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coon 发表于 2008-1-15 18:52:35

英汉思维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

中国文化贵神似,崇尚物我两化,形神兼备;西方文化注重科学精确。语言作为思维的外壳,无疑包含了人类思维的全部内容和特点。 因此,我们从汉英语言的对比分析中就不难看出两大民族思维中主、客体意识的巨大差异。这种思维差异常体现在词汇、短语等语言微观层面,也包含在句式和语言类型特点等方面。
  
  一、在区分事物的属差概念上的不同
  
  英语中ferrous metal和nonferrous metal在汉语中的对应词分别是“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可见,两种语言在属差的选择上不相同。 英美人在区分这两种金属时,着眼于其构成成分,选择了反映本质属性的属差。而汉语着眼于其外观颜色。这反映出中国人常以事物的外在属性区分事物。而西方人认识和观察事物时注重事物的本质属性,善于对经验
  事实作具体的概念分析。
  
  二、在描述事物的手法上的不同
  
  在描述事物时汉语多模糊曲笔,英语较逼真写实。李白《将进酒》“朝如青丝暮成雪”中“青”不是green也不是blue,而是black,指黑发;杜牧《阿房宫赋》“绿云扰扰,梳晓鬟也”中“绿云”也指黑发。汉语中的“红糖”英语称为brown sugar更为精确,这种糖确实更近棕色。类似的还有“红茶”(black tea)、“黑面包”(brown bread)、“青椒”(green pepper)、“青天”(blue sky)、“青布”(black cloth)等。可见,汉语颜色词有很大的模糊性,同一种颜色常会随着环境和心境发生主观“色变”,而英语一般能客观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色”。
  
  三、在词性选择运用方面的不同
  
  英美人比较喜欢用名词。英语中的介词也远多于汉语。而汉语里动词、形容词用得比较多。英语常用名词和介词短语来表达汉语的动词概念,或者借助一种词义的虚化手段,即通过数量众多的前、后缀,尤其是后缀,将行为动词名词化。如:
  1. Rockets have found application for exploration of the universe. 火箭已经用来探索宇宙。
  2. a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 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
  
  四、在时、空等概念表达顺序上的不同
  
  学英语的人都会注意到这一有趣现象,即在表达时间、地点以及修饰某一中心词时,汉语的顺序是由远而近,由大到小,由广而窄。英语顺序则完全相反。中国人非常注重自我归属感,渴望从久远中寻找自己的根祖,或在大氛围中明确自己的位置。因此,中国人的伦理观念中重视国家、民族、乡里、家庭。个体总是依附于整体并通过整体表现出来,比如汉人的姓名是姓在前,名在后。西方人喜欢探究客观世界,善于研究事物的结构和组成部分,通过对客体的分析而形成整体认识,通过部分认识整体。因此,在英美人的观念中,部分重于整体,个体先于集体,因而总是将个体和部分放在首要和特殊的位置上。
  
  五、在句式上的不同
  
  当合称讲话人和别人时,汉语习惯说“我和他”,先己后人。英语则说“he and I”,是先人后己。
  在回答否定疑问句时也采用不同方式。如:
  桯e isn’t a teacher, is he?
  桸o, he is not.(是的,他不是。)
  可见,英美人是针对对方提出的“事实”确定“是”、“否”来回答,中国人则是根据自己是否同意对方提出的问题作答。
  另外,英语中被动句的使用比汉语普遍得多,约是汉语的五倍。尤其是科技英语中,据统计,全部限定动词中至少有1/3用被动语态。 这说明,汉语常将施事主动者作为参照点而使用大量主动句,体现了汉语强调从主体出发的叙事角度。而英语中使用大量的被动句则反映出人们力求摆脱主观臆测,追求表达的客观真实性的心理。
  
  六、在语言类型方面的不同
  
  从总体上讲,英语是形合型语言,汉语是意合型语言。
  英语强调形式结构,是以形态表意。它有较明确的词类划分,有严格的时态、语态等形态变化,并以谓语动词为中心,以“主+谓”结构为基本框架,利用各种语法、词汇等衔接手段构成句子。英语语义的表达和理解离不开严谨的形式手段。英语句式一般较长,结构复杂,有大量的复句和多重复句,但句子结构紧凑,句内关系清楚,层次分明。这种重形合的语言充分体现了逻辑分析和推理的思维特征。
  汉语没有严格的形态变化,不太注重外在形 式的系统和规范。句子一般较短。在表达一个复杂的意思时,往往分成几个短句,表现为词组、分句的线性组合。汉语强调语音、语义、语 法和语境的整体统一,句子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语境的支持。语义的连贯主要依靠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内在涵义,即所谓“意合”。
  总之,无论从语言的微观方面还是宏观层面,英汉民族的思维差异都在各自的语言中有所体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英汉思维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