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辋川——一个悖论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这是王维写辋川风景的名篇,读之令人不仅神往不已。这种恬静安详诗意般的环境和生活,真的很叫人动心。很早之前我就去过辋川,那儿如今仍旧有无数处清浅白石滩,碧清的流水从石头上流过,汩汩地响,水边绿蒲散布、野花含笑,晚上的明月下不知有没有浣纱的少女,但白天是有的,在春天柔和的阳光里,她们三三两两的于白石滩上洗衣说笑,风景绝类千年前王维眼中所见。张潮说:“人需求可入诗,物需求可入画。”能如诗如画的人物,自然极美极有诗意。按说王维诗中那个家住水边,于明月下浣纱的少女,是相当诗意的,诗意的人生活在诗意的环境里,她本人应该很感自豪很满意了吧?其实不然,她们是很沮丧很无奈的。千年前的王维不知和浣纱女说过话没有,我却是和现代的在白石滩洗衣服的人交往过的。她们不愿意在辋川的碧流白石上洗衣服,她们也不愿意长久生活在青山围绕的辋川深处,她们宁愿在城里打工,甚至宁愿在建筑工地上搬运砖块水泥,虽然在辋川家中衣食无缺,但她们受不了那种慢节奏极少变化的生活,她们渴望冲破王维的诗意,哪怕在城里做一回小保姆,以便看一看外边的天地,体验一下进城的感觉。
过去读陶渊明的诗,觉得他过的那种悠闲无求的日子十分舒服,尤其对他在南山下种豆子,晚上戴月荷锄而归的情景羡慕不已,心里总想这种生活相当的诗意、相当的浪漫。昨晚单位忽然派我出外公干,也没什么大事,就是在某个地方露一下面,如此而已。春天又不冷,虽然没有月光,但街上的灯光似乎比月光更明亮,但我在这灯光下感觉不到半点诗意,我觉得苦不堪言,一心想着家中的电脑。要说电脑这玩艺好像也没什么诗意,但我就是想它,即便坐在电脑前累得腰酸腿疼,我仍旧觉得上网比在明月下散步对我更有吸引。
或许浣纱女与我一样素质不高,享受不了诗意的生活,通宵彻夜的打麻将的人、狂饮滥醉的人、爱钱不要命的人等等恐怕都是这样,无法享受诗意的生活。但王维自己的素质该算很高了,他在辋川呆得也并不安心,一有机会就想进长安城,体味毫无诗意但可以灯红酒绿的官场生涯。
古往今来堪诗堪画的人与情景极多,比如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比如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浣纱女、采莲女、月下僧、卖杏花的、骑瘦驴的、弹琵琶的、种豆子的,这些人物以及她们采莲、浣纱、敲门、种豆等等情景,被无数的诗人歌咏过,但仔细想来,采莲、浣纱、种豆子这类事,偶然做一下秀似乎很不错的,若长年累月的干,那就绝对是苦差事了,干的人别说体会什么诗意,恐怕厌烦透顶、巴不得某一天不用干了,可以好好玩一下。
不过夜以继日的打麻将不会厌烦,炒股的人沉浸股海,只要有钱赚,似乎也不厌烦。但打麻将赌博、炒股赚钱、疯狂上网打游戏等情景一般入不了诗。同样的,像石崇、邓通这类大富翁也很难入诗,能入诗的采莲女、卖花女都是穷人,可是,谁愿意为了入诗而受一辈子穷困呢。
所以我总觉得诗意不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是一种主观感觉。 “上网比在明月下散步对我更有吸引力”。哈哈,这句话会引出多少知音呢?
虽然我喜欢上书园,但我还是喜欢月下散步的。你还真被派出公干了呀,我以为是被“酸规”了呢:) 嘿嘿~~如果有人陪,我到宁愿在温暖的季节里去月下散步,比闷在电脑前不知道好多少倍哦 引用第2楼雪融鸿飞于2008-03-13 13:30发表的 :
嘿嘿~~如果有人陪,我到宁愿在温暖的季节里去月下散步,比闷在电脑前不知道好多少倍哦
哈哈,我陪你:) “一心想着家中的电脑”?哈,只怕石头是想着电脑里什么什么了哈 引用第3楼依荷听雨于2008-03-13 14:15发表的 :
哈哈,我陪你:)
一言为定~~~8许反悔哦~~~8许以任何人不许为借口哦 ^_- 很早之前我就去过辋川,那儿如今仍旧有无数处清浅白石滩,碧清的流水从石头上流过,汩汩地响,水边绿蒲散布、野花含笑
------------------好像去看看哦。。。 引用第0楼石之轩于2008-03-13 11:43发表的 王维的辋川——一个悖论 :
打麻将赌博、炒股赚钱、疯狂上网打游戏等情景一般入不了诗。同样的,像石崇、邓通这类大富翁也很难入诗,能入诗的采莲女、卖花女都是穷人,可是,谁愿意为了入诗而受一辈子穷困呢。
.......
