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好、嘴皮子快就能做同传
英语好、嘴皮子快就能做同传虽然同传的朋友们有时也会自我解嘲地说句:现在的同传无非就是“跟上、出声”,不过,我们做了这么多年的同传,还是知道其中的辛苦,远非英语好、嘴皮子快那么简单。或许有的时候碰见不懂行的客户,真的以为说话快、跟得紧就是好同传(本人就曾碰见过这样的主办方,反反复复强调的评价标准好像就是能不能跟上发言人),但遇到识货的客户,他们还是知道要听内容的,例如,由此参加一个汽车燃料的会议,技术性非常之强,会前又没有得到足够的材料准备,现场只能尽力而为,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是遵循传递基本信息的原则了,会后主办方的一位专业人士特地过来跟我要名片,并对我说:虽然发言的内容很专业,但你还是抓住了发言人的主要意思!因此,在我看来,嘴皮子快虽然是做同传的基础之一,但却只能是初级阶段,真正的同传理想境界应该是对原文主要信息的准确、通达的传译,对此,巴黎释意派已经有过太多的理论阐述,不再赘述!
说了这么多,还没有谈到这条迷思的实例。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好找,例如,在网上见到这样一则招聘同传的通知:
招英语同声传译员2名(报名从速)
我司为驻广州的一家世界500强企业,11月24-25日将举办大型管理论坛活动,现招聘2名同声传译人员协助同声传译工作。公司将支付合理报酬,具体致电相议。这次是非常难得的在优秀企业学习的好机会,而且名额有限
1.本科大四年级学生或在读研究生
2.有大型会议同声传译经验者优先考虑
3.相貌端庄
从招聘的标准很难看出这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真正理解同传的意义和难度,似乎认为只要是英语学到一定的年头就可以胜任同传工作了。而且,第3条标准也毫无来由,同传与交传不一样,不需要抛投路面,相貌端不端庄,脸上又没有长麻子好像并不相干。整条招聘启事给人的感觉是招聘公司并没有了解同传与其它形式口译的区别,对于同传的标准就更无了解,这样无疑会给一些“出来混的”可乘之机。
对同传的另外一种误解则是以为同传只是一门机械的技术,只要你反应快、嘴皮子快就可以做同传,因此同传无非是一种“工具”,而无法企及外语学习的最高境界。据这位记者的报道:“做同传要求说得快,想得快,反应快,从训练到工作内容,也都是对记忆力和及时反应能力的调动,不需要更多对语言背后该国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了解。”因此,“同传永远是最高级的语言翻译工具,而绝到不了外语的最高境界。”
看罢这段文字,我不禁拍案叫屈,首先,真正的同传从来就没有认为自己的外语水平达到了最高境界,大家在一起经常说的一句话反倒是,由于语言之间的干扰,做同传不仅没有提高英语水平,反而感觉英语说得越来越不标准了!也许会有个别培训机构或个人为了某种商业的目的而将同传宣扬为外语学习的最高境界,不过,只需稍作思考,就会想到,什么才是最高境界,俗话说:学无止境,谁敢说自己就达到了最高境界。有些人号称自己的英语标准,可是随便在美国大街上找个人来恐怕说得都要比这些牛人“标准”,正所谓“山外青山楼外楼”,最高境界这样的海口恐怕除了有目的的宣传之外没有任何诚实的同传敢于夸下的!
不过更令人感到失望的是,不知道这位记者是怎样推断出同传不需要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而只需要进行语言的转换,若是这位记者一不小心去了巴黎高级翻译学院,肯定会被作为反面典型揪出来“批斗”的!不过,从整篇报道来看,记者的信息似乎来自一两位业内人士,希望不是他们向记者同志宣扬的此类观点。因为如果是那样的话,那可就是指鹿为马,将同传的最低境界拿出来作为批判的对象,从而任意贬低同传的价值。
人们对于新生事物永远都会有误解,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出现过许多先例,而同传也是如此,看过了许多关于同传的迷思,我发现对同传的拔高和贬低是并存的,这是人们在认识新事物时的必经阶段。写这篇小文的灵感来自于网络上流行的一些有关同传的信息,而目的则希望通过破除一些有关同传的迷思,为人们对同传的理解做点贡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