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
摘录前言。先做个介绍:雖然史學家們對於中國現代史一詞的界說,尚無確切的定論,但就中
國歷史斷代分期的傳統而言,辛亥革命建立中華民國所顯示之重大歷史變
革的意義,以中華民國史的研究為研究中國現代史的主題,乃是自然而合
理的一項事實。中華民國的誕生,是國父孫中山先生所領導的革命運\動的
產物。因之,有关革命之倡導與發展的一段光辉史實,自不能不视為足中
華民國史的前篇,而包括在研究範圍之内。基於此一觀點,我們所稱中國
現代史的研究,乃是以中華民國史的研究為主幹,而以國民革命運\動的全
部歷程為其範圍。
兩年前,國史館與中國國民黨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合作設立中华民國
史料研究中心於臺北近郊的青潭,目的即在倡導並推動中國現代史的研究
。由於時局的扰攘,过去國内對於中國現代史的研究,起步反较美、日諸
國為迟,實是一件最引為遗憾的事。所幸目前各主要大學的歷史研究所與
歷史系内,都開設了民國史講座及民國史料研究的課程,各研究機構對於
現代史的研究範圍,且已由本國政情擴大至大陸與中外關係。今年為
中華民國建國六十年的大慶,我們已見到大宗的現代史專著隨之問世,這
真是可喜的現象。
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對於現代史研究的倡導,是從多方面去努力的
。如公關民國史的史料,提供中外學人研究上的方便,釐訂研究計划,輔
導各大學研究生從事現代史的專題研究等,都是犖串著者。而學術討論會
的舉辦,尢為國内青年歷史學者,提供了交換研究心得夕擴大研究成果的
良好機會。
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的學术術討論會,係從民國五十九年八月份開始
舉办的。原則上,每月舉行一次,每次邀請歷史學者一至二人擔任主講,
講題則以中國現代史與革命史為範圍,這是與一般大學及研究機構的討論
會所不同的。此外,中华民國史料研究中心的學術討論會尚有幾点特色:
其一,對外開放,參加討論的人並不限於因史館與黨史會的研究人員,凡
各院校有關研究所系師生及學術機構研究人員對現代史有研究興趣者,皆
所歡迎;其二,應邀主講之學人,多為國内外青年學者,純抱學術討論的
胸懷,提出個人平素研究的心得;其三,主講人所講述之專題内容及與會
人員發言討論情形.,均做成詳細記錄,經主講人補充校正後,始編為專輯
,供應中外歷史學者參考。 「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第一輯至第十一輯總目錄
第一輯
馬時梓(H.MaSt):五四運動前後之戴季陶與中山主義及馬克斯主義(一九一八_一九二O)
附錄 戴季陶:從經濟上觀察中國之亂源
陳福霖:廖仲愷——一個中國革命家(一八七八——一九二五》
李守孔:民初之政黨
張玉法:清季革命運動的背景
唐德剛:從美國檔案中看史廸威事件
薛光前:美國姑息主義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蔣永敬:抗戰期間中法在越南的關係
李雲漢:抗戰前支持華北危局的宋哲元
郭正昭:「中國科學社」與中國近代科學化運動(一九一五——一九三五)
張朋園:「進步黨」——兼論清末民初溫和型知識份子的來龍去脈
第二輯
李恩涵:中國近代之收回鐵路利權運動(一九0四——一九一一)
李榮秋:珍珠港事變到緬甸淪陷期間的美國對華關係
王爾敏:當代學者對於儒家起源之探討及其時代意義
黄福慶:清末留日學生的政治活動——取締規則風潮個案初探
江炳倫:戰後東南亞華僑研究英文著作之評介
附錄 江炳倫:有關東南亞華僑英文書目
胡春惠:中國革命與韓國獨立運動
陳三井:租界與中國革命
葉嘉熾:宗教與中國民族主義——民初知識份子反教思想的學理基礎
詹 森(W.Johnson):辛亥革命前後貴州立憲與革命兩派的對抗
林 泉:太平洋會議與各國在華客郵之撤銷(一九二一——一九二二)
第 三 輯
黃季陸:中華文化大國的建設與民國史的研究
王曾才:英國政府對辛亥革命所持的態度
賈士杰(Don C.Price):俄國與辛亥革命之起源
郭榮趙:美蘇在華權力鬥爭和國共戰時談判
李宗黃:中國國民黨政組前後
林明德:日本與洪憲帝制
趙中孚:東三省的移民問题
呂芳上:臺灣革命同盟會與臺灣光復運動(一九四0——一九四五)
