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玦阁 发表于 2009-2-25 00:32:48

1841年——法国画家皮耶尔·奥古斯特·雷诺阿出生
雷诺阿 (皮耶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Pierre-Auguste Renoir, 1841-1919) 法国印象画派的著名画家、雕刻家。最初与印象画派运动联系密切。他的早期作品是典型的记录真实生活的印象派作品,充满了夺目的光彩。然而到了(18世纪)80年代中期,他从印象派运动中分裂出来,转向在人像画及肖像画,特别是妇女肖像画中去发挥自己更加严谨和正规的绘画技法。
  皮耶尔·奥古斯特·雷诺阿出生在利摩日的一个穷裁缝的家庭。5岁时全家迁居巴黎,在13岁时已学会画瓷器画的手艺。70年代雷诺阿和莫奈经常共同外出写生作画,切磋画艺,共同探索画中的光与色的描绘。
1874年雷诺阿以《包厢》一画参加首次印象派画展,这标志着雷诺阿风格的成熟。后来,1876年,他又在《红磨坊街的露天舞会》一画中,用这种方法表现规模宏大的场面,透过树丛的星星点点的阳光,洒落在人们的身上、脸上、桌上和草地上,真正实践了“光是绘画的主人”这一句印象主义者的口号。
  1876年以后,他的风格臻于成熟。作为这种风格的代表的《游艇上的午餐》、 《爱尔·潘蒂埃夫人和孩子们的肖像》,都以明朗、艳丽、令人眩目的光彩,受到评论界和官方沙龙的赞美。随着 绘画上的成功,生活境遇得到了改善。于是决定走出法国去东方寻找新的创作题材和灵感。他去了阿尔及利亚又取道英国,1881年又赴意大利游历艺术名胜佛罗伦萨、威尼斯和罗马等地,当他在罗马看了拉斐尔的画时感叹道:“真是妙极了,我早该看到它们。”这时他的艺术追求倒退到古典主义学院派,他说:“在油画方面我更喜欢安格尔。”这是他艺术道路上的一次危机。但就在这危机时代,他的印象主义精神仍始终保存在他的风景画中。
  阳光、空气、大自然、女人、鲜花和儿童。这就是雷诺阿一生用丰富华美的色彩所弹奏的主题。雷诺阿一生都很贫困,但画面却很甜美、明丽。他所画的女性丰满娇丽、妩媚动人,目光中常常流露着一种淡淡的忧郁;所画儿童,天真纯洁。他是位卓越的人物画大师,晚年得了类风湿病,手脚都变形,十分痛苦,仍坚持作画。

评论:最受欢迎的印象派画家

jxqq 发表于 2009-2-25 00:33:00

1991年2月25日 谢军获得挑战世界冠军的资格

1991年2月25日, 在北京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候选人决赛中, 21岁的中国姑娘谢军以总成绩3胜3和1负,积分4.5分,击败对手南斯拉夫名将艾丽萨-马里奇,获得向世界冠军挑战权,打破了40年来女子国际象棋冠军和挑战者一直为苏联选手所垄断的局面。
评价:谢军是中国国际象棋运动的骄傲!

wushengse 发表于 2009-2-25 00:46:00

2006年2月25日,梁灵光同志在广州逝世,享年90岁。

http://www.wwpprd.com/image/news/2006227830350.jpg
梁灵光,1916年11月生,福建永春人。曾用名梁剑平。194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高中文化。1940年任苏北抗日游击队政治处主任、支队长,新四军苏中军区第4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如皋县县长,南通县县长兼保安旅旅长,县警卫团团长、苏中区第4专署专员。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冬任华中区第1专署副专员。1946年任华中军区第9军分区司令员兼苏皖边区第9专署专员,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副参谋长。1949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野战军第29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福建省厦门市委书记、厦门市市长。1954年11月-1958年2月任中共福建省委工业交通工作部部长。1955年3月任福建省工业厅厅长,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工业办公室主任。1956年3月-1967年5月任福建省副省长。1958年7月-1965年1月兼省计划委员会主任。1958年7月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1960年5月-1967年5月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被关押(1980年1月平反)。1975年11月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建省革委会副主任(曾兼福建省工交办公室主任)。1977年10月任轻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77年12月任轻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1980年9月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兼广州市委第1书记、广州市市长。1983年4月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省长。1983年9月-1991年6月兼任暨南大学校长。1985年7月-1988年5月任中共广东省顾问委员会主任。1985年10月-1988年兼任香港中旅集团公司董事长。全国人大第2、5、6届代表,第7届常委、华侨委员会副主任。中共第12届中央委员,13大代表。2006年2月25日7时50分在广州逝世,享年90岁。


点评:珠江三角洲概念提倡者~~!

sweet 发表于 2009-2-25 07:04:34

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

备受关注的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今天上午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义务教育法自1986年施行以来,对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义务教育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反映比较强烈。因此有必要完善有关义务教育制度,对现行义务教育法进行修订。受国务院委托,教育部部长周济就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作了说明。

http://www.gmw.cn/images/2006-02/26/xin_160203261011500190315.jpg
吴邦国委员长主持会议。

评论:义务教育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

haveyoume 发表于 2009-2-25 07:12:56

1977年 2月25日金喜善出生


出生日期: 1977年 2月25日
出生地点: 首尔(汉城)江东区
地区: 韩国
血型: O 型
身高: 168 厘米
体重: 47 公斤
婚姻状况: 已婚
家庭成员: 丈夫:朴周永[企业家]
别名昵称: Hee-Seon Kim(别名),

兴趣:唱歌
特长:钢琴、乒乓球、台球
初次登台时间:93年高中二年级(91年拍广告)
第一部电视剧:《恐龙先生》
影视作品:《恐龙老师》、《春香传》、《风之子》、《梦想成真》、《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白色》、《遥远的国度》、《背后的男人》、《纽约故事》、《双色婚纱》、《天涯海角》、《妙手情天》、《可爱先生》、《泡沫爱情》、《汉城奇缘》、《窈窕淑女》、《悲伤恋歌》。《败者复活记》、《鬼之恋》、《隔世情缘》、《飞天舞》、《娃妮和俊河》、《去火星的男人》、《神话》、《Smile Again》。
希望演的角色:鬼
儿时的希望:当一名教师,在她的心目中,教师是一份清正廉洁的职业。
最高兴的日子:考入大学
如果做别的工作的话:设计师
魅力:常常微笑的脸
喜欢的体育运动:棒球、篮球,观看比参与更喜欢。高中时曾是乒乓球选手。
自己独处时:到处去购物
减少压力的方法:闭上眼睛睡觉或者去购物
平时的装束:休闲服,牛仔裤+随便的上衣+棒球帽
坏毛病:想事的时候嘴老动
影迷信件数量:每天100多封
记忆最深刻的影迷:根本没弄清楚地址,从高中时就连续几年一个劲地给她寄信,数量超过了1000封。
进入演艺界时间:高中二年级(1993年)
爱好:Skin-Scuba,唱歌 大声喊叫
专长:钢琴,乒乓球,撞球,现代舞
喜好着装:休闲服,牛仔裤,棉织短袖,棒球帽,夹克
理想职业:化妆师,设计师
外号:美女,先贤公主.....
魅力:常挂在嘴边的微笑
酒量:随心情而定,平常啤酒5瓶,洋酒2杯,柠檬烧酒6瓶
求学经历:希望小学 - 钟岩女子中学 - 惠圣女子高中 -中央大学戏剧系
初恋时间: 小学五年级
最开心的事:通过大学入学试
最想尝试的角色:鬼神角色
最想做的事:出唱片
闲时喜欢做的事:购物
喜爱的运动:观看篮球,打捧球,大声喊叫
座右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哭
平时所备的零钱:30,000-50,000韩元(220-370RMB)/天
私车型号:Jaguar(美洲豹)
儿时的理想:教师(梦幻中纯洁清廉的象征)
理想的对象:平凡但是能够理解自己的男人
入行途径:参加韩国美少女大赛
作品:出版xxx集--Kim HeeSeon's Beauty Book
喜爱的食物:Kimchijjige,Doinjangjjige(韩国食物名称),巧克力,冰淇淋(儿时因爱吃冰淇淋而被称作"千户区的冷冻人")
喜爱看的书:Bridge of the Madisoncounty(廊桥遗梦)
喜爱的演员:金姬爱,黛米.摩尔,梅格.瑞恩
未来的自画像:细心的贤妻良母
通讯地址:
The Third floor , IGA Bild , 549-4, Sinsa-dong, Kangnam-gu,Scoul, Korea

金喜善因为拥有姣好的面容与身材,非常受到广告商的青睐,其受欢迎的程度 ,可从她拍一支广告就叫三亿韩币看出来 ,因此被称为「广告片女王」一点也不为过。创2006年度韩国国内广告报酬之最。金喜善是在十六岁那年开始担任广告模特儿,有一次在陪朋友到SBS电视台参加音乐节目时为当时的监制所发掘,进入演艺圈,一开始就在该台担任主持工作,其后平步青云,除了主持工作外,又陆续拍了十多部的电视剧,在韩国被视为最受欢迎的女演员。"MR.Q"则是她98年的力作,在播出时就造成轰动,也让金喜善的更进一步成为家喻户晓的巨星。

