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上文思泉涌的秘密
提高应试写作,一提思想,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二提表达,解决如何写的问题。如果把应试写作比作用兵打仗,思想则是战略,表达就是战术,战略永远先行,而且战略决定战术。所以熟练掌握应试写作的构思流程,在战略上领先一步,才能在各种写作考场上运筹帷幄,笑傲江湖。构思流程
笔者根据自己在新东方学校国内外考试写作教学中总结出的经验,把应试写作的布局谋篇归纳为以下三步:
1、头脑风暴 (Brainstorming)
2、筛选理由 (Sorting)
3、形成观点 (Viewpoint)
下面以1999年6月的四级写作题目为例,说明以上流程。
应该有选择地读书还是广泛性阅读?(Reading Selectively or Extensively?)
1. 有人认为读书要有选择。
2. 有人认为应当博览群书。
3. 你怎么看?
1. 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源自英文单词brainstorm-ing,是西方管理学中的常见词汇,即爆炸式联想所有与所思考主题相关的内容,并动笔记录,留住所有闪现灵感的过程。对写作而言,构思的第一步就是对题目的关键词进行头脑风暴。现在就请读者掩卷而思,花几分钟时间尝试对以上写作题目的中心:“读书方式的选择”做一个头脑风暴。
根据笔者的教学反馈,相当多的同学会觉得无话可说。讨论选择读书方式这样一个日常话题尚且如此,可想而知面对一个平时很少有机会涉及的主题,比如是否该禁枪,是否应该禁止堕胎,学生会更加无所适从。那么以下两个技巧会帮助你打开思路:
1)五大常见切入点:
我们不得不承认,人思考问题时会习惯性的“人本位”,即总是站在人类的角度去评判一切事物,比如对害虫的定义,考虑的是对人类有害的某种昆虫。所以对任何主题的头脑风暴都可以从以下五个人类最为关心的侧面切入:
主题涉及到人:健康、感情、事业(人最关心的事情)
主题涉及到事物:时间、金钱(事物给人带来的影响)
2)主题具体化:
把抽象概念具体化,更容易产生头脑风暴的思路。比如选择性阅读是个很抽象的概念,但是具体到读书的内容,比如阅读专业书籍,可以是考试需要,或者准备深入了解;读小说,可以是自己的爱好。这样思路就打开了。
比如,这次的题目经过头脑风暴后,对阅读方式的选择可以产生如下思路:
2. 筛选理由
并不是每个头脑中闪现的想法都适合写在考卷上,也不可能把每个想法都写在考卷上,只有经过筛选的理由才能登大雅之堂。究竟什么样的理由是好理由呢?
1)易于表达
应试写作主题通常不涉及敏感话题,比如宗教、政治,也不考查理由的正确性,所以只要给出的观点和理由能自圆其说即可。换句话说,评分的关键是对所给理由的表达,因此,易于表达是选择理由的最高标准。比如写自己喜欢的电影,生活片就比《侏罗纪公园》更好,因为后者可能涉及的对各种恐龙的描述,这并不是我们驾轻就熟的。
2)写熟不写生
现代社会知识爆炸,不可能有精通所有领域的全才,人也只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侃侃而谈。所以,尽管写作考试多数是指定主题作文,但具体写作内容仍然有选择空间,要尽量把写作内容拉到自己熟悉的领域,即“永远在自己的主场比赛”。比如2004年6月四级写作题目要求描述景点,在景点的选择上就可大做文章,学生最熟悉的应该是自己的校园(University Campus),而如今参观北大、清华等校园被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合情合理。学生描述自己熟悉的图书馆、体育馆,不仅内容熟悉,表达难度也不高,因为类似的描述性词汇在听力中早就耳熟能详。
3)删除不相关的理由
比如上述同学们在新东方课堂上对“广泛阅读”头脑风暴想到的理由“报效祖国”,虽然好写,但是仔细想来,这和博览群书之间的联系过于牵强,应当删除。
4)合并同类项
这是数学中的术语,意思是对同类的元素进行整合。筛选理由时也要采用类似的方法,以避免观点重复,比如“专业所限”和“专业性强”可以合并,“找工作需要”和“工作需要”也可以合并。
5)对四、六级考试,用中文表达的一句话理由是最好的理由。
四、六级文章每段大约40~50个词,就是3~5个英文句子,这样的篇幅几乎不可能表达复杂的逻辑。而一般来讲,支持一个观点,比如“应该博览群书”至少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理由。所以四、六级的作文中每段只剩下2~3个一句话理由的空间。而中文能说清楚的一句话理由是最好的理由,因为对多数四、六级甚至考研的同学来讲,考试是个把中文句子翻译成英文的过程,如果中文都说不清楚的理由,英文更难阐述清楚。
6)如果给出多个理由,重要的理由要放在后面,让阅卷人有文章不断升华的感觉。
3. 形成观点
给出问题的答案,你怎么看?究竟选择性阅读还是博览群书?