王章陵:孫文主義學會成立之經過及其影響
李本京:韓戰前後美國對華外交政策之演變
附錄 中央日報主辦韓戰座談會紀錄 第 四 輯
鮑家麟:秋瑾與清末婦女運動
王樹槐:民國期間的庚子賠款
陳存恭:列強對中國的軍火禁運
許朗軒:三人會議商談經過概要
蘇雲峯:武昌學界與清季革命運動
李國祁:德國檔案中有關中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幾項記載
邵毓麟:抗戰前後我若干重要策略之檢討
楊建成:馬來西亞華人政治地位問題之探討
第 五 輯
趙雅書:論南海諸島問題
閻沁恒:英國在華盛頓會議中對於處理幾項有關中國問題之態度
張朋園:清末民初兩次議會選舉
沈雲龍:黃膺白(郛)先生的生平及其識見
吳春熙:東南亞局勢的演變與華人社會
郭恒鈺:評介「李德回憶錄」
附錄 孔德亮:評李德回憶問答
黃季陸:臺灣與國民革命的關係及有關資料
附錄 黃季陸:有關臺灣與中國革命的史料
許師慎:陳少白成立興中會支會於臺北
曾迺碩:興中會臺灣分會史實
冒鶴亭:楊帝鏡傳
黃季陸:國父援助菲律賓獨立運動與惠州起義
黃季陸:中華民國史事紀要前言
關 中:抗戰期間國共和談的再認識
陳三井:歐戰期間之華工
第 六 輯
古屋奎二:默察 蔣介石先生之日本觀
薛光前:美國學術界研究中國問題的現況與趨勢
劉紹唐:漫談傳記文學
李本京:論評美國修築鐵路華工與愛爾蘭工人的衝突
張存武:伍廷芳與辛亥革命
黃季陸:蔣總統與現代中國
附錄 李雲漠:總統 蔣公與辛亥革命
卓遵宏:總統 蔣公與討袁之役
呂芳上:總統 蔣公與黃埔軍校的創建
李雲漢:九一八事變前後 蔣總統的對日政策
范廷傑:蔣總統扶植韓國革命武力的一段史實
遲景德:國父少年時代與檀島環境(一八七九——一八八三)
第 七 輯
韋慕庭(C.Martin Wilbur):孫中山先生與蘇俄
曾迺碩:連横(雅堂)的生平、思想和事業
施樂伯(Robert A.Scalapino):當前中共研究
黃季陸:清黨運動始末及其歷史意義
郅玉汝:袁世凱的憲法顧問古德諾
附錄 古德諾受聘來華之合同
古德諾「共和與君主論」
黃季陸:國父思想與現代史研究
秦孝儀:苦心.遠見.定力——記述總統蔣公領導抗戰的一段心迹和事證
附錄 薛光前:八年抗戰中的國民政府
宋 晞:郭秉文先生於抗戰時期對國家的貢獻
侯 健:梅光廸與儒家思想 第 八 輯
蕭自誠:總統蔣公的歷史遠見
陶英惠:蔡元培與清季革命
附錄 黃季陸:蔡元培先生與 國父的關係
姚淇清等:制憲行憲三十週年之歷程及其成就
秦孝儀:總統蔣公二三事
黃季陸等:于右任先生的行誼思想及其事業
附錄 黃季陸:高山流水——敬悼于右任先生
崔垂言等:新領導與新時代的展望
賴澤涵:孫科與廣州市的近代化(一九二一!!一九二七》
附錄 孫科:廣州市政憶述
閻沁恆等:北伐時期的對外政策與國際反應
第 九 辑
陸培湧:研究蔣介石先生意識型態的史料與門徑
鄭彥棻等:胡展堂先生的生平及其對國父革命思想的闡揚
孫子和:民初政黨政治中的國民黨
林能士:辛亥革命時期北方地區的革命活動
汪榮祖:民國史學的發展
胡春惠:「九一八」事變前的問島韓人社會
黄季陸等:先總統蔣公關於臺灣土地改革的睿智指導
朱玖瑩等:譚廷闔先生的生平
第 十 輯
李士賢等:從歷史學觀點看地方文献的職能及其發展方向
陳水逢等:從黨的歷史看黨的前途
黃季陸等:參加第一次歐洲孫逸仙博士學術討論會的經過
蔣君章:趙聲先生生平事蹟
曾永賢:從日本檔案談我國抗戰史研究的方向
黎安友(Andrew J.Nathan):近代中國舆論之興起
余偉雄等:王寵惠先生與近代中國
張玉法等:近代中美關係史研討會
附錄 邵玉銘:二十世紀中美關係中的假想與事實
蔣復璁等:蕭一山先生與中國近代史學
附錄 蕭一山:怎樣研究歷史
黃季陸:蕭一山先生的史學與史識
第十一輯
呂實強等:如何開展國際間研究中山先生學說暨先總統蔣公事功運動
魯光桓等:蕭公權先生與中國近代學術
梁和鈞等:抗戰史的編纂與研究
黄季陸等:中山先生建黨革命思想之應用與發展
張朋園等:從巴蒂摩爾會議談最近美國的「中國研究」
杏一時傑:民國初年基督教會的發展(一九一七——一九二二)
墨子刻:價值取向與中國近代思想史的研究
劉鳳翰:香港之歷史地位與社會本質
黄季陸等: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回顧.
李國祁等:歐美對當前中國問題的研究趨向
陳在俊:日本發動盧溝橋事件的真相及其背景 第一次用“汉王文本王”OCR。效果还过得去。文中有错字的,请见谅。
此套书文章多见引用,值得收藏。
页:
[1]