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daw
发表于 2008-3-6 11:11:19
1853年3月6日朱塞佩·威尔第的著名歌剧《茶花女》在威尼斯凤凰歌剧院首演
威尔第的三幕歌剧《茶花女》于1853年在威尼斯进行首演,虽然由于各种社会原因而遭失败,但它很快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被认为是一部具有出色艺术效果的巨著,并由此成为各国歌剧院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难怪《茶花女》的原作者小仲马要说:“五十年后, 也许谁也记不起我的小说《茶花女》了,但威尔第却使它成为不朽。”
《茶花女》的意大利名称为traviata,原意为“一个堕落的女人”(或“失足者”),一般均译作”茶花女”。歌剧描写了十九世纪上半叶巴黎社交场上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薇奥列塔。她名噪一时,才华出众,过着骄奢淫逸的妓女生活,却并没有追求名利的世俗作风,是一个受迫害的妇女形象。虽然她赢得了阿尔弗雷德·阿芒的爱情,但她为了挽回一个所谓“体面家庭”的“荣誉”,决然放弃了自己的爱情,使自己成为上流社会的牺牲品。
歌剧《茶花女》中,作曲家以一首前奏曲来代替序曲。这段音乐不长,第一个主题是近于静态的旋律,仿佛是在叙述薇奥列塔的悲惨生活一般,同时又刻画出了她那温柔妩媚的形象;而加弱音器的弦乐器在高音区奏出的悦耳的音响,又使这段音乐显得特别温暖而诚挚感人。乐曲的第二个主题的调性与和声都很清晰,旋律进行的也显得十分宽广,它是女主角薇奥列塔纯真爱情的象征。
歌剧中的许多唱段都是世界著名的歌剧片段,同时也是许多演唱家的保留曲目。
mindaw
发表于 2008-3-6 11:18:27
1834年3月6日加拿大最大城市多伦多成立
多伦多市是加拿大第一大城市,位于加拿大心脏地带,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省会,人口430多万,面积632平方公里。
多伦多市东南是安大略湖,船只可由这里经圣劳伦斯河进入大西洋,多伦多因此成为加拿大重要港口城市之一。在多伦多市北10
0多公里处就是国际和平主义战士白求恩的故乡格雷文赫斯特镇。
多伦多市也是加拿大的经济中心。多伦多原是印第安人在湖边交易狩猎物品的场所,后成为印第安人居住地。在印第安语中,“多伦多”意为“汇集之地”。20世纪70年代以来,多伦多逐渐发展成为加拿大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拥有飞机、机械、造船、电子、造纸、高科技等工业部门。在多伦多繁华地区的海湾街集中了加拿大最大的银行和证券交易所,号称“加拿大的华尔街”。北美第三大交易所-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就在这里。90%的外国银行驻加分支机构也设在多伦多。多伦多附近还有加拿大最大的钢铁厂,最大的汽车制造厂和最大的原子能发电站。
多伦多又是加拿大重要的文教科研中心。市内拥有加拿大最大的大学-多伦多大学。该大学1827年创建,占地65公顷,设有16个学院。城西北的约克大学还专门成立了白求恩学院,开设了有关中国的课程。安大略科学中心、国家通讯社、国家广播公司、国家芭蕾舞团、国家歌剧院和其他一些全国性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也都设在这里。
多伦多还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其城市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新颖别致的建筑让人流连忘返。市内最突出的建筑是位于市中心的新市政大厦。它由两座高度不一相对而立的弧形建筑物构成,成蚌壳张合状,其中间是一个扁圆型的会议厅,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半开半闭的蚌壳内含着一颗大珍珠,其独特巧妙的设计令人叹为观止。此外,著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也在多伦多附近,每年吸引约3000万旅游者。
耸立于安大略湖畔的国家电视塔是多伦多的标志。电视塔高553米,是全世界最高的单一塔型建筑物。电视塔分地面层、高空楼阁、太空甲板和天线塔4个部分。高空楼阁是塔的心脏区,设有大型室外瞭望台和旋转餐厅。位于塔内446米处的太空甲板是专为游人观景而设置,站在此处,天高云淡时,全城风光尽收眼底。
多伦多移民众多,48%的居民是从世界各地移居而来。这里住居的华人约有40万,是北美地区著名的华人聚居地。
1984年我国在多伦多设总领事馆。1986年3月28日多伦多市与我国重庆市结为友好城市
coolark
发表于 2008-3-6 17:40:57
1930年3月6日——洛林·马泽尔诞生,美国音乐家
洛林·马泽尔(Lorin Maazel,1930—),美籍法国指挥家、作曲家、小提琴家。马泽尔1930年3月6日生于巴黎市西郊市镇纳伊。5岁开始随莫德伦(K.Moldrem)学小提琴,7岁跟阿米蒂奇(F.Armitage)学钢琴。此外,马泽尔对乐队指挥尤感兴趣,经常随家人去观赏各种大小型的交响乐音乐会演出,次年跟洛杉矶爱乐乐团副指挥巴·卡莱尼科夫(V.Ba-Kaleinikoff)学指挥。1938年7月13日,年仅8岁的马泽尔竟然上台指挥到访的爱达荷大学乐团演出舒伯特的《第八交响曲》;同年,巴·卡莱尼科夫出任匹兹堡交响乐团助理指挥,马泽尔也举家随赴匹兹堡居住。翌年8月18日,马泽尔在纽约万国博览会上指挥因特洛琴乐团演出了门德尔松的《第四交响曲》(意大利),同年应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之邀,在好莱坞音乐厅指挥洛杉矶爱乐乐团演出了柴科夫斯基的《斯拉夫舞曲》。11—12岁时,他接连指挥了NBC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蒙特利尔交响乐团、费城乐团、旧金山市交响乐团等。马泽尔惊人的指挥才能,被人们誉为神童指挥家。
1946年,16岁的马泽尔正式进入匹兹堡大学专攻语言学、数学和哲学,同时,他以小提琴家的身份出现在音乐舞台上,经常举行独奏会,也搞弦乐四重奏。1948—1951年期间,他借在匹兹堡交响乐团拉小提琴之机,担任过乐团助理指挥。1952年,马泽尔获得富布赖特奖学金赴意大利留学,在罗马、威尼斯、米兰等地专攻巴洛克音乐。次年12月24日,他首次以指挥家的身份在西西里岛卡塔尼亚指挥贝里尼乐团演出,从此开始他的指挥生涯。50年代,他曾在佛罗伦萨音乐节、阿根廷、维也纳音乐节、爱丁堡音乐节指挥演出。1960年,马泽尔作为第一个美国青年指挥家参加拜罗伊特音乐节的活动,指挥演出瓦格纳的歌剧《罗恩格林》,广受好评。
1962年,他率领法国国家乐团赴美国巡回演出,同年11月1日,他首次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背谱指挥演出莫扎特的歌剧《唐·乔万尼》,轰动了美国乐坛。1963年夏,他赴前苏联,在莫斯科、列宁格勒指挥音乐会演出。1965—1971年,马泽尔成为柏林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1965—1975年,他出任西柏林电台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在此期间,他还在欧美各地担任客席指挥。
1972—1982年,马泽尔出任克利夫兰乐团音乐总监和首席指挥。在这期间,他多次带领乐团赴世界各地巡回演出,曾于1978年和1982年两度率团来香港演出。1978—1980年,他还兼任伦敦爱乐乐团客席指挥。马泽尔离开克利夫兰乐团之后,被邀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总经理、艺术总监。这是第一位美国指挥家获此崇高的荣誉。两年后,他离开维也纳重返匹兹堡交响乐团。1986年被委任为客席指挥、音乐顾问,1988年才正式任命为音乐总监,已签约至1995—1996年乐季。1998—1990年期间,他还兼任法国国家乐团音乐总监一职。