金喜善是家中的独生女,性格开朗外向,又不耍大牌,观众缘甚佳经纪公司为她设立的网上影迷会,光在汉城的会员便有七千多人。人气之旺,无人可望其项背。韩国KBS2和SBS 之间正展开如火如荼的「金喜善争取战」,只是花落谁家尚不得而知。

金喜善已成为韩国90年代新生演员中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了。她不仅对自己精致迷人的容貌充满自信,更对所演绎的角色得心应手,她具备了一个明星的基本素质。性格有些唐突的金喜善,在她23年的独身女性生活中居然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实在是令人惊异。对于这个问题,她自己的解释是:"我只是不想让别人受伤。"她从第一次上镜开始,就成了家中的支柱。虽然,金喜善那爽朗又明快的笑声和她那贫寒的出身不相称,但她还是忍耐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也从不提起,和她一起工作的同事说:"你只有看她的表情,才能抓到她的感觉。"这就是金喜善的生活方式。

因为她有一种独自长大的感受,所以在她演绎复杂情感的时候,表现得总是不太自然,让人隐隐约约觉得,这是她作为独生女的不足。虽然她有着美丽的容貌,但是她从不演那些只靠漂亮脸蛋的片子。而是去演一些在种种困境中自强不息、坚苦奋斗,对生命充满希望的角色。例如在迷你系列剧<无尽的爱>中,饰演的一名生命即将结束,必须与恋人生死分离的患者;在电视剧<妙手情天>中,饰演的一名被父母抛弃,独自一人生活的医生;以及在SBS电视台的<可爱先生>和<忽然情人> 中,她饰演的角色都是一些性格固执,又因太过善良而被人认为是傻瓜的形象。她正一步步向目标迈进。"想一想也是如此,演艺界的老师们总想让我演这种角色,不过我也挺适合这种角色的,不是吗?饰演什么样的角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与谁一起合作。因为任何一部好的作品,都需要演员和工作人员通力合作,以及对导演的充分信任才会成功的"。 现在金喜善正在自信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电视剧、电影的演出非常成功,正在拍摄的广告也顺利地进行着。在做电视脱口秀时,她兴致勃勃的谈论着自己的性格。更让她高兴是她的一言一行都受到许多观众的关注,她为自己能被观众所接受感到很欣慰。

在谈到"爱情"这个问题时,金喜善不禁笑了出来,可能是因为自己太年轻吧。不过,她却十分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我在友好善良的人面前会有些不知所措,但对于自己讨厌的人,我会毫不犹豫的投去鄙视的目光。在爱情面前,我可能是无法控制自己的。" 金喜善也坦言自己并不喜欢这种直率的性格",在生活中总会有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人。虽然谁都想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工作,但是有些时候,现实是不可能改变的。" 但是她的性格也太实在了一点,即使在熟悉的人面前,她有时候也默不作声,甚至在视线相遇时,也会避开。所以产生了很多误会和不好的传闻。与她关系非常密切的著名幽默节目主持人李英资说:"金喜善是最喜欢谈论婚姻的人。平常见面时,总是以婚姻为题打开话匣子,最后以快快生个漂亮的宝宝收尾,她真是打算成为一名贤妻良母。"不久前,金喜善在看了《诺丁山》之后,心中充满了希望。她相信,如果自己遇到这种情况的话,也会象剧中主人公一样勇敢地做出选择。

素有“韩国第一美女”之称的金喜善,已于2007年10月19日低调完婚。新郎是33岁的朴周永先生,系“乐山集团”董事长的次子。拥有明星般气质的朴周永先生为汉阳大学的高才生,现经营着一家美容院。金喜善与朴周永于今年早些时候,在朋友的聚会上相识。2007年10月19日下午5点,金喜善与企业家朴周永举行了婚礼,韩国KBS电视台主持人朴鲁元担任了婚礼主持人,与新郎父亲有着30多年交情的韩国统一党人才招募委员长姜昌熙担任了主婚人。歌手SEVEN与尹熙正为新郎新娘演唱了祝贺歌曲。金喜善的好友崔真实,宋慧乔,朴韩星等韩国顶级艺人也来到婚礼现场,为金喜善送来祝福。

参演电视 :
1993.10 SBS 剧集 "恐龙先生"
1994.03 SBS 剧集 "克里斯蒂(Yigasa Cristy)"
1994.10 KBS 剧集 "春香传"
1995.06 KBS 剧集 "风之子"
1995.11 KBS 剧集 "浴室里的男人们"
1996.05 KBS 迷你剧集 "白色(色彩系列剧)"
1996.09 KBS 剧集 "遥远的国度"(A Far And Away Nation)
1997.07 KBS 迷你剧集 "求婚"
1997.12 SBS 剧集 "纽约故事"
1998.01 KBS 剧集 "婚纱"
1998.04 MBC 迷你剧集 "无尽的爱"(又名世界末日,天涯海角)
1998.07 SBS 迷你剧集 "可爱先生"
1998.04 SBS 迷你剧集 "妙手情天"
1998.12 SBS 迷你剧集 "再见我的爱"
1999.08 SBS 迷你剧集 "忽然情人"
2003.06 SBS 翻拍剧集"窈窕淑女"
2005.01 MBC 剧集"悲伤恋歌" (The Sad Love Song)
2006.06 SBS 迷你剧集"再一次微笑"(Smile Again)

参演电影:
1996年 "败者复活传"
1999年 "马蹄莲"
1999年 "鬼之恋"
2000年 "飞天舞"
2001年 "尼娃和俊禾"
2003年 "火星上的来信"
2005年 "神话"

参演广告:
Lami co. (化妆品)
SinWon BestiBelli (服装)
Paris Baguette(面包)
Woong-jin (出版业)
Hyundai (机车)
富士(胶卷)
SU(手机,照相机)
Mini Gold (首饰)
TCL(手机)
LG(家电)
美王(日化)
iaan(房地产)
DHC(化妆品)
jouin us(服饰)
LG碟装(化妆品)
Rapido(运动服)

其他还有:
1992.07 "C&#39;est La Vie" CF Debut
1993.05 SBS-TV "韩国文字文字文字流行歌曲" MC
1995.06 "TV Time Travel" MC
1998.07 "TV Song Fete 20" MC

金喜善 毕业院校 (韩国中央大学)戏剧系影视表演专业


金喜善 获得奖励 1995年度最佳新人奖
1997年度最受欢迎女演员奖
1997年被模特儿杂志("MODEL")选为当年最佳服装人士
1998年凭电视剧"Mr.Q"获SBS最佳女主角
1999年获选为最佳“MC广告女郎”

