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daw 发表于 2008-1-27 00:59:49


1937年1月27日,密西西比河和俄亥俄河历史上最严重的水灾已经使将近100万人无家可归,有几百人死亡。
路易斯维尔-那提和其他几个城市仍被洪水所淹,军队的工程人员已经制定出计划将把从伊利诺斯州的开罗到墨西哥湾之间密西西比河沿岸的50万居民疏散出去。据估计这场洪水所造成的损失将超过4亿美元。美国红十字会主席卡里-格雷森称它是“自世界大战以来,这个国家和红十字会所面临的最紧急情况。”

aazz1122 发表于 2008-1-27 07:54:01

1950年1月27日
我国建立统一税收制度

1950年1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全国税收实施要则》、《工商业税暂行条例》、《货物税暂行条例》,规定在全国建立统一的税收制度。新中国建立前后,新、老解放区实行的税制不同,计税价格和征收方法也不一样。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财务部在北京召开了建国第一次全国税务会议。根据《共同纲领》第四十条的规定,拟定了《全国税收实施要则》等规定,后经政务院第十七次会议通过。《要则》指出:必须加强税收工作,建立统一的税收,全国实行合理负担,平衡城乡,统一税收,以利于革命战争的供给和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全国税收立法权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统一行使,任何地区或部门都不得、变更、自定。《要则》规定,根据5种经济并存、私营工商业大量存在的情况,决定实行多种税、多次征的复合税制。至此,全国税收开始统一,我国新税收制度逐渐建立起

aazz1122 发表于 2008-1-27 07:54:58

1142年1月27日 岳飞被害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同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岳飞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被革职。岳飞遂改投河北都统张所,任中军统领,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屡建战功。后复归东京留守宗泽,以战功转武功郎。宗泽死后,从继任东京留守杜充守开封。
建炎三年(1129年),金将兀术率金军再次南侵,杜充率军弃开封南逃,岳飞无奈随之南下。是年秋,兀术继续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战而降。金军得以渡过长江天险,很快就攻下临安、越州(今绍兴)、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他先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四战四胜。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七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绍兴三年,岳飞因剿灭李成、张用等“军贼游寇”,得高宗奖“精忠岳飞”的锦旗。次年四月,岳飞挥师北上,击破金傀儡伪齐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岳飞也因功升任清远军节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飞又败金兵于庐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还。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率军镇压了杨么起义军,从中收编了五、六万精兵,使“岳家军”实力大增。
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状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绍兴七年,岳飞升为太尉。他屡次建议高宗兴师北伐,一举收复中原,但都为高宗所拒绝。绍兴九年(1119年),高宗和秦桧与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纳贡。这使岳飞不胜愤懑,上表要求“解罢兵务,退处林泉”,以示抗议。次年,兀术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岳飞奉命出兵反击。相继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大破金军精锐铁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乘胜进占朱先镇,距开封仅四十五里。兀术被迫退守开封,金军士气沮丧,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不敢出战。
在朱先镇,岳飞招兵买马,连络河北义军,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直捣黄龙府。他激动地对诸将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这时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岳飞抑制不住内心的悲奋,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他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
岳飞回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绍兴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术要求“必先杀岳飞,方可议和”。秦桧乃诬岳飞谋反,将其下狱。1142年(绍兴十一年)1月27日(农历12月29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是年岳飞仅三十九岁。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也同时被害。宁宗时,岳飞得以昭雪,被追封鄂王。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略”著称。在其戎马生涯中,他亲自参与指挥了126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岳飞无专门军事著作遗留,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书启、奏章、诗词等。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peng111 发表于 2008-1-27 08:57:28

1880年1月27日——托马斯·爱迪生申报电灯专利

托马斯·爱迪生

托马斯·爱迪生是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爱迪生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企业家,1879年,爱迪生创办了“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1880年,白炽灯上市销售,1890年,爱迪生已经将其各种业务组建成为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1891年,爱迪生的细灯丝、高真空白炽灯泡获得专利。1892年,汤姆•休斯顿公司与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合并成立了通用电气公司。开始了通用电气在电气领域长达一个世纪的统治地位。

电灯的发明

 在电灯问世以前,人们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灯或煤气灯。这种灯因燃烧煤油或煤气,因此,有浓烈的黑烟和刺鼻的臭味,并且要经常添加燃料,擦洗灯罩,因而很不方便。更严重的是,这种灯很容易引起火灾,酿成大祸。多少年来,很多科学家想尽办法,想发明一种既安全又方便的电灯。

   灯是人类征服黑夜的一大发明。真正发明电灯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他是铁路工人的孩子,小学未读完就辍学,在火车上卖报度日。爱迪生是一个异常勤奋的人,喜欢做各种实验,制作出许多巧妙机械。他对电器特别感兴趣,自从法拉第发明电机后,爱迪生就决心制造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

   爱迪生在认真总结了前人制造电灯的失败经验后,制定了详细的试验计划,分别在两方面进行试验:一是分类试验1600多种不同耐热的材料;二是改进抽空设备,使灯泡有高真空度。他还对新型发电机和电路分路系统等进行了研究。

   19世纪初,英国一位化学家用2000节电池和两根炭棒,制成世界上第一盏弧光灯。但这种光线太强,只能安装在街道或广场上,普通家庭无法使用。无数科学家为此绞尽脑汁,想制造一种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的家用电灯。

   1879年10月21日,一位美国发明家通过长期的反复试验,终于点燃了世界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从此,这位发明家的名字,就象他发明的电灯一样,走入了千家万户。他,就是被后人赞誉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

   1847年2月11日,爱迪生诞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米兰镇。他一生只在学校里念过三个月的书,但他勤奋好学,勤于思考,其发明创造了电灯、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等1000多种成果,为人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爱迪生12岁时,便沉迷于科学实验之中,经过自己孜孜不倦地自学和实验,16岁那年,便发明了每小时拍发一个信号的自动电报机。后来,又接连发明了自动数票机,第一架实用打字机、二重与四重电报机,自动电话机和留声机等。有了这些发明成果的爱迪生并不满足,1878年9月,爱迪生决定向电力照明这个堡垒发起进攻。他翻阅了大量的有关电力照明的书籍,决心制造出价钱便宜,经久耐用,而且安全方便的电灯。

   他从白热灯着手试验。把一小截耐热的东西装在玻璃泡里,当电流把它烧到白热化的程度时,便由热而发光。他首先想到炭,于是就把一小截炭丝装进玻璃泡里,刚一通电可马上就断裂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爱迪生拿起断成两段的炭丝,再看看玻璃泡,过了许久,才忽然想起,“噢,也许因为这里面有空气,空气中的氧又帮助炭丝燃烧,致使它马上断掉!”于是他用自己手制的抽气机,尽可能地把玻璃泡里的空气抽掉。一通电,果然没有马上熄掉。但8分钟后,灯还是灭了。

   可不管怎么说,爱迪生终于发现:真空状态对白热灯非常重要,关键是炭丝,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那么应选择什么样的耐热材料好呢?


   爱迪生左思右想,熔点最高,耐热性较强要算白金啦!于是,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用白金试了好几次,可这种熔点较高的白金,虽然使电灯发光时间延长了好多,但不时要自动熄掉再自动发光,仍然很不理想。爱迪生并不气馁,继续着自己的试验工作。他先后试用了钡、钛、锢等各种稀有金属,效果都不很理想。过了一段时间,爱迪生对前边的实验工作做了一个总结,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各种耐热材料全部写下来,总共有1600种之多。接下来,他与助手们将这1600种耐热材料分门别类地开始试验,可试来试去,还是采用白金最为合适。由于改进了抽气方法,使玻璃泡内的真空程度更高,灯的寿命已延长到2个小时。但这种由白金为材料做成的灯,价格太昂贵了,谁愿意化这么多钱去买只能用2个小时的电灯呢?

   实验工作陷入了低谷,爱迪生非常苦恼,一个寒冷的冬天,爱迪生在炉火旁闲坐,看着炽烈的炭火,口中不禁自言自语道:“炭炭……”可用木炭做的炭条已经试过,该怎么办呢?爱迪生感到浑身燥热,顺手把脖子上的围巾扯下,看到这用棉纱织成的围脖,爱迪生脑海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对!棉纱的纤维比木材的好,能不能用这种材料?

他急忙从围巾上扯下一根棉纱,在炉火上烤了好长时间,棉纱变成了焦焦的炭。他小心地把这根炭丝装进玻璃泡里,一试验,效果果然很好。爱迪生非常高兴,紧接又制造很多棉纱做成的炭丝,连续进行了多次试验。灯泡的寿命一下子延长13个小时,后来又达到45小时。这个消息一传开,轰动了整个世界。使英国伦敦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煤气行也出现一片混乱。人们预感到,点燃煤气灯即将成为历史,未来将是电光的时代。

大家纷纷向爱迪生祝贺,可爱迪生却无丝毫高兴的样子,摇头说道:“不行,还得找其它材料!”

“怎么,亮了45个小时还不行?”助手吃惊地问道。“不行!我希望它能亮1000个小时,最好是16000个小时!”爱迪生答道。
大家知道,亮1000多个小时固然很好,可去找什么材料合适呢?

   爱迪生这时心中已有数。他根据棉纱的性质,决定从植物纤维这方面去寻找新的材料。

   于是,马拉松式的试验又开始了。凡是植物方面的材料,只要能找到,爱迪生都做了试验,甚至连马的鬃,人的头发和胡子都拿来当灯丝试验。最后,爱迪生选择竹这种植物。他在试验之前,先取出一片竹子,用显微镜一看,高兴得跳了起来。于是,把炭化后的竹丝装进玻璃泡,通上电后,这种竹丝灯泡竟连续不断地亮了1200个小时!
这下,爱迪生终于松了口气,助手们纷纷向他祝贺,可他又认真地说道:“世界各地有很多竹子,其结构不尽相同,我们应认真挑选一下!”
   助手深为爱迪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所感动,纷纷自告奋勇到各地去考察。经过比较,在日本出产的一种竹子最为合适,便大量从日本进口这种竹子。与此同时,爱迪生又开设电厂,架设电线。过了不久,美国人民便用上这种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的竹丝灯泡。
竹丝灯用了好多年。直到1906年,爱迪生又改用钨丝来做,使灯泡的质量又得到提高,一直沿用到今天。
当人们点亮电灯时,每每会想到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是他,给黑暗带来无穷无尽的光明。1979年,美国花费了几百万美元,举行长达一年之久的纪念活动,来纪念爱迪生发明电灯一百周年。

发明争议

一般认为电灯是由美国人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的。但是,另一美国人亨利·戈培尔比爱迪生早数十年已发明了使用相同原理和物料、而且可靠的电灯泡,而在爱迪生之前很多其它人亦对电灯的发明作出了不少贡献。1801年,英国一名化学家戴维将铂丝通电发光。他在1810年亦发明了电烛,利用两根碳棒之间的电弧照明。1854年亨利·戈培尔使用一根炭化的竹丝,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电发光。他的发明今天看来是首个有实际效用的白炽灯。他当时试验的灯泡已可维持400小时,但是并没有及时申请设计专利。

1850年,英国人约瑟夫·威尔森·斯旺(Joseph Wilson Swan)开始研究电灯。1878年,他以真空下用碳丝通电的灯泡得到英国的专利,并开始在英国建立公司,在各家庭安装电灯。

