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i 发表于 2008-3-25 09:21:54

2002年3月25号晚上10时15分,我国研制的“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http://www.ycdsxx.com/zhuanti/hangtian/web/shen3.files/U1215P1T226D30F4319DT20051003193400.jpg

    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为不久的将来把中国的航天员送上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发射的“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飞船上装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这次发射,逃逸救生系统也进行了工作。这个系统是在应急情况下确保航天员安全的主要措施。

“神舟”三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飞船进入太空后,将持续绕地球飞行若干天,进行一系列项目的科学试验。中国科学院将在飞船上进行多种空间应用试验。之后,飞船返回舱将返回地面,轨道舱继续留在太空飞行,直至完成预定的后续科学试验任务。


期待着更多的神舟和我们的航天员一起飞向太空!

fenglove2008 发表于 2008-3-25 09:52:36

1975年3月25日
沙特国王费萨尔被患病侄子刺杀
http://www.wst.net.cn/history/3.25/032511.jpg
费萨尔,阿拉伯世界的稳健派

1975年3月25日, 沙特阿拉伯国王费萨尔在利雅得被刺杀的消息,在中东引起了震动。

国王费萨尔是在宫廷招待会上被有精神病史的侄子杀死的。几百名沙特阿拉伯人身穿白袍聚集在皇宫外面悼念70岁的费萨尔并表示对君主政体的支持。王储哈立德很快继承了费萨尔的王位,但人们预料新王储法赫德将握有真正权力。费萨尔被看作以色列的对头,但是他的调子温和,主张和平。

评论:为什么好人也要杀呢?

fenglove2008 发表于 2008-3-25 09:54:56

1947年3月25日
中共西北野战军青化砭大捷
http://www.wst.net.cn/history/3.25/032514.jpg
青化砭战役的前沿阵地
指挥员彭德怀(左二)、习仲勋(左三)

1947年3月25日,西北野战军在青化砭以6个旅包围胡宗南部第三十一旅及一个团, 经过1个小时激战,第三十一旅及一个团的3000余人被歼,旅长李纪云被俘。

胡宗南部占领延安后,急于寻找西北野战军主力决战。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指挥下,集中主力第一、第二纵队和新四旅等在延安东北的青化砭集结待机,以一个营伪装主力引诱胡宗南部至延安西北的安塞。胡宗南为保侧翼安全,由第二十七师三十一旅沿延榆公路北进,恰好进入伏击圈。

评论:中共打仗没得说啊!厉害啊!

fenglove2008 发表于 2008-3-25 09:56:03

1944年3月25日
《卡萨布兰卡》获第1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1944年3月, 由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卡萨布兰卡》获第1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导演迈克尔-柯蒂斯因执导本片而获得最佳导演奖。 本片由亨弗莱-鲍嘉和英格丽-褒曼分别出任男女主角。

本片讲述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属摩洛哥北端的城市卡萨布兰卡成为难民的集中地,他们想从这里逃出纳粹的控制,他们最喜欢到里克酒店去,老板里克以前是一个反法西斯者。反纳粹领导人拉兹洛和妻子伊尔莎来到卡萨布兰卡准备逃往美国,而里克与伊尔莎以前是一对情人。伊尔莎请求里克帮助他俩,里克不愿帮忙,但最后帮助他们逃出了卡萨布兰卡。

片子表面上讲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实际上却是一个爱国主义电影。影片因此获1943年度第1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三项大奖,并且成为经久不衰的直接反映二次大战的爱情片。

评论:这里面的主题曲很好听哦!

fenglove2008 发表于 2008-3-25 09:57:27

1937年3月25日
阳翰笙编写的国防影片《夜奔》上演

http://www.wst.net.cn/history/3.25/032518.jpg
电影《夜奔》剧照


1937年春,阳翰笙为明星公司编写了电影剧本《夜奔》,此片由程步高导演,董克毅摄影。这是一部以反汉奸、反走私为主题的国防影片。

评论:抗日题材影片要大力推广,牢记历史啊!

暗雨 发表于 2008-3-25 12:02:44

1807年3月25日,英国宣布废止奴隶贸易。

欧洲新兴的资产者为了从殖民地获得更多的财富,除了加紧对海外洗劫、掠夺外,又着手经营殖民地。他们在北美种植园里种植烟草和棉花,在西印度群岛种甘蔗,在中美洲、南美洲开发金、银矿藏,在印度种植茶树等等。初期在种植园和矿山劳动的多数是白人契约工,他们是欧洲各国横渡大西洋而来的贫苦移民,这些人在原居住地与种植园主或海外劳务公司签订契约,到美洲后用几年劳动来偿付为他们垫付的旅费,契约到期后,便成为自由民。白人契约工大多不适应美洲酷热的天气和繁重的劳动。随着种植园的发展,劳动力严重不足,于是欧洲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劳动力来源,非洲的黑人便成了他们猎取劳动力的主要对象。在种植园或矿山使用奴隶劳动要比使用白人契约工便宜得多,又便于管理。所以奴隶贸易逐渐成为一桩赚钱的买卖兴隆起来。

最先从事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其后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都先后卷入这种惨无人道的奴隶贸易活动中。在奴隶贸易的初期,殖民者曾组织所谓的“捕猎队” 亲自掠奴,偷袭黑人村庄,烧毁房屋,把黑人捆绑着押往停泊在岸边的贩奴船,往往一夜之间把和平宁静的黑人村庄踏为荒无人烟的废墟。殖民者的野蛮暴行,遭到了非洲人民的反击。后来殖民者改变了方式,采取以枪枝、火药诱骗某些沿海地带的部落酋长,唆使他们向内地袭击,挑动部落之间的战争,以便在交战中俘虏对方部落的人,出卖给欧洲的奴隶贩子。由于欧洲殖民者的挑动,这种部落间的“猎奴战争”,在400年的奴隶贸易过程中,始终没有停止过,造成非洲黑人的大量死亡。

殖民者在长期贩卖黑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一本万利的“奴隶贸易制度”。他们贩运奴隶一般都采取“主角航程”;贩奴船满载着“交换”奴隶用的枪枝弹药和廉价消费品,从欧洲港口出发,航行到西非海岸,称为出程;在西非海岸用货品交换大批奴隶,然后横渡大西洋,驶往美洲,称为中程;在美洲用奴隶换取殖民地的原料和金银,运回欧洲,称为归程。一次三角航程需要6个月,奴隶贩子可以做三笔买卖,获得100%到1000%的利润。