评论:公认的韩国大美女,主演的《神话》电影将永远令人难忘

jarodlau 发表于 2009-2-25 07:59:45

1900年02月25日,著名法学家钱端升出生

  钱端升,字寿朋,曹行乡人。1900年2月25日生于上海。钱氏祖上行医,端升勤奋好学,13岁就学江苏省立三中(松江中学),1916年(民国5年)秋入上海南洋中学,17岁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岁被选送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不久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深造,24岁获哲学博士学位。
  1924年归国后,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讲师,讲授政治学、宪法学。时帝国主义在华横行无忌,租界尤为罪恶渊薮,端升对此痛心疾首。1927年(民国16年),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在《现代评论》杂志连续发表论述,强烈要求废除“领事裁判”,归还租界;并主张吸取西方经验,建立完善的中国行政系统。1930年,回清华任教并兼任课北大。1934年,日本侵略势力进逼华北,国民政府加紧“文化围剿”,民族危机益亟。天津《益世报》主笔罗隆基,因抨击时政被通缉,离职他去。端升继任主笔,数月间发表议论170篇,针砭时弊,辛辣尖刻,洞中要害。终因写《论华北大势—一兼送黄郛委员长南行》一篇社论,也被迫去职,再度往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柳亚子作《怀人》诗,赞“钱郎才气颇纵横,抵掌能谈政与兵。揽辔澄清吾已倦,论坛一臂汝能撑。”抗日战争爆发后,应北京大学聘随校西撤至昆明,参与筹建西南联大法学院。辛勤教学外,撰写有关国际时事的论文和学术研究的专著,积极参加加强抗日统一战线的活动。端升声蜚中外,1937—1949年,四次应邀赴美国参加学术会议和讲学。1947年底,任哈佛大学客座教授,讲《中国政府与政治》(1950年,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英文版)。坚辞美国著名学府聘任,1948年返回北京大学。北平解放前夕,与中共地下党紧密联系,保护革命学生,维持学校秩序以待解放军接管。
  新中国成立,先后任北大法学院长、北京政法学院院长、外交学会副会长、对外友协副会长、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外交部顾问,并致力于新中国法制建设。1954年,被聘为全国人大宪法起草委员会顾问,参加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1957年,端升被错划为右派,迫离讲坛。1974年,在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过问下,出任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所顾问及法律顾问。“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年事已高,仍热烈投入国家政务活动,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主编法律学丛书。1981年,应聘任外交学院教授。同年,加入共产党。 1990年1月21日病逝。中国政法大学全体教职工暨校友挽以长联:“执教六十载,著作等身,诲人不倦,倾心育英才,师情似海,五洲桃李永怀钱翁;参政大半生,风雨同舟,肝胆相照,一切为人民,望重如山,四海法曹同悼端公”。
  端升著作除短篇外,有与王世杰合著的《比较宪法》,与人合著的《资产阶级宪法的反动本质》,《民国政制史》。独著的《中国政府与政治》(英文版)、《战后世界之改造》、《政治与政治学》。译著《英国史》、《法国的政府》、《德国的政府》、《法国的政治组织》。
  端升毕生从事政治学、法学研究,并以学人身份积极介入政治,介入社会,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提出自己的看法。1925年提出租界的领事裁判权与国际公法之基于“主权属土”说背道而驰,列强在华之领事裁判权非如过去近东回教国所赋予耶教国之出于自愿,纯系鸦片战后列强所强加;有关租界条约所订的“按法审理”的“法”之系“程序法”而非“实体法”,领事裁判“僭越超过条约之所许”,理应废除,废除可取“先礼后兵”的办法(《治外法权问题》)。对“九一。八”事变后的中日关系,在1934年就黄郛代表中国政府与日本政府交涉一事,提出“中日问题是根本无法解决的”,交涉于我国不利(《论华北大势——兼送黄郛委员长南行》)。对立宪运动,提出“行政没有一定手续,而人民常遭压迫,那无论政体怎样规定,政治总不会怎样高明,令法律迁就事实易,令事实遵循法律难”,“有法而不能实行,不被人所遵守,则离法治更远,不如无法”(1929年《评立宪运动与宪章修正案》)。解放初,对国家工业化的途径,提出“为求工业化而过分奖励私营工商业,则有流于资本主义之危险。过分强调国营事业,则因国家财力薄弱之故,必将有延缓生产的危险”(1950年《统一战线·人民政府·共同纲领》)。1990年1月21日卒于北京。

评论:钱端升一生都把政治学作为经世致用之学,奋力推动中国政治的进步和制度的昌明~

bouy1 发表于 2009-2-25 08:24:23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从科威特撤军

1991年2月25日23时左右,在多国部队地面部队的强大打击下,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从科威特撤军。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从五角大楼打电话给美军总指挥施瓦茨科普夫,指示他要抓紧进攻步伐。(炎之羽)

被多国部队击毁的伊拉克T-72坦克

评论:伊拉克发兵科威特,实在是得不偿失,最终失败告终

fl668 发表于 2009-2-25 08:34:48

1897年2月25日——著名农学家、农业科技管理专家、新中国农业科学技术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和领导者陈凤桐出生。





  陈凤桐(1897.2.25—1980.10.4),著名农学家,农业科技管理专家,新中国农业科学技术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和领导者。河南省内乡县人。1921年毕业于河北省保定甲种农校。1929~1931年赴日本留学,入日本东京农业大学专门部研究农业经济。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分党组书记、副院长(1957~1959年)、顾问(1977~1980年)。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科协副主席,毕生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20世纪40年代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组织科学工作者进行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包括小麦、水稻、玉米、小米良种选育和改进,家畜良种繁育,护林和造林等。创立了“晋察冀边区自然科学界协会”、创办了《自然科学界》刊物。组织科研人员去农村调查研究、建立实验基点,采取室内研究与农村生产结合的方针,控制了蝗虫灾害、小麦条锈病和猪瘟、牛瘟等传染病。提倡研究农业区划,对红壤改良利用、水土保持、三叶橡胶和木薯等xxx带作物在赣南引种栽培做了一些研究工作。
  代表作有“全国冬小麦黄锈病的研究急需统一起来”、“论农业专家下乡”和“农业科学工作如何结合实际”等。
   陈凤桐,农学家、农业科技管理专家,新中国农业科学技术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和领导人。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根据地组织领导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开创和发展我国农业科学技术事业,引导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联系实际,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陈凤桐于1897年2月25日出生于河南省内乡县赤眉镇东陈营的一个中农家庭。父亲和大哥都是清末的秀才,具有爱国民主进步思想。父亲极力提倡反毒禁烟,大哥为人正直,提倡妇女放足、举办新学,对他的思想影响很深。
  陈凤桐在少年时代,受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潮的影响,1917年在他大哥帮助下离家出走,奔赴北京。1919年考入保定河北省甲种农业学校,他学习十分刻苦,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奖学金而未致辍学。在校期间,适逢“五四”运动爆发,他被推举为班代表,积极响应北京学生运动,组织游行、讲演,和军警开展面对面的斗争;积极参加李石曾、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名流学者的讲演会,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响导周报》等进步刊物。他在《自传》中写道,“在运动中知道中国已沦入半殖民地悲惨境地……不反帝就要亡国了,‘五四’思潮给我指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任务。”从而懂得了中国贫穷之源在于封建军阀勾结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残酷剥削,思想由反对封建家庭,提高到反帝反封建制度的高度。
  1921年,陈凤桐在农校毕业后因无力升学,曾决心去法国勤工俭学,又因路费无着,未能成行,随后在河南开封农场、察哈尔农事试验场任技术员和张家口实业学校任教员。1924年大革命爆发后,他到张励生的国民革命军察热招讨使署当秘书,跟随张励生在晋察绥一带进行反对军阀的革命活动。1927年大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张部被蒋介石改编为暂编骑兵第二师,他以准备去日本留学为由,拒绝就任该师中校副官长的职务。
  1929年秋,陈凤桐在友人陈子毅帮助下,考入日本青山农业大学专门部,学习农业经济。这是他一生中重要转变时期。他在日本结识了共产党员阮慕韩,开始阅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和列宁的著作,留意日本报刊上关于中国革命的报道,使他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逐步确立起无产阶级革命的人生观,为日后走上革命道路打下了思想基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陈凤桐出于反日义愤,同一批爱国留日学生离开日本,回国转入北平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学习,并经阮慕韩介绍认识了中共北方局学运负责人南汉宸和杨秀峰、黄松龄、张友渔等进步教授,从此,投入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的抗日救国和民族解放斗争。1932年12月,他被选为农学院三代表之一,带领同学参加“平津学生南下示威团”。在示威团分化出“请愿团”时,他仍和大部分同学坚持“示威团”的旗帜,坚决要求发动抗日战争,被国民党军警武装押送回北平。
  1933年5月间,陈凤桐与许多进步同学一起,到张家口参加抗日将领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领导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他在同盟军所属张励生的察哈尔人民自卫军政治处工作,与日伪军作战。同年9月,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在蒋、日内外夹击中惨败,陈凤桐为躲避搜捕到达天津,在共产党员阮慕韩、南汉宸和党组织的帮助下,应原北平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主任、江西农业院院长董时进邀请,到江西农业院担任农业技师。1934年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离开赣南革命根据地后,陈凤桐参加了江西农业院组织的“苏区考察团”,从莲塘出发,经临川、南城、南丰到宁都等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在苏区进行土地革命和农林牧及工商等经济发展情况。他在亲自看到和听到苏区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后,受到极大的教育,写出了《苏区农业考察报告》。同时,通过阅读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等进步书刊,更加激发了他的革命热情,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响往。
  1936年5月,陈凤桐经党组织的长期考察后,由南汉宸、王世英介绍,在北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派往张家口,到察哈尔省政府建设厅以农林科员身份为掩护,进行地下工作,为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壮大抗日力量,战胜侵略者而勤奋工作。