1874年,加拿大的两名电气技师申请了一项电灯专利。他们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氦气,以通电的碳杆发光。但是他们无足够财力继发展这发明,于是在1875年把专利卖给爱迪生。爱迪生购下专利后,尝试改良使用的灯丝。1879年他改以碳丝造灯泡,成功维持13个小时。到了1880年,他造出的炭化竹丝灯泡曾成功在实验室维持1200小时。但是在英国,斯旺控告爱迪生侵犯专利,并且获得胜诉。爱迪生在英国的电灯公司被迫让斯旺加入为合伙人。但后来斯旺把他的权益及专利都卖给了爱迪生。在美国,爱迪生的专利亦被挑战。美国专利局曾判决他的发明已有前科,属于无效。最后经过多年的官司,爱迪生才取得碳丝白炽灯的专利权。

中国第一盏电灯

1882 年7月26日下午7时,上海的一台发电机开始转动起来,点亮了15盏电灯。这是上海文明史上的重要时刻,也是中国电灯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以后,中国的大地上亮起了电灯。

peng111 发表于 2008-1-27 09:37:09

1864年1月27日——苏格兰地质学家约翰·华特·古格里诞辰

约翰·华特·古格里

约翰·华特·古格里(John Walter Gregory 1864年1月27日-1932年6月2日)是一位卓越的苏格兰地质学家,1899年时曾在澳洲墨尔本大学任教,是墨尔本大学当时的第一位教授。1901年到1904年间担任xxx地理量测中心的主任Director of the Geological Survey of Victoria。1904年时到英国的格拉斯哥大学担任校长。1904年后,他开始对世界上独特的地理景观做探险和纪录,包括有利比亚、安哥拉、印度、东非大裂谷和中国西藏。此外,他也曾前往挪威斯匹茨卑尔根岛en:Spitzbergen、澳洲(他曾组探险队名为Dead Haert,探索澳洲内陆)和喜马拉雅山等地探险。他所留下来的地质观察纪录相当丰富,是后世地质学家不可多得的文献来源

peng111 发表于 2008-1-27 09:43:51

1848年1月27日——日本元帅、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出生

东乡平八郎

日本帝国海军元帅、海军大将,与陆军的乃木希典并称日本军国主义的“军神”。在对马海峡海战中率领日本海军击败俄国海军,成为了在近代史上东方黄种人打败西方白种人的先例,使他得到“东方纳尔逊”之誉。

东乡平八郎于1848年1月27日生于萨摩藩鹿儿岛加治屋町。名实良,幼名仲五郎,十五岁时改名平八郎,是其父母的第四子。平八郎的父亲东乡吉左卫门,精通文武,熟悉海外各国风情,热心于海军,这对东乡平八郎以后投身海军起了重要作用。东乡平八郎自幼学文习武,八岁起即学文,同时又学习现代流行剑法,1856年萨摩藩设立新水军后,其父即常告诫他,要“励精忠诚”,必应从事海军事业。后来他又专心研究过炮术。东乡平八郎的少年时代是在“舞枪弄剑”的严格训练中度过的。1866年萨摩藩成立了海军,东乡乎八郎实现愿望,参加了海军,开始步入军界。

1848年1月27日生于萨摩藩鹿儿岛加治屋町。名实良,幼名仲五郎,十五岁时改名平八郎,是其父母的第四子。平八郎的父亲东乡吉左卫门,精通文武,熟悉海外各国风情,热心于海军,这对东乡平八郎以后投身海军起了重要作用。东乡平八郎自幼学文习武,八岁起即学文,同时又学习现代流行剑法,1856年萨摩藩设立新水军后,其父即常告诫他,要“励精忠诚”,必应从事海军事业。后来他又专心研究过炮术。东乡平八郎的少年时代是在“舞枪弄剑”的严格训练中度过的。1866年萨摩藩成立了海军,东乡乎八郎实现愿望,参加了海军,开始步入军界。

国内战争期间,东乡平八郎拥戴天皇,主张统一,建立天皇制政府。1868年初,他作为海军士宫乘坐萨摩藩的战舰春田号,在阿波冲,同幕府方面的开阳号战舰进行了海上决战。阿波冲海战是日本欧式军舰间交战的开端,在日本国内战争史上有重要的一页。东乡平八郎跟随春田号远征北海道,转战各地,为明治政府初立战功。

1868年初,他作为海军士宫乘坐萨摩藩的战舰春田号,在阿波冲,同幕府方面的开阳号战舰进行了海上决战。阿波冲海战是日本欧式军舰间交战的开端,在日本国内战争史上有重要的一页。东乡平八郎跟随春田号远征北海道,转战各地,为明治政府初立战功。

1871年,东乡平八郎赴英学习,专修海军技术两年。并乘军舰游历过全世界。为深造海军技术,陶冶军人“性格”,他在海外的磨练历经八年之久。

中日甲午战争开始后,东乡平八郎策划了对“高升”号的袭击,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并作为舰队司令指挥了黄海战役,因为作战有功,晋升海军中将并出任海军大学校长。随后在八国联军进入中国打击义和团拳匪徒解救各国史官人员时他也出任过日本舰队司令,一手指挥对日本陆军的海上补给和支援。

日俄战争爆发后,东乡平八郎被任命为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作为日军主将打响了这场为全亚洲黄色人种扬威的第一枪。

1904年6月9日夜,东乡平八郎指挥日本舰队,象在甲午战争个炮击“高升“号一样,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向停泊在中国旅顺港口的俄国舰队开火。俄国的两艘铁甲舰、一艘巡洋舰登时被击毁。同时,俄国军舰瓦利雅格号和柯列茨号,在朝鲜仁川也遭攻击,日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又有俄国军舰数艘被击毁,使俄国在东亚的海军实力大大削弱,日本很快地夺得了制海权,从而保证了日本军队运输和行动的自由。在他指挥舰队顺利地完成了突然袭击任务后,便立即把矛头指向俄国太平洋舰队,东乡认为只有消灭了太平洋舰队,或者至少把它封锁在旅顺港内,才能保证日本陆军在朝鲜和辽东半岛各处登陆,以至包抄在“南满”的俄军主力。

从2月9日的突然袭击开始,东乡平八郎对旅顺口的俄国舰队进行丁八次猛烈的攻击。4月,东乡平八郎指挥日本舰队大败俄国舰队,连俄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官马卡格夫海军上将本人也葬身于鱼腹。这场战役使日本统帅部取得了海上的绝对优势。东乡平八郎的“战功”,使他在1904年6月6日晋升为海军大将。1905年1月,东乡平八郎指挥日本舰队配合日本陆军第三军攻陷了旅顺,使那里的俄国舰队全军覆没。

2月9日的突然袭击开始,东乡平八郎对旅顺口的俄国舰队进行丁八次猛烈的攻击。4月,东乡平八郎指挥日本舰队大败俄国舰队,连俄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官马卡格夫海军上将本人也葬身于鱼腹。这场战役使日本统帅部取得了海上的绝对优势。东乡平八郎的“战功”,使他在1904年6月6日晋升为海军大将。1905年1月,东乡平八郎指挥日本舰队配合日本陆军第三军攻陷了旅顺,使那里的俄国舰队全军覆没。

1905年5月27日,东乡平八郎又在对马海峡组织了日本海大海战,这是日俄战争的最后一次决定性战役。在此战役中,日本海军在“皇国兴废只此一战”的口号和东乡将军出色的指挥之下,已绝对的技战术优势,经过二十四小时的激战,使俄国四十七艘战舰中的三十艘,或被击沉,或被俘获,损失的总□位达十三万七千余□,六千一百零六名海军官兵,连同他们的司令官罗哲斯特文斯基一起被俘虏,战死者达一万多;而日本海军只损失了三艘水雷艇,战死者仅一百一十五名官兵。

东乡平八郎指挥的这次日本海大海战的成功,决定了日俄战争中日本的最后胜利。1905年9月,日俄两国签订了朴茨矛斯条约。这一条约使亚洲再次成为了由亚洲人主导的亚洲,由日本代替俄国暂时管理中国东北和朝鲜。

1905年9月,日俄两国签订了朴茨矛斯条约。这一条约使亚洲再次成为了由亚洲人主导的亚洲,由日本代替俄国暂时管理中国东北和朝鲜。

全日本过民主狂呼日本在对马海峡之战中的胜利,称东乡平八郎为“无敌大将军”,“军神”。明治天皇为褒奖他的“战功”,向他下赐敕语达10次之多。1905年12月,东乡平八郎被任命为海军军令部部长兼海军将官会议议员,成为日本海军第四任首脑。到大正时期,1913年,他被赐予帝国元帅称号,后又晋升侯爵。

10次之多。1905年12月,东乡平八郎被任命为海军军令部部长兼海军将官会议议员,成为日本海军第四任首脑。到大正时期,1913年,他被赐予帝国元帅称号,后又晋升侯爵。

进入昭和年代,东乡平八郎已到垂幕。1934年5月30日病死东京,终年八十七岁。

fjfzjm 发表于 2008-1-27 09:53:17

1978河南省登封县发现夏朝最早建都阳城遗址

阳城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郑州登封市东南12公里告城镇东北。城址呈南北长方形。北墙沿丘岭筑,长约700米,中段保留宽13米的缺口为城门遗迹,墙外侧有宽约60米的护城壕沟。东墙沿小溪西岸长约2000米,仅存部分城墙。西墙沿丘岭修筑,长约2000米,仅存北段,墙外侧有宽60米护城壕。南墙临告城镇北侧沿颖河北岸长约1000米,现存几段城墙。周长约5700米,总面积140万平方米。残墙高1~2米最高处8米,墙基宽约30米。城墙系夯土筑成,部分城墙底部铺一层卵石。夯层厚6~9厘九每层均有圆形夯窝。

fjfzjm 发表于 2008-1-27 09:56:27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4/Haiti-wappen.png/125px-Haiti-wappen.png
1915年1月27日美国占领海地。

1915年,美国借口保护美侨生命财产安全派海军司令R.A.W.卡珀顿率领船队攻占太子港等地。是年 9月,美国强迫海地签订屈辱性条约,控制了海地的海关、财政和地方警察,海地实际上沦为美国殖民地。1929年10月,海地人民举行反对美帝国主义和L.博尔诺卖国政府的起义。慑于海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1934年 8月美军全部撤出海地。
  美军撤出海地后,美国政府仍从政治和经济上控制海地。1941年 4月,美国扶植E.莱斯科特担任总统。莱斯科特上台后,立即对日、德、意轴心国宣战,为美国生产橡胶等战略原料,并将首都太子港变成美国军事基地。1957年 9月,F.杜瓦利埃担任总统。1964年杜瓦利埃修改宪法,规定自己为终身总统,禁止一切反对党活动,进行独裁统治。1971年4月,其子J.-C.杜瓦利埃继任总统,推行暴政。在杜瓦利埃家族统治下,大批爱国者被监禁和杀害,经济发展十分缓慢。1986年 2月,太子港举行总罢工,各地纷纷响应,全国经济陷于瘫痪状态,杜瓦利埃逃亡国外,以参谋长H.南菲为首的全国执政委员会掌权。

fjfzjm 发表于 2008-1-27 10:01:55

http://baike.baidu.com/pic/47/1157205815594002.jpg
1967年1月27日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条约被签定
外层空间条约 《外层空间条约》(outer space treaty)又名《外空条约》,全称为《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的外层空间活动所应遵守原则的条约》,1966年12月19日联大通过,1967年1月27日开放供签署。

miaoziao 发表于 2008-1-27 11:24:58

1901年1月27日
英国作曲家威尔第去世



1901年1月27日,英国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1813-1901)去世。他的第一部歌