其实“打麻将赌博、炒股赚钱、疯狂上网打游戏等情景”还是可以入诗的,8过是现代诗,现代诗的节奏和凌乱非常适合表达这些疯狂和颓废的情绪~~~ 石头这篇随笔看了几遍。文中提出的一些东西倒是颇耐人寻味的。看起来问题不复杂:诗意和现实,主观和客观,可深究下去,却觉得不是那么简单。
首先,什么是诗意,可就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喜欢诗文的人,怕是都熟悉这个词。但诗意究竟是什么呢?再深究下去,诗意是怎么产生的?继续深入,人之有诗意,出自于人之本质的哪一部分?
石头的文里,诗意象是一种审美活动产生的愉悦。很多人似乎都赞成这种说法。这应该是诗意产生的一种解释。
而这种审美的对象,也就是产生诗意的对象,似乎是要有一种和谐的景象。很多入诗的景象描述,都是一个和谐交融的整体或局部。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描绘的其实就是一个局部的和谐景象。一句诗是一幅景象,或说是一幅画,或说是一个意象。四幅画构成了整首诗,或说是四个意象产生了一个意境。而这个意境,蕴涵着诗想阐述的真谛,或说是诗谛。黄葆桢 《西湖品茗》诗:“风谣吹到都成警,诗谛参来即是禅。” 由此看来,境界产生,则诗中禅意自然毕现。但仔细想来,这四种意象,却也不是随手拈来,妙处就在,你如何把那几个拆开看都是独立的意象构成那种境界,也就是,如何选择画面。这有点象电影的剪接手法。
诗的妙处往往在于,你看懂了那几幅画,或说是你读懂了作者象要表现的意象,但那些意象及其构成的境界,却难以一下用言语说明白。其中奥妙难以言说。而王维这首诗,抓的都是点,那几个点联成的整体景象,却又不是任何一句诗能概括的。
前述的是意境的构成,那需要诗人整体的修养。王维好禅,所以,看世界都是禅宗的眼光,入诗自然也就满篇禅意。正印证了那句,心中有佛,看谁都是佛。而任何一个意象的产生,那就需要文字的功底。“明月松间照”,为什么不是松上照呢?可以比较两幅画面:一幅是疏密有致的松林有几丝月光斜照在地上,月亮在松林背后隐约可见;另一幅是皓月当空,照在黑压压的松林上。那其实是两种景致,体现的是两种心情,隐喻的是两种意义。
因此,作诗在构造意象上,切入的角度很重要。还有,就是词语的选择还是很有讲究的。有明月,当然是晚上;晚上的松林,肯定是幽黑的,所以,这个明月,用起来看似普通,却是衬着松林的黑。而那个松间的间,也就可以给人月光是从松林枝杈的间隙里漏下的月光,是一丝丝的,不是一片月光。
而这种意象的构成,其后是有深刻的文化背景的。也就是说,每首诗的创作,都会有诗人文化背景的深深烙印。而欣赏诗的人,也能从这种文字构成的文化符号中体会出其中的意义。
所以,审美产生的愉悦,有其文化内涵,而人的情趣,也与这种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审美,其实是一种超越物质现实的活动。因而,诗所表达的核心意义,往往是一些超越现实的形而上的概念:崇高,美好,庄严,或者荒诞,虚无等等,那些概念,往往在泛神论的自然世界中,在宗教世界中,在人之精神期望有所依赖的世界中。因而,诗指向的是人的精神世界深处。
所以,诗意,是脱离了现实世界的审美活动。王维的诗所表现的,就是那种意境。但有点我们可以看到,王维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在审视世界。他并没有完全融进这个世界。他并没有如陶渊明“欲辩已忘言”。所以,陶渊明即便“环睹萧然,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也还有“采菊东篱下”的雅兴,因为,他的诗已表现出,他就是自然,他与审美对象已经是结成了整体。陶源明的诗在我看来,是将物的身融入自然,而精神是超然在世界之外,身在画中,心飞象外;王维的诗似乎是身心俱在画外,其与现实世界是有距离的,他所在的位置,似乎本该是超度众生的佛所坐的莲花。因而,相较之下,陶渊明的诗似乎更人性化些。
诗意,有时似乎是让人超脱现实的一种陶醉,我总以为是人的自恋。人在诗意中,往往会把自己当成上帝看世界。换个好听的说法,是精神超越了现实世界,在享受精神对世界审美产生的愉悦中,将自己的精神水平上升到了与天地同游的高度。
而人终究是离不开现实世界的,要维持一种物质化的生活,或说是要保持一种动物性的生存状态。因此,也就不得不为生计忙碌,不得不为满足自己动物性的欲望奔波。赚钱其实就是为改善生存状态的活动。期望更好的物质享受与野兽们期望吃到更多更新鲜的食物本质上是一回事情。所以,诗人或其他,无法摆脱人的这种动物性。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期望享受到更好的生活,就目前来说,也无可厚非。
而被人写入诗,却是无从避免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只是,那是一种被动。就象石头写这篇文章,王维陶渊明等入了他的文,而我写下这些,石头却入了我的文,谁知道,我又会被谁数落一番呢?