献身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由察哈尔北部进逼张家口,陈凤桐转到太原,在党组织和“战地总动员委员会”领导下,组织平津察绥流亡学生,创建察绥抗日游击军(后改为察绥支队),他和阮慕韩任支队政委,在山西左云、右玉、平鲁一带,打击日寇、伪军。1940年二、三月间,察绥支队与一二○师三五九旅雁北支队合编,由刘苏任司令员,陈凤桐任政委,在晋察冀北部的应县、繁峙、灵邱一带作战,并率部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创建和扩大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1941年,随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陈凤桐由军队转到地方工作,任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农林牧殖局局长。在此期间,他根据毛主席大生产运动的指示,总结和推广群众生产经验,组织开展科学实验,提倡造林、护林、兴修水利,创建农场、林场、牧场等;他还响应延安自然科学界组织起来的号召,发起成立晋察冀边区自然科学界协会,被选为理事长,积极开展活动,创办学术刊物《自然科学界》,宣传农林牧科学知识。他的工作对边区军民大生产运动起了积极推动作用,对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和支援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
  陈凤桐非常重视普及科学知识和培养干部。他在《自然科学界》创刊号(1942年6月12日)发表题为《农业推广和普及科学思想》一文中指出:“今天不是推广材料‘有’、‘无’,也不是推广什么、推广多少的问题,而是努力普及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的问题,是大量的培养技术干部的问题。用最大的力量进行艰苦的宣传教育工作,首先使县区级政府干部有科学的生产思想和生产知识,有千百个忠实传递科学技术的干部,站到各级政群实业工作岗位上,一道技术命令或一个技术小册子,能为他们掌握运用,能为他们喜欢掌握运用。那些简而易行和目前能够推行的推广材料,直接间接每年何止增加我们千百万的财富。”
  陈凤桐非常重视科学地组织农业生产。1944年年初,他亲自组织编写并由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印发的《农业生产月历》中,提出了边区主要农作物播种期和冀西地区农作物栽培一览表。他在“前言”中写道:“我们要在今年大生产运动里,找出农业生产的一般规律,这样我们以后布置生产、领导生产,才不犯主观主义的毛病。”并要求各县、各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随时随地搜集材料,今年年底能作出各县各区自己的生产月历,自己的农作物播种期,明年工作就方便多了。”
  陈凤桐在敌后艰苦的斗争中,日夜操劳,积劳成疾,身体状况极差。1944年春,党组织安排他前往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也好借此机会一面学习提高,一面休养身体。他到了延安后,满腔热情地关注解放区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工作,经常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文章。1944年8月23日该报社以“团结”部(注: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垦时的代号)丰收在望,布置秋收准备仓库为题报道:“为了保障粮食不受损失,及时收割,妥当收藏,并提高明年的收获量,特于十数日前,敦请对农林科学有研究的陈凤桐同志(曾任晋察冀边区农林局长),来南泥湾协助检查并指导部队农林业生产。在陈凤桐同志指导下,根据当前的情况和需要,该部已通令所属各部积极布置秋收工作。”该报于9月25日还刊登陈凤桐写的《边区冬季护林工作》文章。编者在按语中指出:“陈凤桐同志是一位不久以前从前方归来的农林专家,陈同志此文恳切指出我们边区存在着洗伐林木的现象,并提出了恰当的补救办法。希望党政军各级机关暨各界人士注意这一问题,将陈同志所提办法见诸实施,特别在目前各机关烧炭队人山的时候,严格防止洗伐,是非常必要的。”10月20日,他再次在《解放日报》发表《烧炭和造林》,文中严厉批评“轻视法令”、“违犯群众利益”、“滥伐洗林”倾向,提出进行“造林、护林、伐林教育”,“划分公私伐林区”,“奖励模范窑厂”和“严格规定伐木许可证”等项措施。
  1944年12月2日,《解放日报》刊登陈凤桐写的《北岳的农业推广》长篇文章。他从实验研究工作、农田水利、培养干部、示范推广、农业行政等方面,系统总结了1941年春到1944年春在晋察冀边区农林牧殖局工作期间的经验教训。编者在按语中指出:“这篇文章,写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作者虽然是为延安专署讨论建立农场和苗圃问题时作参考而写的,但对整个边区来说,都有参考的价值。”
  陈凤桐还非常重视提高干部科学素质和发展科技事业。1945年元月27日在《解放日报》编辑部召集延安市农学界的一次座谈会上,他对边区经济建设部门的干部,作了“怎样研究农业生产技术”讲话。他指出:“对当地劳动英雄的农作法应进行研究,分析他们的方法中,哪些是科学的,哪些需要改造提高,哪些需要丢掉。对《解放日报》上的‘农学知识’、西北局和边区政府印的农业知识小册子,在当地当时有需要的,进行精细的研究,以增进我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能力。”9月14日,他还发表了《介绍晋察冀边区自然科学界协会》的长篇文章,在结语中指出:“近代战争是科学的战争,今后世界和平同样需要科学的支援和保证,这就需要各部门科学家的密切团结和合作。”并建议:“解放区及时建立起科学工作的首脑组织,成立中心的领导研究机关,加强解放区科学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团结,提高研究力量,扩大研究范围,使解放区建设成为全国建设的榜样,这在新中国建设的策划上是异常重要的课题。”这也反映出陈凤桐对建设新中国的远见卓识。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凤桐结束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回到晋察冀边区,担任新成立的察哈尔省人民政府农业厅厅长。1946年末,国民党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我军主动撤出张家口,他回到冀西阜平任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农林处技术室主任,1948年秋,他受党组织委派参加接管太原的准备工作,平津战役开始,调任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农林水利处处长,组织领导北平农林水利系统的接管工作。