剧《纳布乔》于1842年问世;最后一部歌剧《福斯泰夫》完成于1893年。他的数

部作品属于世界最著名的歌剧之一。

miaoziao 发表于 2008-1-27 11:26:27

1913年1月27日
美国运动员吉米-索普退还授予他的奥运会奖牌


美国著名运动员吉米-索普

1913年1月27日,吉米-索普说他将退回由瑞典国王颁发给他的5项全能奖牌和沙皇授予他的10项全能奖牌。这些奖牌将发给名次在索普之后的运动员。

吉米-索普在1912年奥运会上夺得数项冠军,许多人都认为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运动员,但他现在承认他曾是一位职业棒球运动员,因此不配获得只奖给业余运动员的奖牌。他这一自白使仍然为他在斯德哥尔摩的精彩而兴奋的美国体育界大为震惊。

这位来自宾夕法尼亚州卡莱尔市印第学校的运动员在一封写给业余运动员协会登记委员会主席詹姆斯-E-沙利文的回信中,承认在1909年至1910年他曾是职业棒球运动员。“我不太善于处理问题,当时也没认识到这是错误的”,索普这样说。

在1912年奥运会上,索普分别获得200米短跑、1500米赛跑、跳远、投掷铁饼等5项全能赛中的第一名,在10项全能赛中他获得跳高、1500米赛跑和推铅球第一名。

miaoziao 发表于 2008-1-27 11:32:18

1924年01月27日——南斯拉夫将阜姆让给意大利
阜姆即“里耶卡”。

里耶卡(Rijeka)
    里耶卡(克罗地亚语:Rijeka)位于亚得里亚海克瓦内尔湾畔,是克罗地亚第三大城市和主要的海港城市,面积44平方公里,人口144,043(2006年)。坐标:北纬45度18分,东经14度24分

  旧名“阜姆”。克罗地亚最大海港。在西北部、临亚得里亚海克瓦内尔湾北岸。人口连郊区19.3万(1981)。公元三世纪罗马设居民点。十五世纪起先后受奥、匈、法、意等国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归南斯拉夫。现属克罗地亚。重要铁路终点。造船工业中心。还有石油加工、造纸、汽车、柴油机制造等工业。有输油管通匈、捷等国。设有海洋航运等高等学校。有罗马时代和中世纪古迹。

    里耶卡市是海山省省会,位于克罗地亚西部。里耶卡的景色就像描绘出的一副副美妙抽象的图画,一座座村镇依山傍水,红瓦房顶连成一片,教堂的塔尖总是至高无上,好像在宣告天主的崇高。这里的高山雄威,海水秀丽,众多的海岛阻挡住海浪的冲击,沿岸水面平静温和,并且还显现出神奇的画面。

  里耶卡是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克罗地亚一些著名大企业,如五三船厂、伊纳炼油厂、里耶卡港等,均云集于此。1999年与青岛市结为友好城市

miaoziao 发表于 2008-1-27 11:44:52

1842年01月27日——齐亚茨科出生,Karl Franz Otto Dziatzko (1842~1903),德国图书馆学家、古典语文学家

齐亚茨科
齐亚茨科,Karl Franz Otto Dziatzko (1842~1903),德国图书馆学家、古典语文学家。1842年1月27日生于上西里西亚的诺伊施塔特。1903年1月13日去世。1871年在弗赖堡大学图书馆工作。1872~1886年任布雷斯劳大学图书馆馆长。1886年起任格丁根大学图书馆馆长和图书馆学教授,直到逝世。他是德国学术图书馆事业的开拓者,曾在布雷斯劳大学图书馆进行一系列整顿和改革,1872年为该馆建立参考书阅览室,1874~1882年主持编制馆藏字顺卡片目录。1886年发表《布雷斯劳王国和大学图书馆字顺卡片目录编目条例》。1886年在格丁根大学开设了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学课程,并在1887年编辑了《图书馆学著作论文集》丛刊。1899年普鲁士政府以上述条例为基础制定了《普鲁士图书馆字顺目录适用规则》。他对德国图书馆事业的贡献还有:推进普鲁士10个大学图书馆的协作计划、编制联合目录、统一编目标准、建立馆际互借网和标准管理程序、制定教育计划以及授予图书馆员资格证书等。1893年被任命为普鲁士的图书馆职位考试委员会主席。他还是1900年成立的德国图书馆员协会的主要创始人。

miaoziao 发表于 2008-1-27 11:47:24

1859年01月27日——威廉二世出生,德国末代皇帝
威廉二世


一、威廉二世 (德意志皇帝和普鲁士国王)


威廉二世(Wilhelm II von Deutschland) 全称弗里德里希·威廉·维克托·艾伯特·冯·霍亨索伦 (Friedrich Wilhelm Viktor Albert von Hohenzollern) (1859年1月27日——1941年6月4日) ,是末代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和普鲁士国王,从1888年到1918年在位。

1、早年生活

他在1859年出生于柏林,是腓特烈三世和xxx皇后的长子。xxx皇后是亚历山德拉皇后(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妻子)的姑妈,英国爱德华七世的姐姐。由于出生时发生臀位生产,令他患上了Erb's Palsy (暂译作:尔勃氏麻痹),以至左臂萎缩。在上面的相片中,他就用健全的右手掩着了左手。在很多相片中,威廉经常用左手拿着一对手套,让左手看起来长一点。他也喜欢用左手倚在剑或拐杖,做到比较体面的效果。

1888年3月9日威廉一世逝世后,他父亲被加冕为腓特烈三世皇帝但不久死于咽喉癌,同年六月威廉二世继位成为皇帝。

最近,有关宫廷对他出生之记录指出,威廉的脑部可能患过病,以致引致脑部损害。他如此的健康问题,可能令他培养了具有野心、冲动鲁莽的性格,以及在对待问题或别人时显出傲慢的态度。这样的德性有否影响他在个人及政治上的生活,历史学家还未有定论。如果此论调属实,那威廉的性格肯定造成他的施政弊病,例如革退俾斯麦的事件。他的母亲对儿子态度冷淡。基于对儿子的缺陷有罪咎感,母亲尝试迫儿子加紧运动,尝试治理好那种缺陷。故此,威廉与其母亲的关系不太好。另外,由于xxx皇后出生为英国贵族,她常常向儿子灌输英国地位至上的概念。她坚持只称呼儿子的英语名字:威廉在德语作“Wilhelm”,但她称之为”William“;她的次子之名字是“Heinrich”,就被称为“Henry”。未来皇帝威廉从小开始就对英国与英国人有复杂的感觉,可能影响了他后来对英国的态度。

2、战前统治

①社经政策

虽然威廉在未当皇帝前,曾很仰慕俾斯麦,但他登位后,就马上与这位铁血宰相发生冲突。其实,这位少年皇帝是不甘受制于人,想掌握统治帝国的最高权力。于是,他在1890年迫使俾斯麦去职。后来,他先后任命卡普里维伯爵、霍亨洛厄和伯恩哈特·冯·比洛继承职务。在1909年,特奥巴登·冯·贝特曼·霍尔维格成为首相。威廉尤其尊重贝特曼·霍尔维格的意见,并肯定他对内政事务的远大目光,例如他的普鲁士选举法改革。在战争进行三年后,威廉才在1917年勉强地与他分道扬镳。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首相都是高级公务员,而不是如俾斯麦一般的政坛老手。 其实,威廉想避免第二个俾斯麦出现,因为他认为俾斯麦过于专横—所有官员只能在他陪同下,才可会见皇帝。另一方面,在被逼退休后,俾斯麦一直猛烈批评威廉的政策。

在社会政策上,帝相二人的意见同样充满分歧。最少,在统治初期,威廉对社会主义组织的容忍,赢得公众的正面评价。

②外交政策与步向战争

威廉二世生性冲动鲁莽,故此未能在德国的对外政策上采取理性的方案。其中一个好例子,是他对统治英国的表弟及英国一种爱恨交缠的关系。对他而言,与英国发生武装冲突是“最难以想象的事”;然而,随着他大量扩建海军的计划开始后,德国的崛起令英国甚为忧心。在1914年,战争爆发时,他认为自己是因为其舅父所设的外交陷阱而被卷入战争。其实,威廉未曾领悟到,自己的鲁莽行为已令自己帝王的形象受损。1896年,德兰士瓦的总统克鲁格成功镇压詹森远征,德皇竟然用电报向他祝贺。当时布尔人与英国关系紧张,所以英国对这克鲁格电报感到愤怒。而在八国联军事件中,他发表演说,勉励参与战役的德军,要他们仿效匈奴人般攻打中国。这令德军在后来的战争中被冠以“匈奴人”的绰号。

不幸地,他想出于好意为自己的外交政策辩护,但屡次犯上严重的错误,令对外关系更恶劣。最著名的例子,是他在1908年接受英国报章Daily Telegraph的访问。他借此宣扬德英的友好关系。可是,他一时意气用事,竟然冒犯英国、法国、俄国和日本。他指出,德国人不喜欢英国人(而他不是)、法俄两国曾煽动德国干预第二次布尔战争,以及德国的海军扩张是针对日本,而非英国。(他其中一句著名的话是:“你们这些英国人都是疯的,疯的。”) 因为他这番激烈的言论,连他的部下也噤若寒蝉。而他自己就在此事以后几个月,都保持低调。比洛由于没有适当编辑当天访问的纪录,被威廉革退。

虽然如此,德英两国的皇室仍然保持良好关系。在爱德华七世葬礼的出席名单上,威廉排名第一。

不过,报章的事件已令威廉受到严重的心理打击。其实,在最后十年的统治期间,他减少参与政府事务,是当时一般评论所未预料到的。

在战争前,威廉再次不跟随俾斯麦孤立法国的政策。纵然他欠缺诚意,他尝试与法国修好—但基于法国坚定不移的复仇主义(普法战争之失败)和对德国的愤恨,这些尝试的效果很有限。

威廉尝试缓和法国的复仇情绪,但与对英政策雷同,他还是不光彩地失败了,始终是因为他不懂随机应变。1906年,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发生—他访问丹吉尔时,不经意地提出支持摩洛哥独立的言论,因此触怒了想在该地扩展势力范围的法国。全凭他的外交官员表现出色,成功在阿尔赫西拉斯会议上避免德国与法国及两者同盟正面交锋。

革退俾斯麦以后,德皇任由在登位前签订的再保险条约在1890年失效。这令德国失去俄国的支持,从此不能保证她在德法两国有冲突时会保持中立。威廉的性格和主张,使德国对英法俄三国的政策摇摆不定。一方面,他忠于支持与奥匈帝国的联盟—他甚至在1889年向奥皇表示,只要奥国以任何理由出兵,德军也会鼎力支持;而另一方面,德国又愿意与英国合作,甚至想过与法俄两国组成强大的欧陆联盟—威廉认为在1905年与沙皇尼古拉二世会面后,已经得到俄国的支持。

