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cliusi 发表于 2008-3-11 11:44:38

浙东四岛争夺战

战前态势
1950年至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协同陆军经过三年的艰苦战斗,打通了长江口、珠江口等出海口,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苏南、广东沿海的封锁和对浙东沿海的部分封锁,海防线从苏南沿海逐步伸展到浙江温州以北的松门、石塘海面,基本上恢复了上海至宁波、定海至石浦、石浦至海门的航线,取得了海上反封锁战斗的重大胜利。台湾国民党当局在美国政府支持下,继续对东南沿海实行骚扰破坏,并加紧“反攻大陆”的活动。1953年元旦,台湾当局提出“全力进行总动员,完成‘反攻大陆’的准备”的总方针,和美国高级军官顾问团多次召开秘密军事会议,策划“反攻大陆”。1月至3月,国民党当局高级要员陈诚、蒋经国、周至柔、孙立人等先后到大陈岛视察,动员国民党军队做好各种战备工作。3月以后,国民党军队的活动更加频繁,窜犯的规模一次比一次大,投入的兵力一次比一次多。出动舰艇袭扰时,空中还有飞机配合。南至厦门,北到三门湾,国民党军队除进行侦察、截捕外,经常炮击解放军沿海阵地;在石浦至海门及闽江口附近,不断组织伏击;闽浙沿海海匪在国民党正规军支援下,重新占领了大小鹅冠、头门山、田岙等大陈的前哨阵地。
在这种形势下,中央军委确定了敌进我进、针锋相对的方针。海军要求各部队坚决贯彻“力量向前伸”和主动打击敌人的作战方针,并加强海上作战力量。除对敌进行海上游剿和惩罚性打击之外,还必须协同陆军进攻敌占岛屿,以捣毁匪巢。为了开辟台州至温州的航线,华东军区海军奉命协同陆军攻占温州湾外的大、小鹿山和羊屿、鸡冠山四座岛屿。1950年6月下旬,解放军第25军第74师第222团一部曾经攻占了四岛,但由于敌我海上力量相差悬殊,经常遭到国民党军舰的袭击而撤出。这四座岛屿邻近大陆,敌我双方均未设防,“我进敌退、我走敌来”,就好比过去陆上的游击区。1952年11月,国民党为了加强上、下大陈岛的外围,派“反共突击军”42纵队司令何卓权率部200余人占据了四岛,并与南鹿、披山之敌相策应,控制南北航道,封锁温州港。这对大陆沿海的海上运输和渔业生产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根据浙江军区命令,人民解放军陆、海军参战部队分别为陆军第60师、公安第17师和海军温台巡防大队。陆军第60师的前身是1942年8月成立的第三战区凇沪游击队三北游击司令部,次年12月22日改称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1945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苏浙军区第2纵队,11月11日编入新四军第1纵队为第3旅,同年12月随纵队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1纵队3旅,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3旅,1947年1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3师,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60师,1950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师在军的建制内入朝参战,参加了第二、第五次战役。1952年10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师番号。该师部队经过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是一支能攻能守、敢打敢拼、功勋卓著的英雄劲旅。这次奉命南调浙东,就是为了增强前线力量,最后解放沿海岛屿。公安17师的前身是济南起义的国民党军整编第96军独立旅,1948年10月29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第105师,1949年7月兼浙江杭州警备区,1952年4月改编为公安第17师。海军温台巡防大队的前身是1950年3月2日成立的华东军区江防炮艇大队第1中队,组建后参加了进攻滩浒山岛、琅玑山海战、奇袭披山岛、攻克南韭山岛等战斗,以小炮艇驰骋于茫茫东海,屡建战功。同年9月,炮艇大队第1中队改编为温台巡防大队。1951年12月11日配合公安17师50团1个连袭击一江山岛,歼敌30余人。1952年6月,大队进驻浙江省黄岩县海门镇,随即接收了由江南造船厂设计制造的8艘50吨新型炮艇,编为两个中队,每个中队4艘艇,1中队中队长陈立富、指导员季克勤,2中队中队长张家麟、指导员王立成。新炮艇和原来的25吨日制老炮艇比起来不仅速度快,而且火炮口径也大,37毫米的、25毫米的、20毫米的都有。有了这批新装备,巡防大队遂行作战任务正可谓是如虎添翼。

