、和义门、平则门;北面有安贞门和健德门。皇宫分3组列在琼华岛及其周围湖泊的两侧。西侧为太子、皇太后居作的隆福官、兴圣宫;湖的东岸宫殿属皇帝居住,3座宫殿的四周筑起萧墙,以示皇城。皇城外的居民区域,沿着齐整的纵横街道,划为50坊。商业区则分布在北部3处。这座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评论:看来北京是中国的中心自古由来以久

hujian2008 发表于 2009-3-28 07:32:33

1959年3月28日——西藏百万农奴翻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国务院令,解散原西藏地方政府(“噶厦”)。

  1959年3月10日,以达赖为首的西藏反动上层集团为保住政教合一的农奴制永远不改变,悍然发动了旨在分裂祖国的全面武装叛乱。1959年3月28日,中央政府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领导西藏各族人民一边平叛一边进行民主改革。广大农奴分得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废除了农奴对农奴主的人身依附。千百年来被当作“会说话的牛马”的农奴和奴隶,第一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成为自己命运和西藏社会的主人。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19日决定,将每年的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评论:中国的统一不容挑战!让世界人民认清达赖的丑恶行径!

henry2000888 发表于 2009-3-28 07:32:43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在南京首映
2008年03月28日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3/28/xin_5820305282329390188862.jpg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3/28/xin_5820305282329531242993.jpg

执导《张纯如-南京大屠杀》一片的两位导演分别是来自加拿大的安妮和比尔,他们在影片放映后和中国观众交流

  新华网南京3月28日电(记者 蔡玉高)28日是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40岁诞辰。同日,《张纯如——南京大屠杀》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首映式。这是这部影片在加拿大、美国、香港等地上映之后,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首映。

  张纯如是《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一书的作者。该书是首部全面记录当年日军血洗南京城暴行的英文著作,引起了英语世界对二次大战时日本在中国实施暴行的关注。然而,2004年11月,患有抑郁症的张纯如开枪自杀,结束了年仅36岁的生命。

  28日的首映式在纪念馆的和平广场上举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历史专家、影片制片方和1000多名学生参加了首映式,并观看了影片。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由大地娱乐有限公司、加拿大多伦多亚洲二战历史维合会及众多海外华人自发募集1000万元人民币投资拍摄,真实记录了张纯如深入探索南京大屠杀悲惨历史,撰写《南京大屠杀》的过程,再现了南京大屠杀惨绝人寰的悲剧。

  加拿大多伦多亚洲二战历史维合会会长王裕佳介绍说,之所以想要拍摄这部影片,很大程度上是被张纯如的经历所感动。“张纯如为公义的付出和她竭力保存真相的勇气是值得人们去学习的”。

  据制片方介绍,此前影片在加拿大、美国、香港等地上映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观众在为张纯如的精神所感动的同时,均对当年的历史惨案表示震惊。

  据了解,首映后,影片将在清明节这天正式在南京、上海两地的院线放映。

点评:记住历史,警醒后人

hnjzmwd 发表于 2009-3-28 08:10:54

 2008年03月28日——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类最早录音于1860年被记录在煤烟纸上,这段最早录音是由一名年轻女子演唱的18世纪法国民歌《致月光》,持续时间仅为10秒。


戴维·焦万诺尼在法国科学院研究声波振动记录

1877年,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奠定了其“录音之父”的地位。然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利用高科技手段,修复了一段1860年的法国民歌录音,从而刷新了这一纪录。

  美国录音收藏协会定于28日在斯坦福大学举行的年度会议上,公开播放这段人类最早录音。

  这段最早录音是由一名年轻女子演唱的18世纪法国民歌《致月光》,持续时间仅为10秒。这段录音的音频轨迹记录在一张被煤烟熏黑的纸上。

  录音发现者戴维·焦万诺尼是美国研究声音历史的专家。他今年3月初发现这段录音后,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帮忙修复录音。

  美联社27日援引焦万诺尼的话报道,这段声音由巴黎人爱德华—莱昂·斯科特·德马丁维尔1860年录制。焦万诺尼说:“这段录音记录在煤烟纸上,实在令人称奇。”

  此前人们普遍认为,爱迪生1877年录制的由他本人朗诵的诗歌《玛丽有只小羊羔》,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录音。

  焦万诺尼和同事帕特里克·菲斯特从2007年开始寻找最早录音。去年12月,他们在巴黎专利局找到德马丁维尔制作的两张刻有音频轨迹的纸,大约制于1857年至1859年间。但研究人员分析发现,这些音频轨迹的刻录技术很不成熟。“这些是纸上的胡乱刻画,根本不是录音,”焦万诺尼说。

  今年3月初,焦万诺尼终于发现了这段珍贵的民歌录音。

  焦万诺尼通过研究发现,德马丁维尔当时使用的录音仪器与留声机有所差别。这种形状古怪的仪器有一个桶状喇叭,与一根形状类似猪鬃毛的唱针相连。这根唱针可以在被煤烟熏黑的纸上留下音频轨迹。

  焦万诺尼认为这段录音虽然很“原始”,但记录的音频轨迹十分清晰。他说:“当我打开法国科学院发来的扫描图案时,差点儿从椅子上摔下来。这些音频轨迹录制清晰,保存完好。”

  这段最早人类录音定于28日在斯坦福大学公开播放。人们也可以登录网站www.firstsounds.org,聆听这段法国女子的美妙歌声。
评论:人类文明进步的记录。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金豆  留住记忆“0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