③帝国主义的道路

威廉二世实行帝国主义,以显示德国蒸蒸日上的国力。他积极推行著名的世界政策(德语:Weltpolitik),具有强烈军国主义的色彩。

他欲借殖民地扩张,为德国寻找“一个太阳下的位置”(a place in the sun),一改以往俾斯麦以德国为核心的欧洲中心主义。

他通过1897年与1900年的新海军方案,实行提尔皮茨计划,以加快帝国的海军扩张,赶上大英帝国的海军力量。这与俾斯麦尝试跟英国保持良好关系的政策背道而驰。结果,在1889年的海军演练中,英国海军就邀请威廉二世和提尔皮茨到临,以展示其军力。德国一直都不甘在海军上落后于英国,积极争取海上霸权。

3、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德皇的朋友奥地利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人刺杀身亡。得知好友的死讯后,威廉感到大为震惊。于是,他向奥匈帝国提供协助,支持后者镇压策划刺杀行动的秘密组织,甚至容许奥国以武力对付怀疑是该组织的幕后黑手—塞尔维亚。威廉想在事件平息前留在柏林,但他的部下建议他按每年习惯在7月6日到北海出航。这样的建议,可能是出于德国政府中有人认为皇帝会干预事件,希望借此分散皇帝的注意,利用事件提升国家威望,甚至不惜一战。威廉虽然性格高傲,但对此甚为敏感。

德皇以奇异的方式对事件以电报作回应。奥国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后,塞尔维亚于7月26日表示接受所有条款,除了第六条:

“在奥国政府之有关部门的协助与指示下,塞尔维亚必须采取法律行动,惩罚策划或执行6月28日之刺杀事件,而现在于塞尔维亚领土的人士。”

塞尔维亚认为以上第六条条款违反了她的宪法规定,而且会损害她的主权独立,所以拒绝接受此条款。威廉于7月28日赶回柏林。阅读过塞国的回应后,他的回应是:

“非常好的方案。而且在48小时之内!这比理想更好。奥地利赢得了道义上的胜利,但既然赢了,就再没有任何开战理由了。[奥地利外交大使] Giesl 其实应该安心留在贝尔格莱德。在这份文件上,我实在不应该下达总动员的命令。”

威廉在开战前的最后一刻,其实想劝谕奥地利和平解决事件。然而,在奥国政府还未得知德皇的意见时,政府内的部长与将军已经说服了八十四岁高龄的奥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于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4、战争

虽然威廉二世满怀扩张野心,但他有否发动战争,则难以有定论。他的确希望德国变得强大,但他从未想过以如此大规模的冲突来实现这目标。由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到德国向俄国宣战期间,德皇明白大战即将爆发,于是竭力争取和平。威廉与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4年7月29日沟通,尝试避免战争。他乐观地解读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最后通牒,认为奥军只会将战争限于该地。然而,威廉的努力为时已晚。在部下的劝谕之下,德皇下令总动员并开始进行施里芬计划。

当时,英国普遍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皇的战争” (也正如断言二战是希特勒的战争) 。此看法现在被视为不公平,这是基于它断言威廉二世要为此负上个人责任。但其实,威廉大力鼓吹军国主义,支持德国军扩,又支持军事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克虏伯公司),已经令他的国家陷入军事竞赛。当这竞赛变得难以驾驭的时候,战争就在所难免。

在签署总动员之命令时,威廉被认为曾经对部下说过“你们会后悔的”。但那边厢,他又鼓励奥地利对塞尔维亚采取强硬政策。在战争期间,威廉更自任德军大元帅。

作为战时国务的最终决策者,威廉要承受的负担实在太沉重。当战事持续,他越来越依赖部下的意见,以至1916年后的帝国变成一个军事独裁政权,由兴登堡与鲁登道夫操控。战争期间,受到挫败感与胜利的幻想影响,威廉的策略摇摆不定。虽然如此,这位德国皇帝仍然是国家的重要象征。他依然能监督军事生产、颁发奖章与发表演说鼓励士兵。

另外,德皇依然有自由任命官员的权利,能掌握重要的军事指令。1915年,他撤换总参谋长小毛奇,改用埃里克·冯·法金汉。同样地,在1916年的日德兰海战后,威廉下令海军减少与英军正面冲突。

1918年,德军的最后攻势宣告失败,四面楚歌。明显地,结束战争将会是明智之举。而那时,威廉早已失去所有权力。由于他不满被部下架空权力,他尝试在战争末期的危机中争取主导权。得知德军大势已去后,他支持德军向盟军投降,以免德国为继续打仗而遭受灭顶之灾。

5、退位

德国革命在柏林爆发时,威廉正在比利时Spa的德军总部。兵变令他十分惊讶,不知应否退位。直到那时,他相信即使自己被迫取消德意志皇帝的称号,仍可保留普鲁士国王的身份。不过,在1918年11月9日,为求政治统一,首相巴登亲王马克西米利安突然宣布把威廉以上两个称号也废除。威廉的皇帝梦幻灭了。亲王得知只有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弗里德里希·艾伯特能控制德国的局势后,自己也在皇帝退位后辞职。

然后,在德军总部,首席参谋总长鲁登道夫辞职,由威廉·格勒纳接任。格勒纳向德皇保证在元帅兴登堡的统领之下,德军会撤退至德国而不会镇压革命。故此,德皇只好退位。帝国已经失去最后的支持,就连兴登堡这个一生拥护皇帝的将军,也只能劝谕威廉退位。

11月10日,威廉流亡荷兰—一个在战争中保持中立的国家。凡尔赛条约第227条明确规定将威廉定为战犯,指他所犯的罪行侵犯了国际道德及条约的圣洁 (例如德国入侵永久中立的比利时) 。但荷兰的威廉明娜女王拒绝引渡他受审,不理会协约国的上诉。威廉凭着与女王的亲戚关系,在Doorn得到一座小城堡Huis Doorn,度过余生。他免除与官员和仆人的君臣关系,但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头衔。

6、战后生活

1922年,威廉出版他的回忆录,坚称自己没有犯下战争罪行。他一直邀请贵宾到他家作客,也十分留意欧洲事务。他本来很希望希特勒会帮他复辟王朝,但纳粹党始终未有如愿以偿。不过,对于希特勒成功解决德国的政经困难,他深感欣赏。德国在1940年占领荷兰后,威廉正式退出政治舞台。

1941年6月5日,威廉在荷兰的Doorn病逝,被葬于Huis Doorn,由希特勒为他举行一个小型军事葬礼。他生前希望葬礼上不摆设纳粹党的标志,但纳粹党没有理会。

7、婚姻和家庭

威廉二世与其妻奥古斯塔·xxx1881年2月27日,威廉二世与奥古斯塔·维多莉亚结婚。他们有七个孩子:

·威廉王储 (1882-1951).
·埃特尔·弗雷德里希王子 (1883-1942)
·阿达尔伯特王子 (1884-1948)
·奥古斯图斯·威廉王子 (1887-1949)
·奥斯卡王子 (1888-1958)
·约阿希姆王子 (1890-1920)
·维多莉亚·路易斯公主 (1892-1980)

威廉与妻子一直感情良好,而妻子在1921年4月21日去世,更令他非常痛心。在威廉被迫流亡荷兰后,他的幼子约阿希姆王子因受到参军后的忧郁症与婚姻失败之影响,在1920年开枪自杀身亡。

1922年1月27日,Prince Johann Georg of Sch鰊aich-Carolath的儿子向威廉贺寿。威廉邀请他与其母到他家做客。威廉觉得Hermine非常吸引,并决定要娶她。威廉受到其支持者与子女反对,但仍在11月9日与Hermine结婚。Hermine的女儿Henriette (威廉的继女) 与约阿希姆王子之子Karl Franz Josef于1940年10月5日结婚,却在1946年离婚。Hermine则与丈夫感情良好,一直至威廉去世。

在威廉结婚之前,他曾深深倾慕Grand Duchess Elizabeth Fyodorovna (后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媳妇,xxx女皇之孙女,亦即威廉的表妹) ,更为她写下数段情诗。Elizabeth最初受到他吸引,但后来拒绝了威廉的追求。在一战期间,威廉曾多次想协助她逃离俄罗斯,但她不为所动。最后,Elizabeth于1918年被布尔什维克党人杀害。威廉始终未能追求到她,但威廉到老年时承认没有忘记过她。

威廉在位期间,曾经有传言指他与其好友Philip Fürst zu Eulenburg-Hertefeld有染。在当时,这种同性恋行为乃德国法律所不容许 (有关禁止男性同性恋行为之法律,详见第175条) 。传言引致1907年的Harden-Eulenburg Affair。俾斯麦曾经指出威廉与Eulenburg有“不正当关系”,但此话可能只是纯粹的推测。

8、琐事

·小威廉与他的父亲腓特烈太子 (1863年) 威廉是xxx女王的第一个外孙。在女王临终前的一刻,威廉还握着她的手,直到她离世。当时,英国民众曾因此深深感动。很可惜,威廉的形象在1914年被破坏了。

·威廉曾经到希腊的科孚岛旅游,自此对考古学产生浓厚兴趣。他也喜欢在悠闲时描绘宏伟的建筑物与战船,但专家认为他的构想过于浮夸与不切现实。威廉也爱好打猎和砍伐树木。流亡期间,他在自己的别墅大量砍伐树木。该地的森林在最近才回复过来。

·威廉收藏了大量制服与服装,经常转换服装,多达一天内更衣四次。

·威廉在司图加特有一座行宫。他在行宫时,会在每个星期日的中午进行巡游。他与部下及骑兵穿上军服,在大街上巡游,吸引附近居民观看。

·基于与外祖母xxx女王的关系,威廉二世有不少亲戚是欧洲王室领导人。德国后来与英国和俄国交战,而当时的英皇乔治五世是威廉的表弟;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妻子阿历山德拉就是上述Elizabeth Fyodorovna的妹妹,所以尼古拉就是威廉表妹的丈夫。三位皇帝都能说流利英语,并以兄弟互相称呼 (分别叫做 Willy、Georgie 和 Nicky ) 。

·时至今日,仍然有一小群支持君主制的德国人在每年威廉的逝世周年到Huis Doorn聚会,以示他们对这位末代德国皇帝的忠诚。

9、文献

在历史研究中,威廉二世在德国历史的角色颇受争议。在1950年代前,他最初被视为重要而令德国历史蒙羞的人物。但后来,一般认为对于世界大战的爆发,他的角色不太重要,甚至完全没有影响。可是,在1970年代,John C. G. Rohl教授等人又不同意此论调。无论如何,曾经有很多关于威廉二世传记推出,其中以第一部传记 (Emil Ludwig) 最为著名。



二、威廉二世 (英格兰国王)


威廉二世 (又名“胡佛”,或许是因为他的红脸颊外观)(c.1056年-1100年8月2日)是征服者威廉的次子,自1087年成为英格兰国王直到1100年。其势力也覆盖诺曼底,以及在苏格兰也具有影响力。但他在扩大威尔士的控制上表现并不是很成功。

虽然威廉是个具有战斗力的军人, 但是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统治者以及在他统治的地方只被少数人喜爱; 在盎格鲁萨克森年代史的记载, 他是“被所有的人民所痛恨”。当然,这也并不算是很出人意料。在那个年代,编年史的写作一般是由教会人士编写的,长久以来他们坚持反对胡佛。在诺尔曼传统中,威廉胡佛是很并不是很看得上盎格鲁萨克森民族和他们的文化的。(Cantor 1993, p 280)

威廉本人的性格似乎很暴躁。他以凶悍和暴烈的性格给人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他终身未娶也没有私生子。他最宠幸的是兰道夫·福莱蒙巴德,他于1099年被任命为达勒姆主教。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政治需要,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重要的封建封邑。据说威廉二世是一个同性恋者。