攻克四岛
参战部队在玉环县坎门镇成立了联合指挥所,这里离四岛很近,大小鹿山的情况可以用望远镜看得明明白白,而鸡冠山和羊屿更近,不使用任何设备,目视就能观察得很清楚。这次渡海作战,由陆军60师政治委员汪大铭、参谋长王坤、公安17师副师长刘金山和海军温台巡防区主任兼巡逻艇大队长陈雪江共同指挥。指挥所作战联席会议决定:60师179团1营,负责攻打大、小鹿山两岛;公安17师50团3营,负责攻打羊屿和鸡冠山两岛。温台巡防大队则以火力支援陆军登陆,堵截敌人海上退路,阻击敌人增援舰艇。
1953年5月29日晚上18时,天色刚刚昏暗下来,设在坎门镇的炮兵阵地就发出了怒吼,这是陆军60师的5个炮兵连,装备有山炮、野炮、重迫击炮、战防炮。一群群炮弹准确地落到羊屿和鸡冠山两岛上。霎时间,两岛硝烟弥漫,乱石横飞,燃起了熊熊大火。战斗一开始,守岛敌军就在解放军猛烈、连续的炮火打击下乱了套。
在炮兵轰击的同时,温台巡防大队1、2中队的8艘炮艇,在陈立富、季克勤和张家麟、玉立成率领下,分别由楚门和玉环县的坎门港起航,掩护公安17师第一梯队两个连乘坐的机帆船,迅速向羊屿和鸡冠山两岛推近。陆军炮火对两岛进行第2次急速射的时候,艇队也以猛烈突然的炮火,直接支援公安部队于19时登上了羊屿和鸡冠山。大、小鹿山的敌人听得前面炮声阵阵,还没有摸清解放军的真实意图,陈立富、季克勤率领的1中队4艘艇就已经对两岛形成了包围态势。张家麟、王立成率领2中队4艘艇则在大、小鹿山外围清扫着海面。19时30分,陆军炮兵向大、小鹿山两岛转移火力,开始猛烈的急速射击,陈立富、王立成指挥1中队4艘艇也开到大、小鹿山岛前,进行抵近射击,掩护60师攻岛部队登陆。守敌在猛烈攻击下不仅兵力遭到大量的伤亡,而且工事也基本上被摧毁,根本无力组织起有效的防御。179团1营从20时开始分别向大、小鹿山登陆,到20时30分即登陆完毕。艇队随即按预定计划进至大、小鹿山岛与披山岛之间的海面巡逻警戒,防残敌逃窜,并准备阻击披山方向增援之敌。到21时,整个四岛登陆战斗就全部结束了。在战斗过程中,坎门镇的许多渔民、船工帮助陆、海军运粮食、弹药和淡水,提供了有力支援。