除演出外,马泽尔也热心于录音、广播、电视等工作,早在1941年他就开始录制唱片,他的唱片先后由CBS、PHILIPS、MCA、NEW WORLD、NONESUCH、DG、TELACR和SONY等唱片公司录制发行。较能代表他指挥风格的唱片有:《贝多芬交响曲全集》、《马勒交响曲全集》、莫扎特《唐·乔万尼》、普契尼《修女安杰丽卡》、《群妖园舞》(Le Villi)、柴科夫斯基《1812年序曲》(以上为SONY录制);理查·斯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此说》、威尔第《露易莎·米勒》、策姆林斯基《抒情交响曲》、拉威尔《西班牙时光》、《孩子与魔法》(以上为DG录制);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集》、韦伯《安魂曲》、威尔第《奥赛罗》、拉威尔《钢琴协奏曲》(以上为EMI录制)。
在生活上,马泽尔喜欢看书、看电影、写作,写有《指挥家的一周》等多部电视剧本。除音乐外,他还有语言天才,能说流利的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及俄语。
在当代指挥家中,马泽尔是个音乐鬼才,在过去30多年指挥生涯中,他指挥100多个乐团演出超过4000场次的歌剧及音乐会,所指挥录制的唱片获奖更是无数。据说他有对生谱一读就能熟记的能力,甚至能背谱指挥整部歌剧。他的指挥动作直接干脆,音乐处理上经常奇峰突起,有极为强烈的对比,曲目之广泛令人惊叹。除指挥之外,他还是位作曲家、小提琴家、电视总监、艺术家、音乐行政管理官员、作家,多才多艺,德高望重。
coolark
发表于 2008-3-6 17:48:42
1900年3月6日逝世——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德国发明家
戈特利布·威廉·戴姆勒(Gottlieb Wilhelm Daimler,1834年3月17日-1900年3月6日),德国发明家、企业家,汽车发明者之一。
coolark
发表于 2008-3-6 17:54:28
1982年3月6日逝世——艾茵·兰德,作家和哲学家(1905年出生)
艾茵·兰德(Ayn Rand,1905年2月2日-1982年3月6日),原名“艾丽莎·日诺夫耶夫娜·罗森鲍姆”(俄语:Алиса Зиновьевна Розенбаум),俄裔美国哲学家、小说家。她的哲学理论和小说开创了客观主义哲学运动,她同时也写下了《阿特拉斯摆脱重负》、《源头》等数本畅销的小说。
她的哲学和小说里强调个人主义的概念、理性的利己主义(“理性的私利”)、以及彻底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她相信人们必须透过理性选择他们的价值观和行动;个人有绝对权利只为他自己的利益而活,无须为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但也不可强迫他人替自己牺牲;没有任何人有权利透过暴力或诈骗夺取他人的财产、或是透过暴力强加自己的价值观给他人。她的政治理念可以被形容为小政府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虽然她从来没有使用第一个称呼自称过、而且相当厌恶第二个称呼。
兰德的小说所要表达的目标是要展示她理想中的英雄:一个因为其能力和独立性格而与社会产生冲突的人,但却依然奋斗不懈朝他的理想迈进。
早年生涯
兰德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一个犹太人家庭,是四名女儿(艾丽莎、娜塔莎、诺拉)中的长女。她的双亲是季诺维尼·日诺维耶夫娜·罗森包姆和安娜·鲍里斯欧娜·罗森包姆,两人都是不可知论和不信神者。在她年幼的时候她便已展现出对文学和电影的兴趣。她在7岁时开始撰写电影剧本和小说。
她的母亲教她法文,并且订阅了一份以男孩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杂志,在杂志的连载故事中兰德发现了她第一名童年英雄:希罗斯·帕东(Cyrus Paltons),一名虚构的印度军官故事,故事名为“神秘的山谷”。在她幼年岁月里,她阅读了沃尔特·司各特、亚历山大·仲马和其他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并表达了她对于浪漫主义运动的强烈热情。在13岁时她开始接触维克多·雨果的作品,很快便深深酷爱他的小说。后来她称雨果为她最喜欢的小说家、以及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
当1917年俄国革命爆发时兰德只有12岁,她全家原先的平静生活都被布尔什维克党的崛起而打乱了。她父亲的药房被苏联政府所没收充公,全家于是逃至克里米亚以求恢复经济状况。当克里米亚于1921年也被布尔什维克攻陷时,兰德烧毁了她的日记,以免日记中强烈的反苏联言论被发现。兰德接着回到圣彼得堡(“彼得格勒”)以就读大学。她在彼得格勒大学学习哲学和历史。大学期间她在文学上的主要阅读对象是弗里德里希·席勒、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爱德蒙·罗斯坦德(Edmond Rostand)。她欣赏罗斯坦德作品中的浪漫想像、和席勒的华丽风格以及英雄般的布局。她欣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戏剧感和他强烈的道德判断力,但却强烈反对他的哲学观和他对于生命的态度。她在大学里的社会教育系完成了为期三年的课程,包括了历史、哲学、和法律,在1924年10月13日顺利获得了毕业证书(证书编号No. 1552)。她也接触了尼采的哲学理念,极为欣赏他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里所表达的,对信奉利己主义、并反对利他主义的独立个人的英雄式崇拜。但后来在她接触了更多尼采的作品、发现他的哲学中心是“力量即为真理”后,便相当厌恶他的哲学观。
兰德继续写作短篇小说和电影剧本。她在1924年进入电影艺术学院学习电影剧本创作;不过在1925年底,她获得了前往美国探亲的签证。
移民和婚姻
在1926年2月她抵达了美国,当时她只有21岁,乘坐邮轮抵达纽约市的港口,纽约市最后成了她的老家。她被纽约市蔓延至地平线的摩天大厦建筑群所深深感动,后来她在小说《源头》里这样写道:
我会愿意放弃世界上最壮观的日落场景,只为目睹一眼纽约市的摩天大厦建筑群,大厦蔓延直至纽约的天际,人类的意志力是如此明显。我们还需要什么信仰吗?我感觉到如果这里面临战争的威胁,我会将我自己抛身天际,以我的肉身保护这一切。
在她前往芝加哥与亲戚共处一小段期间后,她下定决心从此不再回到苏联,并立志前往好莱坞成为剧作家。接着她将名字改为“艾茵·兰德”。有传闻宣称她是因为雷明顿兰德公司的打字机才改名的,但事实上她在打字机上市销售前便已改名为艾茵·兰德了。兰德指出她的名子是来自以西里尔字母拼凑的家族姓名,后来艾茵·兰德的研究也指出兰德的名子和她的家族名“罗森包姆”的西里尔字母排序类似。她指出她的教名“艾茵”是源自于一名芬兰的作家,这可能是来自芬兰-爱沙尼亚的作家Aino Kallas,不过这种名子在芬兰语地区相当常见。
最初兰德前往好莱坞奋斗,接下一下临时的工作以维持基本的生计。在一次偶然的面对面试镜中她被著名的导演赛西尔·迪米尔(Cecil B. DeMille)看中,使她获得了一份临时演员的工作,在《王中王》一剧中担任群众角色,并接着担任剧本审稿人。同时她也在雷电华影片公司(RKO Pictures)的服装部门担任指挥工作。
