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于教师的专业成长1、引导教师在读书中成长,思考和读书同行。
张志永副厅长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要让老师们在读书中成长,使读书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山东教育社陶继新总编讲到,一个不读书的教师,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教书匠,而有着一定文化积淀的教师,教学时间未必太长,年龄不一定太大,但一定会脱颖而出。
陶继新总编在报告中讲到苏州市副市长、著名教育家、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为了鼓励教师写教育随笔,在网上开办了“教育成功保险公司”,即教师如果坚持每天写教育随笔1000字,坚持十年写成3650篇,字数达365万字,如果不成为教育家的话,教师十年前如投保一万,他愿赔付100万。并对教育随笔也作了说明,即只要是每天坚持把自己的所经历的、所想的等记录下来即可。
朱教授的保险公司无疑在提醒教师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A、写教育随笔要持之以恒,不能一暴十寒。有许多教师由于工作比较忙,坚持一两个月还可以,坚持一两年就很难了,更不用说十年了。就像伯拉图的老师叫学生甩手一样,一年后能够坚持下来的只有伯拉图一个人。往往不能坚持是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
B、写教育随笔,需要不断地学习,需要不断的观察、思考。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才能写得精彩,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无教育理论的反思,就是无病呻吟,毫无提高的意义”。由于不停地写,就要养成不断地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写得精彩,就要求活得精彩”,李镇西的这句话道出了真谛。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学习、创新、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途径”,也是表达这方面的意思。
C、写教育随笔,要善于“挤”时间。教师的工作是很忙的,备课、批改作业、辅导、找边缘生谈话等等。但细想想,只要稍微挤一挤,是能挤出时间来的。朱永新教授身为苏州市副市长,每天早上五点起身,直至八点,全部用于读书、思考、写作,用他的话说是“八点之前是为自已打工,八点之后是为共产党打工”。中央教科所的朱小曼教授每天把别人看电视的时间用来读书,几十年一直如此从不间断;著名教育随笔专家李镇西在机场候机时的一点点间隙,还一个人躲在角落写随笔。这些“教育大家”们的具体事例无疑为我们树立了鲜活的榜样。
D、写教育随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现在的社会正是后喻文化发展时期,即知识更新太快,年老人的知识不如年青人的丰富。这就要求整个社会人都要终身学习。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更要如此。
E、写教育随笔,能够使自己成为“名师”。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要想成为教育家是很难的,但要成为明师是可行的,也是应该的。所谓明师就是能够懂得教育规律并按教育规律办事;能够懂得学生的心理规律,并按照学生的心理规律处理问题。这些要求虽然简单,但真正要做起来,的确是有一定难度的。
我想,只要每天坚持读书、思考、写作,坚持三五年,即使不能从朱教授那儿领到保险金,自已也成为名师了。
2、在教学中成长,在教学反思中成长,在师生互动中成长。教师不要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3、让教师在研究中成长,要药酒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4、让教师在交流中成长。(1)教研组内的交流;(2)与区域内志同道合者的交流,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3)与专家学者交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