1、早年生活

威廉确切的出生日期不详,但日期是位于1056年和1060年之间。他出生于他爸爸在诺曼第的公爵领地,而这领地在适当的时候会由他的兄长,罗贝尔二世·柯索斯继承,在他的青年时期,由于他是家族中第三个儿子,尽管接受了法式教育,但是他也只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贵族而不是国王,征服者威廉的二儿子,也就是他哥哥的死使他得以成为王位的继承人选。由于他是父亲最钟爱的儿子,他得以在父亲死后继承王位。尽管他们最小的弟弟,亨利一世于1091年年发动的政变促进了他和他长兄的和解,但是总体上他们两兄弟的感情并不融洽。

三兄弟的感情不睦源于1077年或者1078年发生在雷加的一段往事; 威廉和亨利,因为无聊于是想要作弄一下他们的弟兄罗伯特,他们在楼上的门廊上对准罗伯特泼污水。这一行为激怒了罗伯特,他深以为耻。事情至此,兄弟间的争吵不可避免,最后,他们的父亲,威廉一世国王都被迫介入,在他的调解劝和下才勉强恢复了兄弟间的关系。

2、外表

根据玛尔斯伯里的威廉的记录,威廉胡佛是一个“短小粗壮,大腹便便,穿着华丽,时尚流行。尽管人性格粗暴,但是他仍留着一头金色的长发,发型中分一直披到脸上,这样就可以遮住他已经微秃的前额,在他红色,易怒的脸上,有一双变色眼。皮肤上则微有雀斑”。(Barlow)

3、英格兰与法国

征服者威廉的土地一分为二使得在英吉利海峡两岸都裂土分茅的贵族进退维谷。因为年轻的威廉和罗伯特生性不合,使得贵族们担心他们不能同时取悦双方。因而很可能因为取悦一方领主而得罪另外一方(甚至得罪双方)。当时看来仅有的解决方桉莫过于在领主的旗号下再一次联合英格兰和诺曼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征服者威廉同父异母的兄弟,广有势力的主教,贝也的欧多的领导下,贵族们开始反对威廉并投向罗伯特最后终于酿成了1088年反叛。而威廉凭借手中的银子和对建立更好的政府的许诺获得了英格兰人民的支持,击退了叛乱。罗伯特没能在英格兰重振旗鼓并从此再也没有踏上英格兰的土地。1090年,威廉二世进攻诺曼底,摧毁了罗伯特的抵抗力量并强迫他放弃了自己一部分领地。他们事后达成了一致,威廉同意帮助罗伯特恢复他在法国的失地。特别是法国的缅因省。

这样,威廉胡佛就保障了这个欧洲最强大的王国。(与撒利王朝的解体形成了鲜明对比)(撒利王朝是神圣罗马帝国法兰克尼亚王朝的别名),在英格兰境内,他也最少受封建责任的羁绊,在诺曼底,出于他的封建义务,迫使他修建了修道院并设立主教。在授权争论的年代,他在诺曼底授权的传统在没有异议的情况下被带到了英格兰,威廉借此成功地将撒利族的君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逐出了教会。盎格鲁-诺曼底的皇家机构在中世纪的欧洲效率如何已经不得而知了。在当时的法国,通过地方法院传达出的国王权威具有无可匹敌的效果。而这些威严有的则是通过各级教堂的宗教仪式来体现出来的。进而通过国王的管理权和法律来统一王国。因而,威廉想要证明的是,国王在罗马教廷的谴责面前享有一定的豁免权。

4、权力斗争

威廉胡佛继承了盎格鲁诺尔曼的所有权,这些都在1086年的末日审判书上详细地反映了出来。做这样的调查在当时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这充分反映出威廉已经完整控制了这个国家。但这并不是源于威廉本人超凡的政治手腕和超凡魅力。好景不长。1089年,威廉就失去了他的顾问和心腹,罗马教廷在诺尔曼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兰法郎克。

兰法郎克去世后,大部分威廉的属地与教会产生了激烈的矛盾。他没有立即任命一个新的大主教,在这个过渡时期,他延迟分配了教会的收入,这引发了广泛的批评。最终,在1093年,就在威廉身染沉疴之时,罗马教廷任命了一位当时最伟大的神学家安塞姆为坎特伯雷大主教。这导致了君权与教权的长期斗争。与兰法郎克相比,安塞姆更加倾向于支持教皇格利高里改革。威廉和安塞姆在教会问题上分歧极大。英格兰的牧师,由于在优先居住权问题得到了国王的帮助,并没有旗帜鲜明地支持安塞姆。1095年,威廉在北安普敦郡的罗金厄姆召集教士召开了一次集会,本想要罢黜安塞姆但教士们坚持应该将他送回罗马发落。1097年10月,安塞姆遭到驱逐,把在英格兰的遭遇向当时的教皇乌尔班二世做了汇报。乌尔班是一位老练变通的教皇,他并不想扩大他和君主之间的矛盾。当时日尔曼的皇帝支持一位僭立的教皇,这使得他急需得到其他君主的支持。因而,乌尔班与威廉胡佛达成协议,威廉承认乌尔班的教皇权威,而教皇则批准盎格鲁-诺尔曼教会享有特殊地位。在安塞姆流放期间,威廉获得了坎特伯雷大主教的税收。在威廉的继任者,英格兰的亨利一世掌权之前,安塞姆将一直处于流放状态。

在制约和限制诺尔曼贵族的权力上,威廉胡佛不如其父能成功地运用武力和纪律来限制他们地行为。1095年,罗伯特·莫泊莱,诺森比亚伯爵没有出席一年三次地国王政务会,这种会议的作用在于决定政务并通过与会贵族传达政务。威廉随后带军前去征讨并击败了他。伯爵兵败逃往旋即被捕。另一个贵族,被控反叛刺瞎了双眼并去势。同年,威廉二世再次进攻威尔士但无功而返。1097年他再次进兵,还是没有成功。从1097年到1099年,他转战诺曼底确保已经占领了的缅因北部地区的安全,但是他还是不能够获得法国控制的维辛地区。在他去世之时,他正准备攻占法兰西西南部的阿基坦。

威廉与苏格兰国王马尔科姆三世之间的关系也相当紧张。他强迫苏格兰向他称臣并于1092年出兵攻占了英格兰于苏格兰边界城镇卡莱尔和坎布里亚,1093年11月13日,在阿尔维克战斗中,马尔科姆和他的儿子被残杀。马尔科姆死后,威廉得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苏格兰地王位继承。他有力地支持了埃德加王子驱逐马尔科姆三世的兄弟唐纳德·本恩,并扶持自己的外甥(也叫埃德加)继承了王位。新继位的埃德加一世,1097年到1107年在位,由于威廉胡佛的支持才得以继位,因而对他感恩戴德。

1096年,威廉的哥哥罗贝尔二世·柯索斯参加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他需要金钱去提供这冒险活动的资金所以他向威廉抵押他的公国以换取10,000马克的付款;等于威廉的整年税收的四分之一。为展示由征服者开始、有力的诺曼税收,威廉徵收一个特别,繁重,和更怨声载道的税款,于全英格兰以筹集金钱。接着,在罗贝尔二世·柯索斯不在管理国家下,威廉以摄政王身份统治诺曼地-----在1100年九月,威廉死去一个月后,罗贝尔才回到诺曼地。

5、威廉二世的朝政

威廉胡佛并不尊重教会;最热烈反对他的人都是神父等神职人员。11-12世纪英国历史学家埃德玛 叙述威廉胡佛试图说服犹太人改变信仰,或试图使犹太人重新信奉犹太教的两件事件;事变插曲易发生的;伴随而来的矛盾愈演愈烈。在和坎特伯雷大主教安塞姆的争吵中,威廉声言,昨天他“就很恨他(坎特伯雷主教),今天他更恨他,明天和将来,对他的仇恨将与日俱增。”

梅尔斯伯里的威廉形容威廉胡佛的朝廷,按照他的说法,充斥着穿着奢靡衣服,脚着花哨鞋子,柔腔柔调的青年男子,根据记载,这样的同性恋和鸡奸者是威廉胡佛朝中最受宠爱的人。令人满意的是当英格兰的亨利一世继位后,他的第一个行动就是下令让他国内那些长发男人剪发。

6、威廉二世的不寻常死亡

威廉胡佛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可能是他在新森林打猎时的意外死亡。他被一箭穿心而射杀。但事情的真实情况至今不得而知。

在1100年8月的一个白天,威廉组织了一场在新森林的游猎,奥德利克·维塔利斯详细地描述这次打猎的准备情况:一个军士长为胡佛准备了六支箭。国王很快高兴地拿起了这些箭,表扬了军士长的工作,自己拿去了四支。剩下的两支箭交给沃尔特·泰尔......说道:“照道理说最锋利的箭应该给那些能够一箭中的的人”。

在后来的狩猎中,这帮猎手展开队伍追捕猎物,被分配在沃尔特·泰尔的行伍中。泼伊克斯爵士则与其他人隔离开来,这是威廉生前最后一次在人前露面。

第二天,威廉被一大群农民发现。躺在树林里,一支箭正中肺部。威廉的尸体被贵族们遗弃在他倒下的地方,因为无论是按照英格兰的法律还是习俗,他们不得不赶回自己在英格兰和诺尔曼的封地去确保自己领地的安全。传说中他们被留在当地的炭房里,一个叫普吉斯烧炭工人将国王的尸体用自己的大车拉到温彻斯特大教堂。

根据那些编年史的作者的记录,威廉之死并不是出于谋杀,沃尔特和威廉一起去打猎,沃尔特瞄准了一只雄鹿,一箭射去却正中威廉的胸膛。沃尔特试着想要去救助威廉但此时已无能为力。因为害怕被控弑君,沃尔特惊慌之中,跃马而去,这个传说版本被保留在梅尔斯伯里的威廉1128年编写的“英国国王编年史”中:

“在国王去世的前一天,国王梦到他去了天堂,他突然被惊醒。他命令侍卫掌灯,并静止仆人离开他。第二天他走进森林,他由几个人陪着。沃尔特·泰尔陪着他,其他人则追随着他。太阳下山了,弯弓射箭,轻伤了一只从他们身边穿过的雄鹿。鹿还在往前跑。由于阳光直射,国王眯缝着眼睛穷追不舍,一直追了好长一段路。说时迟,那时快,当沃尔特瞄准了另外一只鹿,即刻弯弓射箭,噢,天哪!箭却正中国王的胸膛。

受了重伤的国王一声不吭,只是一手折断了射入他胸口的箭。这加速了他的死亡,沃尔特赶紧抱起他,却发现他已经不省人事,他跃马而去,拼命地逃跑,尽管当时没有人在追踪他:有些人为他感到遗憾,有的人则协助了他的逃亡。

国王的尸体被放在一辆大车上被运往温彻斯特大教堂。鲜血一滴一滴往下掉。在那里他被埋葬在塔里。第二年,塔就倒了。威廉胡佛死于1100年,终年40岁,教会对他的死深表遗憾,却无法拯救他的灵魂。他深得士兵的喜爱但是他曾经掠夺过地方的人们却很仇恨他。”