在好莱坞工作期间她遇上一位年轻演员弗兰克·奥康诺,对他深感爱慕并主动追求他,两人在1929年4月15日结婚。两人的婚姻维持了50之久,一直到奥康诺于1979年以82岁高龄去世为止。在1931年兰德获得了美国的公民籍;她对于美国深感骄傲,后来她在西点军校的毕业典礼上向学军校毕业生们发表演讲道:“我可以说—这绝不是爱国的陈腔滥调,而是根基于完整的形而上学、知识论、伦理学、政治和美学的智慧基础上说,美利坚合众国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最高贵、和在最初的建国原则上唯一道德的国家。”
小说
兰德认为自己主要为小说家而非哲学家,但她有时会遭到学术界哲学家们的贬低,批评她的小说和非小说的书籍都只是针对广大的读者,而非出版于经过同行评审的学术期刊。兰德对此则反驳道:历史上有许多将伟大哲学理念以小说形式表达的作家—包括但丁、约翰·弥尔顿、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阿尔贝·加缪,让-保罗·萨特等哲学家也同时以小说和非小说的作品来表达他们的哲学观,而她只是遵循这一系列传统罢了。
在一篇1991年经济学人介绍兰德的文章中宣称道:“兰德的小说每年卖出约300,000本,鼓励读者大量思考他们自身,在立大功的同时也赚了大钱。所有她的书的新印刷版本都附带着回函明信片,让有兴趣的读者能更进一步了解‘客观主义’,作者的理念,混合了自由市场、冷酷的理性、和无辜的尼采的自尊”
早期作品
兰德第一次在文学上的成功是在1932年被环球电影公司买下的电影剧本《红小卒》:“导演冯· 斯登伯格(von Sternberg)原本考虑将其交由玛莲娜·迪特里茜演出,但俄国的剧情并不受欢迎,最后剧本被放弃了。”兰德接着在1934年写下了《1月16日夜晚》,并在后来于百老汇演出,这是一部审判剧,独特之处在于演出时会挑选观众担任陪审团,使得这部剧可能有两种结局产生。
兰德接着出版了两部小说—《我们活着的人》(1936)和《颂歌》(1938):“兰德将我们活着的人描述为她最具自传风格的小说,它的主题便是在共产主义统治下的俄罗斯生活之野蛮。”小说中严厉的反共主义论调也促使读者回顾当时美国的状况,也就是正值经济大恐慌前后、有时被称为“红色十年”(The Red Decade)的时期,当时正是美国国内对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情到达最高点的时期。客观主义中心的Stephen Cox后来这样评论道:“我们活着的人是在俄式社会主义思想最盛行于美国领导人之间的时期出版的。当时它并没有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弗兰克·奥康诺和艾茵·兰德在康乃狄克州的史东尼河(Stony Creek)地区度过了1937年的夏天,弗兰克忙于夏季剧团的演出,而兰德则致力于构思《颂歌》一书,书中描写出反乌托邦的后果,虚拟在未来集体主义大胜后的场景。《颂歌》在美国并没有找到出版商愿意出版,因此首次出版是在英国。
coolark
发表于 2008-3-6 17:58:21
1986年3月6日逝世——乔治亚·欧姬芙,美国女画家
乔治亚·欧姬芙(Georgia Totto O'Keeffe;1887年11月15日-1986年3月6日)是一位美国艺术家,被列为20世纪的艺术大师之一。欧姬芙的绘画作品已经成为1920年代美国艺术的经典代表,她以半抽象半写实的手法闻名,其主题相当具有特色,多为花朵微观、岩石肌理变化,海螺、动物骨头、荒凉的美国内陆景观为主。她的作品中常充满著同色调的细微变化,组成具有韵律感的构图,某些时候欧姬芙画中的物品外轮廓,让观者感到此物品的轻脆感。
遗产
由于1980年代欧姬芙修改遗嘱,将幽灵农场和其他遗产都留给汉密尔顿,其家人认为相当不公。1986年,欧姬芙的家人与汉密尔顿为了遗产问题诉诸公堂。此遗产之争最后庭外和解,两方同意成立非营利基金会,负责保管和展出欧姬芙的作品。
1997年,欧姬芙博物馆在圣大非市成立。基金会也正式转入博物馆中,展出她的摄影、画作、档案等等。今日欧姬芙的作品主要有下列博物馆收藏,除欧姬芙博物馆外,还有大都会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学院、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费城美术馆与美国国家画廊。
1993年,一名堪萨斯州银行家R. Crosby Kemper Jr花了550万美元买下艺术经销商Gerald Peters手中的28幅水彩画,经销商声称是欧姬芙在1916年到1918年间的画作,名为《峡谷国度》(The Canyon Suite),随后银行家将这些画捐给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坎贝尔当代艺术博物馆。这些画作并没有被欧姬芙博物馆列入作品名录,经查证后为伪画(新闻)。2001年经销商Peters将550万美元退给Kempers。
1999年,欧姬芙博物馆馆长芭芭拉与研究中心的爱密丽一同出版了作品目录,2029件作品,共有两大册,完整的列出从1901年到1984年里欧姬芙作品的年代和细节。
coolark
发表于 2008-3-6 18:01:40
1787年3月6日出生——约瑟夫·冯·夫琅和费,德国物理学家。(逝于1826年)
约瑟夫·冯·弗劳恩霍夫(Joseph von Fraunhofer,1787年3月6日-1826年6月7日),或译夫琅和费,德国物理学家,主要贡献集中在光学方面。
夫琅和费11岁成为孤儿,在慕尼黑的一家玻璃作坊当学徒。1801年,这家作坊的房子崩塌了,巴伐利亚选帝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亲自带人将其从废墟中救起。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十分爱护夫琅和费,为其提供了书籍和学习的机会。8个月后,夫琅和费被送往著名的本讷迪克特伯伊昂修道院的光学学院接受训练,这所本笃会修道院十分重视玻璃制作工艺。到1818年,夫琅和费已经成为光学学院的主要领导。由于夫琅和费的努力,巴伐利亚取代英国成为当时光学仪器的制作中心,连迈克尔·法拉第也只能甘拜下风。
1824年,夫琅和费被授予蓝马克斯勋章,成为贵族和慕尼黑荣誉市民。由于长期从事玻璃制作而导致的重金属中毒,夫琅和费年仅39岁便与世长辞。
夫琅和费的科学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光谱方面。1814年,他发明了分光仪,在太阳光的光谱中,他发现了574条黑线,这些线被称作夫琅和费线。
sdlczhao
发表于 2008-3-6 18:14:22
http://www.gmw.cn/images/2004-05/31/xin_5e493c1f643640aba249333d174bed86_1.jpg
1997年3月6日国家体委宣布汪嘉伟担任中国男排主教练
汪嘉伟
排球运动员、教练。运动健将。上海市人。1955年出生,1973年入福建队。1976年被选入国家队。后任国家男子排球队副队长。善于一传扣球,拦网技术尤佳。其所在的中国男子排球队曾获第二届亚洲男子排球锦标赛冠军,第三、四届世界杯男子排球赛第五名,第八届亚运会男子排球比赛第三名,第九届亚运会男子排球比赛亚军,第十届亚运会男子排球比赛冠军。曾获第二届亚洲男子排球锦标赛、第四届世界杯男子排球预选赛最佳运动员奖。
1984年赴日本留学,之后加入日本职业队,1993年正式退役。之后担任日本东丽男排主教练,曾获得日本男排职业联赛第三名。1997年回国担任中国男排主教练,率队获得1997、1999年亚洲男排锦标赛冠军,1998年亚运会冠军,2000年冲击奥运会失利后离开中国男排。现在上海经商。
sdlczhao
发表于 2008-3-6 18:21:44
1953年3月6日马林科夫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http://baike.baidu.com/pic/17/1161631096954937.jpg
马林科夫
