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主义 发表于 2007-12-27 21:14:40

焦虑和抑郁的共病

精神科有一种诊断称为抑郁焦虑共病(comorbidity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这种情况如何与抑郁症、焦虑症或情感障碍区别呢?焦虑和抑郁是不是天平的两端,经常会相互转化,有时倾向于焦虑,有时倾向于抑郁呢?

yzxyz68 发表于 2007-12-27 21:38:47

  如今,很多人已对焦虑、抑郁这两个词司空见惯,甚至挂在嘴边了。不过,真正理解它们意义的还多是心理、精神卫生工作者和一些有这些症状的病人。其实,这两种情绪在我们正常人群中非常常见,只不过不严重或持续时间不长罢了。比如多数人在考试之前都会焦虑,考试结束焦虑也会随之减轻或消失。当然,有些人可能又会担心考试能否通过。



  作为症状,那么什么是焦虑呢?它包括两方面的表现:一方面内心莫名恐惧,好像大难临头,却说不出为何;或者虽有担心的对象,但这种担心在多数人看来过分了。另一方面还要有诸如头晕、脸变红或白、口干、胸闷、腹胀或腹泻、尿频、手脚发麻或发凉的症状或者搓手顿足、坐立不安等表现。只有这两方面都存在才能称为焦虑。而抑郁则不如焦虑容易把握,因为无论病人或医生都很难准确地表达或描述它。它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还有就是以前喜欢做的事不喜欢做了、遇到高兴的事也高兴不起来了。除了内在的体验,抑郁也有外在表现,比如愁眉苦脸甚至垂泪、说话音调低,说话、活动变得缓慢等。抑郁和焦虑在心理障碍或精神障碍中好像孪生兄弟,常同时或先后出现。这其中要分清谁是主次先后,因为焦虑障碍中轻度的抑郁很常见,抑郁症中焦虑更常见,而它们也都会出现在其他精神障碍中,如痴呆、精神分裂症。如果抑郁重于焦虑,诊断抑郁症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在诊断分类中抑郁在等级上高于焦虑。

  当一个人表现出和现实不符、过分不适当的害怕或担心,同时有生活功能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时,可以考虑诊断焦虑障碍。焦虑障碍包括:惊恐障碍、恐惧症、焦虑症、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而抑郁症的诊断除了情绪低落的背景,还要有兴趣丧失、无法感到快乐、疲乏、自卑自责自罪、反应慢、反复的自杀想法(计划或行为)、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或体重明显减轻以及性欲减退诸多症状中的几项,并且病人的社会功能(社交、工作、学习、家务等)受损。另外,以上现象持续至少两周并排除一些其他精神障碍,方能确诊。

  目前,治疗焦虑障碍和抑郁症多用两种手段(还有其他物理疗法),一为药物,一为心理治疗。其中,抗抑郁药在两种障碍或两种症状共存的障碍中应用广泛,可缓解焦虑、抑郁。现有研究表明双受体(脑内神经信号传导的中介物质)药物或多受体药物较单受体药物疗效好,而且起效更快。即使应以心理治疗为主的焦虑障碍,辅以这类药物时也更有利于心理治疗,可谓双管齐下,相得益彰。