对那些编年史作者而言,他们常用例如不可抗力这样的词汇来形容这个邪恶国王之死。当然,几个世纪以来,关于威廉二世是被谋杀的传言屡禁不止,因为这样征对威廉二世的蹊跷事件层出不穷,历史学家认为像沃尔特那样的神箭手,是不可能出这样的纰漏。威廉的兄弟亨利,曾经参与了那次狩猎活动,是威廉之死的直接受益人。在威廉死后不久他就登基。

泰尔的朋友,沙迦教士,在他亡命法国的时候保护过泰尔。之后曾经说过:有个贵族曾经声言,沃尔特·泰尔就用一只箭射死国王,但是我经常听说他,他无所畏惧,无所希翼,曾经就那一事件庄严宣誓保证说,他既没有在国王打猎的那片林子出现,也根本没有在树林里看到过国王。

7、胡佛纪念碑

一块叫“胡佛石”被立在那个据说他落马而死的地方。

胡佛石上的碑铭如下:

“在这棵橡树下,一支沃尔特·泰尔爵士射向雄鹿的箭却射中了威廉二世(本姓胡佛)的胸膛,正是因为此箭,国王暴毙。公元1100年8月2日,威廉二世(胡佛)被残杀。按照以前记述的那样,被放在大车上,从这里运往温彻斯特,最后埋葬在这个城市的大教堂。”

现在这块纪念碑是由铁铸成并于1865年立在这里的。

miaoziao 发表于 2008-1-27 11:49:39

98年——涅尔瓦逝世,罗马帝国皇帝(35年出生)

涅尔瓦(Marcus Cocceius Nerva,35年-98年,又译内尔瓦、尼法王)。他是古代罗马帝国五贤帝时代的第一位君主(在位期96年-98年),也是最后一位在意大利半岛出生的非罗马公民出任君主。

他出身于旧元老贵族阶层,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元老,在图密善被刺杀之后由元老院推选并任命为罗马帝国的元首。有人认为涅尔瓦是被图密善的刺客的后台人选为皇帝。他当选的原因是他当时已经相当老了,而且无子。

鉴于图密善的暴政,涅尔瓦决定使用宽厚的政策。涅尔瓦即位不久就恢复了元老院的地位和权势,并发誓,凡国之大事都得与元老院磋商,并且保证不随意杀害元老。此外,他又对罗马的一些制度作了必要的改革。他赦免了被图密善放逐的人,恢复了他们的财产,缓和了他们的敌意;建立了救济贫困农民和穷人孩子的制度,并将价值6000万塞斯退斯的土地分配给贫民;同时,他还免除了许多捐税,降低了遗产税,解除了韦斯帕芗强加于犹太人的捐献。他紧缩开支以弥补国库的亏损。

但是他的统治和过分节约造成了军队的不满,加之他在军队中缺乏威信,终于导致近卫军的叛乱:公元98年,近卫军在卡斯佩里乌斯·埃里亚努斯的带领下包围皇宫,要求皇帝释放刺杀图密善的刺客,并杀死他的几个顾问。涅尔瓦在近卫军士兵的胁迫下被迫让步。

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教训,使他彻底认识到:没有军队支持的元首是无法对帝国行使统治的。于是,他便效法奥古斯都,认自己的一位军事将领、上日耳曼尼亚的总督马尔库斯·多尔披乌斯·图拉真(Trajan, Marcus Ulpius Nerva Trajanus)为继子,并授予他恺撒的名字和保民官权力。这样一来,图拉真不但成了涅尔瓦的继承者,而且也成了他的共治者。图拉真是一位大统帅,有丰富的行政经验,而在他的背后则有强大的上日耳曼军团。涅尔瓦把图拉真过继为儿子实际上也就解决了用军事因素巩固新的统治的困难任务。

可以说,涅尔瓦这个措施是非常明智而且得当的,后来的史实证明它不但选对了继承人—图拉真,而且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制度—养子继承制。

miaoziao 发表于 2008-1-27 11:51:24

1878.1.27陶成章出生 (1878.1.27-1912.1.14)


陶成章,字焕卿,清会稽陶堰人(今绍兴县陶堰人),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中国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袖。

幼为塾师,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战争惨败,遂萌发反清革命之志。二十八年东渡日本,入成诚学校学陆军。翌年回国,赴浙东各地联络会党。1904年1月回国,在浙江从事革命活动。同年10月与龚宝铨,蔡元培,章太炎等在上海组织光复会,推蔡无培为会长。光绪三十一年(1905),与徐锡麟创办大通师范学堂,遍招浙东会党骨干入学,作为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 。1907年1月 ,陶成章在日本东京参加中国同盟会,任浙江分会会长。不久,同章太炎 、张继、刘师培等发起亚洲和亲会 。1908年回国,任教芜湖中学,联络皖浙起义,事败避走日本,后赴南洋活动。同年4月,陶担任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编辑人,在宣传中着重阐发传统民族思想。春夏间陶回国,准备联合江苏等五省会党,成立革命协会。9 月 ,陶 赴南洋从事 筹 款活动 。并曾去缅甸担任《光华日报》主笔。陶成章性情偏狭,不能容人。为了向南洋华侨募捐,请孙中山作函介绍。孙没有同意。他就要求同盟会总会免去孙中山的总理职务 ,但没有成功 。1910年2月(宣统二年一月),光复会在日本重建,陶为副会长。会员大抵是同盟会中对孙中山不满的人。这时,陶的政治主张是“专主个人运动”,特别是从事暗杀活动。曾办《教育今语》杂志,作为通信机关。随后,重赴南洋等地活动 。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杭州光复,被举为浙江军政府总参议,参与江浙联军攻克南京之役。民国元年(1912),被陈其美派人暗杀于上海广慈医院。生平著作有《陶成章集》行世。

redant 发表于 2008-1-27 15:19:32

阿波罗1号飞船的三名宇航员之死(1967年01月27日)

1967年1月27日,宇航员维尔基尔·格里森、爱德华·怀特和罗杰·查菲在今晚一场大火中身亡。
当时这场大火吞没了他们的阿波罗1号飞船。原计划2月21日飞船发射并把他们送上地球轨道14天,就在进行这次发射的模拟演习中,他们死于地面。
国家航空与航天管理局官员说,大概是一个电火花点燃了阿波罗飞船座舱的纯氧。这三名宇航员如同真地飞行那样并肩坐在肯尼迪角第34号发射架上的“土星” 1号火箭顶部,就在这天下午6点31分,发生大火。
他们被卡在关闭的舱门后面,无法使用阿波罗安全系统,因为被导弹拖车挡住了。急救人员试图接近他们,却被舱内滚滚冒出的浓烟阻挡。空军及国家航空航天局收集了所有与火灾有关的资料。官员们说:“人员和飞船的损失给阿波罗登月计划以严重打击。面对预算削减的困难,阿波罗计划一直努力奋斗以求在60年代末实现登月。

阿波罗1號是追溯给阿波罗-土星204 (AS-204) 的正式名称,於1967年1月27日的一次例行測試中指令舱發生大火,三名宇航员:指令长维吉尔·格里森、高级驾驶员爱德华·怀特及驾驶员罗杰·查菲丧生。 当时他们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34号发射台的土星IB號运载火箭顶部的阿波罗指令舱中,突然发生的大火使三名宇航员在17秒中丧生。
任务成员
维吉尔·格里森(Gus Grissom,曾执行水星-红石4号、双子星3号以及阿波罗1号任务),指令长
爱德华·怀特(Edward White,曾执行双子星4号以及阿波罗1号任务),高级驾驶员
罗杰·查菲(Roger B. Chaffee,曾执行阿波罗1号任务),驾驶员

替补成员
替补成员同样接受任务训练,在主力成员因各种原因无法执行任务时接替。

1966年4月至12月
詹姆斯·麦克迪维特(James McDivitt),指令长
大卫·斯科特(David Scott),高级驾驶员
拉塞尔·施威卡特(Russell Schweickart),驾驶员
本团队后来执行了阿波罗9号任务。
1966年12月至1967年1月
瓦尔特·施艾拉(Walter Schirra),指令长
唐·埃斯利(Donn Eisele),高级驾驶员
瓦尔特·康尼翰(Walter Cunningham),驾驶员
本团队后来执行了阿波罗7号任务。

任务介绍
AS-204原計劃為第一批阿波罗太空船 (Block I Apollo) 的第一次環繞地球軌道的載人飛行任務,由土星IB號運載火箭發射。由於早已錯過1966年尾季發射的機會,於是改為1967年首季發射。此飛行任務的目的為測試「發射操作、地面追蹤及控制設施,及阿波罗-土星的表現」。任務原計劃長達2星期。1967年1月27日,當天並非計劃發射,而是進行模擬發射,測試阿波罗太空船能否在不連接任何電線的情況下,單憑其內部供電來維持正常運作 ("Plugs-out" Test)。如果太空船通過此測試及其後的測試,則代表太空船已為1967年2月21日的飛行準備就緒。

如果阿波罗1號任務成功,將會有2次阿波罗任務緊接在後,分別計劃於1967年夏季及秋末。其中第一次為由土星IB號運載火箭發射的第二批阿波罗指揮/服務艙 (Block II Apollo Command/Service Module)及由另外一枚土星IB发射的無人登月艙,之后两者在近地軌道进行对接。另外一次為由土星5號運載火箭同时发射指揮/服務艙及登月艙至地球高軌道。但次兩項任務均在阿波罗一號失火後取消,計劃稍作更改後,由阿波罗7號、阿波罗8號及阿波罗9號完成。


測試
原定於1967年1月27日進行的「拔除插頭」測試(即"Plugs-out" test),因火警在收回連接阿波罗-土星的電源線前已經發生,故此測試從未真正執行。穿著整套太空服的格里森、懷特和查菲於下午1時 (1800 GMT) 進入阿波罗太空艙、固定於座椅并连接至艙內系統上。但隨即發生問題:一股酸味從格里森的太空服內傳出來,令模擬發射由下午1時延遲至下午2時42分。下午2時45分,太空艙的艙蓋被正式封密,艙內的空氣亦逐漸被純氧取代。

其後出現的問題包括高氧氣流量警報,艙內隊員與控制室、操作中心和34號發射管制臺間的通訊發生故障。下午5時40分,通訊問題令模擬發射再次延遲。下午6時20分,大多數的倒數發射程序皆已完成。下午6時30分,因正在嘗試修復通訊問題,故倒數時間仍停留在发射前10分鐘 (T - 10 mins)

意外

阿波罗1號指令舱為「第一批」(Block I) 設計,為太空飛行建造,但因它缺乏所須的接合設備,故此它並非用作登月任務。

意外發生前,各隊員均躺臥在他們的座椅上,完成他們將在太空中進行的項目清單,同時修理通訊系統問題。下午6時31分 (2331 GMT),一把聲音(相信來自查菲,因为只有他有通畅的頻道)透過對講機說:「駕駛艙內發生火警。」 數秒後,通話在一痛楚的叫聲中結束,從閉路電視中可看到懷特正嘗試打開艙蓋。不過,該兩件式艙蓋的設計須要隊員先鬆開數個門栓才可打開內艙蓋,因而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開啟艙蓋。再者,內艙蓋是向內開啟的,這國際設計標準目的是在太空飛行時利用艙內的氣壓來進一步封密艙蓋空隙。火警產生的熱空氣令艙蓋緊閉,而艙內氣壓亦在數秒內升至足以阻止隊員逃離的程度(其實,艙內氣壓已高至能夠令太空艙破裂)。