格奥尔基·马克西米连诺维奇·马林科夫(Гео́ргий Максимилиа́нович Маленко́в,公元1902年1月13日—公元1988年1月14日),苏联政治家,也是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人,斯大林死后曾于1953年3月到1955年2月担任苏联总理。
马林科夫于1919年担任红军政战官,1920年加入苏联共产党,之后成为斯大林的心腹;1930年代后半马林科夫曾经与贝利亚共同进行对苏联党政军的大清洗,但是之后马林科夫与贝利亚却成为政敌。1946年马林科夫成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在日丹诺夫下台之后成为斯大林决策的核心人物。
1953年斯大林死后,马林科夫成为苏联总理,一度兼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而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但是有意形成集体领导的马林科夫让位给赫鲁晓夫。而马林科夫也于此时清除与其政策不合的贝利亚。马林科夫担任总理的两年内,曾经对外表示“核武会导致世界毁灭”,反对继续制造核子武器并探索与美国的和解之道;但是这样的行为都引发党内强硬派的反弹。1955年2月马林科夫辞职,但是仍然留在政治局中;1956年在莫洛托夫、布尔加宁等人的联合之下,马林科夫被逐出政治局。
1961年马林科夫被苏联共产党开除,之后曾经在哈萨克斯坦负责兴建水力发电厂,公元1988年1月14日过世。
sdlczhao
发表于 2008-3-6 18:30:58
1932年3月6日蒋介石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http://baike.baidu.com/pic/1/11766462486923851_small.jpg
蒋介石(Chiang Kai-shek)
生平简介
蒋介石(1887—1975) 浙江奉化人。名中正,原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1907年入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1908年留学日本。1908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日本振武学校毕业后,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为士官候补生,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曾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活动。1923年赴苏联考察军事政治。1924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1926年先后制造“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打击共产党和革命势力。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率师北伐途中,于 1927年发动了“4·12”政变,在各地清党,第一次国共合作公开破裂。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不断进行新军阀混战。1931年 “9·18”事变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攻红军革命根据地。1936年“西安事变”后,被迫接受抗日主张,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1938年任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
抗日战争期间,任国防最高委员会主席,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1943年参加美、英、中三国开罗会议。抗日战争胜利后,与中共代表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1946年撕毁《停战协定》、《政协决议》,命令进攻解放区,单独召开制宪国民大会,通过宪法。1948年擅自召开第一届国民大会,当选“总统”。1949年1月21日,被迫发表《引退谋和文告》,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
1949年败退台湾后,历任“总统”与国民党总裁。1975年4月5日于台北去世。
sdlczhao
发表于 2008-3-6 19:15:31
1981年3月6日耿飚任国防部长
http://baike.baidu.com/pic/18/11479999550339340_small.jpg
耿 飚(1909.8-2000.6) 湖南省醴陵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浏(阳)醴(陵)游击队支队小队长。1930年9月参加红军并先后任红一军团第三团团长第九师参谋、干部教导队队长、作战教育科科长、第二师第四团团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参谋长、副旅长兼副政治委员。1944年9月任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兼联络部部长。1945年8月,他指挥部队向盘踞在张家口的日伪军发起进攻,一举收复被日军占领多年的这座塞外重镇。1946年1月兼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副参谋长。1950年起先后任驻外大使、外交部副部长、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职。1979年1月任中中央军委委员、秘书长。1981年兼任国防部长。是中共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党的第十二次、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他是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特邀代表。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sdlczhao
发表于 2008-3-6 19:19:12
1912年:南京临时参议院决议袁世凯在北京就任总统。
http://baike.baidu.com/pic/1/11584744133644232_small.jpg
英雄枭雄,奸雄鬼雄,人杰大盗?百年将逝,难平是狱。
内阁总理,民国总统,洪宪皇帝。九泉之下,犹留骂名。
史论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袁世凯一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世说枭雄,有过人之才,无济世之德,袁世凯生平,仿佛似之又非之。
这段话,评价袁世凯好像再形象不过。历史好像在开玩笑,奸雄的名字都是那样名正言顺,曹操字孟德,可是无论《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他的德几乎成为反面教材。袁世凯,世代楷模之意,可清末的历史只为他赢了四顶帽子:窃国大盗,大独裁者,卖国贼,复辟狂。
一,窃国大盗:他“窃”的是那一国,大清抑或民国,如是前者,那骂他的人应是晚清遗老,袁世凯是顺应历史潮流,世人应举手欢迎的。如是后者,历史的约定不应忘记:谁能使清帝退位,谁就是民国大总统。当其时,有能力使清帝退位的人,也只有一个袁世凯!