yzxyz68 发表于 2007-12-27 21:42:52

    焦虑症可与抑郁症合并存在,经调查显示,约有33%-95%的抑郁症患者同时合并焦虑症状。而且二者症状有重叠,如食欲下降、睡眠障碍、心肺和胃肠道不适、易激惹、疲劳等。二者在发病机理、病状表现等方面确实具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二者又必须进行鉴别、不能混淆。因为抑郁症的自杀率高,危害性较大,患者既有抑郁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优先诊断为抑郁症。这项原则是众多精神科医生和专家总结多年经验的结果。遵循这项原则可以避免抑郁症的漏诊,及早对抑郁症进行治疗,防止自杀自伤等后果发生。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鉴别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焦虑症患者常处于心烦意乱、惊恐紧张,怕有祸事降临的恐慌预感之中,并伴有头晕、多汗、潮热、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症状。焦虑和恐惧不同,焦虑所感到的威胁和危险都是不现实或不十分明确的。焦虑症经常与抑郁症合并存在,临床统计,80%以上抑郁症患者有焦虑症状。在临床诊断中,有一个“抑郁症优先诊断”的原则,即既有抑郁症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不论其焦虑症状多重,都应当诊断为抑郁症。这项原则是众多精神科专家多年经验的总结,已经成为国际标准。从发病年龄上看,焦虑的首发一般在35岁以上,多发生于老年人;而抑郁症在所有年龄群都有发生;抑郁症患者对家属、朋友表现冷淡,对以往爱好兴趣丧失,而焦虑者保持正常;抑郁症患者的失眠以早醒为主要特征,而焦虑者的特点是入睡困难;抑郁症患者心情低落,不愿意与人接触,但不害怕突然发生的人际接触;而焦虑者害怕突然发生的社交接触等,害怕去公共场合;大体来讲,抑郁症是抑制向下的;而焦虑者是惊恐向上的;抑郁情绪是一种很常见的情感成分,人人均可出现,当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情况时,理所当然会产生忧郁情绪。

ereree 发表于 2007-12-28 09:55:41

抑郁症、焦虑症常常是交互的,在诊断上,可以参考DSM相关科目.由于性别,年龄的原因共存的存在差异。
一般的建议是希望能及早干预以防止出现第二个情况。不过目前的研究,没有找到一个简单的答案。 而它一直都是有案可稽的前瞻性认为早发性焦虑障碍到后来发病的抑郁症, 只有大约三分之二的抑郁症患者和广泛性焦虑症,社交焦虑障碍,或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其焦虑症发病第一,而只有三分之一的惊恐障碍患者的。
用药一般为: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丁、西肽普兰、氟伏沙明

流行主义 发表于 2007-12-28 12:52:05

2楼的讲解很周到,不知道药物治疗方面有什么经验?

dangertoxin 发表于 2007-12-31 23:43:20

关于焦虑和抑郁是不是天平两端的问题,好像抑郁和躁狂之间的关系更微妙些,更能归入一个谱系,双向障碍就是指抑郁和躁狂之间的交替,临床非常常见。双向障碍一线用药锂盐,丙戊酸盐,不可单纯应用抗抑郁药,因为有可能加速循环和改变自然病程使疾病更容易复发。不知道楼主说的是哪种情况。

yzxyz68 发表于 2008-1-3 19:15:15

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惊恐障碍,强迫症(OCD),社交恐怖,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A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其中MAD在ICD-10中的定义是:患者多见于初级保健机构,有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并伴有植物神经症状,但又不符合特定的焦虑症或抑郁症诊断标准,也应与应激性生活事件无关。焦虑和抑郁障碍在诊断标准中是相互独立的疾病实体,但通常在同一个体共存。当两组症状分别考虑时,足以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这种情况称为焦虑、抑郁障碍共病。这种共病在初级保健人群中的患病率达19%,与单一焦虑或抑郁障碍相比,前者具有症状重、病程长、社会功能损害重、自杀率高和预后差等特征,故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治疗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现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抑郁障碍(MD)和GAD共病的治疗
传统上,苯二氮类药物(BZD)可治疗GAD,但Rickels等发现,伴抑郁的GAD患者对安定的治疗反应差。抗抑郁药也能治疗GAD,单用抗抑郁药治疗MD和GAD共病是一种合理的趋势。三环抗抑郁药(TCAs)和文拉法辛(venlafaxine)对这种共病治疗已证明有效。如果抑郁改善后仍存在焦虑,可加用丁螺环酮或BZD。丁螺环酮有抗抑郁效应,在30~60mg/d优于BZD。

