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蓝 发表于 2007-12-21 15:59:06

浅析诗经中的怨刺诗

内容摘要:怨刺诗是诗经中最表现现实主义的诗体,而怨刺诗大量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赋税严重刑政苛刻的黑暗政治,诗被用来针砭时弊和倾吐怨愤。第二,社会生产力提高带来的私有制发展使劳动人民的生活处境更加艰辛。第三,“士风”盛行,个人尊严和自我人格受到重视,平民百姓对精神生活的渴望强烈。第四,封建思想没有深入人心,而人民的情感又逐渐成熟,加上当时中原地区的文化氛围浓厚。于是平民百姓大量用诗来表达自己被压迫和剥削的情感,来揭露统治阶级的寄生本质。         
关键字词:周室衰微,诸侯割据,压迫和剥削,封建土地私有制,士风,个人精神和个人意志,封建思想,情感成熟,文学化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诸侯割据周室衰微,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形成,社会上礼崩乐坏人伦废绝,但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中最光辉灿烂的一笔。其中最经典,历经三千年仍然屹立于文学顶峰无法超越的非《诗经》莫属。很简单的四言,很单纯的比赋,很质朴的情感,然而那文字中的忧伤,三千年后依然可以打动心胸,很莫名其妙就能被句子感动甚至震撼,这就是《诗经》的魅力,而这种魅力最直接的来源就是《诗经》中的现实主义。因为贴近生活而让人感觉真实,因为感情真挚而让我们觉得和三千年前的古人有着心灵的默契。
自古以来,文化和政治就是分不开的,既有文化揭露政治又有政治干涉文化,作为文化始祖而又充满现实主义的《诗经》在这方面自然是首开先河的。在《诗经》中与政治关联最大的当属怨刺诗,从大雅中的《民劳》到小雅的《节南山》到国风的《伐檀》《硕鼠》,文字中无不贯穿着对社会的讽刺,对政治的揭露,文风无不在讽刺中带着辛辣,在揭露中带着怨愤。我现在就诗经中出现如此多数的怨刺诗作如下分析:
1.时代背景和政治环境
周室衰微,诸侯割据,赋税严重,刑政苛酷,政治上的黑暗使得民不聊生,上至士大夫下至平民百姓无不怨声载道:
“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
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荡》
士大夫因其自身的正义感,以诗向统治者进言以期起到规谏箴戒的作用,从他们的个人地位出发多带有规劝之意。他们忧生忧世,用诗来针砭时弊。
“昊天不平,我王不宁。不惩其心,覆怨其正。”《节南山》
比士大夫低一级的官吏,在等级社会中处于受压抑的地位,他们的诗不仅指斥政治的黑暗,也感叹自身的遭遇。他们不满于自身的社会地位,而又因其是统治阶级的一员,在揭露腐朽和针砭时弊的同时,言辞较士大夫更为激烈,情绪更为怨愤。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伐檀》
作为等级社会最底层的平民百姓,则最直接的质问统治者的剥削本质,揭露当权社会的寄生制度。他们是整个社会制度中最悲惨的受害者,所以他们的诗是在绝境中的呼喊,在血泪中的绝望。
2.经济状况
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一方面使社会经济逐步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也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取代井田制,剥削加重,这把劳动人民推向被剥削的绝境。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
在安土重迁的封建社会,人民为了摆脱这种绝境,竟不得不逃往他方。由此可见劳动人民的苦难状况和艰辛处境,在这点上《诗经》真实反映了农民充满血泪的生活。但劳动人民在这种艰难的处境下,仍然能够发出“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的叹息,表现出人民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这也从侧面反映劳动人民虽然被压迫但仍然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而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状态人民才会通过“诗”这一形式表达自己愤慨的感情。
3.文化环境与社会状况
周室衰微,诸侯割据,封建势力不集中,文化的发展在政治的压迫下有了喘息的机会,失势贵族,平民百姓有自由谈论政治的权力。相比于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的文字狱,春秋战国的平民百姓大肆议论政治,而一跃成为官僚乃至贵族的门客政治形态,在中国政治文化的历史上绝无仅有。宽松的文学环境,使得平民百姓敢于表达自己的怨愤之情。
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等级制度变得并不森严。个人的尊严和自由人格得到时人重视,
“士风”在这个时代逐渐盛行,士风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延续千年而不变。人们相对于对自我人格的认同,更倾向于使他人认同自我。表现在政治文化上,经常会不惜损失利益和退让或者进而以过激手段以求得到对方的尊重,表现在文化上的就是《诗经》中的文字。无论物质生活多么贫贱,都不会放弃文学上的表达和精神上的追求,这也是中国文人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养成的美好品质。也是《诗经》如此优秀文学作品产生的最主要的主观原因。而怨刺诗正是他们表现现实生活最直接的产物,士大夫和平民百姓把生活寓于诗经,表现出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这种“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文人的个人精神和个人意志也始至诗经而流传千年。
4.思想情感和个人意识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刚刚起步,封建思想并没有深入民心,这从《诗经》中大胆直白的爱情诗中可窥见一斑,在感情的表达上,淳朴真诚的劳动人民不会拐弯抹角,他们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思想没有被禁锢,文字也就不会被禁锢。于是那个时代的劳动人民在唱出爱情的同时也唱出怨恨,唱出心酸。封建土地所有制代替井田制发展起来,私有制产生,广大劳动人民的自我意思加强。又经过商周时期的发展,人民情感逐渐成熟。但那时的文学还完全依赖于现实生活,所以除爱情诗表现人民情感生活外,广大劳动人民通过怨刺诗来表达对社会黑暗的反抗,对政治清明的呼吁。而诗经的产生也和当时中原农耕地区的文化传统有关,当时的汉族人民身上已经有了坚韧不屈又积极向上的美好品质,因为农耕汉族脱离了少数民族的野蛮而逐渐文学化,在面对压迫与剥削的时候,他们不是选择武力的反抗而是文字的反抗,于是便产生了《诗经》。
无论是爱情诗的朦胧还是怨刺诗的心酸,《诗经》作为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的起点将永远被后世传唱。而其在怨刺诗中表现最多的现实主义,也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

醉乡常客 发表于 2007-12-21 17:03:25

请楼主标注参考文献,并谈谈创作背景。

隐蓝 发表于 2007-12-21 17:13:55

参考文献《诗经》
创作背景嘛
快过圣诞了,怀念一下中国传统文化
而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称为经典的非《诗经》莫属
而很多关于《诗经》的研究多为爱情诗,很少有怨刺诗的

隐蓝 发表于 2007-12-21 17:17:30

对《诗经》的研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析诗经中的怨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