在西非各港口,殖民者用木枷和锁链锁住抢来的奴隶,奴隶都被剥去了衣服,供奴隶贩子象挑选牲口一样挑选,被选中的奴隶就被火红的烙铁在身体上烙上标志,然后装上贩奴船。贩奴船的舱板之间的高度不到半米,奴隶们只能席“地”而坐。奴隶贩子为了多赚钱,总是超额一倍,甚至更多倍载运奴隶,把奴隶塞进船舱,使他们象“汤匙”一样卷曲着身体,人挨人地挤在一块。由于船舱拥挤、潮湿,空气污浊,经常出现传染病。患传染病的奴隶往往被投入海里,活活淹死。1874年 “戎号”贩奴船一次就把132个患病的奴隶抛入大海。如果航行途中遇到风暴等恶劣天气,延误航期,致使船上淡水、食物不够时,奴隶贩子也会把部分奴隶抛入大海。

运到美洲的黑奴,在种植园主或矿山主的非人待遇下,有1/3的黑人在移居的头三年死去,大多数人活不到15年。每运到美洲1个奴隶,要有5个奴隶死在追捕和贩运途中。在长达400年奴隶贸易中,估计从非洲运到美洲的奴隶大约为1200万—3000万。整个非洲大陆因奴隶贸易损失的人口至少有1亿多,相当于 1800年非洲的人口总数。奴隶贸易使非洲大部分地方呈现一片荒凉景色,而欧洲奴隶贩子却从中赚了大量钱财,这客观上加快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的经济繁荣,大批的黑人奴隶为美洲的开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评论:万恶的帝国主义啊~~~~

暗雨 发表于 2008-3-25 12:09:21

1879年3月25日,日本入侵琉球国。

  历史上的琉球国,位于中国大陆东方(台湾岛的东北方)、日本九州岛西南方的大海中,为一群岛。同古代日本一样,关于其国的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中国古史。《隋书》中即有《琉求传》。据 1650年成书的该国用汉语自撰的第一部国史《中山世鉴》称:“盖我朝开辟,天神阿摩美久筑之。”“当初,未[有]琉球之名。数万年后,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访求异俗,始至此国地界。万涛间远而望之,蟠旋蜿蜒,若虬浮水中,故因以名琉虬也。”这就是说,中国隋朝时(581~617),该国始被称为琉虬。查中国典籍,虬是龙的一种。以琉球群岛散布在大洋中的状态而言,谓之琉虬,实在非常形象。然而可能因为古代中国都将龙作为华夏帝王的象征,史官写史多有忌讳,所以《隋书》就将它改为同音的“琉求”了吧。

  到明代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杨载携带诏书出使琉球,诏书中称其为琉球。从此乃成为正式名称。可见,连琉球国的国名也是中国取的。据《殊域周咨录》载,该诏书说:“朕为臣民推戴,即位皇帝,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是用遣使外夷,播告朕意,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入贡。惟尔琉球,在中国东南,远据海外,未及报知。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这份诏书除了以华夏自居中央,使用了中国历代皇帝习用的“蛮夷”之类词以外,毫无威胁恐吓的意思,是一种和平外交。因此,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首先领诏,并立刻派遣王弟泰期,与杨载一同来中国,奉表称臣。“由是,琉球始通中国,以开人文维新之基。”(见1725年琉球国用汉语自撰的第二部正史《中山世谱》)继中山王后,琉球山南王承察度和山北王怕尼芝,也相继于翌年向中国皇帝称臣入贡。当时琉球“三山分立”,相互征战。明太祖知悉后,又去诏云:“使者自海中归,言琉球三王互争,废弃农业,伤残人命。朕闻之不堪悯怜。”因此要求他们“能体朕意,息兵养民,以绵国祚”。后三王果然罢战息兵。足见此时中国皇帝在琉球享有高度政治权威,当时的琉球实是中国的属国。

  据琉球国史及各种史料记载,自洪武十六年(1383)起,历代琉球王都向中国皇帝请求册封,正式确定君臣关系。这种关系延续了整整五个世纪,即使是日本庆长十四年(1609)发生日本萨摩藩(今鹿儿岛县)岛津氏入侵琉球,琉球国在受到萨摩制约的情况下,也始终未变。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元璋“更赐闽人三十六姓”人琉。这批中国移民主要是向琉球传授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琉球王国也曾主动请求赐人,如 1606年,尚宁王受册封时,便请赐明人归化。如从中国去的蔡氏为蔡襄的后人,林氏为林和靖家族的后人。与此同时,琉球王还经常选派子弟到中国留学。

  从明洪武五年(1372)以后,琉球王国一直使用中国的年号,奉行中国正朔。(直至清光绪五年(1879),日本强行“废琉置县”为止)琉球王国的官方文书、外交条约、正史等,都是用汉文写的。连它的国都首里城的宫殿,都不是坐北朝南,而是面向西方,充分表示其归慕中国之意。琉球人也与日本人做生意,但每逢中国册封使到琉,必禁用假名、和歌、宽永通宝(日币),改穿唐服。琉球还配合中国抗倭,《明史》就有记载,如嘉靖三十六年(1557),“先是,倭寇自浙江败还,抵琉球境。世子尚元遣兵邀击,大歼之,获中国被掠者六人,至是送还。”

  1609年,萨摩“以劲兵三千入其国,掳其王,迁其宗器,大掠而去”(《明史》)。当时琉球王侍从写的《喜安日记》记载:“有如家家日记,代代文书,七珍万宝,尽失无遗!”萨军将琉球王尚宁等百余人俘至鹿儿岛,达三年五个月,逼迫尚宁王屈辱地承认向其“进贡”。同时还强行割占琉球北部五岛。但即便如此,也尚未改变中琉关系。如据《明史》记载,万历十四年 (1616),“日本有取鸡笼山之谋(其地名台湾)”,当时忍辱负重的尚宁王在国家残破的情况下,依然不忘“遣使以闻”,通报中国防备日本侵略。清朝入主中原后,中琉册封关系继续保持,贸易和文化交流还更为扩大了。

  然而,日本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原来萨摩对琉球的侵略掠夺,还只是日本西南某个岛藩的强盗行为;现在,日本则要进行整个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扩张了。明治初年的“征韩论”中,就提到了要侵占琉球。明治五年(1872),日本借琉球使者到访日本之际,突然强制“册封”琉球国王为藩王,并列入所谓“华族”。这是维新政府强行改变日琉关系的第一步。而这些行径,当时都是暗中进行,对中国隐瞒的。从此,琉球便成为了所谓“日清两属”。而后,日本政府不断施加政治、军事压力,进一步胁迫琉球断绝与中国的宗属关系,但每次均遭拒绝。如1875年8月5日琉球王尚泰答复日方的信中,便说不能“忘却中国累世之厚恩,失却信义”。还提到所谓“两属”之事,“以往对中国隐匿,恳请对中国说明,采取明确处置”,并表示“愿对两国奉公,永久勤勉”。但日本还是不肯罢休。