2 惊恐障碍和MD共病的治疗
治疗惊恐障碍有效的药物包括BZD、TCAs、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和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SSRIs)。Keller等比较了阿普唑仑、丙咪嗪和安慰剂对惊恐伴中度抑郁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阿普唑仑和丙咪嗪在抗惊恐和抑郁方面优于安慰剂,但在减少惊恐发生率或严重性方面丙咪嗪优于阿普唑仑,研究结果表明,多数中度抑郁与惊恐障碍共病患者用抗抑郁药有效,辅助BZD治疗有助于控制残余焦虑。他们认为,抑郁症状越重,惊恐的疗效越差。
其它方面,MAOIs对这种共病的疗效优于TCAs,特别是不典型抑郁伴惊恐障碍时。但鉴于它的食谱限制,故只用于至少两类抗惊恐药物无效的患者。SSRIs具有抗抑郁和抗惊恐特性,可用以治疗这类患者,有望成为一线用药。

3 MD和OCD共病的治疗
3.1 氯丙咪嗪
Katz等发现,伴有抑郁的OCD病人用氯丙咪嗪后,其强迫症状改善率高于不伴抑郁的OCD病人,但由于他们排除了患原发性抑郁的OCD病人,故不可能得出氯丙咪嗪对严重抑郁和OCD共病的病人有效。
3.2 SSRIs
SSRIs治疗MD和OCD均有效。Hoehn-Saric等比较了舍曲林、去甲咪嗪和安慰剂对MD和OCD共病的疗效,研究结果发现,舍曲林优于去甲咪嗪和安慰剂。
3.3 联合治疗方法
有人提出治疗这种共病的几个策略:①SSRIs联合TCAs,理由是氟西汀联用去甲替林比单用氟西汀疗效明显;②SSRIs联合锂盐,理由是锂盐能帮助改善情绪,但对强迫症状无效;③氯丙咪嗪联合锂盐或SSRIs,如果氯丙咪嗪因副反应使剂量加不上去时,则主张联合SSRIs,但SSRIs能抑制氯丙咪嗪代谢,故在加用SSRIs后要测定血浆氯丙咪嗪浓度,以保证它不超过正常上限。
3.4 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
这种治疗对共病也有效,但因为抑郁心境常会阻滞病人的运动,使认知行为治疗无法进行。

4 MD和社交恐怖共病的治疗
SSRIs对社交恐怖有效,对这种共病也有效。如果SSRIs无效或不能耐受,清洗2周(氟西汀5周)后可使用MAOIs(如苯乙肼或反苯环丙胺),必要时也可使用高效价BZD。认知行为治疗对社交恐怖存在的误解和认知歪曲有效。TCAs不用来治疗这种共病,因已知它对社交恐怖无效。

5 MAD的治疗
由于MAD的自然病程和治疗反应尚未见报道,故推荐的治疗方案多靠经验获得。总的倾向是,如果以焦虑为重,抑郁为轻,则使用抗焦虑药;如果以抑郁为重,焦虑为轻,则选用抗抑郁药;如果焦虑、抑郁严重度相当,则两类药物并用。认知行为治疗能明显改善MAD,能使50%的躯体症状减轻,25%的素质焦虑减轻,治疗结束时近50%的功能正常。
最后,MD和PTSD共病的治疗措施目前尚未见报道,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bmulb2002 发表于 2008-1-4 10:13:44

有的人天生开朗,有的人生来忧郁”,如今这种说法有了科学依据。澳大利亚基因学家尼克·马丁在2002国际人类基因组大会上宣布,他在实验中取得了大量的证据证明人体有特定的基因控制着像焦虑和抑郁这些“情绪”。