开创新中国的农业科技事业
   1949年4月,陈凤桐奉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之命,在原中央农业实验所北平农事试验场、中央林业实验所华北林业试验场、中央畜牧实验所北平工作站、农林部兽医防治处北平分处以及河北省农业改进所等机构的基础上组建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并于当年5月1日宣告成立,他立即将全部精力和智慧,投入到该所的建设与发展中。陈凤桐在该所编印的首期《工作通讯》中指出:“这座科学机关,已经随着北平的解放,而永远为人民所有。但我们还要用大力量去改造它,及早地把我们的力量投入到新中国农业建设中去,把我国的农业提高到科学的近代化。”
  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综合性的农业科研机构。陈凤桐根据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发展的需要,不仅提议设置农作物系、园艺系、病虫害系(后改为植物保护系)、理化系(包括土壤、肥料、微生物和农药研制等)、畜牧系、家畜防疫系、森林系,还增设了开展遗传、生理、生化等基础研究的应用植物学系(后改为发育生物系)和开展农业小气候、气象灾害和物候学等方面研究的农业气象室。他十分重视农业科技情报和普及推广工作,专门设置了“编译委员会”和“农业推广委员会”,前者着重收集翻译国内外农业科技情报资料和编辑出版农业科学专著与学术刊物;后者主要是组织推广本所的科研成果和从事农业科技宣传普及工作。上述机构的增设,是陈凤桐具有战略意义的创举,对我国农业科学有关学科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陈凤桐在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还十分重视业务思想建设。他在1949年9月15日发表的《改造旧思想,树立新作风》一文中指出:“我们的工作方针是很明确的——一切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我们的全部精力就是解决农业生产上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使农民逐渐减少病虫、水旱灾害的损失。我们的实验研究方法也是很明白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调查材料从农村里拿到研究室来,经过细心研究,得出实用结果之后,再推广到农村中去。我们的任务是很光荣的伟大的——一方面我们要精密熟悉农业生产上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对先进的科学技术要迎头赶上。”他还在《没有调查就没有实验研究权》一文中指出:“毛主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科学名言,运用到我们的工作部门中来,就变成‘没有调查就没有实验研究权’。就是说实验研究同样是要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一名农业科学研究工作者,他的研究材料如果不到农村中采集,去作一次、再一次和无数次不厌倦、不顾疲劳的调查,他将研究什么呢?不是教条主义,就是自己脑子里幻想出来的主观主义,这是不会解决实际问题的。”
  陈凤桐非常重视组织专家下乡。他在《论农业专家下乡》一文中指出:“我们不论在中国或外国学习的农学理论,主要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知识的总结,而我们所缺少的恰恰是我们自己国家广大劳动农民的生产知识。中国自古‘以农立国’,不论在耕作制度上或耕作技术上,都有丰富的经验和创造。一位农业科学专家对自己国家广大劳动农民的生产运动和无数的劳动创造,不能熟视无睹。”他又说:“我们想充分知道老乡的优种和他们的丰产方法,除了亲自去参加这一劳动过程,是无法知道的。一个土壤专家在自己一小块试验地里,想得出一个普遍适用改良土壤的理论,一个肥料专家想在自己的一小块试验地里,得出普遍适用改良肥料的理论,都是不可能的。”他还指出:“有些同志一听说下乡,就准备结束室内工作,而不是把下乡和自己业务结合起来。岂不知下乡正是为了丰富实际知识,加强自己的研究工作。”在陈凤桐言传身教和细致思想工作影响下,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广大科技人员形成了良好的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农村,深入生产,在科研工作中比较自觉地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研究为生产服务”的方针。
  陈凤桐还强调建立正常的科学工作制度。指出:“检查制度是工作的推进机,要认真把它建立和健全起来,使我们的工作在不断地检查中提高,走向科学化”。他在《认真建立起工作检查制度》中要求,系、室主任要克服事务忙乱,加强研究工作的领导,使每一项工作计划都能精密细致地按时完成;建立职工联席会,每项研究工作,都应在职工会上共同设计,在进行中共同检查,最后共同总结,既可收到集思广益之效,又可克服与职工脱节;建立责任制,在工作责任上是分工负责,在工作进行上是合作互助。”他的这些措施对建立科研工作秩序,调动广大职工工作积极性起了重要作用。
  陈凤桐在科研领导工作中,要求“年年要有新的成果拿出来”。在他的领导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科研工作,在短时间内即取得显著进展。例如:使用化学农药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但当时国内仅能加工生产砒酸钙、硫酸铜之类的农药。在陈凤桐的组织倡导下,理化系的科研人员1951年初即研制成功“666”,接着又研制出“1605”等我国自己的有机合成农药的生产工艺和装置,交给工业部门进行大批量生产,对当时消灭蝗虫、棉铃虫、地下害虫等主要虫害,保证农作物增产,起到巨大作用。花生根瘤菌的研制生产始于1950年,当花生根瘤菌剂在推广中出现问题时,陈凤桐立即组织有关科研人员,到现场研究解决,因而花生根瘤菌剂拌种技术很快在大面积上推广应用。
  小麦锈病是当时威胁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大发生年份造成数百亿斤的小麦损失。针对1950年在全国范围大发生的惨重教训,陈凤桐提出“全国小麦锈病研究急需统一起来”的建议,并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和农业部的主持下,于当年8月召开有30多位小麦锈病专家和育种专家参加的全国小麦锈病会议,成立了全国小麦锈病研究委员会并制定出统一的研究计划,在全国小麦锈病和育种研究工作者合作下,很快取得重大突破。由于各地相继育成一批批抗锈高产品种,从1965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控制了小麦条锈病的危害。这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得我国自然科学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蝗虫特别是中华飞蝗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大害虫,每次蝗灾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陈凤桐亲自组织科研人员深入蝗区进行调查研究,摸清了蝗虫的种类和发生规律,总结提出查卵、查蛹、查成虫的“三查”测报和“666”粉剂与麦麸毒饵治蝗技术,为50年代中期在飞蝗滋生地消灭蝗害作出了贡献。这两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科研成果的取得,与陈凤桐在开始阶段打下的基础是分不开的。
  牛瘟、猪瘟等家畜传染疫病,是历史上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牛瘟大流行时一次死牛几十万头、上百万头。陈凤桐在建所初期就把抓家畜防疫系作为工作重点,并将牛瘟、猪瘟弱毒疫苗研制列入重点研究计划,从人员组成和经费开支方面给予保证,还专门举办兽医专修科,培训了43名学员去支援内蒙古。1950年9月26日他在欢送兽医专修科同学去内蒙古工作的大会上说:“中央人民政府派遣大批农业科学工作者到内蒙去工作,这是第一次,引为无上光荣,这是中国青年的光荣,也是农业科学界的光荣。”要求学员们“先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大旗扛到内蒙去,我们就跟着来,我们有责任支援内蒙人民建立起他们幸福安乐的生活。”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流行几千年的牛瘟,仅用6年时间就加以消灭;猪瘟弱毒疫苗的研制成功,对控制和消灭猪瘟流行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53年,我国进入国民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陈凤桐在组织全所科研人员学习《实践论》、主持制定《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1953—1957年试验研究工作计划大纲》的同时,提出与河北、山西两省农业厅合作,使用双方技术力量,在两省内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农村基点,开展麦、棉区域增产技术为主的调查研究,要求在摸清生产情况的基础上,找出综合性的增产方案和技术规程。1953年3月,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抽出上百名高、中、初级科研人员组成河北、山西两个农村科学工作队。陈凤桐亲自带领54名科研人员,会同河北省抽调的130名科技人员,在全省不同农业区建立了54个研究基点,他和科技人员一起深入农村,进行生产全过程的调查研究工作,并在各个生产季节召开讨论会,编印《工作通讯》,交流经验,指导全队工作。1954年1月,他在《农业科学通迅》上发表《深入农村,为生产服务,是农业科学工作的正确道路》文章,全面总结介绍了1953年河北、山西两省麦、棉区域化调查研究工作的经验和取得的科研成果。这篇文章对全国农业科研机构开展农村基点工作,起到极大推动作用。1955年,中央决定扩大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工作范围,除河北、山西外还增加了河南、山东两省的合作。陈凤桐立即召开四省农业科学工作会议,共同制定研究计划,在有代表性的地区选建农村基点,研究大面积增产方案。他继续深入河北、河南等省的一些基点进行调查和指导工作,还在《农业科学通讯》上先后发表《让我们的工作向前跨进一大步》、《农业科学工作不能离开生产实践》、《加强农业科研工作》等文章,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大力推进农业区域化调查研究和增产示范工作。
  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在三年的农村科研工作中,系统地提出了河北、山西两省农业增产的一些关键措施。如:开辟肥源、培养地力及增加土壤有机质、旱地耕作保墒等技术措施;防治地下害虫、棉蚜、棉红铃虫、小麦线虫、吸浆虫、甘薯黑斑病等防治技术;评选出一批麦、棉等主要作物的优良品种和快速繁育技术;以及合理密植、保证全苗、间作套种、轮作倒茬等措施。这些技术成果被当地政府纳入增产方案,有计划地组织推广。事实表明,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农村科研工作方向是正确的,不仅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和科技人员的赞同,也得到各级党政领导机关的重视和支持。
  1955年6月陈凤桐在《农业科学通讯》上发表《两个值得大家讨论的问题》,文中指出:一是调查研究、试验研究、增产示范的关系。他认为“这是农业科学工作不可分割的三个部分,假若不是经过调查和根据实际需要来拟定试验项目,就会是主观的、脱离实际的试验工作。在实验室和试验场内作出的试验结果,只能是初步的结论,只有经过生产考验,确实得到增产效果的,才是成功的结论。”二是学术讨论会。他认为,“这是提高科学工作、发挥每个科学工作者积极性的基本方法。”他在文中还指出:“农业科学工作,应密切结合实际,为生产服务,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服务,这是不能改变的总方针。但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则要求全体工作者大力创造具体方法,使我们的工作逐步赶上国家的需要。”陈凤桐这篇文章,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总结了他领导农业科技工作的经验和体会,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1957年3月1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陈凤桐被任命为院分党组书记兼副院长。他抱着促进我国农业科研事业发展的高度责任感,投入中国农业科学院各个研究所的组建工作。
  1958年,在“左”的错误思想影响下,对陈凤桐坚持实事求是进行科学研究,尊重科技人员,反对搞虚夸的正确做法,作为“右倾”,走“白专道路”的旗手进行批判,并撤销了他的党内外的职务,下放到江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
[编辑本段]赤诚为发展江西农业不懈工作
  1959年夏陈凤桐到江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任副所长。他在蒙受不白之冤、申诉无门中,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置个人委屈于不顾,尽心尽力为发展江西农业不懈地工作。
  1960年7月,陈凤桐参加了南方七省、区热带作物栽培试种协作会议后,向省领导的报告中提出:江西“应积极参加南方各省热作大协作的活动,除应首先以赣南为重点,在赣南区党委领导下,组织综合考察队,省级有关机关派人支援,把赣南按纬度、地貌,分为若干区,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具体种植试种方案,同时成立热带、xxx带作物研究所,专门负责研究工作。”随后陈凤桐亲自到赣南蹲点,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1961年1月15日省里在赣南召开了第一次xxx带植物试验站及试验研究工作会议,决定在寻乌建站,加强三叶橡胶越冬、印度榕露天栽培和杜仲育苗造林研究,并作为发展赣南和全省xxx带植物科学试验基地。会后,陈凤桐组织赣南科委和农、林、水、垦等单位有关人员,并在省农业厅负责同志参加下,前往寻乌县实地勘察,提出《关于勘察设计江西省xxx带植物试验站站址及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的书面报告。
  陈凤桐在赣南蹲点期间对红壤利用问题作了专门考察,并在《江西日报》上发表了《巨大的自然资源——红壤》一文。指出:“红壤丘陵在江西分布极广,蕴藏着无穷的生产潜力。但红壤的共同缺点是缺乏有机质、缺乏氮素,群众对利用此等土壤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几年来大规模的垦殖工作又充实了利用红壤的科学资料,这对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都是很宝贵的,急待总结出来,进一步进行研究。”他在这篇文章中还列举出各项红壤培肥利用的途径。1962年12月,他在江西省农业科学技术会议上提出:“确定江西为华东红壤丘陵研究的中心,从各方面装备它、支持它,使它逐渐形成强有力的红壤丘陵研究基地,把专家、学者稳定在这个基地上,使他们安心地、最有效地进行继承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科学研究工作。”这个建议后来为中央有关领导所重视,196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把“南方红壤山丘利用及水土保持”作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列入全国科学技术发展十年规划。1963年正式在江西进贤县设立江西省红壤试验站(后改为研究所)。
  陈凤桐早在50年代初在河北、山西开展农村基点工作时,就重视进行农业区划研究,到江西之后,即着手开展全省农业经济区划研究工作。1961年在江西省政协的会议上,明确提出:“近几年来,某些地区传统的合理耕作制度受到不适当的改变,这一错误主要是忽视农业生产的区域性和生产知识的继续性。耕作制度的改革是必要的,随着科学和生产技术的发展进行改革也是可能的,但必须掌握自然规律和创造必要的条件,否则就会遭受损失。掌握农业生产在不同地区内的自然规律和生产规律,必须把全省的农业区域科学地划分出来。这当然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包括土壤、雨量、光热、地下水,以及作物品种、耕作栽培制度、畜牧、森林、植被等全部生物科学。还有气象学、物候学等等。因此,这项工作必须由省科委掌握,组织科技力量,分区、分类、有步骤、有计划,要求数年之内做好这一工作,那怕先作出一个粗线条的轮廓也是必要的。这项工作要尽量吸收先进国家的经验,划分出各地区——如赣南区、赣东区、赣北区、滨湖区等——不同耕作区划图、作物种类和品种分布图、森林分布图、畜牧分布图。”随后,又在1962年12月召开的江西省农业科学技术会议上,建议将农业经济区划工作列为全省重点课题。
  陈凤桐在江西工作期间,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水土保持是山区、丘陵地区农业生产的大事”。他说:“赣南是七山一水一分田,山多田少,靠山吃山,不能只靠一分田。但是,破坏了山,就是破坏了农业基础,因此每砍一株树木,开一分荒地,不适当地铲一铲草皮,都会影响全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滥伐森林,滥开荒地,会从基本上破坏农田,破坏生产;等高开荒,间伐森林,有条件的封山育林,都应按国家法律执行。近年来,常常出现几十年未有的冰雹、洪水和气候的变化,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因为水土流失的破坏力和它所造成的后果是无法补偿的。”1962年8月12日,在江西省根治水旱规划会议上,他再次强调必须加强土壤工作,把水土保持好。在事隔30年,江西等地连连遭受特大的洪灾后再来看,陈凤桐当年这些建议是十分中肯和富有远见卓识的。
  陈凤桐早在延安时期就非常关注林业建设。1963年3月14日他在《人民日报》发表《大力营造护田林》一文,更明确地提出:“旱、涝、霜冻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三大灾害,护田林是克服这三种灾害的最有效办法。森林、农业、水利、气象、地理、农业经济和一切有关科学的专家、学者,共同来综合规划设计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地形所适用的护田林营造示范方案。在全国不同地区进行典型试验示范。”他还建议:“研究农林牧相结合的耕作制,农林牧三种经济应当是因地制宜地结合,而不是各自分离。三者结合起来,就形成农业经济多种经营的基础,成为控制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利条件。”
  陈凤桐在江西工作期间,满腔热情地推进科研工作,在农业区划、红壤改良、水土保持和发展xxx带作物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1965年冬,陈风桐68岁,退休。由于子女都在北京,他离开江西回到北京。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陈凤桐回到北京后,本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革命精神,不愿闲着‘等死’,经与北京市委和市政府领导联系,接受北京农业劳动大学顾问名义,积极参加农业教育改革工作。
  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他与其他许多老同志一样,经历了严峻考验。1970年,北京农业劳动大学撤销,陈凤桐被安排住到海淀区成府街道,成为一名普通居民。此时,他尽管年事已高,但从不气馁,表现出高洁品质,积极参加街道的社会活动,慷慨资助居民和公益事业;满腔热情地辅导居民学文化、学政治,受到街道居民的尊敬和称赞。
  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紧接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陈凤桐二十多年的冤案得到彻底平反,回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担任顾问,并恢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职务。他义无反顾地与同志们商讨农业科研发展设想,继续为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977年7月16日,陈凤桐本着“我们搞过农业科学的人,有责任汇报工作和提出改进意见”的精神,及时向党中央提出对我国农业科学工作的十一项具体建议;12月25日,他再次上报《关于中国农林科学院专业研究所体制的建议》。在此前后,他还给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高惠民、李文玉,著名土壤学家侯光炯等同志写信,探讨什么是土壤肥力,包括哪些理化性状,土壤肥力的标准是什么,以及“如何创造出高产的肥力”等问题。他在信中还提醒专家们注意:“许多资料是从产量上找肥力,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从肥力上要求产量,不更快吗?”他还强调,“科学工作应该走在生产的前面。”
  1978年3月,陈凤桐以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身份应邀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他在会上书面发言提出《对我国农业科学工作的十项建议》,内容包括:(1)当前农业科学的重大任务——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总结群众经验、引进外国新技术;(2)农业科学应首先为全国重点建设县服务;(3)农艺如何和机械化结合;(4)土壤肥力标准问题;(5)关于农业经济的研究工作;(6)农林牧三结合;(7)农业科学的协作问题;(8)关于培养人才问题;(9)建立农业科学学术报告会;(10)加强农业科技的宣传推广。他还号召:“我们农业科学工作者,必须站到生产第一线上来,有计划,有重点,争时间,通力合作,完成科研任务。”陈凤桐这十项建议,反映了他一贯的科学研究思想,对我国农业科技工作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陈凤桐虽已80高龄,仍满腔热情,不断研究新问题,积极提出建设性意见。如:“中国科学院应把农业科研和农业教育系统带动起来,以壮大力量去组织实验基地县”;“建立农垦科学院”;“建立农学综合研究基地”;“建立陕甘宁黄土高原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中国农史研究会”等等。表现出一位农业科学工作组织者对农业科技事业的关心和热爱,也反映他对中国农业的发展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在此期间他还亲自整理了过去发表或未发表的约21万多字的《文稿》四集。第一集:晋察冀边区和延安时期(1941—1945年);第二集: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时期(1949—1959年);第三集:江西时期(1960—1965年);第四集:关于农业科学建议(1978—1980年)。
  1980年初,陈凤桐在患病中,仍思考着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设想。他提出:“我们必须扎扎实实从基本工作一步步作起,无所作为和任何急躁、越级都是有害的”;要“集中力量,在二三年之内,把全国农业情况摸清楚,同时组织科研力量大协作,在一个地区之内,在全国范围内打几个歼灭战。在此基础上把今后20年分为四个时期,每5年为一期,农业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是能够实现的。”
  陈凤桐在病危期间,仍一次又一次地向前往探望他的同志们询问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全国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情况,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息。1980年10月4日,陈凤桐因患癌症,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终生,为发展我国农业科技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陈凤桐先生简历
   1897年2月25日 生于河南省内乡县。
  1921年 毕业于河北省甲种农业学校。
  1922—1924年 任开封农场和察哈尔农场技术员。
  1925—1926年 在察绥组织民军,参加北伐战争。
  1929—1931年 日本青山农业大学专门部学习农业经济。
  1932—1933年 北平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学习。
  1933年 毕业于北大农学院农业经济系,并参加抗日同盟军。
  1934—1935年 任江西农业院技师。
  1936年 从事张家口、绥远、北京同学抗日战争联络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1940年 任察绥抗日游击支队政委。
  1941—1943年 任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农林牧殖局局长。
  1944—1945年 在延安中央党校二部学习。
  1946—1947年 任察哈尔省农林厅厅长,后改任晋察冀边区实业处技术室主任。
  1948—1949年 任北京军管会农林水利处处长。
  1949—1957年 任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
  1954年和1959年 被河南省选为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 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
  1956年 被河北省选为中共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7—1959年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分党组书记、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与地学部副主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副主席。
  1959—1965年 下放江西,任江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1977—1980年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顾问、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80年10月4日 病逝于北京。