  面对日本政府的百般逼迫,琉球国在不断向日本“请愿”要求保持中琉关系、不变琉球国体政体的同时,还向西方各国公使发出外交求援信。日本恼羞成怒,1879年1月10日日本《朝野新闻》竟称 “琉奴蔑视我日本帝国甚哉”!于是,日本决定不顾国际公法,不顾琉球国臣民的意愿,加快吞并琉球。1879年3月,日本向琉球秘密派出军警人员,采取突然行动,在首里城向琉球王代理今归仁王子命令交出政权。4月4日,日本悍然宣布“废琉置县”,即将琉球国改为冲绳县。随即大肆抢掠中琉往来的文书、文物和宝印,以及琉球国的政府档案,企图销毁和隐匿历史见证。并强迫尚泰王等前去日本。这时,琉球王国仍拼死反抗,发出血泪抗议,并曾秘密派官员赴天津谒见李鸿章,请求中国“尽逐日兵出境”。清政府也据理与日本力争过,但终究未能派兵援助琉球。这当然也是与清朝政府腐败、实力衰落有关的。当时,流球国陈情通事林世功还在北京壮烈自杀,以死抗议日本侵略,以死请求中国出兵。然而“自为一国”的琉球还是生生被日本灭绝了社稷!但反抗运动继续进行,大概到甲午战争结束后才渐息。

  直到1919年,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在组织人辑集清诗总集《晚晴移诗汇》(1929年编成)时,仍然将琉球诗人的诗作为“属国”的作品收在最后一卷中。1925年,著名诗人闻一多发表《七子之歌》,将被帝国主义列强强占去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地,比作离开了母亲怀抱的七个儿子,哭诉着被强盗欺侮蹂躏的痛苦,在“台湾”一节里他也写到了琉球:“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流球灭国一百二十年后,日本政府别出心裁地把2000年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放在冲绳召开。日本还特意新印了面值2000日元的纸币,上面的图影是当年琉球王国的遗迹。真不知那些世界首富国家的首脑,坐在当年琉球国的土地上,会不会回想起历史并不十分久远的那一幕灭人社稷的暴行?会有什么感想?(作者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

评论:哎~~~估计现在还是喜欢自己是日本人吧,啥时候也来个打砸烧抢,看看西方怎么评论。

暗雨 发表于 2008-3-25 12:24:03

1976年3月25日 “《文汇报》事件”

  1976年3月5日,新华社播发沈阳部队广大指战员纪念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13周年的文章,文章中引了周恩来给雷锋的题词。《文汇报》在发表这条消息时,把周恩来题词删掉。

  1976年3月25日,上海《文汇报》在一篇题为《走资派还在走,我们就要同他斗》的报道中公然说“孔老二要‘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党内那个走资派要把被打倒的至今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扶上台”。此后数天内,各地向《文汇报》社发表的提议丞电400多件,抗议电话1000多次。这些文电指出:“反周总理的人不得人心!”责问:“《文汇报》成了谁家的报纸?”严正要求“《文汇报》必须向全国人民交代事件的真相!”对此,张春桥却说:“为什么唯独查《文汇报》?”、“不要批评报纸了,报纸以后还要删!”王洪文说:“删掉总理题词算个屁事!”

  3月28日,南京大学400余人,抬着周总理的巨幅遗像和大花圈,绕道新街口到梅园新村,掀起了抗议《文汇报》影射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全国第一次有众多群众参加的大规模示威游行。

  3月30日,南京大学学生在南京火车站工作人员帮助下,用桐油和油漆在火车车厢内刷了“警惕赫鲁晓夫式的人物上台”、“揪出《文汇报》的黑后台”等大宗标语。这些标语,随着南来北往的列车传向四面八方,起到了推动全国爆发反对“四人帮”的活动的先锋鼓动作用。

评论:那啥~~~看上去很民主啊,不多说^^

lqm2000 发表于 2008-3-25 18:58:29

1976年3月25日 英国元帅蒙哥马利逝世
http://baike.baidu.com/pic/2/11549365374848096_small.jpg
   蒙哥马利,1887年11月17日生。北爱尔兰人血统,曾在伦敦圣保罗学校和全家军事学院受教育。在“一战”中以干练、坚强崭露头角。“二战”初期任师长,在法国战场作战。1942年去北非,任英国第八军军长。他在阿拉曼战役中把隆美尔赶出埃及。1943年5月迫使德军在突尼斯投降。1944年统率盟军攻入法国。同年6月6日指挥盟军进入诺曼底。晋升元帅后,率英军和加拿大军团横扫法国北部、比利时、荷兰和德国。1945年5月4日接受德国北方军的投降。1946年被封子爵。1946-1948年任帝国总参谋长。1948-1951年任西欧联盟主席。1951-1958年任北约副司令。
  蒙哥马利始终是一位谨慎、彻底的战略家。他坚持每次出击前,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虽有延误战机之嫌,但稳妥可靠,并保证了他在部下当中的声威。

一代名将,功勋卓著,令后人景仰。

lqm2000 发表于 2008-3-25 19:03:32

1918年3月25日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逝世
http://pic.people.com.cn/mediafile/200704/29/F200704291703539858273507.jpg

  德彪西,1862年8月22日生。1873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与作曲。1884年以康塔塔《浪子》而获罗马大奖。他的作品主要受瓦格纳等人的影响。他的主要作品有《贝加马斯卡组曲》(1890-1905)、《牧神午后序曲》(1894)、《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1902)、《大海》(1905)、《儿童乐园》(1908)、《玩具盒》(1908)等。

  他们作品受文学和美术中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影响而创作了一种十分独特的和声与音乐结构体系。其作品推动了20世纪音乐的发展。

  德彪西为人阴郁难测、不好交往,并对其声誉带来的一切感到厌恶,甚至悔恨以作音乐为生。

  1918年3月25日病逝。

在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里,他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lqm2000 发表于 2008-3-25 19:18:57

http://image2.sina.com.cn/dy/s/2005-03-24/U397P1T1D6185932F21DT20050324191435.jpg

  1988年3月25日,中国第一座具有现代化设施的急救中心――北京市急救中心竣工并正式开业(摄于1987年4月)。

现代化急救中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急救水平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在进一步缩小。

lqm2000 发表于 2008-3-25 19:28:23

1999年3月25日 我国第一头转基因牛诞生
http://www.br.gov.cn/hg/images/chengjiu/gongxian7.gif

  1999年3月25日,记者从中国工程院转基因动物和医药产业讨论会获悉,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自1998年成功地培育出转基因羊之后,1999年初又成功地培育出我国首例转基因试管牛。
  这头转基因牛是头公牛,取名为“滔滔”,2月19日诞生于上海市奉贤县奉新动物试验场,出生时体重38公斤。经D N A(脱氧核糖核酸)分析,它携带有人血清白蛋白基因。中国工程院院士、课题组负责人曾溢滔教授介绍,这头公牛成熟配种后,它的“女儿”产下仔牛,可望分泌含有人血清白蛋白的牛奶,这标志着我国转基因动物研究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1998年,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黄淑帧、曾溢滔教授等率领课题组,创立了整合胚胎移植的转基因羊新技术路线,使转基因羊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在转基因羊成功的基础上,1998年5月27日,课题组又应用创立的新技术路线进行转基因试管牛的试验。在8头受试牛中,有3头妊娠,其中两头在妊娠中期流产,另一头足月分娩出一头携带有人血清白蛋白基因整合的转基因试管公牛。这一成果证实,上海医学遗传所创立的这条转基因羊新技术路线同样适应于大家畜的转基因动物研制。
  课题组黄淑帧教授分析,由于牛的繁殖周期长,投资成本高,转基因牛的难度更大。但是,与转基因羊相比,一头母牛每年的产奶量可高达1万公斤,比山羊的产奶量高20多倍。所以,转基因牛更适用于生产一些需要量大的珍贵药物。人血清白蛋白正是目前国内需要量大又十分紧缺的药物,如果能真正实现用牛奶来生产这一药物,这一状况将大大改变。