suifengwu 发表于 2008-1-7 14:37:15

关于临床药物治疗,对于双相障碍来说,一般是首选心境稳定剂,如锂盐。再者,联合用药,一般是锂盐、抗癫痫药或抗精神病药的联用。还可有ECT

wpgood 发表于 2008-1-13 22:55:40

只能药物治疗吗?心理疏导不行?想问问专家。

mlj7331332 发表于 2008-1-14 09:20:56

焦虑症即通常所称的焦虑状态,全称为焦虑性“神经病”。焦虑症是指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作性恐慌状态,常拌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状。
焦虑症在临床上可氛围急性焦虑发作和广泛性焦虑症两种类型。发病与青春期较多,性别无明显差异啊。
焦虑症的病前性格大多为胆小怕事,自卑多癔,做事前思后想,犹豫不决,对新事物,新地点不能很快适应。
学习与考试焦虑是学生们心理咨询中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和性格内向敏感,学习方法不灵活的同学,更容易产生次类问题。如果焦虑症状拌有失眠和神经衰弱的症状,娇治就更费力,需要长期的心理治疗。
如何治疗焦虑症而且有效果呢?
治疗焦虑症一般以心理治疗为主,配合药物治疗。当然首要问题是,焦虑症患者应学会自我调节和治疗。改变自己的态度,以正面的角度看待事物,危机也可能是转机:保持乐观的,缺乏自信心时,可以按摩肌肉以缓和肾上腺素的分泌,按摩太阳穴舒解疼痛以及松弛颈部的肌肉。此外还要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包括应轻松音乐,打球,跳舞,这不仅有助于转移注意力,而且也能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使自己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到以上能迅速减轻焦虑。

抑郁(1.depressed; gloomy; melancholic 2.(down) in the dumps 3. depression )是以情感低落、哭泣、悲伤、失望、活动能力减退,以及思维、认知功能迟缓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感障碍。 常见的表现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表现闷闷不乐或悲痛欲绝,持续至少2星期,另外还需伴有下述症状中的4项:1、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无愉快感;2、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3、自信心下降或自卑,或有内疚感;4、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5、食欲不振,体重明显减轻;6、有自杀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7)、性欲明显减退;8、注意力集中困难或下降;9、联想困难,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抑郁心境一天中有较大波动,常以早上最重,然后逐渐减轻,到晚上最轻。 引起抑郁常见的原因:65%的抑郁患者其抑郁是躯体疾病的后果,如各种癌症、脑血管意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35%的患者抑郁是发生在躯体疾病之前,即生活事件的应激,如亲人病故、心理受挫折、工作压力太大等,均可导致抑郁。抑郁是一种疾病,而不是人的一种缺点或性格缺陷,通过自我心理调节、心理治疗及适当的抗抑郁药治疗,抑郁都能康复。

抑郁焦虑共病首先要搞清楚他是先焦虑呢还是先抑郁呢?如果他是先抑郁后才产生焦虑的,那么就必须先治疗抑郁,抑郁症治疗好后,他的焦虑症可能不治疗而痊愈。抑郁和焦虑共病是很常见的,关键是要找对那个源发性哪个是继发性的,才能对症治疗。

一般人都有点抑郁和焦虑,通常时间很短就过去了,不需要药物和精神治疗。如果病情到了一定的地步,建议自己试一下森田疗法!这个网址上有全套疗法http://www.st369.com/ 希望参考一下!

也可以用药物辅助治疗!
1、氯丙咪嗪

  Katz等发现,伴有抑郁的OCD病人用氯丙咪嗪后,其强迫症状改善率高于不伴抑郁的OCD病人,但由于他们排除了患原发性抑郁的OCD病人,故不可能得出氯丙咪嗪对严重抑郁和OCD共病的病人有效。

  2、 SSRIs

  SSRIs治疗MD和OCD均有效。Hoehn-Saric等比较了舍曲林、去甲咪嗪和安慰剂对MD和OCD共病的疗效,研究结果发现,舍曲林优于去甲咪嗪和安慰剂。

 3、 联合治疗方法

  有人提出治疗这种共病的几个策略:①SSRIs联合TCAs,理由是氟西汀联用去甲替林比单用氟西汀疗效明显;②SSRIs联合锂盐,理由是锂盐能帮助改善情绪,但对强迫症状无效;③氯丙咪嗪联合锂盐或SSRIs,如果氯丙咪嗪因副反应使剂量加不上去时,则主张联合SSRIs,但SSRIs能抑制氯丙咪嗪代谢,故在加用SSRIs后要测定血浆氯丙咪嗪浓度,以保证它不超过正常上限。

