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沙龙)红楼梦的诗意及可读性
_____只见赤日当空,树阴合地, 满耳蝉声, 静无人语。刚到了蔷薇花架,只听有人哽噎之声。宝玉心中疑惑,便站住细听, 果然架下那边有人。如今五月之际,那蔷薇正是花叶茂盛之际,宝玉便悄悄的隔着篱笆洞儿一看, 只见一个女孩子蹲在花下,手里拿着根绾头的簪子在地下抠土, 一面悄悄的流泪。。。。。。只见他虽然用金簪划地,并不是掘土埋花,竟是向土上画字。宝玉用眼随着簪子的起落,一直一画一点一勾的看了去, 数一数,十八笔。自己又在手心里用指头按着他方才下笔的规矩写了,猜是个什么字。写成一想,原来就是个蔷薇花的\"蔷\"字。
——---荳官便说:'我有姐妹花.\"众人没了,香菱便说:\"我有夫妻蕙.\"荳官说:\"从没听见有个夫妻蕙.\"香菱道:\"一箭一花为兰,一箭数花为蕙.凡蕙有两枝,上下结花者为兄弟蕙,有并头结花者为夫妻蕙.我这枝并头的,怎么不是.\"荳官没的说了,便起身笑道:\"依你说,若是这两枝一大一小,就是老子儿子蕙了.若两枝背面开的, 就是仇人蕙了.你汉子去了大半年,你想夫妻了?便扯上蕙也有夫妻,好不害羞! 香菱听了,红了脸,忙要起身拧他,笑骂道:\"我把你这个烂了嘴的小蹄子!满嘴里汗ソ的胡说了. 等我起来打不死你这小蹄子!\"荳官见他要勾来,怎容他起来,便忙连身将他压倒.回头笑着央告蕊官等:\"你们来,帮着我拧他这诌嘴.\"两个人滚在草地下. 众人拍手笑说:\"了不得了,那是一洼子水,可惜污了他的新裙子了.\"荳官回头看了一看,果见旁边有一汪积雨,香菱的半扇裙子都污湿了,自己不好意思,忙夺了手跑了. 众人笑个不住,怕香菱拿他们出气,也都哄笑一散.香菱起身低头一瞧,那裙上犹滴滴点点流下绿水来.
红楼梦中,这样的情景俯拾皆是。这种极细腻的细节描写和人物的情态、微妙心理刻画,使红楼一书诗意处处,但这也引出了红楼的可读性问题。
中国的小说,传统上一直是讲故事的,六朝志怪、唐宋传奇莫不遵循这个路径,间或有描写人物情态或心理的的文字,比如唐宋传奇,但一是其量很少,二是其描写刻画无一例外是为故事服务的,是一种服务性设施或者点缀。小说中不描写这些,小说家们极尽全力欲把故事写得奇、怪、曲折,引人入胜,描写人物情态及微妙心理的任务交给了诗词。唐诗宋词中写人物情态心理,特别是小儿女情态心理的,就相当普遍了。诗人似乎觉得小儿女的情态心理最有诗意,也最配入诗,于是诗词中的江南采莲女,深宫怨妇,怀春少女,江船上梅树下的儿女情态,就一一被写进了诗里,其情态堪描堪画,其心理微妙动人。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舟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李白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崔璟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韦庄
唐宋之际,这类诗词多不胜举,在南北朝民歌及敦煌曲子词中,这种类型的文字也是极多。或许受其影响,主要由文人创作的唐宋传奇中,对情态、心理的描写虽不很多,但多少还能找到一些,比如《李娃传》《霍小玉传》等篇什中就可以寻找出来,不过宋代后期,传奇凋落了,说书艺人开始以说书为业。随着说书业的兴起,话本小说兴盛起来了。说书人更重视故事的跌宕起伏,对细节人物情态心理的描述更少了,脱胎于话本的《三国》《西游》《水浒》便是这样,故事极其精彩,但细节极少,人物情态心理不能说绝对没有,但很少,也比较粗梳。
《红楼》与四大名著的其它三部截然不同。《红楼》的故事更多的由细节组成,特别是大观园中发生的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就几乎全部是细节、情态和人物心理的描述。
如果说《三国》等书的故事由一方方巨大的石块组成,那么红楼的故事就是由细沙或者更细腻的粉状物质构成,《红楼》以前的其它小说,细节、情态、心理的描写即便有,也是从属地位,但《红楼》将细节、心理、情态的描写上升到了主体,不再服务于故事,它们本身就成了故事。《三国》等书中的人物形象是通过轰轰烈烈的故事建立起来的,《红楼》的人物形象则是通过诸种细节、情态、心理建立起来的。《红楼》少有轰轰烈烈的故事,多的是细节。这些细腻琐碎的细节使《红楼》有了浓浓的诗意,与此同时,它们削弱了故事的曲折离奇,至少削弱了故事的流畅,影响了红楼的可读性。
可能很多人不同意我这个说法,因为大批的红迷人为《红楼》的可读性是不许质疑的,《红楼》是最好读的书。
我认为《红楼梦》不是读的,不可读,只能品。《红楼》的故事读出来就没有意思了,讲出来就更没有意思了。“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可读可讲,“张飞挑灯战马超”的故事可读可讲,这些故事读也罢讲也罢,都是有滋有味的,可“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的故事读也罢讲也罢都无法将那种味道复制出来,所以红楼只能品,仔细的品,慢慢的品。
如果将《三国》《水浒》比作大块的肉,那么《红楼》就是羹汤,由肉末细心熬制的羹汤。大块的肉可以狼吞虎咽,一边挥舞手臂说着豪言壮语一边大快朵颐,这不影响肉块的美味,羹汤则须细嚼慢咽,仔细的品味,囫囵吞下去,滋味是尝不出来的。
《汉书》可以下酒,因为《汉书》也是粗线条的,与《三国》等相类。《红楼》不能下酒,《红楼》可以一边看一边啜茶。
爱《红楼》痴迷《红楼》的人,一般也都喜欢诗,因为诗也是需要品的。看不懂诗的人,品不出诗味的人,看起《红楼》来可能就味如嚼蜡。 “诗人似乎觉得小儿女的情态心理最有诗意,也最配入诗,于是诗词中的江南采莲女,深宫怨妇,怀春少女,江船上梅树下的儿女情态,就一一被写进了诗里,其情态堪描堪画,其心理微妙动人”石君此语最合我意,信手拈来一首小词:
君住长江头 妾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难道就没有一点小儿女心态,日日思君不见君,怎么办呢?原来我们还是共饮长江水,一长江之水解相思之苦,其实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儿女情长寄托于江水,何其妙哉! 呵呵,一直觉得有些人坚决不喜欢红楼很奇怪,被石头这么一解释,今后到要留心下,是否不喜欢红楼的人都不喜欢诗词 ^_-
看写红楼的帖子看得太多了,但是从石头这个角度来赏析红楼的,很少也很好~~
也许只有写作人有这么细心和功底从写作的眼光来看红楼~~~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