转基因牛的诞生,是我国科技的几大进步。

lqm2000 发表于 2008-3-25 20:01:38

http://www.cnic.ac.cn/news/fresh/200403310006_16070.jpg

  2001年3月25日,由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组委会和北京市体育局主办的迎大运、申奥运2001年“体育彩票杯”北京春季长跑暨第七届“容错杯”北京国际长跑节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鸣枪开赛。

群众性的北京国际长跑节,其影响越大越大,已成为每年的固定节目。

haveyoume 发表于 2009-3-5 19:49:31

金豆留住记忆03月25日目录

内容楼层
1807年3月25日,英国宣布废止奴隶贸易。25
1815年3月25日组成第七次反法联盟,分6路进攻法国   18
1879年3月25日,日本入侵琉球国。26
1913年3月25日孙中山决定武装倒袁楼主
1915年全国各地响应抵制日货运动   16
1918年3月25日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逝世29
1918年3月25日大威力新式步枪在美国试验成功2
1924年3月25日雅典议会宣布希腊为共和国12
1936年3月25日阎锡山在山西成立“自强救国同志会”11
1937年3月25日阳翰笙编写的国防影片《夜奔》上演24
1944年3月25日《卡萨布兰卡》上演5
1947年3月25日中共西北野战军青化砭大捷9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迁至北平并举行阅兵式8
1957年3月25日《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在罗马签订14
1970年3月25日,徐海东在郑州逝世,享年70岁。19
1975年3月25日沙特国王费萨尔被患病侄子刺杀21
1976年3月25日 “《文汇报》事件”27
1976年3月25日 英国元帅蒙哥马利逝世28
1979年3月25日伊恩-史密斯同意罗得西亚独立日程表13
1982年3月25日尼加拉瓜桑地诺主义者政府暂时取消所有公民权利4
1985年3月25日美国从太空帮助火车运行3
1988年3月25日,中国第一座具有现代化设施的急救中心――北京市急救中心竣工并正式开业30
1996年3月25日“百武”彗星掠过地球最近点   17
1997年3月25日北京持枪抢劫运钞车一案主犯被枪决6
1998年3月25日2000年的计时钟在长城启动1
1998年3月25日常昊获首届乐百氏围棋赛冠军7
1998年3月25日中国将进行医疗制度改革--医药分家15
1999年3月25日 我国第一头转基因牛诞生31
2001年3月25日,北京春季长跑暨第七届“容错杯”北京国际长跑节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鸣枪开赛32
2002年3月25号晚上10时15分,我国研制的“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20

speary 发表于 2009-3-25 00:01:40

2004年3月25日中国昆虫学家、生态学家、高等农业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庞雄飞逝世


  昆虫学家。广东佛山人。1953年毕业于华南农学院植物保护系。1959年获莫斯科农学院农学副博士学位。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对害虫生态控制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长期研究工作。在该领域中,改进和发展生命表方法,提出种群控制指数作为定量研究各类因子作用的“算子”,建立害虫天敌及其与其他因子协同作用的研究方法,建立适应于种群控制研究的状态空间方程,打下了种群生态控制研究方法的基础。与此同时,在天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中,系统整理中国的瓢虫科,描述瓢虫、赤眼蜂和缨小蜂100多个新种,对其中的重要天敌的利用进行了研究。
  庞雄飞教授,广东佛山人,1929年8月1日出生,1953年华南农学院大学本科毕业,1959年获莫斯科大学副博士学位。1983年至1989年任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曾受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997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院士。
  庞雄飞长期从事昆虫学和生态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主编参编的教材有:《昆虫群落生态学》、《昆虫学通论》、《害虫生物防治》、《农业昆虫学》。他创立了昆虫生态研究室,主持过多项国家、省部级重大研究项目,把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引进昆虫种群生态学的研究领域,提出害虫种群控制系统理论和研究技术,近年还提出了利用异源植物次生化合物防治害虫新思路。他依据物种概念,重新整理了瓢虫科的分类系统,整理了分布于中国及其邻近地区的瓢虫近700种,发表瓢虫新种近100个,建立了一个新亚科,另还发表赤眼蜂属和缨小蜂属新种12个。他创办了集教学、科研和科技示范于一体的深圳龙岗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为华南农业大学昆虫学科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及农业部昆虫生态、毒理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庞雄飞勤奋刻苦、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他著述颇丰,专著有:《害虫种群系统控制》、《中国经济昆虫(二)瓢虫科》; 合作编写出版专著有:《系统科学在植物保护研究中的应用》、《中国经济昆虫志小蜂总科》、《天敌昆虫图册》、《水稻害虫天敌图说》、《全国瓢虫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代表论文有:《南岭山地生物群落简史》等。他获得过多项国家、省部级科技奖,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著名昆名学家、生态学家。
  我国著名昆虫学家、生态学家、高等农业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庞雄飞教授因病于2004年3月25日在广州逝世,享年76岁。

评论:老一辈科学家,一生致力于昆虫生态学研究,留下了不少专著

shunu 发表于 2009-3-25 00:06:07

1306年3月25日苏格兰民族英雄罗伯特·布鲁斯在柏斯加冕成为苏格兰国王



罗伯特·布鲁斯(Robert Bruce 中古爱尔兰语:Roibert a Briuis;苏格兰盖尔语:Raibeart Bruis,1274年7月11日-1329年6月7日)是苏格兰历史中重要的国王,王号“罗伯特一世”。他领导苏格兰人打败英格兰军队,确保王国独立。

广为人知的“蜘蛛结网故事”,在一个版本中的主角就是罗伯特·布鲁斯。由于其一生经历颠簸,在最初加冕国王并抵抗爱德华一世的过程中又遭遇惨败而不得不出海躲避,有传闻即说当时他看到一蜘蛛在风雨中结网,虽屡屡失败而不放弃,最后终于成功,于是大受鼓舞而决心东山再起。