陈凤桐先生主要论著
  1 陈凤桐.农业推广和普及科学思想.晋察冀边区自然科学界.创刊号,1942年6月12日.
  2 陈凤桐.边区冬季护林工作.解放日报,1944年9月25日.
  3 陈凤桐.北岳的农业推广.解放日报,1944年12月2日.
  4 陈凤桐.造林护林是防止水旱灾害的百年大计.解放日报,1945年8月20日.
  5 陈凤桐.全国小麦锈病会议的成就.光明日报,1950年8月17日.
  6 陈凤桐.向农业科学的新方向努力.农业科学通讯,1951,(1),1.
  7 陈风桐.新中国农业科学工作概况.农业科学通讯,1951,(10),23.
  8 陈凤桐.农业科学工作在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的时期必须走向新方向.农业科学通讯.1953年,(1),4.
  9 陈凤桐.农业科学工作如何结合实际.农业科学通讯,1953,(9),366—367.
  10 陈凤桐.深入农村,为生产服务,是农业科学工作的正确道路.农业科学通讯,1954,(1),4—5.
  11 陈凤桐.让我们的工作向前跨进一步.农业科学通讯,1954,(9)459—460.
  12 陈凤桐.两个值得大家讨论的问题.农业科学通讯,1955,(6),312—313.
  13 陈凤桐.巨大的自然资源——红壤.江西日报,1961年9月23日.
  14 陈凤桐.大力营造防护林.人民日报,1963年3月14日.