二,大独裁者:这顶帽子非常合适,但评良心说,历史不应忘却,在袁世凯死后的多年里,直到1949年,众多的掌握国家权力者,无一实行的不是中央集权,就是说,大家都是”独裁者“。在说远点,中国的民主进程是循序渐进的,建国后毛邓时代难道就不是中央集权,旷世奇才扬度说过:中国适合君宪,不适合共和。
三,卖国贼:证据是“二十一条”。现在看来,当时中国无力和日本进行一场战争,即使后来民国蒋介石励精图治多年后仍是无法打败日本,后来还是依靠世界形式和苏联介入才8年结束了这场灾难!所以和谈是上策,另外在谈判中袁世凯和其同僚竭尽全力,挽回了很多国家权益,最终具有条约性质的也只是十条左右。而且,在落实上袁世凯极力破坏,东北的张作霖就是秉承袁大总统的意思贯彻始终的。
四,洪宪帝制:千古臭棋,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但是要说明的是:那是实施君主立宪,而不是恢复封建帝制。后来的北洋军阀混乱说明他们反对袁世凯称帝,只不过是害怕世袭帝制截断了他们问鼎天下的路途而已!!而袁的死,也使中国进入了半个多世纪的军阀混战。
这个一生谨慎的跨世纪的枭雄,成为那个时代的代表。
以上观点摘抄自张建伟先生的历史报告《晚清篇》
haveyoume
发表于 2009-3-5 18:34:19
金豆留住记忆03月06日目录
内容楼层
1475年3月6日 米开朗琪罗诞辰楼主
1521年3月6日麦哲伦发现关岛19
1787年3月6日出生——约瑟夫·冯·夫琅和费,德国物理学家。26
1806年3月6日 英国女诗人布朗宁诞辰6
1834年3月6日加拿大最大城市多伦多成立21
1853年3月6日朱塞佩·威尔第的著名歌剧《茶花女》在威尼斯凤凰歌剧院首演20
1898年3月6日,德国强迫清朝在北京签订《胶澳租界条约》(7
1900年3月6日逝世——戈特利布·戴姆勒,德国发明家 23
1912年3月6日:南京临时参议院决议袁世凯在北京就任总统31
1927年3月6日,蒋介石将陈赞贤枪杀,制造了赣州惨案16
1929年3月6日别克汽车先驱者戴维-D-别克逝世。17
1930年3月6日——洛林·马泽尔诞生,美国音乐家22
1932年3月6日蒋介石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29
1933年3月6日宋哲元第二十九军血战喜峰口4
1937年3月6日老舍发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18
1940年3月6日 中共要求实行“三三制”13
1941年3月6日,拉什摩尔山群雄雕像设计者博格鲁姆去世9
1942年3月6日张大千率徒临摹敦煌壁画1
1946年3月6日,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成立14
1953年3月6日马林科夫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28
1964年3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提前释放3名日本战犯。12
1967年3月6日 匈牙利音乐家科达伊逝世15
1971年3月6日著名爵士乐手阿姆斯特朗去世3
1981年3月6日耿飚任国防部长30
1982年3月6日逝世——艾茵·兰德,作家和哲学家24
1986年3月6日美学家、教育家朱光潜逝世2
1986年3月6日逝世——乔治亚·欧姬芙,美国女画家 25
1986年3月6日宇宙飞船发回哈雷慧星照片5
1987年3月6日 英渡轮“自由企业先驱”号倾覆 184人丧生11
1992年3月6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在昆明逝世,享年64岁8
1997年3月6日国家体委宣布汪嘉伟担任中国男排主教练 27
speary
发表于 2009-3-6 00:01:00
1869年3月6日俄国化学家季米特里·门捷列夫向化学界公开了他的首张元素周期表。
俄国圣彼得堡大学化学教授门捷列夫在进一步审查了原子学说的科学基础以及测定原子量的各种方法以后,坚信原子是客观存在的,并且紧紧抓住原子量作为各种元素的最基本特性去探讨元素性质的演变规律。在此过程中,他对前人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核对,做了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工作,并对各种元素的原子量可以相差很大而原子价的变动范围则较小这一现象有很深的印象。1869年2月,他发表了第一张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图表,同年3月6日,他因病委托他的朋友圣彼得堡大学化学教授门舒特金在俄罗斯化学学会上宣读了题为“元素属性和原子量的关系”的论文。该论文阐述了周期律的基本点:
(1)按原子量大小排列起来的元素,在性质上呈现明显的周期性。
(2)原子量的大小决定元素的特征,正如质点的大小决定复杂物体的某些性质一样,因此,S和Te的化合物、Cl和I的化合物等,既类似又呈现明显的差别。
(3)应该预料到许多未知单质的发现,例如预料到类似铝和硅的原子量位于65至75之间的元素,元素的某些同类元素将按它的原子量大小而被发现。
(4)我们知道了某些元素的同类元素的原子量后,有时可修正该元素的原子量。
最初的周期表是不完备的,然而它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并把相似的元素排成一行所体现的元素周期性是令人信服的。它具有下列特征:(1)按原子量的递增顺序排列;(2)给未发现的元素留下空位;(3)把氢同后继的元素分开;(4)重元素如稀土等的位置不定。
在门捷列夫时代,没有任何原子结构的知识,已知元素只有63种,元素大家族的信息并不完整,而且当时公认的许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合价是错误的,确定元素在周期系中的次序——原子序数是十分困难的。门捷列夫通过对比元素的性质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重新测定了一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先后调整了17种元素的序列。例如,门捷列夫利用他人的成果,确认应将铍的相对原子质量从14纠正为9,使元素按相对原子质量递增的序位从H—Li—B—C—N—Be—O—F纠正为H—Li—Be—B—C—N—O—F.经过诸如此类的调整元素顺序,元素性质的周期性递变规律才呈现出来:从锂到氟,金属性渐次下降,非金属性渐次增强,从典型金属递变为典型非金属;序列中元素的化合价的渐变规律也得以显露:从锂到氮,正化合价从+1递增到+5;从碳到氟,负化合价从-4下降为-1.门捷列夫敏感地认识到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远非整个元素大家族,大胆地预言了11种尚未发现的元素,为它们在相对原子质量序列中留下空位,预言了它们的性质,并于1869年发表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评论: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利用元素周期表修订了某些元素的原子量,并对未发现的新元素作出了正确的预言,这比仅仅总结已有的规律更重要。
ztqaz
发表于 2009-3-6 00:02:54
刘东生逝世
http://www.mep.gov.cn/oldpic/1038428654043.jpg
刘东生(1917 — 2008),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原国务院环境委员会专家组组长、 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原主席、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国际杰出第四纪地质环境学家。
刘东生1917年11月22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南开大学学籍)地质地理气象系,后来又旁听生物系的课程。1944年先后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和地质部工程师,从事矿产勘探和工程地质工作。1949年南京大学生物系肄业(原中央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教授。1958年,他从黄土地层研究中根据黄土与古土壤的多旋回特点,发现第四纪气候冷暖交替远不止四次,发展了传统的四次冰期学说,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大转折,奠基了环境变化的“多旋回学说”。