4、 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

  这种治疗对共病也有效,但因为抑郁心境常会阻滞病人的运动,使认知行为治疗无法进行。

这有几篇论文,你也可以参考一下
http://www.bylw8.com/Thesis/Medicine/Medical_Science/0S1D2M2007-1188584097_2.html
米氮平治疗焦虑抑郁障碍共病临床研究

和http://www.studa.net/Clinical/070901/10342987.html
舍曲林联合心理治疗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临床研究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fanzao 发表于 2008-1-19 16:38:18

脂溢性脱发与抑郁有关吗?有方法治疗吗

fanzao 发表于 2008-1-19 16:42:58

头皮的微环境改变是因为内分泌紊乱造成的吗?如何逆转这个进程?用中草药能从头步改变,还是需要以内服汤剂改善内分泌呢?脂溢性脱发到底嫩不能治好啊,大侠,研究下吧,我头发落的太厉害了

rulai 发表于 2008-2-16 23:44:32

除了药物治疗,也可以用心理治疗的方法来处理。不过这里似乎应先区分一下作为一种症状的焦虑或抑郁,与作为神经症的焦虑症与抑郁症。前者是一种情绪,后者则是以这种情绪为典型特征的一种精神疾病。
作为一种情绪的焦虑或者抑郁,如果是一过性的,可以不做处理;如果时间较长,则可以考虑用认知疗法(市面上这方面的书很多)自助干预,也可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或者体育运动等多种方式来加以调整。
如果是作为一种神经症的焦虑症和抑郁症,可以依病情的轻重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较轻的和中度的可以用心理疗法来干预,认知疗法、合理情绪疗法、森田疗法都可以考虑;如果病情较重,可以先用药物控制一下症状,再结合心理干预,效果会更好。一般认为,在轻度和中度神经症上,心理疗法的效果与药物疗法相比,疗效差不多甚至要更有效一些。
如果真有兴趣,推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两本书,一本是张忆家博士的《理智胜过(战胜?记不清了)情感》,一本是翟书涛的《认知疗法》,在市面上关于认知疗法的书籍中,个人认为这两本是最严谨的。

rulai 发表于 2008-2-17 00:39:50

对顶楼的问题,谈一下我个人的理解。
首先觉得应该区分一下神经症与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与抑郁性神经症、抑郁三者,还是焦虑性神经症与焦虑。
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广义上包括精神科所有常见的异常心境。但一般仅指情感的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认知和行为改变,间歇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往往有复发倾向,预后一般较好的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和抑郁症。
神经症不是指某一特定的疾病单元,而是包括病因、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颇不一致的一组精神障碍。其共同特征是:患者常有焦虑和烦恼,或为各种躯体不适感所苦;体格检查无脑器质性病变;自知力大都良好;现实检验能力未受损等。
抑郁症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而抑郁性神经症则是一种神经症,对于两者的区分仍然有争议,有的认为这是两种不同的精神疾病,有的认为两者是一个连续体,只是轻重程度不同。
作为情绪,抑郁和焦虑的区分可以看看上面几楼朋友的介绍。
焦虑症指向未来,指向可能的危险或不幸,在观念上是不确定的。抑郁症意味着已经造成的丧失,是无可挽回的既成事实,在观念上是确定的。临床上可以见到各种不同程度的焦虑和不同程度抑郁的混合。就现状诊断而言,只要够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便诊断为抑郁症,不论焦虑有多严重。这叫做抑郁优先于焦虑的诊断原则。换言之,在等级制诊断系统里,抑郁与焦虑相比是高等级的。