评论:我国解放初期著名的农业专家之一,毕业都奉献在农业岗位。

daike_ren 发表于 2009-2-25 10:25:54

1986年2月25日——台湾第一位医学博士杜聪明逝世

杜聪明,字思牧,1893年诞生于淡水百六戛农家,9岁入书房启蒙,11岁入沪尾公学校并寄宿在沪永吉街,17岁以第一名毕业。同年又以第一名考进当时的最高学府“台湾总督府医学校”,他的成绩一直保持第一,1914年以医学校十三回第一名毕业。1915年负笈日本,考进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部,研究内科学。但是杜聪明先生并不是只会读书的独善其身者。他在医学校求学时,热心于革命事业,曾亲赴北京,试图谋刺袁世凯,为民除害。且自1921年任教台北医专,一直坚守教育岗位,1922年升任医学专门学校教授。与林双随(雾峰林家之女)结婚,1928年于《台湾民报》发表《关于汉医学研究方法之考察》。1937年任职台北帝大医学部教授,战后受聘为台大医学院院长,1944年出版《药理学概要》。1946年2月9日被推选为台湾医学会会长,4月当选为台湾省科学振兴会理事长,7月当选台湾医学会会长,9月6日当选为国民参政会会员。
  1950年代,台大医学院正式成立牙学科、药学系等,而后与当时的钱思亮校长意见不合,1953年被迫离开台大。又于1954年创办高雄医学院,担任院长,一直至1966年才退休。一生作育英才、提携后学,不遗余力,贡献于台湾的医学教育,居功厥伟。并且积极从事鸦片、吗啡、蛇毒等研究,发明减量弁毒疗法及尿液检查法,又自蛇毒中提炼镇痛剂,自木瓜叶中制成赤痢病特效药,不仅获得极高的药理学成就,而且济世救人无数。1968年妻林双随去逝。1972年出版“杜思牧家言”。
  杜聪明博士一生动敏好学,以一农村青年跻身日本帝国学术殿堂,成为台湾医界泰斗,已属不凡;更以所学回馈台湾社会,实为台湾人知识分子的典范,足以为有志向学之淡水青年的最佳榜样。
  “药学至上,研究第一”是杜聪明一生的座右铭。著有《药理学教室论文集》、《杜聪明言论集》、《中西医学史略》等。
  年表:
  1893.8.25 出生于沪尾北新庄百力戛
  1901 入淡水北新庄车埕书房启蒙,老师为长兄杜生财
  1909 第一名毕业于沪尾公学校,获台北厅长优等赏。以高分考取台湾总督府医学校,因体检丙下,险被拒入学
  1911 与医学校同学翁俊明、苏樵山、曾庆福、蒋渭水、等常至和尚洲(芦洲)秘密集会,讨论中国时局,并募款寄往大陆,作为革命经费。和蒋渭水等人在公园口设一店铺“东瀛商会”,贩卖文具、图书、杂货。
  1913 与翁俊明携带细菌赴北京,图毒害袁世凯,但徒劳无功。
  1914 以第一名毕业于医学校,任台湾总督府研究所雇员,研究细菌学。
  1915 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医科大学,研究内科学
  1920 受聘总督府医学校讲师
  1921 任医学校助教授兼总督府中央研究所技师,叙高等官七等。
  1922 四月一日升任医学院教授。五月二十日,与林双随结婚。十二月十六日京都帝国大学授医学博士学位。
  1925
  十二月受命为台湾总督府在外研究员,派遣往美、加、英、德、义六国进修。
  1929
  升叙高等官四等。四月受台湾总督府专卖局嘱托,研究鸦片烟膏及鸦片副产物的性质及反应等实验研究。六月前往朝鲜、东北及上海调查毒瘾除瘾问题。八月向台湾总督府题出“鸦片瘾者矫正治疗医院设置建议书”年底,任总督府警务局嘱托,领导从事鸦片瘾矫正治疗。
  1930
  1月15日,“台湾总督府台北更生院”成立,出任医局长。纠合施江南、朱江淮、王超英、杨庆丰等留日研习理工、医科人员成立“台湾理工学会”
  1937 二月六日,受任为台北帝国大学教授,担任药理学讲座。七月一日升叙高等官二等。八月,因对鸦片瘾及慢性Morphine类慢性中毒的统计及实验研究,获日本学术协会赏。九月叙五等瑞宝勋章
  1944 出版《药理学概要》。八月十五日往上海主持爱女淑纯与林衡道结婚典礼。
  1945 四月一日,受命台湾总督府评议会员。十一月被派令台湾省戒烟所所长。十二月,被聘为台大医学院院长;兼附属医院主任及热带医学研究所所长。
  1946 二月九日被推选为台湾医学会会长四月当选为台湾省科学振兴会理事长七月当选台湾医学会会长九月六日当选为国民参政会会员
  1947 三月一日,任“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委员。四月,担任台湾省政府委员。
  1948 十二月七日受托为国立台湾大学代理校长至次年一月十九日止。
  1953 7月31日卸任台湾大学医学院院长职务
  1954 卸省府职务;七月创办私立高雄医学院,当任该校院长。
  1967 受“教育部”派遣,考察日本及欧美医学教育。3月30日被推举为第六届亚细亚及大洋洲医学师会连合总会会长。“杜聪明奖学金委员会”成立。
  1968 妻林双随逝。12月15日,日本天皇赠二等瑞宝勋章。
  1972 著《杜思牧家言》《杜聪明言论集》第三集出版。
  1973 八月,《回忆录》出版,由杜聪明博士奖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出版。
  1977 八月出版《杜聪明言论集》第四集
  1983
  《杜聪明言论集》第五集出版
  1986 2月25日去世,享年93岁

推荐理由:台湾医学之父,为台湾医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magickey 发表于 2009-2-25 11:47:15

香港女演員,李綺虹(Teresa Lee,1970年2月25日-)出生

  李绮红(Theresa Lee)
  【又 名】:李绮虹
  【出生日期】:1970年2月25日
  【出生地点】:香港
  【所属星座】:双鱼座
  【个人身高】:168cm
  【三围尺码】:B33 W24 H34
  【婚姻程度】:已婚
  【教育程度】:大学
  【个人嗜好】:滑雪、阅读、写文章
  【入行经过】:1994年香港小姐季军

  1994年的夏天,李绮红从加拿大回到香港参加“香港小姐“竞选获得季军及最受传媒欢迎奖项后,开始踏足香港娱乐圈。多年来一直活跃于电视与电影,
  1997年凭《金枝玉叶Ⅱ》及《冲锋队怒火街头》获提名成为“第十六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之“最佳女配角“及“最佳新演员“两个奖项候选人之一,其后再于“第二届金紫荆奖“中获得“最佳女主角“之提名。
  1999年与赵薇合拍的《缘,妙不可言》在大陆更是倍受年轻影迷的欢迎,而最经典的当属她在《绝代双骄》里所扮演的小辣椒-张菁,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评论:李绮虹喜愛運動,曾參加鐵人三項比賽,與外籍丈夫育有一女。

henry2000888 发表于 2009-2-25 11:48:16

日本科学家发现8种与染色体数目异常相关的基因
2008年02月25日


新华网东京2月25日电(记者 钱铮)日本科学家25日报告说,他们在面包酵母体内发现了8种与染色体数目异常相关的基因。由于人体内也存在类似基因,这项成果可能有助于研究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的流产和唐氏综合征等疾病。

  人类染色体共有23对,46条。46条染色体经
过减数分裂平均分配到形成的精子或卵子中,受精后,染色体数目便恢复到46条。约95%的唐氏综合征患者由“21三体”导致,即在卵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一条21号染色体不分离,使受精卵的21号染色体增至3条,而不是正常情况下的两条。而流产很多情况下也是因为染色体数目出现异常。

  减数分裂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和基因重组,以往的研究发现,如果不经过基因重组,染色体就不能正常分离,最终造成精子和卵子染色体数目异常。

  日本大阪大学蛋白质研究所教授篠原彰等研究人员在25日的《自然·遗传学》杂志网络版上发表文章说,他们以染色体数目异常而不能正常产生孢子(相当于精子或卵子)的面包酵母为对象,研究它们体内的基因情况。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面包酵母体内有8个与染色体异常相关的基因,其中任何一个基因出现问题,酵母染色体基因不能重组的概率都会提高。他们还发现,这8个基因合成的蛋白质会结合成一个复合体,不能形成复合体的酵母染色体数目也会发生偏差。

  研究人员推测,这种蛋白质复合体保证染色体基因重组顺利进行,如果能证实人类的流产等是由这一复合体功能下降引起的,将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

http://sci.ce.cn/discovery/life/200802/26/W020080226493518055872.jpg
http://www.protein.osaka-u.ac.jp/lab_img/09_2.jpg
http://www.bio.sci.osaka-u.ac.jp/uploadImage/staff_image_1_15.jpg

点评:很重要的基因研究进展

abode21 发表于 2009-2-25 12:23:23

Re:金豆  留住记忆“”

1964年2月25日,美国芝加哥市成千上万的小学生罢课,抗议城市学校的隔离政策。抗议活动是由人权组织发起的。他们要求黑人儿童应该到邻近的白人学校就读。这一天有31000名儿童参与罢课活动。罢课活动使38所学校受到影响。