1964年,刘东生参加了我国组织的科学考察队,攀登希夏邦马峰,同时还进行了川藏公路波密段泥石流考察。曾于同年任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副队长,1964年任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科学考察队副队长、队长。1964年至今,他一直致力于青藏高原隆起与东亚环境演化的研究,把青藏高原研究同黄土高原研究结合起来,把固体岩石圈的演化同地球表层圈的演化结合起来,开辟了地球科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球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他在地球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理论贡献,被国际学术界公认。1976年任全国食管癌病因综合考察队队长等。1977年任中国托木尔峰登山科学考察队副队长、队长,同年出席第五届环境理事会。1979年由贵阳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调回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参加青藏高原科学讨论会并任秘书长。 刘东生曾先后到罗马尼亚、波兰、苏联、英国、法国、肯尼亚、美国、西德和瑞士等国家进行考察或出席国际学术会议。
20世纪80年代,刘东生基于中国黄土重建了250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历史,使黄土与深海沉积、极地冰芯并列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三大支柱,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国际科学界所信服。1991年十1月,刘东生前往南极的南设得兰群岛中的乔治王岛,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科学考察。1996年9月,刘东生赴地处北极北纬78度13分的斯瓦巴德岛考察。1980年刘东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7年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名誉科学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5年获香港岭南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1996年当选欧亚科学院院士。2003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及中华绿色科技奖特别奖。2008年3月6日11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刘东生早期所进行的鱼化石的研究和后来进行的第四纪地质学、环境地质学以及青藏科学考察等项科研工作既具有继承性,也具有独创性。他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其主要科学成就有如下几方面: 刘东生早年便开始从事古脊椎动物的研究工作,在鱼类化石研究方面有独到的见解。1946年,他对南京五通系中鱼化石,甘肃玉门下惠回铺系中的一个新种古鱼——鳕鱼,湖南临沣的鲈形鱼类,四川歌乐山哺乳动物群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解放前我国鱼化石的研究除瑞典人史天秀有所涉猎外,几乎是空白。刘东生在杨钟键指导下所进行的工作,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研究工作的空白。
有着“黄土之父”美誉的刘东生1954年开始从事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先后于1964年、1965年、1966年著述了"黄河中游黄土","中国的黄土堆积","黄土的物质成份与结构"等获国家科委科技成果二等奖,70年代又继续开始黄土的科研工作,即结合生产实践又带动了第四纪发展,结合新技术,新方法对黄土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研究,从古气候角度出发,建立了国际上公认的洛川坡头黄土标准刻面,为试图解决黄土与深海沉积对比做出了关于海陆地层及古气候对比的工作。继而完成"黄土与环境"1985年(中英文献)专著。获中国科学院一等奖,国家科委二等奖。
刘东生发表的文章被SCI论文引用3000余次,2002年获国际“泰勒环境成就奖”。泰勒奖是世界环境科学的最高奖,有“环境科学诺贝尔奖”之称。但令人奇怪的是,刘先生获奖以后,国内媒体普遍反应冷淡。他的研究成果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植被重建以及东部沙地治理等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他热爱祖国,奉献于地球科学事业,在学术生涯中,孜孜不倦,努力进取,团结奋进,做出了重大的科学贡献。他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人才,他们已经成为中国地球环境科学研究的骨干。他领导建立了多学科交叉的现代化科学实验室,已成为中国及国际第四纪环境科学的研究中心之一。他的工作推动了地球环境科学的发展,使中国第四纪地质学与环境地质学立于国际地球科学的前沿。
刘东生是中国地球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在近60年从事地学研究中,对中国的古脊椎动物学、第四纪地质学、环境科学和环境地质学、青藏高原与极地考察等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是黄土研究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使中国在古全球变化研究领域中跻身世界前列。他在理论研究中的杰出贡献主要是:从20世纪50年代起,对黄土高原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分析,完成了黄河中游黄土分布图、中国黄土分布图和3部专著,提出了有重要突破的“新风成说”,把风成沉积作用从黄土高原顶部黄土层拓展到整个黄土序列,并把过去只强调搬运过程的风成作用扩展到物源-搬运-沉积-沉积后变化这一完整过程。
评论:有“黄土之父”美称的我国著名地质环境学家
ishu
发表于 2009-3-6 00:09:12
1899年——阿司匹林获准上市。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d/dc/Aspirin-3D-vdW.png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或作阿司匹灵、阿斯匹灵、阿士匹靈(英语:Aspirin)化学学名乙酰水杨酸,醋柳酸等。由德国化学家霍夫曼(Felix Hoffmann)在20世纪初正式推出。阿司匹林治疗范围极广,包括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痛等,还能预防手术后血栓形成、心肌梗塞和中风,故俗称它为“万灵药”。
评论:直到现在还在大量使用。
iamhkq
发表于 2009-3-6 00:21:40
1902年——皇家马德里俱乐部成立。
队名:Real Madrid C.F. <皇家马德里>
全称:Real Madrid Club de Fútbol
中文简称:皇马
足球联赛: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
成立日期:1902年3月6日
所在城市:马德里市
球场:伯纳乌球场<Santiago Bernabeu>(可容纳80,354人)
现任主席:博鲁达<前副主席,大选前暂时代理主席>
现任主教练:胡安德·拉莫斯<Juan de la Cruz Ramos Cano>(2008年12月)
队长:劳尔 <Raúl Gonzalez Blanco>
副队长:古蒂 <Guti.Haz>
球衣赞助:Adidas
赞助商:bwin , Adidas , Audi , Coca-cola etc.
皇马是西班牙乃至世界成立的最早俱乐部之一,前身是斯凯足球队,
建于1896年,当时仅有会员30人,队员当时只有7~8个人,
比赛是在利斯塔大街的一片空地上进行的.
1902年3月6日,正式成立了马德里社会俱乐部,由英国人阿瑟-约翰逊任第一任主教练,
1920年6月29日,西班牙国王把“Real ”<西语,皇家之意>一词加于俱乐部名前,
以此来推动足球运动在首都马德里市的发展,
从此,俱乐部正式改名为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
皇家马德里队成立后便开始参加全国联赛,由于当时西班牙还未举办全国联赛,只有王室举办的国王杯赛,
1905年首次夺冠,随后又在1906、1907、1908连续三年夺冠,由此成为西班牙足坛的一支劲旅.
1928年,西班牙甲级联赛开始举办,当时有十支球队,在前几届里,由于队伍相对实力较弱,未获得过联赛冠军,
直到引进了著名的守门员查莫拉后,才在1932和1933年两度夺冠,之后20多年里,未获得过联赛冠军.