战斗进行得很顺利,但是登岛部队只抓到了60余名俘虏,事情就比较蹊跷了。根据战前了解,四岛有200多守军,怎么才抓到几十人?经过勘察地形和审讯俘虏才了解到原因之所在。原来大鹿山岛上的洞穴特别多,被打散的敌人好多都钻了洞。并且洞穴构造也很复杂。不少洞穴是外头低里面高,其中有的洞口只露出水面一半,有的一涨潮就全部淹没水中,但是洞里的高处都可以藏人。这给解放军的清剿行动造成了很大的困难。陆军部队搜山找洞比登陆攻岛还要艰苦,几乎天天都可以抓到敌人的散兵,一直搜剿了半个月才把躲藏在洞穴里的残敌肃清。四岛守军指挥官、少将纵队司令何卓权和他的副司令徐志强在洞里藏身十一天,到了后来断水又断粮实在支持不住了,只好派出侍从卫士趁黑夜到登岛部队露天伙房偷冷饭,结果被当场捉住,供出了他们躲藏的地方。何卓权被俘虏时,已经饿得两眼浮肿,患了色盲症,什么都看不清楚了。
四岛登陆战是一次漂亮的歼灭战,人民解放军陆、海军全歼守敌239名,其中毙敌分队长以下53名,俘敌纵队司令何卓权以下186名,击沉敌帆船2艘,缴获火炮3门,机枪1挺和其他物资一批。这次战斗还有一个丰硕的意外收获:在大鹿山铲除了一个特务巢穴,缴获8部电台,在俘虏中清查出七八十个准备潜入内陆建立秘密电台的特务分子。如此一来,不仅打掉了国民党军向内陆派遣特务的一块跳板,同时利用缴获的敌特与大陆联系的电台,破获了一批潜伏在大陆的特务组织,仅温州一个市就起获敌台六部。
解放四岛的当天晚上,国民党军方面没有什么动作。第二天清晨,一艘“永”字号军舰由披山岛经大鹿山驶向鸡冠山以南、坎门镇以东海面,企图截击解放军向四岛运输的船只,并向坎门镇示威。恰好张家麟、王立成率领的2中队4艘艇刚从大鹿山南侧巡逻回到鸡冠山西边抛锚。艇队发现敌舰窜到跟前,立即起锚出击,采取平行追击,猛追猛打的战法,高速逼近敌舰进行近战,敌舰掉头就向外海驶去。四岛上部队和坎门一带岛民、渔民都涌出来观看,拍手叫好。陈雪江在指挥所见艇队追远了,担心遭到国民党海军的埋伏,马上叫2中队撤了回来。岛民、渔民事后纷纷赞扬说:“海军小炮艇不但能晚上能打敌视,大白天也能把国民党军舰打跑,真了不起”。群众的赞扬和肯定,进一步打消了一些人心中存在的“小炮艇只能在夜间偷袭敌舰,白天不敢与敌舰照面”的消极想法,更加鼓舞了胜利之师的士气。解放四岛的枪炮声刚刚平息,人民政府的运输船队就出现在了航道上,渔民们也驾着渔船来到附近海区捕鱼。四岛周围又恢复了一派勃勃生气。