黑人民权斗争朝着胜利迈出了一大步

julian 发表于 2009-2-25 12:35:31

1981年 2月25日 ——韩国球员朴智星出生。
http://www.kbs5.cn/朴智星.jpg
个人生涯

2000年-2002年,效力于日本京都不死鸟,三年共出场73次打进11球。

2000年,19岁的朴智星入选了韩国国奥队参加了悉尼奥运会。奥运会之后,朴智星进入了韩国国家队。

2000年4月5日,首次代表国家队参赛,对手是老挝队。

2002年,代表韩国队参加世界杯,出色的表现帮助韩国队杀入世界杯四强。世界杯过后,朴智星随恩师希丁克来到荷兰埃因霍温,凭借不惜力的跑动逐渐担任队中主力右前卫。

2002年-2005年,效力于埃因霍温,代表球队共出场64次打进13球。

2004年,朴智星代表韩国国家队参加亚洲杯。 2005年4月14日点球大战击败里昂随埃因霍温杀入欧洲冠军联赛4强。

2005年7月25日,朴智星以400万英磅正式加盟英超曼彻斯特联队,成为曼联史上第一位韩国球员,并且很快奠定自己在曼联队中的主力位置。

2005年8月13日朴智星第一次代表曼联出战英超,对手是埃弗顿队。 2005年12月21日的联赛杯,朴智星第一次代表曼联进球,对手是主队伯明翰,该场比赛曼联以3比1取胜。

2006年4月9日,朴智星打进了他英超联赛的首粒进球,对手是阿森纳,该场比赛曼联以2比0取胜。

2006年朴智星再次为韩国国家队出战世界杯决赛圈的比赛,对法国队的比赛中打入扳平比分的一球。

2006年8月,曼联与朴智星续约一年,合同将到2010年才结束。

2007年3月,代表曼联出战布莱克本的英超联赛中受伤,随后做了膝伤手术。 2007年7月,朴智星由于受伤错过了亚洲杯。

2008年,朴智星继续以主力身份代表曼联征战欧冠和英超联赛,在3月3日对阵富勒姆的英超联赛中,他打球了一个进球,这也是他因膝伤告别赛场一年后,回到赛场首次为曼联进球。

评论:能在曼联立足,他应该是目前在欧洲最成功的亚洲球员了。

mxqchina 发表于 2009-2-25 14:18:15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2/27/xin_332020527222279626381.jpg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2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这是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在主席台上。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2/27/xin_3220205272223375110032.jpg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2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评论:希望国家更好的发展。

cecily 发表于 2009-2-25 14:34:17

2008年2月25日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广州继续进行,在女子团体比赛中,首战3比0取胜的中国队遭遇朝鲜队。中国选手王楠在首场比赛中以1比3不敌朝鲜选手金仲。
http://www.xsnet.cn/news/ty/images/2008/2/26/2008226159593.jpg
今天上午,在世乒赛中国队与朝鲜队的比赛中,作为第一单打出场的王楠以1∶3败给朝鲜队17岁小将金仲,其中有一局比赛,王楠是在8∶1领先的情况下被对手以13∶11逆转。这一结果几乎让所有在场的观众和记者大跌眼镜,一些观众更是连连叹气。但几分钟后,当比赛馆内的大屏幕切换到王楠在场边暗暗擦拭眼泪的画面时,人们却仿佛体会到了王楠痛苦的内心,有人为王楠鼓掌以示支持,也有人对着王楠高呼:“别在意,王楠加油!”
http://www.xsnet.cn/news/ty/images/2008/2/26/2008226159594.jpg
2月25日,中国选手王励勤在比赛中为失误而懊悔。当日,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广州继续进行,在男子团体比赛中,中国队对阵罗马尼亚队。王励勤在首场比赛中以1比3不敌罗马尼亚选手菲力蒙。

球场如战场,输赢乃兵家常事。

tycoon 发表于 2009-2-25 18:12:57

1994年2月25日,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希布伦市,37岁的犹太定居者巴鲁克·戈登斯坦手持AK-47来到一座清真寺,向正在进行祈祷的千余巴勒斯坦人开枪扫射。戈登斯坦明白此时无需“调校准星”,处处皆靶子,每一颗子弹都不会落空。

  霎时间,子弹横飞,鲜血喷溅;惨叫声、哀号声此起彼伏。29名无辜者瞬间化为“冤魂”,另有150名伤者将铭记每一丝血腥,想忘也忘不掉。

中东问题”,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结,巴以总是在子弹和流血中延续仇恨,似乎找不到和平地带的入口。
http://www.geocities.com/CapitolHill/4952/goldstein.jpg

怨恨何时了?

lqm2000 发表于 2009-2-25 21:28:42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4-02/25/xinsrc_070201250953387240209.jpg
2004-02-25 ,美国代表团团长、助理国务卿凯利,韩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通商部长官助理李秀赫,朝鲜代表团团长、副外相金桂冠,中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副部长王毅,日本代表团团长、外务省亚大局局长薮中三十二,俄罗斯代表团团长、副外长洛修科夫(自左至右)握手。当日上午九时,朝核问题北京第二轮六方会谈在钓鱼台国宾馆开幕。 新华社记者 刘宇摄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4-02/25/xinsrc_0702012509539071989810.jpg
2月25日上午九时,中国代表团在会谈现场。

该轮北京六方会谈取得了五项进展。

zero-xay 发表于 2009-2-25 21:38:41

1881年2月25日 福斯特诞辰

  1881年2月25日,威廉·福斯特的生日。福斯特出身工人家庭,7岁做报童,10岁当了童工。1901年美国社会党成立时,多次参加工人罢工斗争,并参加了社会党。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909年社会党发生分裂,福斯特等左翼被开除出党。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使福斯特从激进的劳工斗争走上了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道路。1921年5月美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他就秘密地参加共产党,并被选为中央委员。
  在20年代,福斯特对共产党内的错误倾向和派别活动的斗争是有贡献的。1924年,他被选为美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29至1944年,又被选为党的主席。
  1933年,罗斯福在美国实际可谓“新政”后,美共总书记白劳德要求美国工人阶级和垄断资产阶级实行阶级合作,福斯特毅然提出不同意见。但是,他的正确意见在1944年2月8日召开的政治委员会扩大会议上,都遭到了多数人的反对。5月20日美国共产党宣布解散,福斯特也被撤消了美共主席的职务。但是,福斯特坚持不懈的斗争,最终使广大党员认清了白劳德的错误。1945年7月美共宣布重建时,福斯特又被选为党的主席。
  1956年苏共“20大”赫鲁晓夫攻击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在《纽约日报》上公开后,党内以盖茨为代表的修正主义者认为,美国已不存在阶级斗争了,共产党应改组成为一个非党的政治团体。这时,年迈病重的福斯特又站了出来,马上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将盖茨开除了共产党。1957年9月1日,这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终因脑溢血症,医治无效。在莫斯科与世长辞。

评论 美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他能为工人阶级利益英勇斗争,他在广大党员和工人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xiayu002 发表于 2009-2-25 21:57:42

138年2月25日,哈德良收养安托尼乌斯·皮乌斯,罗马帝国皇位继承人确定。

五贤帝时期,在任皇帝收养养子,是罗马帝国帝位交接的一种政治仪式。

哈德良(Hadrianus,罗马五贤帝时期的第三任皇帝,76年1月24日- 138年7月10日,117年-138年在位)就是通过被图拉真收养为养子,从而获得了罗马帝国的帝位。

哈德良在立安托尼乌斯·披乌斯(Antoninus Pius,86年9月19日—161年3月7日,138年—161年在位)为养子不久后死去。安托尼乌斯即位,成为罗马五贤帝时期的第四任皇帝。

哈德良立安托尼乌斯为养子的同时,同样认养马可·奥里略(Marcus Aurelius)为养子。哈德良为罗马帝国确定了两代的继承人,后来的史实证明他的眼光不错,安托尼乌斯和奥里略都是出色的皇帝。

heitianma 发表于 2009-2-25 23:58:05

  2月25日,示威者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街头向警察投掷砖头。当天,主张北爱尔兰脱离英国的天主教徒为阻挠主张北爱留在英国的新教徒游行,与警察发生冲突,造成数十人受伤。这是都柏林10多年来发生的最严重骚乱。新华社发  爱尔兰都柏林爆发严重骚乱抗议者攻警察多人伤  爱尔兰首都都柏林25日发生骚乱。主张北爱尔兰脱离英国的天主教徒为阻挠主张北爱留在英国的新教徒游行,与警察发生冲突,造成数10人受伤。
  这次骚乱的起因是,北爱尔兰新教徒支持者打算25日在都柏林举行名为“热爱北爱尔兰”的游行,以纪念遭到爱尔兰共和军杀害的新教徒。从二十世纪60年代起,爱尔兰共和军在北爱从事30多年的武装斗争,以争取北爱摆脱英国统治。其间,爱尔兰共和军与英国军警以及新教派的冲突导致大约3600人死亡。
  爱尔兰警方说,当天大约800人乘坐17辆大客车,从北爱尔兰出发,前往都柏林。
  游行活动因抗议者阻挠而取消。在都柏林最著名商业街奥康内尔大街,数百名抗议者向前来维持秩序的警察投掷玻璃瓶、石块、烟花、燃烧弹和鸡蛋,不少年轻人围着面罩,高呼支持爱尔兰共和军口号。爱尔兰警官加达·西奥查纳说,骚乱造成数10人受伤,其中14人伤势较重,已入院接受治疗。 □来源:新闻晚报新华社供稿
评论:这么发达的国家,信仰也发达。可以侮辱他,但不能侮辱他们的信仰!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金豆  留住记忆“0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