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长夜梦中嬉,恹恹补梦迟。可恼窗前雀,恣意闹晨曦。2008-3-15 最是好梦难寻觅,恹恹迟起恨离人
一声娇嗔飞麻雀,满目青山入帘帷 雪融:“回帖也无非是两种:一是和诗,二是点评。有些诗实在无法点评就干脆和诗一首,自己也跟着练练笔算数。有些诗让人看了很有感觉,这时就难免手痒,要和作者说几句。”石兄是不是这样?
雪融说的是她,我的做法和她略有不同。
我看见有意思、能触发我某种想法的诗,就忍不住想对原诗阐释一番,但又不敢明目张胆的阐释,只好伪装成和诗。比如对清风的“长夜梦中嬉”,我就理解成春梦,和诗的第一句我开始写成“春梦无痕最难寻”,想了想觉得不妥,虽是开玩笑,但害怕这个玩笑不雅,于是改成了现在这一句。
第三句,我原来写的是“片石击断窗前语”,想了想自己笑起来了,虽然前人有“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的话,但如果用片石打,就不是深闺佳人的做派了,有点像大力士了,所以这句也改了。
好。说说清风的诗。
长夜梦中嬉——此句有种暗示,暗示那个梦很长,并且是很欢快的梦,不然就不会有梦醒之后的“恹恹”了。好梦被打断,人总有种惆怅,总是想重新入梦,再寻回梦中的那种感觉,这就是清风所说的“补梦”,这个补字用得好,可圈可点。一二句一脉相承,说出了醒梦的现状,补梦的愿望。第三句开始转折,点出了难以补梦的懊恼,第四句虽是第三句的自然延续,但另有作用,写出了春日早晨空气清新、雀语欢快的景致。 石兄解得切,虽想再多睡会儿,无奈窗外鸟雀闹个不休,无法入睡。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鸟声中似有软语浓情、又似发现某个惊喜而欢喜雀跃、呼朋引伴的,有苍老的、唦哑的、娇嫩的、磁性的、高吭的、一如人类的声音复杂多彩,清晨的鸟声几乎都是欢快的。
有一次我从房间里出来,看到门前一只雀儿,他发现水泥路上有一团米饭,高兴地叽叽叫着,几乎在叫同伴快来,双翅不停的扇动着,似乎在招手,很快又飞来了好几只雀儿,我停下脚步,饶有兴趣的看着他们,不忍心惊扰他们。
聆听鸟语是一件很赏心的事。 荷乡的诗用词很讲究,偶的和诗就比较胡闹了,谈8上意境,纯粹是为了练习格律
恣意闹晨曦,梦回人已痴。
细思心转碎,却起饰新姿。 荷乡这首很有情趣,且有回味。后两句与“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前两句没铺垫出入境的通途,只是在叙述后两句的原因,似乎少了点味。
长夜梦中嬉
旖旎恨来迟
可恼窗前雀
恣意闹晨曦
如何? 野人是粗人,本来不该在这文人堆里瞎搀合,因为实在是没这两把刷子,不过既然来了,俺也就胡说几句,还求美女别生气啊。
这首诗是平铺直叙,记述式的诗歌,通过这种记述,表达一种意境。但是野人的感觉是这种意境的表达并不是很到位,看上去有点干燥乏味(这大概主要因为野人没这份心境啦)。美女的用词看的出来是经过推敲的,比较讲究,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感觉文字的光彩超过了内涵,全诗就有点浮华了。野人觉得如果语言更平实一点,可能感觉更好,而如此的语言,是否应该配合更引人思索的内涵呢?
野人粗鄙,不懂阳春白雪,和美女楼主一首下里巴人的鸟诗吧,^_^
大酣无一梦,
杯弓满地觞。
长夜当无恨,
策酒射天狼。 大酣无一梦,
(高唐在何方)
杯弓满地觞。
(口水流滔滔)
长夜当无恨,
(此情亦难消)
策酒射天狼。
(说话不着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