libbocratic 发表于 2008-2-17 12:04:24

焦虑和抑郁障碍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精神疾病,最新的研究资料表明,焦虑障碍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高达10%,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也达到2%~5%,抑郁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约为2%,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在逐渐增加。大多数患者存在焦虑和抑郁共病的状况。每年因这些情绪障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惨重,而且会导致自杀等严重社会问题。因此探索焦虑和抑郁障碍的产生机制,寻求有效的药物治疗途径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鉴于伦理和道德问题,不可能在人类身上进⋅行过多的干预。动物模型具有资源相对易获得、操作性强、涉及伦理道德问题相对较少等优点。而且,理想的动物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人类情绪障碍,能够进行整体、细胞、分子和基因各水平的干预和研究。因此,这类情绪障碍动物模型已经成为心理、精神和神经科学工作者在临床和科研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1.1 焦虑动物模型
焦虑是由预先知道但又不可避免的、即将发生的应激性事件引起的一种预期反应,以恐惧、担心、紧张等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同时多伴有心悸、多汗、手脚发冷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其核心症状为担忧。从进化的角度讲,动物所表现的防御反应是人类恐惧和焦虑反应的原始成分。因此,动物所表现的恐惧样反应与人类的焦虑反应是相似的,这就是焦虑动物模型的行为学基础。人类的焦虑反应主要表现为逃避现实、逃跑行为、警觉性提高,同样的行为反应也可在动物身上观察到。例如,当动物面临一种不熟悉的环境时,动物就会表现出一系列的行为和生理反应,包括探究行为的抑制、呆滞、逃走、心率加快、排尿、血浆皮质酮水平增加等。这些反应可看作动物面临危险情景时防御反应系统的激活。因此,通过科学比较可认为人类和动物具有相同的焦虑情绪状态。
焦虑和抑郁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已经获得了飞速发展,逐渐深入到分子和基因水平。但是,由于研究领域的自身特点,焦虑和抑郁动物模型的研究却发展相对缓慢。而且,在应用过程中研究者倾向于使用比较经典的动物模型,由此,这也限制了其发展。目前常用的焦虑动物模型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基于动物非条件化的模型,根据其行为特点又可分为探究行为模型和社会行为模型。探究行为模型主要包括比较经典的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测验将动物置于迷宫的中央区,然后在一定的时间内观察动物分别进入开臂和闭臂的时间和次数,由于开臂和外界相通,对动物来说具有一定的新奇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威胁性,动物在产生探究好奇心的同时也会产生焦虑反应。如果焦虑水平高,则动物会离开开臂退缩到闭臂中,反之则在开臂停留更多的时间,对开臂的探究次数也增多。旷场实验中,中心区域对动物来说是潜在的威胁情境,而外周区则相对安全,因此,如果动物的焦虑水平高则倾向于停留在外周区,反之,对中央区的探究次数及时间就会增加。利用相似的原理,Crawley等人则利用动物对明亮地方具有天然的厌恶和好奇倾向建立了明-暗箱实验,动物逃离明亮区域时间长则表示焦虑水平高。社会行为模型包括天敌暴露、社会隔离、母爱剥夺等。最初的天敌暴露模型一般是将动物暴露在对其生命具有强烈威胁性的另一动物面前,例如将大鼠暴露于猫或具有很强攻击能力的另一雄性大鼠前,则天敌会对动物进行猛烈的攻击,由此造成其焦虑水平提高。