通常推导结论的方式有以下四种:
1)压倒性结论(Predomination)
如果写作时重点对选择性阅读着笔,写了三点理由,而博览群书一笔带过,仅写一点理由,结尾段自然而然得出结论是选择性阅读。
2)个人爱好(Personal Preference)
根据“我喜欢我选择”的原理,完全因为个人偏好某一条理由作出选择,比如明知道博览群书有很多好处,但是只喜欢读专业书,别的书都不想看,因此选择性阅读。前文已经说过,文章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所以这样的结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条件性选择 (On Condition)
即在特定的条件下会做出特定的选择。比如对读书的选择可能是分阶段的,大学时,没有明确目的的博览群书,工作后,选择性多读与工作相关的内容。
4)两者都选(Both)
即折中选择。这是多数同学都有的比较贪心的想法,比如做媒体工作,即要求博览群书,同时工作中的专业书籍又必须选择性阅读。
目前常见的英文写作考试,无论是国际性的GRE、GMAT、TOEFL和IELTS,还是本土的四、六级、考研,都是命题作文,即对给定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没有考生自由选题的开放式作文,所以以上构思流程普遍适用。对比国际考试,国内考试会给出提纲,作文的内容被二三句话的提纲引领,在构思要求上降低了难度,最终做结论的时候,碍于语言水平,对多数四、六级考生比较理想的结论方式是(2),根据个人喜好,给出独特的理由之后偏向一方。
完成构思之后,英文写作是思维的反向再现。按照论点、分论点、论据的顺序把思维逆向用恰当优美的英文展现出来,一篇高分应试作文就跃然纸上了。
实战操作
作文考试的前3到5分钟是构思时间,要把以上分析过程尽可能简洁迅速地在草稿纸上呈现出来,这就是大家常说的搭框架(Outline)的过程。
对大多数四、六级考生而言,作文还是个中翻英的过程,所以框架一定要用中文,而且最好落实到细节,比如每句话要用的句式都标记在草稿纸上。水平较高的同学,提纲可以中英文结合,想到的理由直接用英文简略地写在草纸上。四、六级作文考试120~150个词的文章正文书写一般15~20分钟足矣,所以切忌为了节约时间不搭框架就匆匆下笔,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几分钟整体构思对整篇文章成功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备考
应试写作从某种程度上考查的是考前的准备工作,所谓考试三分钟,考前三年功。有针对性地对可能的考试内容提前进行思路准备势在必行。下面给出积累观点的两种练习方法:
1. 按主题分类真题进行思考练习
历年真题是思路练习的最佳材料。四、六级考试,尤其是改革后的四、六级考试,主要面向在校学生,而学生生活相对社会生活比较简单,主题有限,所以主题重复性很高。比如四级考试中,2001年6月考的是旅游题材,时隔三年,2004年6月,旅游题材似是故人来。1995年6月,主题是面试,时隔五年半,2001年1月,故地重“面”,又一次考到面试主题。1992年6月,英语学习,时隔四年半,1997年1月,英语学习再唱主角。对类似的高频主题进行思路分析,考试命中的可能性很大。考生甚至可以对某些常见话题进行段落写作,把应试作文变成默写也未尝不可。
2. 多读勤思
对我们平时的习作练习稍做分析,不难发现理由和语言一样,极少绝对原创,多数理由和语言都源自我们从前的阅读或思考。所以加强日常的阅读和思考,是提高应试构思能力的根本。
为准备写作思路而进行的阅读一定要注意以始为终(Begin with an end.),即带着目的去阅读。四、六级考试以校园题材为主,如通过浏览网页来积累素材就要有意识的寻找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避免无目的上网,随意点击链接,最终网络迷失。另外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一个平时就注意对生活进行思考的人写作时也必定弹药充足。平时对生活细心观察,多问自己事情发生的原因就是个很好的思维练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