50年代初期,皇家马德里重金聘用各国好手,引进了亨托和迪·斯蒂法诺,达到了20世纪的黄金时期,
被人们称为“皇家马德里时代”,1954年夺回久违了21年的联赛冠军,并在1955年又蝉联了冠军,
同年,欧洲足联创办了欧洲冠军杯足球联赛,皇家马德里代表西班牙参赛,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
蝉联了最初的5 届的冠军杯冠军,这一记录至今没有任何球队打破,皇马因此也成为了欧洲足坛的“梦之旅”,
70年代,皇马携黄金时期的余威,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夺冠势头.虽然在这期间没有特别的大牌球星,
但在球队的努力团结下,在1972、1975、1976、1978、1979 年五夺联赛冠军,
1980年,在获得联赛、杯赛双料冠军后,除1982年获得杯赛冠军,一连六年与冠军无缘,进入了艰难的时期,
1985年,皇家马德里引进了墨西哥球星桑切斯和阿根廷球星巴尔达诺,加上本国的新星布特拉各诺等,实力大增,
1985、1986年两获欧洲联盟杯,成为联盟杯赛历史上第一支蝉联冠军的球队,
1986-1990年,连续五次夺得联赛冠军,创造了西班牙足坛历史记录,但在同时的冠军杯联赛中,却与冠军无缘,
甚至创造了0:5负于AC米兰的历史最差记录,总体来说,80年代后期以联盟杯赛冠军为标志,
可称为球队历史上第二个黄金时期,1990年夺得联赛冠军后,由于管理经营不善,负债累累,
同时老对手巴萨的崛起,令队伍打击不小,1995年,终于再次夺得联赛冠军,但仅过一年,又仅只获得联赛第6的成绩,
滑到十余年历史最低谷,1996年,卡佩罗接过帅印,率领这支豪华之师夺得冠军,
1998、2000和2002年皇马五年之中3夺欧洲冠军杯,更被国际足联评为“20世纪最佳球队”。
进入2000年以后,皇马在主席弗洛伦蒂诺的带领下奉行“巨星政策”,致力打造豪华之极的“银河战舰”
菲戈、齐达内、罗纳尔多、贝克汉姆、欧文等巨星相继加入皇马,不过在大肆购买球员的同时,球队的整体结构出现问题,
耶罗、马克莱莱等中后场球员相继离去,造成了皇马的中后场不小问题,
奎罗斯、卡马乔、雷蒙、卢森博格等教练都没能取得成功,
最终弗洛伦蒂诺主席只能黯然退位,次年由卡尔德隆担任皇马的俱乐部主席,
卡尔德隆上任后便请回了10年前带领皇马走出困境的铁帅卡佩罗,
并夺后得了06~07 赛季西甲联赛冠军,但是卡佩罗保守的球风始终无法满足挑剔的伯纳乌球迷,无奈卸职
卡尔德隆随即签约舒斯特尔取代了卡配罗的帅位,但是舒斯特尔执教时间也不长,
虽然率队卫冕了07~08西甲联赛冠军,但在08~09赛季由于皇马后防线漏洞百出,
14场联赛失球数竟然达到24个,在兵败塞维利亚后被解雇,由前热刺主帅胡安德·拉莫斯任新任主帅
明星俱乐部 名副其实
daike_ren
发表于 2009-3-6 00:25:06
1982年出生——西瓜哥哥,台湾东森幼幼台的儿童节目主持人。
http://photocdn.sohu.com/20060306/Img242153951.jpg
http://photocdn.sohu.com/20060306/Img242153952.jpg
http://photocdn.sohu.com/20060306/Img242153953.jpg
西瓜哥哥-李岳生日
西瓜哥哥(英文名:Ken Lee,1982年3月6日- ),本名李岳,另有艺名李丰嘉,是台湾东森幼幼台的儿童节目主持人群之一。
西瓜哥哥本身除了是东森幼幼台水果家族主持人外,也是“元气G-boys”(元气三子)组合的其中一位成员(其余两位为沈建宏与肯尼斯)。
这位西瓜哥哥本身除了担任东森幼幼台的主持人外,亦曾演过多部电视剧。
著作
《李岳的交换日记》。李岳 著,台视文化公司2004年9月2日初版,ISBN 9575656385
《西瓜李岳哥哥元气十足的童话英雄》。李岳 著,尖端出版公司2006年7月15日初版,ISBN 9571033162
《西瓜李岳哥哥不可思议的童话奇遇》。李岳 著,尖端出版公司2007年5月15日初版,ISBN:9789571034577
《瓜瓜兵团的烟花岛历险记》。李岳(西瓜哥哥)著,三晖出版社2008年8月1日初版
戏剧
台视—逆女 (饰 丁天明)
公视—强盗与天使
极速青春 (饰 秀一)
甜柠檬之恋 (饰 溥中康)
我的秘密花园1 (饰 高英伟)
回家系列-年关
单身宿舍连环泡 (饰 梁光宝)
我的秘密花园2 (饰 高英伟)
后山日先照
唱片
YOYO点点名2-懒人树小步舞
YOYO点点名3-YOYO LOVE YOU
YOYO点点名4-快乐木屐鞋
YOYO点点名5-郊游点点名
欢乐嘉年华
YOYO点点名6-梦想专卖店
YOYO点点名精选辑-舞蹈教室
YOYO点点名7-YOYO嘿嗨哈
YOYO点点名8-动物音乐课
元气同名专辑
单曲
在水蜜桃姐姐-朱安禹‘水蜜桃声明’中友情献唱水蜜桃声明、马拉松
在我的秘密花园2原声带中有念RAP
在水蜜桃姐姐-朱安禹‘世界真奇妙’中友情献唱彩虹妹妹、泼水歌、欢乐嘉年华
元气首张EP-元气
元气第2张EP-守护天使
广告
家护牙膏
康宝大酱之风
统一鸡精
MAZDA围棋比赛
YOYO 宝贝卡
德恩耐牙膏SP
满天星广告
汤姆龙亲子堡广告
台中月眉宣传广告
中华汽车广告
味丹IQ面平面广告
风中少林》
神界线上游戏
摇滚童话唱片
龙风服饰平面
YOYO 宝贝卡
卡西欧电子琴代言
主持
民视无线台→华视主频道《电玩大帝国》
YOYO早点名
YOYO午点名
YOYO晚点名
音乐爆米花
创意巧手屋
YOYO DIY 学园
YOYO ABC
蓝猫卡通串场
博物馆探险趣
官方网暂:http://www.leeyueh.net/phpbb/
点评:一位多才多艺的主持人~
soy_justiny
发表于 2009-3-6 00:35:07
1980年3月6日,中国电子学家、教育家冯秉铨逝世。
冯秉铨,1910年出生于河北省安新县一个书香家庭。从小天资聪颖,在12岁以前接受家庭教育期间,学习刻苦,兴趣广泛。1923年,考入北京汇文中学初中二年级,从此知识大开,学业猛进。稍长,他知道中国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位把圆周率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的人,而欧洲数学家奥托却迟了一千多年才算出这个数值时,他很为中国人的超凡聪明而自豪,并激发了他对数学演算的兴趣。加上此后受到物理教师倡言的“科学救国”的熏陶,使冯秉铨萌生了要把物理学做为他追求人生事业的起点。
1926年,冯秉铨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入学后,他为自己制订了一个庞大而周密的学习计划:第一,大学课程全优;第二,多阅读英文版参考书;第三,要有广泛的文化艺术修养。他按计划严格要求自己,当第一学期的物理课成绩不甚理想时,他针对自己的欠缺,大量演练习题,加深理解,从而获得了好成绩。
1930年,取得清华大学理学学士学位的冯秉铨,经吴有训教授的推荐,应聘到广州岭南大学任助教。此时,他就能用流利的英语登台讲授普通物理学。
1932年,冯秉铨进入北京燕京大学研究院深造。在英籍教授班德(W.Band)指导下,提前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该论文发表于英国物理学报。1933年,他被接纳为中国物理学会首批会员。
1934年,冯秉铨在燕京大学研究院获得硕士学位后,重回岭南大学任教,翌年晋升为副教授,其时,他年方25岁。在此期间,冯秉铨一边教学,一边搞科研。他在岭南大学建立了实验性广播电台和业余电台,试验性地与世界上94个国家及地区进行业余通信。国际无线电会刊于1936年在FARAC第113次会议设置的奖项中,冯秉铨获得了其中的五大洲通信奖(W.A.C.——全球奖状)的荣誉。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了侵华战争。1938年广州沦陷,冯秉铨随岭南大学迁往香港,出任物理系代主任。