在大陈的胡宗南
一下子丢了四座岛屿,位于上大陈岛的国民党“江浙反共救国军”总指挥部里是一片阴霾,总指挥兼“浙江省政府主席”的秦东昌也是一脸的晦气,心头懊丧不已。这位秦东昌究竟何许人也?原来他不是别人,正是堂堂的国民党军上将,当年的“西北王”—胡宗南。昔日手握数十万重兵,叱咤风云名扬天下的“西北王”如今怎么到弹丸海岛上当起游杂武装的总指挥和仅辖两个县[温岭(县治在下大陈)、玉环(县治在披山岛)]的空头“浙江省主席”来了?这事还得从1949年说起。
1949年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迅猛发展的一年,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被消灭殆尽,国民党统治的覆灭已经成为定局。4月23日,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发起渡江战役,一举突破长江天险,全国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追击阶段。第一野战军于5月发起陕中战役,7月发起扶郿战役。胡宗南部遭受沉重打击后,陆续撤至秦岭、巴山地区,11月退入四川地区。12月第二野战军发起成都战役,胡宗南集团大部起义或者被歼,残部逃往西昌。兵临绝境大势已去的胡宗南黯然于1950年3月26日深夜乘飞机离开西昌抵达海口,一周以后飞回台湾,在台东的花莲海滨休养,任起了“总统府战略顾问”的闲职。这个时候的胡宗南,没有了地盘,失去了军队,也不再拥有权力,真正成了一个纯粹的“顾问”。
胡宗南才过了一个月悠闲修养的日子,没成想就碰上了一桩大麻烦。5月上旬,陕西籍“监察委员”李梦彪联合45人对他提起弹劾,港台各大报纸也收到并刊登了这篇弹劾文,一时间舆论闹得沸沸扬扬。李梦彪文洋洋数千言,引证详尽、议论精辟、铿锵有力,据称是历年来“监察院”弹劾文中难得一见的好文章。文章开篇即对台湾当局在整肃失职军政大员方面,空言“切实查照办理,以振纪纲而挽颓风”却无切实有力措施表示不满。接着列举了胡宗南近20年来在西北所享有的巨大权力和种种优厚待遇。然后笔锋一转,揭示胡宗南自1949年以来在西北、西南连连战败、丧师失地的种种败迹。弹劾文最后说道:“……为国家前途计,理合依法提出弹劾,以肃纲纪,而振军威……”胡宗南5月11日在报纸上看到弹劾案全文后,立即赶回台北,借住在锦州街汤恩伯家中。虽然舆论汹汹,形势对自己不利,但胡本人在这场政治劫难中表现得非常镇静,深居简出,未曾公开出面活动或上书辩解。倒是他的一些僚属与好友在为之积极的分头奔走。在疏通李梦彪等提案人未果的情况下,一纸由知名律师、“立法委员”江一平领衔的为胡宗南辩诬的一百零八人“陈情书”,摆到了蒋介石和陈诚的案头。陈情书历言胡宗南一生转战、苦心孤诣、“忠党爱国”、“卫护领袖”的种种功劳,要求为国家爱惜人才,免其议处,畀以新任,责效将来。江一平的这篇陈情书在报刊上公开发表后,立即引起了一场和李梦彪的论战,双方唇枪舌剑,各有说法。就在这个时候,胡宗南在旧日僚属盛文等人的帮助下,于8月16日向“国防部”提交了一份详细的自辩书。“国防部”军法处例行公事地传讯了胡部在台有关人员和陕西、甘肃等省逃来台湾的士绅官吏,调查工作历时半年才告结束。而能够最终主宰胡宗南命运的蒋介石在权衡利弊后,认为台湾正在多事之秋,从安定人心、稳定局面的角度出发,决定放胡宗南过关。于是,“国防部”军法处和“司法院”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在年底宣布,李梦彪等人弹劾案各项“均与事实相反”,胡宗南率部从西安撤退到西昌,“历经战斗,并未措置乖方,应免议处”。这样,败军之将胡宗南总算是逃过了一场政治劫难。
