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wantme 发表于 2008-3-19 02:07:41

由“增设繁体字教育”提案引发的思考

  今年两会,多名政协委员(以宋祖英等人为主要倡导者)提出了《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提案非常简短,但激起的反响不小。网友对其赞成者有之,炮轰者有之。

  繁体字的简化,在中国大陆而言,可谓自新文化运动倡导白话文以来最大的“文化革命”,我赞同汉字的简化是一种进步的表述。文字本身是一种工具,它承载者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对于普通国民而言,汉字的简化意味着让让这种历史和文化的工具更加容易为人所用,可以让更多的人脱离“文盲”的境地,从而让知识为更多人所共享。此其一也。

其二,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的汉字并非一成不变,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到后来的金文、秦代的小篆、隶书,再到汉唐的楷书、行草,并在印刷术出现后最后定型于宋体。在这漫长的变化历程中,汉字的演变不仅仅是形状的改变,同时也伴随着结构的改变,唯一稳定的是汉字本身所承载的基本含义。而往后我们的汉字还将如何变化?这恐怕是今天的人所不能预知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能源部为警示一万年以后的人类不要将我们现在深埋地下的核废料挖出地面,欲设计一种一万年以后也能为人类所看懂的警示标志。1984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托马斯·西比奥克写了一篇名为《沟通十个千年的通讯方法》的文章,详细考察了各种可能的方法和思路,并得出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所有的自然语言、所有的人类交流系统,都会随时间而变化,一万年后的人类将不可能理解我们今天所留下的警示(参见2008年3月《科幻世界》)。而实际上,殷商的甲骨文到现在仅仅几千年的时间,不少文字已无法破译。

我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委员们的提案所折射出来的,其实是一种静态的思维方式。“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听起来固然美妙,但实际上仅仅是一种想将汉字局限于现有或曾有的模式的浪漫设想罢了。几千年来,汉语不管是在文字形态还是在音律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随着人类交通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这种变化势必更为加剧。因此,以静态的思维来因应飞速发展的信息世界,恐怕只能作为怀旧思维自得其乐了。

其三,委员们的提案有没有意义?在我看来是有意义的。提案的意义不在于是否增设繁体字教育,而在于它给中国人指出了一种文化的危机状态。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全球语言的多样性正在急遽萎缩。2001年的一份报道称,语言学家估计,世界现存的6800种语言,有一半到九成可能在本世纪末之前消失。另一份报道称,目前全球又1676种语言濒临灭绝,其中435种语言使用人数不到50人。语言承载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和传统,语言的消亡则意味着文化的消亡,而文化的颓弱则是语言本身消亡的根本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的淡化,国人恐怕已不陌生,也正因为如此,才会越来越多的东西会被摆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议事日程上,也才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吁要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但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与保护繁体字并不是等价的,真正要保护的是中国文字当中承载的历史与文化,而不是纠缠于这些载体的形态——即简体字或繁体字本身。我们要做的是让青少年都能多读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典籍,并通过阅读这些典籍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并继承之,同时辅以各种政策措施,让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得以在民间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如去年年底提出的就除夕、端午、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放假即属此例。

tianyu06 发表于 2008-3-19 06:50:55

这里有篇讨论简体繁体的文章,个人认为值得一读。

http://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435128&tpno=0&no=3011&cate_no=54722

zhener0428 发表于 2008-3-19 13:53:00

保护传统,乃为共识,并无实质的争议。有争议的,是什么该保,什么不该保,如何去保。分歧的根源,在于传统和现代、过去和未来的冲突和调和,由于中国的国情,更增加了一个中西的冲突。原则的界限是,当历史的必然性要求否定传统时,过去的传统应当让位,使新的传统得以形成,旧的传统得以改造。而何时何地何事存在历史的必然性,难在不好判断。

yuyuliu 发表于 2008-3-19 17:00:20

本人算是半文盲,有闲心去读史记或者资治通鉴,看见古文头都大了。为什么?就是在学校的时候,没有得到很好的古文教育。说实话,那些语文课本中的区区几篇文言文,真的能让我们读懂四书五经吗?
摆设!
个人非常支持繁体字教育。这并不仅仅是繁体字本身的事情,而是对传统文化的接受范围问题。接受繁体字,并不是让我们去看甲骨文,去破译古书,而是
——让我们面对浩瀚的古文世界,如鱼得水地去遨游,心荡神驰地去学习。不要像我现在这样,面对博大的文库,却是入宝山而取不得。
遗憾!
话说,建国以后的中国人,到底传承了多少中国文明?

youwantme 发表于 2008-3-19 19:13:59

“没有得到很好的古文教育”与“没有得到繁体字教育”有质的差别,呵呵。

louselice^_^ 发表于 2008-3-19 19:51:43

说句题外话,现在大部分。。都流于形式,变成口号,半土半洋。

aπολλωv 发表于 2008-3-19 20:07:03

看到szy带头,黄宏殿后的政委级别的提案
俺感到一幕剧又将上演

所谓

思索,继续不断的思索,以待天曙,渐近乃见光明。

搞笑,持续不断的搞笑,以待颜悦,渐近乃见闹剧。

秋水小柯 发表于 2008-3-19 22:52:35

增设繁体字教育,那么大篆小篆或者甲骨文是不是也需要教育一下,这个比繁体字的“根”还要深啊~~把繁体字上升到这么高的地步,这些委员的思维有些病态

parivraj 发表于 2008-3-20 05:51:25

我觉得议员们提一些奇怪提案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西方应该更多。里面其实不是一无是处的,关键是怎么把里面的价值发掘出来。像这次京剧进课堂就有些倒过来,提案并不是太奇怪的,教育部的落实倒显得奇怪,这就不合适了。

hsq2516941 发表于 2008-3-20 19:31:32

"增设繁体字教育”就是把中国文明的根留住,换句话说,中华文明的根就是繁体字?!两者之间,恐有天壤之别之别。
个人以为,还是不要“增设繁体字教育”的好,我们还是要与时具进。字也是一个工具,是一个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推进,这个载体也是可以变化的,以前我们老祖宗发明的算盘,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巨大的对于推动中华文明的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但是现在,算盘也在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走进百货大楼,恐怕面前摆的计算器要远多于算盘了。也许某一天,我们只能在博物馆才能看到它了,也不必惋惜,因为它的销声匿迹一定是有比它更好的工具出现了。对于繁体字也是这样,当它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的时候,也说明有更好的,如果谈不上更好,至少可以谈更简单的载体出现了吧!
顺其自然的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由“增设繁体字教育”提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