1940年8月,冯秉铨获得留学美国哈费大学的中华文化基金奖学金,遂偕时已获得密执安大学巴伯奖学金的未婚妻高兆兰一起赴美。这期间他担任波士顿中国留美学生联谊会主席。他动员在哈佛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声援祖国的抗日战争,包括组织大家到波士顿街头向当地公众发表旨在呼吁支持中国抗日直至胜利的演说,并开展义演义卖和募捐等活动。
1943年,冯秉铨在哈佛大学教授钱菲(E.L.Chaffee)指导下取得博士学位,随之执教该大学,担任哈佛大学研究生班的无线电实验课。此前,他已应系主任钱菲之聘,担任美国政府委托哈佛大学举办的“军官电子训练班”教员,参与培养反法西斯军事技术骨干的教学活动。
1946年3月,冯秉铨放弃在美国的优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谢绝钱菲教授的挽留,辞去在哈佛大学的职务,偕同夫人高兆兰从波士顿赶往休斯顿,乘货轮启程回国。同年夏天抵达祖国后,第三次应聘到岭南大学任物理系和电机系教授。1947年任岭南大学理工学院院务主任兼电机系主任,次年晋升为该校教务长。这期间,他开始致力于电子振荡理论的研究,并招收了10多名研究生,他们中有不少已成为事业有成的专家学者。反映他在这个时期及稍后完成的理论研究成果(较有影响的有“强力振荡器”等六篇论文),先后发表于40年代末期和50年代前期的学术期刊上。解放初期,冯秉铨担任第一届广州市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他参加土地改革运动,并担任广东省高要县罗勒村土地改革小分队副组长。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后,冯秉铨担任新成立的华南工学院第一任教务长,并被评为一级教授。他依当时中央高等教育主管部门推行的关于学习苏联的政策,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与贯彻实现的活动,并带头学习俄语和翻译了俄文版教材《无线电发送设备》,又与他人合译了许多俄文版的无线电教学用的教材。在华南工学院的教学工作有了较好的建树之后,1954年开始,他重又致力于科学研究工作。除了与他人合作翻译俄文专著《声学基础》和《振动与波》两部书外,还分别在《电信科学》和《华南工学院学报》上发表了四篇论文。
1956年,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冯秉铨参与了制订“中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讨论。他在这一鼓舞人心的事件的影响下,萌发了建立振荡理论的中国学派的志向,并为之开展了培养理论队伍的工作。
中国早期计算机
1958年,冯秉铨主持研究中国领先的模拟电子计算机。曾在北京展出的该样机,受到教育部的表扬。接着他又主持研制俄汉电子翻译机,经大量筛选后用了3000个电子管和1000多个晶体管以及14万粒磁芯,该机于1960年国庆节试机成功。
1958年,冯秉铨还承担了在华南工学院重建无线电工程系的繁重任务。其时该系只有一个电工学教研组,而当年除了招收了四个专业的新生之外,又调来了100多名用来充实教师队伍的尚未毕业的本科生。冯秉铨不避艰辛,殚精竭虑,率先在主持科研项目的同时,一面授课,一面培养青年教师。5年间,他先后讲授了“电工基础”、“无线电基础”、“脉冲技术”、“电磁场理论”、“无线电发送设备”、“天线”、“电子计算机初步”、“振荡理论”、“声学基础”等课程,编写了《高频传输线及其应用》一书,用作讲义。从而为重建无线电工程系做出了显著贡献。
1960年,冯秉铨参加了“中国十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1962年,冯秉铨被国务院任命为华南工学院副院长。当时及此后,尽管教学和管理工作十分繁忙,他仍一直继续进行振荡理论的研究工作,写成了近百万字的学术专著《振荡理论及其应用》。其中部分书稿不幸在紧接着的“文化大革命”中散失,后来无法系统地出版。但“文革”的冲击从未使他松懈毕生献身于祖国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初衷。
1973年,冯秉铨当选为华南工学院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9年恢复了华南工学院副院长职务。时已年逾花甲的冯秉铨重新抖擞精神投入工作。他除了为学生授课外,还深入到广东省汕头超声仪器厂和韶关无线电厂进行考察和技术指导,并与中国许多工厂和研究所以及军事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合作。其中,1975年开始的“射频削波”技术研究和1976年完成的“脉宽调制式调幅发射机”研究,成绩最为显著。这两项成果均获1978年中国科学大会奖。
1976年,冯秉铨完成了《无线电广播发送设备近年来的某些发展》的书稿,长达120多万字。此书已于1978年出版。
1979年5、6月间,应美国科学促进会的邀请,冯秉铨做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代表团成员重访了美国。他在23天里访问了63个科教单位。在教育和科研工作中做出一系列贡献、获得国家和人民信任的冯秉铨,曾被评为中国劳动模范,选为1978年科学大会主席团成员、中国人大代表、广州市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副主席。他历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广东省物理学会理事长。1962年中国电子学会成立后,他历任该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兼电路与系统专业学会主任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他还先后任中国声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和邓小平等曾先后多次接见冯秉铨。
1980年3月6日,冯秉铨在广州因病逝世,终年70岁。
推荐理由:中国著名的电子学家、教育家,值得记忆!
shunu
发表于 2009-3-6 00:43:38
1957年3月6日黄金海岸宣布独立,改名为加纳
加纳(英语:Republic of Ghana)是非洲西部的一个国家,西邻科特迪瓦,北靠布基纳法索,东边是多哥,南边为几内亚湾。
国家格言:“自由和正义”
英语:Freedom and Justice
国歌:《上帝保佑我们的家园-加纳》
英语:God Bless Our Homeland Ghana
加纳于1957年,由原英国殖民地“黄金海岸”和“英属多哥”合并建国,成为英国在非洲殖民地中首个独立的国家,被视为非洲民族主义领袖。它的开国总统恩克鲁玛是新殖民主义理论权威之一,曾经备受毛泽东推崇,对推动泛非独立和整合起过历史作用。名字为纪念以前的加纳帝国选定为加纳。这个名字只是借光,真正历史上的加纳帝国离今日的加纳很远。
评论:每个国家都有它值得骄傲的地方。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