1951年3月17日,赋闲了一年之久的胡宗南突然接到“总统”蒋介石的命令,要他去东海中的大陈岛,整理指挥沿海游击部队,组建“江浙反共救国军”,出任总指挥一职。胡宗南欣然受命,并向蒋介石推荐前西南长官公署参谋长罗列和前36军军长钟松为副总指挥。又于5月30日向“行政院长”陈诚呈送了一份报告,要求以苏、浙、皖、鲁各省“义民”三万人为基础,组建三个“野战挺进纵队”,进行必要的军政训练.然后深入大陆东南各省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基地等等。胡的报告没有得到回音。要求台湾当局提供粮食服装武器,也未得要领。一直拖到9月9日,胡宗南才率领钟松、沈之岳、冯龙、刘庆曾等部属搭乘一艘203号中字登陆舰,从基隆港北驶,于次日10时30分抵达下大陈岛。为了保密,胡宗南—行前往大陈用的是“国防部视察组” 的名义,胡宗南则化名为“秦东昌”,取的是在西安居住时的官邸东仓门一号的谐音,内涵毋忘在莒的用意。胡宗南首先对驻守各岛的游击部队进行调查整顿,传见各游击司令,加以慰勉;又乘舰巡视披山、一江、渔山各岛部队,申明纪律,严禁内讧。接着,他一方面以恢复军政训练为名义,派遣军官战斗团中的军校毕业生到各游击部队中“担任教官,协助训练,兼负思想考核之责,授以副署命令权力”;一方面向各部队供应从台湾运来的粮食、武器、装备。从组织人事和后勤供应两方面同时入手,逐步控制了各个部队。
掌握了实权的胡宗南很快发现,这些游击部队番号杂乱、人数不一,尤其是派系各不相同,严重影响了指挥训练和协调合作,进行整编是接下来的当务之急。1952年2月上旬,胡宗南将大陈岛海域各游击部队统一整编为六个突击大队和一个海上突击总队(共28艘船艇),总指挥部直属特务队、炮兵队、工兵队。另有第二处主管情报下设一个侦察队,电讯处主管通讯,有总机一台,无线电台八部,一个报话队。经过这样一番整顿,胡宗南的“江浙反共救国军”俨然是军制划一,初具规模了。美国驻台特务机构西方公司也派出代表蓝浦森在大陈设立前方机构,架设电台,胡宗南则派出钟松与之组建联合办公室,共同展开对大陆的军事侦察和特务活动。为加强正规化训练,提高战斗力,蒋介石批准胡宗南成立东南干部学校,由胡任校长,美方代表范尔逊为副校长,李惟锦为教育长,轮训部队官兵。
胡宗南整军初见成效之后,为了检验部队战斗力,履行“反共救国”的任务,开始了对大陆沿海地区和岛屿的进攻,屡屡得手。1952年6月10日,突袭黄礁岛;7月11日,突袭跪人山、松门角、白带门;8月14日进占南北鹿山岛,15日突袭沙埕港,17日突袭平阳县金镇卫。一连串的胜利使得胡宗南信心倍增。他将所控制的大陈海域各岛划分为4个地区基地,设置4个地区司令:渔山地区以顾锡九为司令,披山地区以冯龙为司令,南鹿以徐骧为司令,一江山以程慕颐为司令,各自负责驻地部队作战。10月8日,胡宗南命令披山地区司令冯龙率部进攻鸡冠山和羊屿,激战一天一夜,给解放军守岛部队造成一定损失后退回。胡宗南向台湾上报此次作战获得大捷,并将缴获的战利品送到台北,由“国防部”陈列在新公园博物馆,作为“第三届国军克难成果”,战斗指挥官冯龙获颁五等宝鼎奖章,45名士兵被选为当年的“战斗英雄”。胡宗南本人也一路青云,相继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浙江省政府主席”和浙江省党务特派员。