火警
火勢迅速漫延並於數秒內失去控制。由於充滿有毒氣體及面罩失靈的關係,地面人員需時5分鐘才能成功打開艙蓋及控制火勢。各隊員的太空衣及連接至艙內維生系統的輸氣管都被大火燒溶,格里森及懷特的太空衣更被燒至溶合一起。從他們各人的死亡位置來看,明顯地他們曾嘗試逃生,但從來沒有這機會。負責打開艙蓋的懷特,死亡前正向他的門挽伸去,明顯地曾盡力逃生。開啟艙蓋的程序為格里森先放下懷特的頭枕,然後懷特開始解除超過12個門栓。事實上,即使懷特能解除所有門栓,艙內氣壓已升高至根本不可能打開該向內開啟的艙蓋的程度。查菲的工作則為關掉太空船上的儀器及與地面控制保持聯絡。他的屍體被發現時仍扣著安全帶於其右座位上。在首次呼叫“火警!”後17秒,三名隊員均已死亡。

根據「阿波罗204调查委員會調查報告」 (Report of the Apollo 204 Review Board) 附錄D 第11專門小組(詳細報告參見下列連結),格里森身體有36%皮膚達三級程度燒傷(一級、二級和三級總和達身体皮肤面积的60%),他的太空衣70%被燒毀。懷特身體有40%皮膚達三級程度燒傷(一級、二級和三級總和達身体皮肤面积的48%),他的太空衣25%被燒毀。查菲身體有23%皮膚達三級程度燒傷(一級、二級和三級總和達身体皮肤面积的29%),他的太空衣15%被燒毀。不過,後來證實他們並非被火燒死,而是吸入濃煙致死。

指令舱的製造商北美人航空 (North American Aviation) 原本建議艙蓋為向外開啟設計及能在緊急情況利用「爆炸門栓」開啟艙蓋。製造商亦建議艙內應使用氧/氮混合的空氣,像地球表面一樣,而非百分百氧氣。但美國太空總署不贊成建議,理由為艙蓋或會意外開啟(這情況發生在自由鐘7號上——具有諷刺意味地是那次任务也是由格里森駕駛——導致「自由鐘7號」在溅落後回收時沉落海中。格里森認為艙蓋應更堅固穩當及更難開啟),及如果釋放過多氮氣,太空人會昏倒及死亡。美國太空總署亦指純氧環境在水星計劃及双子星計劃中證明為安全,因此在阿波罗上使用應該是安全的。而且,此設計能節省重量。


起因
火警相信是太空船內長達50千米(31英里)電線的某處產生的火花所引起的。因為艙內的純氧环境(氣壓為15磅每平方英寸(psi) 或 100千帕斯卡(kPa)),火警迅速不受控制。其後「阿波罗204调查委員會」 (The Apollo 204 Review Board)確定一條布置在指令舱駕駛員座位下,連接環境控制單元的鍍銀銅電線的特氟龙絕緣保護被剥离,並與其相關的掩門發生重複磨擦。此電線於一條乙二醇/水冷卻剂管线的接合點附近通過,而該處亦發生洩漏。乙二醇與由銀製成的陽極進行電解作用,其間的強烈放熱反應點燃了乙二醇混合物,其後更在加壓純氧中燃燒。 一宗類似的事故發生在1961年3月,前蘇聯太空人Valentin Bondarenko在一個被隔離的模擬艙內受訓,艙內為百分百純氧並發生火警,導致該太空人死亡,多年來前蘇聯都刻意對公眾隱瞞意外。其後美國太空總署(NASA)調查發現鋁會在百分百氧氣環境中像木般燃燒,調查亦排除了太空船內使用不合規格電線及欠缺一個插座把手為起火原因。艙內亦有很多易燃物品,其中一種易燃物為「維可牢」(Velcro,一種尼龍刺黏扣),作用為在失重狀態下固定艙內物品於牆上。

火警發生後,阿波罗计划在得到重新設計前被暂停,而結果如下:

艙內氣壓不會被加壓至高于大氣壓力2磅力每平方英吋(lbf/in2)(14帕斯卡(kPa))。發射時艙內空氣為海平面氣壓,60%為氧氣,40%為氮氣。發射期間氣壓將會調低至5千帕斯卡(kPa),並逐漸在飛往月球的頭24小時內轉為100%氧氣
艙蓋改為向外開啟設計,並可在10秒內開啟。
艙內的易燃物料改為使用一些會自動熄滅物料。
配管系統及電線均包上保護绝缘材料。
修正1,407處線路問題。
尼龍太空衣改為使用带有涂层的玻璃纖維制太空衣。
对于線路的改进在兩年後的阿波罗13號中證明是至关重要的—指令舱關掉電源4天期間所凝聚的水,在重新進入大氣層前的啟動都沒有導致短路。


阿波罗1號之命名
當北美人航空運送太空船CM-012到肯尼迪航天中心時,太空船上被掛上「阿波罗1號」的橫額,而於1966年6月,格里森等人就已得到使用「阿波罗1號」臂章的批准,但美國太空總署計劃稱該任務為AS-204。火警發生後,太空人的遗孀们要求保留「阿波罗1號」的代号給他們丈夫,作為紀念這個永遠不能完成的旅程。一段時間,任務策劃人員稱呼下一次接著的發射為「阿波罗2號」。亦有建議任務名稱為「阿波罗1號」(AS-204),「阿波罗1A號」(AS-201),「阿波罗2號」(AS-202),及「阿波罗3號」(AS-203)。最後,美國太空總署的「計劃命名委員會」(Project Designation Committee)通過「阿波罗4號」為首次(非載人)阿波罗-土星5號任務(AS-501),但宣佈不會追溯命名AS-201、-202及-203。阿波罗1號(AS-204)的土星IB號運載火箭從34號發射中心被拆下,後來於37B號發射中心重新組裝,用作發射阿波罗5號登月舱 LM-1 至地球軌道作首次登月艙測試任務。


任務徽章
徽章中央為一艘在美國東南部上空飛行的指揮/服務艙,突顯出原計劃的發射點佛羅里達州。遠處為月球,象徵月球為阿波罗計劃的最終目標。徽章的黃色鑲邊有此任務和太空人名稱,外圍再有一條有星星和橫條的金邊。


紀念活動

當34號發射中心被拆卸後,其鋼筋混凝土結構發射平台仍被留下來,平台上則鑲著2塊紀念3名太空人的銘牌。其中一塊刻上:

LAUNCH COMPLEX 34
Friday, 27 January 1967
1831 Hours

Dedicated to the living memory of the crew of the Apollo 1:

U.S.A.F. Lt. Colonel Virgil I. Grissom
U.S.A.F. Lt. Colonel Edward H. White, II
U.S.N. Lt. Commander Roger B. Chaffee

They gave their lives in service to their country in the ongoing exploration of humankind's final frontier. Remember them not for how they died but for those ideals for which they lived.


中文翻譯:

34號發射中心
1967年1月27日,星期五
1831時

奉獻給阿波罗1號隊員:

美國空軍 中校 維吉爾·伊萬·格里森
美國空軍 中校 愛德華·希金斯·懷特二世
美國海軍 少校 羅傑·布魯斯·查菲

他們為了人類最終的新領域進行的探索而奉獻生命給國家。
不是為他們的死而記著他們,而是為了他們生命中所追求的理想。

另一塊刻上:

IN MEMORY
OF
THOSE WHO MADE THE ULTIMATE SACRIFICE
SO OTHERS COULD REACH FOR THE STARS

AD ASTRA PER ASPERA
(A ROUGH ROAD LEADS TO THE STARS)

GOD SPEED TO THE CREW
OF
APOLLO 1


中文翻譯:

紀念
那些作出最後犧牲的人
因而他们讓其他人能夠到達天上的星星

AD ASTRA PER ASPERA
(一條通往星星的崎嶇道路)

願神保佑阿波罗1號的隊員平安

此銘牌曾於電影《絕世天劫》(Armageddon)中出現。

除了上述兩塊銘牌,其中一名太空人的大學同學利用花崗石製成了三張長椅,每位隊員一張。這些長椅已於2005年1月被安置。

每年阿波罗1號隊員的家庭都會被邀請到上述地點進行紀念活動。而甘迺迪太空中心參觀者中心亦會為那些選擇參觀位於卡納維爾角舊發射中心的參觀者提供參觀34號發射平台的服務。

三顆行星,Navi、Dnoces 及 Regor 是為紀念阿波罗1號隊員而命名的。行星名稱為 "Ivan"、"Second" 及 "Roger" 的倒寫。Ivan 為格里森 (Virgil Ivan Grissom) 的中間名,而懷特為 愛德華·希金斯·懷特二世(Edward Higgins White the Second),因而取名"Second"。查菲英文名為 Roger Bruce Chaffee,因而取名 "Regor"。隊員利用這些星星來校準他們的儀器,而名稱亦被記錄在美國太空中處的正式文件中,最後這些名稱成為他們死後的榮譽。

此外,一些月球表面的環形山及火星上的山都是以三名太空人命名的。

HBO的系列剧从地球到月球中的一集讲述了阿波罗1号的悲剧和之后的事情。之中由马克·罗尔斯顿扮演格里森,克里斯·伊萨克扮演懷特,本·马雷扮演查菲。在电影阿波罗13号中,吉姆·洛威尔 (由汤姆·汉克斯扮演)对他的儿子杰夫 (米科·休斯扮演)讲述了这场悲剧。剧中当杰夫听说阿波罗13号发生事故时,杰夫警惕的问:“是舱门 (出问题了)吗?”

格里森及查菲被安葬於阿靈頓國家墓園,懷特則被安葬於美國紐約州西點的美國軍事學校。他們的名字亦被刻在一塊位於甘迺迪太空中心參觀者中心的太空纪念镜上。

三所位於美國阿拉巴馬州亨斯維爾的公立學校是以阿波罗1號隊員命名的,分別為維吉爾·伊萬·格里森高級中學(Virgil I. Grissom High School)、愛德華·懷特中等學校(Ed White Middle School)及羅傑·查菲小學(Roger Chaffee Elementary School)。

一條通往位於密西根州大急流市(羅傑·查菲的出生地)的肯特郡國際機場 (Kent County International Airport (KGRR))道路被命名為 "Roger B. Chaffee Memorial Boulivard"。

redant 发表于 2008-1-27 15:35:11

电视诞生(1926年)

1926年1月27日,苏格兰发明家约翰·贝尔德向伦敦皇家学院的院士们展示了一种新型的、能够通过无线电传递活动图象的机器,贝尔德称他的发明为“电视”。
这种机器不是传统的电影放映机,而是通过电子方法将图象显示在阴极射线管上,这种电子管是为进行科学研究在英格兰研制的。看完表演的观察家说,图象的质量不如电影,但他们认为这仅仅是这一发明的初级阶段。贝尔德说,总有一天,它将使每一个家庭都变成一个小电影院。
20世纪最具影响的大众传播媒介就这样诞生了。

电视的发明者——约翰·洛奇·贝尔德

--------------------------------------------------------------------------------



十九世纪末期,电子技术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一八八三年,爱迪生发现了爱迪生效应,给后来电子管的发明提供了实验基础。一八八八年,德国三十一岁的青年物理学家赫兹发现了电磁波,即“赫兹波”,证明了电磁波和光波一样,具有反射、折射、衍射等性质。一八九七年,德国物理学家布朗(1850~1918)发明了阴极射线示波管,被称为“布朗管”。一九零四年,英国的弗莱明(1849~1945)在多年研究。爱迪生效应”的基础上,发明了二极管(热电子二极真空管),并于同年十一月十六日取得了专利,这种二极管可用于整流。

