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er0428 发表于 2008-2-27 14:27:09

何新备忘录之一

当前中国内外形势分析及若干政策建议(提要)【1988】

第一部分 分析中国从现在到第21世纪前半叶的国际环境
世界形势是动荡的,是不利于中国现代化事业的。
美国将丧失其全球性主导地位,收缩为一个地区性大国,无力东顾。
苏联的改革如果失败,将不复为世界性的超级大国,甚至可能面临内部动乱和国家分裂的危机。
在21世纪初叶,日本是唯一具有世界性力量的国家。
从根本上说,中国现代化的国家发展目标,与美国试图保持亚太地区目前的力量均势的目标,日本统治精英潜在谋求实现的称霸亚太地区,进而逐鹿全球的根本战略目标,都是相矛盾的。
日本自19世纪以来,从未从根本上放弃其早已确立的世界性战略目标。一旦中国与苏联的改革失败,陷入内乱,就将为日本达到这一目标创造好机会。
当前,中国有必要对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的世界地位、国际关系、战略目标,做再一次重新审视和根本方针上的调整应变。
当前,中国应当考虑转移战略重点,与苏联建立全面经济合作关系的可能性,这将意味着世界战略形势在70年代以来的又一次根本改变。
中苏合作的根据是:
中国抛弃了以中国作为“世界革命中心”的幻想,苏联也已从根本上否定了干涉别国内政的霸权政策。
在一个相当历史时期内,中国与苏联不存在根本性的战略目标冲突。
中苏经济存在互补性。
中国外交方针的着眼点,应从以政治为重点,转到以国家经济利益为重点。
应当把沿海大循环战略修正为向北陆——即以开辟苏联市场为目的的中苏经济互补与大循环方针。
中苏合作的利:
从根本上粉碎日本对中国实行新殖民主义的幻想。
长期看,如果能够找到将苏联的资源、土地、重工业实力,中国的人力资源,日本的资金和技术结合起来的办法,包括中国在内的西太平洋经济发达区将有可能在21世纪中叶真正出现。
稳定中国新疆、内蒙的民族问题,有助于全面开发西部、西北和北方内地经济。
不搞中苏合作的弊:
日本抢占先机,与苏联进行合作。
同时在战略布局上完成对中国的分割、孤立。
第二部分 中国十年改革的得失
十年改革之失:
转向市场经济操之过急。
过分重视现代化过程中的经济因素,忽视了现代化过程中的超经济因素的改革与建设。
没有真正动员和开发国民,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创造力。
1984年改革转向城市以来,在经济思想上重蹈重商主义的覆辙,消费、流通畸形膨胀,对农业发展听其自流,甚至伤农、害农。
在企业承包制中,片面重视产值、利润的虚指标,忽略设备投资的扩大和改造。
采取经济自由主义方针,对国民经济放任自流,放弃对基础工业、能源、交通、资源开发和商业流通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对农业、轻工业缺乏政策引导,导致经济生活的混乱。
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最后机会。
如果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事业陷于失败,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必将陷入国家分裂、外患再兴、社会大动乱的局面,一个分裂、贫穷、动乱的中国很可能再次成为日本的经济殖民地。
制约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十二个经济、政治、社会结构的根本因素。
第三部分 基于上述分析,对中国内外政策的设想
1、在国际战略上,把寻求经济合作的重点转向苏联。
2、经济上,实行新重农主义政策,资农、养农、助农,以农富求国富,从根本上奠定中国复兴的基础。
政策内涵(略)
政策利益
从经济发展来看
从吸引资金、技术来看
从社会稳定来看
中国试图走亚洲四小龙以发展加工业和旅游业吸引投资致富的道路不可能成功。
中国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农业落后的根本原因
政策有误
投资不足
忽视农业科研
农村人才外流
中国现代化的根本症结不在城市,而在农村。(新民主主义革命、台湾经济的起飞、解放后四十年的经验、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迭)

评论:
1、宏观视野、实证分析和建设性是何新思考方法的优点。
2、何新的分析并非没有局限,但是,能够在那个时间,根据有限的信息进行如此深刻的分析,是相当不易的。

备注:本帖为原创首发

东里散人 发表于 2008-2-27 14:48:55

何新的书我正在收集。觉得其人其说很有震撼力,且其预言多为事实所证明,不似有些学者说得头头是道,一经实践便错漏百出。

kunlun 发表于 2008-2-27 16:47:16

记得上大学时从同学那里看到何新自传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感觉这个人的经历真的不一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何新备忘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