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风 发表于 2008-2-24 21:48:42

戏曲起源初探

晚清大学者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堪称中国戏曲史的开山之作。从王国维氏著述行世的晚清以后,研究戏曲起源者代不乏人。关于戏曲的起源主要有下列几种观点:

1、起源于巫觋

代表人物是清末民初的王国维。

《宋元戏曲史》云:“后世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

巫指古代女巫,觋指男巫。巫、觋均是以歌舞娱神的职业,常扮演鬼神,后渐变为优,即演员。“巫以乐神,优以乐人”,后代的戏剧就是由巫、觋发展起来的。有人称之为宗教祭祀说,这种说法出现很早,认同者也比较多,这种说法侧重于戏曲中的表演因素。

2、起源于歌舞说

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开篇云:“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原始时代的歌舞”。

作者认为,人们在战事、畋tián猎等实践活动之后,为了宣泄感情,常常再现事件的过程,表演歌舞。其中有些片断具有叙事性质,可视为后代戏剧的前驱,而歌舞也是后代戏剧表演的主要因素之一。这种观点侧重于戏曲中的歌舞因素。

3、起源于优孟说

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中国近世戏曲史》中,认为“优孟衣冠”故事“开滑稽剧发达之端绪”。

优,指优伶,古代从事表演的艺人;孟,是艺人的名字。据传春秋时楚国的国相孙叔敖死后,其子穷困不堪,求助于优孟。优孟心生一计,便穿上昔日孙叔敖的服装,模仿他的神态去见楚王,楚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活,想任用为相。优孟因势讽谏,请楚王推封其子,是为“优孟衣冠”故事。
这个故事见于《史记•滑稽列传》当中,优孟惟妙惟肖的扮演叔孙敖,我们可以看作是人物形象的模拟,其间有对话、有动作,确实与戏曲演出相似。这种说法侧重于戏曲中的情节因素,但不是按照规定的情节来表演故事的。

4、起源于百戏

中国著名的戏剧史专家周贻白力主此说。其《中国戏剧的形成和发展》对这一观点作了详细阐述。周贻白的戏剧起源于百戏说出现较晚,但由于着眼于综合性,所以很多人附和这一说,影响较大。

古代的“百戏”,是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秦汉时已出现,又称“角抵戏”。角抵,就是两人摔跤或拳斗。
广义的角抵戏,不只是指摔跤,而是指各项技艺会集一起,彼此竞赛,互争优胜。从故事表演来说,对后来戏剧有深刻影响的是那些“敷衍故事”的狭义的角抵戏。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上记载:“有东海人黄公,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秦末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三辅人俗用以为戏,汉帝亦取以为角抵之戏焉。”

从这些记载看,《东海黄公》表演的是秦代末年的一段故事,内容是黄公企图伏虎不成,人们以此为题材形成了角抵戏。这个节目已有简单的故事,有人物扮相和白虎的假形,还有简单的道具和独白似的符咒,不只是单纯竞技的表演,而且还从民间传入宫廷,在宫廷演出。
《东海黄公》是记载中最早有故事表演的角抵戏。后来三国有《辽东妖妇》,南北朝有《代面》、《踏摇娘》等,都是这一传统的演变和发展。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指出,中国戏剧最早溯源于巫觋,战国时和俳优合流,到汉的角抵,又增加了故事情节,至南北朝时,出现《代面》、《踏摇娘》,才合歌舞以演一事,随成为后世戏曲之起源。

5、起源于傀儡戏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专家孙楷第《傀儡戏考源》主此说。这种说法同意者比较少,影响不大。

6、源于印度梵剧

许地山《梵剧体例及其在汉剧上底点点滴滴》首倡此说。这种说法认同者很少,影响也比较小。

7、起源于讲唱文学

戏曲艺术是由多门类艺术综合而成的,其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文学。小说、讲唱文学及戏剧都有叙事成分,其区别在于,小说、讲唱文学用第三人称叙事,而戏剧则以第一人称代言。在实际演出中,艺人常常由第三人称叙事转变为第一人称代言,于是,讲唱文学就演变成戏剧。

醉乡常客 发表于 2008-2-24 23:53:44

别弄得像原创一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戏曲起源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