一九零六年,美国的德·福雷斯特(1873~1961)发明了热电子三极管,用于检测无线电波,是真空管技术的先驱,为近代电子工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并于一九—一年,在长途电话线路中使用三极管。

接着,一九一五年,美国的坎贝尔研制成功LC滤波器;肖特基研制成帘栅管;米兰尔研制出高真空三极管。一九一八年,美国的斯托勒研制成电子稳压器;法国科学家朗之万(1872~ 1946)发现压电效应可使石英振动,制成了石英电压振荡器,用作超声源。一九一九年,美国赫尔发明了磁控管。

如上所述,电学技术的革命又促进了一系列技术发明的涌现。一八四四年,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一八七六年,贝尔发明了电话;一八七九年,爱迪生发明电灯;一八九五年,马可尼和波波夫分别独立实现了无线电通讯;一九二二年,美国的艾夫斯表演了传真电报等。

就在赫兹发现电磁波的那一年,也就是一八八八年,约翰·洛奇·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 1888~ 1946)生于英国的苏格兰的赫林斯伯拉。曾在英国皇家技术学院、格拉斯哥大学学习。

由于他长年身体多病,一九一四年应征时被征兵处剔除下来。以后又不得不辞去所担任的电气工程师的职务,并放弃了到西印度和伦敦的工作机会,而于一九二二年退职。尽管在这种病魔缠身、几乎绝望的情况下,贝尔德从未灰心丧气,仍从事业余研究工作。贝尔德是英国电视学会、物理学会和爱丁堡皇家学会的会员。

电视是在电影的基础上出现的。发明电视的人们,以及那些在光、电、无线电的研究和实验上作出了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们,可以列一个很长的名单。但是,最后使电视可能变成现实的,首先应该提到的是美国的B.罗辛和从兹沃里金博士,还有英国的电视发明家贝尔德。他们在早期的科学家们所积累的丰富知识和创造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苦心钻研,才为人们打开了电视这一新的领域。

一九二三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兹沃里金得到了光电摄像管的专利权,这种电子管就是早期电视摄像机所使用的摄像管。兹沃里金实际上拥有一个工作频率为60赫的完整电视系统,他作了表演,在阴极射线管的正面出现了粗糙的试验图。同时,他还表演了该系统的显像管。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艾夫斯也曾致力于发送图像的研究。一九二三年,他发明了传真电报——通过电话线发送图像的一种手段。

在电视机技术发展史上作出最大贡献的就是贝尔德,他是英国电视的先驱者。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于一九二四年发明了简单的机械扫描的电视机。这台电视机能忽隐忽视的传送几英尺以外的图像,它就是今天电视机的最原始型。

经过不断地改进,一九二五年贝尔德在英国表演了一种非常实用的电视装置。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六日,他给英国皇家学会约四十名会员再次表演了这种装置。一九二五年四月,一家英国杂志的编辑会见了贝尔德,并观看了该装置的表演。

“我观看了贝尔德先生的装置的一次表演”——他后来写道:“他所取得的成就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但是,他的机械设备十分简陋。这台电视机基本上是用废料制成的。光学器材是一些自行车灯的透镜。框架用;日搪瓷盆作成的,而电线则是临时拼凑的乱糟糟的蜘蛛网般的东西。最大的奇迹是这些质量很差的材料,一经他的安排,就能产生图像。”

一九二七—一九二八年期间,贝尔德先后在伦敦与格拉斯哥之间、在伦敦与纽约之间,以及到大西洋中的船上,用电话线成功地试验他的电视。

接着,他组织了一个电视公司,这一电视公司是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公可之一。该公司于一九二九年第一次播送BBC电视节目,并在数月以后,使声音和影像达到了完全同步,从此开始了每星期播送五次、每次半小时的节目。一九三一年,由于他成功地播送了大赛马的实况,而获得了很大的声誉。贝尔德还研究了天然颜色电视、立体与大屏幕电视,并于一九三二年实现了超短波电视传播。

今天,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电视时代,电视机走进了我们每个家庭,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工具,它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在我们茶余饭后欣赏电视的时候,怎么能忘记电视的先驱者贝尔德的功绩呢?

一九四六年,约翰·洛奇·贝尔德去世,终年五十八岁。

redant 发表于 2008-1-27 15:42:55

1978年1月27日,中國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登封縣發現夏朝最早的都城——陽城遺址。


自50多年前王城崗遺址發現以來,中國學術界以探索夏文化為目的,對王城崗遺址所進行的幾次重要的考古調查、發掘與研究工作。

根據文獻記載,夏人活動的中心區域在以嵩山為中心的伊洛河和潁河上遊一帶以及山西南部。1959年,為尋找“夏墟”,著名考古學家徐旭生
先生對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鎮與八方村之間的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發現了王城崗遺址,當時稱之為“八方遺址”。隨後,為探索夏文化,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持續30年對該遺址進行考古調查發掘。

1977年,這裏發現一座小型城址、奠基坑、青銅器殘片和文字等,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發現河南龍山文化晚期城址。夏鼐、鄒衡、安金槐等一批著名專家學者對王城崗城址的性質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

夏鼐指出,王城崗城堡屬于河南龍山文化晚期,至于城堡是否為夏都遺跡則是另一個問題,因為河南龍山文化晚期是否為夏文化意見並不一致。夏鼐認為夏文化的含義“應該是指夏王朝時期夏民族的文化”,這是一個確切的、科學的概念,對後來的探索夏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1996年,“夏商周斷代工程——早期夏文化研究”專題組在王城崗河南龍山文化晚期城址內發掘採樣,已測出的碳十四數據和研究成果表明,小城(王城崗二期)的年代,為公元前22世紀,已接近或進入夏紀年的范圍之中。王城崗三、四期為公元前21世紀、王城崗五期為公元前20世紀,年代值均已進入夏的紀年范圍以內。來自王城崗的樣本還確定夏代始年在公元前2070年,王城崗對于研究夏文化的學術價值得到進一步肯定。

2002年至今,“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預研究——登封王城崗城址及周圍地區遺址聚落形態研究”專題組在王城崗遺址展開新的考古工作。新發現一座面積約在30萬平方米大型城址,這是迄今河南境內發現的最大面積的河南龍山文化城址,同時發現祭祀坑、玉石琮和白陶器等重要遺存。

幾十年來一直從事王城崗考古研究工作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方燕明說,考古學者在以嵩山為中心的地區和晉南地區所進行的一係列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為夏文化的研究奠定了較好的基礎,取得了不少共識和重要進展,如歷史上的夏代是信史,夏代的物質文化遺存應該到考古學文化中的河南龍山文化晚期和二裏頭文化中去尋找,夏商周斷代工程推定夏代存在于公元前2070-前1600年,即公元前21-前17世紀等,使夏文化的研究有了長足的進步。

peng111 发表于 2008-1-27 15:44:32

1986年1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陆裕朴教授为一位十指完全断离的女青年王甫涛成功地施行了再植手术。在我国尚属首例,在世界上是第三例。

一天中午,一辆吉普车一路鸣喇叭,把一位青年女工和她的10根手指送到陆裕朴领导的骨科。女工叫王甫涛,操作切纸机时机器失灵,10指全被切断了。

需要缝合的血管细到直径只有0.3毫米,还有比血管更细的指挥功能的神经。这不是可以停下来歇口气再干的微雕。陆裕朴的八名学生被分成两组同时实施手术。手术是在手臂麻醉下进行的,她处于清醒状态。她说:“开始,我也不认识陆教授,就看到一个老医生一直在我身边守着,陪我说话。他说,如果你想睡就睡,想睁眼就睁,如果不舒服就说。又说,疼不疼?现在别怕了,你还能写字,还能包饺子,还能打毛衣……

手术连续进行了27个小时。当参加这项手术的26名医护人员从手术室里出来时,已经是第二天黄昏。医生们说:“走出来,整个世界都飘起来了……”10指全部再植上去了。然而,这只是第一期工程。术后七小时,发现左手中指毛细血管反应不佳,陆裕朴立刻决定对这根中指再做一次手术。

王甫涛说:“医生从我的脚上移了一条血管接到手上。那些日子,陆教授常来看我,跟我聊天,问我家里还有谁,大大小小的事都问到了。我家是农村的,没粮票,陆教授就给我粮票,还买了水果、麦乳精、糖,都是他自己的钱。他说,要吃营养一点才恢复得快。医生都说,‘甫涛,你真有福气。陆教授可是很珍惜时间的,在你这里,他不在乎时间。’”

王甫涛还告诉我:“20天后去掉石膏托,陆教授就开始每天帮我活动手指,然后让我自己活动。真疼啊!我一边动,一边哭。陆教授说,对不起,甫涛,不动不行呀!我就咬着牙天天练。护士长、护士都帮我练,练完就帮我擦汗、擦身,换衣服。”

终于,10指全部成活了。消息轰动海外,欧美一些国家的报刊相继报道:中国成功地进行了世界首例10指完全断离再植手术。于是一批又一批殴美专家同行来访,都想见见王甫涛,都愿同她握握手,看到她吃面条时叫道:“噢!我们吃面条还夹不起来,你看她!”

陆裕朴教授简介

陆裕朴,男,1917年3月生,汉族,江苏宿迁人,中共党员,第四军医大学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一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36~1942年,就读于中央大学医学院,毕业后任助教、讲师。1949~1955年留学美国。在衣阿华大学、新泽西州和加州等地学习和工作。1955年5月在周总理亲自关怀下,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归国前任美国旧金山Kaiser医院骨科负责医师。归国后历任第四军医大学骨科主任、副教授、教授,四医大一院副院长,第四军医大学副校长等职。

陆裕朴教授是我国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至今已培养研究生42名,其中博士生8名。自1978年以来,为军内外培养进修生一百多名,回原单位多数成为技术骨干。

陆裕朴教授是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专家组成员,西安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全军医学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顾问,全国手外科学会顾问,全军骨科专业组顾问。并担任美国《骨科学》杂志国际编委、《中华骨科杂志》副总编辑、《解放军医学》杂志副主编辑等。

陆裕朴教授1978年被总后勤部授予“全军模范医务工作者”荣誉称号,1989年被评选为全国归侨十大杰出新闻人物。曾先后三次荣立三等功,三次荣立二等功。他从事矫形外科事业50年,在断肢再植、拇指再造、神经血管伤、椎间盘突出症、骨肿瘤、先天畸形矫正等领域的研究均有创新,学术造诣精深。他首创螺旋撑开器矫正法治疗小儿佝偻病(膝外翻畸形);对关节软骨创伤修复的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他首创早期手术重建肌力动态平衡,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居国际领先水平,荣获军队、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986年他指导中青年医生完成世界首例十指全断再植手术,被国际友人誉为“耀眼的星座”。这一成果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其中8项是一、二等奖。

陆裕朴教授经过数十年的辛勤努力,将一个开始仅有24张床的小科,建成拥有100多张床,具有四肢伤病、脊柱外科、手外科、小儿骨科、骨肿瘤5个专业组的全军唯一的骨科研究所。他主编、编写专著三部,发表论文160余篇。1989年以来,陆裕朴教授先后被收录入《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国当代医学家荟萃》、《二十世纪中国名人辞典》等书。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金豆  留住记忆“0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