但这样的模型往往会造成躯体的创伤,此后研究发现只是将天敌或者将天敌的排泄物暴露于动物面前,而不进行躯体的攻击也能够造成很强列的焦虑反应,因此,后来广泛采用可视天敌暴露和天敌气体暴露等模型。另一类焦虑模型是基于条件反射的模型,主要包括饮水冲突模型、条件性电击等。饮水冲突是将动物的饮水行为和不确定的电击结合起来,动物如果想满足饮水的需要就可能会受到电击的创伤,由此造成动物在饮水和避免电击之间的趋避冲突,产生焦虑反应。而条件性电击模型中,将某种信号和电击随机结合起来,信号出现后可能会出现电击,也可能不出现电击,由此造成动物的期待性焦虑反应。这类模型在模拟人类的焦虑反应,预测抗焦虑药物方面是非常有效的,但其中不可避免的包含有电击这类物理应激的成分,使心理应激中躯体应激的比例增大,是其主要缺陷。此外还存在着众多有效的焦虑应激模型,林文娟等人最近建立的空瓶应激模型已经证明是一种有效的焦虑应激模型。经过几次固定时间的饮水学习之后,在饮水时间给予动物空瓶,能够诱发动物出现攻击,撕咬瓶子和笼子,频繁修饰等焦虑反应,同时还伴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以及皮质酮水平的升高,较好的模拟了人类焦虑的行为和生理反应。焦虑的动物模型中有些主要用来建立动物模型,而有些既可以建立模型也可以用来测量焦虑情绪的水平,不同的动物模型这两种作用的比例有所差别,其中天敌暴露、饮水冲突、社会隔离和母爱剥夺常用来建立焦虑动物模型,而高架十字迷宫和旷场实验则既可以建立模型也可测量焦虑反应。
要想证明焦虑模型是否激发了动物的焦虑反应就应该寻找测量焦虑反应的途径和指标。通常利用动物对应激性或新异性事件的行为或生理反应来测量动物的焦虑反应。动物的这些厌恶性情境包括空旷的空间,明亮或者具有一定高度的地方,所有这些构成了利用探究测验测量动物焦虑反应的基础。经典的测量动物焦虑反应的方法是高架十字迷宫测验和旷场实验。这些新异的环境对动物来说具有潜在的生存威胁性,因此,激发了动物的探究性防御反应,通过探究行为来反映动物的焦虑情绪,是建立在陌生情景下动物的焦虑水平和探究行为的二因素理论之上的。主要行为观察指标包括:(1)探究行为的抑制,动物对开臂的探究次数减少,在开臂停留的时间减少,中央格的探究格数减少,动物对明亮的地方产生回避;(2)恐惧反应增加,动物的排尿、排便次数明显增加,频繁修饰;(3)社交行为减少,互嗅、互追的行为明显减少,动物倾向于逃避其它动物。
1.2 抑郁动物模型
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行为迟缓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疾病,同时可伴有睡眠减少,体重降低等躯体症状,不可控制的应激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所有抑郁动物模型共同的特点就是:抑郁行为是由不可控制的负性事件所产生的。目前抑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主要分为三类:行为绝望、习得性无助和慢性温和的不可预知性应激。
在行为绝望模型中,大鼠或小鼠的强迫性游泳是目前评价抗抑郁药作用效果最常用的抑郁动物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动物被迫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游泳,一次或连续几次,经过几次挣扎却不能摆脱困境后动物漂浮于水面,这种不动被认为是行为绝望和抑郁的表现。此模型对抗抑郁药有很好的预测效度。然而对此解释目前尚存争议。动物漂浮既可以是抑郁的表现,也可以是一种适应机制,动物以此节约能量,漂浮更长的时间,以维持更长的存活时间。在习得性无助模型中,将动物暴露在不可逃避的应激(例如,电击)条件下,动物经过多次尝试不能逃离应激情境,开始变得被动接受,在此后的认知作业中出现更多的行为缺陷,而将动物暴露于可控制的应激条件下,动物则不会出现认知缺陷。这一模型的主要缺陷是在人类和其它动物身上缺乏信度,以及没有证据表明习得性无助是个体抑郁的特征性行为。慢性温和应激的抑郁动物模型,主要是将动物长时间的暴露在多种不可预知的应激源下,这些应激源包括不定期的禁水、禁食、震动、电击、游泳等,由此引起动物对奖励刺激的缺乏(主要是对可口的甜味溶液的消耗量降低,通常用糖精水),是抑郁的重要表现。慢性温和应激更真实的模拟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的“困难”,动物对甜溶液的饮用量降低反映了抑郁的核心症状,即快感缺乏(anhedonia)。