cpcliusi 发表于 2008-3-11 11:44:55

四岛抗登陆
虽然决心尽快夺回四岛,但久经战阵的胡宗南并没有莽撞行事,在行动以前采取多种手段进行了周密的侦察:经常派出舰艇,驶入四岛附近侦察;捕捉渔船渔民,从中了解四岛守备情况;又请求台湾派出飞机,从空中侦察四岛的阵地设施。胡宗南分析了从各方面搜集到的情报,很快作出判断:共军在四岛的防御力量单薄,而且周围没有共军炮艇活动。
胡宗南的这个判断,基本符合解放军方面的实际情况。攻占四岛的陆军60师部队在肃清残余敌人以后,就把大部分兵力撤到寨头,进行攻占积谷山的准备工作。王坤率领5个炮兵连由海上运到九洞门,选择攻积谷山的阵地。在60师向积谷山岛方向转移兵力时,陈雪江也带领8艘炮艇撤回到了海门港休整,准备配合60师解放积谷山岛。大小鹿山由179团1营两个连驻守,羊屿由公安17师50团9连驻守,力量的确比较薄弱。
出于隐蔽作战企图的考虑,直到发起进攻的当天,也就是6月19日下午,胡宗南才率领第一、第四、第五突击大队、军官战斗团和海上突击总队共1600余人,在第二舰队9艘舰艇掩护下,分乘50余艘机帆船和帆船从大陈出发,向四岛反击。19时许,舰船编队到达披山岛附近海域集结。21时许,第四突击大队在小鹿山登陆,第五突击大队在羊屿登陆,计划夺取两岛后再进占鸡冠山和大鹿山。解放军守备部队依托工事,顽强抗击国民党军的一次又一次进攻,阵地滩头子弹横飞,爆炸声接连不断。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在杀伤了大量来犯之敌后,羊屿只剩下了西北角的炮兵阵地,小鹿山失守,部队撤回了大鹿山(退潮时两岛之间可通行)。
60师政委汪大铭得到国民党军在小鹿山和羊屿登陆的情况后,立即组织部队增援,但几次都被羊屿东北海区的敌舰炮火堵了回来。拿起电话要陈雪江,线路又很差,一直摇不通。被王坤带走的5个炮兵连一时间也拉不回来。没有海军的掩护,陆军无法出海支援守岛部队,情况相当紧急。这个时候,浙江军区司令部和巡防大队联系上了。20日凌晨2点,陈雪江接到军区参谋长赵俊的电话,获悉了国民党军队反扑四岛的情况。赵参谋长也知道要8艘炮艇对抗9艘军舰,并且在白天通过敌人占领的积谷山岛,将遇到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所以是以咨询意见的口气问艇队有没有把握前去增援,并再三强调这不是死命令,不要勉强。军情紧急,陈雪江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回答“我马上先派一个中队去,陆军老大哥处境危急,我们有再大的困难也要去增援!”放下电话,陈雪江一面向舟山基地司令员张元培报告,一面召集2中队的军政主官布置任务。要通过积谷山岛,有两条航道可走,一条是内航道,另一条是外航道。走外航道的航程远些,艇队距离积谷山岛也远些,岛上炮火打不着;但是敌舰肯定会进行阻截,不能走。艇队只能走内航道。但是,积谷岛上的炮火多数对准内航道,而且都是事先标定好射击诸元的,艇队通过时,必然遭到猛烈炮击。但积谷山岛上的火炮都是固定的,不能旋转,而且有射程死角。艇队通过时,可以拉大距离,用陆军步兵“越坑前进”的方法,曲折航行,高速通过,这可以减少被敌炮命中的可能。通过积谷山后,敌舰可能在艇队必经航道石塘角和西沙山进行阻截,如果遇到敌舰阻击,切不可恋战,要机智规避,快速通过。艇队到了寨头,就立即隐蔽起来,待到黄昏时,再突然出击,打入敌舰群,进行近距离袭击,掩护陆军增援部队登上羊屿。
4时30分,2中队4艘炮艇准备完毕,由海门港启航南下。9时通过积谷山时,遭岛上炮火拦阻。中队长张家麟指挥各艇拉大距离,利用敌炮火射击死角,以高速作“之”字航行,迅速通过封锁线。11时30分和15时,又两次甩掉敌舰拦阻,艇队进至大岙附近隐蔽待机。就在2中队出发后不久,汪大铭和陈雪江联系上了,两人商定了向小鹿山、羊屿反击作战的协同动作:反击时间要放在黄昏,白天不行;由寨头增援羊屿部队的起航时间应与艇队出击羊屿东北北敌舰的时间一致;艇队发起攻击后,运载增援部队的船只迅速输送部队登陆,得手后再向小鹿山发展进攻。
21时30分,2中队4艘艇在夜幕掩护下高速插入敌舰群,充分发挥机动灵活、射速快的优势,穿梭于敌舰之间,以密集快速的炮火猛烈打击敌舰指挥台和暴露在甲板上的火炮。敌舰突然遭到袭击,不明情况,顿时慌乱起来,边盲目还击边向披山方向退去。陆军增援部队安全起航,先后登上羊屿和小鹿山,与岛上部队合力夹击登岛之敌。到21日7时,抗登陆战斗全部结束。这次作战.陆、海军共歼敌700余名.击沉敌机帆船2艘,帆船10艘,击伤艇舰5艘,获得了全胜。