只是,你谋你的生,他写他的诗,却是我们众生真实的写照;你我有时更多些动物性,有时却也更多些人性,却也是真实的。我们都有无法摆脱的欲望,这种欲望有时指向的是物质实在,那时,我们更多动物性;有时指向的却是精神的虚无,那时,我们却更多人性。
而说诗时,我们都在体验那一种妙不可言的精神虚无,我们都更象人。
(哈哈,看到石头这篇,乱说几句,想起什么就说什么了。觉得其中有很多可探究的,也就没在意词语的组织了,大家将就看吧。言不尽意,想起来再来说吧) 套用一句话说:世上并不缺少诗意,而缺少能体会诗意的心灵~~~
诗意也并不是主观的,诗意是客观存在,不过只有当你读懂的时候你才能感觉到诗意的美妙。一首诗再好,一幅画再美,可是对于文盲和盲人,那是没有任何诗意和美存在的。我们的眼睛和心灵都有盲的时候,那叫做视而不见,那叫做一叶障目,那叫做熟视无睹,那叫做忽略……所以没有诗意的始终是我们自己,而大自然中从来是不缺少诗意的。
记得看过一篇描写某处风景的小诗,老编在后面点评说:我找到诗人说的那处风景,站在诗人说的那个山坡,试图看到诗人看到过的美妙。可是我却总找不到诗人站过的那一点。
诗人所处的位置永远都那么诗意盎然,因为诗人有一双善于捕捉美的眼睛和易于感受诗意的心灵~~~
正象好多人去过辋川,而那些采莲女,浣纱人就住在诗中,可是发现诗意且写出诗来的只有诗人~~~ 引用第5楼雪融鸿飞于2008-03-13 17:13发表的 :
一言为定~~~8许反悔哦~~~8许以任何人不许为借口哦 ^_-
这个借口在我这不存在呀,我不会给任何人这种机会,放心吧:) 雪融向我介绍愚夫的“特征”,今日始信。争取快点提高能获得愚夫的砖头。 引用第10楼依荷听雨于2008-03-15 09:19发表的 :
这个借口在我这不存在呀,我不会给任何人这种机会,放心吧:)
哈,听雨是一诺千金的人,偶放心了~~~ 感觉石头这帖子跟以前那篇<归田园居>如出一辙.
文末"不过夜以继日的打麻将不会厌烦,炒股的人沉浸股海,只要有钱赚,似乎也不厌烦"这话很不诗意的说,如果不是怨愤语,村妇将很失望~~~~~
诗是可以怨的.只是怨多了,是不诗意了~~~~~吼吼. 引用第13楼山野村妇于2008-03-15 11:04发表的 :
感觉石头这帖子跟以前那篇<归田园居>如出一辙.
文末"不过夜以继日的打麻将不会厌烦,炒股的人沉浸股海,只要有钱赚,似乎也不厌烦"这话很不诗意的说,如果不是怨愤语,村妇将很失望~~~~~
诗是可以怨的.只是怨多了,是不诗意了~~~~~吼吼.
哈哈,落花误会了。我这几天疯狂的在股市游荡,初步体会到那种味道,所以才有这话,既不是怨语,也不十愤语,哈。 引用第14楼石之轩于2008-03-15 11:34发表的 :
哈哈,落花误会了。我这几天疯狂的在股市游荡,初步体会到那种味道,所以才有这话,既不是怨语,也不十愤语,哈。
石头大才子迷上了阿堵物,偶无语 ^_-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