评论:没有非凡的决心、专心加恒心,成不了英雄。

ishu 发表于 2009-3-25 00:18:36

1655年——荷兰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用自制的望远镜发现土星的第一颗卫星土卫六。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4/46/Titanglobe.jpg/600px-Titanglobe.jpg

土卫六(Titan,又称为泰坦星)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在1655年3月25日被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发现,它也是在太阳系内继木星伽利略卫星发现后发现的第一颗卫星。由于它是太阳系唯一一个拥有浓厚大气层的卫星,因此被视为一个时光机器,有助我们了解地球最初期的情况,揭开地球生物如何诞生之谜。

土卫六是目前已知拥有真正大气层的卫星,其他的卫星最多只是拥有示踪气体。在1944年时使用光谱学技术观察土卫六的杰拉德·柯伊伯(Gerard P. Kuiper)是第一个发现土卫六有大气存在的人,他发现土卫六大气的甲烷局部压力高到100毫巴,而多年后旅行者太空船的观测也证实土卫六上有大气存在。浓密的大气反射了大部分的光线造成反温室效应(Anti-Greenhouse Effect),使得土卫六的地表寒冷异常。事实上,土卫六的大气压比地球还要大,其地表压力是地球表面的1.5倍,且由于其高密度与较小的重力,假如今天人类站在土卫六地表上,可能光只靠挥动手臂的力量就足以让自己在土卫六的大气中飞行。早年时由于土卫六表面浓密的云层遮蔽了所有可见光的进出,在光学观测时代人们并无法直接观察到其地表,因此只能推论其表面大部分应是固态或液态乙烷。后来人们透过装置在地球上的雷达望远镜进行观测发现土卫六表面并没有大范围的乙烷海洋,不过仍然有可能存在小型的乙烷湖泊。在2008年8月1日,科学家对卡西尼太空船传回的照片进行研究,证实了泰坦上面有湖泊。除了阻碍人们从地球直接观察其地表外,由于土卫六的大气实在太厚,太阳的光线几乎无法穿透,该卫星的表面可说是一片昏暗,因此当卡西尼号释放出惠更斯探测器降落在土卫六上时,惠更斯号虽然成功地传送回许多现场照片,但却因为光线过度微弱而无法从照片中判读出土卫六表面实际上的状况。

土卫六大气的98.44%是氮气——太阳系中惟一除了地球外的富氮星体——那里还有大量不同种类的碳氢化合物残余(包括甲烷、乙烷、丁二炔、甲基乙炔、丙炔腈、乙炔、丙烷,以及二氧化碳、氰、氰化氢和氦气。这些碳氢化合物被认为来自于土卫六上层大气中的甲烷。当甲烷因为太阳辐射而发生反应就会产生浓密的桔红色烟云。土卫六表面那像是被涂上了一层柏油的有机物沉淀叫做tholin。土卫六没有磁场保护,所以当它有时运行在土星的磁气层外时,便直接暴露在太阳风之下。这导致大气电离并在大气上层释放出一些分子。

在接近表面时,土卫六的温度大约是94K。水冰在这种温度下会升华,所以大气中会有少量的水蒸气存在。土卫六表面除了覆盖全球的迷雾之外也有各种不同的云。云可能是由甲烷,乙烷或简单的有机物组成。其他稀有的复杂化学物质是土卫六在太空外观呈现橙色的原因。

评论:它是土星卫星中最大的一个。

iamhkq 发表于 2009-3-25 00:26:38

1821年——希腊人民发动起义,反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土耳其语︰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为土耳其人所创立之国。始王奥斯曼一世,初居中亚,并奉伊斯兰教为国教,后迁至小亚细亚,日渐兴盛。极盛时势力达欧亚非三大洲,领有南欧、中东及北非之大部,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苏丹。自灭亡东罗马帝国后,定都君士坦丁堡,且以罗马帝国继承人自居。故其帝视自己为天下之主,继承了罗马帝国及伊斯兰文明,东西文明在其手中因而得以统合。
  其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之陆上交流达六世纪之久。在其存在其间,不止一次实行伊斯兰化及现代化改革,使得东西文明之界限日趋模糊。其对西方文明影响举足轻重,其建筑师希南(Memur Sinan)名留至今。于十六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日趋顶盛,在十七世纪,其领土更达最高峰。而在赫伊尔丁带领下,其海军更掌控地中海。
  其为惟一的伊斯兰势力能于十五至十九世纪期间,挑战日趋强盛之欧洲霸权。然而,终不敌之,由十七世纪开始逐渐趋于没落,国土日削,国权日丧。并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败于协约国之手。国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今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因而领导国民起义,击退西方势力,据小亚细亚立国,废哈里发,更国号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至此灭亡。
帝国的历史】
  建立
  奥斯曼土耳其人原属中亚阿姆河一带(突厥斯坦)西突厥乌古斯人的卡伊部落,从事游牧,逐水草而居。13世纪初,蒙古人大举入侵中亚,卡伊部落首领埃尔图格鲁尔率部400多帐被迫西迁,进入安纳托利亚,信奉伊斯兰教(一说在中亚时已信伊斯兰教)。归顺塞尔柱突厥人的罗姆素丹国,受封安纳托利亚北部的卡拉贾达地区,并委以守卫边境重任。埃尔图格鲁尔从毗邻拜占庭手中夺取瑟于特、多马尼奇等地,这成为奥斯曼国家的发祥地。1281年,奥斯曼一世('Uthman I,1258~1324)继其父担任部落首领后,继续兼并拜占庭领土卡拉贾希萨尔、比莱吉克、亚尔希萨尔等地,定都耶尼谢希尔。1289年罗姆素丹国被迫承认他夺取的领土为其封地。1299年,奥斯曼趁罗姆素丹国分裂,正式宣布独立,称号“加齐”,奠定了奥斯曼国家的雏形,故名。1324年,奥斯曼之子奥尔汗(1324~1360)继位后,首先攻占布尔萨,并迁都于此,正式宣布使用“素丹”称号,立伊斯兰教为国教,实行伊斯兰教法,建清真寺和宗教学校。他继续向外扩张,先后又攻占尼西亚、尼科美底亚、斯库塔里、安卡拉等地,其势力达于马尔马拉海南岸地区及加利波里半岛。他开始建立常备军队,组建近卫军团(即童子军团),确立国家行政组织,中央设立迪万(即国务会议),任命维齐尔(即大臣),向各地派遣贝伊(即行政军事长官)和卡迪(即教法官),铸造统一钱币,成为奥斯曼国家的真正缔造者。1360年素丹穆拉德一世(1360-1389在位)继位后,向东南欧扩张取得决定性的进展。1362年,采取大规模军事进攻,占领埃迪尔内,并以此为都。接着又征服西色雷斯、马其顿、索菲亚、帖萨罗尼加和整个希腊北部,迫使保加利亚和塞维利亚统治者称臣纳贡。1389年在科索沃战役中大败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联军。素丹巴耶济德一世(1389~1402在位)征服多瑙河以南的巴尔干地区,初步统一安纳托利亚突厥塞尔柱各埃米尔公国。1394年,迫使埃及马穆鲁克王朝扶植下的哈里发穆泰瓦基勒赐封他为“罗姆素丹”。1402年,帖木儿率军侵入小亚细亚,奥斯曼军队战败,巴耶济德一世被俘后身亡,其后代陷入内争。素丹穆罕默德一世(1403,,1421在位)结束分裂局面,收复帖木儿征战时丧失的领土。1444年,穆拉德二世(1421~1451在位)对欧洲基督教王国作战,再次征服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确立了在欧、亚所辖地区的统治。
帝国的扩张】
  版本1:
  