在慢性温和应激的动物模型中,动物的糖精水溶液的摄入量明显降低,快波睡眠的时间增加,慢波睡眠时间缩短,这些都在人类抑郁症患者身上发现,因此,可以认为此应激模型是一种有效的抑郁动物模型。以上所述的动物模型主要是以大鼠或小鼠为实验对象,雄性树鼠的等级从属模型利用雄性树鼠好斗的习性,将多只雄性树鼠分入同一组内,则动物表现为相互撕咬和打斗,经过一段时间的这种相互接触,动物之间逐渐建立起一种统治和从属关系,打败其它树鼠的雄性树鼠处于统治地位,而被打败的树鼠则处于从属地位,在这种动物模型中也观察到从属鼠表现为与抑郁症病人相似的行为和内分泌变化,动物对抗抑郁药有良好的缓解效应,从而在非啮齿类动物身上也复制了较好的抑郁动物模型。目前尚无公认的经典测量抑郁情绪的测验。在各种抑郁动物模型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指标来测量抑郁水平:(1)行为抑制,动物在强迫游泳中的漂浮时间增加,逃避电击的失败次数增加,在旷场中的爬行格数降低;(2)快感缺乏,对糖精水的摄入量降低,快感缺乏是评价抑郁情绪的重要指标,而且也是非常敏感的指标。
临床上焦虑和抑郁共病的现象相当普遍,在焦虑动物模型中大多数动物在表现为焦虑反应的同时也出现了抑郁反应,因此,大多数焦虑动物模型也适合于抑郁模型。而且,焦虑反应和抑郁反应二者之间往往有一个时间的跨度,在短时间的应激条件下动物以焦虑反应为主,而长时间的应激则会显著的增加抑郁情绪的成分。
2 焦虑和抑郁动物模型的评价
通常用三个效度对动物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即表面效度(face validity);结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和预测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表面效度是现象的相似性,指动物模型中动物的情绪表现应该和人类相应的情绪表现具有相似性,使人认识到此动物模型是要测量相应的情绪障碍,例如,抑郁模型中动物对糖精水的摄入量降低的行为就较好的模拟了人类快感缺乏,兴趣降低这一核心症状,从而具有良好的表面效度。而焦虑动物模型中,动物表现的频繁修饰,排尿、排便次数增加,探究行为降低,社会接触减少,能够模拟人类焦虑反应时的防御障碍。结构效度建立在一个合理的理论构想基础上,是指动物模型能够测量相应情绪障碍构想意义上的主要特征,能够反应该情绪障碍的行为的和生理学的特征。即动物模型应该和人类的情绪障碍具有相似的原因,相似的行为反应和共同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情绪障碍应由心理社会应激所引起而非躯体应激所致,动物表现的行为反应应该和人类的焦虑或抑郁情绪反应是对应的,性质是相同的。除此之外,情绪障碍的生理基础必须是相似的,包括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模式,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反应性,脑内相关神经递质的类型及变化趋势,细胞信号系统的参与模式等。预测效度主要指模型对于相应情绪障碍有效的经典药物的反应性。如果焦虑或抑郁的动物模型能够对经典的抗焦虑药或抗抑郁药产生显著缓解反应,并且对药物的反应呈现时程效应,而对非抗焦虑或非抗抑郁药不表现有效的缓解反应,则认为该动物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度,能够为临床药物筛选提供有力的参考。完全符合三个效度标准的情绪应激动物模型是理想的,然而,目前很少有动物模型能够完全符合这三个标准。有些模型具有较好的表面效度,例如条件性电击虽然能够较好的模拟人类的焦虑反应,但由于其应激成分中包含了相当大的躯体应激,结构效度较差。而有些模型虽然能够对药物出现敏感和特异的缓解效应,却存在表面效度的问题。例如,抗抑郁药能够明显的增加动物在强迫性游泳中的活动性,但目前对此动物模型的表面效度仍存在很多争议。因此,如果一种动物模型能够模拟或者塑造人类情绪障碍的任何或一些核心的症状,那么,这个动物模型就可以用来研究情绪障碍的多个机制,包括遗传机制、环境机制和药理机制等。

另提供文献1篇供讨论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焦虑和抑郁的共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