积谷山解放 胡宗南下台
四岛硝烟刚刚散去,华东军区海军和浙江军区就共同作出决定:迅速发展小鹿山、羊屿等岛的胜利形势,扫除南北航线上的障碍——积谷山岛之敌,进一步控制南北航线。解放积谷山岛,不仅可以扫除近海航道的障碍,而且可以使大陈海面处于人民解放军陆炮射程之内。
积谷山位于浙江椒江口以南,东距大陈岛9.5海里,是大陈岛国民党守军的重要外围据点。该岛地势险要,岛上礁石嶙峋,环岛都是陡崖,只有西侧一条羊肠小道,不易登陆,驻守在这里的是国民党军第二军官战斗团3营7连及配属分队共120余人。参加攻岛作战的解放军部队是陆军60师179团3营和温台巡防大队1、2中队8艘艇。此外,还有海军舟山基地战舰大队的“临沂”、“遵义”2艘炮舰。
6月24日16时,“临沂”、“遵义”舰进至上大陈东北7至8海里海域,向大陈岛实施炮击,以钳制大陈守军的行动。17时20分,温台巡逻艇大队1中队4艘艇掩护登陆输送船由九洞门启肮,17时40分抵近敌滩头阵地射击。2中队4艘艇进至黄礁山以东海面巡逻警戒。18时,登陆部队第一梯队两个连在艇队火力掩护下开始登陆。由于登陆点十分狭窄,其中一个连行动受阻。冲在前面的一艘登陆艇的驾驶台多处中弹,艇首大门被炸坏,钢缆被打断。操舵手应成堂手臂、耳朵受伤,接着右腿又被打断。他忍着剧烈的疼痛将胸口压在舵轮上,使艇保持航向。此时514、515两艇抵近敌岸100米处,以猛烈火力压制敌人。使受阻的登陆部队迅速登上敌滩头阵地。步兵上岸后,又因为地势陡峻,兵力难以展开。这时,敌人居高临下,向登陆部队猛投手榴弹,造成了较大的伤亡。陈立富立即指挥艇队用炮火顺着山坡往山顶急袭。艇炮打到哪里,登陆部队就冲到哪里,一直用火力伴随掩护登陆部队攻上山顶。同时,2中队在积谷山以东击退了从大陈驶来增援的3艘敌舰,保证了登陆部队侧翼的安全。21时,登陆部队第二梯队一个连投入战斗,22时全歼守敌120余名,战斗结束。
积谷山岛失守,大陈岛南面门户洞开,引起了台湾当局的重视。“国防部”先是派员来大陈调查。6月底又在美军顾问团帮助下,派遣作战、情报、通讯等各类专业人员,率同翻译来上大陈,与胡宗南详细研究历次战役情况以及今后大陈地区的防务事宜。最后,“国防部”得出结论:在中共积极进攻的形势下,大陈方面的防卫作战.需完全依靠海空军与守军之间的密切协调配合。而目前大陈地区胡宗南指挥的“反共救国军”各部队,无论指挥组织、部队素质、后勤补给以及海空支援方面,都存在很多缺点,必须改进,才能符合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要求,以抵御解放军的攻势,保住大陈。也就是说,胡宗南及其所部已经不能继续胜任大陈地区的防务了。
1953年7月初,“江浙反共救国军总指挥部”正式撤消,台湾“国防部”改设“大陈防卫司令部”,以刘廉一中将出任大陈防卫司令,率正规军46师进驻大陈地区各岛。胡宗南留下副手钟松在大陈办理移交,于1953年7月23日偕同秘书长赵才标、医官许正魁及一名卫士,乘泰字号舰回台北,仍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上将衔顾问”。两年之后,1955年1月19日,大陈岛的外围重要据点—江山岛被解放军陆海空三军联合攻占。2月中旬,台湾当局实施“金刚计划”撤出大陈,解放军浙东前指指挥部队发展进攻,至2月26日,整个浙江沿海岛屿全部解放。

cpcliusi 发表于 2008-3-11 11:49:21

登在2007年第12期《舰载武器》上

robertchrs 发表于 2008-3-12 10:23:11

有不少话想对兄台说,可又不想说了,害怕我多说了影响兄台发文的思路~~~~
好文!

shinbade 发表于 2008-3-12 11:10:40

本人也颇好军史,但对于胡宗南化名秦东昌来指挥海匪与中共作战这段历史,还是第一次听闻啊。

国民党统治是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的过渡,这就注定了追随国民党统治的人物,普遍给人的印象是“志大才疏”。

胡宗南这人,因为被中共点了名,于是成为“志大才疏”的典型代表。

cpcliusi 发表于 2008-3-12 17:00:36

引用第3楼robertchrs于2008-03-12 10:23发表的 :
有不少话想对兄台说,可又不想说了,害怕我多说了影响兄台发文的思路~~~~
好文!
R兄太客气了,直言无妨。

fytao 发表于 2008-3-12 21:59:12

真是历史专家

bobo149 发表于 2008-3-12 22:31:42

字好小,看得好累。能不能弄大点, 保护大家的视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浙东四岛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