  奥斯曼一世之子奥尔汗统治期间,即十四世纪初中期,建立了常备军,并且吞并了罗姆苏丹国之大部分地区。于一三三一年,其打伤了东罗马帝国皇帝,并攻占了尼西亚城;一三三七年,夺取尼科美底亚,将东罗马帝国之势力逐出小亚细亚。奥尔汗改称“总督”。一三四九年,奥尔汗以二万骑兵打败了塞尔维亚,占领亚得里亚堡,并迁都于此,改名“埃迪尔内”。
  奥尔汗之子穆拉德一世更自号“素丹”,并于一三八九年取得科索沃战役之胜利,打败了巴尔干诸国联军,征服塞尔维亚。再于一三九三年征服保加利亚。一三九六年,罗马教皇授权匈牙利国王率领多国部队与之决战,结果联军大败,欧洲诸国震惊。至十四世纪末,其控制了巴尔干半岛大部及小亚细亚。
  十五世纪初,由于中亚帖木儿兴起,帝国曾一度衰落。至穆罕默德二世时期,国力恢复。一四五三年,穆罕默德二世亲率三十万大军进攻君士坦丁堡,钜战五十三天,终于五月二十九日攻克,并迁都于此,东罗马帝国灭亡。
  攻灭东罗马後,奥斯曼帝国继续扩张。先于一四六三年征服波斯尼亚;再于一四七八年征服克里米亚汗国;翌年征服阿尔巴尼亚;一五一四年向东打败伊朗。一五一七年更向南征讨,灭亡埃及马穆鲁克王朝。随後麦加、麦地那亦相继被占领,苏丹因而自称为“两个圣城之仆人”,成为穆斯林世界之首脑哈里发。
  苏莱曼一世在位时,国力达到鼎盛,其被尊为“大帝”。一五二一年,占领贝尔格莱德;一五二九年围攻维也纳;一五五五年进占两河流域。至一五七四年,势力更达到的黎波里、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版图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南高加索、库尔德斯坦、叙利亚、巴勒斯坦、阿拉伯半岛部分地区及北非大部,形成地跨亚、非、欧三洲之大帝国。
  由于其穷兵黩武,因而战事不断,打断了东西方之贸易,使得西欧往东方之交通不时受阻。而帝国向过境商人征高额税收,乃原产东方之香料、茶叶等商品价格昂贵之原因之一。然而,丰厚之商业利润使得西欧诸国寻找去东方新航路,免受其威胁,从而促生了地理大发现。
  版本2:
  1451年,素丹穆罕默德二世(1421~1481在位)执政后,帝国步入强盛时期。1453年攻克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后改名伊斯坦布尔)成为帝国的新都,并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为清真寺。他制定伊斯兰法典,完善行政管理制度,扩建用先进武器装备的军队,对新征服地区实行伊斯兰化的各项政策,对其他宗教团体实行自治的“米勒特制”,发展经济,从而巩固了统治,增强了向外扩张的实力。1459~1478年,最终占领了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克里木、阿尔巴尼亚、伯罗奔尼撒半岛等,并统一了小亚细亚。自称“两地(指罗梅利亚和安纳托利亚)和两海(指爱琴海和黑海)的主人”。16世纪初,素丹赛利姆一世(1512~1520在位)先后打败伊朗萨法维王朝和埃及马穆鲁克王朝,从开罗俘虏哈里发穆泰瓦基勒予以监禁,自称哈里发。他占领了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地区。麦加圣地谢里夫表示臣服,并将大量伊斯兰教圣物供奉给素丹。赛利姆遂取得“两圣地护卫者”称号。素丹苏莱曼一世(1520~1566在位)统治时期,奥斯曼帝国国势臻于极盛。他励精图治,整顿朝纲,加强中央政权,发展经济,国库充盈。他先后征服和控制了伊拉克、黎巴嫩、希贾兹、也门等地,辖有除摩洛哥外的马格里布地区,并向东南欧派驻军事长官、伊斯兰教法官、传教师,使伊斯兰教在东南欧广泛传播。帝国极盛时,其领土东迄高加索和波斯湾,南抵非洲内地,西达非洲摩洛哥,北迄奥地利边界直到俄国境内,囊括今欧、亚、非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土地,领土面积约600多万平方公里。
  版本3:
  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攻陷贝尔格莱德,攻陷布达,围攻维也纳,夺取了地中海的东岸和红海要道。奥斯曼帝国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版图囊括以前的阿拉伯和拜占庭两个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称雄一时。奥斯曼帝国在中古后期和近代的历史发展中曾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个国家是中古后期兴起的。它的建立者是游牧于里海东南部呼罗珊一带的一支突厥人。13世纪时,蒙古人开始向西扩张,迫使他们迁移。最初他们依附于塞尔柱突厥人建立的罗姆苏丹国,在和拜占庭相邻的萨卡利亚河畔得到一块封地。1242年,罗姆苏丹国在蒙古人的打击下瓦解。于是这支突厥人获得了充分发展的机会,从此开始发展壮大。部落酋长埃尔托格鲁尔死后,他的儿子奥斯曼(1282—1326年)继位。
  1300年,奥斯曼开始自称苏丹,宣布他的部落为独立的伊斯兰国家,即爱米尔国。1301年,奥斯曼侵占了富庶的卑斯尼亚平原。当时奥斯曼的主要敌人是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在小亚的土地是他扩张的主要对象。1326年,奥斯曼夺取拜占庭在小亚的重镇布鲁萨,控制了马尔马拉海峡,并把首都迁到布鲁萨,这一新的国家称为奥斯曼帝国,在国内居于统治地位的土耳其人被称作奥斯曼土耳其人。这时奥斯曼帝国已经靠近了欧洲,定都布鲁萨使得这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指向欧洲。
  奥斯曼帝国真正大举扩张是在奥斯曼的儿子乌尔汗(1326—1359年)统治时期。乌尔汗为了进一步扩张,建立了正规的常备军。他的常备军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得到采邑的封建主提供的军队,另一种是新建立的军队,这种军队的规模初期并不大,但是装备精良,训练严格,是奥斯曼帝国的主要战斗力量。这种军队的特殊之处是要终生服役,不得建立庭,待遇优厚,享有特权。在奥斯曼帝国,几乎仍然采用中亚的战斗体制,男孩自小就要接受军事训练,社会以战争掠夺为荣,战士打起仗来英勇顽强。新军建立初期只有1万人,到16世纪中期发展到4万人,17世纪初发展到9万人。当时,奥斯曼帝国有着良好的扩张条件,拜占庭已经衰落,罗姆苏丹国也已经分裂。奥斯曼帝国首先占据了原来罗姆苏丹国的大片地区,并以此为基础,开始大规模地向欧洲扩张。1331年,奥斯曼军队打败拜占庭帝国军队,攻占了尼西亚城。133年攻占了克米底亚,距离君士坦丁堡很近,实际上已经占领了拜占庭在小亚的全部领土。1354年,乌尔汗率军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占领了加里波利半岛,并把这里作为进攻巴尔干半岛的桥头堡。
  乌尔汗的儿子穆拉德一世(1359—1389年)在位时,奥斯曼帝国占领了整个色雷斯东部。1362年,奥斯曼帝国攻陷亚得里亚堡,切断了君士坦丁堡与巴尔干半岛其他地区的联系,并把首都迁到这里。1389年,欧洲联军与奥斯曼军队在科索沃发生了激战,尽管由塞尔维亚,保加利亚,波斯尼亚,瓦拉几亚,阿尔巴尼亚和匈牙利人组成的联军作战英勇,在战斗中甚至击毙了苏丹穆拉德一世,但由于奥斯曼军队在数量上占有优势,指挥得当,联军终于被打败,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保加利亚先后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国,后来又被兼并为奥斯曼帝国的行省。这一胜利震动了欧洲各国的统治者。欧洲各国为了拯救拜占庭帝国,派出了援军。1396年,在多瑙河畔的尼科堡战役中,奥斯曼军队一举打败了匈牙利、法兰西、德意志等国的联军,将近一万名十字军被俘,除了用巨款赎回300名贵族骑士外,其余的几乎全部被杀。从此,欧洲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奥斯曼帝国扩张。于是,巴尔干半岛逐渐落入奥斯曼帝国的版图,拜占庭帝国危在旦夕。
  但就在此时,中亚的帖木儿帝国强大起来,并开始向小亚扩张。1402年,在安卡拉附近的一次大战中,帖木儿军大败奥斯曼军,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1389—1402年)被俘。这一事件暂时挽救了拜占庭,使之又勉强存在了一段时间。因为在这场战役以后,奥斯曼帝国的地方割据势力抬头,巴耶塞特苏丹的四个儿子之间开始了争夺王位的战争,新征服地区的人民也趁机掀起反抗运动,奥斯曼帝国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不得不推迟了向欧洲的扩张。
  苏拉德二世时(1421—1451年)时,奥斯曼帝国内部的战争停止下来,又继续向欧洲扩张。1430年,苏拉德二世率军占领帖撒罗尼加,拜占庭实际上已处于包围之中。到穆罕默德二世(1451—1481年)统治时期,开始了对君士坦丁堡的直接进攻。1453年,他率领20万大军和300艘战舰从陆上和水上同时进攻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虽然有许多险要和堡垒,军民也进行了拚死的抵抗,但力量对比悬殊,守军只有不足一万人。最后,城中的热那亚人作了土耳其人的内应。奥斯曼帝国以保留热那亚人在君士坦丁堡城内加拉太区的商业殖民地特权为条件,利用涂油板将70多艘土耳其战船运过加拉太后面的陆地,然后用这些船只搭浮桥,从侧面攻城。君士坦丁堡被打开一个缺口。在顽强地坚持了5天之后,君士坦丁堡终于在1453年5月29日被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三世阵亡,千年的帝国灭亡了。土耳其人攻陷该城之后,大肆劫掠3天,许多居民被杀或被掠为奴隶。奥斯曼帝国迁都于此,并把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即伊斯兰教的城市,著名的圣索菲亚教堂也被改为清真寺。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使东欧失去了屏障。奥斯曼帝国继续扩张,在巴尔干,征服了摩利亚和雅典公国,在爱琴海上,攻占了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占有的岛屿。1459年又征服了塞尔维亚全境,1463到1465年间征服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1479年占领了阿尔巴尼亚。此外,在中间地区,奥斯曼帝国迫使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承认其宗主权。土耳其人还把热那亚人在黑海岸边的殖民地及重要商业城市卡法夺了过去,克里米亚汗也被迫臣服于奥斯曼帝国。
  此后,奥斯曼帝国暂时把侵略矛头指向东方。在苏丹塞里姆一世(1512—1520年)统治时期,开始了与伊朗的长期战争。但是对伊朗的战争并不顺利。土耳其人主要是为了夺取伊朗占据的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和南高加索。在1514年查尔迪兰战役中曾打败过伊朗。但此后进展不大。受阻的奥斯曼帝国又把矛头指向了南部。1516年,在阿勒颇打败埃及苏丹的军队,1517年,奥斯曼军队没有受到抵抗就进入了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埃及国家灭亡。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土耳其人夺取了地中海的东岸和红海要道,占领了麦加和麦地那。
  苏里曼一世(1520—1560年)时期,帝国达到了鼎盛。苏里曼是个非常有作为的苏丹。他把全部精力放在进攻欧洲上,继位不久就开始向欧洲全面进攻。1521年,他派兵攻占当时属于匈牙利的贝尔格莱德。1526年,在摩哈赤战役中击溃了匈牙利国王的军队,攻陷布达。以后数次进攻奥地利,甚至打到了维也纳。但在欧洲碰到了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全力抵抗,进攻的势头被遏止。
  此后,苏里曼开始大举进攻阿拉伯半岛地区和北非。他首先派兵占领巴格达,完全占据两河流域,吞并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又在很短的时间里占领了非洲的大片土地,攻占了的黎波里和阿尔及利亚。他的后代在1574年攻占了突尼斯。到16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版图囊括了以前存在过的阿拉伯和拜占庭两个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称雄一时。
衰落与灭亡】
  版本1:
  1571年,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在勒班多战役中被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联合舰队打败,失去了对地中海的控制。从此,奥斯曼帝国开始走下坡路。十七至十八世纪,其与奥地利帝国、俄罗斯帝国交战迭遭失败,势力转衰。九次俄土战争几无胜绩,失地千里。至十九世纪初,境内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巴尔干半岛诸国先後独立;英、法、俄、奥相继争夺其领土。及后,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同盟国共同作战,最终战败,结果遭列强宰割。土耳其民族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于一九一九年,今日之土耳其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凯末尔·阿塔图尔克)领导民族抗战运动,击退外国势力。一九二一年一月 ,大国民议会通过根本法,改国名为土耳其。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一日,废素丹制,奥斯曼帝国正式灭亡。翌年十月二十九日土耳其共和国建立。
  版本2:
  
  自苏莱曼一世死后的200多年间,奥斯曼帝国渐趋衰落。在内部,地方封建割据加强,土地高度集中,对农民的徭役赋税加重,国家财政危机。国内民族压迫严重,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小亚及西亚各地先后爆发了数十次农民起义和教派起义,尤以16~17世纪的杰拉勒运动、18世纪初伊斯坦布尔的帕特罗纳·哈利勒起义时间长、规模大,动摇了帝国的统治基??683年,围攻维也纳失败,丧失大量土地。18世纪末两次俄土战争失利,帝国所属黑海北岸土地划归俄国。19世纪初,境内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埃及、叙利亚、也门脱离控制,巴尔干半岛诸国先后独立。在帝国衰败时,促使一些政治家寻求摆脱危机的出路。曾实行的主要内政改革有,1789~1839年的“新秩序运动”、1839~1856年的“坦志麦特”运动、1876~1878年的立宪运动等,素丹哈米德二世(1876~1909在位)又鼓吹泛伊斯兰主义,企图维护帝国摇摇欲坠的统治。但均收效甚微,却扩大了西方列强对土耳其政治和经济上的影响。后英、法、俄、奥、意等加紧争夺和瓜分了帝国在欧、非、西亚的大部分领土。第一次世界大战参加同盟国作战失败后,其领土仅保有土耳其本部。1919年国内爆发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1922年,国民政府宣布罢黜素丹穆罕默德六世,废除素丹制,奥斯曼帝国告终。
帝国的政治】
  奥斯曼帝国为政教合一的军事性封建国家,设有完整的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制度。素丹为最高统治者,集政治、军事、司法、宗教权力于一身,实行世袭制。从素丹赛利姆一世起,又自诩为世界穆斯林的“哈里发”,作为宗教领袖,采用“埃米尔·穆米尼”(即“信士们的长官”)称号,但未得到伊斯兰世界的承认。国家实行封建的土地制度,国有土地占80%,称“米里”。此外还有封给清真寺、宗教社团的瓦克夫地和私有地(即穆尔克)。国有地分为哈斯、泽美德、梯马尔3类。哈斯为王室成员领地和高级文武官员的禄田,其收入在10万阿克切(银币单位)以上。泽美德和梯马尔是以服军役为条件赐给有军功人员的土地,其收入分别为2万以上及不足2万阿克切为区别。帝国的主要财政收入是土地税、贡赋、天课、人丁税和战争掠夺。其经济主要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政府不注重发展对外贸易往来,本土经济发展处于封闭状态。

原来土耳其也曾经那么强大

daike_ren 发表于 2009-3-25 00:43:18

1867年——意大利著名指挥家托斯卡尼尼出生。

http://imgsrc.baidu.com/baike/pic/item/1e71f724713c97124c088d9e.jpg

托斯卡尼尼 Arturo Toscanini,1867-1957
意大利指挥家,父亲是一个穷裁缝,同时还是帕尔玛皇家歌剧院的合唱队员。托斯卡尼尼9岁加入帕尔玛音乐学院学大提琴与钢琴,9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毕业后在一个歌剧院乐队中担任大提琴手,该乐团去南美巡回演出时,指挥因与乐团团员不和,提出辞职,托斯卡尼尼临时上台,成功的指挥了《阿伊达》,从而开始了指挥生涯。1898年31岁成为斯卡拉歌剧院指导与常任指挥,直至1902年因与观众发生冲突而辞职。1906 -1908年又回剧院任常任指挥,1908年随加蒂·卡扎萨去纽约大都会剧院,首次在该剧院指挥《阿伊达》,1910年指挥了普契尼《西方女郎》的首演。 1915年回意大利。1921-1929年再次担任斯卡拉歌剧院的常任指挥,后由于与法西斯分子发生冲突,离开意大利。1929年赴美后,1926- 1930年指挥纽约爱乐乐团的部分季节音乐会,1930-1936年任纽约爱乐乐团首席。1930和1931年在拜罗伊特、1934-1937年在萨尔茨堡指挥演出,1933年首次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演出,拒绝去纳粹法西斯统治下的德、意、奥等国任指挥。1936年指挥庆祝巴勒斯坦交响乐团(今以色列爱乐乐团)成立的音乐会,1937-1954年在纽约担任美国广播公司专为其组建的NBC交响乐团常任指挥,1935-1939年任BBC交响乐团首席客座,1952年任伦敦爱乐乐团首席客座,1946年回斯卡拉歌剧院,最后的告别演出是1954年在纽约。托斯卡尼尼是“20世纪客观现实主义指挥艺术”的开拓者,他忠实于原作,以卡拉扬的说法,“应该说,这是一种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忠实’,它不是机械地忠实,而是从严谨的指挥风格中迸发出来的一种精神力量,它能够驾驭一切,控制一切,他在指挥艺术中完成了一次革命。”托斯卡尼尼的指挥特点是严谨、精湛、精确、质朴与热情。在歌剧方面,他擅长指挥威尔第、普契尼、瓦格纳的作品,而在交响曲方面,他是贝多芬、勃拉姆斯等浪漫主义大师的权威诠释者。

推荐理由:现代指挥艺术的鼻祖

heraldic 发表于 2009-3-25 00:52:14

2007年3月25日,曾荫权成功连任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

2007年3月25日,曾荫权成功连任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
http://img.soufun.com/news/2007_06/29/1183094365571.jpeg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选举昨日举行投票,候选人曾荫权获得649票,以超过80%的高得票率在选举中胜出,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曾荫权的高民意支持率表明,在香港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曾荫权提出的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团结港人,缔造和谐社会的理念,更符合香港市民的愿望。

 男,1944年10月生于香港,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回龙新基村人。已婚,夫人曾鲍笑薇,育有二子。
  学习简历
  1964年香港华仁书院预科毕业。
  1981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公共行政硕士学位。
  工作简历
  香港回归前
  1964年香港华仁书院预科毕业后,短暂任职推销员
  1967年加入政府,任二级行政主任
  1971年考获政务官,任职离岛理民府
  1974年调任财政科
  1977年升高级政务官,借调马尼拉亚洲发展银行
  1981年至1982年获政府保送往美国哈佛大学,获公共行政硕士
  1982年任沙田政务专员1984年任贸易署副署长
  1985年任副常务司
  1989年任行政署署长
  1991年任贸易署署长,兼总贸易谈判代表
  1993年任库务司,负责香港政府的整体资源分配和税收制度等政策。
  1995年成为首位华人财政司
  香港回归后
  1997年7月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位财政司司长。
  2001年5月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
  2002年7月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二届政府政务司司长。
  2005年3月以政务司司长身份出任署理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2005年6月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二任行政长官。
  2007年7月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
  荣誉称号
  获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2002年获香港特区大紫荆勋章。

曾先生正带领香港走过危机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金豆  留住记忆“0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